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慢性病的表现

慢性病的表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慢性病的表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慢性病的表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淋巴结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100-02

CT features of localized Castleman disease

LI Zhongguo CAI Chengshi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Huairou, Beijing 101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the limitations of Castleman disease CT features,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zed of 9 cases with complet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the CT findings of Castleman disease. Results CT scans of 9 cases showed a solitary soft tissue mass, diameter 4-9 cm. Unenhanced CT value 28-46 HU, enhanced scan in early remarkably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high CT value for 110-187 HU, venous phase CT values for 106-128 HU, CT values for 98-110 HU delay period between. Pathology includes hyaline vascular type in 8 cases and 1 case of mixed type. In 3 cases accompanied with central branching or punctate calcification. Conclusion The limitations of Castleman disease manifested as solitary soft tissue masses, enhanced or central with branching calcification of the special signs, CT scann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 tha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Lymph gland

局限性Castleman 病是一种异源性的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发于胸部和颈部,发生在其他部位的Castleman 病相对少见。目前,该病CT诊断准确率较低,回顾性分析本院10年来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局限性Castleman 病CT 表现,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0年1月~2011年8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局限性Castleman 病9例,其中,胸部4例,颈部2例,腹膜后2例,盆腔1例;男4例,女5例;年龄26~58 岁,平均30岁。临床表现:4例右肺门软组织肿块者表现为咳嗽伴胸闷,少量血丝痰,其余5例均在体检或无意中扪及体表肿块就诊发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2 例(分别为13.8×109/L 和15.7×109/L),血沉增快6 例(29~54 mm/h),贫血2例(分别为103 g/L,105 g/L)。病理分型:8例为透明血管型,1例为混合型。

1.2 方法

9 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三期扫描,采用GE 16层和GE 64层螺旋CT,扫描层厚和层距均为5 mm,增强扫描采用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100 mL,300 mgI/mL,速率为3.5 mL/s,动脉期胸部延时24 s、腹部29 s,静脉期经胸腹部均为60 s,延迟扫描为注入对比剂后2~3 min。详细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病变的强化方式等,随后追查肿瘤的病理学特征。

2 结果

CT平扫9例均表现为单发软组织密度肿块,肿块多呈圆形、类圆形,轮廓较清晰,部分呈浅分叶状,平均横径4 cm、纵径9 cm(最小径4 cm,最大径9 cm),CT 值为28~46 HU。病变密度均匀者6 例;伴分支状或细条状钙化者3 例,钙化均位于病变中央区,其中1 例同时伴有周边弧形钙化。注入造影剂后所有病变的软组织区均表现为早期显著均匀强化,动脉期为110~187 HU,静脉期CT 值为106~128 HU,延迟期CT值为98~110 HU,强化方式与腹主动脉类似,延迟持续中度强化。

病理类型包括透明血管型8 例,表现为淋巴结滤泡增生和滤泡间小血管增生及透明性变,部分小淋巴细胞围绕生发中心呈环层状排列;另1 例为混合型,表现为淋巴结被膜明显增厚,淋巴滤泡增多,部分滤泡活跃,见毛细血管穿入,滤泡外套层小淋巴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滤泡间见多量浆细胞、小淋巴细胞及小血管增生明显。

3 讨论

局限性Castleman 病又称为血管淋巴滤泡增生症,好发部位为胸部和颈部,发生率分别为60%~70%和14%;而发生在腹膜后和盆腔者相对较少,为2%~11%,肿瘤多沿淋巴链分布,呈生长缓慢的孤立结节或肿块。1956 年由Castleman B等[1]首次报道,病理学分为透明血管(HV)型和浆细胞(PC)型,少数兼有HV型和PC型的特点,称为混合型[2]。 临床上分为局限型(LCD,约为90%)和多中心型(MCD)。局限型多呈良性特征,临床多无症状,大多为常规体检偶然发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高峰为30~40 岁,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良好;多中心型多呈恶性表现,累及多个器官,全身症状及体征明显,表现为发热、乏力、贫血、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血沉加快、多克隆性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和骨髓浆细胞病等,可见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为40~50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绝大多数为浆细胞型[3],治疗以放化疗和免疫抑制为主,预后不良。

