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机械化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措施保障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surplus labor in rural areas the more on how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mechanization, lists the relevant ideas, only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technology promotion; safeguard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23文件标识码:文章编号: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农村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起着基础性、先导性、载体性和保证性的巨大作用。21世纪,我国农业面临粮食安全、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三大任务。给农业机械化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在完成这三大任务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必须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由产中为主向产前、产后延伸;由以服务粮食生产为主向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全过程伸展;由单一的机械技术为主向以综合、组装、集成为特色的工程技术方向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必要性

1、要实现技术的集成化和规模化,首先必须实现组织方式的社会化。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通过体制创新,发挥综合功能,形成覆盖全国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信息网络、服务网络、推广网络和销售网络。二是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利益挂钩、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而决不能从养人的角度和行业保护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三是要形成分层次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管理部门应只设部、省两级,主要起组织、协调、管理、规范的作用;省以下都是基层推广机构和组织,这些机构(相当现有推广部门),但人员必须少而精,主要承担国家和当地政府下达的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技术试验示范和农民培训等以公益性推广内容为主的工作;其他大量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应由企业、科研部门、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如农民协会、研究会)等单位通过市场化方式承担。政府推广管理部门应鼓励和支持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对所有单位一视同仁,公开竞争,平等对待。

2、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应积极探索产业化之路。农机是重要的农业基础装备,是技术物化的重要载体,农机本身就是一个产业,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农机产品的销售是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组织的推广工作其权威性和影响力是企业进行的产品推销所无法比拟的。“推广”、“推销”仅一字之差,既有差异也有联系,推广是政府行为,是以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二者的行为目标不同;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又大都是相统一的。对于少数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相对较差的技术产品国家也会通过政策调控进行调整,作为行为主体的企业是不可能做赔本买卖的。这样,推广的技术和产品都将产生经济效益,推广在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推销。因此,在政府推广管理部门的指导、审查和监督下,大多数的政府推广工作都可以和企业推销工作结合起来,并逐步引导企业成为技术推广工作的主体。这样可以从企业获得较为充裕的推广费用,有利于新技术尽快普及应用,有利于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产业化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要按照农业产业化对机械装备的要求进行技术组装配套,根据产业化特点,组织筛选最适合的技术装备,通过试验示范,形成产业化成套技术与装备、标准与规范。

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今后的发展思路

1、技术推广项目应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引进推广每项新技术、新机具要注重其技术内容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性能是否可靠。不具备先进性的技术没有推广价值,不具备适用性的技术没有推广前景。推广过程中,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首先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技术或机具;决不能走形式、摆架子,为推广而推广,为机械化而机械化。同时,要站得高些,眼光放远些,看得全面些,所推广的技术或机具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选择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必须充分考虑到该技术或机具的各项内容是否符合本地区农业生产需要及农机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2、推广的技术应与农艺有机结合,农机与农艺一直很难配合,主要是由于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不断变化,农艺要求也随之变化,农业机械难以适应这种变化。要使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一是要吸收各行业、各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与;二是农艺制度的建立与推行要有利于农机作业,农机作业要满足农艺质量要求;三是农机、农艺联合进行对比试验和办示范点。

3、推广的技术要试验示范以点带面,不管推广哪一种技术、哪一种新机具,都需要在本地进行试验,按照试验要求,得出真实数据,用数据来说服群众。事实胜于雄辩,用示范点来增强农民的信心,以点代面,进行大面积推广。

4、搞好协调服务,促进推广工作健康发展,为了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必须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工作。首先需要通过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引起领导重视支持,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物质等方面的适度倾斜。其次是多渠道为农民提供技术市场和效益方面的信息,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水平,增强信心。第三是需要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帮助农民学习掌握适用的新技术或新机具的方法及安全、维护保养技术。四是以乡、镇农机站为主,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对带有普通性的技术问题应进行技术培训,以便使农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5、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立足农业、发展农村、服务农民”的指导思想,走“社会化服务,实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路子,开展有偿服务,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

农业机械化发展范文第2篇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既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又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条件。因此,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增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二、因地制宜,确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为农民办实事,逐步实行“以机代牛”防治血吸虫病,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原则。

