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远程教育的流程

远程教育的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远程教育的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远程教育的流程

远程教育的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局域网;资源共享;IIS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对偏远农村学校解决教育资源匮乏问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郧县在村小以上的学校都配备了“模式二”设备,现在所有的学校都正常的接收中央电教馆和湖北教育网台的资源,有了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们的使用积极性很高。这样就产生“机少人多”的矛盾,特别是稍大一些的学校,如何将原有的局域网很好地利用起来,发挥出资源的最大效益,成为摆在基层装备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湖北教育网台资源在局域网的共享使用方法

湖北教育网台不仅播发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的海量资源,还传送湖北本地实用资源。这些资源遵循教育教学改革精神,满足学校教学、学习的实际需要,分类科学、检索快捷、实用性强,并覆盖全部学科门类,是学科教学、教师教育、自主学习好帮手。我们运用先进技术,使城市与农村及偏远地区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与普及。

湖北教育网台资源在局域网内共享比较简单,湖北教育网台的接收和资源浏览是分开的,资源的浏览使用了IIS技术。程序在安装时就自动建立了一个网站,接收资源的计算机同时又是一个网站服务器。网台程序分为服务管理和资源接收两部分。接收的资源通过分发服务器分发到网站的虚拟目录,再通过IE浏览器进行浏览。这样,通过IE浏览资源就分为两种情况,下面就两种情况分别说明。

作为单机时计算机的本机网卡(8139)的IP设置是自动获取的,所以在网台的服务管理器里的Web服务设置的IP地址为127.0.0.1,端口为默认的80端口。浏览时只要在IE的地址栏输入127.0.0.1就可以了。

如果我们要使网台资源在局域网内的其他机器上也能通过IE浏览,就需要更改本地连接的IP设置,将本地连接的IP设置为指定的IP,如192.168.1.X等私有的IP地址。然后启动湖北教育网台的服务管理器,启动服务,点选Web选项夹,点选编辑按钮更改Web的IP为在本地连接里设置的固定IP,保存更改即可。同时更改ftp选项夹的IP,与Web设置的IP一致。保存后,在IIS里的湖北教育网台的设置就自动更改了Web设置,不用再次更改IIS的设置。这时,打开局域网的其他机器,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前面设置的网卡地址(192.168.1.X)就可以浏览湖北教育网台资源了。至此就完成了湖北教育网台资源在局域网内的共享。

前面只是解决了资源浏览问题,湖北教育网台资源接收后,还存在资源的分发环节,这里还需要更改服务管理器里的ftp地址,才能实现接收下来的信息顺利分发。我们在信息接收系统的分发器配置里,将分发器的IP改成与前面服务管理器里ftp的相同IP地址即可。

中央电教馆资源在局域网的共享使用方法

中央电教馆资源依据现行人教版和多种课标版教材开发了一套教学资源服务系统。资源内容涵盖广,尤以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资源为主,并结合所含资源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设计方案、案例和课件,满足各教学环节的资源需求。

资源通过远教IP接收到本地硬盘后,以静态网页形式保存。下面谈谈中央电教馆资源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在局域网内的使用方法。

一、在单机上浏览资源的方法

找到中央电教馆的资源目录,打开xxpd目录 \homepage\xia(或者shang)里面的index.html文件,即可浏览使用中央电教馆的资源了。(注:小学资源目录为xxpd,初中为czpd,为叙述方便在后面我们以xxpd展开,初中的使用方法和小学相同)

二、在局域网内浏览资源的方法

在局域网内浏览资源的方法有多种形式,这里主要谈谈常用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在每台机器上安装远教IP资源浏览器,在服务器端启动远教IP信息接收系统,可以直接用远教资源浏览器浏览中央电教馆资源。这种方法实现前提是局域网内的每台机器能够互访。

方法二:保证局域网内的每台机器能够互访,将远教资源接收机器上的中央电教馆资源目录设置为共享,局域网内其他机器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找到共享的中央电教馆的机器共享目录,采用方法一方法访问资源。

方法三:配置IIS,建立资源浏览网站浏览资源。这种方法类似于建立一个资源站点,将接收下来的中央电教馆资源到虚拟站点,局域网内可以像访问网站一样访问中央电教馆资源。

具体实现方法

下面笔者就具体实现方法作详细说明。

一、准备一个Web文件

使用网页编辑器,如FrontPage等。编辑一个Web主页文件,文件名为index.htm,链接指向中央电教馆资源目录下xxpd目录\homepage\xia里的index.htm。将这个文件放在E:\中央电教馆资源\xxpd目录下。

二、建立一个Web站点

比如本机的IP地址为192.168.0.2,中央的资源存放在E:\中央电教馆资源目录下,网页的首页文件名为index.htm,现在想根据这些建立好自己的Web站点。

三、搭建资源服务站点,实现校园局域网内资源共享

1.新建网站。

由于服务器扩展程序是针对单个网站进行配置的,因此在配置之前我们在IIS中新建一个Web站点。

进入“控制面板”下的“管理工具”文件夹,双击打开“Internet信息服务”,然后右击服务器名称,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子菜单中的“Web站点”。

