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

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

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第1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

人的内耳有5个与平衡功能关系密切的结构,它们是3个半规管(前、后、水平)、椭圆囊和球囊。在椭圆囊和球囊各有一层称为耳石膜的胶质膜,内有大量的碳酸钙结晶颗粒(医学上称为“耳石”)。年龄增大、头部外伤、某些药物的毒性以及其他疾病的影响,可引起耳石颗粒发生退变及脱落,掉入半规管或黏附在壶腹嵴上。当患者在抬头、低头、起床、躺下、翻身或弯腰后直立时,随着头部的运动,掉入半规管的耳石也一起运动,刺激半规管或壶腹嵴,改变了前庭的兴奋性从而导致眩晕和眼震。

所以,耳石症治疗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手法摆正头位、转正身体,将位置错误的耳石回复并黏附到正确的位置(耳石膜)上。医学上称为手法复位,该技术简单、经济且有效。由于耳石可掉入不同的半规管,故需要根据相应的诱发试验进行定位后再做相应的复位技术。

手法复位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最常见,诱发试验为Dix-Hallpike试验,常用的手法复位为Epley复位法。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较常见,诱发试验为Roll试验。其中管结石症常用的复位方式为Barbecue复位法或者采用强迫侧卧法(FPP),即向健侧连续侧卧12 h。如果是壶腹嵴帽结石症,先用Guforfi法或左右侧头训练将黏附在壶腹嵴帽的耳石挣脱掉入水平半规管内,再进行Barbecue或者强迫侧卧法复位。

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最少见,诱发试验为Dix-Hal岫ike试验,治疗该类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尚无有效的方法,可以参考的方法有改良Yacovino复位法,即头部快速后仰再向前屈曲,尽可能呈贴胸姿态。

其他非手术治疗 部分患者可有明显的恶心、呕吐或紧张,可先予以镇静和止吐后再行复位。复位后,如果有头晕或漂浮感等残余症状,可使用倍他司汀药物改善症状。经反复复位效果不佳者或存在残余症状者,可做前庭康复训练(Brandt-Daroff练习法)。

手术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仅有极个别患者经过多次的正规手法复位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眩晕仍然频繁发作,且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时才考虑手术。

梅尼埃病的治疗

梅尼埃病也是较为常见外周性眩晕疾病,好发年龄为40~60岁的中青年人,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相近。本病的核心特征是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和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使用药物控制眩晕症状及恶心呕吐等相关症状。包括苯二氮zhuo类(如安定)、抗组胺类和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拉明)、抗多巴胺药物(如甲氧氯普胺)等。但需要注意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苯二氮zhuo类可能会影响前庭代偿,故仅用于眩晕急性发作期(通常不超过1周)。青光眼和前列腺疾病者应慎用抗胆碱能药物。大剂量和长期使用抗多巴胺药物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和内分泌障碍。

慢性期的治疗

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 低盐饮食,避免咖啡因、巧克力、酒精等食物,可选用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同时避免诱发因素,对久病、频繁发作、伴神经症者应耐心解释,舒缓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忧虑。

药物治疗 主要是利尿剂,包括噻嗪类、保钾利尿类等,目的是减轻内耳压力和积水。倍他司汀可通过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减少神经放电率及促进前庭中枢代偿来治疗梅尼埃病。

鼓室内药物注射 目前常用的有庆大霉素和糖皮质激素。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主要是利用了该药物的耳毒性作用来控制眩晕,但对听力的损害不可避免。目前推荐滴定法注射,即小剂量单次注射,根据眩晕控制的情况以及听力变化来确定是否继续注射。该技术简单经济,目前针对单侧梅尼埃病顽固性眩晕的患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梅尼埃病的发作次数和程度,其对听力无影响,但缺乏长期疗效证据。

手术治疗 适合眩晕发作频繁、剧烈、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耳鸣和耳聋严重者。手术方法较多,宜先选用破坏性较小又能保存听力的术式。