2.坚持以服务都市农业和特色农产品正规化基地及高产农田建设为主的原则。

3.坚持以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为重点,加快适应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原则。

4.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投入为主,政府扶持发展的原则。

5.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二)发展目标

到 年,全市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其具体目标是:

1.以蔬菜为主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及高产农田建设区域机耕机整面积达到85%以上。

2.提高畜牧、水产养殖和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水平。牧草种植、收获打捆,池塘清淤,饲料投饵,保鲜运输,香菇和双孢菇的原料粉碎、拌料、装袋,以及重点奶牛饲养基地的青贮饲料加工和挤奶等基本实现机械化。

3.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的收割及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引导、扶持机械化插秧并逐步扩大其面积。

4.主要经济作物(油菜、花生)的耕整、抗旱、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逐步推广油菜收割机械化。

5.参与血吸虫病的综合防治,血吸虫病疫区做到“以机代牛”,实现“无牛耕”村。

三、完善体系,大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

(一)积极引导扶持,发展壮大农机产业。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发展农机专业大户。制定农机大户服务公约和章程,不断规范农机服务行为,促进农机大户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机合作组织,逐步将分散的个体农机户引导到农机合作社或农机协会中来,形成优势互补或联户购机作业,提高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资源利用率。要用市场化和规模经营的方式引导农机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建立农机租赁服务机构,尤其要发展专业性较强、单家独户难以购置的大中型农机具租赁服务公司。同时要引导和扶持多种形式的农机作业(包括机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组织,实行机具租赁与直接作业相结合的服务方式,逐步扩大作业服务领域。

(二)积极探索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新模式及运行机制,不断扩大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实力,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机化技术服务。有条件的区应建立农机科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或示范点。

(三)切实做好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民机手及农机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以各级培训机构和推广部门为依托,加强对农民机手的培训,并将培训工作与职业技能鉴定、绿色证书培训结合起来,让有农机的农民都能够熟练地掌握农机使用技术。要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

四、多元投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扶持

(一)建立市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农业机械大户、农场职工、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进行适当补贴和贷款贴息,以及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型农机技术。各区应从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对本区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补贴或扶持。同时,在安排农业基地建设等项目投资时,要充分考虑农业机械化作业设施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市、区两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实现“无牛耕”村、农机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和在农机具研发、制造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三)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更新大中型农业机械装备及服务设施应给予贷款支持,尤其是要重点支持发展地方农机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科技试验示范(工厂化育苗、育秧)、农机科技产品科研开发的扶持力度。

五、统筹兼顾,给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一)进一步明确农业机械化管理职能。市、区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在发展农业机械化工作中的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抓紧修订《市农业机械化服务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研究制定市、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以及参与制定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扎实有效地组织实施好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工作。

农业机械化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现状

引言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在耕地减少、人口增长及农业生产产业结构亟需变化的前提下,农业机械化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保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之一,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条件。农业机械化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的模式,更为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国家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根基。自2004年国家颁布《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经济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问题,老少边穷地区、自然条件差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依然很低,机械设备配套措施更为落后。所以,对下一步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的研究迫在眉睫。

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正如上文所言,我国农业机械化起步晚、发展空间大、发展速度快。较之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而言,还比较落后。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域经济发达、农业生产根基厚的地区成为农业机械化改革的先锋,开创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先河,取得了可喜成绩。具体而言,形成了一整套与区域农业发展相结合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理论体系,并能在实践中强化,促进理论的创新,丰富实践经验。但就我国整体而言,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仍不尽如人意。首先,区域发展差异性加大。以我国版图为基础,东部地区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地区落后。这样的现状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是密不可分的,经济条件优越的地区有资金投入,同时能接受更先进的思想理念,而经济落后的地区尚无大量资金投入,造成发展缓慢。其次,城乡地区差异化加大。以城市规模较大的省会城市、地级市为中心的辐射圈内,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而县、区级城市的辐射力度小,周边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在山区、土壤贫瘠的地区,机械化发展更为落后。最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整体水平偏低,这是由于当前农村土地模式和农民传统耕作思维导致的,大面积土地被分割为小块,不利于大面积机械化的开展。这样的现状也为下一步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空间和潜力,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2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

