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治税思想差异及原因分析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的治税思想具有明显的非法制性质。我国皇权税收权力不受限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统治阶级往往以赋税为名进行横征暴敛,常常弄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这种非法制的治税思想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儒家文化推崇忠孝安邦,礼仪治国,宣扬和倡导对国家绝对无偿的进贡,以体现对国家和皇上的绝对忠心。建国以后,我国的治税思想仍具有非法制性质。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可以说没有真正名副其实的税收法律。改革开放以后,初步建立了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框架。但除了《税收征管法》、《个人所得税》等少数几部法律属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外,其它都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这种现状说到底是源于我国传统治税思想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西方国家的治税思想,发现西方国家走在了我国前面很远。西方很早就确立“税收法定主义”的税收原则。该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和缴纳必须基于法律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依据,国家不能征税,任何人亦不能被要求纳税。这里所讲的法律仅仅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最早确立该原则的是英国。1215年英国“大”首次对王权税收加以限制,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明确规定国王不经国会同意而任意征税是非法的,只有国会通过法律后才能向人民征税,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上的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现代西方各国大都把税收法定主义作为宪法原则加以确定。比如美国宪法第一条规定:“只有众议院通过法律后,政府才能向人民征税”;日本宪法规定“征收新税或改变现行税收必须以法律定之”。他们典型的法律语言是“不经立法,不得征税”。
由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西方治税思想具有很强的民主法治性,而我国却有着极强的专制、非法制色彩。
二、立法观念差异及原因分析
西方,税法作为与人民财产权直接相关的法律,其立法应主要由立法机关进行,这是西方税收发达国家的通例。在封建时期,英国的《大》规定,批税权在议会,而不在国王,即税收立法在立法机构。累积的实践经验形成和巩固了这样的观念,意即“对基于普通法,并由立法经常强化的下述基本原则不容争辩,臣民不同意不得对其征税,议会是征求和给予这种同意的唯一有效的处所。”美国宪法规定征税的法律必须由众议院提出并通过。比利时宪法第110条规定:“国家征税必须通过立法才能规定。省、城市、市镇联合体和市镇的地方税,非经各自议会做出决定,不得征收。”由此可见,只有权力机关才有权进行税收立法是西方税收立法普遍的理念。然而在我国,由立法机关制定的税收法律却十分有限,我国税法的立法模式可归纳为是一种行政主导的税收立法。我国开征的大多数税种,都是先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层次的暂行条例,然后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实施细则。而实施细则往往做出了许多为暂行条例所不包括的内容。另外,作为这种行政主导税收立法延伸的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大量的税收通告。而税收通告变动又比较频繁且税收通告之间往往又存在冲突。这种行政主导的税收立法传统应该加以改革,否则将会大大影响税收法治。关于行政立法,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尖锐指出:“如果行政者有权决定国家税收的权力,而不必只限于表示同意而已的话,自由就不存在了。因此这样行政权力就在立法最重要的关键上成为立法性质的权力了。”因而这种行政主导的立法模式,缺乏诚信服务,法律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不可避免要受到影响。可见中西方税法立法理念存在巨大差异,这也是我国与西方国家法治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
三、纳税观念差异及原因分析
税收观念是国家意识体现,西方国家的公民税收意识很强烈,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只有税收和死亡是不可超越的。”在美国,纳税对每个人来讲就如同中国人每月交水电费一样司空见惯,只要有收入即必须征税。一般80%的美国人能自动纳税。而在我国,人们的纳税意识比较弱。形成一种你偷我也偷,不偷白不偷的税收心理。中西方纳税观念有这么大的差别。究其根源是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注重德治,主张“轻德薄赋”“休养生息”。在这种税收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对税收存在一种对抗情绪。而西方文化中的道德文化主要是知识型和宗教型的,西方人的精神寄托与宗教有关,行为主要受法律的约束。从人们的纳税心理看,不懂税法,甚至违反税法是一种不道德或无知的象征,这种纳税心理在西方人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偷税行为在西方社会中普遍遭到了 谴责和蔑视。
四、权利意识差异及原因分析
西方国家普遍重视对纳税人权利的确认和保护,如加拿大1985年通过的《纳税人权利宣言》明确规定:“加拿大宪法和法律赋予纳税人许多权利以保护其在所得税事务方面的利益,纳税人有权知道这些权利,也有权坚持这些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信息权、公正对待权等”。法国、美国等国政府还详细规定了纳税人在纳税过程的每一阶段应享有的权利,并以手册形式提供给纳税人。西方国家公民很重视自己的权利,当自己的权利遭受损害的情况下,能积极通过税收救济程序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他们也很关注自己所缴之税的用途,对政府使用税款积极行使监督权。我国对纳税人权利的确认和保护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我国法律对纳税人的权利规定不全面、不具体。同时我国公民权利意识又相当缺乏,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并不重视自己的陈述申辩权、要求回避权、延期申报权、取得凭证权等程序性权利。当权利受损,也不积极通过税收救济程序维护自己的权利。更加不关心税款的使用,监督权形同虚设。
五、执法理念差异及原因分析
西方国家在征税时,贯穿这样一种执法理念:纳税人是诚实可信的,树立和形成纳税人纳税是为自己的利益而行使崇高的权利;税务机关应尊重纳税人,应当为纳税人服务,政府和纳税人之间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而非一方压制或强制另一方关系。而我国税务机关执法并没有这样一种理论。长期以来我们有个固定不变的观念,认为纳税是政府的指令,你纳也得纳,不纳也得纳。只强调纳税人的义务,而不强调税务机关义务,其结果使社会成员对纳税有抵触情绪。这种执法理念大大影响了我国税收法治的进程。