前庭神经炎的治疗

前庭神经炎是较为常见的前庭外周性眩晕疾病。该病的特征是急性发作性眩晕和平衡障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但通常无听力变化及神经系统症状。前庭神经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对症支持疗法 急性发作期可针对恶心、呕吐症状给予镇静和止吐,必要时给予输液,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糖皮质激素治疗 主要采用甲泼尼龙早期大剂量后逐步递减的治疗方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激素治疗对前庭神经炎有效,而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并且在激素应用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并不能增加临床疗效。

前庭康复训练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中枢前庭代偿,有很重要的治疗意义。训练越早越规律,临床疗效就越好。最早使用的方法有Cawthome-Cooksey训练法,经济方便。目前,国内外提倡根据患者平衡功能的缺陷情况来拟定个体化的训练方案,并利用最新的3D立体投影系统及训练设备实现患者与虚拟世界的视觉交互,更具针对性,效果更好。

倍他司汀长期服用有助于提高和加快前庭代偿。

前庭型偏头痛的治疗

前庭偏头痛的核心表现是偏头痛和眩晕,但在不同患者问和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差异很大。眩晕往往发生在偏头痛发作期,但也可发生在偏头痛间期或前期。且头痛和眩晕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也变换多样。

绝经期女性发病时则往往仅有眩晕而无头痛。较多患者在发作时有畏光、畏声、畏嗅或典型的偏头痛视觉先兆。本病在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咨询、预防治疗和急性期治疗,目标是尽量减少发作次数。

教育和咨询 向患者详细解释前庭性偏头痛发作的情况及注意事项,减轻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告知需避免已知的明确诱因,注意规律的睡眠和饮食习惯。其中,部分患者经合理的身体锻炼和前庭功能训练可能较药物治疗更为有效。

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培智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 设计要点

1、 前言

我国人口众多,残疾人口、残疾家庭户基数大,九年义务教育的学龄残疾儿童人数多。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和国家统计局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各类残疾人(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的总数为8296万人。全国残疾人口中,0~14岁的残疾儿童为387万人,占4.66%。其中,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2.96%。学龄残疾儿童中,63.19%正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布局模式基本按照“省办盲校、市办聋校、区县(市)办培智学校”的形式,就数量上来说,培智学校占有很大比例。但培智学校与盲校、聋校不同的是,因收治学生的残疾特点及学校覆盖的服务范围有限,培智学校内每班的学生人数不应超过8人。据残疾人联合会统计,我国6~14岁学龄智力残疾儿童入学比例仅为64.86%。除家庭及社会原因外,特殊教育学校基础建设不足也成为影响学生入学的因素之一。

国务院2009年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在人口30万以上或残疾儿童少年相对较多,尚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县,独立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不足30万人口的县,在地市范围内,统筹建设一所或几所特殊教育学校。各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坚持标准,确保质量。东部地区也要加大投入,按照本地区特殊教育规划和国家有关建设标准做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作。”

随着国家政策的提出,今后几年将成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黄金时期,培智学校的建设也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对培智学校校园建筑的研究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和鲜明的指导性。

2、 培智学校简介

目前我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发展的格局是:以大量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使我国特殊教育从过去举办特殊教育学校单一的办学形式,转变为多种办学形式,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提供更多的机会。特殊教育学校的设立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和指导意义,为多层次办学和培养学生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辐射社区和社会,带动残疾儿童教育的发展。

培智学校的服务范围为区县级,不同的培智学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随着特教理论的发展和社会意识的提高,培智学校的建设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3、 培智学校主要用房组成

培智学校校舍建筑由教学及辅助用房、公共活动及康复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是培智学校内最主要的室内空间,包括普通教学空间和专用教室以及活动教室等,包括唱游教室、劳技教室、以及律动教室及辅助用房、乐器室、情景教室等;公共活动及康复用房强调受学生的特殊性和教育场所的专用性,包括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电教器材室等公用空间及针对具体康复需要设计的体育康复训练室、心理咨询室、感统训练室等用房;办公用房及生活用房与普通学校相似,包括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学生浴室等用房,具体设计要点上,与普通学校有所区别,需考虑使用学生的特殊性,进行特殊设计。

