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统计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子宫肌瘤;垂体后叶素
生育年龄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为20%~50%,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 。保留子宫的肌瘤剔除术越来越受到女性青睐,而术中出血是腹腔镜下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不能广泛开展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用不同方法减少术中出血,结果显著。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郑大一附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因子宫肌瘤住院治疗的患者,肌瘤位于肌壁间、无手术禁忌证、具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指征、直径3cm以上肌瘤≤2个者,共136例,按住院先后分成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术中止血方法,其中A组采用肌瘤蒂部套扎,B组于肌瘤周围肌层注射用等量生理盐水稀释的20IU缩宫素并行肌瘤蒂部套扎,C组用肌瘤周围肌层注射用20m1生理盐水稀释的12IU垂体后叶素和蒂部套扎方法。3组对象年龄和肌瘤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2.手术方法:插管全麻,采用截石位放置举宫器,腹部4个穿刺孔,第一穿刺孔位于脐轮上方,左下腹2个、右下腹1个操作孔。穿刺成功后,B、C 2组患者在肌瘤周围肌层细针穿刺多点注射缩宫素或垂体后叶素,压迫创面l一2 min后单极电钩切开子宫肌层。待肌瘤大部分浮出切口表面以上时,3组用O号薇荞线套扎肌瘤蒂部,套扎线上方双极电凝止血后切下肌瘤。肌瘤剥出后0号薇荞线连续全层缝合创面,遇位置深的肌壁间肌瘤,底部先间断8字缝合一层。肌瘤通过组织粉碎机切碎取出。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从大到小剔除一个缝合一个。术中5 min测1次血压、脉搏,出现异常立即药物控制。术毕子宫创面涂抹透明质酸钠预防黏连,腹壁切口注射0.5%布比卡因镇痛。
3.术后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应用缩宫素20IU/d静脉滴注2~3 d,预计术后出血风险较高者用米索前列醇200?g/3 h塞肛3次后转为缩宫素静脉滴注。术后预防性应用头孢二代或喹诺酮类抗生素3 d。
4.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取引流瓶中液体量减去冲洗液体量差值。
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 l0.0统计软件包,差异统计学意义检验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
二、结果
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情况:3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3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开始推广应用。大量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较之开腹手术具有显著的优点 。但是由于腹腔镜下肌壁间肌瘤剥除较开腹手术操作困难,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因此一直存在争议。由于静脉应用止血药和宫缩剂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电凝止血又可能导致子宫创口愈合不良,使得局部用药成为最佳选择。缩宫素对于妊娠子宫促进宫缩效力比较强,但对非妊娠子宫则效果不佳。垂体后叶素作用于子宫肌层via受体,引起子宫平滑肌的强烈收缩,生育期、妊娠期和绝经期妇女的子宫均表达此受体,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我们采用0号薇荞可吸收缝线腔外打活结后用送结器推入腹腔,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与垂体后叶素联合应用止血效果显著,术后残腔出血机会少。故我们认为垂体后叶素局部注射联合肌瘤蒂部套扎方法是LM术中最简便有效的辅助止血方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Verkauf BS.Myomectomy for fertility enhancement and preservation.Fertil,Steril,1992,58:1
[2] 陈乐,石少权,王峰.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J ].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 21 (7) ; 402 - 493.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自动连续监测系统;质量保证;异常数据
Abstract: the automatic air monitoring method is countries are promoting air quality monitoring method, and continuous monitoring system of our country at present is most the method used to city.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environment automatic air monitoring the form of abnormal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abnormal monitoring data, and put forward the judgment and processing metho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monitoring data, authenticity, reliability and integrity.
