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青年组织;志愿服务;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0

长期以来,青岛市热心于志愿服务事业的青年社团、青年自组织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秩序,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这些组织开展志愿活动,本文对这些志愿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情况和对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为管理和引导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及基本概念

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在青岛团市委统战部备案和登记的青年社团组织和自组织,而重点是由青岛团市委通过青岛青年家园社团组织服务中心(团市委主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全省首家服务青年社团和自组织的机构)实现管理的志愿组织、志愿活动和志愿者。不管是这些组织开展的社会公益活动、还是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数量和参加人数都呈现上升趋势,为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对这些组织开展的志愿活动情况、开展志愿活动的类型和参与志愿活动志愿者等基本情况进行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做好引导和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据青岛青年家园社团组织服务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上半年,本服务中心共联系了300多家青年社团和自组织,其中128家为青岛市青年社团理事会的理事单位。这些单位组织大都具有一定规模,能够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在本文中简称“青年组织”。本文中的志愿活动是他们开展的所有志愿服务项目,包括其没有在红十字会注册的志愿服务活动。本文所称的志愿者是指定期和不定期参与这些“青年组织”志愿活动的志愿者。

2、研究方法

我们基于对青岛青年家园社团组织服务中心联系和管理的青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现状分析和对个别志愿组织及志愿者的深度访谈,探讨对志愿组织、志愿活动和志愿者开展志愿活动的动机和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青岛市青年组织开展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分析

(一)青年组织和青年自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角度对活动动机进行分类

从青年组织和青年自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角度对活动动机进行分类,其开展志愿活动的动机主要是两种类型:一是纯公益类的志愿活动;二是公益事业与企业发展兼顾类。

1、纯公益类的志愿活动

纯公益类志愿活动是指组织志愿活动的宗旨就是为了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奉献爱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青岛青年家园社团组织服务中心的128家理事单位中,公益型青年组织、自组织就有25家,占理事单位的四分之一。这些组织的共同特点是:志愿组织的目的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志愿活动的组织者大都是一些经营成功的企业或是一些经济条件良好的个人;志愿活动的组织形式是以以企业、俱乐部、车友会的名义;志愿活动的参与者是一帮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例如:市南区青年志愿服务队,其宗旨是“加强交流、提升自我、回报社会”;笑姐爱心助残志愿者团队,其理念就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即墨曙光公益组织的宗旨是“无私奉献,不求索取”;爱心互助志愿者团队的理念是“用我真心,换你微笑;世界一家,需要你我他”等。经深度访谈发现,参与这些组织的志愿者通常都会给出“帮助别人我很快乐”、“善有善报”、“许多人帮助过我,我也想用我自己的方式帮助别人”等类似的答案。

2、公益事业与企业发展兼顾类

公益与企业发展兼顾类是指有的组织,在热心公益事业的同时不忘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通过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扩大社会对自己企业的认知程度,赢得老百姓的口碑,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带动企业企业的发展,实现盈利的目的。例如,开发区铁骑俱乐部,其宗旨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弘扬自行车精神”,其发起者和组织者就是一个从事自行车销售的企业家。他通过无车日宣传活动、迎奥运北京骑行活动、参与开发区志愿服务活动等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倡导人们骑自行车绿色出行,从而宣传了自己的公司,带动了自行车的销售。

(二)从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角度对活动动机进行分类

从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角度对活动动机进行分类,其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也主要是两种类型:一是公益事业与个人成长兼顾类的志愿活动;二是好奇心引导参加公益活动类。

1、公益事业与个人成长兼顾类的志愿活动

个公益与个人成长兼顾类是指参加志愿活动的青年除为社会提供公益类服务外,还兼顾为自己创造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平台。参与这类志愿组织和志愿服务的主体一般是新生代外农民工和在校的大学生。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参加公益活动兼顾了公益和了解城市、融入城市两个方面。如:参与“小陈热线”的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就是这类志愿者。另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体的志愿活动的目的是如此。例如:青岛科技大学爱心社,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丰富社会经验。

2、好奇心引导参加公益活动类

对于很多的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青务工的新市民来说,他们或许只从教科书上听说过志愿服务活动,很少有人亲身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这一领域对他们而言充满了新鲜感,出于一种好奇的心理,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好玩”“没接触过”“新鲜”“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儿”等等,通常是这部分人给出的答案。

三、青年组织和青年自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类型

1、纪念特殊节日类

纪念特殊节日类是指围绕重要纪念日、节日和重大事件等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儿童节来临之际关注经济困难家庭、关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看望慰问老年人等等。开展上门服务活动,赠送一些过节物品,或是奉献一场文艺演出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生活的压力,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祥和的节日。还有一些专题活动日的宣传,例如戒烟日宣传戒烟,艾滋病日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无车日骑上自行车宣传绿色出行,植树节义务植树等。

