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训练总结

康复训练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训练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康复训练总结

康复训练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综合康复训练;针灸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得一种综合征[1],临床多表现为腰疼、麻木、行动不便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瘫痪,。临床多以康复训练为主,该疾病在中医学中属于“腰痛”、“痹症”范畴,多由于外感风寒湿邪或经脉失养所致,而针灸治疗可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解痉的目的。因而在临床上我们选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CT和MRI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均给予椎板减压术或髓核摘除术。其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2.5±2.5)岁;病程10 d~15年,平均病程(4.9±1.6)年;腰椎间盘突出位置:L3-L4 33例、L4-L5 25例、L5-S1 35例、L5-S1合并L4-L5 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2]:①常好发于青壮年,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湿寒史。②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明显。③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腰活动受限。④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高抬腿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消失或减弱。⑤X线检查显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变窄,相邻边缘有明显的骨赘增生。

1.3纳入标准 ①年龄25~70岁;②符合中西医临床检查标准,疾病得到明确诊断;③在治疗过程中完全遵循制定的治疗方案,禁止服用其他治疗药物或理疗手段;④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1.4方法

1.4.1常规康复训练 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康复情况及平时生活锻炼的注意事项;健康饮食,加强高维生素、高蛋白、高钙饮食,加强作息管理,加强运动锻炼及推拿、牵引等。

1.4.2综合康复训练 ①疗法;急性期采用平卧位或仰卧位,腰部或腹部垫2~3 cm的软垫开始坚持3~4 min,并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增加坚持的时间,并在胸部及关节处垫软垫,有助于恢复腰椎生理曲度。②睡姿训练;选择硬度适中的床,仰卧时腰部垫斜坡式软垫,减少腰部受力。③腰背肌训练;取仰卧位,进行五点、三点支撑训练,俯卧位做飞燕式训练,2组/d,每组20~30次。④仰腿练习;取仰卧位,腿伸直,两手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双下肢交替进行高腿抬举动作[3]。⑤肌力训练;神经根刺激症状消失后,开始练习腰背肌及腹肌以及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综合训练躯干肌肉伸、屈功能。

1.4.3针灸治疗 ①选穴;腰阳关、足三里、委中、昆仑、阳陵泉、大肠腧、命门等。②治疗;取穴命门、腰阳关、委中加用艾条温针灸,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沿针体传入穴位深层为度,寒湿配穴腰阳关,血瘀配穴血海。③时间;1次/d,30 min/次,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患者治疗后休息15 min。

1.5观察指标[4] 治愈: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2~3项转为阴性,可做轻微工作。无效;治疗前后疼痛及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处理(为保证准确度数据均取三次处理的平均值),用x±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疾病总有效治疗率为96.0%,而对照组患者疾病总有效治疗率为82.0%,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术后3个月疾病复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疾病复发率为4.0%,而对照组患者疾病复发率为22.0%,观察组患者术后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腰腿疼痛的疾病,该病发病率较高,多好发于青壮年,临床多表现为腰腿疼痛、行动不便、不能仰卧、腰部拒按。

手术治疗是现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椎板开窗减压术,髓核摘取术可基本保持患者柱体的稳定性,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治疗成效,但与此同时,手术破坏脊柱后柱,对脊柱的运动及恢复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有效的康复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临床中我们针对不同的人群特点、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可有效增强腰背肌力量及腰椎关节的活动性和稳定性。我们还将针灸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循经取穴、辩证施治,起到温经通脉,散寒止痛,达到改善寒凝经脉造成气血流通不畅,改善人体运动机能,使得营卫调和,气血运化,以达成治愈疾病的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疾病总有效治疗率为96.0%,而对照组患者疾病总有效治疗率为82.0%,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成效,可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姜言安,陶国胜.推拿联合针灸、中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29例[J].中国临床康复,2011,5(24):91-92.

[2]朱金柳.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81-82.

