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防震减灾的方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政府职能
0引言
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做为从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业的防震减灾工作者来说,这种能力建设既为新时期发展防震减灾事业带来了新的契机、提供了新的舞台、拓展了的新空间,也对广大防震减灾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务和新的课题。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内外一系列大震巨灾,地震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冲击日益加剧,防震减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心。因此,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有效增强全社会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地震部门必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坚持科学防震减灾,依法防震减灾,全力防震减灾,不断通过能力提升,提高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及可持续性。
1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防震减灾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事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防震减灾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保障社会和城市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0年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指出,要进一步认清当前震情形势的复杂严峻性,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我国防震减灾体系的薄弱性,防震减灾能力建设的系统性,进一步督促我们全面提升能力建设。我们必须把握新形势,认真落实新要求,科学谋划防震减灾工作。
从汶川、玉树大地震的经验来看,地震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冲击日益加剧,对社会的影响更加广泛。破坏性地震在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还极易扰乱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危机公共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环境。防震减灾工作面对的局面更加复杂,面对的领域更加广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应对全社会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地震安全要求的能力,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从市县地震部门来讲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提升服务决策能力,为政府科学决策,部署工作献计献策;提升部门协作能力,健全平时协作机制和震时联动机制,共同做好各项工作;提升动员社会能力,有效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增强防震减灾的群众基础,提高全面履行法定职责能力,依法规范有效开展工作,推进社会管理法制化。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使监测预报工作基础更加扎实,不断增强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稳步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通过脚踏实地的有效工作,为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满足全社会地震安全需求,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防震减灾新格局做出积极努力。
2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是自身发展的必然
面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防震减灾工作者要适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需求,不断通过知识更新,全面提升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执行力,努力工作、恪尽职守,以提高能力作为奋斗的阶梯,以提升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2.1狠抓学习,不断在学习中提升能力
作为防震减灾工作者,不仅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更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防震减灾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不断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应急救援的能力、服务大局的能力、履职为民的能力,为实现防震减灾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2.2注重实践,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实践是对学习成果的运用与检验。要勇于实践,不断用实践来衡量和检验学习成果。要善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获取“真知”,推动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身处高原地区的黄南州防震减灾事业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而这种不平衡将会长期存在。因此,我们解决防震减灾问题的基础与条件与先进地区甚至邻近地区不尽相同,必须在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实际中注重因时因地制宜,分类分区规划,分步实施,在追赶先进地区的过程中不盲目攀比,而是要合理定位,使事业发展尽量符合客观规律,以期达到平衡推进的目的,根据国家和全省的规划部署,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打好基础,做好基本功。特别要注重有利于广大干部职工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并创造有利于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发展的良好工作条件,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发挥出来,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历尽作为。对于工作任务,要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所谓“厚积而薄发”,只有夯实基础,措施给力,才能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实现青海省防震减灾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2.3勇于创新,不断在创新中提升能力
坚持开拓创新,在转变政府职能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争取地位,提升防震减灾部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社会功能,提高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探索建立多样化的防震减灾服务机构,找准推动工作的切入点,实现防震减灾事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重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三网一员”及县、乡、镇志愿者的作用,探索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符合自身特点的组织架构,探索并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运行机制,建立以地震管理部门和专业救灾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基础、广大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初步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局面。
