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轨道;城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加快,城市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人流量大、交通拥堵、出行不便,严重制约了城市的稳健发展,在这种形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应运而生,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呈多样化趋势,无论是在建设规范,还是建设速度上,都开始步入高速发展时期。现阶段,随着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以轨道交通为核心辐射状城市发展,是轨道交通与城市相互发展的一种趋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工程,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它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并且投资大。建设工期长与居民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涉及到众多的城市资源,对城市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促进城市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发展对实现城市繁荣有序具有重要意义。

1、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位及优势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效经济、安全舒适的交通运输工具,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的重要途径,轨道交通相较于公共汽车、小轿车、自行车等其它运输工具,有明显优势。轨道交通运量大,以地铁为例,地铁一节车辆载客量为150~200人,每小时单位输送能力达30000~70000人;速度快,其时速为40~50km,是公共汽车的2~4倍,大大节省通勤时间;地铁能耗小,其能耗仅为道路交通的15~40,;节约土地资源,地铁节省地面空间,不会占用土地资源,其行驶路线也不会与其它路面运输系统出现重叠交叉,避免了交通干扰。

1.2、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根据相关的资料反应,预计到2020年国内地城镇人口将超过8亿,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累计转移农村人口1亿人以上.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加上人口集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日常出行率的增加,传统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难以满足日常生活与出行的需求。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的一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它能够有效地减少私家车出行,使城市交通秩序更加井然,市民出行效率提升而出行成本却大大降低。因此最大程度上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也享有公平的出行机会。此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单位耗能小且排放污染小,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当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城市集聚效应不断减小,交通成本显著增大,鉴于中心区域密集的城市交通交叉网络的特点,轨道交通方式引导的城市规模将会大于私人交通方式。

2、轨道交通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导向作用

2.1、对城市用地的影响

城市用地结构。从历史发展轨迹来看,随着城市交通方式的不断升级变化,城市的规模将跨越原有的界限向着城市区域发展,城市交通方式的更迭将会影响人们出行距离的远近、出行目的地可达性和出行方便程度,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对城市发展用地具有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有利于促使城市人群的流动带来其重新分布及城市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有助于城市人口和经济的聚集效益的实现。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高效率,方便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不仅体现在自身巨大的运载能力,还表现在基于轨道交通车站为核心形成的公共空间系统能否提供优质良好的服务,作为客流吸引与疏散的轨道交通车站,其地理位置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车站位置与已有城市空间多元化区位即居住区、商业、金融等中心区、工业区和城市对外交通的之间的关系,其位置选择的正确性决定了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和乘客的方便程度,在轨道交通沿线及轨道交通车站空间范围内,综合开发利用沿线土地资源,并且逐渐形成商业、房产等复合型公共空间体系。

2.2、对城市非物质形态的影响

创造轨道交通文化。城市轨道交通文化体现了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城市文化形象和独特的城市魅力;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作效率,与其他交通模式相比,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城市运输系统具有更大的运载能力,舒适的乘车环境,节约的出行时间,和较少的运行单位能耗和环境污染排放等优点;并协调衔接其他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形式,形成城市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运作效率;实现城市绿色出行,城市轨道交通被公认为是一种绿色公共交通方式,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主力的轨道交通采用可再生的电能为运行动力能源,具有低二氧化碳排放,乘坐舒适,安全便捷等优点,从而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和控制温室效应的恶化,是构建适宜人类居住生态环境的基础,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3、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整体设计探讨

3.1、完善的轨道综合性枢纽能促进轨道交通发展

轨道交通将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运力和运能将呈几何增长,这种形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是要建立完善的轨道交通综合枢纽,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汇集地铁、轻轨、公交、火车等多种交通方式,要想减少步行距离与等候时间,要处理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完成各种交通形式之间的无缝对接,必须完善用地、合理布局,真正实现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

3.2、交通智能化是轨道交通的总体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交通智能化将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总体趋势,我国作为一个经济持续发展大国,对发展智能交通十分迫切。我国道路交通设施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交通拥挤、车辆性能差、城市道路不完善,道路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和制约城市交通发展,发展智能交道,以信息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三者紧密协调起来,使之和谐统一,并配备高智能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应急疏散系统,能够建立起大范围、全方位、实时准确、高效安全的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3.3、快速公交系统在过渡时期辅助轨道交通发展

