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机械研发

农业机械研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机械研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机械研发

农业机械研发范文第1篇

农业的发展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农业改革的进行,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诸多成绩。科技发展使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也给农业带来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从《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到了黄金时期,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农业机械化成为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认清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模式,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的健康发展。

1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1.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从2002年~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004年开始快速增长,增长速度每年在6%以上,从2009年增长速度变慢。虽然机械化已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1.2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

不同农作物由于区域等因素限制机械化水平差异比较大,许多作物机械化还是空白。烘干、初加工等机械化正在起步阶段。

1.3作业环节和各省机械化水平

相关资料和数据显示,小麦和大豆等耕地、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相对平均,而棉花、玉米、水稻等机械化水平差异比较大。东部和东北部发达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较高,西部地区机械化水平较低。

2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研究

2.1完善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

政策是行业发展的催化剂,农业发达国家都是利用政策来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为政策代表着国家意志,引导市场需求,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机机械化的全面实现还需要提高农业机械的数量和农民的素质,在保证农业机械操作安全的基础上带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首先,要完善农业机械制度体系。制度不是越多越好,是越完善越好。农业机械化制度应该形成中央与地方的统一,科技政策和法律政策相辅相成。其次,强化科技政策支持。随着农业发展,模仿和恶性竞争成为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旋律,但是要明确,只有创新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效益的提高。再次,建立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对于农机的租赁、作业服务等都需要相应规范约束和监督,同时也需要配套政策进行支持。最后,优化购置补贴制度。购机补贴是多数发达国家的通用做法,效果非常好,我国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利用农机补贴政策引导企业将补贴资金用于新机器的研究和开发,以形成技术的良性循?h。农机补贴政策要向不发达地区倾斜,以提高不发达地区的农机水平,加快农机更新。

2.2培养农业的高度职业化

农民素质是农业机械化的推手,所以要把农民培养成高度职业化人员。一是要加强农民的培训,包括农业机器的相关知识、农业新技术和农作物种植技术等。要提高培训的投入,增加培训场所,增加培训的师资力量,保证培训的质量;同时要保证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培训中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满足农民对新机器、新技术的需要,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另外,加强农民的职业化也可以提高其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储备,使作物种植真正成为一种职业。二是要拓宽培训渠道。政府相关部门要优化培训政策,积极引导培训学校、推广站等联合经营,激发农民参加培训的意识。

2.3土地适当集约化

关于土地集约化,美国是成功的例子,主要是农场为主的集约模式,其中大型农场比例较高。我国由于农村人口较多,农村的农民主要靠土地耕种获得收入,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土地集约化模式。条件许可的区域,可以推行农场模式,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以适度集约为主,以扩大单块土地面积。土地集约模式要与新型经营主体一起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主要有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政府要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以保证其健康发展。

2.4机械全智能化

在机械全智能化发展层面,一是要培养农机人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农机人才严重缺乏,农机资金投入较少。农机人才的培训要从加强农机培训学校的学科建设入手,引导农机学校的学生进入农机行业,通过资金和政策的优惠引导研发人才积极投入到农业机械的研发中。二是要注重农机全程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农业机械化的关键,全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补贴方面强化弱势全程机械化的补贴力度,提高企业对弱势机械化的研究热情。三是加强科研力量解决农业机械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政府可以出面引导科研院和先进企业联合,对农业机械关键性技术和零部件技术进行研发,为农业全程机械化打基础。

农业机械研发范文第2篇

(一)农机推广队伍落后

由于农机推广涉及的地域多为县,乡村,其工作地点决定了农机推广人员多为本地技术人员。而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机推广工作人员往往存在人员不足、年龄过大,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化水平较差,甚至不乏离岗现象。这样的农机推广群体难以将新技术、新机具适时的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有的丘陵地区,甚至以地形地貌为由,拒绝新机具的推广。这样的农机推广现状,严重拖滞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前进。

(二)农机推广经费欠缺

农机推广涉及较多的经费使用,如下乡、示范、使用补偿等等。而我国基层的农机推广站在经费的申请上往往得不到重视,经费下拨较少,对于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容易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果,使得农机推广工作无法继续进行。农机推广站得不到足够的经费,就不能深层次的对农机进行推广,也就无法将新技术传播到农业生产中去,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阻碍农业机械业的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作用较小。