2、帮助特殊群体类

帮助特殊群体类是指关爱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为对象的志愿活动。许多青年组织定期开展的尊老敬老、帮扶留守儿童等主题活动,帮助弱势群体融入社会。例如:笑姐助残团队的“爱心助残”主题活动。青岛市心之言手之语志愿服务队专门以服务聋哑群体为主。即墨曙光公益组织举行的“关爱老年人,金秋送温暖”活动,为敬老院的老人送上“一条围巾,一副手套”。青岛绿飘带志愿者团队开展的“关注盲童,触摸春天”主题活动等都是这类志愿活动。

3、围绕特定场地类

围绕特定场地类是指围绕社区、长途站、火车站等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社区弱势群体,向社区“三无”老人、贫困家庭、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伸出援手类,维护社区治安类等。在客流集中的节假日的火车站、长途站等人员集散地,组织志愿者维护现场秩序,帮助旅客提行李,指引方向类都是这类志愿类活动。

4、确定特定主题类

确定特定主题类是指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关爱春蕾女童等主题开展的各类特定主题开展的志愿活动。例如:青岛市青年低碳环保促进会,秉着“低碳、环保、共享生活”的社团理念,开展一系列的低碳环保志愿服务活动。“讲文明树新风”学雷锋活动,曙光公益“低碳环保,爱心助学”活动,平度义工“义工与春蕾同行----平度义工关爱春蕾女童视力健康行动”等。

5、跟随突发事件类

跟随突发事件类是指在发生破坏力很强的自然灾害时,为救助灾区为对象的志愿活动。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2010年玉树发生地震时的志愿活动就是这类。如:胶南爱心飞扬志愿者团队得知玉树地震消息后,组成七人小组赴玉树现场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6、掌握专业服务技能类

掌握专业服务技能类是指掌握医疗、法律、机械维修、家电维修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开展的志愿活动。例如青岛东晖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志愿者走进社区为老年人义务理发,为“夏日送清凉”活动提供免费化妆服务等。

经过实际调研和对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青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志愿组织和志愿活动的规模小;二是志愿活动创新能力差;三是组织不稳定,人员随机性强;四是活动形式不规范,缺乏专业指导;五是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六是沟通信息的渠道不畅通。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深入分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参考资料:

[1]朱丽亚.中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指南.[M].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由温洛克民间组织能力开发项目修订.

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州、市党委、政府系列会议精神,以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普及公益理念,弘扬服务精神,发展壮大社会服务力量,着力在振奋群众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下功夫,在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方面求实效,努力把镇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旅游的文明村镇和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

大力普及公益理念,实现全民参与公益活动,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服务浓厚氛围,打造一批特色志愿服务品牌。进一步规范志愿者队伍,形成固定的服务队,并对志愿者登记造册,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留取印证材料。到2017年,群众对志愿服务活动认同和支持率不低于90%,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全镇常住人口比例不低于2%,注册志愿者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人数占注册总人数比例不低于70%,注册志愿者年人均参加志愿服务时间不低于20小时。

三、活动安排

按照镇党委确定的“全民公益日”,在每月20日前后,全镇登记在册的志愿者服务队和志愿者,要积极开展“全民公益日”志愿服务活动,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全年参加活动不少于12次,着力打造“全民公益日”志愿服务品牌。

一月:活动主题“我是志愿者”

活动内容:根据志愿服务工作需要,以多种形式和手段,吸引更多的社会热心人士注册成为志愿者,稳步壮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包括志愿者身份、专业、能力、服务特长、可提供服务时间、服务意愿、参与志愿服务情况记录等信息在内的志愿者资源库。要加强志愿者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做好注册志愿者与相关志愿服务需求匹配,尊重志愿者意愿,发挥志愿者特长与能力,为志愿者充分发挥才智创造条件。对已注册的志愿者,要进行志愿服务理念、知识技能、权利义务和安全知识等基础培训。

责任单位:镇团委

二月:活动主题“送温暖献爱心”

活动内容: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契机,开展“我们的节日”及“文化志愿者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和组织广大文艺志愿者、文化带头人、业余文艺团队,实施一系列惠民、为民、乐民的文化服务项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责任单位:镇文化站

三月:活动主题“加强民族团结助力脱贫攻坚”

活动内容:

1.围绕“加强民族团结助力脱贫攻坚”主题,在各村开展“一米阳光,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邻里相伴”、关爱孤困儿童“邻里相携”、关爱农民工“邻里相帮”、关爱残疾人“邻里相扶”、维护社区环境“邻里相助”及丰富文化生活“邻里相悦”志愿服务活动。

责任单位:镇民政办

2.以“丁香花开”巾帼志愿者为主体,在全镇开展以“送政策、送技术、送文化、送健康、送温暖、送法律援助”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帮困助力脱贫”志愿服务活动。