由于轨道交通投资比较大,所以地方政府在建设城市地铁时,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政实力,确定不同时期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在发展轨道交通总体思想指导下分阶段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快速公交系统这种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运营系统可以作为轨道交通的辅助和过渡,让轨道交通发展建设可以顺利进行。

3.4、交通管理法制化让轨道交通发展更规范

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发挥的职能越来越重要,要使得轨道交通安全、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有相对应的交通管理条例和法则来作为行为规范,轨道交通全面法制化管理是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

综上所述,现阶段,轨道交通因其优势得以迅猛发展,比如以地铁为主的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所以在以后的城市发展规划中,要努力加强轨道交通综合性枢纽的规划建设,以此实现轨道交通以及其它交通发展的有机衔接,发展城市轨道的交通智能化,加大城市间的文化技术交流,保障城市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金龙.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复杂性及演化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导向互动作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86-89.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范文第2篇

作者亲身经历了津滨轻轨东海路至中山门段新线开通,全面参与了延伸项目中山门至十一经路段、十一经路至天津站段的运营筹备工作的全过程。本文以津滨轻轨西延伸开通项目为案例进行研究,总结了项目管理在延伸项目信号系统调试工作中的应用。

津滨轻轨延伸项目简介

津滨轻轨东海路至中山门地上线路于2004年开通运营,延伸项目中山门至天津站站为天津市地铁9号线,一期中山门至十一经路三个站2011年5月1日开通,二期十一经路至天津站两个站于2012年10月15日开通。中山门站为双线侧式站台,站前与站后设单渡线;十一经路为双线岛式站台,站后设计有存车线,担任临时折返线。

两次延伸,每次信号系统均实现完整的ATC功能(包括ATP、ATS、ATO功能),调试时间分别为3个月和2个月。期间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严格控制工作质量和工期,至开通试运营,既有线运营与延伸线工程调试均没有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项目安全、顺利推进,与各有关人员发扬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分不开,也与项目管理有效应用与实施分不开。

另外,公司设建发总部负责延伸项目的建设工作,设运营总部负责既有线与延伸线的运营工作。

项目定义与决策工作

既有线延长项目,需要在既有线信号系统基础上,将既有线和延长项目整合成一个整体信号系统,信号调试需要占用既有线与延伸线的全部线路,占用运营车辆、人员,占用既有设备检修维护时间,同时,每次调试,特别是控制中心软件升级、接口车站软件升级,列车车载软件升级,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影响既有线运营安全和秩序。

在信号开始调试前2--3个月由安全技术部门调研有关工程总体情况并与建设管理机构协商,提出项目的提案。经运营部门决策机构研究,决定成立专项配合项目组,参与工程建设专业管理机构的工作、协调有关工作,明确保障既有线安全运营、保障信号调试总体工程进度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项目计划和设计阶段

项目组织管理

一般情况下,运营管理采用职能式的组织架构,在处理日常性的运营事务中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但是面对延伸线开通这种一次性事务较多、创新性工作较多的项目型工作,就显得效率低下、程序繁琐了,为此,需在确保既有线运营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抽调相关部门骨干人员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以“强矩阵型组织”开展工作:

为了保证调试工期,在运营结束后,每周需要安排4--5的时间进行列车调试,这样就占用了大部分本来应该进行既有设备检修维护的时间。为了保证既有运营线路各系统设备的可靠运行,日常设备维护、检修丝毫不能降质量。另外,为便于调试,全线信号操作权一般会交付工程人员,但既有线区段轨旁活动的管理及供电管理仍由运营负责,需要与工程人员进行沟通、协调,确保安全。

为此成立协调工作组:每周召开工作例会,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主要包括:调试进度、调试计划、调试中发现的问题,协调解决车辆配合、行车组织配合、专业配合等问题;成立施工计划管理组:每周召开例会,一方面调动可利用的一切人员增加上线作业人数和施工机具,压缩时间;一方面合理编排施工计划,合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尽量使各项施工、维检修同步展开。

同时,每次调试,特别是控制中心软件升级、接口车站软件升级,列车车载软件升级,运营人员的操作办法都应及时调整,对可能遗留的问题,提前准备降级操作办法和应急处置预案。

为此成立规章及应急预案组:参加协调会议,根据调试进度修订相关规章制度,对有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充分研讨,提前编制应急处置预案,提前组织开展培训和训练,提前组织落实宣传服务等各项准备工作。