(三)农机推广手段单一

目前的农机推广主要模式是申请经费,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引进新型农机,新农机直接销售,售后服务带动新技术的应用。这种推广模式在以前完全可以实现农机推广的目的。而现阶段,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改善,再用这种农机推广模式已经跟不上农业生产的需要,一些农户甚至自行去外地引进新农机,虽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但仍乐此不疲。可见,农机推广部门必须从实际出发,改变农机推广模式和策略,加快农机推广步伐,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农机推广促进农业机械业发展的对策

(一)组建专业化的农机推广队伍

农机推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首先从推广队伍着手。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农机的推广具有主导作用。因此,组建专业化的农机推广队伍势在必行。其策略可以从以下几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1)人才引进。引进有意在农机推广中一显身手的专业人士,提高推广待遇,从而使其推动农业机械业不断向前发展。2)加强培训与沟通。对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机,农机站可以考虑将推广人员推送到设备厂进行技术沟通与培训,并加强同行之间的联合与交流,使得农机推广形成一个专业化、联合化、集约化、制度化的模式。3)调动农机推广人员的推广积极性。农机推广是较辛苦的一份工作,农机站应该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允分调动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人的欲望转化为推进农业机械业发展的“生产力”,才能更好的对农机推广负责。

(二)农机推广经费自主化

所谓的自主化,是指农机推广不局限于向国家申请推广基金,更重要的是看到新型农机的市场化。从市场运作角度,进行推广资金的投放、回拢,最终实现自主化。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基层部门的改革后,乡镇的农机站已不复存在已并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多元工作体系,为此,农机推广站已经失去了其固有的地位。此时,县农机站必须从市场角度出发,把握发展机遇,对新型农机做好调研,大胆走市场路线,将自主资金和国家推广资金集合起来,进行新型机具的引进,推广,从而即实现农机的有效推广,又扩大了农机站的自主资金,为后续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三)农机推广手段实现多样化

农机推广手段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多样化的推广手段,才能较快,适时的将新型农机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去,从而从整体上推动农业机械业的发展。因此,县农机推广站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推广手段的综合运用,结合实际情况,推陈出新,达到双赢的效果。1)更新传统推广模式。传统推广模式的主动性较差,尽乎于等客上门。所以,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机站需要将推广人员推出,搞“上山下乡”活动,既能摸清农户对农机的渴求度,又能把握市场方向,并能够将新技术引领至农业生产中去,提高农业机械业的整体水平。2)示范带头模式。新型农机推广离不开示范作用,说的再好听也没有实践来的强硬。推广人员可以成立项目合作组,对所需推广的农机及相关技术进行设点示范,以点带面进行辐射推广,从实践上说明农机的优点,加强可信度,有利于进一步推广工作。3)联合模式。即与农机生产企业联合推广。农机具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由农机推广站提供,并负责回款。农机技术推广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农业,而这种联合推广模式既解决了农民对农机的可信度问题,又为农民对新农机故障的维护提供了保障,给农业生产带来便利。同时,还能将问题通过农机推广站进行迅速回馈,对技术更新起到重要作用。

三、结语

农业机械研发范文第3篇

鉴于此,笔者从二者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创新性地运用耦合理论中关于容量耦合的理论,以2009—2013年数据为样本,构建川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1研究方法

在物理学中,耦合是指2个或2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2]。从协同性的角度看,耦合作用及其协调程度决定了系统在达到临界区域时的走向,即决定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机理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它左右着系统相变的特征与规律,耦合度正是反映这种协同作用的度量。因此,本研究构建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耦合模型,分析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2个子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相互影响的程度,最后通过协调度函数计算2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情况。

1.1耦合度模型借鉴物理学中容量耦合(Capacitivecoupling)概念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得到n维系统相互作用耦合度原始模型。定义C2为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度,由公式(2)可知,C2介于0和1之间。当C2趋向于0时,则认为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系统处于耦合失谐状态,即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未能有效地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当C2趋向于1时,则认为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耦合系统处于高效耦合状态,即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二者高度耦合。

1.2权重确定计算权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但这2种方法的主观性较强,往往会使评价的结果发生偏差。本研究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熵权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信息熵是指事物属性及标识的集合或反映事物信息量的集合。一般来说,若某个指标的信息熵Ej越小,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综合评价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也越大,其权重也就越大。相反,某个指标的信息熵Ej越大,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小,提供的信息量也越少,在综合评价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小,其权重也就越小。