4、 主要用房设计要点

下面以培智学校内最具有特点的几个建筑用房为例,分析具体用房的设计要点。

(1)心理咨询室

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所需面积不应小于30M2。广义的心理咨询室一般包括接待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测量室、个体心理咨询室、团体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室、宣泄室、放松室等功能单元;狭义的心理咨询室就是指个体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室的一般设计要求:1安静隔音,减少噪音对房间使用的影响,应避开音乐活动室、体育场地、律动场地、食堂等场所,要达到一定的隔音标准(<40db),符合GB/T17249.1-1998的要求;2明亮舒适,室内采光充足,通风良好,冬暖夏凉,室内主体色调采用欢快明亮的色系,暗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3便于来访,但出入不明显,避免给来使用的同学造成心理压力;

个体咨询室承担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功能或者一对多的家庭咨询。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座位可成L形摆放,这样双方既能够互相捕捉到对方的目光,又不至于因为目光直视导致学生紧张,来访者能够在一种相对安全舒适的环境下真实的表露自己。室内可放无声计时器,有利于掌握和调整咨询时间。在来访学生位置附近摆放可以直接抓抱的毛绒玩具或柔软物件,有助于放松学生心情,转移压抑感。

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多人心理咨询形式。是开展团体心理咨询、集体活动、心理健康课、拓展训练的场所,面积大约50-60 平方米,室内桌椅应方便移动,地面铺木地板,墙壁可解除范围内软包,配有多媒体影像设备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器材。

沙盘游戏室是借助沙盘,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其内心的互动方式,进而了解学生情感与情绪的真实状况,并使之在游戏过程中产生创伤愈合的效果。沙盘游戏室要设置在与个体咨询室临近的地方,两者相互独立,但又方便联系。当指导教师发现需要对学生进行沙盘治疗时能够很方便的来到沙盘游戏室。沙盘一般包括沙箱、沙具、沙柜和细沙四样。

宣泄室是指供学生宣泄内心情绪的场地,残疾学生容易产生不稳定情绪。设立宣泄室有助于将学生的负性情绪通过一个安全合适的途径和方式排解、宣泄出来,如运动、呐喊、涂鸦、击打等,再结合指导教师的引导,达到心理健康。宣泄室以舒适、安全为前提,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面积不宜过大,为单人使用,墙壁要求软包,铺地板,并配有宣泄器材如宣泄人、宣泄墙和宣泄棒等。室内色彩不宜过于刺激,以平静色调为主。

(2)体育康复训练室及体育器材室

体育康复训练室及体育器材室根据班别及建设标准不同,面积设置可由56M2至183M2不等。房间最好设置在底层,并有独立出入口。室内应为完整的规则空间,矩形为宜,空间净高不应低于3.8米,方便学生进行各类活动。室内保持宽敞明亮,避免空间内有突出物,界面材质应使用柔性和弹性材质,1.2M以下墙面采用软性材料包装。注意保持房间内适宜的通风及保温条件。

培智学校体育康复训练室由于活动的学生较特殊,其康复训练内容,主要根据现代康复医学作业疗法的原理,对肌力、耐力、关节活动度、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等身体素质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包括知觉、认知等心理功能的恢复。因此其康复器材的配置与其他学校差别较大。按照康复训练的内容可将体育康复训练室空间分区为上肢训练区、下肢训练区、肌力及耐力训练区、行走平衡能力训练区、协调功能训练区。按康复器材特点可分为大型器械、小型器械区、软垫滚筒类器械使用区。康复训练室内应有老师和陪护人员的休息区,在入口设置休息及等候区域,还应有器材储藏空间及一对一教学及小组教学空间。对智障学生来说,活泼好动、喜爱鲜艳颜色是他们的天性,所以环境影响非常重要,空间环境颜色应采用明快鲜艳的色彩。