《点击职业英语》基础英语模块每个单元都设置图片故事,每个单元的图片故事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在课下搜集与每个话题相关的西方文化知识,并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知识,从社会风俗文化、价值观、语言表达等方面探究中西文化差异。例如,在《点击职业英语》基础英语模块第一单元涉及到第一次见面打招呼用语,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在第一次见面打招呼的时候说了“Howoldareyou?”(你多大了?)。在中国,我们觉得见面打招呼的时候问年龄、婚姻、收入等是表示寒暄,但是在西方国家见面时问别人年龄、婚姻、收入等是很不礼貌的事情,这样触犯了别人的隐私,见面问这个问题会很尴尬,会使其比较反感。根据西方国家的社会风俗文化在第一次见面打招呼的时候可以说,“Nicetomeetyou./Howdoyoudo!/I’mgladtoseeyou!”(很高兴见到你。)
2课堂教学活动
在《点击职业英语》基础英语模块每一单元都通过图片讲述故事,给学生提供语言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英语口语,体会中西文化差异。同时在课堂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如给学生模拟情景,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对话演练。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西方文化及中西文化差异。文化知识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和活动训练即巩固所学内容。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查找出在交流过程中出现文化差异的真正原因,使学生学会遣词造句。例如,学生在模拟面试情景进行对话,在对话结束时其中一位扮演面试官的学生说‘“Youcangotowork..”(你可以去工作了。)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受自己母语影响,所说的英语都是中国式英语,不是地道的英语。而在西方国家给人以答复时所用的语言比较委婉,可以说Thankyouforyourinterestinginourcompany.Youwillbehearfromusverysoon(.感谢你对我们公司感兴趣,我们会尽快给你答复的。)/Well,I’llletyouhaveourdecisioninoneortwodays.Thankyouforcoming.Goodluck(!我们会在一两天之内给你答复,谢谢你来面试,祝你好运!)在用英语表达的过程中,委婉谦和的语言比较符合西方文化。
3观看影片
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都是在母语氛围中进行学习。理论上的学习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知识的真正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英文原版影片,图文并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获取文化背景知识。在选择影片的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文化信息量比较大的经典影片,如《燃情岁月》、《海上钢琴师》等,也可以选择一些由英美名著改编的影片,如《傲慢与偏见》、《情感与理智》等。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观看影片的过程是:搜集影片——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查找适合课堂播放片段——给学生播放——检查课堂效果——达到交流目的。
4第二课堂活动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 英美文学作品 英汉翻译 影响 策略
众所周知,由于L期的交通闭塞使得中西方文化在很长时间内无法进行有效地交流,从而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现象严重。这种情况在中国译者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尤为严重。本文立足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现状,着重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的影响。
一、中西文化差异中风俗文化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在信息传递技术落后的古代,较远距离之间的信息传递仿佛是天方夜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到了西方世界文艺复兴以后,航海运动的浪潮愈演愈烈。航海运动将西方的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并与之进行碰撞。同样的事情在我国明代时期也出现过,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令远下西洋。据史料记载,当时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其过程中也让明朝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风土文化随之传播开来。虽然现今社会信息技术传播已经非常发达,但是由于历史积淀而来的中西方风俗文化上的差异依旧没有消除。这些中西方的风俗文化均是通过千百年来的经验累积,不可轻易动摇。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祥瑞的象征,它集合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特征:鹿角、牛头、驴嘴、鱼鳞、人须、蛇腹、凤足等。并且龙可以呼风唤雨,祥瑞大地,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的伟大图腾,所以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在西方文化中,龙的形象恰恰被完全地颠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虽然翻译过来也是“龙”,但是它确是邪恶的象征,同时它还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强大的能力。所以几乎所有西方玄幻小说、电影以及电视剧中,龙均是作为强大的反派角色出现。导致这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即:中西方风俗文化上的差异。所以中国译者在具体翻译有龙形象出现的英美文学作品时,一定要注意西方作者的风俗文化,从而避免正反派角色混乱现象的发生。
