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高职教育的理解

对高职教育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高职教育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高职教育的理解

对高职教育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问题;对策

一、我国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心理不成熟,专业思想不稳定

五年制高职护理的对象多为16-18岁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在心理上极力想摆脱束缚,却缺乏自主性与独立性,他们对护理专业的选择部分是由专业调配而决定,部分则是认为护理专业利于就业而选择的,缺乏对护理工作性质的深入了解,专业思想呈现出极不稳定的特点。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时兴趣缺乏,学习参与意识不强。就认知层面而言,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具备了推理以及预测的基本能力,但在处理问题时,还缺乏科学的判断以及全面的思考,容易冲动,做出非理性的行为。这就造成学生在心理以及行为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学习时容易进行片面的效仿。

(二)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较为缺乏,他们适应新知识的调适过程较长,基本的护理思维方式与护理知识体系尚未形成,这就增加了护理教学的困难度。同时,当前的高职护理教学往往对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的依赖性较强,在教学方式上还是以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导致部分对护理感兴趣的学生对护理学习适应快,成绩较为理想,而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容易自暴自弃,甚至放弃学业。

(三)大规模扩招产生的负效应

当前,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任务,从而使护理教学的技能操作实践练习中出现了学生多而教师稀缺的现象,从而影响学生的护理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伴随着五年制高职护理的招生规模扩大,学生录取的标准也相应降低,从而使生源质量下降,为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优化我国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转变思想,创新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

1.转变护理教育思想。

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要从兼顾素质与能力的指导思想出发,加强对学生的护理职业道德以及护理职业能力以及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护理教学中,既要重视护理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护理人文素养,使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模式下,培养的护理人才既能够服务于医疗基层,还能服务于临床一线。

2.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在五年制护理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要结合学生当前已掌握的知识状况,合理进行课程设置,使学生在5年内既要完成高中的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其护理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要以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为导向,革新护理教学计划,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将高中课程尽量集中在一二学年,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三个学年集中设置护理专业课程,培养学生护理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护理技能培养。同时,在入校之始,就要设置护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护理行为与习惯。五年制护理的课程设置衔接一定要紧密,要体现出高效率与高质量的特点。

(二)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实行以教师为主过度到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快速度适应五年制护理教育的教学方式。同时,对于护理课程的老师而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改革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出护理教学的实用性、科学性,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情感,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从而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专业思想,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护理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护理学习效果。此外,在护理教学过程中还要树立人本思想,在教学方法与内容上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

(三)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中,要实现传统的三阶段护理培养模式(即医学基础、临床护理以及毕业实习的阶段性护理培养模式)的突破,根据五年制护理实践教学的规律,采取小组式的护理实践教学方法。也就是在护理实践技能教学中,结合学生特点,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每组派指导老师进行带教,并注重观察学生的实践学习状况。同时,学校还要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尽早让学生到附近社区或者医院进行实习。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中,每学期、每学年都要安排学生实习,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运用,全面提高学生护理学习的效率。

总之,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是高素质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在五年制护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五年制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五年制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对策,切实提高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鹏.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开设护理信息技术课程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142-143.

对高职教育的理解范文第2篇

 

高职教师的在职培训是学校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中国高等教育法51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该为教师在职培训提供便利和条件”。中国建设和谐的学习社会,强调了学习的持续性和终身性,教师作为服务教育行业的先锋,更应该把在职学习作为自身成长的基本准则,教师的不断提高直接关系到中国教育行业的水平和发展。高职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教师在职学习的内容比其他教师更加复杂,更加具有紧迫性,国家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建设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特点的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旅游管理是高职学院开设普遍的专业,旅游行业是各地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职旅游管理教师师资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提高高职旅游管理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意义重大。

 

一、当前高职旅游管理教师在职教育的问题

 

(一)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不明确

 

