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旅游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生态旅游、天津市
生态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城市的实现,需要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层面共同提升,通过开展城市生态旅游,使区域特色产业、文化与自然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城市内部生态环境得以保护,从而展现城市人文风貌,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理念。
城市生态旅游是以城市地域内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风情为基础,满足城市居民和外来旅客旅游的需要,同时维护城市环境生态平衡和促进环保观念的一种大众化的旅游活动体系,不仅包括自然生态旅游,也包括了人文生态旅游,提供本地居民就近的游憩空间等。
城市生态旅游基于城市旅游系统,吸纳生态旅游理念,并结合城市旅游的实际发展,客观上推动了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和城市生态经济产业的发展进程,促进城市旅游系统的发展,同时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支持,以取得旅游持续发展为直接目标,并协同其他产业,取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天津城市化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天津城市化进程和天津社会环境发展状况、路线和政策的选择关系极为密切。解放初期,全国上下提出了“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从而使当时的城市成了“工业生产基地”。天津做为华北最大的工业城市,形成了市中心工业用地增加,商业服务业、文化教育和游憩用地减少的局面。
2.天津市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2.1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天津构建城市生态旅游具有良好的基础,一是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拥有山地651平方公里,集中林地1702平方公里,实地1718平方公里,海域3000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少有的上、田、河、湖、海、冲击海积平原地形地貌兼备的大都市。二是自然生态资源丰富而有特色,蓟县境内的盘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5A级旅游区;市域南部湿地是东亚地区数百万只候鸟跨州飞行的“国际驿站”;渤海湾海岸带也是全球淤泥质海岸带的典型,分布着四道贝壳堤,生活着特殊的生物群落。三是天津由海而陆、沿河向海,走过了5000多年漫长的蓝色文明历程,沧海变桑田,退海之地崛起现代化港口城市。因此,我市发展城市生态旅游,具备了极其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
2.2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天津市自然人文生态多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内外著名的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发展潜力巨大。除了拥有风景独特的山地生态资源,如:盘山风景区、八仙山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中上元古界自然保护区,还拥有,大量的林地生态资源2204.28平方公里、湿地生态资源1718平方公里、以及海洋生态资源3000平方公里。这些都是天津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旅游资源,被誉为“京津后花园”。
2.3旅游配套环境良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天津市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天津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天津市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贯穿南北、纵横东西的综合交通网络得以完成,海陆空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
3.天津城市生态旅游的分类
天津作为中国一线城市,自然风景优美,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而有特色:
3.1观光农业游
观光农业旅游是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新产品,游为主题,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组合旅游产品,以引起旅游消费欲望,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以及参与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活动、感受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简称观光农业。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项目,观光农园这一旅游新产品不仅日趋活跃,而且日渐显示出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在我国发达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的农业地带开展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观光农业旅游(或乡村旅游)已搞得红红火火。游历了名山大川的都市旅游者,在农业旅游中找到了一种真正接近自我、回归自然的乡土感觉。观光农园以其山清水秀,花果满山,鱼跃禽鸣,荷塘万里,凉亭竹棚,蕉林蔗林成片的农耕景观,从另一方面圆了许多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以农业生态的独特魅力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
3.2湖泊湿地旅游
湿地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因为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往往是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地,拥有最丰富、最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天津湿地由于近几年的恢复,湿地动物逐年增多,湿地植被也越来越丰茂,湿地景观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越来越强,随着人们生态旅游意识的逐渐增强,季节性到七里海抓蟹、钓鱼及到团泊洼观鸟、到海滨浴场休闲的旅客越来越多,极大的带动了天津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