打开Web站点创建向导窗口,单击欢迎窗口中的“下一步”并输入创建的Web网站名称,这个名称可以随便输入,比如“中央电教馆”,只要便于识别区别即可。接下来依次设置好IP地址,最后是设置主目录,必须是E:\中央电教馆资源\xxpd目录,其他设置一般只要保持默认值,一直单击“下一步”即可完成。

先在“中央电教馆Web站点”上单击右键,选“属性”,以进入名为“中央电教馆Web站点属性”设置界面。

2.修改绑定的IP地址。

转到“Web站点”窗口,再在“IP地址”后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所需用到的本机IP地址“192.168.0.2”。如果其他网站(如湖北网台)占用了默认的端口,可将本网站的端口改为80以外的其他端口,如8080等。

3.添加首页文件名。

转到“文档”窗口,再按“添加”按钮,根据提示在“默认文档名”后输入自己网页的首页文件名“Index.htm”。

4.添加虚拟目录。

在“中央电教馆Web站点属性”上单击右键,选“新建虚拟目录”,依次在“别名”处输入“中央电教馆”,在“目录”处输入“E:\中央电教馆资源\xxpd”后再按提示操作即可添加成功。

5.效果的测试。

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192.168.0.2:8080”,再按回车键,此时就能够调出你自己网页的首页,点击相应的链接无误则说明设置成功。

6.再依次添加几个虚拟目录。

在“中央电教馆Web站点属性”上单击右键,选“新建虚拟目录”,依次在“别名”处输入“wnfw”,在“目录”处输入“E:\中央电教馆资源\wnfw”,这样就可以正常浏览为农服务相关资源了。同样方法添加少年文化、时事新闻相关虚拟目录,即可浏览相关栏目。

远程教育的流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精馏;实训教学;任务驱动

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它是为了熟练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也包括职业岗位实践训练,其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术技能,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所以,实训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对高职课程实施、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增强人才培养质量都有积极的意义。精馏操作单元是化工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单元过程之一,也是化工企业应用最广泛的单元过程之一,熟练地掌握其操作方法是化工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

一、精馏实训的特点

1.工程背景较强

在化学工业中,物质的分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精馏则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精馏塔是化工厂的关键设备,它的操作直接影响整个工厂的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利润,广泛用于化工、石油、石油化工、动力、冶金等工业部门,特别是在石油炼制和产品加工提纯工艺中,更是占有重要地位。可见,精馏是化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单元操作,对于化工及相关专业开设相关精馏单元过程的实训是必不可少的。

2.仿真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化工仿真实训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显示的操作控制环境,为实习受训人员提供安全、经济的离线训练条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精馏塔仿真实训,主要包括精馏塔的冷态开车、正常停车、事故处理等过程的操作技能的培训。

学生可以在仿真系统中反复进行装置的开车、停车、正常操作等训练,还可以进行事故的设置与处理、工艺指标的调整等训练。学生可以从屏幕上感受到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的变化情况,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真系统具有实际装置无法实现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时交互性等功能特点。因此,它是职业技能培训的理想平台。

3.现场精馏装置动手操作

学生除了通过仿真练习操作之外,还可以通过现场精馏装置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近距离观察和操作,可以让学生了解精馏塔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可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比如,学生可以观察到液泛、气沫夹带等现象,了解回流比的改变对产品浓度的影响。

4.注重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以小见大,及时捕捉或提出实际工程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是建立工程观念的一条有效途径。[1]实际工程问题可以在实训讲解时提出,也可以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提出,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思考后,独立提出解决方法。如在精馏操作中,出现漏液现象应该如何排除?精馏塔出现液泛现象该怎么办?如何提高塔顶馏出液浓度?要求学生能根据精馏分离的物料性能和分离的工艺要求,对指定的精馏装置进行开车、停车操作,通过对工艺参数的调节和优化从而稳定整个操作的处理过程,能根据获取的各种操作数据正确判断精馏操作的发展趋势。在精馏过程出现故障时,能根据仪表显示的参数及时做出判断,并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选择消除故障的正确操作措施。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精馏的认识,这样逐步地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剖析原因,既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二、实训教学的实施

1.布置预习任务

指导教师实训前要布置好实训任务,提出具体要求:(1)让学生明确实训的目的和要求――a、熟悉精馏流程及精馏塔的结构;b、掌握精馏塔的操作;c、分离酒精水溶液。(2)让学生自主熟悉现场装置,自己讲解整个装置及各部分的作用,并绘制出流程图。(3)复习操作原理,让学生明白操作原理以便更好地实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传热设备,并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实训教师要对学生的结论进行点评并进行总结。

2.任务驱动法教学

实训开始,以提问形式让学生熟悉现场装置的名称、作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摸索工艺流程。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有针对的讲解,然后给学生下达任务。

本实训任务为操作精馏塔来分离提纯13%~15%乙醇水溶液,使其产品纯度在90%之上。这一大任务里再分为下面几个小任务:一、全回流操作稳定并测试数据;二、部分回流操作稳定并测试数据,然后是每个小任务又分为下面几个小部分。(1)熟悉工艺流程,了解各部分功能;(2)会开车、停车操作;(3)会正确记录数据;(4)仪表会调试;(5)会判断系统稳定性;(6)产品的质量能够达到分离指标要求。