很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参与学习的功利性较强,他们没有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参与培训的首要目的,很多教师为了拿到相关的培训证明和学时,因为全国各地的职称评审中,对在职培训做了一定的要求,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拿到了培训证书,职称评审完毕以后就不在积极的投入到在职学习。高职教育是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教育模式,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旅游管理专业也是根据经济转型不断发展,高职旅游管理教师不应该以为自己的学历和职称都达到了较高的标准而放弃了在职学习,这不仅是对自己,而且是对从事的职业不尊重的表现。

 

(二)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

 

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反映当前学校开展的在职的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直接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在职培训的效果,内容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师德和党的教育方面的培训过多、实践培训不足。师德教育是教师在职培训重要部分无可厚非,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的评判唯一标准,师德教育应该不能松懈,应该贯穿整个在职教育,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师在职培训仅仅只有师德教育和党的教育,譬如党课、集体学习文件、集体讨论和外出参观学习,在职培训完全忽视了职业技能和专业。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和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培训,如旅游管理专业的专题讲座、高职旅游管理课程培训,这些培训虽然和专业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能力,但是培训的互动性不足,教师的参与性不足,旅游管理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实践能力提升不够,而实践能力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最需要的能力。

 

(三)在职教育评估不合理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在职培训必须要进行有效的评估,一方面可以提升在职培训的质量,对参与培训的教师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其次可以发现在职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对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一定的评估和反馈,对以后的培训提供有效的改进的依据。当前的培训仅仅是对出勤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没有低于规定的出勤率,就可以得到培训合格证书,没有监控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效果,教师不管学习的效果怎么样最终得到的证书也没有差异,这对于那些认真学习、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和与培训教师互动的教师是不公平的,高职学院必须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师培训评估体系。

 

(四)保障机制不健全

 

教师的在职教育应该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领导应该重视,很多高职学院不仅没有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而且在职培训这个工作任务还没有厘清,如有的学校教师在职培训根据培训的种类归口教务处、人事处和党办。教师培训的多头管理,直接影响了教师培训的效果,很多学校还没有出台教师在职培训的相关制度,在教师培训经费上也没有保障。

 

二、提升高职旅游管理教师在职教育效果的对策

 

(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全方位在职学习

 

高职旅游管理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经济发展,知识爆炸时代,尤其是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和课堂,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学生特点和试点要求,高职旅游管理教师应该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学历和职称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技能,教师作为专业技能型职业必须要不断学习和进步。高职旅游管理教师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更重要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丰富自己的实践技能,通过先进的高职教育手段和理念把技能通过有效的手段传递给学生,完成技能的过渡,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

 

(二)丰富旅游管理教师在职教育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职学习效果的重要制约因素就是教育内容的单一,为了个改变以师德为主线的在职教育,必须丰富在职教育的内容,在职教育内容可以分为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校内教育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举办以教学为主题的教育,如教学方法的讲座、微课教学讲座、科研申报讲座、旅游专家讲堂等等,除了教务处统一组织外,还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合作学习是教师共同进步的手段,如以老带新、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评课都是非常好的形式。校外教育主要有校际学习和实践学习,校际学习是到旅游专业建设较好的学习去参观学习,学习对方先进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实训室建设和毕业生就业的先进经验,很多学校在暑假开设了国家级旅游师资培训课程,该国家培训主要是以理论为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实践学习主要是真实岗位的学习,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假期或者固定的时间到企业去学习岗位技能、了解公司运作,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如旅游社的实践学习主要学习旅游社的客服、调度、导游业务、电子商务运作。在饭店实习主要是学习前台接待、客房服务、会议组织和大客户营销。在邮轮实践学习的目的是学习邮轮客源组织、邮轮服务员服务业务、邮轮线路的制定和营销等等。

 

(三)建立高职旅游管理教师培训评估

 