3加强能力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防震减灾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既有震情形势的严峻挑战,也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更有发展的大好机遇。因此,要科学把握时代要求和事业发展进程,创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思路,完善工作措施,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发展步伐,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新的发展。
3.1主动参与,当好党和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助手
在社会管理方面,继续贯彻落实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推进社会的防震减灾事务;通过依法行政,建立科学机制,规范整个社会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行为;加强地震应急体系建设,有效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加强抗震设防的管理,有效进行地震灾害预测和预防;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的研究,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危险区做为震情跟踪工作。
在公共服务方面,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推行政务公开,积极为社会公众提供震情、灾情信息服务;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推进地震灾害救助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和灾区人民的经济负担,转变职能,拓展工作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为党和政府做好参谋助手。
3.2确立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目标
作为防震减灾的主管部门,必须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保持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应认真分析地震部门或者说地震系统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市县地震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主要取决于以下2个因素:一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防震减灾工作要面向社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二是地震部门所能承担的任务。按照国务院和各级政府赋予的职责和职能,结合本部门的技术力量、人才状况、工作手段、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把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融入到地方“十二五”社会经济规划和长远规划中。认真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把握不同阶段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规律,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
3.3要善于认识机遇、抓住机遇和用好机遇
目前防震减灾事业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看,我国正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面对难以抗拒的巨大天灾,人类又一次表现出渺小和虚弱。咱们除了震惊、悲哀、坚强之外,也需要反省,比如面对地震、海啸、水灾,如何自救?世界三大自然灾害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防震减灾观后心得体会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防震减灾观后心得体会一
我们大家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正确地掌握避震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我们大家要听地震预告,学会看地震发生前的预兆,比如:动物们的异常惊飞、逃窜、狂叫等,也可以预防灾害的发生,以防在先及早报告、撤离。
当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选择厨房、卫生间等空间小的地方,还有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桌子、床下等坚固家具空间的地方都可以避震。及时得用坐垫等保护好头部,不要盲目跳楼,使用电梯等。我们大家一定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好自己和家园,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
今天是学校防震演习的日子,全体师生都参加了。具体的情况老师已经一遍又一遍地交代了我们大家每个同学.“地震来了”广播中传来老师急促的喊声。我们大家迅速将书包顶在头上“嗖”地往外窜,每个同学都不想落后,发疯似的往操场上跑去,老师则在一旁有条不紊地维持秩序和疏散学生们,全校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全部撤离,我们大家一定要学会自救。
我们大家还要多看防震减灾的书籍。把防震减灾的知识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这些知识一传十、十传百,让每个人都知道在地震来到时,人人都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减少地震给我们大家带来的灾害。让这些知识伴随我们大家每一个人,让我们大家每个人都有防震意识。
我们大家是祖国的建设者、保卫者,让我们大家快快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防震减灾,人人有责”让我们大家共同祝愿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防震减灾观后心得体会二
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类的敌人。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引起部分地面快速的震动,它是一种自然现象。全世界每年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约有500万次,其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的只有5万次,能够造成破坏性的强力地震每年约有十几次,破坏性特大的.地震每年约有一次。
在地震时,我们须知的有十条分别是:一、躲在桌子等坚困的家居的下面。二、摇晃时灭火,失火时立即灭火。三、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四、将门打开,确保出口。五、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的地方。六、在百货公司、剧院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七、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禁止停车、行驶。八、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九、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小限度。十、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什么要在地震时关火?因为如果不关火的话,可能会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情,这样会使危险变得更大。