项目计划书

在项目提案书的基础上,编订一个各部门共同遵循的《项目计划书》,有效地进行项目的总体策划,确定实际可行的工作目标,集成和分解专业计划,有效地推动、协调各部门工作:

内容包括,项目计划任务和工作目标,里程碑计划,项目组织及工作开展机制,各专业计划范围及时间、内容、质量要求,各工作间的衔接与配合,以及计划甘特图。

专业计划包括:

为确保项目管理办公室工作质量控制和工作成效,提出明确的工作质量要求:

以确保既有线安全运营、促进信号调试工程进度为总体目标,倡导和引导全体人员注重工作绩效。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组成员要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实打实,硬碰硬,高度注重各分项工作的效率和最终成效,并将此要求纳入各级人员的绩效考评和绩效管理。

对于重要、紧急事项,要特事特办。通过各种快捷沟通方式沟通、请示,不等不靠,立即实施,追求成效,对于紧要事项项目组成员可以直接向项目办公室主任汇报沟通。

倡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项目组主要负责人要深入一线,主动沟通,掌握动态,深度挖掘需要解决的问题,立即研究办法和措施、快速见到成效。

实施科学管理。按项目总体要求及工作职责,策划各组工作,各组应按照项目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定期组织检讨,纠正项目偏差,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意见,提出和项目进度简报;

落实会议管理各项措施,执行OA文件24小时办结制度;

落实质量监控和追踪制度,强化主动工作意识,倡导头脑风暴法工作方法,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注重数据材料、影像资料的积累,通过开展总结工作,不断提升工作品质。

项目管理办公室工作流程

项目管理办公室成立之后,可以更好、更快捷的协调运营各部门开展专业工作及质量控制工作,根据项目的特点和优势,确定项目办公室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沟通管理

项目组成员除参加信号调试协调、施工协调、规章及预案研讨等专业会议外,项目管理办公室建立专项例会制度:

会议周期为每周一次,视情况可临时增加例会次数。会议时间为每周一上午9:00,主持人为项目办公室主任,固定与会人员包括项目办公室主任、各项目组组长、各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根据会议需要可临时增加与会人员,会议议程包括:

项目办公室汇报项目整体工作进展;

各项目组汇报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未完成项目原因及变更方案;

项目办公室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及质量要求;

研讨各组需要协调确定的工作事宜;

会议组织要求:

会前各项目组进行充分准备;

会议长度不宜超过1.5小时;

会后4小时内形成会议纪要并下发。

项目风险管理

信号调试需要占用既有线与延伸线的全部线路,为了保证调试需要的工期,在运营结束后,每周需要安排一定(本工程高峰期时每周5天)的时间进行列车调试,这样就占用了大部分本来应该进行既有设备检修维护的时间。存在系统设备失修影响既有线运营的风险。

因为正线运营涉及到线桥、隧道、信号、通讯、车辆等众多系统设备,各系统间存在千丝万缕的接口,我们采用“系统分解法”提前预想、分析、识别项目风险。将复杂的项目分解成一系列简单和容易认识的子系统或系统元素,从而识别项目各子系统、系统元素和整个项目中的风险。

每次调试,特别是控制中心软件升级、接口车站软件升级,列车车载软件升级,都有可能遗留问题,需要与工程专业人员提前预想,制定有针对性的预案,日常做好应急准备。

为便于调试,信号操作权一般会交付工程人员。但列车调试区段轨旁活动的管理及供电管理仍由运营负责,一旦沟通联络不及时、不到位,存在列车运行安全风险。

为此,我们使用了“情景分析法”识别项目风险。对信号调试过程中各作业状态及对比日常变化进行详细描述与分析,识别出项目风险及项目风险因素。

根据不同的风险,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对于由于信号调试有可能造成运营系统设备失修造成的风险,采取遏制措施,一方面调动可利用的一切人员增加上线作业人数和施工机具,尽量压缩施工时间;一方面合理编排施工计划,合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管控与调度组织。

对于信号系统软件升级和系统设备调试列车运行中的风险,采用风险化解和风险应急措施。在信号软件升级施工中,一方面提前联络施工单位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安排专业骨干人员盯控关键环节化解风险,另一方面提前制定专项预案,安全、高效实施应急处置。在调试列车运行中,建立施工计划确认制度和联络沟通制度,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做到相互及时沟通,确保安全。遇有其他临时施工,建立征得信号调试负责人的准许制度。