提升在职培训的目的除了改变教师在职培训的观念外,还要从政策上对旅游管理教师在职培训进行约束,譬如在教师年度考核上,把在职学习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为了达到良好、优秀等级,必须每年要有一定的在职教育的学时,在在职教育学时中还必须包括校外的实践学习,如果达不到学校规定的学时,直接影响职称申报和岗位的评聘。除了学时有硬性固定外,还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等级评判,改变过去只要参加培训就发合格证的历史,教师在职培训除了听课考勤外,还要增加作业、讨论和其他考核环节,只有全部过关才发给相应的培训合格的结业证书。

 

(四)学校多层面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培训

 

旅游行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很多地区把旅游行业作为发展和优化区域经济的重要产业,旅游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工科专业为主的高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经济管理专业,是对专业群的拓展,对均衡文理专业有着重要作用。高职学院应该要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在职培训,出台政策进行保障。如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在在职培训优秀倾斜、外出培训的费用报销制度等等。学校鼓励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积极与区域企业接轨,服务区域经济,如企业横向课题、教师外出企业培训等,在费用方面也可以向教师倾斜,出台更多的奖励机制。

 

三、结语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职培训和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高职学院应该重视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作用,联系教研室、学校教务处、区域教育部门,举各方合力,改变高职旅游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理念、改变课程、筹措经费来源和课程评价标准。

对高职教育的理解范文第3篇

为了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的人员素质,国家于2003年开始实行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制度,护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必须通过国家的统一考试才能取得护士资格证书,从而进入护理行业,这项制度施行十年来,使我国护理行业逐渐规范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此可见,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如何才能提高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是极为重要。外科护理学是执业护士考试的重点科目之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所以说,外科护理学教学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对接的好,就能明显提高学生的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校2012级2个三年制高职护理班学生(50名/班)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生。甲班为实验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乙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班学生的年龄组成、入校成绩等无显著差异,采用相同教材、相同学时,由同一教师授课。

1.2方法

首先通过认真研究2014年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及近几年考题,找出教学内容与考试大纲的差别,标出考试重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如下调整:

⑴对考试大纲不包括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讲解,如“麻醉”等。

⑵增加教学内容中没有但考试大纲中有的内容,如“心肺脑复苏”、“急性肾功能衰竭”、“胸膜腔闭式引流”、“肾结核”、“颅脑肿瘤”等。

⑶对考试大纲中没有,但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休克”等仍然要重点讲解。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内容的特点适当选用病案教学法、PBL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平时教学中就对学生进行病例题的练习、讲解,以更好的适应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需要[1]。

在课程结束之后,组织两次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形式的笔试,满分为100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2.结果

对照组两次测试成绩分别为(57.25±3.53)、(62.46±4.38)分,实验组两次测试成绩分别为(72.34±2.89)、(74.58±3.17)分,经t检验,P

3.讨论

国家从2003年开始实行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制度,为护理行业设置了准入门槛,从而保证护理队伍的人员素质,对于整个护理行业的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执业护士考试采用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的形式,以保证考试的公平性,2011年的考试大纲进行的大幅度的调整,打破原有的科目划分方法,改用按疾病划分为几个系统,试题形式也做了重大改变,考查单一知识点的A1型题大幅度减少,改为病例形式出现的A2、A3、A4型题为主,促使学生转变思维模式,以求进入临床工作后能够尽快适应,尤其对于职业教育的学生更是如此,但这同时也给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执业护士考试的需要,这既是对学生负责,同时也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2]。

对高职教育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生实际 课程特点 建筑力学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73-01

建筑力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它也是一门实用性相对比较强的课程。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改革,教学课时大幅度的减少。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造成建筑力学学习难度逐渐加大。我院建筑力学教学团队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建筑力学的课程内容、教学理念和考核方式等进行变革,以激发学生对建筑力学的学习积极性,提升高职院校建筑力学整体教学水平。