4.天津市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难点
4.1缺乏全市统一科学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蓝图,将直接关系到今后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发展城市生态旅游更需要根据城市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等资源条件,从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和倡导低碳旅游两个方面进行统一的科学规划。天津市现有的城市旅游、大众旅游、生态旅游和自然观光旅游等相关建设发展规划,均是侧重于城市旅游或生态旅游的某一个方面,对指导城市生态旅游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发展城市生态旅游,尚缺乏由多行业、多部门、多区域联合制定的用于全面指导城市自然生态、人文生态景区建设和发展低碳城市生态旅游服务业的全市统一的科学规划。
4.2尚未建立区域合作机制 天津市的自然、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在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将会出现地区间明显的独特性和不平衡性。与周边城市相比,一些县域城市由于没有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将难以获取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
4.3城市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染以及市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对发展城市生态旅游产生了消极影响。一方面,城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和生活污染;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和旅游者的文化层次不一,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随处可见。借鉴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合作的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的环保绿色模式,大力推行绿色出行、绿色建设、垃圾绿色处理等先进理念,为天津市构建城市生态旅游打下良好的基础。
5.结论
生态城市强调人与城市、自然与社会、现在与将来的共生,追求的是城市经济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城市生态旅游是从城市旅游业发展的角度,将生态学思想贯穿于城市旅游系统,以取得旅游可持续发展,并作用于城市总体发展。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发展间的相互作用来看,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不仅作用于城市的资源环境,又维系着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城市旅游系统的运行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系统能否取得一种动态的人与自然协调共生,最终也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森林生态旅游现状发展对策
1 引言
森林生态旅游是上世纪50年代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是指以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环境为主要载体和依托,为人们提供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养生、文化教育等旅游活动。它是在不采伐、不破坏森林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是越来越受各国游客欢迎和重视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游客转向休闲、自由、经济的森林生态旅游。本文从分析森林生态旅游的现状入手,对如何促进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谈几点想法。
2 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
Barnwell对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绿色旅游是一种能同时满足旅游地居民和游客共同需求的环境友好的旅游。Sullivan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新的平衡经济利益和发展的旅游策略,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能使旅游地自然环境和社区同时受益的新途径。“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发展国家战略”中对生态旅游所下的定义:生态旅游是到大自然中去的、将自然环境教育和解释寓于其中的、受到生态上可持续管理的旅游。总之,生态旅游是一种基于自然资源的旅游,它应在有效的管理措施下运行,并以生态环境、经营者、旅游者和社区居民四方共同受益为目标,达到环境、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其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并且在森林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游客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森林生态旅游强调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依托,以社会效益为目的,力求达到三者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森林旅游的持续发展。
3 森林生态旅游的现状
3.1 旅游资源盲目利用
生态旅游热的兴起和不计成本或少计成本而引发的森林生态旅游利润虚增现象,促使许多地方纷纷把森林生态旅游确定为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但许多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导致收不抵支,难以维持经营,更无法保护资源,造成许多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某些景区不研究旅游生态容量,在特定的节假日不能合理安排游客数量,破坏了资源的原始性和自然状态,导致一些资源因游人过量失去原有特质而逐渐丧失观赏价值。
3.2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游客就是一个污染源,旅游设施密度越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就越大。有的自然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使游客空间分布不均匀,致使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违反了生态旅游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环境的开发原则,导致旅游资源退化。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兴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严重的威胁。