项目完工与交付阶段

以全部列车完成车载ATP、ATO软件刷新测试、控制中心软件升级完成集成测试为标识,信号系统调试工程完成,配合工作现场部分亦即宣告完成。

项目的总结工作包括:项目开展的评审总结与报告,项目中现场作业规章制度、有关机制和应急预案评审总结,结合延伸项目开通工作项目团队及个人绩效评审及总结。

参考文献

戚安邦《项目管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范文第3篇

【关键字】慢行交通;规划策略;构想

城市机动化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环境、道路交通及居民安全出行的产生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多。在当前我国能源紧缺、交通拥堵加剧的情况下,呼和浩特市应大力发展与改善慢行交通系统环境,以促进城市交通结构合理化,引导市民全新的出行理念。

1、慢行交通的概念

慢行交通是指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体、以低速环保型助动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噪声较低,制动良好)为过渡性补充的非机动的交通方式。出行半径在1~3公里有明显优势①。

慢行交通具有以下特点:方便居民接触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更适合短距离出行;环保、健康;不易发生交通事故。

2、国内外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经验借鉴

2.1慢行之都――丹麦的哥本哈根

作为世界闻名的慢行之都、自行车城市,哥本哈根市目前建有附人行道的自行车绿色路线和远离交通道路的休闲型步道;为改善当地自行车停车设施和骑行环境,政府鼓励建设自行车停车场,并沿道路设置供居民和相关人员使用的自行车停车架;在公共交通新环线及郊区铁路的所有车站及地铁车站附近,均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

2.2杭州

杭州作为国内较早开展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实践的城市之一,具体措施为将非机动车道网络按等级分为廊道、集散道、连通道、休闲道;构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及河道慢行交通系统,构建“公交加慢行”一体化交通出行,发展多元化慢行交通模式,实现交通宁静化。随着规划的逐步落实,杭州市开展了公共自行车租赁,开通了水上巴士,加强对慢行交通的安全引导和人性化关怀,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呼和浩特市重点地区慢行交通存在的问题

3.1公共交通发展滞后,服务水平偏低,未能与慢行交通形成有效衔接。

3.2立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机非隔离设施(隔离栏、隔离墩、交通标线、分车带),非机动车停车场,盲道,无障碍通道,步行街等慢行交通设施分布不均、布置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设置。

3.3步行街、街头公园、城市公园、滨水空间、步行商业街等慢行休闲空间设计缺乏特色,行人空间环境较差,与慢行交通空间衔接不紧密,缺乏有效的换乘枢纽。

3.4慢行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人行步道被机动车停车侵占、占道经营、公共服务设施侵占等现象十分普遍,使得城市有60%的步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足2米②。

4、呼和浩特市重点地区慢行交通规划策略构想

4.1慢行交通为主体的多层级出行引导策略

基于呼和浩特的现状交通模式,依托城市现有功能设施及适宜慢行的出行范围,构建慢行区、慢行核、慢行道三个层级的慢行系统,逐步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实现慢行交通为主体的出行引导模式。

4.1.1慢性区

①核心慢行区:可依托呼和浩特市一环路、二环路、科尔沁南路、机场快速路、鄂尔多斯东街、兴安南路、昭君路、云中路、呼准公路等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将城市核心区周边划分为多个核心慢行区。

②大青山南坡生态慢行区:大青山南坡慢行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在城市中的功能定位,可将其规划为一个慢行区,也可规划为大青山南坡生态慢行带。

4.1.2慢行核

慢行核是慢行区内重点发展慢行交通的核心区域,可吸引人们参与多彩的慢行生活,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传统的出行观念。

可将呼和浩特市城市慢行核划分为以下几类:

①公共交通枢纽核――公共交通枢纽站点周边区域,包括轨道交通站点及主要公交换乘站点等;

②城市活力核――中心商业商务区、文化娱乐中心、院校等;

③城市休闲核――大型城市公园绿地、风景名胜区、滨水休闲区、历史风貌区等;

④城市生活核――大型居住区中心、社区中心等。

4.1.3城市级慢行交通通道

海拉尔大街、兴安路、巴彦淖尔路、鄂尔多斯大街等作为呼和浩特市的主要街道,可作为城市级慢行交通通道。另外,还可形成大青山南坡慢行休闲通道、环城河慢行休闲通道、大黑河慢行休闲通道等城市级慢行休闲通道。