责任单位:镇妇联

四月:活动主题“植绿护绿尽享自然”

活动内容:

1.以“植树节”为契机,组织党员群众开展“齐心植绿护绿、共建绿韵水乡”志愿服务活动。

责任单位:镇林业站

2.结合“爱国卫生月”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改善环境、美化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形成环境保护、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开展“争做一名环保卫士”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主动融入环保工作。

责任单位:镇卫生办

五月:活动主题“低碳生活文明出行”

活动内容:

1.开展宣读倡议书、长卷签名、绿色骑行、绿色出行“健步走”、顺风车等活动,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引导广大群众营造绿色、低碳、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

责任单位:镇环保站

2.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开展“一对一结对子交朋友”活动,关爱少数民族困难群体,开展志愿活动。

责任单位:镇统战办

六月:活动主题“文明交通行动国际禁毒日”

活动内容:

1.组织开展“礼让斑马线”、交通违法行为随手拍、交警街头宣讲文明交通知识、交通安全进校园等活动,切实提高广大驾驶员文明交通素质,营造文明、畅通、安全交通环境,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责任单位:镇派出所

2.结合“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广场、路口等场所设立国际禁毒日志愿服务宣传台,以宣传标语、专题挂图、有奖竞猜等形式集中宣传禁毒相关知识。要广泛开展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宣传禁毒知识,引导广大青年珍爱生命、远离。

责任单位:镇综治办

七月:活动主题“党员奉献日”

活动内容:结合建党节,通过走访辖区老党员、同过组织生活会、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与连心党支部共同开展“党员奉献日”志愿服务活动。

责任单位:镇党建办

八月:活动主题“金秋助学情暖人间”

活动内容:

1.做好“金秋助学”项目的组织和落实工作,切实帮助困难职工、村民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组织为贫困、残疾学生捐款并开展慰问活动。

责任单位:镇中心学校

2.以“拥军爱民共建月”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组织志愿者看望辖区老战士、伤残军人和新入伍士兵家属,同时走访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责任单位:武装部

3.资助各族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顺利进入大学学习,为其子女成才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顺利完成学业。

责任单位:镇工会

九月:活动主题“文明旅游行动”

活动内容:倡导“十大文明旅游行为”,即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低碳旅游、提倡文明垂钓、讲究以礼待人、注重消防安全、倡导健康娱乐、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摒弃“十大旅游陋习”,即乱写乱画、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集体行动缺乏时间观念、污言秽语打架斗殴、乱扔废弃物、大声喧哗、践踏草坪乱采花果、用酒店毛巾擦鞋、不守秩序乱插队。

责任单位:镇旅游办

十月:活动主题“关爱老人构建和谐”

活动内容:结合重阳节,走进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和“空巢老人”家中,通过卫生打扫、洗衣理发、检查身体、送医送药和文艺表演等方式,广泛开展“关爱孤寡、空巢、失独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

责任单位:镇老龄办

十一月:活动主题“我们是一家人”

活动内容: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公益日活动。

责任单位:镇卫生办

十二月:活动主题“扶贫助困助残关爱特殊群体”

活动内容:动员全镇私家车主,为老人、儿童、行动不便者、环卫工人提供顺风车志愿服务,在寒冷的冬天送出一份温暖。

责任单位:镇宣传办

四、要求

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志愿服务; 社会建设; 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 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0863(2013)03-0044-04

当前中国的改革进程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社会建设领域的变革需求,尤其是民生问题日渐凸显。作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是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成功转型的推手,对于政权稳固、民生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重大意义。在推进社会建设进程中,不仅需要政府加快转变职能,更需要数量众多的社会建设人才,尤其是一支庞大的志愿服务队伍,以此引领社会道德风尚,践行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一、志愿行为:社会建设的实践需要