康复训练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超短波疗法;运动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b)-0045-04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2.5%~70.0%[1]。肩手综合征常发生在脑卒中急性期或恢复期,可由不同因素促发,表现为偏瘫侧肩、手指、肘关节疼痛,手指、腕关节部及手肿胀,使肩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及血管运动性改变,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而且阻碍整体康复进程,延长住院时间,故对于该病及时治疗十分重要。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采用超短波物理疗法配合运动康复训练对60例脑卒中后伴有Ⅰ期肩手综合征的偏瘫患者进行了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康复科及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均为初次发作的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排除由颈椎病、肩周炎等可能引起肩部疼痛的其余相关疾病,神经科及内科生命体征稳定,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无严重认知障碍及感觉性失语。入选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35~73岁,平均(58.31±3.56)岁,脑梗死40例,脑出血20例,临床表现均符合Ⅰ期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其病变性质及病情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如脑梗死患者给予活血化瘀、改善脑血循环及营养神经等,脑出血患者给予脱水、改善脑细胞代谢及营养神经等治疗,同时根据病情给予降压、降糖、降脂等控制卒中危险因素。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运动康复训练,禁用患手输液,适当控制康复训练强度及持续时间,治疗组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超短波物理疗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常规运动康复训练

采用以易化技术为主运动疗法,以Bobath疗法为主,结合Brunnstrom,PNF,Rood等技术,连续治疗4周。

1.2.1.1 良肢位的摆放 卧位时肢体处于抗痉挛,平卧位和患侧卧位时,应使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健侧卧位时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使腕部处于掌伸位,正确的摆放,能有效防止肩关节损伤,减轻患肢水肿,抑制偏瘫的异常运动模式。

1.2.1.2 Bobath握手上举训练及局部肌肉点刺激 双手对掌十指交叉握手;伸肘上举过头顶,反复进行,并做主动耸肩动作。对患侧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肩胛周围肌肉进行轻柔按摩和痛点的按压刺激。

1.2.1.3 关节活动度训练及主、被动康复训练 患侧各关节的被动、主动运动,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避免各类可引起疼痛的活动。①躯干肌活动训练:摆肩、夹腿、摆髋、桥式运动、患侧翻身起坐等。②坐位训练:包括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前倾训练,屈膝、背屈踝运动训练。③坐站位的平衡练习。④站立训练:患侧下肢持重训练,重心转移,站立位平衡训练。⑤步行及驱动轮椅训练。⑥上下台阶训练。⑦ADL的训练:指导患者更衣、进食、洗漱、如厕等。

1.2.2 超短波治疗

采用上海产LDT-CD31型超短波治疗机,频率为38.6 MHz,波长为7.7 m,最大输出功率为200 W。两电极为方形(尺寸15 cm×20 cm),对置于患侧颈肩部或肩肘关节处,取微热量,每天治疗1次,每次15 min,每周治疗5 d,4周为1个疗程。

1.2.3 疗效标准及评定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均由有经验的主治医师行相关功能及指标评定,包括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肩痛疼痛-目测比评分(VAS)及水肿评定等。行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对比分析。

1.2.3.1 上肢运动功能评定 采用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4](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上肢被动活动范围、上肢及腕手关节的运动功能,共17项,总分34分。

1.2.3.2 疼痛评定 采用VAS对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进行评估,设定线段长度为10 cm,以5 mm为最小单位标出刻度,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用笔在线段上划上相应的点,以反映其疼痛程度。疼痛评分标准:0分为不痛;2分为偶发轻微疼痛;4分为疼痛频发但较轻微;6分为疼痛较重频发,但可忍受;8分为持续性疼痛难以忍受;10分为剧痛不能触之。

1.2.3.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共10项,总计100分。总分40~60分生活需要帮助,>60分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1.2.3.4 肿胀评定法 参考排水法,肿胀的程度以偏瘫侧手与健侧手的体积差值表示。水肿评分标准: 0分为无水肿;1~2分为轻度;3~4分为中度;5~6分为严重水肿。

