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教育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加强法学专业高职教育
我国现有的法学专科教育主要包括法律事务、司法助理、民事执行等,以法律事务专业为主。目前法律事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几乎照办法学本科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形成不同于本科教育的法学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在我国本科教育转型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应加强法学专业高职教育以适应我国对应用型、技能型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具体措施如下:
(1)明确法学专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清晰准确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我国法学专业高职教育的目标可以表述为:培养具备必需的法律理论知识、综合实务操作能力(电脑速记、文书写作、现代办公技能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和辅助型法律人才。
(2)用先进的职业教育改革理念培养高职法律人才这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改革理念就是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即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突出能力目标。项目化改造的特色与优势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项目化改造突出能力目标。每门法学课程都可以有多种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职业教育必须突出其中的能力目标。能力目标通常表述为: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学生能运用×××(知识),根据×××(标准),能做×××(具体的或某类型的事情)。第二,以项目任务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能力不是“听”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也不是“看”出来的。能力只能是自己动手、动脑“练”出来的。学生在“做”中学,边做边练能力,边做边学知识,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知识有效融合起来。随着课程的逐步展开,学生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学到系统的应用知识。第三,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应当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中去,通过亲自完成每个项目来提高应用能力。对课程的评价也应当以“学生学得好不好”为主要依据。
2、完善法学专业本科职业教育
我国法学专业职业教育体系中本科的职业教育的构建是核心也是难点所在。现阶段,想用学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的法律职业人才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必须对法学本科教育进行彻底地职业化改造,从教育观念到课程设置、从教学方法到实践教学,从教材编写到教师队伍建设,每个方面都要进行彻底改革。
(1)明确法学本科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我们在法学本科教育的性质是“通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争论声中,迎来了本科职业教育的转型。那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定位法学本科教育呢。笔者认为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应该是由通识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这个转变指明了改革的方向,但是这个转变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是急转弯即不是对先前法学本科教育的全盘否定。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这次职业化改革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适应市场需求来提高就业率,但是我国的法学还需要一定的学术研究性人才来保证法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法学本科教育有双重的责任,既要培养法学研究的后续人才又要为社会输送大批职业素养高的应用型法学人才。因此法学本科教育的具体目标可以表述为:旨在培养理论功底深厚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职业能力突出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2)完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内容方面,除了法学核心课程以外还应增加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如:司法文书写作、辩护技巧、证据收集、司法会计等;在课程设置阶段上,可以施行分阶段因材施教。大一进行以法学基础、法律逻辑、法制史等为主的基础法学教育,大二、大三进行以三大法、三大诉讼法为主的应用法学教育。大四则进行分流,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选择学术型的在大四主攻考研;选择职业型的在大四进行全套的实践教学。
(3)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改革是这次职业化改革成败的关键,我们可以借鉴法学高职教育的“项目化”方法,即把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法学知识改编成“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项目”的解决全方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举个实例加以说明。这个“项目”是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问题。首先,交给学生两个典型的导入案例。【案例1】甲、乙于8月15日订立一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甲于9月1日前交货。交货方式是甲办理铁路委托运输,运费由乙支付。8月20日,甲办妥与铁路局的托运手续。问:货物所有权何时归乙所有?【案例2】甲卖一母牛给乙,价3000,约定乙于6月1日至12月1日之间,每月付500元,12月1日前付完,母牛即为乙所以。随后甲于5月31日将牛交至乙家中。后乙于11月28日付清所有价金。问:母牛何时归乙所有?其次,给学生布置任务然后分组完成。任务一:两个案例如何解决,并找出相关法律依据;任务二:两个案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任务三: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中动产和不动产的异同。任务四:归纳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原则和例外情形。再次,教师对以上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帮助学生把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和相关法理的讲解。最后,教师将近三年司法考试中本“项目”的试题交给学生,进行真题测验。这样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锻炼了学生演绎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操作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现在许多本科院校都已经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开展了多层次、分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案例教学、法律诊所、法律援助中心、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毕业实习等。现在的关键是要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好,而不是走过场。那就需要建立配套的机制,例如:建立实践教学的科学评价标准、多元化的考核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亲自动手、独立思考。