3.3 景区环境污染加剧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加之人们的生态意识薄弱,导致景区内生活垃圾、废渣、废物剧增。
3.4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旅游人才培养不受重视,培养机制不健全,导致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由于从事森林旅游业的人员主要是过去林业局、场、站的职工,缺乏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部分森林公园至今无一名专职导游,致使旅游景点不能引起游客的兴趣,而且存在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整体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违约经营、坑蒙欺骗游客的现象。
4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积极意义
4.1 有利于林业收入增加
林业是人类利用森林具有特殊的多功能、多效益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森林旅游业正是这种社会协调组织形式的良好生产经营方式之一,森林公园是这种社会协调组织形式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几年来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结构和村民收入来源结构的调整,村民人均收入中,依靠林副产品的收入从过去的71%降到现在的62%,旅游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过去的4%增加到现在13%,这是可喜的变化,表明对木材生产、毛竹采伐加工等资源消耗型产业的依赖性在逐步减少。因此,无论从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还是从改变传统林业单一经营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无论是从社会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角度,还是从发展经济学角度来观察森林旅游业,都充分说明了森林旅游业是社会林业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林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4.2 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森林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林区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走出了一条不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促进林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区域招商引资环境,还有力地促进了林区和农区的产业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掘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像地处陕西省眉县的太白国家森林公园是在国有林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过去由于林业生产的单一经营模型,森林采伐难以为继,林场经济每况愈下。近几年来,建设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年接待游客27多万人次,收入570多万元。
4.3 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据国家旅游局调查,旅游企业每增加1名员工,社会就增加5.3名旅游服务人员。全国森林公园年接待国内游客5000多万人次,就可使50万人就业。如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从事旅游服务的职工120多人,是林场职工总数的60%,而当地从事商业、饮食、旅店、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旅游服务的国家、集体单位职工和个体户的各类服务人员近1000人。
5 促进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策
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开发资金限制,部分离市区较远的森林公园景观开发时,与之相配套的水、电、路、吃、住、购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还很不完善,部分森林公园中大景区间尚无方便的交通联系,各景点之间的旅游线路也有部分未能连通,游客进入不便,降低了旅游收入。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让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建设同步。只有好的基础设施保障,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良性经济增长。
5.2 利用森林文化引导
森林文化是指人对森林的敬畏、崇拜、认识和创造,是建立在对森林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之上的反映在人与森林关系中的文化现象。首先,只有生态文化才能使森林旅游成为一种高层次、高品味的旅游活动。其次,生态文化能够促进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总之,森林生态旅游是发展生态文化的载体,生态文化是开展森林旅游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现代的森林文化集中到一点即森林的生态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森林生态旅游作为现代森林经营的一种独特形式,既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文化的核心理念与森林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即森林旅游文化以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它的核心。
5.3 建立开发补偿机制
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补偿是生态公益林补偿的一种延伸,它是以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为前提。建立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补偿机制,形成“谁受益,谁补偿,全民受益,政府统筹,社会集资投入”的新型机制,解决过去存在“公众受益,由少数负担和部分受益对象不明确,无人投资,建设缓慢”的状况,以保证森林生态旅游经营者和开发者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和积累,用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促进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5.4 完善管理监控体系