2.1 农业机械化投资的变化

农业机械投资主要体现在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上,如果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不足,那么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低,但是如果单位面积农田投入动力过高,也会造成投资浪费,效率低下。据统计,在2014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9.48%,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为0.38kW/亩。其中位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第1、2位的黑龙江和新疆,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分别为0.25kW/亩和0.26kW/亩,分别位列全国第23、21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列第6位的山东,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达到0.67kW/亩,位列全国第1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列第22位的湖南,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达到0.68kW/亩,位列全国第3位。”①这样的投入变化是因为不同区域内地貌、土地整治和作物品种、种植方式等不同,所以需要的单位面积投入不同。长久以来,我国将单位面积动力投入进行一刀切式的划分,没有考虑到以上因素,所以单位面积内动力投入有的不足,有的过剩。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中,由单纯动力投资数量统计升级为高效、优质的投资,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农业生产特点,科学认识农业机械化投资的变化。

2.2 农业机械化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

我国针对农业机械化出台了专项法律――《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经过多年发展,农业机械化比例得到了极大提升。但是2004年制定的法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已经体现出不适应的情况,例如其中第28条规定:“国家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安排财政补贴。燃油补贴应当向直接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②但这一法律条文在实践中一直得不到落实,农民和相关组织并未得到燃油补贴。在油价上涨、税费高涨的当下,如何将法条落地,落实燃油补贴和税费减免,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问题。法律和战略并行,更是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组织的期盼。

2.3 农业机械化配套扶持政策的完善

农业机械化配套扶持政策包括农业生产作业补贴、企业――合作社共建模式和农业机械维修保养人员的培养。当前我国针对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的补贴形式只有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并无其他补贴。相关部门可根据区域发展实际情况,针对区域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推行其他农机生产补贴项目进行试点,试点时间可选择5到8年,再大面积推广。企业――合作社共建模式是指农机生产企业与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合作,对品牌销售相对集中的农机,企业提供资源,对合作社中的人员进行培训,提供整机和零部件等设备,对所销售的农机具进行调试、维修和保养。最后,农村地区受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去经济发达地区谋生,在村镇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农业机械维修专职人员难度大。所以要结合农村发展,通过下派、驻村和培养等方式使农机人员真正为农村服务。

2.4 农机装备的升级

农机装备是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基础,其性能和数量体现了农业机械化的水平。随着农业生产精细化,在不同农作物生产中,需要不同的农业机械。例如甘蔗种植、棉花种植,当前配套农机功能尚不成熟,仍主要以人工劳作为主。而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的高端机具还是以日美品牌为主,国产品牌农业机械处于中低端。所以,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产农机的精细化程度和技术水平。

2.5 农业机械化大面积应用的开展

农业机械化大面积应用的领域一是指产业领域扩展,由粮食作物转向经济作物,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产业领域延伸。二是实现各区域机械化生产协调发展,协同共进,在粮食主产区、北方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南方地区,特别是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农民收入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对农业经济升级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应总结经验,从法律法规落实入手,将农业机械投资、农机设备更新换代、相关配套设施和扶植政策推行到基层,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大面积地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全面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注释

①杨敏丽.新常态下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探讨[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5(3):4-9.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S].

参考文献

[1]冯启高,毛罕平.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0(2).

[2]王图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以重庆为例[J].农机化研究,2013(3).

[3]赵琨.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

农业机械化发展范文第4篇

1)玉米、小麦等粮食种植机械多,果园、大棚、畜牧、养殖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少。农机设备科技含量少,“傻大黑粗”等印象较重。

2)农民的观念陈旧及经济收入低决定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有一定的阻力。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还处于观望状态,一些农户购机只为“面子光”,与今天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农业机械往往一次性投资较大,油料价格上扬等因素,使农户使用机械化农机设备的积极性降低。

3)农机化服务体系薄弱社会整体的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县、乡机构改革后,多数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撤并,农机推广网络出现断层,使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县、乡、村三级农机服务站缺乏服务力度,在农机作业过程中,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严重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