(3)多感官训练室

多感官训练室透过精心设计的灯光、声音与各式各样高科技手段,营造出富有吸引力的舒适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刺激,借由教学环境与训练课程的安排,学习探索环境、减缓不正常张力变化、减低学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提升注意力、加强人际互动等,由此提供儿童更多的学习刺激。房间的设置应注重灯光、声音与高科技设施的综合设计,可设置光震球池、光纤瀑布、情景灯光、放松软垫等多个区域,房间面积应较大,以满足分区设置各种不同训练项目,同时避免各种光声刺激的互相干扰。

(4)普通教室

培智学校普通教室平均每个班级的使用面积与盲校相同,为54M2。

由于智力残疾学生在智力上发展迟缓,在低年级时接受文化课的学习一定困难,因此低年级的教学应结合生活、游戏进行,在游戏中培育和启发其智力。因而教室空间的设计中,要有按学习需要进行多种布置座位的可能,也要设置有游戏活动的空间,教室可按四个区域来考虑:前面为教师授课区,设黑板、讲台及电子教具(幻灯、投影仪、电视机);中间靠前为学生学习区域,每班学生数量不应多于8个,因此课桌的摆放可灵活处理,可摆成2排,每排四个,也可围成一圈,教学形式相对灵活。单人课桌尺寸按照1000mm×500mm设置;中间靠后为学生活动休息区,要留够的足够的空间,并进行适当的装饰;教室后部为储物区。因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有限,教室内可考虑设置洗手池和面镜。有条件的学校可按照幼儿园的布局模式,在两个普通教室中间设置洗手间,尽量减少学生在建筑内的频繁穿行。一般情况下,教室内不应出现完全没有教师看护的情况,每个班级除一个正常授课教师外,还有一个生活老师,因此,教室内应设教师休息办公区,可兼做一对一教学区,此区域可设在教室前部或后部,用办公隔断与普通教学区域分开。

5、 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神经行为

中图分类号: R722.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7)06-1258-0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窒息缺氧引起脑缺氧性损伤,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围产儿脑损伤死亡率有了明显下降,要努力达到“无后遗症生存”,最大限度挖掘大脑潜能,开发智力,促进代偿性康复,减少伤残和智力低下成为儿科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探讨早期干预对HIE患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改善其预后,现将HIE患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辖区2001~2003年出生后48h住院的HIE患儿4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的HIE的诊断及临床、CT分度标准[1]为中重度的足月适龄儿,其中男30例,女18例,随机分成干预组26例,对照组22例(常规治疗组);两组在生活环境、家庭经济、文化背景方面相当。

1.2 方法

1.2.1 加强围产医疗 全部病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系统规范地“3项支持治疗和3项对症处理”,恢复期使用脑代谢激活剂(脑活素)治疗2~3个疗程。

1.2.2 干预治疗 干预组对进入恢复期患儿即开始干预,尽早母婴同室,坚持行新生儿抚触,根据小儿运动、语言、认知和社会行为能力发育等方面制定早期干预计划和内容;参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新生儿期后的干预――教学训练”制定干预措施,给每个家长印发新生儿期后的教学训练资料,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根据每个月龄发育标准教会家长如何进行婴儿运动、语言、认知和个人社会能力的训练,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和前庭运动的剌激训练;在新生儿期主要是对感觉的剌激、环境变更的剌激,在婴幼儿期为育儿剌激和玩耍综合干预治疗,以家庭训练为主,对有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和反射异常、出现异常运动患儿则进行物理康复治疗。由康复师采用以Bobath法为主的功能训练,并将方法交给家长,以便家中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指导。