(5)重视教材编写我国法学本科专业教材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院校还在使用多年前出版的由本校老师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几乎是纯理论性的从该学科的体系、历史沿革到概念、性质、特点一应俱全,有些甚至通篇没有一个案例。要编写出适应法学职业教育的各门课程的教材是个浩大的工程。首先,编写的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职业经验。其次,编写的内容要适应法学职业教育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现行法律的具体应用。最后,还应编出配套的习题和司考真题。
(6)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影响法学职业教育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高校法学教师的素质,他们的职业化水平直接影响毕业生的职业化水平。现在的法学教师大多是出学校门再进学校门,没有丰富的法律职业经验,他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可想而知。为了法学职业教育的成功,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增强法学教师的职业素养。为此,要建立长效机制,真正打通人员交流的渠道,例如,要求法学教师在任期内,最少有半年的时间在相关司法实践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学校每年必须邀请现任法官、检察官或律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鼓励法学教师兼任律师。
3、改革司法考试制度以发挥其对法学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司法考试制度的实施影响了整个法学教育体系,尤其是法学本科教育体系。一方面,许多本科院校逐渐抛弃正常的法学教育模式,开始以司法考试为指挥棒,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考核方式都围绕着司法考试转,不少高校把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作为评价高校办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结果有些高校演变成了司法考试的培训班。另一方面,它的实施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距离。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司法考试制度,充分发挥其对法学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实现司法考试与法律职业的良性互动。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完善报考条件第一,我国的司法考试应该以法律教育经历为前提和基础,排除非法学专业毕业生的报考资格。纯应试的司法考试辅导班的出现使得非法学专业的考生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考试成绩,这增大了其通过司法考试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性使得不具备扎实法律理论功底的人员充实到法律职业队伍中。这些人员往往只会机械地运用法律条文解决案件,不懂得法律条文背后的法律精神,对于没有具体条文可以应用案件更不懂得通过一般法理来实现公平与正义。因此,这些非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排除在司法考试之外。当然,这些人员要想参加司法考试完全可以通过本科院校的第二学位或自修获得法学教育经历。第二,增加法学专科毕业生的报考资格。将大量法学专科的学生排除在司法考试之外是不合理的。现在大多法学专科教育都能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法学本科四年的课程,因此,应该将所有的法学专科毕业生纳入司法考试范围,而不仅限于某些特殊地区的法学专科毕业生。
(2)设立专门的司法考试组织机构现在的司法考试由最高法、最高检和司法部共同组织,其中以司法部为主。由于各部门职能差异往往在司法考试的命题、标准答案等方面出现偏差,这严重影响了司法考试的权威性。因此,建议建立独立的司法考试组织部门,从命题、阅卷、争议处理等方面进行专门管理,最大程度体现司法考试的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4-045-3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施教主体,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职业院校的社会声誉、发展潜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教师队伍的阵容结构、智能水平和社会影响。在今天,中职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以清醒的头脑、长远的眼光反观中职教育近几年的发展轨迹和目前严峻的现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专业教师已成为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专业师资队伍需要稳定、巩固、充实和提高。
1 师资标准
在对职业教育教师这个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师资标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1 职教教师的任职资格
职教教师的任职资格包括学历要求、品德要求、专业知识要求和教学能力要求四方面内容。
1.2 职教教师职责
职教教师不仅应该具备以上资格,而且不同级别的职教教师能够承担不同的职责。职教教师职责包括教学、德育与职业指导、社会实践与课程开发、教育管理、公共关系、职业发展六部分内容。
1.3 我国职教师资素质要求
要顺利承担以上职责,满足职业教育发展对职教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职教教师还应该具备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以上三种素质的具体内容如下:
1.3.1 思想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崇高的人生理想,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职业道德素质。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热爱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尊重和热爱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具有敬业乐业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1.3.2 业务素质。(1)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及方法论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动态,具备职业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职业指导和专业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具有熟练的技能。具备从事实践、生产、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所需的操作技能,具有教育教学的技能。(3)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1.3.3 良好的身心素质。(1)身体素质:具有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2)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记忆力、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富有幽默感、好奇心和冒险精神。
上述职教师资标准内容是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与之相适应的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师标准及相应内容也会逐步提高。
2 培养内容
职业教育对专业教师要求较高,师资培养时着重培养以下素质和能力,还应依据不同类型的专业教师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其专业水平和技能。
2.1 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涉及行业职业道德。加强个人修养,热爱本职工作,尊重学生人格,坚持以身作则。
2.2 “双师型”能力
“双师型”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特色所在,既要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要有技师(工程师)的实践技能,掌握行业发展、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和行业最新技术。完成传授学生最新专业技术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能力获得最新技术,养成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进行职业指导等职业教育任务。
2.3 具有开展教育科研、专业实用技术研发、技术推广、科技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2.4 对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扎实的主要是学历尚未达标的专业师资,应以丰富和完善其学科专业知识为其专业发展的侧重点。
2.5 对学科专业知识较渊博,却是从产业部门调聘、借转或兼职的教师,其培养内容应以提高教育科学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为目的。
2.6 对从专门培养职教专业师资院校毕业后承担职教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要鼓励他们到工矿企业等生产一线去锻炼,努力培养和丰富其实践经验。
3 培养方法
3.1 对专业教师实施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就是“以学校为本”进行培训。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在校内各实习车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如聘请行业专家进校培训辅导、骨干专业教师示范教练、组织到附近对口企业了解技术发展现状等。校本培训具有目标明确、动手操作性强、培训成本低、互动性好、培训效果佳的特点。通过校本培训快速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校本培训的展开,必须是在促进教师个体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教师群体的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3.2 通过“导师带、专家帮、项目促、大赛练”,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对新进人的青年配备具有高级职称、教学能力强、教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做导师,通过跟班听课、参加教学研讨等方式,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行专兼职教师结对子,在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教研能力、科研能力方面相互取长补短;实施项目带动制,通过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技研发等大项目带动教师快速成长;鼓励教师参加教学能手大赛和技能比武,在大赛中历练成长,培养一批理念先进、技术过硬专业教师队伍。
3.3 实行轮岗培训制度
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或作技术员,或作学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
3.4 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学科学术活动
校企产学研合作,开展实用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科研课题及项目的合作,使教师始终处于行业实用技术的前沿,提高了专业教师科研水平和技术水平,创造了技术成果,促进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提高职业院校知名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注重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显著提高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鼓励、支持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著书立说,撰写论文,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 评价体系
专业教师是进行职业教育的生力军,专业师资队伍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成败,对教师队伍的管理,除了提出必要的要求外,更多的是要靠评价制度来保证,对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同样。由于我们的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还不长,同时我们的职业教育又是脱胎于普通教育,因而现行职业学校中的评价制度更多的是着重于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价,诚然,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没有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针对现阶段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有必要对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评价。专业发展情况评价应该包括:考证与知识的更新、实习与培训、专业的交流、专业技能、专业科研或革新等几个方面,并且使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与教师的工资、奖金挂钩,从制度上促进教师注重自己的专业发展。
5 激励机制
5.1 建立有效的教师行为激励机制