Keywords: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Automatic and continuous monitoring system; Quality assurance; Abnormal data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它不仅能获得大量、连续、完整的基础数据来及时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的动态变化,而且能够预测空气污染发展趋势和加快应急事件的控制过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由中心站和分布在城市中的若干个符合布点要求的子站组成。子站由采样单元、污染物监测单元、监测仪器校准单元、数据采集及处理单元、气象单元等组成。任何分析仪器在长期连续工作中,都会因电路、光路、气路的变化而产生零点漂移和跨度漂移,加上停电的干扰、气候变化的影响、维护的情况等因素都会影响着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异常数据。根据不同情况,对这些异常数据的有效性进行判定,也是监测数据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
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构成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4部分组成(下图)。
监测子站的主要任务: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采集、处理和存储监测数据:按中心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中心计算机室的主要任务: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收集各字站的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并对所收取得监测数据进行判别、检查和存储: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对监测子站的监测仪器进行远程诊断和校准。
质量保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对系统所用监测设备进行标定、校准和审核:对检修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主要技术指标的运行考核:制定和落实系统有关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
系统支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根据仪器设备的运行要求,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修及时对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更换。
图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基本构成框图
2、异常数据的判断
2.1可预知的异常监测数据
对于仪器校准、维护、停电、仪器已知故障及排除故障期的数据、仪器重启可视为可预知的异常监测数据,在数据统计处理过程中将其剔除。
2.2不可预知的异常监测数据
气象变化、仪器性能不稳定、仪器突发故障、采样系统、辅助设施的故障等诸多因素均能够导致监测数据的突变。
(1)监测数据在零值附近(2ppb到一2ppb)波动,超过5小时;单个监测子站的某项污染物浓度值出现一个、数个极高值。应该有相应气象、外界影响(如污染源出现、或位置处于污染源下风向)条件支持来判断。
(2)监测数据小时值为负数小于一2ppb;监测数据小时值连续出现4个以上恒定值;监测数据小时值在某一数据附近波动,相对偏差小于5%,且持续时间超过5小时。
(3)某一子站的某项污染物监测数值离群明显偏低;某一子站的某项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与其他子站明显不一致。
3、数据质量现状
通过对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到,每年实时监测的近万个监测数据中存在0.95%一3.18%的异常数据。其中以负值形式存在的异常数据占38%左右,以零值附近波动形式存在的占30%左右,以在某一数据附近波动形式存在的占30%左右,数据突然升高形式存在的占2%左右。其中工作人员基本能够对负值形式、突然升高形式的数据做为异常数据判断并进行处理。但对于零值附近、某一数据附近波动的,甚至一直以某一固定值出现的数据,只要没有超过二级标准,都没有对监测数据进行判断、作为异常数据剔除。
4、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分析
4.1气路因素
采样头受到遮挡、污染或长时间没有清洗,采样管路堵塞或引风机的故障、阀板电磁阀不畅通等因素都可导致监测数值离群、较低、无变化。
4.2分析仪的因素
4.2.1 SO2分析仪
SO2分析仪的采样管道和限流孔受到空气中灰尘的阻塞,内置泵的泵膜受到灰尘污染,紫外灯或检测器老化与损坏,光电元件受到灰尘污染等都能引起监测值的突变。
4.2.2 NO2分析仪
NO2分析仪的采样管道和限流孔受到空气中灰尘的阻塞,外置泵的泵膜受到灰尘污染,光电倍增管室正常工作范围是0℃~3℃,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光电倍增管室温度超出范围的现象,在钼炉的转化效率低于96%时,会导致NO2监测数据偏低从而导致监测数据异常值。
4.2.3 PM10监测仪
采集气路系统漏气,导致监测结果偏低;流量计受阻,采样流量达不到预设的16.7L/min,使监测值偏高;采样滤膜带断裂,测量值会持续增大或恒定不变;走纸主动轮性能不稳定,用力不均,使纸带边缘撕破,滤纸带偏移计数器,数据将会出现恒定不变值;当外界气候突变,如下雨时空气湿度较大,加热管不能完全分离水份,导致潮湿空气中的水份吸附在滤膜上,在测量周期内吸附在滤膜上的低沸点物质、水份随温度的不断上升而挥发,会出现监测数值为负值或一直处于一个很低水平的监测结果。
4.3其他影响因素
(1)仪器与数据采集器的模拟输出联线松动会导致数据采集器显示的监测数值与实际测量不符,工控机死机,会导致传输的数据为一恒定值。
(2)供电系统不稳定,断电及断电恢复后仪器预热过程的监测值一般为离群、异常监测值。
5、异常数据的处理
对于异常数据应做到及时的判断,查找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正确的数据处理,如在剔除异常数据后的其他正常数据满足规范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18小时,PM1012个小时)的数据小时数,可以直接剔除异常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同时参看相同功能区的其他子站的数据,在剔除异常数据后的其他正常数据不满足规范规定的数据小时数可采用其他监测手段、或参看相同功能区的其他子站的数据。具体数据处理程序如下图所示。
图 数据处理流程图
6、结束语
【关键词】基层统计 困难 问题 对策
对统计工作基础的理解就是清楚地了解到社会经济的活动动向,并作出具有科学依据的决策,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实行管理追踪的有力方式。特别是县级基层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起点,想要提升统计工作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视,巩固基层统计工作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推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固、长期性发展。
一、我国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基层统计工作体系不完善,统计队伍建设滞后