1.3协调度函数根据前述模型可计算出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程度,它对于判断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耦合作用的强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耦合度并不能反映2个子系统之间的整体协同发展情况。因此,需要引入耦合协调度函数,通过计算2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真实反映2个子系统间的协同发展情况。耦合协调度函数计算公式如下。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综合调和指数,反映了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协同效应;a,b为待定系数,考虑到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对整个社会发展而言同等重要,因此,a,b同取0.5。参照相关研究成果,根据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D以及2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将耦合系统按照协调度的高低划分为4个一级分类层次和12个二级分类层次(表1)。

2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川西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年的相关统计资料,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多层次、连续性、独立性、系统性等原则,兼顾方便在GIS中存取表达和计算,本研究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经济效益、区域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共计11个指标衡量经济发展水平(U1),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4个方面共计11个指标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U2)。具体指标体系列于表2。

3结果与分析

根据信息熵理论,求得指标体系的权重(表3)。再根据耦合度函数、协调度函数求得2个系统耦合度(C)、综合调和指数(T)、耦合匹配度(D)(表4)。将2009—2013年川西4个市(州)的耦合协调度导入ArcGIS,分析5a来川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图1)。从表4和图1可以看出,川西地区的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雅安市2009—2013年中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度跨越了几个类别,可以从地区及时间跨度2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地区上来看,雅安市、凉山州的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同发展的程度要明显好于甘孜州与阿坝州。2012年以后,雅安市与凉山州的耦合协同发展的水平达到了优质协调发展的程度。从具体协调类型上可以看出,凉山州除2012年外,其他年份的数据表明,经济发展要快于农业现代化建设,而雅安市正好相反,5a间农业现代化建设都要略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说明雅安市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凉山州、甘孜州和阿坝州。甘孜州与阿坝州截止到2013年,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仍然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从具体协调类型上来看,都是经济发展严重超前,而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从时间跨度上来看,2009—2013年5a间,耦合协调度上升最快的是雅安市,凉山州略有上升,甘孜州与阿坝州则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雅安市在2009年处于失调发展阶段,经过5a的发展2013年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阶段;凉山州虽然上升幅度较缓,但除2009年处于勉强调和阶段外,其他年份都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阶段;甘孜州与阿坝州5a来基本维持在同一阶段,耦合协调程度并未有明显的改善。

4结论

农业机械研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投入;人才队伍

中图分类号:F3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049-02

一、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基本情况

(一)农业机械化进程基本情况

2011年,哈尔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10万千瓦,新增6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3%,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全市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04个。100马力以上拖拉机达到2 086台,同比增加457台。玉米机械收获面积达到580万亩,同比增长51.3%;水稻机械收获面积达到468.6万亩,同比增长21.4%。集中打造了哈南、松北、宾西、依兰四个农机装备产业园,落户企业17家。其中,投资12亿元重点推进7家省级新型农机装备大项目建设,美国约翰迪尔、山东福田雷沃、白俄罗斯戈梅利及明斯克等大型农机装备企业已经建成投产。

(二)农业机械化生产基本情况

2011年,哈尔滨市已经全面完成秋整地任务,机械收获面积1 304.31万亩,收获机械化程度达到44.9%,比去年增加6个百分点。连片作业地块达到1 243.5万亩。合作社共完成机械整地总面积355万亩,其中,深松整地总面积295万亩。省市预计投入补贴资金预计在3 900万元以上,各地投入到秋整地的资金达到1.1亿元。首次建立大垄双行示范区,在双城、巴彦、呼兰、依兰4县(市)建立了2万余亩大垄双行示范区,已按技术要求实施标准化秋整地,并达到了待播状态。

(三)农业机械补贴基本情况

2011年,哈尔滨市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增200台玉米收获机补贴指标。为确保补贴收获机及时投入今年的秋收作业,该市迅速组织各区、县(市)和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自愿申报的方式,落实了全部补贴指标。同时,要求从市到区、县(市)对申报补贴进行严格把关,层层审核,确保按照省领导和省局的要求,严肃而又迅速地把补贴指标落实到位,把补贴收获机下摆到位。截至10月8日,全市已下摆补贴玉米收获机166台,其中,双城市90台、巴彦县14台、依兰县2台、呼兰区27台、五常市11台、延寿县1台、宾县5台、阿城区9台、通河县1台、尚志市6台;其余34台购置指标已经落实到合作社。