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表现与病变的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平扫病变大多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注入造影剂后病变强化特点是早期呈显著均匀高度强化,强化方式与腹主动脉类似,延迟期扫描仍持续强化。高强化表现与透明血管型有较多的供养血管,加之病灶血管增生伴毛细血管异常增生和扩张有关,其次强化差异可能还与注射对比剂的方式、流率和剂量有关[4]。对于肿块内的钙化影,一般认为与病变内增生小血管透明样变性、纤维化或闭塞,局部钙盐沉积有关[5]。由于与血管分布一致,钙化常呈斑点、短条与分支状改变,发生率为5%~31%,分支状钙化被认为是其重要的特征性CT表现[6]。本组2 例边缘不规则,呈浅分叶状,病理证实为病灶包膜不完整而向周围不规则浸润生长所致。McAdams HP等[4]报道40%的胸部病灶边缘不规则并可见到子灶,手术发现与周围结构粘连明显,完全切除较困难。

鉴别诊断:局限性Castleman病90%以上是透明血管型,CT表现为富血供病变,故应与以下病变相鉴别,(1)肺内恶性占位。多表现为磨玻璃密度或分叶状肿块,病变多有毛刺、血管集束征或胸膜凹陷征等,增强扫描后病变强化程度低于局限性Castleman病。(2)纵隔内淋巴瘤。分布以血管前和气管旁组多见,增强扫描后病变呈轻度强化。(3)结节病。常纵膈及肺内病变同时存在,以两侧肺门区淋巴结对称性增大为特点。(4)异位嗜铬细胞瘤。常与大血管毗邻,病变易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而局限型Castleman病一般无囊变坏死改变,有作者[7]曾报道Castleman病中央可见到低密度区,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而使血管腔闭塞,对比剂不能进入所致,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也有助于两者的鉴别,功能性的异位嗜铬细胞瘤临床上多有阵发性的高血压,实验室检查尿中的儿茶酚胺及代谢产物32甲氧242羟苦杏仁酸(VMA)升高。(5)颈动脉体瘤。肿瘤位于颈动脉鞘内,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劲内外动脉间距增大,而局限型Castleman病不包绕颈动脉,颈内、外动脉间距不增大。

总之,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表现特征有:单发的较大软组织密度肿块,轮廓较清晰;肿块呈持续强化;病灶有分支状或细条状钙化;一般无出血和坏死囊变灶[8]。以上特征有助于和其他病变进行鉴别。综上所述,熟悉掌握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影像学表现,做出正确诊断并不难。

[参考文献]

[1] Castleman B,Iverson L,Menedez VP. Localized mediast inal lymph node hyperplasia resembling thymoma[J]. Cancer,1956,9(5):822-825.

[2] Frizzera G. Castleman's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J]. Semin Diag Pathol,1988,5(4):346-364.

[3] 杨春山,李惠民,肖湘生. 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5):460-462.

[4] McAdams HP,Christenson MR,Fishback NF,et al. Castleman disease of the thorax:radiologic features with clinical and istopathologi ccorrelation[J]. Radiology,1998,209(1):221-228.

[5] Johkoh T,Muller N,Ichikado K,et al. Intrathroacic 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CT findings in 12 patients[J]. Radiology,1998,209(2):477-481.

[6] 郑祥武,潘克华,董丽卿,等. Castleman病的CT表现[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9):910-913.

[7] 周康荣,陈祖望. 体部磁共振成像[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491.

慢性病的表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肝纤维化;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

[中图分类号] 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050-02

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所致的病理过程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也是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之路。提高肝纤维化的诊断并及时干预,有利于肝病的预后。本文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43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A、LN、PCⅢ及Ⅳ-C四项肝纤维化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4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43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43例,年龄16~78岁,平均43岁,按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型[1],慢性肝炎轻度36例,中度55例,重度30例,肝硬化22例,对照组30例。

1.2 试剂与方法

空腹抽取血5 ml,及时分离血清,-20 ℃保存,1周内测定血清的HA、LN、PCⅢ、Ⅳ-C,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使用西安二六二厂生产的XH-6020,γ-放射免疫计数器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各项指标用 (x±s)表示,用t检验,P

2 结果

各组肝病HA、PCⅢ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在轻、中度肝病患者LN、Ⅳ-C升高不明显,在重度及肝硬化患者HA、PCⅢ、LN、Ⅳ-C四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