体现在以下四点:一,统计人员素质不强,针对新进统计人员缺乏系统正规的培训,乡镇等基层统计人员也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现状,对统计新知识接受程度有限,同时统计部门缺乏定期的工作培训,导致基层统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强。二,基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但乡镇很少设置专门的统计岗位,部分统计人员身兼数职,对统计工作投入精力有限,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三,统计体系不完善,有的职能部门将统计工作划入社会科或办公室,很少设置专职统计科室,并缺乏有效地综合协调人员,各自分散地进行统计工作,造成数据不一致,甚至出现数字矛盾现象,有时会出现交叉统计、重复劳动。四,队伍建设不完善,在现有体制下,人员流动性大,有的统计人员刚刚熟悉业务就被调换,不利于统计工作的连续性;有的统计人员觉得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基层统计工作质量不高。
2.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要素保障
在基层工作中,部分领导对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认为统计工作无关大局,只是简单报表就行,也不懂得统计数据是国民经济的客观反映,缺乏利用统计资料进行管理和决策的意识。这种不重视反映到统计工作中就是对统计工作投入不足,就县级统计工作而言,一般没有多余财力增加活动经费,导致一些统计调查工作难以开展,由于经费紧张,极大地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信息、咨询和监督功能的发挥。同时,在编制等方面也缺乏足够的支撑,导致统计工作人员有时难以保障。
3.行政干预依然存在,统计工作科学性有待加强
国家《统计法》已颁布多年,各省也制定了统计管理条例,但各项规章制度主要针对各级领导机关,实施范围较广,很难对基层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加之我国现有的考核奖惩责任制过度依赖统计数字体现,导致统计数字中存在一定的行政干预,造成了统计数字一定程度上存在失实现象。
4.过分关注GDP,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在现有国民经济评价体系下,GDP是评价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受到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但人们对GDP的具体含义及核算原理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单纯强调其增长速度,对GDP增幅及内涵存在认识偏差,忽视了核算方法和本质,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提升基层统计工作质量的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重视程度
首先是基层领导同志要转变观念,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注重用统计数字进行经济发展分析,发挥统计数字对决策的指导作用。其次是加强宣传引导,树立基层统计工作先进典型人物,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基层统计工作者爱岗敬业,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克服消极思想和守旧意识,更新统计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理念。
2.强化要素保障,提高统计质量
一是要保障统计工作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切实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政治地位,并在资金、设备等方面给予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人员足够的保障,解决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难题,树立他们的职业自尊和自信心。二是要抓好教育培训,鼓励基层统计人员更多的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增长基层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开拓他们的眼界,提高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要保障活动经费,增加经费投入,保障各项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确保各项统计和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和高质量推进,提高基层统计信息的质量。
3.加强专业宣传,营造依法统计的工作氛围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营造依法统计的浓厚氛围,实现法治统计的建设目标。一是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提高全社会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治统计氛围;通过讲座、报告、座谈等形式对党政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依法统计的意识和氛围。二是要加强统计检查,特别是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小康监测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量化难度较大的统计指标,要定期进行统计工作执法检查,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实事求是地开展统计工作。三是加大负面事件曝光力度,对弄虚作假、违规上报统计数字的典型案例,依法从严打击,并及时进行曝光。
4.完善基层统计制度,健全基层统计体系
制度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靠制度保障统计工作,才能切实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性。一是要完善统计制度,健全完善统计资料审核制度,各级各部门应当建立统计资料审核制度,确保各项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统计数字的公信力,在实事求是进行统计工作的基础上,强化对统计资料的使用,发挥其在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中的作用,建立统计资料定期公布制度,方便社会各界对统计资料的使用。其次,是健全完善统计核算制度,当前,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制的不了解和对GDP统计数字的过度关注形成鲜明反差,在核算中多采取分级核算且具有一定弹性,因此,在同一地区使用同样的基础资料,核算出来的数据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应该健全GDP等主要经济指标核算体系,确保准确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三、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开展统计工作面临一些困难,结合基层统计工作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才能推进基层统计工作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向新,任玉凤.对改进部门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0(04).
