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教育学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搞清楚数学究竟是什么呢?研究的是什么东西呢?怎样进行教学呢?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得懂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数学研究的究竟是什么呢?有的科学家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既然数学是生活和生产中的科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所以,生活中也就缺不了数学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数学明确给出了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能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教师首先要对数学的教学目的有个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就得要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就我个人的教学经验,要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全身心学习的积极性。第一,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第二,以历史作为诱导,让学生对我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第三,以现实材料为题材,教育学生要学会学已至用。第四,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实际需要选用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其次: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再次: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反复训练,让学生记忆深刻;教师要适当对学习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次来激励其他学生的学习。
二、狠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让学生好学。”对于初中生而言,其自身情感的决定力远远大于其自身理智的控制力,所以,学习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要想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教师要在课堂上尝试形式多样的学习情境,要努力让学生处于一个富有情趣的学习氛围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质疑,变“无意”为“有心”,唤起学生注意力并产生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状态。例如,在学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时,教师可以“无心”地问一句:课文中叙述作者家庭背景的文字可以删去,因为这段文字的描述与课文的标题没有太大联系,不知各位同学有没有什么异议,我们随便讨论一下。这样能够点燃学生大脑里的思维火花,让他们各抒己见,有的学生举手同意,有的学生苦思冥想,有的互相探讨。这样的课堂氛围必定是教师希望看见的,在同学们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再作一个合理的解释:课文中家庭背景的描述是为了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氛围,与课文中凄惨、暗淡的感情基调一致,所以不能删去。这样一个貌似“无心”的问题,其实是教师“有意”要碰撞出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无为而教”,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育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深刻揭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收效甚微,关键在于没有朝着“无为而教”的目标去努力。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语文教师要改变“逐句讲解”和“精批细改”的陈旧方法,注重启发诱导,把学生真正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做到“无为而教”,就初中语文阅读而言需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即课前预习、课内讨论和课外历练。
(一)课前预习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不能越俎代庖。预习过程中尽管学生不能将所有的问题全部弄懂,但最重要的是预习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够自己动脑筋去想,去思考,去理解。课前学生独立预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的最佳手段,同时也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二)加强课内讨论
课堂讨论是和课前预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预习的事情做完了,然后课上讨论,预习的对不对、充不充分,由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从头到尾,这一切都是学生在起主导作用,教师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者,在一旁指导学生,最终教师负责纠正、补充和阐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预习阶段既加强了自己的读书能力,在课堂讨论之中又能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语文教学不采取课前预习和课内讨论的方式,而是等到上课铃响了之后,学生才打开书本,丝毫不用动脑地听教师逐段讲解,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会得到一点开发,时间久了不但会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还会产生畏惧感。因此,课内讨论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是培养会自主学习的人才。
(三)注重课外历练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只有经过反复历练,才能让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知识的技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对文章的细微曲折之处要进行反复吟诵、反复阅读,在不知不觉中将深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课外历练要求学生拥有大量的阅读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的眼界。人们常说,当一个人学得越多时,到最后他就会感觉自己知道得越少,所以他又渴望去学得更多。因此,学生只有有了丰富的知识,才会更加勤奋地去探寻新的知识,才会主动地去要求掌握知识。
三、引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使学生善于自主学习
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合作精神是决定他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有利于学生合作的素材,营造合作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培养合作精神及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讨论,一起合作解决疑难,交流心得。当然,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从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教师的示范分析往往有拨云见日的效果,但一定要在学生“走投无路”的时候,因为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得学生们在讨论中懂得了怎样学习,从而达到让每一个人都善于自主学习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依赖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加强合作意识,从而建立在学习的责任上,能让学生“坚持学”,尽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尽善尽美,使学生完全走向自主学习的轨道。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体意识还有很多的方法值得我们去探究,只要坚持探索并付诸努力,就一定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刘聪娟.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2]曾丽敏.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阅读模式探究[J].成功(教育),2010,(02).
[3]高慧春.初中语文中如何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J].神州(下旬刊),2012,(02).
[4]任玉仓.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02).