2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农业机械化水平能否获得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农业经济能否取得发展,我国国际竞争力能否提高等重大问题,因此,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力度,提高我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2.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为进一步推广农业机械化,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法制化管理机制,真正使农机化发展纳入法制化管理。同时,政府部门应积极进行宏观调控,实行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机械化连片作业创造条件,使机械化的使用效率达到最佳。加大国家财政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机械化。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应加大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

2.2提高农机设备的科技含量“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靠农机。”深耕深松、精量播种、精准栽培、均衡施肥、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统防统治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都是用科技含量较高的农技设备来完成的,所以,全面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全面提高大型农机具的发展速度,科技含量,使多种机型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同时,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机械,努力实现农机从低性能向高性能,单一作业向复式作业转变,从单纯发展大宗作物农机具向兼顾经济作物农机具转变。

2.3建立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首先国家要加大农机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户的培植力度,使其设备在行业领先,在国际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加大我国农机设备的话语权。同时,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帮助其优化机具配置,拓宽服务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各级作用;二是要鼓励和引导各类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三是要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制度,为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四是要加强农机设备技术服务力度,使农机设备在使用中能够及时得到维修服务。

2.4加大对农机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设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的认识,并能熟练操作机械设备进行农机作业,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3结语

农业机械化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应对对策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推动农机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其快速发展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地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对策,是解决当前农机化发展所遭遇瓶颈问题的必然途径。

1当前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1.1土地因素

现实中,我国的农村地区广泛采用家庭联产承包制,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显著作用,但这种方式也存在诸多弊端,例如种植规模较小、土地分散、农作物播种不连片、农机作业成本高等,这些弊端在农机化的发展进程中日益突显,造成难以采用大型、先进的农机进行统一的耕种和收获。我国虽然地域面积广大,但并非所有土地都适合机械化作业,一些丘陵山区不具备使用农机的条件,这也对农机化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1.2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薄弱

不少地区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缺乏重视,专业人才匮乏,推广资金短缺,尤其一些乡镇根本没有建立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导致很多先进的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无法得到充分的推广,因此也就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

1.3农民的支出负担重

当前的农业机械正在朝着大型化、自动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但同时这些先进农机的购买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一些大型的先进农机需要几十万,超出了农民的承担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同时,购买农机的一次性投资过大,而由农机带来的效益却不一定能够即时显现,这也使得部分农民缺乏购机热情。

1.4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

现实中,因为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对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掌握能力较差,无法对农机进行正确合理使用,而这就可能导致农机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购机者的经济收益不明显,从而导致农民的购机热情不高。此外,因为缺乏对先进农机的有效掌握,部分农民在使用农机时存在不规范操作的行为,而这就可能造成农机故障率升高,并由此产生较高的维修成本,农机的停机时间也会变得更长,从而降低农机的使用效益。

1.5农机的维护保养难

因为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导致许多农机的使用也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一定时间段内可能会得到充分运用,在剩余的大量时间段内就会被闲置,如果对闲置的农机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那么就可能会造成农机性能的下降和使用寿命的缩短,从而挫伤农民购机的积极性。现实中,很多闲置农机在使用后不仅没能得到及时的维护和保养,有的甚至就直接放置在露天环境中被侵蚀,导致了农机工作可靠性的降低。

2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应对对策探讨

2.1加强土地流转和田间道路建设

为了推动农机化的发展,必须对当前的农业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而土地流转正是一种有效的配置手段。地方政府应该积极落实中央有关促进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可以促进连片种植的面积扩大,而这就为实现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还要加强田间的道路建设,尤其要重视铺设农机道路,从而使农业机械更容易到达田间以顺利完成作业。

2.2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不仅要设立专业的基层推广机构,而且还要在财政、人力和物力等资源上提供足够的支持,通过改善基层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条件,进而为充分发挥农机推广和宣传职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加强对购机惠农政策的宣传和拓展

农牧业生产主管部门和各级农机推广机构要加强对购机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要让农民了解农机的补贴政策、办理流程和实施标准,增强农民的购机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对于实在无力承担购机费用的农民,也可以通过农村信用社提供信贷服务和相应的财政补贴,来引导农民向机械化作业转型。

2.4做好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