地震是有前兆的,一些微观前兆,如地变形、地应力、地磁、地点等这一类是不能被人们的感觉器官直接巨额超导的。而能被觉察到的前兆有:地下水异常、动物异常、地光、地色等。地下水异常的现象有:干旱井水往外冒、反常升降还有规律;雨水变浑浊,有臭味并且难闻。在地震前动物还能够给我们一些前兆:家禽上树、骡马不进圈、猪往外逃、老鼠搬家、狗狂叫……
因此,我们要多多观察,注意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观后心得体会三
寒假里的一天,我去参观了"防震减灾"的科普展,收获了许多科学知识,同时也知道了不少地震时自救的方法。
走进科技馆,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牌映入我的眼帘:上面讲述着一个个小百科、小故事,有地球的形成结构,有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的形成和遭地震侵蚀后与地震来临前的样子对比,并通过一个个小实验、小游戏、小问答来增进我们对防震减灾意识的增强。
好好的地球,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我在展览中了解道:原来地球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力量,当这股力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岩层弯曲和变形,一旦承受不了这种变化的时候,岩层就会发生急剧的和错动,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剧烈振动,这就是地震。
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室外,那就要赶快找一块开阔的场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走,要避开人多的地方、高大的建筑物,悬挂物。
一条小小的逃生意识,就可以挽救一条生命!由此可见,发生地震时,逃生意识是如此得重要,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观完科普展,走出科技馆,一阵冰冷刺骨的风吹进了我的衣襟,同时也吹进了我的心里,冷冷的,很凄凉。脑海中不断地出现一张张扣人心弦的照片,那一个个因地震而陷入困境的人的绝望的目光…
防震减灾观后心得体会四
5月12日快到了,然而在去年的这一天,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面对难以抗拒的巨大天灾,人类又一次表现出渺小和虚弱。咱们除了震惊、悲哀、坚强之外,也需要反省,比如面对地震、海啸、水灾,如何自救?世界三大自然灾害中,地震高居第一。
据《减灾必读》一书的统计,历史上各种自然灾害曾毁灭了世界各地52个城市,其中因地震而灭的城市就占了27个,超过一半;其余25个城市受毁于地震以外的如水灾、火灾、火山喷发、风灾等。因此,地震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群灾之首”是名副其实地震的威力十分的大,为了不让美丽的城市变成废墟,为了不让拥有幸福家庭的孩子变成孤儿……咱们从小就要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在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场景随处可见,有教师、有消防员、有母亲……其中让我最感动的就是一位50岁的男教师—谭千秋。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展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4名学生。最终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咱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是咱们的责任。
关键词:原真性;历史延续;活态保护;佛堂古镇
0引言
佛堂镇地处浙江省中部,明末清初因良好的水系交通条件成为辐射四方、远近闻名的商业重镇。整个佛堂历史镇区的水域商业格局保存完好,古镇风貌景观较为完整,是义乌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文化古镇。2006年6月被认定批准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镇。纵观当前国内的古镇保护,普遍将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但这是一对矛盾。一方面古镇保护需要经费支持,不对其开发利用何来经费?另一方面开发势必会带来古迹破坏、原住民盲目追求利益、传统文化被商业化浸染等危机。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大范围的仿古建古,使原本承载历史的画卷成了仿古建筑扎堆的场所。佛堂的保护也存在着这对矛盾。本文针对佛堂古镇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所在,探究如何对佛堂进行活态保护。佛堂的保护不是简单的规划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实践反映了政府的公共政策决断。所以,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有效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的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即活态保护。
1佛堂古镇保护模式现状
经过实地勘测与调研,佛堂古镇保护模式现状总结如下:
(1)将古民居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民居是我国民间建筑中数量最多,形态体制最丰富,生活气息最浓郁的一种建筑类型。[1]在中国有史以来的民居建筑中,徽州民居是一座高峰。[2]佛堂镇内现存传统民居百余幢,大多是清朝时期与民国所建,建筑形式与细部特征因建造时期不同而有些微变化,但总体上又有独特的地方风格,与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比较,虽同为粉墙黛瓦,佛堂的古民居却不同于一般的江南民居,其外观传承了徽州民居的马头山墙,但在细部装饰及建筑结构、构造方面又融入了独特的地方木雕、石雕、砖雕工艺。将古民居列入文保单位,虽然在技术层面上可以将古民居妥善留存,但是如此古民居便成为与世隔绝的死物。古民居并不是博物馆里从历史沙漏中过滤出来的文物,可以脱离现实供人瞻仰怀古。古民居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承载了历史的变迁,记录了人类生活的延续与生产方式变化,并将见证未来人类的繁衍不息与技术的日新月异。
(2)以古建筑群的形式加以保护。现有的佛堂以建筑群形式保护办法中,商业元素成为改造重头戏。义乌政府的宏观规划总是跳不出将古建与旅游开发结合的框架,立足于“合理利用”,主张“双赢”[3]、“兼得”[4]倡导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发展”[5]。然而,“双赢”“兼得”“良性互动发展”的出发点是在做“开发合理性”的文章,忽略的却是“保护”“抢救”和“传承”[6]。古街上老店新开,可商铺再也不是老佛堂记录历史风貌与传统生活方式的茶馆、酒肆、盐店、当铺,老商号也随着岁月消失了。此外,仿古商肆大量建设,现代建筑技法与材料使其与古民居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不能融合,导致其保护停留在表面。
(3)地方政府开发成旅游资源,大范围整理包装。对于佛堂古民居进行重建仿建,开发成旅游景点的措施,本文持观望态度。正在筹建的佛堂古民居苑,打出了打造中国最大的古民居展示基地的幌子。允许经审核报批的全国各地具有明显风格流派的古民宅、官厅、祠堂和其他有独特风貌的古建筑入迁。建成后古民居苑可以开发成为电影拍摄基地;可以建立博物馆、展览厅、纪念馆;可以开发书画创作活动基地;可以经营酒吧、古玩相配套的业态等等。《奈良文件》提到: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原先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要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修补要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原样,以求达到还其历史本来面目。而在古民居苑,这点却是最为缺乏。古建筑构件重新组装在新建筑材料建成的壳中,后期修补的工艺相较原工艺更显粗糙、浮夸。本文认为对古民居进行旅游开发要有度,并且要以保护为前提,切忌盲目地将古民居进行重建仿建。仿古建古,不如对活生生的历史加以保护,使其连接过去与未来。
