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在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审计在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计在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计在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审计在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特征;电力企业管理

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内部审计制度的作用就是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有效控制和防范;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电力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而对各个部门和岗位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加强联系,在共同努力下,实现目标。电力企业制度环境和管理监督系统对于内部审计有着直接的影响。健康的制度环境,完善的管理监督系统,是内部审计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基础。

一、内部审计的特征

2008年,财政部与审计署、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制定并印发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基本规范》,2010 年,又下发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配套指引》,大部分电力企业已经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开始实施,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已经摸索出了内部审计的一些门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内部审计制度,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引导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作用也被不断挖掘出来。

内部审计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多元性、经常性、内在性和联系性等特征,以下对这四个特征分别进行描述:多元性。也就是说,在对电力企业进行控制时,无论是控制内容还是控制形式都呈现多元性的特点,这种控制并不是对某个部门或某项业务进行单方面的控制,而是对涉及到电力企业全部部门和业务进行内部审计,控制范围要更为全面;经常性。经常性的特点主要是根据内部审计的时间说明的,内部审计并不是针对某段时期内电力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控制和分析,内部审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内部审计始终贯穿电力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的,是不间断的内部审计系统。内在性。所谓内在,我们也可以用潜藏来代替,从字面意思上,我们就不难看出,内部审计并不是大张旗鼓的进行,而是潜藏在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与电力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关键的时候予以指导。联系性。 对于内部审计,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其进行划分,但是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发现,即使各部门或业务在内部审计方面的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内部审计都是单独存在的,相反,每个内部审计工作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将这种联系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电力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内部审计是控制机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一,结构控制系统。该系统是电力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产物的,该系统的主要是在“二权分离”的作用下产生的,该系统充分体现了委托的关系,对各个对象的奖励、惩罚、披露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实现了内部审计的作用,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其二,管理控制系统。电力企业各个部门都不开管理控制系统,因此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系统也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每个部门的任务、职责不同造成。

(二)内部审计机制是去电力企业资产安全的重要保障。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不仅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为电力企业的资产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流动资产管理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为流动资产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从目前来看,我们大部分电力企业在会计控制制度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电力企业的流动资产时时处于危险之中,而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能够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其二,除了为流动资产提供了安全保障之外,对于固定资产和长期资产同样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保护作用。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的对电力企业目前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资产进行合理调整和配置。保证资产信息的准确性,节约了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三)内部审计机制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经营风险。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拓宽了管理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在制定决策时,可以更加全面的考虑,帮助电力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有效降低电力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实现电力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者获取的信息主要有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管理信息两种形式,电力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获取的信息,这样制定出来的计划就能符合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力企业在外部市场的竞争强度,规避了不少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加之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所采取的管理方针,从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说,也是在不断地降低电力企业管理风险指数。

结语:总的来说,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的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整个行业风气也是一种引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真正实现有效的电力企业内控,为电力企业管理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审计在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内部设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其要求。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审计模式,它能在更大程度上为企业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其目前在内部审计中已开始推广和应用,因此,加强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很有必要。鉴于此,本文拟从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和特点、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应用中的问题以及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应用中的对策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程度。

关键词 风险导向 审计 内部 应用

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模式已经经历了财务导向审计、业务导向设计、内控导向审计以及风险导向审计等几个阶段。在内部审计中,风险导向审计属于最高层次,它的出现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环境不断复杂化的要求。在对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应用中的问题以及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应用中的对策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主要可以从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和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1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

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指的是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对企业的战略目标、风险管理以及控制监督等进行了解与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风险水平和剩余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方法。