[2]曾俊林.对基层基础统计工作的建议[J].青海统计,2006(09).
关键词:统计数据 质量 提高
作为实施科学决策与管理的基础性操作,统计服务于众多领域,诸如各级政府机构的决策以及宏观调控等都需要涉及统计,还给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广大民众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及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和国家事务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帮助。这些年来,在统计数据质量逐步转变为社会焦点的大背景下,其行业也被诸多媒体和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但因为一些统计数据不能做到所要求的真实性而被广泛质疑,这也使得统计行业立足社会面临重重困难。因此怎样通过从根本上进行的改革来实现统计对于社会的公信力,是大部分统计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
一、统计数据质量概述
统计数据要有一个时间上的及时性,只有这样,统计信息才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提供给决策人有用的信息。统计信息价值的最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适用性,如果所统计的数据根本无法适用于相似的项目中,它便失去了其价值所在,统计数据应该在简明扼要的基础上,将要表达的内容都表达得清楚明了。可比性主要是为了日后项目的参照,经济性则是经济效益上的要求,毕竟对企业而言,其经济效益是运营和发展的动力所在。
二、统计数据质量现状分析
首先,统计数据手段单一。全国大多数统计部门在处理统计数据的时候,仍然采用手工或者半手工的操作,不仅工作效率低下,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而且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其所反映经济情况的真实性也有待商榷。其次,对于统计数据的问题而言存在虚假问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决定其质量的关键因素,是统计工作中最根本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统计数据虚假的现象较为严重。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常采取捏造数据和伪造报表等不当手段,粉饰企业财务状况,从而使统计数据出现虚假问题。
三、改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提高措施分析
(一)对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的丰富
经济发展的形势瞬息万变,经济主体与结构也更为多元化,传统的数据统计与处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因此,统计部门要丰富数据统计的方法和手段,增强统计调查的全面性和灵活性,以适应数据统计中的不同层次需求。与此同时也要求统计相关部门提升整体工作信息化及科技化的效率,尽可能的做到人力物力的节省,更可以避免统计工作操作中因手工操作或半手工操作而引起统计数据出现的准确性问题。再者,为使统计工作人员在操作中做到依法操作,避免统计数据受其他不同因素的干扰,国家相关部门应当提出一些规范统计工作的法规要求,尽可能做到从操作层次上让统计客观性得以提升。
(二)对于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应该加强执法力度
对于那些严重的造假行为,绝对不能姑息,一旦发现,要严惩,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只有加大该项工作的执法力度,才能够让相关的统计工作人员认识到违法杜撰的严重性;同时还需要适当地增加处罚金额,因为一些企业在财务报表上存在弄虚作假,其主要原因就是受利益的驱使,所以利用大量的罚款金额能够更好的遏制财务数据的造假,以此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建立统计诚信体系,不仅仅是靠部分人的努力,更重庆的是需要各大相关的部门相辅相成,共同合作,同时能得到纪检司法等有关部门应该密切配合,并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做好统计数据工作的诚信体系。
(三)建立高素质的统计队伍
首先,统计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一是要加强政治学习。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二是要加强业务学习能力。统计工作千头万绪,量大面广,不仅要搞准数字,更要进行综合分析,运用统计数字反映问题,说明问题,没有过硬的业务知识是难以胜任的。三是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统计数据的加工、整理、储存已由过去的手工操作改为计算机等操作,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对统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并通过不断地学习,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其次,提高待遇,稳定统计专业队伍。目前,统计力量薄弱,经济待遇低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是基层。据有关资料表明,统计人员工资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统计人员所担负的工作任务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必须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稳定好统计专业队伍;另一方面可通过实行岗位津贴等途径提高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同时还应深化职称改革,完善统计专业职务聘任制度,为进一步稳定统计队伍,调动广大统计人员的积极性,为发展统计事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完善数据质量的评估体系
首先,做好统计数据的质量论证。论证各级上报数据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数据情况进行论证。特别是基层,要逐个数据进行论证,因为数据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只有基层数据搞准了,综合数字才能准确。因此,应保证数字源头的清澈,杜绝不准确的数字上报。综合部门汇总后也应进行质量论证、分析,防止出现趋势性错误。其次,需要健全统计质量评估w系。统计数据质量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并长期的系统工程,所以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不但能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以及透明度,更能确保统计数据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作为当下社会中一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组份,统计信息作用毋庸置疑,如何做到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是所有统计工作人员的准则和追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统计数据的质量关系着统计工作的关键所在。为了更好地使国家和企业正常运行,从统计方法的丰富、执法力度的加强、专业素质队伍的强化以及对评估体系的完善多方面来促进统计数据的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文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2(6):62
一、充分认识黄河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的。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二是综合性。从整体上看,统计信息涉及治黄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它具有以下作用:
1.统计信息既可以反映黄河系统在某一时点上的状况,也可以反映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状况
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黄河的机构、人员、资产等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黄河的经营发展情况,以及财务盈亏等情况,还可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2.既可以反映黄河的规模,也可以反映黄河的结构
从规模上可以反映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等。从结构上可以反映人员结构、技术结构等。还可反映人、财、物的投入及盈亏增降的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可以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经营管理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3.既可以反映黄河的诸多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一些质量特性
在数量方面,包括了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反映黄河的防汛设施质量和工作质量。既可以反映黄河基层的情况,又可以反映与基层各项活动有关的方面。像国内外范围内,与治水相关的先进的抗洪抢险技术的情况;防汛情况及信息反馈;将要开发的新技术有关的信息;对防汛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信息等。
二、现阶段黄河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应该说,随着我国统计制度的逐步完善,黄河系统从防洪工程建设到工程管理养护,正逐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但在检查中发现,黄河基层统计基础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
1.领导不够重视
片面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而统计工作只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只不过是填几张表,对数据加加减减,把统计工作简单化,造成统计员兼职多,专职少。
2.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不健全
填报的随意性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甚至相当一部分基层单位中,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制度,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
3.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统计人员或兼职,或学历较低,或责任感不强。工作中,应付公事,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很少向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有实际参考的统计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反之,统计工作很难对工程管理起到决策参考作用。
三、切实加强黄河基层统计工作
1.要科学设置统计指标体系,实现资源的共有共享
设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已成为统计工作的当务之急。根据治黄需要设计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要处理好宏观与微观、需求与可行的关系,删繁就简,高效务实。既满足国家宏观的要求,也满足治黄事业的要求。指标体系内容应包括工程管理发展状况,经济效益情况,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应从指标名称、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取数来源等方面科学规范;要对指标体系及时进行调整,以满足治黄业务发展需求为主,坚持适度超前,并不断扩大统计指标规模,为治黄决策提供服务支撑。
2.建立健全基层统计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
长期以来,有的基层单位中仍没有设立专职统计人员,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影响了黄河基层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2.1设立专职专业的统计人员
专业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岗位应具有以下职能:制定统计指标体系及信息的报送制度。把上级统计部门要求同治黄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出合理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基层单位,明确报送时间、内容、方式及责任。一是由专业统计人员负责对各级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汇总;二是要收集审核本单位其他汇总的信息;三是要搜集分析对治黄业务有参考价值的其他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向单位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对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业务进度情况;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管理、质量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经营情况;三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黄河基层单位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专业统计人员应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单位业务工作流程,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
2.2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
在“三条黄河”建设中,对治黄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决不仅限于统计部门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人员数字,工程管理部门掌握投资数字,财务部门掌握防汛物资数字等。因此,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应明确其统计责任,要求其准确及时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
2.3实现统计信息多向流动模式
一是由基层单位提供的各种基础信息向各职能部门流动,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流动,满足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单位领导、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流动,以满足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3.加快统计网络建设,强化信息决策功能
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加快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联网直报,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又可立足本单位,建立适合本单位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单位的业务发展情况。这就要求统计信息系统必须做到科学、规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