2以“活态保护”模式留存历史
2005年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中就特别规定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包括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保持街区活力的内容”。本文认为只有对佛堂古民居活态保护,才可重现千年古镇,清风商埠,佛教圣地的盛况。
本文认为佛堂古镇的保护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古建筑、古街区此类物质文化遗产。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民俗文化与传统生活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观念是从物质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衍生出来的。物质文化遗产从来置放与博物馆里或拉着“警戒线”保护起来,与人们相隔着一定的时空距离,历史与现实并不接轨,物质文化遗产多是供瞻仰怀念之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无形,由一个民族心口相传的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二是活态,它在久远的历史年代中就已经产生却又延续至今,在更多的成分上是一种仍然继续着的生活,要保护这种无形而又活态的遗产必须遵循原生态的原则。实施活态保护,简单说来就是让民族民间文化在原生的环境中得到保存和发展,发展是其核心。
[关键词] 药师;门诊药房;投诉;防范;作用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c)-098-02
患者在门诊就医活动中,涉及的部门和环节很多,而在药房取药几乎是最后一站,因此,药房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的好坏更为重要,一旦这两方面出现了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康复,还可能会引起投诉。投诉一旦发生,给患者和药师都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以致影响药房日常工作。现将门诊药房患者投诉事件中药师方面的原因及防范措施阐述如下:
1 药师方面造成投诉事件发生的原因
1.1 药师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
1.1.1 违反操作规程,有章不循调剂人员在调配处方时没有严格按照“四查十对”进行操作,如医师处方上开具的是颗粒剂,药师发药时没有认真核对处方内容,发的是相同药名的胶囊剂,从而造成投药出现差错。
1.1.2 药品质量管理不严如发出的药品有效期不在保质期内;药品有颗粒剂吸潮、板结,软膏泛油、分层等变质的现象。
1.1.3 对特殊药品未作特殊交待如对活菌制剂的保存温度要求及滴眼剂、外用药等的使用注意事项未作特殊交代,易导致患者使用不当而引起不良后果。
1.2 药师相关信息和业务知识不足
不熟悉药品的性能,对患者咨询的有关事宜回答的含糊不清或不知晓。对用药的注意事项未交代,如有关药品说明书内容的变更;降价药品的规格、限时召回停用的药品;对品、等的管理要求等不知晓。
1.3 药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不周到,文明礼貌欠佳
工作人员上岗时穿戴不整洁,当班期间聚首闲聊、玩游戏,忽视接待患者;接待语气生硬,肢体语言过于随意,解答问题漫不经心或答非所问;对特殊群体的患者(如伤残、老人、孕妇等)未能给予特殊接待,使其在取药过程中站立或等候时间过长。
1.4 内部管理工作协调不到位
药品未及时调拨补充,对缺药、新到的药品没有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造成“有方无药”或“有药无方”的现象;调配处方发现问题时没有采取内部沟通协调解决的方式,而是把问题推给患者,让患者在药房、医师、收费处来回折返,造成患者极度不满;药品包装规格、价格变动只在划价机上进行了调整,公示窗未给予同步调整,从而出现不对称的信息,造成患者的疑问与误解。
2 防范措施
不管何种原因或何种类型的投诉,或最终采取何种方式解决,都将会给医患双方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有时会持续多年,涉及许多部门,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耗费许多医务人员的精力[1]。因此,不仅要解决和处理好投诉,更重要的是必须重视各工作环节的防范工作。针对门诊药房易被投诉的各种原因,主要的防范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范投诉事件发生的最根本措施就是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药学工作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有着科学的秩序、标准和规程,不能随心所欲行事。作为一名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门诊调剂处方时应严格执行“四查十对”,文明服务,遵章守纪,是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石。
2.2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职业技能
药学服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药卫生科学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药品不断问世,相关制度、规程、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修订、完善,因此,药学技术人员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学科的发展,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3 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药师不仅要恪守执业道德,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对不合理用药或用药错误的处方应拒绝调配,及时告知处方医师修改,自己不能擅自修改处方或缺药时发替代药品,做好咨询解释工作;还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并在工作中贯彻执行,同时也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学常识的宣传,增进相互信任与了解,营造和谐的氛围。
2.4 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以患者为中心”是医疗机构工作永恒的主题。因此,在各项服务中尊重患者,视患者为“上帝”很重要。医院可通过不同的形式与患者沟通,如设立意见簿,定时发放问卷调查表,定时将反馈的信息逐一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措施,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塑造成为患者满意的团队[2,3]。
3 讨论
众多投诉事件的发生,对医院药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肃而又必须重视的问题,如何全面提高药学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是防范和控制投诉事件发生的关键所在,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的综合体现。通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改善服务态度,构建和谐的“药患关系”,营造良好的“药患”氛围,是防范投诉事件发生的根本所在[4]。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打造良好的团队精神,会使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给予充分信任,也会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带来自信心,让患者在整个等候取药过程中真正感受到爱心、温馨、关心、耐心,从而促进“药患”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更好地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公众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振中,郑军,梁泽.医疗事故的防范与处理[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124-155.