3 讨论

肝纤维化是肝脏弥漫性、过量的细胞外基质沉积,是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多(或)降解不足的直接结果[2],是肝硬化的前期病理阶段,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时,ECM可逆性沉积的创伤愈合过程。尽早发现肝纤维化并及时抗纤维化治疗能减少肝硬化的发生,改善肝病患者的预后。HA、LN、PCⅢ及Ⅳ-C均为细胞外基质,在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参与胶原纤维的成分(Ⅳ-C、PCⅢ)、蛋白多糖(HA)及参与基质组成的非胶原结构的黏连糖蛋白(LN)均明显增加。研究表明,HA、LN、PCⅢ及Ⅳ-C水平变化与肝纤维化的活动水平、程度及肝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作为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诊断有重要意义[3-4]。

作为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其机制各不相同。HA是人体基质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是肝内代谢,参与基质中蛋白多糖的形成,还影响细胞迁移、分化、细胞间相互作用及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功能。四种指标中以HA最敏感,它是一种蛋白多糖,是维持间质胶体性的重要成分,主要由肝间质成纤维细胞合成,摄取和降解在内皮细胞中完成。肝脏受损时,肝脏中的蛋白多糖成分增多,反应了肝窦内间质细胞增生致HA合成增多,肝血流受阻使肝窦内皮细胞受损致HA摄取和降解减少[5],使血中的HA增加。以上表明血清中的HA水平能反应肝脏纤维化的活动性及肝损伤及程度。PCⅢ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能反应肝脏Ⅲ型胶原的合成代谢,在纤维化早期可增高[6],因此,PCⅢ的增高间接反映了肝脏Ⅲ型胶原的合成加速。文献中报道在肝硬化晚期因纤维合成与增生不如初期活跃,PCⅢ可较前降低[7]。本文资料显示,在各型肝病中HA及PCⅢ均增高,随肝病程度加重增高更明显,而PCⅢ在肝硬化期增高不如肝病重度期,说明在肝硬化时PCⅢ的诊断价值有所下降。Ⅳ-C是基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正常肝血窦周围缺乏基膜构造,而在肝纤维化时Ⅳ-C显著增加,与LN一起参与基膜的形成和发展。它能较好地反映肝炎向纤维化发展的过程和程度。LN在肝脏中与Ⅳ-C、硫酸己酰肝素等共同组成基底膜;在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LN合成增加并沉积于Disse间隙中,与Ⅳ-C结合形成“血窦”毛细血管化,影响组织与血液问的营养和代谢的转换,导致肝功能障碍,其水平在窦周纤维化时即明显升高,可作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LN血清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及门脉-肝静脉压力梯度有关[8],这些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变化,因此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本文结果表明,随着肝病程度的加重,HA、LN、PCⅢ及Ⅳ-C的增高越明显,说明慢性肝炎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病情的加重,肝纤维化程度增加。而肝硬化尤其以HA增高为主,说明HA增高水平与肝病的严重程度成稳定的正相关,提示可以将HA作为观察肝纤维化的常规指标。目前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判断肝脏炎症、纤维化的金标准,但由于其为有创的检查,多数患者不接受多次穿刺而不利于动态观察,且存在取材的部位、标本多少的抽样误差。而影像学检查对肝纤维化的诊断难以定量化,因此联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慢性肝病纤维化的诊断及观察病情演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安全、简便易行。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29.

[2]Iredaie JP.Cirrhosis:new research provides a basis for rational and targeted treatmends[J].BMJ,2003,327(19):143-147.

[3]蔡为明,郑敏,翁红雷,等.慢性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及其意义附2600例(280例肝活检)血清指标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7):448-451.

[4]杨伟,焦平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诊断价值的初探[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2):84-86.

[5]李缓缓,田苗.肝纤维化和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5,30(1):38-39.

[6]王兴鹏.现代胃肠病学高级进修教程[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38-242.

[7]贾长河.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指标[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1):34-37.

[8]Jia JD,Yin SS.The progress of diagnosis and elite in cirrhosis of the liver[J].Journal of Clincal Internal Medicine,2002,19(4):244-246.

[9]陈瑞烈,张惠娟,方婵英,等.联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总胆汁酸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2):95-96.

[10]张占卿,王渭康,叶佩燕,等.血清纤维化指标对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和纤维增生程度的诊断价值[J].世界感染杂志,2003,3(6):482-484.

[11]张定风.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指标的综合诊断[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5):260-261.