在管理上除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要尽快制定和出台有关森林旅游的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等地方规范性文件,规范森林旅游市场和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维护旅游单位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运作过程中,可以采取下列办法对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进行监控,其基本方法是:当一个生态旅游区开发时,首先,测定该区域内动植物的分布状况、数量、种类以及保护级别;其后,定期对以上项目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对开发经营者采取处罚措施,并强制性地要求其调整保护措施,促进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恢复。
6 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积极处理好保护对象与森林生态旅游的关系,处理好保护区内群众关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保意识,使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森林生态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参考文献:
衡水湖:2000年7月,被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批准为河北省衡水湖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着环湖国际马拉松赛在2012年和2013年的两次成功举办,更是大大提高了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给衡水湖旅游区带来了更多的游客,衡水湖旅游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独特生态系统的湿地休闲旅游的发展诸多问题也凸现出来。
一、衡水湖湿地旅游的现状
衡水湖湿地位于华北平原河北衡水市境内,区内自然景观独特,发育成为湖泊湿地、淡水沼泽湿地、盐沼、沼泽化草甸等组成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栖息地之一;衡水湖湿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衡水湖的旅游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旅游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由于旅游开发及城市的扩张建设,衡水湖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尤其是水体和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生态污染导致了湖区各种动植物数量和质量不同程度的减少。这样既破坏了衡水湖的自然环境也对旅游经济资源环境带来了负面
影响。
(二)生态旅游基础设施资源不完善
生态旅游是种旅游形式,要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要搞好生态旅游必须要设置相应的保障设施。目前衡水湖的基础设置虽然有了一定的建设,但是还是无法满足现有需要,例如:湖区内没有观鸟活动平台;景点内宣传栏数量不够多不够醒目;可供游客观赏游览点景点不多。景区及周边的旅饭店的数量和规模上水平较低,不能形成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产业链。
(三)没有合理的旅游规划
衡水湖湿地属于温带气候,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同时还是一些珍稀鸟类的栖息地。观光旅游工具、设施、卫生等方面的不合理规范,给湖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定的污染。同时人才的匮乏也是一方面,目前业务、营销、法律法规方面的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导致了衡水湖的整体规划措施跟不上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衡水湖湿地旅游的保护对策
(一)完善基础设置建设,加强开发与管理意识
衡水湖的旅游起步较晚,为了保障衡水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尽快完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湖区旅游项目文化建设,服务设施的建设,美化环境。既要做到文化遗产生物资源的保护,又要防止盲目开发破坏自然环境。找到开发旅游、防止污染、治理污染的一个平衡点。在生态教育内容上,可以在湖区及周边建立宣传栏,通过图片及图书向游客宣传生态旅游知识,使游客欣赏大自然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自觉维护湖区的生态平衡。
(二)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湖区居民主要以渔业生存,为了保护环境要实行取缔网箱养殖等措施,湖区居民生活将受到影响;湖区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开发意识不强,还是以初级产品为主。要加大生态旅游市场的培育,利用多渠道的宣传,吸引有实力的投资商。同时,还可以和衡水市周边的旅游市场相结合,例如武强年画,衡水三绝、宝云塔的观光、深州的桃花欣赏和采摘、邓庄的农产品采摘等。打造成著名的生态旅游品牌,形成旅游
热点。
(三)保证资金投入,严格控制污染
在现有旅游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可以通过扩大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还可以将有关项目纳入到社会发展计划当中,建立配套的资金。支持旅游项目的优先发展;还可以采取银行担保,银行贷款的旅游项目等。但是在发展旅游项目的同时也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履行环境评估程序和严格项目审批,禁止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防止项目的随意、盲目建设和产生建设性的破坏。
(四)引进人才,合理规划与开发
因为人才是旅游开发的保证和关键。面对大力发展衡水湖休闲生态旅游品牌战略的条件下,针对旅游管理人员、旅游从业人员以及经营者的素质不高的现状,要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引进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合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在提高人员素质的同时,也要对游客进行生态游宣传,使游客与周边社区政府共同参与湖区的环境保护活动。形成全方位、立体的发展保护生态旅游的良好运作机制,达到持续发展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雾霾;生态旅游