(四)农业机械化推广基本情况

2011年,哈尔滨市依据省、市农机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方案》完成以下工作任务:一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重点区域是阿城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和呼兰保护性耕作工程实施区。计划推广面积6万亩,实际完成8万亩,完成计划的133%。二是水田激光平地技术。此项技术可使田间灌溉用水量减少30%,直接节水效果显著。计划推广面积2万亩,实际完成1.2万亩,完成计划的60%。三是水田节水少耕和机械深施肥技术。实施面积3万亩,实际完成5万亩,完成计划的167%。四是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计划实施面积20万亩,实际完成20.5万亩,完成计划的103%。五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有些区县机械插秧率已近80%,但总体上发展不平衡,有些水稻生产大县机插率不足30%。计划实施380万亩,实际完成420万亩,完成计划的110%。

二、哈尔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土地经营规模制约农机化发展

党的以后,哈尔滨市农村开始实行,将土地分给农民分散经营,使得原来的集体农业发展成为现在的个体小规模农业。小农经营一方面户均耕地有限,机械作业受到制约,作业成本增加,严重影响了农机具的使用效率,使农民对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减弱;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经营规模小、规模效益差,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不利于粮食生产统一布局、规划、调控以及科技推广与技术指导,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运用,不利于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不利于土壤改良及地力提高,致使农业机械的优越性和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二)农机总体投入不足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机械化管理和服务工作需要大量资金。在农业企业还没有足够自我发展能力的现阶段,在农户还处于个体、分散、小规模与低效益经营的情况下,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还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哈尔滨市对农业和农机总体投入不足,结构不够合理,重点不够突出,无法保障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不足,吸引人才环境差

哈尔滨市大多数与农机相关的企业在科技投入方面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与装备落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目前哈尔滨市没有一家企业具有成为农机技术创新主体的实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企业也无法形成对全行业具有辐射作用、创新作用和指导作用的能力。另外,由于农机行业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偏低的生活待遇,导致大量技术人员流失,一些优秀人才望而却步,造成了农机企业技术人才缺乏、技术储备严重不足、企业自主创新困难的局面。

(四)耕作栽培制度标准低

哈尔滨市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以小型拖拉机为主要动力,由于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耕作栽培制度标准化低,导致土地板结、耕层变浅、机耕质量下降、犁底层逐年上升、土壤渗水率下降。大多数农民只种地不养地,弃用农家肥,使土壤肥力锐减,板结与沙化现象日趋严重,水蚀和风蚀土壤面积逐年扩大。连年同层耕翻或强翻的耕作制度等因素,致使作物生长环境恶化,影响了农田增产潜力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阻碍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新型土地经营体制

的实施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极大地束缚了大中型农机的推广和农业机械的高效率,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应鼓励农民自愿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实施土地平整项目,在流转中提高土地的规模经营度和产出效率,可以成片集中流转承包土地。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民可以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或流转服务组织托管承包土地,对托管的承包土地,集体经济组织或流转服务组织可以代为组织流转,流转收益归原承包方。还应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实行集中开发、连片种植,兴建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机械作业的优势,缩小作业成本,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

(二)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投入

首先,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做好有关农机作业服务项目的界定、核准等工作,保证各项农机作业服务收入减免税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推动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使用,确保农民充分享受到各种优惠。其次,加大对农机化扶持资金的投入,设立年度农机化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对重大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给予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系统事业经费保障,改善推广条件,提高工资待遇,设立培训经费;同时,应对农机作业及农机燃油、新技术推广、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给予资金扶持。最后,建立农机信贷贴息机制,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或银行金融部门设立农业机械购置信贷资金,尽可能简化申办程序,帮助有购机需求而暂时缺乏购机能力的农户解决问题。

(三)加快农机人才队伍建设

以“人才兴机”为目标,努力抓好农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和加强农机操作手和农机户的培训和教育,多层面、多渠道培养农机鉴定、推广、维修等方面专业人才,建立一支精干的专业技术队伍;以农民培训项目为依托,让“阳光工程”和“职业技能培训”落到实处,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等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解决农机人才力量不足的问题;以农机信息网为平台,推动专业农机网络的建设,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机服务成本,拓宽农机作业范围,促进农机服务向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培育和规范农机化技术信息等重要市场,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和及时可靠的信息。

(四)促进农艺和农机技术配套

农艺是农作物生产的技术与原理。内容主要包括大田作物的栽培、育种、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农机具应用、农田灌溉和排水、农产品的初步加工和贮藏以及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等。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耕作模式的改制,农机化装备水平必然要提高,以满足新的农艺要求。从农机化发展历程来看,农机农艺相结合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在农机管理、运用与科研中,推动了农机化事业不断深入发展,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结构,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和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林光彬.社会等级制度与“三农”问题「J].读书,2002,(2).