志愿者或志愿服务组织通常是指不为求物质报酬,出于自由意愿,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别人的人。联合国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志愿行为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明确提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的新要求。由此可见,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志愿服务氛围,确立志愿服务定位与发展是当前一项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传统定位变革与社会建设新要求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元利益主体的形成,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将从“国家—公民”迅速向“国家—社会—公民”演变,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后至90年代初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与社区志愿服务,在经历了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等大型赛会与应急救援活动考验而逐渐走向成熟。在此过程中政府发挥了无可质疑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使中国志愿组织发展蒙上了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志愿性程度和社会化水平不高,自我组织的能力显得不足,行政化造成了志愿服务的运动化、模式化,甚至志愿服务成为“被志愿”,不是“我来志愿参加”,而是“要我参加”。 同时,由于缺乏全国层面的立法,中国政府在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进程中存在定位不准确、职责不清晰,对于政府在促进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地方性法规基本作了原则性规定,基本定位为“引导、支持和鼓励”之职责,这种政府既提供资金,又进行服务的主导模式即国家福利模式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政府在解决大量社会问题时所表现的困惑和无能,促使人们在寻求解决良策时不再把目光局限于政府本身,而是更加关注社会组织。社会自治作为补充政府治理和市场调节的不足便应运而生,并将形成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和价值追求。志愿服务正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非常重要的方式,志愿者行动虽然是由政府引导促进的,但它的持续化发展的基础和载体是广大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公民社会组织依靠一些核心志愿者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1]志愿服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重要的公民社会组织形式。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格局,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基础是各类民间组织与志愿组织,志愿服务行为作为一种公益事业,它的延展性和可持续性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优化社会建设过程的重要保证。是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并推动社会建设走向合作治理与善治的有效途径。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国力大大增强,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益格局相应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出现不少矛盾,比较突出地表现为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严重不足。而要化解相关矛盾和冲突,除了通过改革加快建立服务型政府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好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以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有效解决社会公共需求的多样化。同时,市场经济发展必然会造成行业、地区、部门之间的差距。利益格局多元化,利益主体多样性日益突出,而不同的利益阶层、利益主体之间必然会产生新的社会关系,形成差异、矛盾和冲突。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7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还需要政府的救助,有2200多万城市低收入人口亟待帮助,有近200万流动儿童面临失学辍学的需要援助,还有6000多万残疾人需要提供资助,更有每年发生各类自然灾害受灾地区群众需要救援。如何协调和化解这些社会矛盾和冲突,事关经济的有序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虽然解决社会差距最根本的路径是要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加大对经济结构及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但仅有此还不够,单靠政府的力量去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利益矛盾显然是难以实现的,还必须发挥好社会组织和民间的作用,大力发展各类社会公益事业。使其成为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和利益均衡的有效途径,对分配的不平衡进行必要的调节和补充。国际经验表明,只有通过国家、社会、企业与个人的相互协调与合作,才能有效地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

(二)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激发社会建设活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建设的推进,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参与意识与公共道德意识有了显著提升,从而为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乃至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扩大公众的参与范围,激发公众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已成为推进新时期社会建设的迫切需求,也是志愿服务新的定位职责使然。因此,加强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成为时代赋予的一项重要课题。所谓公民意识,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对自己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所秉持的看法。它是由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而组成的。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不单单只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一个主体多元化的改革过程,政府、社会、企业都有效介入其中,才能形成资源有效整合,优化社会建设的成效。而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借助志愿服务,调整社会关系、改善生活方式、消除阶层隔阂,从而激发社会建设活力,有效消解政府和市场的缺位,缓解社会发展与转型期产生的一些冲突、矛盾,促进社会和谐。首先从学校开始要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明确应有的权利义务观,通过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践行公民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与意识,培育积极向善的公民态度,陶冶公民情操。其次,加强舆论的引导、宣传,营造公民意识的话语环境,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平台,引导、树立、推广公民意识,促进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再次,通过志愿服务行为提高公民的自主参与意识,增进公众参与深度,让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能得以充分的表达与确认。

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发生了变化,市场的开放性、社会的流动性、就业的多样性不断加剧,社会管理的难度显著增加,如阶层结构的变动带来了社会整合的难度,不同的社会利益主体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的利益追求、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5的国际警戒线,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已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了威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形成城市人口的高集中度、高流动性,大量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大量的社会事务职能从政府转移到社会组织,这就需要社会组织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关心、帮助、解决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生产问题,改善教育、医疗、环保、扶贫等领域存在的一些困境。而志愿服务在此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要内容,一直把弱势群体作为重要服务对象,广泛开展各种扶老助残、帮贫助困、生态环保等志愿服务,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弥补了当前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建构方面的不足。

(三)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增强社会自信

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地区的社会文明发展水平。在推进社会建设进程中,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动员人们自愿、无偿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有利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更多的志愿者不仅提升了自我的主体意识,享受到了心灵的快乐、也加深了对志愿精神的理解。

经过多年实践,目前各地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志愿服务品牌。如广东省开展的“大拇指行动”、“朝阳行动”,针对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及留守农村的农民工子女,依托农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社区、学校,利用少年宫以及电台、网络、热线服务平台,组织动员志愿者开展长期结对帮扶、节假日帮扶、特殊时点帮扶等服务,为在粤的农民工子女送去关爱;江西省开展的城乡对接交流互动活动,发动城市志愿者到农村社区开展帮扶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浙江省的“1011社区帮扶工程”、“金晖俱乐部”等;青岛市的“朝霞重晚晴”、“绿色义工”等;厦门市的“青年社区志愿者与春运同行”、“阳光工程”、“筑城行动”等;宁波市的“金晖助老行动”、“爱心助成长”等;南京的“新城市居民子女服务中心”、镇江的 “四点钟学校”、张家港的“快乐蒲公英工作室”、泰州的“新的城市新的家”、徐州的“周末课堂”等一大批志愿服务项目,这些活动均以新的理念和管理机制,引导广大公众踊跃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之中,使志愿服务成为新时期社会建设的有效手段之一,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和社会建设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