4.2慢行系统与休闲空间一体化策略

将慢行系统规划与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更新相结合,完善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步行商业街、滨水景观等公共空间设计。

自行车休闲道是区内休闲、健身骑行的专用道。自行车休闲道沿环城河布置的休闲廊道,贯穿中山大街-将军衙署-绥远城墙遗址等历史古迹及商业中心及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归化古城等多个慢行单元及公共绿地等休闲元素,形成一环慢行核心区内重要自行车休闲道,以保障不同骑乘休闲需求。

在呼和浩特的扎达盖河、小黑河及哈拉沁河两侧的滨河路打造重要自行车休闲道,并紧邻环城河休闲慢行带两岸结合自行车道设置休闲步道,以游憩、娱乐为主,结合慢行关联区内公交站点,设置“B+R”慢行换乘枢纽。

4.3低冲击开发(LID)的慢行设施策略

“低冲击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其基本内涵是通过有效的水文设计,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减少径流排水量,使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尽量接近开发之前的状况③。

大青山南坡属于城市二级水源保护区,环城河是呼市稀有的水景资源,两大区域包含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同时也呈现出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以低冲击开发形式确保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改善。在慢行交通规划中通过合理的选线,优化道路断面设计和排水系统处理,实行低冲击的开发引导。

4.4B+R换乘枢纽规划策略

B+R模式(即公共交通与自行车换乘交通模式)作为促进呼和浩特市公交优先落实的有效方式,对延伸呼和浩特市的公交服务,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机动性和可达性,吸引小汽车出行者改变出行方式,节约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缓解“出行难”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0-2020)》中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核心慢行区可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常规站设置综合“B+R”换乘枢纽。

4.5自行车规划策略

在城市的慢行核心区及环城河景观区可沿自行车廊道、自行车休闲道设置多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且布置在人行道时需留出足够的步行通行空间。结合自行车租赁点设置自行车停车场,方便市民停车存车。

大青山南坡可考虑构建自行车租赁中心+自行车租赁点休闲自行车租赁系统,并为各租赁中心规划适当预留发展用地,以便未来升级为城市慢行系统换乘枢纽。

4.6实施策略

为有利于呼和浩特市重点地区慢行交通规划的顺利实施,合理引导慢行交通的有序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现提出如下实施策略,为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6.1加强人行道整治,协调好市容、园林、绿化、交警等相关部门意见;

4.6.2紧密沟通沿街商厦并参与合作,兴建立体过街设施;

4.6.3加强街坊通道建设和管理,对慢行交通进行有效开放,完善步行通道及非机动车网络;

4.6.4加强非机动车管理,制定完善的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细则;

4.6.5建立和规范公共自行车租赁市场,制定自行车租赁管理条例;

4.6.6制定非机动车道建设、设施及换乘停车管理条例;

4.6.7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制定针对电动自行车市场的统一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引导市场的良性发展;

4.6.8开展非机动车・安全教育,提倡非机动车行车文明行驶,印制《安全骑车手册》;

4.6.9积极推广非机动车出行宣传,印制城市非机动车服务地图;

4.6.10编制《呼和浩特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建设导则》,并纳入地方法规或部门规章,保障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法可依;

4.6.11政府各部门应统一认识,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资金等方面应保障慢行战略的实施。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车辆;机动车;非机动车;分类;性能

中图分类号:F407.472 文献标识码:A

车辆可以分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两类,机动车是指各种汽车、电车、电瓶车摩托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非机动车是指自行车、三轮车、人力车、畜力车、残疾人专用车。由于汽车和摩托车在机动车中占有支配地位,本文中将主要介绍它们的知识。

一、汽车的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GB9417—88《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可将汽车分为8类,即载货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汽车、专用汽车、客车、轿车和半挂车及专用半挂车。通常是按所担负的运输任务将汽车划分为3大类。