一、引言
来自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入境游客人数下降2.7%[1]。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4》认为,当前雾霾正成为我国入境游低迷的主因之一[2]。
雾霾对境内游客出游的影响,虽没有详实报道,但北二外旅游管理学院唐承财博士认为,长期严重的雾霾天气给旅游业带来的将是一种灾难,而这种灾难并不像火山爆发或洪水泛滥一样直接,它会透过整个旅游行业的产业链带来深刻影响。第一旅游网针对国内开展的网络调查显示,61%的受访者认为雾霾天气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影响很大”,38%的受访者选择“影响一般”,仅有不到1%的受访者选择“没有影响”,可见雾霾正在影响着游客的心理。国家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十年内难治好雾霾”的论断,预示着雾霾可能成为困扰中国旅游发展的新常态,而这一态势的具体影响会在后期逐步呈现。
生态旅游作为将游客需求、旅游地保护、旅游地经济利益有机融合,实现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实践方式,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生存危机的频发,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觉醒,为我国生态旅游提供从初级阶段向更高层次转变的契机。对一直将生态旅游作为经济突破发展重点的陕南地域来讲,如何积极应对雾霾风险、趋利避害是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陕南雾霾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陕南PM2.5监测站点分布情况
目前,PM2.5实时查询系统已经成为国人外出的重要参考,了解陕南PM2.5监测站点的个数及分布,有助于陕南雾霾的客观报道。陕南PM2.5监测站点分布具体如表2-1。目前三市共设9个监测站点,多分布于市区及市郊。
(二)陕南雾霾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对PM2.5实时查询系统的访问,获得商洛、安康、汉中3市在2015年3月8日至2015年3月28日三周的AQI(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趋势图,如图2-1所示。研究表明西安、咸阳、南阳、十堰、渭南等为陕南旅游主要客源地。为具体评估陕南生态旅游在空气质量方面的竞争优势及雾霾态势下游客流失的风险,将客源地同等时间段的AQI加以统计,综合对比数据见表2-2。
调查结果及各项数据表明:1,与客源地AQI均值相比,陕南三市仍保持着领先优势,没有中度、重度污染天气。2,3月份三市的AQI均值基本保持在80左右,比我国空气质量“优”的AQI高出30。空气存在一定污染,需要积极改善。3,图2-1中,三市的AQI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三市的AQI均值也大体相当。空气条件的趋同性使陕南雾霾治理建立联防联控体系成为可能。
三、雾霾对陕南生态旅游的影响
同地域内,雾霾与生态旅游属于此消彼长的关系。其他区域内雾霾的广泛存在,则可能为生态良好的地域营造商机,打开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新视角。以2013年福建旅游局推出的“感知清新福建、自由森呼吸”活动为例,仅春节期间就接待境内外游客822.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3.26亿元。同时雾霾的普遍存在在激发国人对良好生态向往的同时,加速政府有关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政策、立法的出台。
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为彻底根治雾霾提供可能。生态旅游一直被视为陕南突破发展的重点。生态区域内生产、生活方式的优化升级及节能减排的贯彻实施,既是生态旅游良性循环的保障也是彻底根治雾霾的关键。陕西省财政每年安排6亿元,培育和壮大陕南现代循环产业体系。目前陕南三市初步形成了汉、丹江流域绿色经济良性循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发展格局,相信这些改变也会对陕南雾霾防治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旅游;生态旅游;雅安
2004年雅安荣获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荣誉称号,2006年又被评为全国魅力城市。 2011年8月21日,在雅安市雨城区召开的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国际倡议大会上,中国气象学会向雅安市颁发了“雅安•中国生态气候城市”证牌,雅安成为国内唯一一个“中国生态气候城市”的城市。旅游业已开始从“接待型”逐步向“经济产业型”转变,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旅游人次和收入快速增长,旅游产业支柱地位已经确立。
一、雅安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
其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雅安生态资源禀赋独特,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全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示范区。拥有以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和茶叶之都为代表的国际生态品牌。雅安为全川多雨中心,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素有“华西雨屏”、“西蜀漏天”和“雨城”之称。森林覆盖率61.3%,空气质量国家一级,雅安市城区大多数时段负氧离子含量6级左右、景区达到6级以上;出境断面水质国家二类,素有“天然氧吧”、“天府之肺”的美称。
其二,丰厚的资源优势。雅安是成渝经济区成都都市圈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之一。全市可开发水能资源1322万千瓦,约占全省水能经济可开发量的1/10、全国水能经济可开发量的1/40;到2010年,累计建成水电站875万千瓦。境内现己探明的矿产达 40 余种,其中战略储备原生辉磅锡矿被称为第二国宝,发现各类矿产56种,石棉、石材、碲铋、铅锌、芒硝、锰矿储量位居全省前列。
二、雅安生态旅游发展的劣势
其一,西部后发地区的劣势。尽管雅安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而且其城市的发展也能够逐步支撑起其生态旅游的发展,但是,雅安还只是一个西部大开发的小城市,其自身的发展基础是极为有限的,尤其是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是很完善,有些重要基础设施规划并没有全部到位,有的虽然做了整体规划,却无资金投入建设。旅游招商引资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生态旅游的高新技术运用方面也偏少。整个城市的生态旅游对外宣传时间不长。