社会建设离不开民众的广泛参与,许多志愿者在践履社会角色中能体会这一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活动中促使自身由“自爱”走向“他爱”,最终感悟到和谐稳定的社会是由负责任的公民通过自身服务而努力创建的。因此,要积极搭建公益性社会活动平台,努力营造和培育植根群众、服务大众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总结汇集来自群众身边最感人的生动事迹、鲜活素材及创新经验,让蕴涵于群众中的志愿服务热情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张扬,增强社会自信,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志愿精神:社会建设的价值自觉

弘扬爱心奉献、倡导助人自助的志愿精神,拓展了社会建设的价值观的建设思路,提升了中华民族价值观在社会建设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志愿精神促进民族自觉

民族自觉是一个民族对本民族的历史与现状、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以及民族发展规律的理解认知过程。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中国志愿服务组织与传统的“大公无私”、“友爱互助”、“慈善”等要素互相交融,产生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民族精神。“中国志愿精神的传播和发扬,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人们自觉参与到志愿行动中来,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对当今中国的高度民主认同,也体现了当代国人的爱国、进步的国家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两个重要层面构建程度的直接反映。”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志愿精神有助于启迪广大志愿者积极探求社会建设的民族价值自觉,通过志愿服务行动,让志愿精神成为当代青年和社会公众服务社会、服务他人提升自我的一种有效途径,成为青年一代的一种价值观追求。同时,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传统美德、时代精神和人类共同文明的有机结合,它适应了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要求,着眼于帮困扶贫,救急解难,有助于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必要的社会保障。促进广大公众重新认识中华传统在现代社会服务中的优势与价值。

(二)志愿精神促进社会诚信自觉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促进社会诚信。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有一个疑惑: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但是为什么市场经济诞生的同时也催生了现代志愿服务。并且在欧美及发达国家,志愿服务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兴旺而日趋繁荣。我们对此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发现正因为市场经济鼓励人人追求利益,同时就迫使人们为了满足利益而必须学会与他人的相处,学会与他人的利益协调,学会将满足他人利益作为满足自己利益共同重要的原则。所以,市场经济需要诚信社会的建设,需要人们在经济、政治、生活、休闲活动中相互信赖、遵守规则。市场经济其实就是一种契约经济,要用诚信来维系。没有诚信作为前提和基础,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契约经济存在,也就不可能有下一个契约的产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诚信理念建设就成为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任务。志愿者就是公民在职业等规则制约之外,自觉自愿接受爱心的驱使,承诺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从而学会诚信与守诺。他们不但帮助了别人,而且通过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受助者,从而能够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层次和水平,建立诚信社会。

(三)志愿精神促进社会文明自觉

列宁曾经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指出,这一创举(指星期六义务劳动)的重大意义在于工人不图报酬地从事额外工作的共产主义精神,在于工人自觉自愿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创精神。志愿服务事业引导社会公众把“培养富有爱心、乐于奉献的合格公民和培养顺应时代潮流、值得信赖、堪当重任的青年一代结合起来”[2],引导青年一代追求身心健康、创造快乐生活,并且影响家庭成员,促进文明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志愿组织的调查,与以前“一心为公”、“先人后己”作为政治进步的宣传相比较,志愿服务欣赏的是默默无闻的奉献、日常细致的行为、细水长流的帮助,在志愿者的实际行动影响下,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公益精神得到倡扬。作为公益、慈善特殊表现形式的志愿服务,既扶助有需要的人群,也启迪参与服务的人群。“慈善的‘收益人’也不再仅仅理解为接受帮助的人,而是全社会,同时也自然包括施予者本人从中得到的自我实现的满足。慈善正在成为一种‘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志愿服务的社会需求在不断扩大。从欧美国家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看,人们从小参与志愿活动,哪怕在社区做微小的事情,也能够陶冶心灵与情操,塑造人格,培养帮扶助人的良好习惯。因此,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能够把增强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结合起来,引导人们树立文明行为习惯,提升文明精神境界。志愿服务行动所践行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充分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对于促进社会文明、改善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志愿组织:社会建设的参与路径

现代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和利益群体明显分化的社会。各种利益诉求的表达、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将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社会现象。通过志愿组织实现公民有序参与及利益表达与聚合,是加快社会建设进程中志愿组织新的定位职责所系,使命所需,责任使然,一方面发挥公民参与热情,奉献和服务社会;另一方面通过协调社会利益、回应社会诉求、发挥凝聚功能,不仅能够整合民众离散化的利益表达与诉求,把形成共识的组织化的群体利益诉求有序地传达给政府,而且还能提供一个制度化的国家与社会间利益协商的平台与机制,释放了公民利益实现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化解社会与政府之间的张力,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的政治成本,而且更能体现公民的主体性,更能表达民意,更能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更符合民主的精神。