慢性病的表现范文第3篇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组织学;肝纤维化指标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fibrosis indexes and liver fibrosis stages / inflammation grad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to find the better noninvasive indexes for liver histological damage. Methods The liver fibrosis stages / inflammation grades in 144 CHB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using biopsy tissues. The serum fibrosis indexes (hyaluronic acid, laminin, collagen type Ⅳ, Collagen Type Ⅲ N-peptide) were tested in the patient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made between the aforementioned 4 indexes and liver fibrosis stages/inflammation grades. Results However,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liver fibrosis stages / inflammation grades and liver fibrosis indexes(Spearman r for HA, LN, CⅣand PⅢNP were 0.627,0.365,0.531,0.435 and 0.679,0.358,0.582,0.583, respectively, all P

Key words: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pathology; Liver fibrosis indexes

肝纤维化是一个病理生理过程,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的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的前期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1]。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反映肝脏损伤的客观指标 ,而外周血血清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CⅣ)和Ⅲ型前胶原N端肽(collagen type ⅢN-peptide,PⅢNP)是临床常见的检测指标。我们对144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住院患者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对其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与这四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9月~2015年6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4例,其中男性88例,女性56例,年龄16~66岁,平均年龄(37.5±12)岁。该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2010版)[2],所有患者均除外甲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和其他病毒感染、结核病、风湿病等所致的肝脏疾病以及酒精肝,脂肪肝等;还有肝活检不符合标准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肝穿刺前,采集静脉血4 ml送检并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A、LN、CⅣ、PⅢNP,试剂由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LUMO型化学发光仪为郑州安图生物工程公司的产品,并由专人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病理学检测 在彩超引导下,采用16G穿刺枪进行准确而快速地肝穿刺活组织检测,取得肝组织长度在1.5~2.5 cm范围,然后立即置于10%中尔马林液中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 um连续切片,并依次对其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嗜银网状纤维染色。最后由同一位医生进行病理读片分析,参照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定的标准[3],将肝脏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肝脏炎症活动度分为G1-G4级。

1.4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算,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及t检验,P

2 结果

2.1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A、LN、CⅣ、PⅢNP四项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与HA、LN、CⅣ、PⅢNP均存在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7,0.365,0.531,0.435,P值均

2.2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与血清HA、LN、CⅣ、PⅢNP四项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肝组织炎症分级与HA、LN、CⅣ、PⅢNP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9,0.358,0.582,0.583,P值均

3 讨论

任何肝损伤在肝脏修复愈合的过程中都有肝纤维化的形成,如果损伤因素长期不能去除,肝纤维化的过程长期持续就会发展成为肝硬化,这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可为肝硬化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4]。目前评价肝纤维化程度及其活动度的指标,最可靠的仍是肝活检样本的组织学检查,被称为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肝活检属于创伤性检查,不仅有明显的取材差异,而且对患者的病情发展难以进行动态监测[5],因此肝纤维化指标的血清学检测简便易行并能对肝组织纤维化不同阶段做出相对准确的诊断而逐渐受到重视。

HA 广泛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由肝脏间质细胞合成,经内皮细胞摄取及降解,可较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是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敏感指标[6]。HA有助于评估肝病的发展趋势,在肝炎到肝硬化的病情发展中,血清HA逐步优于其他肝硬化的诊断指标,在中、重症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7]。LN为基底膜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导致肝窦中大量合成和分泌Ⅳ型胶原、LN等间质成分并过度沉积,从而形成完整的基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导致肝细胞功能障碍,形成门静脉高压。LN与门静脉高压成正相关,能够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8]。PⅢNP反映肝内Ⅲ型胶原的合成,与肝纤维化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当其他器官纤维化时,PⅢNP也可升高。血清PⅢNP作为活动性肝纤维化的指标,在肝纤维化早期即可升高,而慢性肝炎患者PⅢNP持续升高提示病情向肝硬化的形成发展,说明PⅢNP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一定价值,是反映慢性肝纤维化活动性和程度的指标。血清PⅢNP水平在晚期合成减慢,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化、肝萎缩患者血清PⅢNP不一定增高[9-10]。同时其水平降低也可预示肝纤维化程度的减轻[11]。CⅣ是基底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基底膜胶原的更新率,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是肝纤维化的早期标志物之一[12]。肝损伤时CⅣ可敏感地反映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进程和程度,随着病程的加重,CⅣ含量逐步升高[13]。

本研究1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LN、CⅣ、PⅢNP指标水平随着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呈明显的正相关(P

综上所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指标,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及动态观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然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因受肝脏炎症的影响较大,特异性不高,还无法替代肝活检。因此,仍需结合临床指征和现代影像学手段,如B型超声、CT与磁共振成像(MRI)等,以及与其他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从而提高其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抗纤维化治疗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宇,姜美凤.“肝纤四项”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7):140-141.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1,3(1):40-56.