[2]克里斯托弗・H・洛夫洛克(著).陆雄文,庄莉(译).服务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72-387.
[3]朱慧娟.门诊药房工作转型[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9):108-109.
近年来,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大量需求,使得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张。有限的设备资源难以保证每位学生有足够的实训时间,实训中的误操作常会导致设备、原件损坏,甚至引发人身伤害事故。既增加教学成本,又存在着风险。同时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存在着效率低下、教师工作量大等一系列问题。
近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仿真软件教学既节约教学成本,又能安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的。软件内置内容丰富的教学实例,图文并茂,让学生对工作原理有直观、感性的认识。不仅增加学生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对原件、仪器仪表的熟悉和对原理的深入理解。尽管仿真软件能广泛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很多环节,但它绝对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特别是技能训练教学。针对以上情况,各职业院校需要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情况的方法和模式。
2.教学实例
2.1 实验电路图
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该电路的作用:交流电通过桥式整流二极管和电容滤波后,输出较平滑直流电。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的所使用的实验器材与设备如图2所示。
2.2 仿真实验内容与步骤
2.2.1 创建电路
2.2.2 通电仿真
改变开关的通断状态,使开关分别使S1断开S2闭合、S1和S2均闭合,测量电路输出电压uO,观察输入与输出电压的波形,记录并分析测量的数据。并将仿真结果以图片形式保存,分别命名为“S1断开S2闭合.jpg”和“S1和S2均闭合.jpg”
2.2.3 仿真实验分析
(1)S1断开S2闭合
设置输入的交流电源u2为9V,50Hz,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合上仿真开关,输入、输出波形和输出电压的大小如图3所示。
从实验结果可得出:S1断开S2闭合时,电路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输出是全波,负载两端的电压为7.786V与理论计算值uO=0.9u2×9=8.1V相差0.314V。
(2)S1和S2均闭合
同时闭合开关S1和S2,打开软件仿真总开关,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和输出电压的大小如图4所示。
从实验结果可得出:
S1和S2都闭合时,经过电容滤波后输出是更为平滑直流电,负载两端的电压为10.301V与理论计算值uO=1.2u2=10.8V相差0.499V。
2.3 传统实验内容与步骤
2.3.1 电路焊接电路板
2.3.2 通电测试
改变开关的通断状态,使其分别使S1断开S2闭合、S1和S2均闭合,测量电路输出电压uO,观察输入与输出电压的波形,记录并分析测量的数据。
3.正确看待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与仿真实验之间的关系
电工电子实验是以培养学生基本实践技能为核心,包含认识和理解电子元器件及电路的功能,连接电子电路,对其参数变量进行测量等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实训,增强了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仿真实验则注重对电路原理的理解,是对电路的一种定性分析。传统教学与仿真实验教学两者区别如下:
3.1 对仪器的使用
使用真实的仪表仪器比仿真软件中使用虚拟仪表仪器的难度要大,但从中能培养学生调试仪器的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3.2 对元件的认识
传统实验要认识元件、测试对元件以及对其极性、好坏进行判断等,而仿真实验,只能看到理想元件的模型。
3.3 搭接电路
只有经过真实的电路搭接,才能锻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电工电子工艺水平,而在仿真实验中只使用鼠标在电脑上点击,几乎没有对工程能力的训练。
3.4 电路故障
在真实的搭线实训中,排除电路故障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机会,而仿真实验在理想的环境中进行,出现故障的情况较少。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传统教学环境开展教学和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教学的优劣势,但不能因为学生在传统的实训中接线难,问题多,老师指导困难而放弃传统实训而直接使用仿真软件,也不能因为在计算机上见不到实在的电子器件而放弃使用仿真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