1.2.3 定期随访 由专人负责,随访月龄干预组为3月、6月、12月、18月,对照组为6月、12月。发现异常者,每1个月随访1次。

1.3 评价方法

①新生儿期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法测查,以便早期发现行为神经异常儿,评分>35分为正常,<35分为异常。②婴幼儿期采用Gesell发育量表测查精神运动发育商(DQ)(中国标准化)测试法分别对3岁以内小儿运动、应物、言语、应人四个能区进行评价(其中DQ>80为正常,70~79为可疑、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在环境因素(性别、父母文化背景、家庭居住条件、经济状况)和生物学评价(临床分度、CT分度及14d NBNA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P均>0.05);6和12个月时体重、身高、头围无显著差异(P均>0.05)。

2.2 发育商评估

干预组各月龄DQ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3 预后比较

干预组后遗症发生率为7.7%,脑瘫1例,精神发育迟滞1例,康复率为92.3%;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为27.2%,脑瘫2例,精神发育迟滞2例,癫痫1例,康复率为72.7%,干预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患儿最大危害是智残、脑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显得十分重要。

大量研究证实了0~2岁是大脑发育最迅速和代偿能力最强的时期,早期开始感知剌激和动作训练可促进脑结构和功能的代偿,富有剌激的环境对脑有积极而有利的影响,因为未成熟脑可塑能力最强,虽然由于有害因素的影响,神经细胞生理学死亡增多,但脑的某些区域甚至在出生后还能再生新的神经细胞,在某些情况下,神经元的皮层结构受到了损害,但仍能在功能上形成通路,使其得到功能上的代偿 。如能从新生儿期开始对脑损伤儿早期行为评价和早期智能干预,以期能最大限度挖掘大脑潜能开发智力,促进代偿性康复,对预防心理社会因素和围产损伤所致的智力低下等伤残,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6]。

本研究包括在新生儿期干预、对新生儿家长指导、出院后干预、定期随访、康复中心治疗等。早期干预特点是从新生儿期开始, 早期行为评价和早期智能干预,而且使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筛查法,能够早期发现轻微脑损伤,有利于早期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HIE患儿智力发育水平,干预组6个月、1岁时的DQ比常规育儿组明显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从两组患儿预后来看,干预组康复率92.3%,而常规育儿组为72.7%,说明早期干预对促进HIE患儿智力发育,防治智力低下、脑瘫等后遗症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对HIE儿管理及干预治疗,提示:①对HIE儿实行新生儿期后的制度性的随访和管理, 使孩子异常症状在最早的时间内得到发现及控制,是减少脑损伤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关键。②强调家长参与配合的重要性:首先提高家长对孩子康复的信心,取得家长积极参与与配合,其次干预方案个体化,应给每个家长印发新生儿期后的教学训练资料,教育家长懂得正常儿童的发育顺序,把正确的干预方法认真教给家长,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共同促进患儿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并取得较好的效果;③推广婴儿抚触、爬行训练是脑损伤康复的重要方法,通过抚触婴儿全身的皮肤,加上轻柔按摩及婴儿期的爬行训练可促进脑损伤康复;临床证实对不会爬的脑损伤患儿,进行模拟爬行的被动模式运动,可有效促进爬行动作出现,纠正错误运动姿势,调节肌张力,改善感知觉。④运动康复的时机应在轻微病变早期,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患儿及时采用Bobath法等物理康复指导与训练, 这些康复方法能调整患儿肌张力,矫正异常运动模式,训练正常运动技能,并对孩子进行“评估-干预”的反复循环,调整干预方法,指导家长进行配合可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100.

[2] “九五”攻关项目HIE治疗协作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案(试行稿)[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9(6):381-382.

[3] 鲍秀兰.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240-278.

[4] 韩玉昆,许植之,虞人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1-240.

[5] 杨华姿,施玉琪,杨冰岩,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干预及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6):359-360.

[6] 李勇,程锐,许植之,等.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3):188-189.