其二,生态环境的制约。雅安市是全国闻名的生态名城,其优美的生态旅游环境是一个极大的优势,但同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制约条件,即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开发的和谐一致问题。如何实施旅游区规划使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是雅安市旅游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其三,思想观念的落后。一是改革意识不强,从而深化准备不足;二是开发意识不够,从而没有用足用活开发政策; 三是整体意识不足,在涉及局部与整体、本区与他区利益关系时,往往只顾眼前可能出现的局部利益损失,而较少考虑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他区利益。这种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必然导致行动上的不协调和发展上的滞后阻碍。
三、雅安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威胁
其一,周边竞争激烈化。目前,雅安市生态旅游经济带还处于规划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地方与其它旅游地区相比还不具备竞争优势。从地理区位来看,四川地区旅游资源普遍比较丰富,雅安的周边地区有成都、卧龙、九寨沟等几个旅游发展较为快速的风景区,这几个旅游点的发展给雅安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来自这几个地区的竞争,以及周边其它各类旅游区的蚕食,对于雅安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设计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课题。
其二,体制陈旧效率低。尽管雅安生态旅游区在创建初期就十分注重体制与制度的改革,加之政府的高度重视,己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雅安的生态旅游才刚刚起步,制度和体制的改革压力大,改革措施不到位,改革方向还不是很明确,改革力度还有所欠缺,制度和体制方面还存在有与旅游区的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来自于体制与制度方面障碍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在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和秩序方面以及人事制度方面的制约。
五、 推进雅安市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
5.1把握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
(1)准确把握地缘优势。雅安处于三大旅游精品景区连线和多条黄金旅游线路交叉重叠的黄金节点上,是进入大香格里拉的东大门,是全省旅游西环线上的大释站 (2) 科学认识生态优势。 (3) 着力突出世界品牌。雅安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 (4) 深度发掘历史文化内涵。雅安有熊猫文化、茶文化、文化、汉代文化、“三雅”文化等五大文化。全市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3 个,有列为全国、四川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汉代高颐阑、樊敏碑胭、王晖石棺等 108 处。
5.2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力度
(1) 围绕景区开发规划交通建设,全面提升旅游道路等级。(2) 精心打造主会场会馆及接待设施,把周公山温泉度假区建设成为一流的会议、休闲、度假精品旅游区。(3) 挖掘茶文化,推动茶旅游,发展茶产业,高水平打造国家4A 级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区——蒙顶山风景区。 (4) 突出生态休闲度假特色,高水平规划建设上里古镇和白马泉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精品。 (5) 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全方位打造喇叭河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同时,积极开发宝兴赶羊沟等风景奇丽、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旅游资源,形成自驾车和户外运动最惬意的活动区域。 (6) 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建设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精品。
5.3创新旅游政策,加强旅游服务
雅安的生态旅游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政策创新则是发展旅游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1) 加强特色旅游城镇建设。完善雅安段内西环线旅游城镇的住宿、餐饮、购物、信息咨询等服务功能,使旅游城镇成为西环线的支撑服务中心。切实加强旅游城镇的生态、文化保护与合理开发,提高各旅游城镇的可游性。雅安要以生态旅游为主线,突出川西山水园林城市的独特魅力,将雨城区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一体生态旅游城市。 (2) 加强旅游软环境建设。全面培训沿线旅游从业人员,规范服务行为,并在服务中体现民族及地方特色,提供个性化服务; 强化以游客为中心的意识,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完善景区医疗急救体系,保证游客安全; 加强对当地居民自豪感的培训,让 当地居民了解 自身的民风民俗。(3) 加快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深入挖掘雅安线特色旅游商品资源,开发地方特色突出的工艺品、保健药品、绿色食品、民族服饰等旅游商品。对沿线的民族手工作坊与家庭生产的旅游商品要给予鼓励和推广,以增加当地居民就业和经济创收 (5) 积极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加强与港澳台媒体及涉外宣传部门的合作,加大对境外旅游市场的促销力度;重视促销的技术手段,建立多语种的旅游专题网页,加强与其它著名旅游、摄影、民族文化网的链接; 重视扩展海外分销渠道,尤其要加强对己入境游客的宣传,在重点旅游区、宾馆、机场发放宣传材料,尽最大可能分流这部分较为现实的入境旅游人群。(6) 拓宽投融资渠道借助现代资本市场,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建设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有效的招商引资政策,鼓励优势行业、优势企业、民间资金和外资参与旅游开发。积极争取国家对红色旅游线路上 “老、少、边、穷”地区的政策性投盗。
参考文献:
[1]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001 (1).
[2]谭立勤,晏鄂川,赵曼.西部大开发和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国土经济,200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