1 学生情况分析

与传统高等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建筑力学无论是理论性还是实用性都相对较强,涵盖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课程难度相对较大。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存在盲目性。数学基础和物理基础不够扎实,导致在建筑力学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困难。加之,建筑力学这门课程本身也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初期还能够赶上课程进度,随着对这门课程学习的深入,学生会觉得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对学生在建筑力学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情况进行明确的了解,然后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课堂内容进行合理规划,降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度[1]。

2 建筑力学的课程特点

建筑力学本身课程难度相对较大,涵盖的知识点也相对比较多。很多高职院校不注重对教材的改革,教材内容比较深,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建筑力学的课程难度。我院建筑力学教学团队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建筑力学的课程特点,对其进行改革,编写了适合高职学生的建筑力学教材及能力训练册以确保课程和教材规划的合理性,能够真正契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建筑力学这门课程涵盖的范围相对比较广,包括理论力

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个方面的内容。与传统高等院校不同,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目的。而建筑力学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比较多,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悖。我院建筑力学教学团队注重对课程内容进行甄选,使其从根本上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

建筑力学的学习目的是为后期学生对建筑结构的学习服务的。教师要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对课程中涉及到的应用型知识进行重点讲解,摒弃课程中涉及到的设计和理论推导知识,既能够降低课程难度,又符合了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有效解决了高职院校建筑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2]。

3 高职建筑力学教学对策分析

3.1 加强思想教育

建筑力学的课程难度相对较大,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招,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文科生也逐步增多,导致学生基础普遍薄弱,对建筑力学存在恐惧和抵触心理。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建筑力学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建筑力学这门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到作为施工项目的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需要掌握建筑力学的相关知识,从而确保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建筑力学在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建筑力学对整体施工质量的影响,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2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重组

建筑力学中涵盖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多,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公式推导和力学分析等。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且该专业中文科生居多,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不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我院建筑力学课程组老师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建筑力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简化,使建筑力学这门课程更加具有针对性,既降低了学生的日常学习难度,也符合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的,有利于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

3.3 注重在教学中对物理知识进行补充

建筑力学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增加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物理知识进行适当的补充,使教学安排更加合理,从而降低学生的日常学习难度。比如,在应力概念的教学中,可以结合中学物理课程中的压强,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从而激发学生对力学的学习积极性。

3.4 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对单一理论知识的教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从而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同时,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展示工程中现场与受力有关的图片以及到实训基地进参观学习,让学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熟练的应用,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建筑力学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必备的理论基础。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我院建筑力学教学团队要结合高职院校建筑力学的实际教学情况,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建筑力学的学习积极性,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娟.建筑类高职院校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4-6.

[2]黄薇.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5,(06):37-39.

对高职教育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教育;职业能力

我国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有市场经济刺激的因素,尤其是后者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将日趋显示出来,市场经济对高职人才类型的需求既能激励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决定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有很多问题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思考和廓清,其中包括对职业能力的理解与对高职人文教育的重新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高职教育模式未来的走向。

对职业技能的深入理解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普通高等教育偏重于理论型人才的培养,而高职教育偏重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对高职教育而言,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应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这已经在高职教育工作者中形成了共识。但什么是职业技能呢?一般的理解就是实用性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将专业技能等同于职业技能的认识倾向陷入了职业技能理解的误区。因为专业技能并不能涵盖职业技能的全部,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职业技能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即专业技能、心智技能与基本技能。三者之中,专业技能是主体,心智技能是内核,基本技能是支撑,这三者既有主次之分,又不可忽略其一。表面上看,三者似乎相互独立,各不相干,究其实,却互相依存,不可或缺,如同人的双手、大脑与体质。

受过高职教育的人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是从事职业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高职毕业生一般是在生产和销售第一线工作,这些具体工作都需要具备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高职教育来说是必须提供的,或者说这是市场对高职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