众所周知,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亚圣”,在后来的人生中取得辉煌卓越的成绩,正是因为在年少的时候母亲想方设法为他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孟子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反观现今的教育,许多教育学家也认识到了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的教育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减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紧张和畏惧心理。接下来笔者将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介绍几种帮助教师营造乐学气氛的方法。
首先,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在营造乐学气氛、建立情景化的教学模式时,要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组织,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中国石拱桥》的授课过程中,我会先让学习观看一些本地的石拱桥的图片,让他们去观察其中的规律,在学生对石拱桥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及时地引入课文的教学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其次,在为学生创建乐学的情景模式时,老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寻找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法。例如在《安塞腰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学生对安塞腰鼓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场景,让学生在感受完安塞腰鼓的壮烈场景之后再进行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中学语文教学效率。
最后,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贯彻落实“寓教于乐”的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多穿插游戏。例如,在《看云识天气》的篇目中,老师可以为初中生展示不同的云朵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的知识进行判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以课本为凭借,养成乐学品质
课本是初中语文知识的基本载体,一线语文老师无法在45分钟之内教授过多的知识,那么经过各位专家学者讨论研究而成的初中语文?n本就成了一线初中语文教师用于帮助学生养成乐学品质的重要载体。教师所要做到的就是教会学生去挖掘课本里隐藏的知识点,感悟语文学习的魅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利用课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春风,开拓学生的思维,再把朱自清笔下宛如母亲的手的春风分析给学生,讲授拟人的好处。或者在《世说新语》的品读过程中,让学生用比喻的手法去描写雪,亲自感受不同的喻体所带来的不同的美感,教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其次,通过课文,让学生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例如《伤仲永》,让学生去探究仲永的从指物便能作诗到后来的“泯然众人矣”的根源;在《孙权劝学》中吕蒙的变化与仲永做对比等等。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懂得读书的重要性,从而帮助他们养成乐学的品质。
三、顺应时展,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一线语文老师不能依然采用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响应当下新课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困境思考
新课标实施以来,更加关注了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希望培养学生们学习的必备技巧和完善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初中语文作为新课标实施以来着重关注的学科,实施新课标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打破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参与性不高的局面,但是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何采取有效的办法改变现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困境,尽快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出路就成为我们做好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初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及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单一,没有重视学案的作用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由于对课程十分熟悉,就忽视了学案的作用,没有对学案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只是将语文课本里面出现的问题简单的同学案联系在一起,并没有实质的教学突破;还有的教师片面依靠题海战术,任务教学可有可无,只要通过大量的做题就可以提高初中语文成绩,这样不仅抹杀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导致学生对学习出现了反感。其次,教师容易把学案当做教材。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并不带教材,只是带一张学案,把学案当做教材。师生就按照学案来进行学习,这样就忽视了其它的教学资源。初中语文教材本身是较好的教学资源,教师不应该忽视。
2.教师授课没有突出重点,忽视学生整体性
初中语文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一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忽视了学生们的参与,一堂课中,老师成为课堂的主力军,讲课内容更是面面俱到,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出现教学内容不突出,学生们无法把握主要内容等问题。此外,教师主注重培养尖子生,忽视了课堂的整体性,极大限度地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抹杀了多数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课堂上常常凸现“尖子生撑场面,多数人当陪座”的局面。
3.课堂气氛消极,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课堂气氛消息所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初中语文课堂纪律性差,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和,教师无法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进而导致学生们不能够专心学习,注意力分散,对于老师教授的内容漠不关心,最终导致成绩无法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使得学生融入课堂,只注重教授教材,使学生取得良好成绩,而忽视了活跃学生的思维、养成学生良好人品和调动课堂的气氛。
二、初中语文学案教学问题之措施
1.主动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研究,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引导学生们学习,特别是重视采用何种方法,学生们可以快速的吸收知识并掌握知识。教师可以把课文的重点内容讲授出来,然后主动引导学生们去发言,让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课文中的精髓,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把学案发给学生,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对学生的摘抄以及搜集资料等进行质疑;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好的预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贴近学生需求,因材施教