(一)轿车乘坐2—9人(包括驾驶员),主要供个人使用。轿车技发动机排量分为以下几种

(1)微型轿车 发动机排量在1L以下,如天津夏利。

(2)普通轿车 发动机排量为1.0—1.6L,如一汽高尔夫和捷达、二汽雪铁龙。

(3)中级轿车 发动机排量为1.6—2.5L,如上海桑塔纳和广州标致505以及一汽奥迪100。

(4)中高级轿车 发动机排量为2.5~4.0L,如日本丰田、皇冠和德国奔驰300系列轿车。

(5)高级轿车 发动机排量在4L以上,如国产红旗CA7560,美国的凯迪莱克、林肯,英国的罗尔斯·罗依斯及德国奔驰500系列、560系列。

(二)客车乘坐9人以上,主要供公共服务用。按车身长度,客车分为以下几级:

(1)微型客车车身长度在3.5m以下,如吉林JL6320和天津华利(大发)。

(2)轻型客车车身长度为3.5—7.0m,如天津三峰J6481和沈阳金杯。

(3)中型客车车身长度为7—10m,如四平SPK6900客车。

(4)大型客车车身长度为10—12m,如丹东DD6112H。

(5)特大型客车包括铰接式客车(车身长度大于12m)和双层客车(车身长10~12m)两种,如上海SK614IA3铰接式客车和南京金陵JL6121H双层客车。

(三)载货汽车主要用于载运各种货物,其驾驶室内可容纳2—6名乘员。货车按其总质量分级:

(1)微型货车总质量小于1.8t,如吉林JL10l0。

(2)轻型货车总质量为1.8—6t,如北京BJl041和南京NJ1061。

(3)中型货车总质量为6—14t,如解放CAl091(CAl41)和东风EQI090E。

(4)重型货车总质量大于14t,,如黄河JNII8lCl3(JNl62)和斯太尔。

(5)汽车列车由专门的牵引车牵引的为半挂列车,由普通货车牵引的为全挂列车。

二、摩托车的分类

摩托车的结构虽然比汽车简单,但其种类却很多。我国参照国外的分类方法和国内摩托车的生产、使用和发展的需要,制定了摩托车的基本分类方法:

(1)轻便摩托车: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50km/h,发动机总排量不超过50ml的两轮机动车。

(2)摩托车:整车质量不超过400kg,最高设计车速超过50km/h、发动机总排量超过50rnI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

三、机动车的主要性能

(一)动力性能

简单地看牵引力的大小并不能说明两辆车之间动力性能的好坏,为了对动力性能作进一步探讨,特引进动力因数的概念,利用动力特性图可以确定机动车行驶的最高速度、加速能力和爬坡能力。

1.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

在图2-10或图2-11的D轴上取数值等于f的点,然后由该点作平行于v轴的平行线,与特性曲线相交于某点,此点所对应的速度就是最高行驶速度。

2.加速能力

在确定机动车的加速能力时,应在良好的水平路面上进行试验,因此i=0。

3.爬坡能力

I档的最大动力因数D1max与f之差就是机动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机动车的上坡能力是用满载时在良好的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imax表示。最大爬坡度是指机动车在变速器挂I档时的最大爬坡度。轿车最高车速大、加速时间短,又经常行驶在较好的路面上,所以一般不强调其爬坡能力。然而,由于轿车的I档加速能力大,所以爬坡能力也强。载货车要在各种地区的各种路面上行驶,所以要求具有足够的爬坡能力,一般imax在30%,即16.7°左右。

(二)制动性能

在车辆的安全设计中,最重要的操纵特性是制动和减速,而在实际交通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是首先要考虑的两个因素,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测定制动减速度和制动力来反映制动性能的优劣。

制动性能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车辆制动系统、轮胎系统和状况,路面种类和状况等。

(三)通过性

通过性是指机动车不用其他辅助措施能以足够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各种路面(潮湿、冰雪)、无路地段和越过各种自然障碍的能力。通过性主要取决于车辆的支承——牵引参数及几何参数,也与动力性、平顺性、稳定性、视野等密切相关。车辆通过性可分轮廓通过性和支承通过性。

1.轮廓通过性

通常把机动车的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和离去角纵向和横向通过半径、车辆所能通过的最大横坡作为车辆轮廓通过性的评价指标。

2.支承通过性

通常把附着质量、附着质量系数和车轮接地比压(车轮对地面的单位压力)作为机动车通过性的评价指标。

3.机动性

机动性是指车辆在最小面积内转向和转弯的能力。

4.稳定性

行驶稳定性是指机动车根据驾驶员的意愿按照规定的方向行驶.且不产生侧滑或倾翻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