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典音乐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乐之本事》;古典音乐;交响乐
《乐之本事》的作者焦元溥是台湾著名的乐评家,自15岁起开始发表乐评、论述与散文。内容涵盖音乐作品分析、诠释讨论、钢琴演奏技巧解析、音乐家访问、国际钢琴大赛报导与文学创作,发表字数迄今已逾120万字。虽然焦元溥本身所学专业与音乐并无直接关系,但丰富的音乐工作经历让他在音乐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并逐步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乐评家。
一、《乐之本事》内容概述
《乐之本事》共分八章,在第一章中、作者解释了为什么要听古典音乐。很多人都认为古典音乐很难懂,认为是专业的音乐,听起来艰深困难。也因为多数人畏苦怕难,所以选择逃避。作者认为在音乐中,最重要的并不在音符里,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诚意正心。
第二章,作者多角度解释了古典音乐的定义。作者认为一般可以被归为classical music的作品,都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技术性成就。第二旋律性成就。一般中文约定俗成所称的“古典音乐”,意义其实就“经典音乐”,而非“古典主义”或“古典乐派”的音乐。这样通俗的解释足以帮助音乐爱好者理解“古典音乐”的概念。
第三章谈到了现场演出的二三事,解释了现场演出和录音的区别、音乐厅空间上的小秘密、协奏曲歌剧配置的区别等问题。在这一章中,作者一再强调现场观看演出的优势,是录音录像都无法比拟的。欣赏交响乐不能只靠“听”,还应该有“看”,所以在现场才能感受到乐曲“波澜壮阔”的感觉。
第四章讲到音乐会的生存之道,在这一章作者着重强调了观看音乐时的“规则”。如果我们用观看京剧相声的方式来欣赏交响乐,就显得太不合时宜。从音乐会观看座位的选择,再到音乐会的着装,作者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为古典音乐“入门级”听众敲开了现场聆听古典音乐的大门。
第五章简述了西方古典音乐式,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古典主义音乐到浪漫主义音乐等等,作者都做了简单的描述。这些知识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基本性的常识,但对音乐爱好者来说,这些基础的知识可以帮助帮助他们迅速了解西方音乐大致的发展过程。
第六章写了古典音乐的小知识,分别介绍了独奏、重奏、声乐表演的一些区别。并帮助读者理解管弦乐器的分类和在交响乐中的分组情况。一个乐团的演出质量,乐手的演奏水平是基础,指挥是整个乐团的灵魂人物。好的乐团让我们听到的是“一组”弦乐、木管与铜管,而不是乐手们自行其是。
第七章讲的是诠释的艺术,作者认为作曲家是无法垄断对自己作品解释的,每一部作品不同的演奏家都会演奏出不同的感觉。说到底,音乐家对乐曲的诠释,来自对作品、作曲家与时代风格的理解,也出于自己的经验、体会与想象力。语言有文法,音乐也有规则,了解文法与规则,才能正确判断作品所想表达的意思,诠释也会随着了解而更加的深刻。
最后一章讲到了古典音乐入门之后的进阶之道,听音乐时不要只听选曲。因为选曲所挑的,是作品中“适合”被“单独选出”的部分,并不表示就是最精华甚至最精彩的段落。听选曲不听全曲,知段落却不知其脉络,绝对得不偿失。
二、《乐之本事》的特色
1.通俗易懂
《乐之本事》的定位是古典音乐聆赏入门的书籍,因此书籍特别注重音乐知识的科普,书中涵盖了焦元溥推广古典音乐这些年听到过的各种提问,“不会演奏乐器可以听古典音乐吗?”“不会看谱可以听音乐会吗?”他从回答这些常见问题入手,一点点引出古典乐的历史、古典乐的观乐礼仪,如此种种。是一本资深乐迷和从未接触过古典乐的人都能各有收获的图书。
2.例子详实
不同于专业音乐书籍的各种谱例,《乐之本事》更多的是以各种小故事作为例证,包括与世界众多钢琴大师的交往逸闻、欣赏经典名曲的经验和心得。这样不仅解决了业余听众看不懂五线谱的困扰,也可以让读者快速地了解一个音乐家。
3.经典名曲及详细解说
焦元溥在《乐之本事》中精选23首经典名曲,这些曲目既呈现具体而微的音乐史,也为读者示范如何解析曲式,另附作者精心整理的329位伟大作曲家名单及年代。
4.乐之本事,美之常识
除了古典音乐,本书还涉及电影、文学、摄影等艺术领域,它不仅是一本古典音乐入门书,更是一本关于“美”与“热爱”的入门书。
三、《乐之本事》的感悟
其实不论这本书内容再多,其初衷就是让大家爱上古典音乐,走近音乐会现场。“听无定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欣赏音乐,不存在所谓的门坎和资格问题。正如马勒曾说:“音乐中最重要的并不在音符里”, 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诚意正心。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将音乐供于“神坛”之上,也不用去顶礼膜拜,更不必因自己欣赏了古典乐而产生所谓的“优越感”。与其他事物相比,去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是和朋友一起选择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是一种最安全的冒险。
虽然一直强调《乐之本事》是一本古典音乐入门书籍,但其中的专业知识也不亚于任何一本音乐专业书籍。这也体现着作者处事的态度,就是无论是否专业,都要诚心正意,这样才可能真正听懂古典音乐。像听流行音乐那样,准备几首古典音乐作品,在看书时、在通勤路上、在散步时……在任何时候慢慢的去感受它,你感受到的就是它传递给你的,听不懂没有关系,只需用心感受就好。