1.2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归结起来,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完善的审计思路。现代社会条件下的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师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思路对企业内部风险作出合理科学的判断。“自上而下”就是指通过严密的推理,来逐步得出审计工作的重点,并对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加以确定的过程,“自下而上”就是指根据审计程序及结果,得出一些重要的判断,从而将其归纳总结形成一定的审计意见的过程;其次,新型的审计风险模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务的工具,它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式上有所简化。新型的审计风险模型也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新型审计风险模型的建立与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审计的风险;最后,个性化的审计测试程序。审计测试程序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具体的审计目标以及完成审计所需要的步骤与方法等,审计测试程序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明确责任等。所谓个性化的审计测试程序就是指现代风险审计针对不同客户、不同风险采用个性化的审计测试程序,它能在更大程度上对审计工作可能出现的风险加以规避。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应用中的问题

目前,虽然风险导向审计已经在很多领域有了应用,比如医院、建筑等,但由于这一审计模式毕竟还是一种比较新型的事物,所以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推广应用造成了很大影响。首先,风险导向审计成本过高。要想对企业进行风险导向审计就必须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需要加强其对企业情况的了解,这些都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投入;其次,缺乏高素质的风险导向审计人才。风险导向审计对相关人员的要求较高,除了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相关的法律知识等,不过从目前来看,我国还是很缺乏这类综合素质较高的审计导向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开展;最后,缺乏对风险导向审计的认识。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的审计模式不同,要想在实践中对其进行熟练运用,前提是必须对其基本性质加以准确把握,比如一些具体的操作思路、交易事项以及细节测试等。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应用中的对策

鉴于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具体应用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探索针对性更强的审计程序。所谓审计程序就是指为完成审计工作所需要的详细步骤,主要包括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以及审计终结等几个方面。风险导向审计程序要求将审计工作的重心前移,重视审计计划,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对管理者的诚实性保持应有的谨慎,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恰当地判断与运用,识别和评估重大风险,制订出符合项目特点的审计计划,同时在审计实施中要充分利用分析性程序,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大量客观数据通过计算机分析软件,快速、准确地得到需要的结论。

二是提高风险导向审计水平。风险导向审计水平的提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其次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计算机技术等,可以通过系统的抽样和分析,来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三是建立风险评估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审计方向和重点,改变了传统以内控测试为主的审计方法。风险评估方法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和可量化的方法,风险导向审计从风险评估开始,形成了风险评估、确定审计范围、制定审计计划、开展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缺陷整改提高、开始新的风险评估这样一个循环,可见风险评估方法是否得当将会直接影响其他审计要素,进而影响整个审计工作的效率、效果和质量。目前比较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是以风险影响程度(风险发生对企业目标时的影响)和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来衡量风险大小,即风险大小=风险影响程度×风险概率,以此计算出各种事项的风险大小。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间竞争日益剧烈,面临更大的内外部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对内部审计来说显得更加重要。本文通过对风险导向审计的分析与阐述,希望可以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邵培.风险导向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商情.2013,20(7):19-20.

审计在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审计

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重大,职能上重监督、轻服务,独立性不够,作用和性质在理解上不准确。只有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建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培养高质量的内部审计人才,提高审计质量,认真开展内部审计自身有效性评估,才能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评价和鉴证的作用通过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遵循性、健全性的评估和评价,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方案;审查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优化资源配置,消化不利因素,增强市场竞争力;对联营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保障企业根本利益;对任期内企业负责人和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加强内部监督机制。

(2)监督作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履行和完善。

(3)控制作用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及时、正确、合理合法的反应事实,披露经济活动中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企业财产和利益;配合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问题

(1)内部审计缺位现象严重中小企业机构设置简单,人员较少,有些企业往往不单独设计内部审理部门,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审计知识,不少内部审计人员是由财会部门调入或者由财会人员兼任,有些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内部审计缺位严重,很难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2)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够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机构隶属于财务部门,或者与监察部门、纪检部门结合在一起;我国原有的审计制度规定如果内部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发现有重大问题,可以向被审计单位的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反映,导致多数内部审计偏向于其利益有关的一方,很难保持甚至失去客观性和独立性。

(3)企业环境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产生的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所在单位可以掌控内部审计人员执纪执法的程度,使内部审计形同虚设,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只能取决于单位领导的自律程度。