初中语文教学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一定要在遵循课本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符合学生们的需求,也就是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授课,没有考虑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这样十分不利于学生们掌握知识。此外,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而且对于同样的语文内容掌握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们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从而使自己的学生逐步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这是一堂语文好课的最高境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3.合理运用情景模拟讲学,提高教学质量
想要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合理运用情景模拟,让学生在课堂的讲述过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或者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们按照一定的剧本进行编排教学,在体验初中习成长。角色扮演可以使表演者及观众处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之中,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必要的必修课,采取有效的办法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力,进而加快对初中语文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方.谈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初中化学教学参考
[2]潘燕.试析语文公开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3]赵佳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
关键词:初中化学;错解;分析
对于初中教学来说,错解分析是整体教学研究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新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可以说针对错解开展科学的分析有着非常独特的教育意义和价值,精准、科学的错解分析可以更好地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直接反应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以及解题思路理解能力的高低,能够清晰地认识学生运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然而,初中化学教育任务较为繁重,教师难以拥有大量的时间去针对错解展开研究,继而做出详细的分析而找出根源之所在,从当前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发现错解就简单纠正的现象,这样很难使学生理解错误的真正原因,很有可能导致同样的错误,因此,从当前情势来看,加强对于初中化学错解的研究已经是势在必行。
一、错解习题重做的作用
教师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再由学生对于信息进行知识的二次加工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则须要学生的思维和记忆作为媒介,我们教师所传递的化学信息通常不能够被学生全都吸收和正确理解,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和理解错误,此外还包括知识的遗漏、重点内容的记忆流失以及机械记忆的僵化等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是一种必然的情况,而错误的出现则代表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出现了问题,有可能是学习方法、也可能是既定认知错误,这些疏漏都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错解进行分析和总结,了解学生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不但是推进学生认知、理解活动以及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过程,更是教师认识自身化学教学以及与学生有机互动关系的过程,教师通过学生作业、实验报告、试卷以及实验过程等方面的观察,等能够较为整体、系统地反应教学在不同阶段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把握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的共性原因,找出这类题目研究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筛选以及归纳典型错误,形成正确的评价机制,将潜在的小错误转化为教学内容中的价值因素,从而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化学教学、理解学生乃至理解自我,这也是对因材施教的另一种落实方式,这样一来教师就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对于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有效性有着极大地助益。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错解状况与原因分析
我们从各单元测试的结果分析来看,学生之间化学整体水平差距并不是十分悬殊,学生的错误也主要归类为两种,分别是遗忘性错误和应用性错误,各单元测试卷的错解情况和研究样本――期中考试卷中表现出的错误类型和错误性质基本一致,可以说,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是制约当前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回顾和反思当前的教学过程,在概念的教学过程方面应该说讲解是非常很细致、到位的,然而为什么在这样精准的讲解之下仍然会出现这种概念性错误呢?我们再次拿出学生参与调查测试时的答卷,对试卷呈现出的出错具体情况进行再次分析,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概念的记忆方面并不存在严重的问题,而原因则出在氧化物与化合物的关系及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化合物与混合物本质区别与联系上,因此,在我们再次审视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发现对这部分概念缺少必要的循环和反馈,这是我们要亟待改进的问题。
三、错解纠正的具体措施
1.抓住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
实验是化学的起源,可以说化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依赖于实验而实现的,许多化学的概念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学习化学基本概念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任务,为了降低学生的抽象感,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多采取实验教学,可以考虑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部分实验,通常来说,演示一个实验要讲清一个基本概念,比如,说演示镁条的燃烧,通过这个实验则可以讲清“化学变化”、“化学性质”这两个概念,甚至达到运用一个演示实验可以实现讲清三个概念的教学效果。
2.小循环、多反馈,促进概念内涵理解
面对新形势下的时代需求,在教学中如果一直沿用以往的教学经验,势必会与时展不相符,根据学生错解情况,我们应该在这些学生容易错的概念教学中,采用适当的小循环、多反馈的灵活方式,目的就是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帮助和强化学生对这种联系的理解及记忆。
3.重视树立正确的“错解观”,重视错解资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错误解答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仅仅是斥责,要树立正确的对待错误的“错解观”,教师要指导学生除了对正确答案了解之外,还要有效地针对学生的错误解答加强分析,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忽视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善于发现、收集和利用学生存在的错解问题这一资源进行教学,以学生实际存在的错解为出发点,以弥补学生的“不足”为教学目标,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善于运用反思来审视我们的教学活动,加强对于初中化学的“错解”研究,找出其产生的根源,让我们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只有真正的解决的错解问题才能让我们的教学真正贴近学生的需求,才能突破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必须要群策群力,在教学中不断地积累解决错解的经验,从而提升我们应对错解的能力,提高我们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朱万森,梁楚材.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