但仅仅具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高职人才,优秀的高职人才还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的另一些能力,就是智力技能和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技能。所谓智力技能,包括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的能力,还包括与人交流、沟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甚至包括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智力技能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渗透在职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现代社会基本技能,是指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高职人才一般所从事的是现场工作,不仅自己要具有相应的动手能力,还必须具有与人协作的能力,不具备合作能力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对工作者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无论从具体的职业工作要求还是从个体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看,智力技能和基本技能的影响都是不可忽略的。智力技能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应该和专业技能一样,成为高职教育的重点。高职教育也只有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智力技能、基本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完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和任务。

对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

地位与价值的重新认识

目前,在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就是重视专业教育而忽略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在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甚至很多从事高职教育的人都认为人文教育可有可无。在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对高职人才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体现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智力技能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

首先,从职业工作对智力技能的要求来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处理矛盾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与合作共事的能力,不是高职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自主完成的,必须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引导和训练,而完成这种引导和训练显然是专业技能课程所无法承担的,必须有相应的人文课程和有组织的校园人文活动作为主要的承担者,高职院校的人文课程和从事人文课程教学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成为重要角色。

其次,从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同一工作领域内的发展还是职业转换的选择发展,都要求其具备相应的智力技能与智力潜力,较宽广的人文知识作为职业发展的基础,相应的现代社会的通用技能作为提高职业活动质量的基本保障。而且从个体所受的教育影响来看,青年时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此,如果在高职教育阶段忽略了人文教育,学生个人职业的未来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再次,从整个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来看,社会的长期发展需要个体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这种整体素质绝不仅仅是专业素质,更包括人文素质在内。高职教育的毕业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承担者,其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仅是对学生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所要承担的这个使命和任务,决定了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也为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确立了方向,即人文教育应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高职教育中职业技能培养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在高职教育中,要将人文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职业教育的整体,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也有助于职业能力培养中专业技能与心智技能以及现代社会必备基本技能的协调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正在着力强化学生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和试行两年制学制,为了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使实训实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同时又不仅不能增加总的课时数,而且还要逐步削减总课时,这就势必要大大缩减理论教学课程。在理论教学课程中,专业基础理论、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英语、高等数学、公共体育、大学语文孰轻孰重?确实很难说清。但简单化地一刀砍掉哪一类课程、哪一门课程,肯定都是不明智的。这里,仅就专业教学确实要加强,实训课时确实要增加的前提下,如何恰当对待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的问题略陈己见。

第一,要加强而不是削弱人文教育课程的建设。在高职院校,人文类课程教学不宜占太多课时,不宜与专业教学争课时,这是一个共识。我们所说的加强人文类课程的教学,只是说要有人文教育的意识,要将其作为高职课程体系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效果上的加强,这就需要人文类课程本身进行创新性的课程改革,尽快建立一种既不必挤占过多课时,又确实富有成效的教学新思路、新模式。正如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课时多,并不意味着确有必要与教学效果一定好,在有限的课时内,只要精心把握,注重效率,极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此外,重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必修课上才能体现出来,将原来的课程化整为零,拆分成小型灵活的选修课,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与精力,让其依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也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要将人文教育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大胆突破将人文教育仅作为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教育的习惯思维,明确提出人文教育的应用性。一方面,要在现有的人文课程教学中强化应用性人文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灵活多样的人文应用性课程,或者将人文应用性知识与技能融入专业教学的相关环节,在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训练中,探索技术与人文的结合,逐步确立技术与人文并重的现代职教理念。

第三,要加强校园人文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应用技能养成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要有意识地与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能力、职业发展密切挂钩,使目前比较分散的、流于宣传造势层面的各种活动,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外在形式之上获得鲜明的职业化主题,并以此凸显校园文化活动的人文内涵和人文应用知识技能的活力与张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军.试论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模式的特征[J].职教论坛,2004,(4下).

[2]丁继安.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OL].,2005-08-13.

[3]赵琳,冯蔚星.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制度变迁的考察[OL].,2005-08-13.

[4]谢作栩.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道路的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5]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王英杰.试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比较教育研究,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