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综合干预治疗;针刺疗法;儿童孤独症;疗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0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42-02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an(CA)是广泛发育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起病于3岁以前,男孩多见。主要以社交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行为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2]。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发现,这类患儿早期主要是由于对外在反应模式的异常和基础学习能力的不足或缺陷,妨碍了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3]。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无特效治疗药物,国内外公认综合康复治疗是改善孤独症患儿预后的重要措施[4-5]。患儿常以无语言或语言发育滞后[6],呼名不应,不听指令为首要就诊原因。该病预后较差,给社会及患儿家庭造成极大负担,临床治疗主要以改善症状,提高交流能力及生活能力为目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自于2012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儿童康复科治疗的4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符合CCMD-3孤独症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3例,年龄2-5岁,男女之比为37:3,男孩明显多于女孩,训练时间为6个月。

1.2 方法 治疗前对所有的患儿进行ABC及心理教育量表(Psycho Educational Profile,PEP-3)评估,治疗6个月后使用相同评定量表再次进行评估,对治疗前后效果对比。治疗方案以结构化教学理念为基础,根据治疗前评定结果制定,针对患儿注意力、认知、模仿等障碍,采取步骤分解、根据从易到难的原则,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主要方式为DTT回合式教育,反复强化,训练孤独症患儿固定模式的指令听从及认知,其中辅以行为分析法技巧,行为方式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泛化,增加指令的方式。出现或有模仿发音的患儿,可直接诱导主动发音。感觉统合治疗分一对一和小组课两种形式,初次进行感统统合治疗的患儿,给予一对一指导,首先适应训练环境,随着接受能力的提高,逐渐融入感统小组课中,增加训练的兴趣,在小组课上延伸开展互动、模仿、游戏等训练科目,以提高协作、交流、表现的机会,改善社交能力。以上各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正强化、负强化、厌恶等手段。针刺所选穴位参考“靳三针疗法” [7]之“自闭八项”。针刺取穴为四神针(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智三针(神庭、本神)、定神针(印堂、阳白上5分)、语言一区、语言三区、脑户,点刺手智针(内关、神门、劳宫)、涌泉、通里。有语言模仿及表达者去脑户,加风府、风池;语言合并智力落后加心腧;多动、脾气暴躁者加肝腧;肥胖、舌苔厚、喉间有痰者加丰隆等。以上穴位根据患儿情况适当加减。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配对资料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ABC及PEP-3中的分项目。

2 结 果

治疗前后患儿家长自测ABC量表得分降低(P

3 讨 论

3.1 分解式操作教学(Discrete Trial Training-DTT)是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框架下的一种教学方法,用于特定的时间和封闭的环境内,专注教授某种特定概念或技能。DTT的主要特点包括:细分化、反复练习、无错误教学和使用强化手段。对于自闭症孩子,将概念或技能细分,然后重复练习,是一种练习新技能、了解新概念的有效模式。DTT“设计”痕迹明显,过于机械化,持续调动孩子学习动机、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保持孩子注意力对老师是一项重大挑战[8]。我们在训练中根据每位患儿的智力水平、语言、认知、行为等方面能力制定训练计划,分步骤,一步步的进行一对一治疗,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又称“回合式教学”。初次接触康复训练的孤独症患儿,首先完成准备学习技能,如“坐好、手放好、看我”等,患儿能坐好、出现简单配合,听指令是训练的前提。再根据评定结果,分析患儿所处的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课程,通过以上措施能提高患儿认知、社交能力,减少多动、刻板行为的出现。

3.2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孤独症儿童大部分都存在无有意义语言及语言发育落后的问题,他们开始说话的时间往往迟于同龄儿童,有些儿童尽管有少量语言,却不会运用,而且经常用词不当,有些无语言表达。因此,无法正确使用语言与他人沟通成了他们融入社会的最大问题。语言训练根据患儿所处水平,给予适当游戏引导、实物指认、模仿发音等训练方案,在言语理解及表达上会得到较好改善。对无语言能力或智力严重落后(DQ