(4)内部审计职能重监督,轻服务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实现风险防范作用、企业发展的作用认识不足,有些企业在正式文件中,强调“监督”的多,提倡“服务”的少,强调“事后监督”的多,提倡“事前、事中监督、服务”的少,这种过分强调事后监督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三、改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现状与问题的措施

(1)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内部审计机构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接受监事会的指导,并对董事会负责,实现超然独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中小企业应彻底改变内部审计机构于财务、纪检等部门合并设置的现象。

(2)健全企业治理结构中小企业应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基础上的应有职能,对本企业及子企业的财务预决算、资产质量、财务收支、经营绩效、内控机制、项目建设或有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进行有效评价和监督。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并改进,起到防止、发现和纠正问题的作用,从而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修复和自我完善。

(3)切实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随着内部控制的建立,为了能够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方位评价和监督,内部审计应加强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及时发现管理中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防范风险、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确保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和各项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强化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应加强对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严格授权审批控制制度,开展会计系统控制的再监督,完善财产保护控制制度,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健全绩效考评制度。

审计在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价值增值; 内部审计; 平衡计分卡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概述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简称IIA)2009年1月了新版《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Practices Framework,简称IPPF),重新阐述了专业实务框架的内容及其对全球内部审计职业的重要性,定义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3年的内部审计准则中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上述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中,突出了介入风险管理和高层管理过程的职业要求,并且首次提出了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内容,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增加组织价值并改善机构的运营,内部审计应具有增加组织价值的功能。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实现路径分析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特点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综合性审计,它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是内部审计功能拓展的体现,其核心目标就是价值增值。

强调增值服务:价值增值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突出特点,它跳出了以“查错、问责”为目的的监督型内部审计的局限,上升到以“防风险、提建议”为目的的服务型审计上来,达到服务中含有监督,监督寓于服务之中的效果,并不断扩大其服务效应,以期为组织带来更大的增值空间。

审计业务多元化: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不再局限于财务和会计事项,而是着眼于“整个组织”。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所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开展“风险导向”型审计:以组织的风险为审计工作关注的“焦点”,组织面临的风险将对组织的价值产生重大的威胁,所以评估和改善组织的风险控制,帮助组织减少风险,将会有助于增加组织价值,也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点。

(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路径分析

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实现形式主要有: 确认服务与咨询服务。从路径来来看增值型内部审计就是以实现组织目标为目标,以价值增值为目的,以风险管理为中心,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三大领域发挥其确认与咨询两大功能。

1、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领域的价值增值

在内部控制领域,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评价和衡量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状况,发现组织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和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通过查清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找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向企业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出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以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为组织增加价值。

具体而言,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①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这是管理层与内部审计合作评价内部控制的一种方法,此项措施将以往由内部审计师对控制的充分性及有效性进行独立确认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通过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程序,由组织整体对管理控制和治理负责。

②提供内部控制咨询服务:内部审计参与内部控制程序的制定,使其对内部控制各个方面更为熟悉,能从组织全局的角度对各个控制环节进行把握,可以针对内部控制程序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薄弱或不合理的环节,向管理层提出建议,帮助组织更好的执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③内部控制培训:内部控制培训能使增值型内部审计有效的增加组织价值,通过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培训以更好的执行内部控制程序。

2、增值型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领域的价值增值

COSO关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报告中就风险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映、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8个要素分析了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可通过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来增加组织价值:

①通过评价风险管理过程、评价关于关键风险的报告、检查对关键风险的管理等措施向管理层就组织风险管理活动的效率提供客观的确认服务,确保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得以有效地运行。

②通过为风险的鉴别和评价提供便利、指导对风险的应对措施、协调组织风险管理活动、强化对风险的报告、维持和开发适合组织的风险管理框架、制定有待管理层批准的风险管理战略等措施为组织的风险管理提供咨询服务。