四、结语
婴幼儿最初对音响感觉的产生反应是在出生后三四周的时候;到4个月大时,孩子对有节奏的声音如打鼓、摇铃等产生兴趣;到了1岁半,小宝宝会自发地哼唱不成调的歌曲;2周岁时能唱几句像模像样的歌曲,并有明显的节奏反应;3周岁可以成段、成首地唱歌,也能够记住旋律;4周岁时,孩子就能边游戏边唱歌,而且歌能唱得相当准确了。
亲和感知音乐美
对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施行音乐益智,有人称为“朦胧期音乐益智”。这一期间的孩子,尚未掌握语言和文字,但正因为这样,孩子善用耳朵去感觉这个美的世界,他们对听音乐尤为偏爱。做父母的应抓住这一关键时刻,用优美的音乐来启迪宝宝的智慧。这个时候选择的音乐作品,必须是活泼、欢快、轻松,旋律、音响、配器都不要太复杂,像“铃儿响叮当”这样的乐曲孩子们都很喜欢。那些惟妙惟肖模拟自然界声音的音乐作品,如小鸟鸣叫、流水叮冬、火车轰隆等声音的乐曲,也是美化儿童心灵的佳作。
耳手并用开智慧
学龄前儿童,是音乐益智的黄金时期。在给孩子多听优美乐曲的同时,可增加一些音乐常识的教育,如告诉孩子什么是乐谱,唱歌与念儿歌有什么区别,常见的乐器有哪些,以及一些浅显的乐理。还需要培养孩子动手演奏乐器的能力,如弹电子琴、钢琴、手风琴、古筝等,这样“运指聪脑”和“以耳促脑”并行,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智慧。
柔平古典音乐好
对于婴幼儿来说,古典音乐更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维瓦尔第等古典名家的曲子,能够激发人的创造性和理性思维能力。美国学者的多项研究证明:大脑中许多与学习相关的联络通道,可以在婴幼儿时期用古典音乐去激活。
古典音乐的复杂性及其模式有利于婴幼儿认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帮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学习有关数学、物理和语言方面的知识。在钢琴和交响乐中成长的婴幼儿,对时间和空间的感觉也更强烈。这为他们在智力游戏、解决难题甚至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上准备了潜力。婴幼儿的语言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因为音乐的节奏、音调和反复性能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事实证明,接受古典音乐熏陶的婴幼儿学东西更快。
但并不是所有的节奏都适合婴幼儿。专家建议采用安宁的乐曲,尤其是对刚出生的婴儿,这样他们能慢慢习惯母亲不在身边的生活。音乐应该是柔和的、清新的、平静的,声音不能太响,要让婴儿觉得他正在和妈妈一同分享某些非常可亲可爱的东西。
唱听想说跳配合
如何用优美的音乐来开发宝宝的智慧呢?在实践小儿的音乐益智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配合。
一是唱
所谓唱,就是要鼓励幼儿学唱幼儿歌曲,启发幼儿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动脑筋,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使幼儿在学唱歌曲中能进入意境,可以结合歌曲的内容用图画或实物来讲解,这样孩子的观察力也被动员起来。
二是听
所谓听,就是选择适合幼儿听的曲目做欣赏,可以全曲听,也可以主题听或分段听。先应培养小孩要坐得住,精神能够集中,开始时欣赏的歌曲或乐曲不要太长,最好能和幼儿的生活接近些。
三是想
所谓想,就是在孩子聚精会神地听完后,将主要的段落、核心的内容再次重复,给幼儿以想象的空间,启发孩子哪段是小鸟的叫声,哪段又是流水的声音,这样将听觉思维形象化,进一步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四是说
所谓说,就是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让孩子将想象变成语言或故事表达出来。音乐艺术的表现是很宽广的,孩子只要有所发挥就可以了。
中学阶段学生的个性思维逐步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想法。在这个阶段中的孩子很自我,而且非常依靠自己的感觉来分析事情,不像小学生那样,老师说什么讲什么他们都不加分析和评价地全部接受。中学生则不然,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他们不喜欢、没兴趣的他们就不接受。随着我国文化事业迅猛发展,通俗音乐如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起来,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同学们边走边唱着阿杜、周杰伦、刘欢等歌星演唱的歌曲,出现追求流行音乐的现象,有的同学还对我说:“老师,您能教点课外的歌曲吗?”这祈求的语气意味着同学们对通俗音乐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此,音乐课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中,还得由课本延伸出来,以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基础,将通俗音乐有机地渗透到课堂上来。