1.2.3.5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无效:水肿、疼痛与肩关节活动范围同治疗前;有效:关节疼痛稍好转,关节活动受限明显,仍有水肿,手的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显效:关节疼痛减轻,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水肿消失,手的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治愈:关节疼痛消失,主动、被动活动达到正常范围,无痛,水肿消失,手的肌肉无萎缩。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别、发病时间、上肢Fugl-Meyer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肢Fugl-Meyer评分分别是(17.57±2.37)、(17.11±3.38)分;治疗后治疗组上升至(25.36±4.11)分,对照组为(20.23±3.29)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062,P = 0.007),见图1。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74.51±13.03)、(61.15±13.08)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t = 2.314,P = 0.033)。见图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痛VAS及水肿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肩痛VAS评分分别是(4.80±2.15)、(5.43±1.89)分;治疗后分别为(3.08±1.05)、(4.64±2.1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38,P = 0.041),治疗组肩痛有改善,见图3。治疗后两组水肿评分分别为(2.81±1.03)、(3.79±1.13)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 = 2.060,P = 0.044),见图4。

图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痛VAS评分比较

图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水肿评分比较

2.4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3 讨论

SHS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各种因素诱发患肢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偏瘫侧肢血管痉挛;痉挛性刺激通过感觉神经传至脊髓,引起脊髓中间神经元异常兴奋,进而诱发运动功能障碍[5]。目前常认为与肩关节半脱位、痉挛、患肢不适当的过度牵拉、腕关节或手受到意外伤害或患肢反复穿刺输液等有关[6-7]。临床上SHS可分3期[8]:Ⅰ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手指肿胀,关节活动明显受限。Ⅱ期,肩,手部位的自发疼痛及手的肿胀消失,手部皮肤肌肉逐渐萎缩,手指活动范围日益受限。Ⅲ期:手的皮肤及肌肉明显萎缩,手指完全挛缩。

SHS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患者瘫痪上肢的功能恢复[9],其中Ⅰ期可持续3~6个月,如能及时治疗,常可控制其发展,故Ⅰ期SHS的治疗至关重要。目前Ⅰ期SHS的治疗一般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包括正确摆放避免腕屈曲、药物局部注射、星状神经节阻滞、向心缠绕法、冷水交替浸泡、主动和被动运动、电针等,有些疗法如神经阻滞及关节药物注射等为侵入性治疗患者不能耐受,向心缠绕法虽被临床广泛使用但常只能暂时消除肿胀,多数患者在治疗后手肿胀会有所反弹,冷水交替浸泡法操作繁琐患者配合差不能坚持。

超短波疗法(ultrashortwave,USW)是在医学领域应用较早的物理疗法,它对生物有很多特殊作用。近年来,国内各家医院普遍开展此项疗法,并将此方法广泛应用于突发性耳聋、骨性关节炎、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症、周围性面神经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现代康复治疗中,而应用USW疗法治疗目前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目前还不多见。刘东辉等[10]研究提示USW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肩手综合征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李鸥等[11]提示USW疗法可改善偏瘫患者的肩痛。本文通过开展了USW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Ⅰ期肩手综合征研究发现,USW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肩痛VAS评分及水肿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患者患侧上肢的肩痛及水肿明显改善。而且治疗后治疗组的上肢Fugl-Meyer评分及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提示随着肩痛及水肿的改善,治疗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也优于对照组。所以,USW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不失为治疗偏瘫患者SHS的有效方法。USW疗法治疗SHS的机制可能为:USW可产生高频电磁场作用于肩胛肌,可以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干扰痛觉冲动传导,降低肌肉张力,使肌痉挛性疼痛缓解;同时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增加组织营养,加速炎性致痛物质的清除和水肿的消散[12-13]。

超短波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可减轻或消除患肢水肿,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进一步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简单、无创、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南登崑.康复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

[2] 全国脑血管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49-150.

[4] Fugl-meyer AR,Jaasko L,Leyman I,et al. The post-stroke hemiplegic patient.1.A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physical performance[J]. Scand J Rehabil Med,1975,7(1):13-31.

[5] 张晓玲,官俏兵,顾旭东,等.经皮电神经刺激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杂志,2012,34(12):920-923.

[6] 王小清,高崇,马松武.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42-943.

[7] 廖明霞,朱彬,罗霁.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3,31(3):125-127.

[8] 贾澄杰,倪光夏,谭辉,等.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711-712.

[9] 方杰,潘翠环,苏久龙.上肢漩涡浴与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2):160-162.

[10] 刘东辉,董继革.超短波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11,46(11):58-59.

[11] 李鸥,郭知学,韩金凤.超短波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30-31.

[12] 南登崑.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1-112.

