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2013年,国内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针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其肺炎、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肺结核等等疾病的就诊指南已经广为人知,现将2013年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为主要的研究成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3年的儿科呼吸系统的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来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有效的应对措施。

2结果

通过分析,最终决定在肺炎、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肺结核、哮喘、肺间质性疾病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3讨论

3.1肺炎 肺炎在儿童中发病的概率较高,发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根据以往的研究,表明组链球菌感染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对其的研究不够深入,不过,SARS在我国流行后,我国开始深入研究冠状病毒,特别是对病毒的研究更加的多见,有学者通过研究北京周边地区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发现其中有病毒NL63基因,这一研究表明儿童呼吸道感染和病毒NL63基因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1]。同时,禽流感病毒肺炎的出现使得人们对此病毒的诊治有了新的认识和经验积累。有密切接触史,如果出现了长时间的高热、剧烈咳嗽、肺部显著变化的儿科患者就要诊断是否为禽流感病毒肺炎。由于以往甲型流感病毒较为普遍,研究人员主要对甲型流感病毒进行了深入研究。支原体、衣原体也逐渐的在儿童呼吸道分泌物中被发现,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支原体、衣原体可以感染呼吸道。这些年的研究也证实了在儿童病患中存在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对于这一点,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2]。

3.2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 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是非常多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除了哮喘这个因素之外,还有很多的原因会导致气道狭窄。临床上,很容易把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等等的各类疾病判断成是哮喘,所以,对于诊断哮喘,需要明确的知道病因。婴幼儿反复哮喘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类:呼吸道病毒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健全[3]。一般来说,针对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的病因是比较难以定夺的,因为比较复杂,所以,在病因的诊断中,哮喘患者接受治疗时候的反应,以及是否是阳性家族过敏史,这些因素是区别哮喘和非哮喘的一个可参考的因素。

3.3肺结核 肺结核作为一种慢性的传染病,其原因多由于感染了结核杆菌,这些年,结核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依照有关资料显示,3个人就有可能有1个人患上结核,如果人体遇到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更加容易患上该疾病。儿童的年纪比较小,不够注意个人的卫生,比如,不勤洗手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感染疾病的概率。儿童在公共场所很容易感染到结核杆菌。针对儿童肺结核患者,要提高治疗的效果,一定要使用正规、联合的治疗用药方法,治疗的时间通常要达到6个月,肺结核治疗药物对于儿童肝脏的副作用较大,所以在用药的期间一定要注意检查儿童的肝脏情况,一旦发生肝脏异常,就要停止用药。同时,要协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4哮喘 小儿哮喘发病率是非常高的,经常是由于微生物的感染、生活习惯、吸入气体等等的原因导致哮喘的发生,随着物化吸入治疗研究的深入,该疾病治愈的概率也得到了提高,死亡率大大降低[4]。

3.5肺间质性疾病 间质性肺炎是肺部感染性疾病,按解剖来进行分类的话,算是比较罕见的,但是从发病率来看,有不断攀升的趋势,病死率也比较高,对于患病比较轻的患者能够存活3~5年,如果发病比较迅速,有可能在六个月内就出现肺广泛纤维化,从而导致死亡。通过统计分析,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也在攀升,导致感染的因素是微生物感染、药物、吸入粉尘、大气污染,同时,有可能会出现继发结缔组织类的病症。国内对儿童肺间质性疾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今后,对该类疾病,要多家单位、多学科的联合起来研究和分析,有必要的时候还要和成人呼吸科进行联合研究,从而深入分析儿科肺间质性疾病的分类、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4结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在今后的医学发展中,要对儿科呼吸系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完善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体系,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再历.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03.

[2]李静,陈正贤,王首红,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3,04:12-14.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呼吸系统重症疾病;血气分析;酸碱失衡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1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91-01

血气分析能够很好的检测机体的呼吸以及代谢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动脉血气分析已经成为危重患者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呼吸系统疾病可以引起患者体内酸碱失衡以及低氧血症。研究表明,动脉血气分析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本次研究,本着就对我院的部分呼吸系统重症疾病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现将部分研究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确诊收治的78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其中男40例,女38例,患者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63.2±2.2)岁。按患者的疾病类型分为支气管哮喘组(16例)、呼吸衰竭组(23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19例)以及晚期肺癌组(20例),并将30例同期无任何护理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间以及病理状况等方面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抽取血液样本前让所有患者卧床休息5-10min,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心中的负面情绪。取一次性2ml的注射器,使用肝素钠液湿润整个注射器后排尽其中的空气,按照动脉采用的步骤进行消毒穿刺采血,动脉穿刺见血后抽取血液样本,排除空气后立即插入准备好的橡皮塞内。样本抽取结束后就采用血气分析仪对样本进行全自动的动脉血气检测。