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范文第4篇

关键字:高校;志愿组织;长效;路径

前言:《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规划(2013-2018)》中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要求,于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实施的重要工作品牌。青年志愿者行动已经成为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社会化动员的有效方式、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中国大学生作为中国青年群体的杰出代表有责任有义务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努力和付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和推动志愿服务工作,高校大学生有热情,有知识,有能力,开展服务学习和完善高校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和健全公益组织可持续发展途径有力于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笔者作为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对高校志愿者组织的微观发展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借此机会将实践中的经验和所想所感见诸笔端。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志愿者”深深地印刻在中国人民心中,全国人民对志愿者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认识,同时也对志愿者的工作定位出现了偏差,认为真正的志愿者工作就是在赛场上服务。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开始不断重视各大城市的志愿者工作和事业。特别是各大高校,在城市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打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然我国整体的志愿者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对于大学生公益组织来讲,在宏观上表现为组织动员方式跟不上网络社会的变化,工作内容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机制建设跟不上志愿服务的发展,理论建设跟不上实践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总体水平较低,青年志愿者行动整体形象建设有待提高等。

二、发展定位

(一)基本原则

上下贯通:积极向校党委、校团委汇报工作、争取组织支持;通过各院、类青年志愿工作巡礼观摩展示、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激发学校活力。

内外融合:积极学习借鉴志愿服务较发达城市高校的志愿组织和志愿者工作经验,融合化解后,从机制建设、项目设计、志愿者招募等方面进行梳理,打造符合本校和本地区青年志愿者工作模式。

错位竞争:发挥大学生聪明才智,打造青年志愿者服务品牌,同时充分利用驻地区高校、民间志愿服务资源,打造地区特色的青年志愿服务品牌,与其他城市公益组织在相互学习比拼中,形成错位竞争。

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科优势,全面整合全校各类公益组织,借势发展,将知识教育与青年志愿服务相融合,在塑造青年品质的同时大力发展青年志愿服务实践学习工作。

(二)发展目标

基本目标:满足社会志愿服务需求,服务社会和广大师生,为大学生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搭建平台;打造青年志愿服务地区特色,在各类志愿服务中展现青年志愿者身影,努力使青年志愿者成为地区和国家文明形象的推介代言者;使参与志愿服务成为生活习惯。

总体目标:品牌化 制度化 社会化 阵地化 网络化

品牌化:充分借鉴先进志愿者组织工作的成功经验,以“志愿行动”为统揽,在交通、助学、助老、环保等领域打造一批富有特色及成效的志愿工作品牌。

制度化:“金子塔”组织架构——“六位一体”运行机制

社会化:推动社会化动员和项目社会化运作,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招投标管理,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将青年志愿服务与学科教育延伸相结合,加强青年志愿服务文化传播,促使大学生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阵地化:积极利用学校固有特色活动等固有阵地,同时在福利院、孤儿院、敬老院等服务阵地,爱国教育主义基地等场所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逐步扩大青年志愿服务在社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形成强有势的基地。

(三)发展方式

1.项目拓展

加强对外交流,利用组织关系开拓公益项目,采取参与、合作和委托承担等方式积极进行项目拓展,扩宽社会资源,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2.广泛运用社会资源

充分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全国或地区高校、民间志愿服务队伍、青商会、社会爱心人士等各方资源,通过志愿服务项目招投标会、推介会等方式加强志愿服务交流,解决志愿服务供需矛盾。

3.加强结对共建

继续开展青春助力和结对活动,联合各类青年志愿者队伍力量,进一步优化自身资源配置,使青年志愿服务固定化,实现各方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三、组织关系和主要架构

1.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以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例,《章程》中规定,文学与法政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接受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业务指导。

秘书宣传组:负责整理文件、活动文字新闻稿及各类活动材料,并及时与新闻媒体联系,加强社会宣传,扩大社会效应。

外部联络组:负责整合青商会、爱心企业资源,争取资金保障,并对各项活动进行统筹项目资金预算,学习其它高校和城市先进经验,参与观摩交流,长效促进志愿工作的开展。

2.各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各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全校青年志愿服务的主体力量,与各学院学生会为平级机构,分别归校、院团委管理、指导,形成团委与青协、学生会一体两翼管理机制。

3.公益社团

公益社团具有其不可磨灭的学科性专业化特征,在加强学科互动、服务学习中具有关键作用。

四、“六位一体”长效机制建设

(一)多元化动员

1.系统化招募

加强对各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公益社团管理。

2.招标项目化招募

高校志愿服务开展具有单方面性和随意性,缺乏科学需求和调研,合理科学的广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需求调查,有针对性地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策划设计。