重点解决好激励目标、激励对象、激励内容、激励物、激励方式和激励过程的选择问题。教师激励目标要定位在留住优秀人才和鼓励教师提高素质两个方面,学校能有一个真正让优秀教师感到工作顺心的环境,鼓励教师进修和留住优秀人才是不矛盾的;激励对象和激励内容选择是实现激励目标的基础,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要区别对待,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鼓励他们多出快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对高职务教师鼓励他们继续上课,努力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对青年教师要鼓励他们尽快的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安心于教学,奉献于教学;激励物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是一个智力群体,绝大多数教师事业心强,有着较高精神追求,除了物质激励以外,还有荣誉称号、职务晋升、情感关怀、给予教师参与管理机会等都是重要的激励物,选择激励物要弄清楚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层次教师的需求,针对需求有的放矢激励才能有效;激励方式和激励过程的选择是成功实施激励的保证,要把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把稳定的课薪制与灵活的奖励措施相结合,把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把事业留人和待遇留人相结合,全面协调各种激励措施。
5.2 积极落实教师定期进修学习制度和到企业实践制度,并将教师的脱产学习和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情况记入业务档案,作为业务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聘和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新教师上岗前必须安排到企业、校外实习基地或校内实训场所进行不少于一年的专业实践训练,经考核或鉴定合格后方可聘任上岗。
5.3 建立“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措施
“双师型”教师是学校的高素质人才,要从政策导向上向确实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倾斜,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待遇,将“ 双师型” 教师的考核评价与职称评聘、奖金、科研申报立项等直接挂钩,引导专业教师自觉提高“双师”素质,以充分调动其工作激情。
专业教师培养是一项艰巨、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立足长远,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还要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并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才能逐步实现专业教师队伍的扩大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吉林.浅谈中职学校“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12月.
2 申厚坤,朱恒章.高职“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月.
学校管理应注重地方性与行业性并重,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1、职业教育要注重地方性与行业性。发展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行业的发展服务。职业教育的地方性与行业性,还体现在地域和行业的差异性。不同地方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开发方向和生产力水平也不相同,不同行业的技术结构、生产力水平也有差异等。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差异性,突出地方和行业的特点。
2、职业教育要突出技术技能性
职业教育主要突出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性和技能性,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因此培养目标的确立非常重要。只有让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掌握专业技术和熟练的技能,才能胜任就业岗位的需要。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3、创名校、创特色要有前沿意识
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树立前沿意识,那就是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必须站在市场的前沿,专业技能和专业设施必须站在市场的前沿,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站在同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前沿。
课堂教学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发挥特色创造名牌
“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么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职业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怎样改,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意到“点”的示范,不注意到“面”的推广是不行的,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改革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点”而体现在“面”上。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1、推行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但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有质有量。量对应的是效率,质对应着效果,有效就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但对职业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
2、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以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这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首先在企业、医院等学生可能就业部门进行问卷调查,确定药学相关专业一线就业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建立适应药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1.1课程设置由“多而全”转为“少而精”,避免课程设置专业面太宽,专业知识不够精的弊病。基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通过课程整合适当减少系统的理论内容讲解按照岗位能力需求设置必须的专业课课程,重点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力度,以提高学生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