1.3统计学处理研究选用合适的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分析结果采用均数以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

2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pH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的体内常常会发生酸碱失衡等血气变化,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酸碱失衡的不尽相同[2]。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一般较为的狭窄,以中小气道阻塞为主,当支气管哮喘患者的PaCO2低于45mmHg时,常常会表现出碱中毒,是病情逐步恶化的主要表现;呼吸衰竭患往往会出现缺氧和代谢障碍,患者体内的pH以及PaO2会显著下降,PaCO2会显著上升,常常表现出呼吸性的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气腔膨胀以及气道壁破损,患者的pH以及PaO2会显著下降,PaCO2会显著上升,常常表现出酸中毒;晚期肺癌患者的发病后期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类型的酸碱失衡。

综上所述,机体内部的酸碱平衡是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酸碱失衡将会有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鉴于不同呼吸系统疾病所造成的酸碱失衡类型的不同,采用动脉血气检测对于呼吸系统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起到较大的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范文第3篇

广西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广西南宁 530012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择80例患有呼系统疾病患儿,分为两组。试验组采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取盐酸溴己新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40例患儿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1例患儿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等),出现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对照组出现3例消化系统症状,心率紊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5%,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治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呼吸系统疾病;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057-03

[作者简介] 郑明(1977-),男,壮族,广西横县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邮箱: 476218086@qq.com。

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免疫机制尚未完善,机体抵抗力较低,尤其在季节及温度变化大时,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该类患者在儿科中较为常见,为常见病、高发病[1]。患儿体质特殊、疾病发生率高,临床正确选择合适药物显得尤为重要[2]。临床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方式多样,可静脉滴注药物,也可选择雾化吸入方式,药物也逐渐多样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属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用药,效果显著。为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该研究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进行分组治疗,记录并观察注射氨溴索的试验组和不注射氨溴索的对照组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患者年龄1.8~8.9岁,平均(6.7±2.5)岁,治疗前病程0.5~1.5 d月,平均(0.8±0.1)d。80例患儿中,45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28例为新生儿肺炎,27例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25例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所有患者均无心脏病等先天性系统性疾病。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包括男22例,女18例,有11例新生儿肺炎患儿,19例小儿毛细血管支气管炎患儿和1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试验组包括男23例,女17例,有17例新生儿肺炎患儿,8例小儿毛细血管支气管炎患儿和15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两组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给予盐酸氨溴索-伊诺舒(国药准字H20051604;产地:天津市南开区玉泉路96号)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2岁患儿,2次/d,7.5 mg/次;<6岁患儿,3次/d,8 mg/次;>6岁患儿,2次/d,15 mg/次;对于呼吸窘迫患儿,以30 mg/Kg计算药物总量,分2次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盐酸溴己新(国药准字H31022703;产地: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沪路879号)注射进行治疗,<6岁患儿,2~4 mg/d,分2次给予;>6岁患儿,4~8 mg/d,分2次给予。

1.3 评定疗效标准

①显效: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无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紫绀,听诊患儿肺部湿罗音消失;②患儿病情有一定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咳嗽减少,湿罗音减少,患儿接近正常;③患儿临床症状无改变,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未见减少,听诊患儿湿罗音未见减少,病情基本无恢复[2]。总体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40例患儿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患儿中,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出现消化系统症状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40例患儿出现消化系统症状3例,心率紊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P<0.05)。