3.固有阵地化招募

加强像中国矿业大学的“希望来吧”、“周末课堂” “青年维权岗”等类似的高校本来固有的阵地宣传,打造社区志愿服务站,吸引同学们参加,弥补工作人员无时间参与志愿服务的空白。

(二)专业式培训

(1)成立青年志愿服务导师团;

(2)开展岗前分类培训;

(3)强化现场服务指导;

(4)建立追踪考核体系。

(三)分层制管理

1.校青协统筹项目

校青协自主设计的服务项目:校青协自行设计的服务项目,对各各学院志愿者团队下发通知,指导各团队开展活动。例如:便民宣传、医疗保健、文明创建、助学服务。

2.各学院青协和公益组织负责项目

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可以提供社会公益服务,为学校公益、社区服务、扶贫济困、帮孤助残、支教扫盲、青少年援助、科技推广、医疗保健、环境保护、公共事务、城乡发展,以及大型社会活动等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为具有特殊困难以及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提供服务。

(四)双重向认证

采取“双重认证”的方法对志愿服务时间进行认证,确保结果真实客观。志愿服务结束后,青年志愿者本人通过大学青年志愿者网站提交认证申请,需详细写明志愿服务项目名称、志愿服务地点以及志愿服务时间等内容。

(五)指标型考核

1.完善指标考核体系

制定详细的志愿服务指标考核体系,包括志愿者人数、服务对象反馈、志愿服务次数、服务水平、青年志愿者网站志愿服务宣传情况、社会反馈等方面,分阶段对志愿服务情况进行考核,提高青年志愿者责任意识。

2.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及时追逐反馈志愿团队志愿服务情况,对于无作为的志愿服务团队,予以撤销立项、追缴资金,并将处理结果计入志愿服务团队诚信档案,诚信状况将成为立项资金的参考依据。

(六)适当性激励

1.推广网上注册累积认证制度

大力实施青年志愿者注册制度,完善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依据的青年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等,有效激励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发挥青年志愿者网站最大社会功效。

2.实施青年志愿者玫瑰奖章授予制度

举办类似慈善晚会式的青年志愿者年会,选树青年志愿团队和个人典型,鼓励更多的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扩大青年志愿者工作社会影响面。

四、保障制度

(一)资金保障

1.争取财政青年志愿资金拨付

向校、院团委积极争取青年志愿者个人工作补贴和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志愿者评选、志愿服务宣传工作经费,保障青年志愿服务正常开展。

2.建立青年志愿者行动专项账户

向社会高校青年志愿者开户帐号和开户银行,接受社会爱心人士、单位捐赠。同时加强帐户资金管理,定期网上公布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3.积极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

发挥党团组织融汇各方资源的优势,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沟通,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资金筹集渠道,积极向企事业单募集资金,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4.采取志愿服务项目化招标

在调研地区的卫生、交通、银行等重点行业志愿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校青协进行志愿服务项目招标和项目推介,各团队主动认领志愿服务项目,有效整合志愿力量,解决志愿服务供需矛盾的问题。

(二)青年志愿者合法权益保障

1.知情权保障

“知情权”是青年志愿者享有其他各种合法权益的基础,在招募青年志愿者时,应当向青年志愿者公示志愿服务的时间、地点、补助、服务内容、所需技能等相关事宜,使其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根据自身条件更好的进行青年志愿者服务。

2.人身权益保障

积极为青年志愿者提供正式的志愿服务证明、基本补贴、安全保障以及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条件允许下为青年志愿者提供人身保险。

五、宣传推广

(一)固有媒体宣传

1.报纸宣传

加强与学校相关通讯组织、地区报社、传媒公司的联系,增加青年志愿服务曝光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去。

2.电视宣传

增加深入民心的活动报道,拍摄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广告视频,同时与电视系,做青年志愿服务的专集或专访,开展志愿服务周周评或月月评活动。

3.其他载体

联系传媒广告公司,利用高校、机关企事业、商场等单位电梯内传媒海报和传媒电视进行宣传。

(二)新媒体宣传

1.建立和完善学校青年志愿者网站

逐步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网站的各项功能,提高网站的社会知晓率,为广大青年志愿者和关注青年志愿者的群体提供动态信息、资料下载、意见调查、青年志愿者报名、志愿服务时间认证、论坛交流等全方位的服务。

2.建立青年志愿服务微博体系

借助微博创新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发展新模式,积极运用微博强化思想引领,志愿服务工作从组织化动员向社会化动员发展,建立高校青年志愿者微博群。

3.微信、手机报定期发送工作信息

通过微信平台,定期群发文字、图片或视频,及时传播青年志愿服务动态,为群众精准推送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

(三)志愿文化产品宣传

1.拍摄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广告、动漫、微电影

创作出符合青年志愿者形象的文化产品,在学校和城市中心人流量集中的场地,通过设置爱心公益LED屏、播放公益宣传片等方式,每年度举办相关公益广告、海报和宣传片等大赛,促进青年志愿者精神的广泛传播。