对于那些热爱流行歌曲的学生来说,教师必须让他们知道流行歌曲并不是完全不健康、无意义,但是要有选择地听,很多学生把流行歌曲仅仅局限为爱情歌曲,这就是片面的,说明学生对流行音乐理解得太少。好的作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可以经久不衰,有很多通俗歌曲像《真的爱你》《绿叶对根的情意》,至今还在流传,这足以证明它的艺术价值。让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认识更加全面,他们也会把喜欢的流行音乐跟老师交流。把恰当的语言运用到恰当的环境中,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师生之间加深了理解,在课堂上会配合得更加默契,教师愿意多讲,学生愿意多听,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喜欢唱歌的学生是大多数的,很多学校每年也有歌唱比赛,例如,艺术节系列活动,要求每个班必须参加,其实要求每个班都唱到专业水平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这种演唱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唱歌的积极性,有助于身心健康。但是和谐的声音,最终还是需要科学的方法。所以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先让学生对歌唱方法产生兴趣,而不是局限于对通俗歌曲的模仿。学生平时唱歌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中低音区模仿歌手很像,但到高音区就变成了声嘶力竭的喊唱,喊出的声音自己都觉得很难听。长时间这样去唱歌是对声带的极大伤害。我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学会一些简单的常识来保护好自己的声带,这样激励性的语言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发声原理和演唱方法的讲解历来是很枯燥的,但是利用当今时代特点,并抓住学生特点来引导学生,让他们了解保护声带的重要性和掌握正确歌唱方法的必要性,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有了这些内容做基础,之后的声乐训练就变得容易起来,演唱方法也更容易得到改善和提高。在欣赏声乐作品时,学生更能准确判断出演唱方法和形式。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人声的美妙以及丰富的表现力。运用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使学生增强声带保护意识,不再毫无顾忌地演唱流行歌曲,对于变声期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特而有魅力的,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而忽略了独一无二的自己。
通过歌唱方法训练之后再了解多姿多彩的世界各地民歌,使学生对世界声乐作品的多样风格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为将来能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打下基础。再通过理解和感受不同国家、地区的歌曲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分析作品,能够准确概括作品的音乐特点及内涵,逐渐提高音乐修养,扩大知识视野。
现代很多流行音乐其实都加进了民族或古典的元素,有的是民歌,有的是民族乐器,还有的是古典音乐主题改编的。在日常教学中借助一些影视经典音乐来辅助教学。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欣赏民歌作品可以利用《天下无贼》片尾曲来分析“起承转合”曲式结构,欣赏莫扎特的古典作品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歌曲《不想长大》一歌入手,以莫扎特为主线,有效地缩小学生与古典音乐间的距离,从而使他们亲近并喜欢古典音乐,对莫扎特有一定的印象。流行音乐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教学效果,从而在今后能够主动关注经典音乐作品,有利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经典与流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总会不经意地碰撞在一起。作为教师不要刻意避开流行音乐或者一概否定通俗歌曲,能够把二者结合起来并协调好它们的关系,从而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比我们避而不谈要好得多。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必须针对当代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创设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配合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我们意想不到的。
[关键词]音乐 影响 精神