3 讨论

盐酸氨溴索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常用,对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确切,该文中总体有效率9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注射盐酸氨溴索治疗患儿呼吸系统疾病试验组的疗效(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使用盐酸溴己新治疗对照组的疗效(有效率为80%);试验组患儿在治疗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症状和皮疹,观察组患儿还会出现息率紊乱的不良应,且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高于对照组(12.5%)。这意味着盐酸氨溴索对改善患儿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为临床上在研究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提供了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本研究由于技术和采取的样本量较少的原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误差,影响试验的结果,为进一步得出精确的实验数据和结果,需规范操作和改进技术,并扩大样本量才能提高结果的可信度和结论的准确性。盐酸氨溴索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其发挥作用为分解多糖纤维成分而溶解黏液,降低痰液的粘稠度[3-4],并可刺激II型肺泡上皮,增加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利于修复支气管上皮组织,同时盐酸氨溴索同时具有抑制粘液腺、杯状细胞合成酸性糖蛋白作用,使痰液粘滞度降低,可促进患儿排除痰液,同时抑制释放炎性介质,并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另外,盐酸氨溴索抗氧化作用较强,可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H2O2J及溶酶体的释放[5],进而清除H-和HOCL,降低起到高反应性;其次,盐酸氨溴索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主要机制为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白细胞释放组胺类物质、白三烯等炎症物质,抑制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盐酸氨溴索抗氧化、抗炎作用可有效减少喘憋,增加肺泡通气量,使患儿呼吸状况改善,机体恢复。呼吸系统疾病就是在其盐酸氨溴索的多重作用的影响下达到治疗的效果。

儿童因其独特的机体特点,免疫能力低,易感染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痰液分泌增多、粘稠。小儿支气管较为狭窄,咳嗽反射不完善,易导致粘稠痰液堵塞支气管造成呼吸道堵塞,进而呼吸困难,甚至导致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童发病率较高,部分病情严重者表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衰竭,甚至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7]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有助于痰液的排除,可减少了机体内病毒数量,同时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其狭窄状况,可促进肺功能恢复,机体病情得到好转,免疫力也同时可提升。相关研究表明[8],盐酸氨溴索可应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作用较佳,且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通过分析发现,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在取得较佳疗效同时,仍有不良反应出现,消化道系统症状的出现,虽例数较少,但表明对胃肠道仍有一定影响,我们临床治疗时,不仅关注其在病情改善作用,同时也应更加重视不良反应的出现,以保证患儿安全。综上所述,盐酸氨溴索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同时具有不良反应少优点,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Hoffmann G,Wirleitner B,Fuchs D. Potential role of immune system activation-associated production of neopterin derivatives in humans[J].Inflamm Res,2003,52:313-321.

[2] 杨惠娣,徐彬.氨溴索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22(1):4445-4446.

[3] 洪芳.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0):49-50.

[4] 王亚文, 付世龙.盐酸氨溴索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5):431-432.

[5] 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75-1176.

[6] 肖兴仕.盐酸氨溴索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2,10(9):149-150.

[7] 高宏.盐酸氨溴索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319-1320.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呼吸系统; MRI; CT; 肺脏血管性病变; 纵膈及胸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99

目前在临床上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胸部X线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其充满气体的肺存在良好的天然对比性,所以一般情况下X线检查能够对病变进行清晰的显示。CT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MRI)一般不会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进行应用,然而在CT和MRI问世以来,在一些方面对普通胸部X线检查的不足进行了弥补,目前已经成为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辅助手段。本文针对MRI在肺脏血管性疾病、纵隔以及胸膜疾病、肺癌等疾病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1 肺血管疾病

在临床较早期采取MRI心电门控自旋回波成像的研究显示,肺栓塞的主要症状为血管腔内存在中度至略高的信号病灶。肺动脉高压时能够发现的缓慢血流信号与血栓进行鉴别一般较为困难。梯度回波影像,其中有梯度稳态返回采集(GRASS)对血流存在比较高的敏感性,凝血块呈现低信号。磁化空间调制技术(SPASS)的应用让MRI在成像方面存在了条带标记,能够对肺栓塞以及缓慢的血流信号进行区分。MRI技术的进展成为MRA一种常用的方法。静脉注入造影剂Gd-DTPA后患者屏气所得的3D MR肺血管成像能够对肺栓塞进行准确的判断,且可以对肺血管的解剖进行详细显示,包括有肺动脉的亚段级分支。螺旋CT在对肺栓塞进行诊断方面意义重大。多层螺旋CT使CT在肺栓塞诊断方面的进展得到了有效的促进。然而MRI依旧为一种存在吸引力的方法,其原因主要是由于MRI检查对X射线和碘造影剂进行了有效的避免,能够在一次检查中对肺血管以及深静脉是否存在血栓进行同时显示,MRI还能够清晰显示出肺的灌注及通气情况,在肺栓塞的诊断中意义显著[1]。