③运用内部环境审计评价组织潜在的经营风险,也是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领域的一大增值功能。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内部环境审计,能识别或发现给组织持续经营带来风险的环境问题,发现并评价引起经营风险的环境问题,以提高组织的风险预知能力、避免损失。

3、增值型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领域的价值增值

组织治理又称公司治理,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产生,用来解决成本、管理层选择与激励问题的制衡机制及制度安排,其实质是确保经营者的行为符合股东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审计在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逐渐步入正规化,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现代企业制度已经被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然而,尽管外部条件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但在实际操作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裂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造成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内部控制方面,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并不同步,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真正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当中,进而也就无法成为治理企业的重要工具。针对内部审计人们给予关注度更多的仍然是内部审计的职能框架内,在其职能、方法、范围等方面没有与时俱进,更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方面所形成的积极作用,使内部审计工作于企业治理相剥离,这种分裂内部审计的行为是企业决策者在企业治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误区,这种认识误区可以从两个方面有所体现:一方面针对内部审计在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上与其他部门属同级,不能突出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其独立性与权威性与无法体现出来,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将内部审计工作上升到企业管理的高度来对待;另一方面,企业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主要用于“查缺补漏”,起作用仅限于此,并没有对企业管理造成大范围的影响力,其审计结果也可想而知,并且在企业内部也没有进行详尽的部署和落实。

(二)过于重视外部监管而忽略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由于需要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提高融资量,更为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信息披露方面也做的非常谨慎,人们过多的关注这种对外部条件的监管,而在其内部的管理上并不是非常到位。同时,由于上市公司所处的具体环境与条件有所差异,使上市公司在外部监管上的力度过大,“越位”现象比较频繁,外部监管表面上极具了力度,但这或许只是公司为了营造良好的市场形象而形成的假象,而起外部监管的力度并非如此;此外,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尤其是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有效的开展起来,使公司整体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上市企业更是如此,这从多数上市公司“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可见一斑。

(三)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混淆

2002年1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强化了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督和管理;随后,在国家颁布的《审计法》以及《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也都突出了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作用,并且强调了要采取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企业治理中的相关问题。不过,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仍旧没有明确内部审计的范围,在界定上仍然比较模糊。

二、针对企业内部审计改进的建议

企业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能够将内部审计工作运用得当,能够对公司的发展形成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改进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若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机制,针对内部审计机构要给与适当的放权,使其更具权威性,并且在系统内进行独立运作,改变与其他部门平行的组织结构,令其高于其他部门之上,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和实施。内部审计工作要涉及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的运作,不仅在业务活动方面形成监督机制,同时还要参与到企业整个的运转当中,并且对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优化内部审计的职能

尽管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在不断完善,不过对于企业风险的控制是所有企业决策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这要求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不仅要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同时还涉及到对企业数据的分析与总结,进而对可能存在的企业风险进行防控,将其与企业管理策略联系在一起,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冲破传统内部审计的思维定势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从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而忽略的企业的管理以及参与到企业发展的各类决策,并且传统的内部审计经常都是事后审计,在防范企业风险与企业决策的确立所提供的支持明显不足。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内部审计亟待改变,在搭建的信息化平台上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扩大内部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传统内部审计滞后的现象,将内部审计工作贯穿于整个企业事件中,将静态的内部审计动态化,并且由现场审计向非现场审计转变,还可适当采取远程审计等方法和途径,将内部审计工作的功能充分的展现出来。

(四)构建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工作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构建良好的内部外环境来使内部审计工作有序的开展,对企业形成良性的内部控制,提高内部审计的执行效率。

四、结束语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对企业形成内部控制,同时还有降低企业风险的功能,并参与到企业决策与企业发展中。因此,要打破传统内部审计的束缚,将其真正融入到企业治理的各项工作当中,这是企业成功发展的一种必然。如何解决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始终是我们内审人去思考探索的课题,也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甚至全社会的关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