二、中西文化差异中精神崇拜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精神崇拜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中国译者对此进行高度地重视与研究。简单来讲,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讲究“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同时团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之一,“众人拾柴火焰高”等具体的民间故事也在千百年来口口相传,从而使得这种传统思想已经在我国国人内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而反观西方社会,个人英雄主义则是他们最重要的精神崇拜之一,这就使得西方社会崇尚强者,越强的人会得到越多的赞美。并且用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一样,这种强者至上的个人英雄主义也是刻骨铭心,比如英美作品中的经典作品The Hero and the Monsters: Values in Beowulf Reconsidered.(《贝奥武甫》体现对人类理性的呼唤)、A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The older generation are respectful of tradition.(《老人与海》体现生命的尊严以及年老的一辈尊重传统。)。所以这种中西方文化上所推崇的精神崇拜不一致,也给中国译者在进行具体的翻译英美文化作品的过程中造成了较大的阻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实现提高翻译效率的目的,中国译者需要在翻译的具体过程时刻揣摩作者内心所推崇的精神崇拜,并努力地向其靠拢,这样才可以使得最终翻译出来的作品符合原意,从而达到提高翻译水平的目的。
三、中西文化差异中语法特点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语法差异,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重点部分。众所周知,中方和西方所使用的语法各不相同,而且在语言表达的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中国译者的翻译工作变得难上加难,而且还会影响到实际的翻译效果,造成翻译误差。而且还容易出现由于一个小小的语法混淆,造成翻译结果词不达意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中西方语言的口语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一个具体的句子:“早睡早起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据中国语法的翻译特点,往往会进行直译,从而翻译成: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is very important to me. 这句话从语言逻辑上来讲没有错误:“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作为句子的主语放在句首,“is”作为句子的系动词放在句子中央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very important to me”作为句子的表语置于句尾,并且修饰系动词。虽然这个英语句子语言结构完整,但是它不是常见的英语表达方式。英语表达讲究避免头重脚轻,他们会将过多词汇的主语后置,从而让人读起来有一种厚重之感。比如,刚才那一句话将会被翻译成: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me to go to bed and to rise early. 这个句子中“It”作为形式主语代替原本的长主语起到引领句子的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得具体的英美文化作品的翻译工作难以开展。鉴于此,我国译者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应该利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同时结合自身的翻译特长,从而努力消除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困扰,进而为世人呈现出一本又一本完美的英美文学翻译著作。
参考文献:
[1]杜娟.模糊语言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特色及翻译技巧[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2).
[2]古丹,袁继红.试论大学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教学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2).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胡文仲: 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都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比较忽视不同的文化对交际作用的负影响。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 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学习中的“正迁移”。
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动物的“文化附加义”的差异窥见一斑。
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时的差异;人们接受礼物时表达自己态度的差异;运用体态语的差异,如:中国人召唤他人走近时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内连续弯曲的手势,这种手势在英语中是在使唤小动物走近。
三、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又如:教词汇professional时,告诉学生He is a professional和She is a professional可能会引起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He is perhaps a boxer.和She is likely a prostitute. 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elderly people,在美国都用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
四、具体做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
[2]徐鸿明.《浅析中学英语跨文化语用失误》,《英语周报》(教师版),2004.10.第15期.
[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Abstract: From the vocabulary, customs, norms and taboos, it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xplaining the necessity to enhance teaching cultural knowledge in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some specific measures to address cultural differences.