在对累及肺动脉的血管炎进行诊断中MRI可提供可靠信息。大动脉炎会对主动脉及分支和肺动脉造成累及。曾有研究显示,在77例患者中肺动脉异常者约占70%左右,其中肺动脉扩张者占17%、血栓者占3%,周围肺血管异常的树枝样表现者占66%,后者的出现应对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发生予以考虑。白塞综合征累及肺动脉的病例十分的少见,一般占5%左右,为肺动脉瘤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病因。若是肺动脉瘤者充满血栓,常规的血管造影无法得到诊断,MRI为具有较大选择性的诊断方法。肺动脉瘤的亚急性或者是慢性血栓在T1WI及T2WI均呈现出明显的高信号。肺动脉瘤可呈现真性或假性,多发者比较常见,同时也能呈现出单侧或者是双侧。经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后可缩小或者是消失[2]。

2 纵隔、胸膜、胸壁、膈疾病

2.1 纵隔肿瘤 在前纵隔肿瘤诊断过程中,胸内结节性甲状腺瘤在T1WI以及T2WI条件下均呈现信号强度均匀的征象。MRI在对肿瘤的范围及周围结构移位进行显示存在特殊的意义。然而MRI对于鉴别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方面存在局限性。针对一些甲状旁腺肿瘤者MRI在术后依旧存在高血钙者的应用较为常见。异位甲状旁腺可出现在纵隔的任何位置。MRI同核素检查联合能够在术前真开合理有效的定位诊断。甲状旁腺在TlWI上呈现出明显的等或低信号,而在T2WI条件下则表现出明显的高信号。在对造影剂予以注入后甲状旁腺存在明显的强化[3]。

2.2 胸膜和胸壁疾病 MRI可对恶性间皮瘤的肿瘤以及胸腔积液进行鉴别,能够对肿瘤向胸壁、纵隔、胸膜腔以及腹部侵犯的范围进行显示。MRI的T2WI以及质子密度加权像可对良性及恶性胸膜结节展开有效区别,据研究显示其敏感性在87%左右。脂肪瘤为胸壁最常见的一种间叶肿瘤。MRI及CT均可以准确诊断。其他的良性及恶性肿瘤都表现均为胸壁肿块,MRI信号不存在特异性,然而可以对病变的范围进行确定,这活检及手术均具有重要意义。

2.3 膈 MRI的冠状以及矢状位成像对膈的解剖及病理形态均能够清晰显示。MRI对肿瘤对膈的侵犯、膈疝以及膈破裂进行准确的判断。MRI还能够对膈的运动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从而对胸部病变的MRI诊断予以辅助[4]。

3 肺癌

一般情况下肺癌可经CT获得准确的诊断。然一些病例可采取MRI检查进行诊断,这是因MRI可采取多平面成像对病变进行显示、且肿瘤对胸壁软组织的侵犯进行判断也较为容易以及较清晰地对淋巴结及血管是否受侵犯进行显示[5]。MRI的增强扫描在鉴别肺内的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作用[6]。MRI为对肺上沟瘤分期进行判断的一种首选方法。MRI的T1WI增强检查能够对中心型肺癌的肺门肿块以及周围的肺不张予以区别。因肺不张的血供相对于肿瘤而言比较丰富,所以其信号强度也相对较高。肺不张信号强度的峰值也相对肺癌肿块要早。MRI对肿瘤对于血管、纵隔、心包及脊髓的侵犯进行显示方面意义明显,然CT在该方面则存在诊断困难[7]。针对一些患者MRI可以对Ⅲa期(可切除)及Ⅲb期(不可切除)的肿瘤予以准确地区分。针对对碘造影剂不耐受者MRI可对CT予以替代确定是否存在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MRI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同CT基本一致,敏感性在65%左右,特异性在72%左右[8]。这两种方法均以淋巴结的大小为依据对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进行确定,然而却存在限度。譬如说>10 mm的淋巴结一般无肿瘤转移,

4 小结

综上所述,MRI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应用十分的广泛,且准确性较高,在同其他方法,譬如CT等进行有效的联合能够大幅度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尽管目前在临床上采取MRI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的应用相对较少,肺的功能性MRI技术将会对于肺部疾病展开更加深入的评价,日后MRI将会成为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值得关注[12]。

参考文献

[1] 欧陕兴.呼吸系统疾病CT诊疗新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12(1):418-419.

[2] 马大庆.多层螺旋CT在胸部疾病应用上的进展[J].当代医学,2010,12(3):253-254.

[3] 蔡超达,王贵谦.支气管结核性肺不张的影像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14(8):415-417.

[4] 储成凤.低磁场MRI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初探(附29例报告)[Z].中国肿瘤临床年鉴,1993.