1.2实践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实践课程规划是课程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如增加实验、实训课的学时比例,如从学生入学初安排学生去未来的就业岗位医院、药厂、药品经营企业参观,加强专业技能的感性认识,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期间根据课程特点设计课间实习课,创造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1.3重视并加强职业关键能力课程设置。职业人才应具备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包括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这也是药企近年来人才招聘别看中的能力,而且需求迫切。因此,在必修的公共课基础上,我们选取社交商务礼仪、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营销与消费心理学、商业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以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开展贴近实际就业岗位的模拟性综合实训
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药物制剂岗位、药品检验岗位、药品营销岗位、医院药品调剂和管理岗位等。几年来,为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能够尽快顶岗实习或顶岗工作,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2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某些专业课程由教师给学生布置物提取、药品检验的工作任务,学生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进行资料查询,设计实验工作流程,进行实验物品的准备,开始实验过程,最后进行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总结。通过自主性实验的训练,学生们对将来所面临的工作有了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2.2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院校号文件所要求的“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文件精神,我们在实验课也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各主干课程在实验教学内容尽可能满足实际需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创造仿真工作场景,较好地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是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前的重要培训环节。实践表明,实验使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纵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事药物制剂岗位的职业技术能力有积极意义。
2.3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精神,几年来,我们针对药学相关专业的就业需求,组织学生进行了医药商品购销员、药物制剂工和中药调剂员几个工种的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及考试。学生们通过营销实战演练、药品调剂技能训练、药物咨询等药学服务训练,进一步掌握了相应岗位工作的技能,这项工作为实现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小结
这六个部分别为:
1)机电部:内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专业、供用电技术专业;
2) 汽车部:内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3)学前教育部:内设学前教育专业;
4)信息技术部:内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
5)财经商贸部:会计、电子商务:
6)农林部:观光农业经营、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
一、机构设置
1、1名校领导联系一个部,负责和指导专业部的建设;
2、一个专业部设部长1名、副部长1名。部长负责专业部的全面工作,副部长负责专业部的班主任和学生管理;
3、专业部的部长享受中层正职待遇,副部长享受中层副职待遇,参加行政会;
4、专业部服从和接受行政科室的业务指导。
5、部长和副部长由学校直接任命、任期为三年。
二、专业部职能
1、负责专业部内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2、负责专业部内各个专业年级的任课安排、教学管理、班主任安排、学生管理、文体活动举办、招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并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分工及职责
(一)专业部部长:全面负责专业部建设工作,具体包括:
1、负责专业部人事推荐。负责推荐专业部内教研组组长及其他管理人员人选,由校长办公会任命。
2、负责制定专业部专业发展规划,包括专业调整、申报新专业及人才培养方案等。
3、负责编制专业部年度及学期经费预算。负责专业部教材等其他办公用品采购工作,负责专业部实训场室建设工作。
4、负责安排、审核专业部各专业开课情况、教师授课安排。负责制定专业部年度及学期工作计划、年度及学期工作汇报。
5、负责审查专业部各专业教师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教案、教学总结等材料。
6、负责专业部教学督导工作。根据学校相关制度,负责安排落实专业部教学督导工作。
7、负责专业部教师考核。根据学校相关制度,负责制定适合本专业部的教师考核制度,并组织教师考核,推荐年度优秀教师人选。如实向学校汇报违纪教师违纪情况。
8、负责专业部招生工作,制定专业部招生计划,安排落实专业部招生工作。
9、负责专业部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专业部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安排教师参与各类学习培训,组织开展专业部校内外教研工作及教师校内外各类竞赛工作。根据专业部发展情况向学校校长办公会提出人员引进、清退等申请。
10、负责专业部校内外宣传工作。
11、负责推进校企合作,积极寻求与相关企业的深度融合。
12、负责定期向校长办公会汇报专业部工作情况。
13、负责应由专业部部长负责的其他工作。
(二)副部长:副组长协助部长开展专业部建设工作,主要负责专业部班主任和学生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1、负责推荐班主任安排工作,交由部长任命,学生科备案。
2、负责班主任考核工作。根据学校相关制度制定教学部班主任考核方案,并对班主任工作实施考核,推荐学期及年度优秀班主任人选和优秀班集体。
3、负责班主任培养工作。制定班主任培养规划,组织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能力提升学习。安排班主任助理。
4、负责监督指导班主任工作,定期检查班主任工作日志。
5、负责指导班级建设。负责各班课室安排,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建设。
6、负责专业部学生管理工作,根据学校相关制度,制定学生管理制度,负责处理学生违纪情况。
7、负责专业部学生文体活动。负责制定学期学生文体活动计划,并组织开展学生文体活动。负责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类竞赛活动。
8、负责家校衔接。负责安排家访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家访活动。
9、负责学生顶岗实习。负责联系各专业顶岗实习企业,按照教学安排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安排教师跟岗指导。
10、负责毕业生就业推荐。负责联系就业单位,协助开展人才招聘工作。
11、负责毕业生回访工作。负责定期组织教师回访合作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及学生就业情况,并整理成书面材料向部长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