康复训练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训练;指导

2009年6月―2010年7月我们共收治脑卒中患者69例,为其治疗好转出院后,对其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给与出院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9例,男47例,女22例;脑梗死41例,脑出血28例;语言清楚、流利者42例,语言不清楚者24例,失语者3例;肢体功能:肌力0―2级27例,3―5级42例。

2 出院指导

2.1心里指导恢复期病人一般急于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而易产生急躁、悲观、失望、甚至精神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家属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给与心理支持和安慰,要多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发起做康复的积极情绪,讨论成功病例的经验,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克服自我封闭,提高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的信心[1]

2.2健康指导出院后注意合理用药,不要听信别人,自行再加药物。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控制血压要平稳,血脂血糖要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要定期到医院复诊,要医生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3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从发病至一周属于急性期,这个时期病情不稳定,应以治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发病一周至6个月为恢复期,这个时期病情基本稳定,是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6个月为后遗症期,也可以通过辅助训练获得一定效果。

2.4 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 ①.训练正确的卧姿: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三种方法。②.翻身训练: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③.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的自我运动。④.活动四肢关节:肩关节屈曲活动、肘关节伸展活动、前臂旋后活动、膝关节伸展活动、髋关节外展活动、踝关节背屈活动。⑤.坐起与坐稳训练:患者在帮助下坐起、自己坐起、坐稳训练。⑥偏瘫上肢的训练:上肢负重训练、推滚筒训练、移动木柱训练、翻扑克牌训练。⑦转移训练: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从轮椅转移到床上、⑧站立与行走训练:站起的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患腿向前迈步、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⑨日常生活自理技能训练:穿衣物、脱衣物、洗脸、洗澡、吃饭、做家务活动。⑩。听和说的训练:说名称指物训练、出示实物说名称训练、数数训练、识字图卡训练、利用手势或表情训练。

2.5 运动训练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训练中经常出现肩关节疼痛,肩关节训练可暂停1-2周,有条件时可以进行理疗。如果出现手肿胀,要经常将患侧上肢抬高,手腕经常处于背伸位,尽可能不要在患侧手部静脉输液。

3 小结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长期残疾的首要疾病,目前有3/4的中风病人有不同的残疾,导致劳动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然而如果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使多数患者减轻或避免残疾,恢复生活能力甚至工作能力。但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家中不能正确掌握康复训练方法,不能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这就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出院时都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能够学会康复训练方法,在患者出院后,能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真正达到康复的目的。

康复训练总结范文第4篇

围绕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以康复机构为龙头,以村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充分整合资源,推进康复服务,促使残疾人康复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坚持政府主导和村卫生室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做好康复工作的有效方式,共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2、坚持低投入、广覆盖,保障康复对象的基本康复需求,兼顾多样性需求,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获得较大的服务覆盖面。

3、坚持巩固基础、创新发展。在已有的工作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内涵,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__乡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__

副组长:__

成 员:__、__、__、__、__、__*

2、落实部门职责

乡卫生部门: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纳入村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通过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六位一体”提供直接服务;与全科医生培训密切结合,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人员的康复知识和康复技术水平;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康复知识;抓好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工作,开展残疾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抓好残疾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建立并实行残疾儿童发生报告制度。

村卫生室、参与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将残疾人的残疾状况、康复需求等情况纳入居民健康档案。村卫生室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包括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并转介医治;对肢体障碍者,进行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

村康复员负责在社区卫生机构和上级康复机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它康复活动;协助聋儿家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组织盲人做定向行走训练。

乡民政部门:将康复训练与服务纳入本乡服务工作内容之中,村卫生室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协助抓好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工作。

使用“__”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全国统一用表、康复训练档案与评估标准;组织人员培训,建立工作队伍;进行知识普及和社会宣传;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信息咨询;组织督导检查;统计上报任务完成情况;指导残联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及基层康复站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抓好典型,推广经验。

确保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有工作制度和会议记录。掌握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残疾类别和康复需求等情况。对外挂牌,做到有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服务内容、康复知识读物和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掌握工作进度和工作效果,填报“康复服务汇总表”。

一村卫生室确定1名医生,村委会确定一名社区康复协调员共同负责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