[3]De Franchis R, Hadengue A, Lau G, et al. EAS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hepatitis B[J].J Hepatol,2003, 39(supplk) :S3-S25. [4]刘昱含,谢青.肝纤维化的临床评估[J].肝脏,2013,18(6):414-417.

[5]杜伟,单幼兰,廖权利,等.HA、PⅢNP、LN、CⅣ在慢性肝病及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5):530-533.

[6]顾春瑜,石新慧,王海滨.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AFU和AFP检测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5):1957-1958.

[7]蒲永莉,,李勇华,等.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不同证型肝纤维化指标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20):2005-2007.

[8]赵治凤,贾秋龙.肝纤维化四项联合检测对410例慢性肝炎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7):798-799.

[9]彭捷,冯菲,潘桂霞,等.血清学指标在兔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实验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5),321-324.

[10]王爱莉.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3):430.

[11]Cho SW, Cho YJ, Cheong JY, et al.Add on lamivudine to adefovir mon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lamivudineresistant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J]. Kroean J Gastroenterol,2010,56(2):83-89.

慢性病的表现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对策;探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3-02

社区慢性病在我国非常的常见,这通常是指长期积累的、不会构成传染的疾病,精神异常、慢性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等都是常见的慢性病的形式,这些慢性的疾病具有社会危害、健康损害、病因复杂、病程长等共同的特点,正因为存在着这些危害,社区慢性病的预防及控制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根据社区慢性病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对于减少其发病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中在我社区中随机的选取13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对象,132例患者中有女性患者49例,男性患者83例,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社区慢性病的预防及控制对策进行探讨的主要方法是,对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病情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并根据社区慢性病的特点,开展相关的预防、控制宣传活动,下面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1.2.1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评估,制定相关的预防方案

想要对社区慢性病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首先要对社区中的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患者的生活情况、发病历史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疾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估,依据患者自身的特点,为患者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及预防计划,并要对患者的日常治疗情况及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于后期的对比分析。

1.2.2 积极组织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

为了使患者在日常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需要定期的组织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包括慢性疾病的日常禁忌、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护理措施、预防措施等,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慢性病的护理过程中,如果不对一些日常禁忌进行严格的控制,很容易导致较大的安全问题,如高血压的主要禁忌是上火、生气,而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禁忌是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量,这对于患者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患者提出相关的疑问,应该为患者予以明确、详细的解答。

1.2.3 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

由于慢性病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很多患者在心里上存在着一些不良情绪,这对于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日常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并对患者进行一些积极的心理指导。

1.2.4 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家访

有些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或者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医生要积极的进行定期的或者是不定期的家访,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指导与监督,并了解患者的具体的生活环境,如果发现患者的生活环境中有不利于患者病情好转的因素,应该积极的指导患者家属予以改善。

1.2.5 引导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在慢性病的治疗及控制工作中,患者及家属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技能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些必要的自我监控知识的培训,如,与患者的慢性疾病有关的一些基本的测量与记录,这对于患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来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若P

2 结果

通过实施以上的预防及控制措施之后,患者的心态、日常饮食、体育锻炼情况等几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且P

3 讨论

社区慢性疾病在我国老年群体中非常的常见,如果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能够使患者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各方面的生理指标都保持在较好的状态,能够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对于延长患者的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社区慢性病的预防及控制对策,采取了对患者病情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以及基本自我管理技能的培训等预防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体育锻炼情况等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

由此可见,在慢性病的控制、治疗过程中,要使患者的病情保持稳定,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指导患者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使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达到较好的状态,对于患者的病情的恢复、发病率的降低具有积极的作用,宣传教育工作能够使患者对于慢性疾病有关的知识进行了解掌握,从而积极的配合相关的治疗,而对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指导,能够有效的增强患者控制慢性病的信心,对于慢性病的预防及控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慢性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非常的必要,本文就提出了宣传教育、家访、心理辅导、自我管理指导等几种基本的预防控制措施,研究表明,对于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万会举.社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探讨[J].当代医学,2011,14(9):315-316.

[2] 韦显威.社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探讨[J].医学动物防制,2010,19 (7):225- 226.

[3] 王林彦.社区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与对策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3,27 (9):410- 411.