3.3 大部分孤独症患儿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感知觉、本体觉等浅深感觉障碍,协调能力差等问题,感觉统合训练能使患儿的本体感觉与神经进行多次磨合、协调,能改善其视觉、听觉、触觉功能障碍及语言交流障碍。尤其是加强前庭功能的训练,使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发展,对改善患儿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身体的运动能力有重要作用[9],可明显提高小肌肉协调、大肌肉运动能力。感觉统合小组课程由治疗师和患儿母亲共同完成,患儿母亲负责辅助患儿完成训练项目,进行鼓励和帮助,更能提高积极性。有关报道指出母亲的关怀和赞扬与孤独症患儿的症状缓解有关[10];小组课还能很好的培养孤独症儿童社交意识,提高社交能力。以上三项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强化物,能更好的调动患儿的积极性,提高注意力,增强治疗效果。同时强调,患儿的配合是行为训练的前提,提高患儿的注意力、积极性,强化物作用明显。

3.4 中医针刺方法治疗孤独症,效果得到证实[11]。四神针、智三针均位于头部,可起到填精益髓、提高智力、疏通脑络、改善肢体的协调及平衡的作用;定神针位于督脉和足少阳经,督脉直通于脑,足少阳经与肝经相表里,可平肝熄风潜阳,肝腧能调节肝气、疏通气机,减少多动行为,改善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等症状,手智针、涌泉位于心经及肾经,心主神志,肾开窍于脑,能改善认知与交流。语言一区为运动性语言区,语言三区为感觉性语言区,通里为心经络穴,心主语言、神志,开窍于舌,与语言发育有关。心腧主神,调节情志;风府、风池等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大脑发育。以上穴位结合,提高认知、理解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促进言语功能和智力的提高,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及刻板行为的发生。中医针刺治疗以调神、养神、定神为主。

3.5 ABC家长评测量表分析各项分值比较均P

4 结 论

分解式操作教学、语言训练、感觉统合治疗结合针刺疗法,方法实用,便于实施,经SPSS18.0分析,以上比值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儿童孤独症治疗不是单一方法的治疗,综合干预治疗效果明显[12]。经过PEP-3对治疗前后的评定对比,综合干预治疗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金净,刘盈,孙丽静,刘业平.DTT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4-206.

[2] 张明园.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9-101.

[3] 陈夏尧,李丹,冬雪等.综合性康复训练策略用于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康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68-70.

[4] Monday NI,Anthony CA,Muideen OB,et al.Assessment of knowledge about childhood autism among paediatric and psychiat-ric nurses in Ebonyi state,Nigeria[J].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nd Mental Health,2011,5:1.

[5] Man dell DS,Morales KH,Xie M,et al.Age of diagnosis a-mong Medicaid - enrolled children with autism,2001――2004[J].Psychiatr Serv,2010,61(8):822.

[6] 刘静,徐琼,张颖,徐秀.儿童孤独症192例临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3):278-280.

[7] 彭增福.靳三针疗法[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8] John O.Cooper、Timothy E.HeronWilliam L.Heward.应用行为分析[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9] 张俊蕾,张会敏,李荣.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8).

[10] Smith LE,Greenberg JS,Seltzer MM,eral.Symptoms and behavior problems of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autism:effects ofmother-chilfre-lationship quality,warmth,and praise[J].Am J Metard,2008,113:387-402.

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家庭护理;安全指导;运动功能障碍;跌倒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多发和常见的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多数脑梗死患者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后,脱离了生命危险,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情感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但是后期由于患者自身不重视早期康复训练等原因,造成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一定的治疗后,患者将回到家庭,使得家庭成为主要的休养场所,而跌倒也成为了这类患者的严重隐患,是家庭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跌倒是指,不能控制或非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平面上,除外遭到猛烈的打击、意识丧失、突然瘫痪或癫痫发作等原因[1])。据报道,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的首位伤害因素,其年发生率为30%[2],而约40%的脑卒中患者在病后的6个月出现过跌倒[3],跌倒可引发或加重老年人原有疾病,引起骨折、致残、心理创伤、降低其灵活性和独立性,进而减少自主活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跌倒甚至可以导致死亡。在患者治疗出院后,对于预防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的管理容易被忽视,且患者跌倒的原因很复杂,除个体因素(疾病致功能障碍,活动不灵)外,多与生活的环境有关,有报道,老年人约3/4的跌倒发生在家中。因此,如何建立安全有效的家庭护理安全指导,对于脑梗死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2013从我科出院的脑梗死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自制的调查表回访调查,调查对象共100例。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并且符合中国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4]。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为首次发病,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53~78岁,平均(64±3.6)岁。将2012年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的50例患者作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及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前进行家庭护理安全指导,具体措施如下:

1.2.1创造良好的环境 有条件者可对患者生活活动空间进行一定的改造,使其成为患者进得去、出得来、转的开、用得上的合理而科学无障碍的生活环境,充分考虑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需求,室内光线充足,使用防滑地砖,厕所、浴室安装墙壁扶手,扶手高度与患者腰平齐,厕所及浴室加装防滑垫,储物高度适当,床高度适宜(平膝盖高度,约45~50cm),照明开关安装于近门口显眼处且高度适宜,通道内无障碍物堆放[5];

1.2.2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生活起居应缓慢改变,穿合适的鞋及衣服,夜间使用床旁便器;

1.2.3心理指导 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适时鼓励;鼓励正确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减少生活依赖性,提高自理能力;

1.2.4服药指导 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要按时复诊并确认是否仍有使用的必要,尽可能限制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1.2.5锻炼指导 鼓励患者坚持参加规律的、个体化的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与灵活性,运动锻炼在家属等陪同下进行,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急于求成;

1.2.6饮食指导 老年人预防性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每天坚持喝牛奶、骨头汤、鱼类等可通过补钙增强骨质,对预防跌倒有较好的效果[6];

1.2.7家庭支持系统的指导增强家属等陪护人员对跌倒的防范意识。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其出院后1、2、3、6月时进行回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发生跌倒的例数及跌倒发生的原因:过高估计、行为忽视、不良心理、药物使用、锻炼不适、夜间入厕、上下床、个体因素、环境因素。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记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出院1、2、3、6月跌倒发生例数比较见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出院6月内跌倒发生原因比较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将100例脑梗死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出院前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安全指导,对照组患者未进行任何家庭护理指导,出院后1、2、3、6月对两组患者跌倒发生进行比较,结果通过调查分析此类患者跌倒原因主要有:①自我估计过高:对自身能力过高估计,对危险性认识不足,不愿麻烦家人,所有事均勉强为之,可增加跌倒的危险[7];②有预防意识,但行为上忽视:患者有一定的预防跌倒的意识,但在行为上有时会忽略[8];③不良心理:沮丧、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可削弱患者对环境和他人的注意力,从而增加跌倒的危险;④药物使用: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如降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镇静剂等),影响患者意识、精神、前庭正常功能、步态和血压,使患者反应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跌倒危险[9];⑤运动锻炼过程中出现不适致跌倒;⑥夜间入厕时跌倒(此类情况下的跌倒占跌倒总数的34%);⑦下床时跌倒;⑧个体因素:疾病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视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⑨环境原因:光线不足、床边杂物影响行走及上下床、地面潮湿或不平、床或座椅高度过低、楼梯梯级过高、通道内有障碍物、物品放置不便取用而需要登高取物、卫生间内使用蹲坑且未安装扶手或坐便器、独居。

本研究通过对此类患者跌倒原因的分析,采取有效的家庭护理安全指导,使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由对照组(2012年) 的46%,下降到实验组的24%。结果显示,脑梗死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在院期间进行正确有效的家庭护理安全指导,其出院后跌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以患者在院期间采取积极有效的家庭护理安全指导措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论文和小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参考文献:

[1]白利颖,王贵芝,李湘萍.老年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25-1027.

[2]张玉,陈蔚.老年跌倒研究概况与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5):929-931.

[3]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2,4(6):55-76.

[4]王茂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2-169.

[5]童敏,李宝香.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09,7(12):3322-3323.

相关期刊更多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耳科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