二是加大康复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

三是对社区康复服务实行规范管理。确保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建立使用统一的康复服务工作、康复服务记录、康复训练等档案。康复工作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把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四是相关工作制度要统一公示上墙。乡制作村康复培育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组织管理网络和服务流程标牌挂在创建工作办公室、乡镇卫生院康复技术指导站、康复站和活动场所。

1、残疾筛查、诊断:村、康复协调员会同卫生服务机构入户进行筛查和功能评定,早期发现各类残疾,掌握社区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2、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各村卫生室、残疾人康复指导站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详细的康复训练档案。同时,村、康复协调员也要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

3、康复治疗、训练:村、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

康复训练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康复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5)22-87-03 

回顾以往临床上关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报道和研究后,我们总结发现:早期临床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可以显著改善促进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实际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相关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总结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本研究获得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全部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10例研究对象中,男60例,女50例,平均年龄为(69.54±5.43)岁。对110例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后(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患者中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69.44±5.48)岁;对照组55例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平均年龄(69.58±5.36)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1.2.1对照组 本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基本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住院前的病房环境介绍、集中的健康知识宣讲、定期通风、遵医嘱给予用药护理、给予患者简单的常规的康复训练指导(不分阶段,仅给予基础指导)。 

1.2.2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给予基本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以下临床康复护理措施:(1)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存在的共性问题积极总结,并集中向患者进行系统的解释,进一步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同时制定详细的制定系统的康复训练整体计划和针对患者个体差异特点的个人康复训练计划;(2)康复训练的内容设计:康复训练整体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入院后的所实施的心理干预措施、患者患肢等长收缩练习以及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训练、髋关节屈曲练习、练习、行走训练以及注意事项、观察项目、预期目标等。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术后1~7d),患者每日实施踝泵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20min,每日实施训练3次;患者每日实施股四头肌和臀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15min,每日实施训练3次;第二阶段(手术后8~56d),患者在控制好疼痛与水肿的情况下进行仰卧位和坐位的主动辅助屈髋练习、伸髋练习,每次训练时间为30min,每日实施训练3次;第二阶段(手术后57~100d),给予患者进一步的髋关节伸展练习、抗阻力屈髋和伸髋练习,髋关节外展练习,前上台阶练习等,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增加训练的时间和强度。(3)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针对患者要指导其注意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适宜程度,要按照康复训练计划进行锻炼,记录并评价训练的具体实施情况,同时可根据评价结果对康复训练过程进行适当调节。 

1.3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前后的Harris功能评分情况以及通过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来测评临床护理满意度。 

评价标准:(1)Harris功能评分包含以下四个项目疼痛程度得分(46分)生活能力得分(12分)行走能力得分(37分)关节活动度得分(5分),总计100分,得分越高关节功能越好;(2)依从性的标准:完全依从:能够主动按照医护人员指导保质保量地完成;部分依从:只有在医护人员督促时进行锻炼;不依从:拒绝按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康复锻炼。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Harris功能评分情况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生活能力得分、行走能力得分和关节活动度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生活能力得分、行走能力得分和关节活动度得分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各项Harris功能评分结果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5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34例,满意患者20例,不满意患者1例,满意度为98.18%;对照组5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22例,满意患者25例,不满意患者8例,满意度为85.45%。临床满意度组问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296,P=0.0149)。见表2。 

2.3两组康复训练计划依从情况比较结果 

临床康复训练计划依从度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计划依从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3684,P=0.0000)。见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年人群的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逐年缓慢升高的趋势。目前在临床治疗老年骨颈骨折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实践效果。但是,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相关肢体功能恢复需要依靠系统的康复护理措施来给予保障和支撑。 

从以往的相关临床同类报道和统计数据上分析:与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相比较,针对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我院针对患者所提出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提升患者对康复训练计划依从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是凭借以上的众多优点,我院在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以来,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广大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广泛认可。 

有研究和病例报道证实: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起到显著的促进租用,能够给患者髋关节稳定性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帮助,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假体的松动发生率,显著的提升髋关节功能康复的质量。在康复护理措施的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在规律功能锻炼的保障下,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速率,降低和减轻患者的水肿状况,增强关节周围肌群的肌力,确保患者尽早实现生活自理。此外,也有报道显示:采用有针对性的临床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的提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住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