慢性病的表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社区居民 慢性病 分析 控制

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医疗卫生事业亦取得了长足发展,居民的疾病谱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开始攀升,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国家重大的社会问题,甚至成为考验政府工作能力的重要表现。据报道,我国因患慢性疾病死亡占总死亡率的70%[1]。目前不少国家都已提倡慢性病应以预防为主、以社区为主的早期防控模式开展,亦取得了较大成绩。我国目前正面临医改的重要时刻,社区医疗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对近年开展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分析当地居民的慢性病发病情况,以探讨今后应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为慢性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对象为罗定市罗城社区35岁以上常住居民。

方法:根据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1月~2010年6月建立的常住居民健康档案资料分析。

疾病判断标准:高血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即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或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物为高血压。血糖异常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3],空腹静脉血糖(FPG)≥7.0mmol/L或有糖尿病的症状,任何时间的静脉血糖浓度(RPG)≥11.1mmol/L或正在接受降糖药物治疗者。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最新体质指数(BMI)标准,BMI>18.5kg/m2>/sup>为正常水平,>24.0kg/m2>/sup>为超重,>28.0kg/m2>/sup>为肥胖;吸烟:每天吸烟≥1支且持续或累积≥3个月者。饮酒:每周至少饮1次者。体育锻炼:每周≥1次、每次>20分钟且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各种活动。不良饮食:有偏咸、偏甜、偏酸等饮食嗜好,或有喜烫食、快食、不定时进食等行为。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及Excel2003进行统计学分析,患病率及百分构成比用趋势X2>/sup>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基本情况:经统计,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8年1月~2010年6月建立了8067份35岁及以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其中男5244人(65%),女2823人(35%),差异显著;年龄35~92岁,平均57.4±6.8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929人(11.5%),小学2065人(25.6%),中学4251人(52.7%),大学及以上822人(10.2%)。

各种慢性病患病情况:从统计数据来看,罗城社区35岁以上居民主要的慢性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分别为36.80%、9.95%、7.40%、5.19%、1.05%。

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顺位,见表1。

表1 罗城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

不同年龄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分布,见表2。

不同年龄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讨 论

本次统计结果显示,罗城社区35岁及以上居民主要的慢性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除了脑卒中发病率较高外,其余四种主要慢性病患病率与余娜等[4]在武汉市社区研究报道的相当。本次研究还显示本地区>65岁老年人>50%患有高血压,明显高于国内一些研究报道,可能与我院加强了对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而导致部分有症状老人积极参与有关。但高血压已被医学界公认为冠心病、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所以今后应加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排查,按要求对>35岁居民实行首诊测血压,对发现的患者进行社区跟踪随访,并教育其对该病要知、要信,更要行,以避免或延缓后期重要器官的损害[5]。

本次分析还显示,肥胖、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不良饮食、高龄是这几种主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在慢性病的防治上应加强社区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社区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指导,要用一些鲜活病例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许多患者在早期往往不重视,导致了温水煮青蛙效应,到严重时已经出现多器官病变,难以治疗,给国家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为此,笔者建议:①积极争取政府重视;政府职能部门应充分掌握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制订长远的宏观防控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从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免费为地区群众制定一套可行的体检方案,一个可以加快落实国家推行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另一个又推动了群众到社区建档的积极性,自觉参与,所得的体检数据可靠真实。②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责;控制和管理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区卫生服务中亟需解决的问题[6]。所以卫生管理部门应合理制定社区慢性病管理考核标准及考核工作要点,使慢性病防治工作得到逐步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落实对患者的随访工作,并加强督导。③加强社会健康知识教育;政府应从多层面积极推行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包括电视,播放一些简短的防病公益广告;报纸、网页、短信、横幅、标语,在社区建立宣传长廊等,均可以收到良好效果。通过知识的传播,引导群众走上良好的防控道路上来。许多群众其实是知道饮酒、吸烟等不良行为是对身体有害,但因为没有急性危害,导致意识不高。所以,慢性病的防治应以公共卫生观念为主,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原则,全人群干预,高危人群重点干预,患者进行随访管理相结合,以健康促进为手段,才会获得防治效果,达到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严俊.中国慢性病流行现状与经济负担[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6(2):49-51.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

3 Roden M.Diabetes mellitus-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J].Acta Med Austriaca,2004,31:156-157.

4 余娜,袁林.武汉市社区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医学与社会,2009,22(3):6-8.

5 刘晓春,章梅云,彭莲梅.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既往史干预因素的作用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4(4):311-313.

6 孙爱国,邹跃威,钟志强.社区慢性病防治现状与应对策略[J].健康教育,2006,3(2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