2.传播青年志愿服务志愿礼、志愿歌、志愿章

在全社会广泛征集志愿礼、志愿歌、志愿章,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担任青年志愿者形象大使,征集志愿礼、志愿歌、志愿者徽章等一系列志愿文化的宣传产品,在全社会营造出争当志愿者、关爱志愿者、尊重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激发起广大市民的参与精神。

3.制作青年志愿服务公益温馨指示、提示牌

在社区、景点、公园、学校、单位绿地和停车处等地,设置引路牌、环保提示牌等,为市民提供出行方便,同时呼吁更多市民关爱弱势群体、保护环境,共建和谐社会。

六、结语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开展以为学生为主体,以组织为载体,以制度为油。活动的长期性开展、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建设、网络化运行都离不开长效的组织和制度体系。在高校各学院,团委、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形成一体两翼的制度架构体系,可以避免工作的交叉和重复,有效合理的利用资源。对于高校志愿服务整体来说,借鉴马克思·韦伯的层级制理论,建立和中国政治制度类似的可对接的组织架构更适合国情和社会实情,“六位一体”的体系模式是品牌化特色化建设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刘冰.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拓展[A].广州.中国电力教育,2011,(04)

[2]李顺琴. 中国特色大学生志愿服务探索[A].昆明.经济研究导刊,2011,(31)

[3]章洁.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研究.学习园地.2012,(06)

[4]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2008-10-6

[5]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2009-2-27

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范文第5篇

通辽市血站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028000

【摘 要】无偿献血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及服务,是推动无偿献血活动发展的开创性探索。是实现全社会共同推动无偿献血活动发展的理想模式。但是,目前在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的组织建设及管理方面,尚无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可供鉴。八年来,通辽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方面做了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并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组织建设及管理的做法及感想进行了系统总结。

关键词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服务组织建设;管理

现如今,我市的无偿献血率基本就达到100%,无偿献血人数也在逐年的增加,但要想更好的提供临床用血,就要不断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建立无偿献血服务队。

1 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民自觉履行各自的责任,公民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参加社会公益性志愿服活动。无偿献血活动,是造福于民的公益活动,是符合条件者参加社会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的理想项目。近年来在无偿献血工作中,也相继涌现出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队伍。他们既是身体力行的献血者,又是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者,他们是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宣传着无偿献血这项公益活动,他们也是在用自己的爱心扩大着无偿献血的社会影响力,他们在招募献血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身体力行是无偿献血者做好志愿服务的的前提,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之所以在献血招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因为我们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员都是身体力行的献血者,他们都有多次的献血经历,他们是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宣传、教育和动员,因此更具有说服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无私奉献是无偿献血者做好志愿服务的主体,他们能够把诚信、恒心和专心融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做好每一次献血招募,去赢得的每次成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扩大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在献血招募中的作用,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2 培育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理念,树立持久进行志愿服务的信心

服务理念和宗旨,保障志愿服务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在志愿者培训和交流中要重点贯彻,志愿服务是志愿者自愿贡献自己的闲暇时间和富裕资源,在不图任何利益和回报的情况下,为社会提供无偿志愿服务的理念。在服务的过程中,要处处弘扬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中立性和统一性的特征。志愿服务是在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同时,提升和完善自我,在崇高价值理念的支持下,实现为保障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开展人道主义社会服务,推动无偿献血活动发展,传播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宗旨。

3 加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

(1)建立完善的培训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仅靠宣传还不够,加强志愿者的管理尤为关键,要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就要争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人士的支持,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进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宣传普及无偿献血相关政策和科普知识。通过我们十来年的努力,通辽血站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内蒙古民族大学一千多名大学生,通辽职业学院二百多名学生都自愿成为志愿者。每当我们有大型无偿献血活动时,他们踊跃参加志愿服务,有时持续工作十个小时,中午都不休息,他们任劳任怨,耐心的向献血者宣传献血知识。我们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爱心,有利的推动了学习积极性,奉献社会的同时,他们也得到人格的升华。

(2)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的组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组建工作是否得到认可直接关系到献血活动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志愿者的管理,设计搭建服务队的的组织结构,将志愿者分为应急血型招募分队和稀有血型招募分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志愿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临床用血告急时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推动志愿者团队的健康快速发展。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民自觉履行各自的责任,无偿献血是造福于民的一项公益性互动,做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为社会提供无偿奉献的理念,让更多人树立无偿奉献的信心,为推动无偿献血来奉献力量,让无偿献血活动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汪小华, 王小万, 谷洋. 无偿献血人群特征与行为分析 [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02(07).

[2] 马海莉, 陈帆, 周蜀明:昆明地区无偿献血者特征及满意度调查[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02(09).

[3] 李慧文. 发挥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在无偿献血、捐献者招募中的作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