音乐的本质是声音。声音是一种粒子运动的结果,也就是说音乐是振动的物质,物质和精神是音乐的两个基本属性。人们在生活中接触到音乐,能够感觉到的是它在物质方面的一种存在感。随着时间的延伸,会让人逐渐从物质的存在性伸展到精神方面,这时候,人们便会感受到音乐在精神领域的影响力了。无论是音乐的物质存在,还是说音乐的精神影响,都对于人体有着非常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音乐究竟是什么?什么是音乐?很多人在接触音乐之前,总是有这样的困惑。而大家说法不尽相同,一般人的常识认为,音乐就是用来哼唱或者说是可以聆听的一种声音无论大街小巷,无论工作生活,无时无刻都可以感受。有时只是你心情愉悦,一种说不出来的舒坦,便会不自觉的开始哼曲儿。这换作别人或许以为是噪音,可是,对于你自己,这有时就是天籁之音。为什么差距会如此之大?这就是音乐的神奇所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情,对于不同的人,任何音乐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你对音乐的看法。科学研究表明听音乐是一种舒缓压力的最好方法。任何一段音乐,都是有它自己的内容。音乐对于作曲者来说,就是传递作曲者的心声,就是作曲者的语言,这层关系和诗人笔下的诗句是一个道理。诗歌在过去,常常起到调节心情的作用。就比如说唐代诗人李白,那真可谓是越是忧郁,越是压抑,越是喝酒,越能写出超凡脱俗的诗句来。在生活中的,音乐也同样有此功效,甚至可以说,音乐对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抒情的轻音乐,是介于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的一种通俗音乐形式。轻音乐以通俗方式诠释乐曲,其来源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是对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或者民谣进行改编而成。轻音乐的演奏方式一般以小型乐队为主,结构简单、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因为轻音乐可以营造温馨浪漫的情调,带有休闲性质,因此又得名“情调音乐”。因此,在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强的今天,这些音乐的发展前景明显有了很大进步。
音乐不仅有这种情绪上、心情上的影响。除了可以满足听者这方面的需求之外,音乐的治疗能力也是巨大的。音乐治疗,就是利用音乐去达到治疗目标,包括重建心理底线,维持心理特征以及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音乐治疗师会针对个人的特殊情况设计音乐的治疗计划,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如歌咏、乐器弹奏、节奏训练、音乐游戏等配合心理学的运用来帮助有需要的目标。自从人类文化伊始,音乐一直是独特的治疗工具,现代的音乐治疗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利用音乐发展语言是音乐应用于治疗的一大目标。尤其在弱能儿童方面,如弱智、弱听和自闭症儿童都极其需要语言和表达能力上的辅导。这正是音乐和言语有共同的元素的优势之处。语调的抑扬顿挫好比旋律上的婉转高低;言语中的句法就好比音乐中的分句段落等等,音乐在大多数时间是给目标提供一种安全的学习环境,而人们总是习惯在安全的环境中表达在我。
有资料显示,音乐不仅能在心理层次部分引起人类的大脑自主反应,同时在生理层面,音乐能刺激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心跳、呼吸频率、神经传导以及血压和内分泌。由此可见,音乐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上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物质上的追求。音乐已经成为了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全球一体化进程得到迅猛发展,东西方音乐的交流随之得到增加。多元化的音乐带给人们更多的享受,也造就了这个更为生机和活力的世界。抛开世间的浮华,去深入的读懂音乐带给人们的内涵,去聆听音乐篇章内的思想,去倾听音乐段落上蝌蚪符号的跳跃。只有这样,才能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回归自我。也只有经过了精神的洗礼,才能真正的去创造一个更为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音乐治疗学导论》 高天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音乐心理学》(修订版) 罗小平 黄虹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3]沈士梅.当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与调节[J].山东大学学报,2002(3)
[4][德]黑格尔著.美学[M].朱光泽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关键词:音乐教育;普通高校;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236-01