关键词: 中西文化差异;文化知识传授;解决措施
Key word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cultural knowledge teaching;measures to address cultural difference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206-01
0引言
在中国,屡见不鲜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现象,经常让学生感到困惑。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许并不止一两个,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缺少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这种文化差异上的贫乏直接影响了对英语语言本身的习得。因为语言本身属于文化范畴,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也就成了了解和掌握该语言的文化的过程。那么正确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对于其所学习的英语文化具有较好的知识掌握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从而能更好地与对方进行交际。
1大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中西文化差异
1.1 词汇意义上的差异在英语和汉语中,有些词语虽然意思大致相同,但是其内涵有很大的不同:如“狗”与“dog”在汉英语言中都指一种家畜,但是两种语言的感彩不同。“狗”在汉语中属于贬义的意思,有被唾弃的含义,如“狗奴才”、“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而在英语中,“dog”却是人们喜欢的宠物,如a lucky dog(幸运儿),a top dog(位居高位的人),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因此,英汉两种语言并不是简单的互译,还要考虑内在的涵义。另外,如果对对方的生活习惯等不熟悉的话,也很难较好的理解对方的语言,比如: You can not go out tonight , 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 这一习语来自于北欧神话。狗(dog) 和狼(wolf) 象征“风”,猫(cat) 象征“雨”,所以cats and dogs 就象征“狂风暴雨”。再比如对颜色的理解,乍一看, blue picture, green hand, in the black,等词是很让人费解的,但如果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就可以知道他们的译法分别是“黄、没经验的人、不欠债”。所以说,如果只站在自身的文化立场上,恐怕永远也不会理解这些词组。
1.2 习俗上的差异中国大学生学习外语由于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学习中遇到很多的困难。例如见面的问候语中西的差异就很明显。中国熟人见面问候用“吃了吗”,“去哪了”这两句话来表达问候功能;而英美人见面谈论天气、运用拥抱、接吻等招呼方式。另外,中国人在买东西时喜欢讨价还价(bargain),而西方人尤其英国人却不喜欢,商品明码标价,是多少,付多少。
1.3 行为准则的差异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的人们都有各自的做事的原则,不能做违背原则的事情。因此,在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必须要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中国人通常比较低调,谦虚,在别人表扬时往往说“哪里哪里”,以“否定”、“自贬”或“自谦”的方式拒绝;而英美人就非常乐意接受别人的赞扬。
另外,在中国一家人里很少去说“谢谢”,会觉得这样关系就远了,而英美人不管对方是谁,受到别人的帮助后都会去感谢对方。国人认为去买东西,应该感谢服务员的帮助;而英美人认为应该是服务员感谢顾客的光临。
1.4 文化禁忌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有各自的禁忌。在英美国家,属于禁忌范畴的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婚姻状况(尤其女性)以及等方面。在中国,人们常出于关心和友好而谈及个人问题;英美人主张以自我为主,认为私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2英语教学中传授文化知识的主要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把文化知识的传授与语言知识的教学协调统一起来,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对象及客观条件,我们应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2.1 教师利用现有教材,扩充背景知识,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介绍背景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除了教师利用教材之外,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交际的模拟舞台,学生将带着从英语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走向社会,投入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去。具体而言,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下方法:
2.2.1 对比法可将英美文化中的形象和标志与自身文化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其中包括名人、建筑、风俗习惯等,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2.2.2 实物讲授法教师可搜集一些能代表中西文化的实物,如笛子和小提琴、旗袍和西服、中药和西药等,也可找一些普通的实物对比,如邮票、报纸等。
2.2.3 任务教学法教师在讲授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好教学任务,并指导学生合作完成。例如涉及family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陈述中西方家庭类型及家庭关系,并列出family tree。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分组查阅资料,了解中西方的家庭。
2.2.4 讨论法定期就课文涉及的内容和新近发生的中西文化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自由言论。比如通过活动来讨论两种文化的寒暄方式、时间观念、购物习惯等。
2.3 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我国高校的外语课堂教学,通常情况下老师在课堂上是主体地位,而学生在课堂中往往只是个陪衬,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很难提高学生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造成学生教学态度不端正,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低下。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
3结语
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去了解国外文化。只有懂得国外的文化,才能更好的学习外语,并理解外语。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培养出具有创新理念和全面发展能力的21世纪新型人才,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邓炎吕,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