[2] 陈锡文.城乡统筹破解三农问题[N].光明日报,2003-03-31.

农业机械研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发生原因;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农机发展非常迅速,开始利用农业机械代替人工劳作,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在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农机的维修率也在逐步提高,农机维修事故的发生率在农机事故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减少农机维修事故的发生,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1农业机械维修事故的发生原因

1.1排除故障时操作不规范

与其他原因相比,操作不规范在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原因中占据最大的比例,机械发生故障往往是在机械操作过程中,有些机手急于修理好机械,没有切断动力就进行维修,这种行为违背了农业机械的操作规定,因而导致机械故障不断发生。比如说在操作播种机时,播种机出现不吐籽或者机器发出警报等情况,有些机手没有切断动力就用手去拨弄输种管,这样就有可能会刮伤手指,更有甚者会被切断手指。

1.2维修设备匮乏

专业的维修设备是保障维修质量的重要条件,而在农村地区,大型的农业机械维修设备非常匮乏,设备也不齐全,但是机械出现故障却是常有的事。对机械故障没有进行专业的维修,很可能会留下维修隐患,而且维修人员的水平也不够高,大多都不是维修专业出身,经常是在没有弄清机械结构的情况下拆卸机器,这样就会因为用力过大损坏零件,或者力度不够造成工伤,从而导致不必要的财产和人身损失。

1.3机械养护不够

在农村地区,农民普遍缺乏机械保养观念,不愿意在机械保养上多花钱,平常也很少给机械做保养,这样机械存在的小问题就无法及时得到处理,等到农忙时节,机械就要投入大量的劳作中,这时那些小问题都会显现出来,还会引发更多的故障。而机主因为过分关注机械闲置造成的资金浪费,在维修上只求快速,对主要故障进行检修,而小隐患都是敷衍了事。有时一个小隐患就会影响整个机械结构的不协调,从而引发更多的问题,以致因小失大。

1.4没有做好火灾防患工作

在修理农机时,往往会有汽油或柴油放在一侧,主要是用来清洗机械零部件和发动机等位置,因而修理厂周围应该杜绝火苗。但在检修过程中,经常会有维修人员一边抽烟、一边检修的情况,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一旦引发火灾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修理厂应该安装灭火设备,备齐灭火工具,以防发生意外,将各种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在进行电焊的时候,要清理周边的物品,将易燃易爆品移至其他地方,否则也会成为火灾的源头。

2农业机械维修事故的应对措施

2.1维修人员要详细检查

维修人员在维修之前,应详细检查机械,观察有无异常情况,触摸电机的振动频率,感知各部件的温度,还要甄别设备是否发出奇怪的声音,发动时是否有异味,通过这些方法断定机械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发生的原因。在找到故障位置后,维修人员要立刻去排除故障,在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对所有大小问题彻底检修,不能因为问题小就自动忽略,操作动作也要合理,以防因用力过度造成零部件损坏。

2.2加强农机安全宣传

相关部门应对农机安全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在农机维修方面应以预防为主,提前发现可能会发生的维修事故。宣传部门应该利用一切资源进行安全维修宣传,通过网络、广播和电视等途径开展农机安全维修活动,在农村张贴P于维修的横幅、海报和标语等,发放农机安全维修宣传册,在农村地区举办农机维修培训课,为维修人员讲解如何排查维修细节,增强机主和维修人员的安全维修意识和养护意识,确保农机能够安全生产运作。

2.3定期为农机保养

农业机械的结构普遍比较复杂,而随着使用次数和年限的增加,很多零部件都会出现损坏和老化等情况,这会影响到机械的正常使用,从而留下农机安全隐患。因此,机主要定时为机械做保养和检查,确认机械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为滤清器做好清洁工作,定期观察轮胎的磨损程度,检查完成后,还要做好清扫和擦拭工作,隔一段时间还要彻底清洗一次设备,确保农业机械常用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