一、增加课程,抓好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多数普通高校开设的音乐课程只有音乐欣赏课,缺少其他音乐课程,课程设置较单一。普通高校在教学设备、师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开设各种类型的音乐选修课,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提高音乐鉴赏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教学内容要根据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做调整,不能过于深奥,以让学生了解为主,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知识,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建立音乐社团,开展丰富活动,增强艺术实践
可以通过开展校内艺术实践与校外艺术实践两种方法来增强普通高校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校内艺术实践形式可以多种多样:(1)可以建立音乐社团;(2)定期举行各种艺术活动:如合唱比赛、器乐比赛、原创歌曲比赛等;举办各种展览;组织学生观看校内外的演出、音乐会等。
校外艺术实践可以组织学生文艺下乡。既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方面得到了锻炼,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加强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及其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死板的教学方法,建立一套符合非音乐专业学生特点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基本概念,作曲家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常识性的知识不要照本宣科的讲解,要生动地、深入浅出地讲解;关于音乐理论知识方面的讲解要生动,摆脱“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式,要与音乐作品结合起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接受各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欣赏音乐作品的内容要丰富多样,要选择多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审美内容。不要一味地欣赏西方古典音乐作品,从调查中得知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如果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单一地欣赏古典音乐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区别专业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素质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开发大学生的智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因此,对于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教育方法要区别于专业音乐院校的教育方法,不要让“专业”遮盖了音乐的本真。要通过音乐,通过教师启发性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比如合唱教学,应注重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而不要过高的追求学生演唱的声音与效果,演唱曲目的难度等。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
高校公共音乐教师既要上课,又要辅导学生开展音乐活动,因此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首先,音乐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外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音乐教师不仅对自己所学专业如声乐、器乐、作曲等有所擅长,还要掌握视唱练耳、曲式学、音乐史学等相关音乐理论知识。同时音乐教师还要博学,不仅懂得音乐方面的知识,对美术、历史、地理、文学、哲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善于将音乐与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在专业知识及其他知识方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才能称得上是一位称职的公共音乐教师。
音乐教育是普通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作了一些尝试性、肤浅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不足之处肯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提供更多宝贵的经验,笔者将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美]戴维·埃里奥特著.齐雪,赖达富译.谢嘉幸,李小莹校.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