[5] 程德云,陈文彬.CT和MRI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内科杂志,1996(5):5-7.

[6] 仲军,任萍.试析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疗[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8):104-105.

[7] 王云华.现代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27-187.

[8] 邹煜,张敏鸣,王丽君,等.MRI动态增强模式和肿瘤微血密度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2):417-418.

[9] 张玉珍,范国平,张永平,等.胎儿胸部异常的MRI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9,14(12):457-458.

[10] 涂建华,何江波,姚振威.增强MRI在肺癌脑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33(1):194-195.

[11] 庄培恋,张贵祥.肺癌脑转移的MRI早期诊断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2):246-247.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范文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7例,男30例,女37例,年龄15~80岁,所呼吸病为: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病患者8例、阻塞性肺气肿患者4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14例。本组67例患者中其中有10例死亡,好转出院57例。死亡原因主要由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引起,心衰、肺性脑病以及呼吸道堵塞窒息造成的。

1.2病情变化的严密观察

呼吸观察:患者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咳嗽,咳痰,痰粘稠、不易咳出,患者经常被迫做起。严重发病时,出现张口抬肩、用力喘气、额头出汗等症状。呼吸观察常为快速诊断提供信息。意识观察:如果患者出差意识朦胧,白天嗜睡、反应迟钝,这时候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并针对患者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治疗。咳嗽咯痰观察:严密观察痰的颜色和气味,注意有无血性泡沫痰。如果患者反复咳嗽、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并且痰液中有血丝,这表明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如果患者的痰液为粉红色泡沫这表明患者患有急性肺水肿[1]。

1.3重症呼吸患者的基本护理方案

向患者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耐心对患者进行劝导,让患者对自己的有正确的了解和认知。不同病因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分别安置在洁净、温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病房,病室内没有刺激性气味,不铺地毯,不放花草,采用湿式清扫,避免扫地和整理床铺时尘土飞扬,病室物体表面定期消毒,避免使用刺激性气味强的消毒液[2]。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细菌培选用最合理的抗菌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此外要注意给患者补充营养,据病情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并少量多餐。

2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长,长期反复发作,咯血,精神紧张、情绪消沉,恐惧,并极易烦燥,因此患者经常常拒绝做必要的检查及治疗。要想给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应该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以及对环境的需求,从而有效地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必须要着眼于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对于本次收集到的67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死亡10例、好转出院57例。对此结果反馈情况表明,医师应该多于与患者进行交流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疾病的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成功的救治患者,提高治愈率。

3讨论

3.1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多为老年人,患者因为在活动后常常伴随着呼吸急促,反应变慢,运动能力弱、不能持久等特点,所以在日常饮食起居过程中稍有不注意就会难免发生意外。因此病房内、室外、厕所地面要时刻保持干燥、无其它不良杂物,床边设立相应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或参加常规的室外活动时应有医护人员或专人陪伴并加以搀扶。饮食宜以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水果,戒烟、酒等。要以容易被消化吸收及营养充足。时刻注意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无不良污染源。另外注意观察呼吸与脉搏的频率与节律,痰的颜色与性质变化,发现患者,意识朦胧,白天嗜睡、反应迟钝,呼吸急促等都说明病情在变化,要引起注意。如发现患者郁郁寡欢,精神不振,要引起格外的注意,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性措施。

3.2重症呼吸患者病症好转后的护理措施

重症呼吸系统患者的病情好转期护理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情好转期应该增强体质,促进患者进行有氧呼吸锻炼,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提示病情好转患者戒烟戒酒,从而保护患者的呼吸功能的恢复及保护。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做好个人劳动保护,消除及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3]。

3.3急性、慢性疾病的护理

在治疗方面,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选用抗生素。轻者可口服,较严重的患者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为了改善患者症状,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镇咳药物配合治疗。对老年体弱咳痰者或者痰量较多者应该以祛痰为主,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如果痰液不易排出亦可采用气雾疗法,目前超声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易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此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心理创伤较大,会产生不配合医师及时的检查及治疗等情绪。在常规性治疗方面,除了必要的医疗措施外,还需精心细致、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

3.4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作用

保持情绪的稳定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患者住院期间经常会表现出对于自身病情的担忧,从而降低睡眠质量。医护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要多方面注重患者情绪的变化,不断改变护理措施,或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助治疗,这对患者的逐步康复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总之要让患者有一种内心的舒适以及良好的归属感。

3.5急性发作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