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逐步摸索装置和设备,然后提出方案,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点评。整个过程采用讨论形式,当最后达成一致后,让学生动手完成此项目,并在学生解决任务的时候从旁辅助。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实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训练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投入,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辅助。这样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人做多人看的现象,有助于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任务驱动,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用“任务”来控制课堂教学的程序,用“任务”来管理教学活动,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3.团队协作

在实验场所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始终处在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导航者和服务者。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突破难点(如全回流如何向部分回流跨度),完成学习任务。在尊重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男女性别、个性差异、能力强弱等情况进行分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协作学习,有利于开展公平竞争。我们将根据精馏实训平台特点,给每个组分配一个大任务,然后学生自己考虑把任务再具体分解给每一个成员(如有的同学负责取样分析样品,有的同学负责控制现场的阀门,有的同学负责监控参数的变化,有的同学负责操作)。这样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人做多人看的现象,还有助于培养团队内部的协作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三、实训效果的检查

实训教学的考核是确保实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应规范实训教学考核办法,保证实训教学质量。首先要制定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训成绩评定办法等实训教学文件。实训考核重操作。考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知识问答,另一部分是操作题目。前者强调学生专业知识根基,后者强调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解决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精馏单元过程实训中科学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所学的精馏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锻炼了学生处理化工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远程教育的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成因 解决策略

对我校26个班级“留守儿童”深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的22% ,有的班甚至达到1/3,其中由隔代监护的占近70% ,也就是说这些留守儿童由老人监护的占大多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留守儿童”人数将呈上升趋势。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

1.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有的同学就连作业本子都找不着,无心向学。我在平时的检测中作了统计发现,“留守儿童”的平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分低8~12分。

2.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3.不关心班集体,打架斗殴,破毁公物,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那么,造成“留守儿童”有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存在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1.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的扭曲,容易产生对父母的怨恨,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

2.“隔代教育”的不足。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90%以上老人都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有些“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加之班额人数之多,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

二、“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是对社会尤其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作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

1. 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的心理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首先,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和引导。其次,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教师要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此外,教师还要多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在思想上去掉他们那种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不正确的思想,重视子女的教育,平时要多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

2. 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事实上,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强起来,思想变得成熟起来,学习也很用功。而这些品质是其他孩子所没有具备的。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这些学生当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后就会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后,就能极大地促进学习。

3. 政府部门要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远程教育的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流程与设计》单元; 实践活动; 项目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033-002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

1.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流程与设计》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什么是流程,如何设计流程,同时流程的设计具有不唯一性,已经设计的流程还可以进行改进、优化。

2.本单元重点知识和相互联系

流程就是做事的顺序。第一部分《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告诉学生流程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第二部分《流程的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要根据设计对象的不同特点考虑其基本因素,遵循流程的内在规律。第三部分《流程的优化》有两类,一是流程设计过程中的优化,一是已有流程的改进。

3.本单元教学目标的最终落脚点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了解流程的含义并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通过对典型的工作流程、生产工艺流程和农业生产流程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的意义。通过案例,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二、本单元学生实践活动安排的总体设想

基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的核心是认识流程、设计流程和优化流程,因此学生实践活动也应围绕这两大方面展开。建议在《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身边可用的一些简易材料设计一些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微小实践项目,让学生分组实践,以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本节内容。在第二部分《流程的设计》和第三部分《流程的优化》的教学中运用一些典型案例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流程设计和流程优化。

三、本单元学生实践活动项目的参考范例

诸葛锁制作的流程设计及流程优化

1.范例编号;

2.实践活动项目名称:诸葛锁制作的流程设计及流程优化

3.项目目的:以诸葛锁制作为例,学会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实践流程的设计;了解中国古代榫接工艺,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学习优化流程,培养团队精神。

4.该实践活动项目简介:诸葛锁(下图)又称孔明锁,是中国民间具有匠心巧思的物品。诸葛锁的制作作为一个载体,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巧妙的结构设计,又可以通过诸葛锁的组装认识流程;通过制作学习流程设计,并学习在流程设计中要考虑的基本因素:流程设计的目标及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流程的优化。

5.制作材料和工具:制作材料:方木8×2×2cm,一人三根;

制作工具:锯子,锉刀,钢板尺,凿子或者一字起,钉锤,铅笔,橡皮,砂纸;

6.给出流程设计的步骤,让学生参照和流程设计的步骤拆开状态图片设计出最简单一根的制作流程。

流程设计的步骤

7.教师给出制作流程框图,供学生参考

8、制作流程及要点提示:

(1)画线:钢尺、铅笔、橡皮。要求:精确

A、长边的中线:垂直于棱,用一面的中线延伸到四周

B、宽边的中线:平行于棱,每个面都要画

C、居中取2cm,四周画线垂直于棱

D、根据结构要求,标示保留面

(2)锯:钢锯、垫板,要求:在线的内侧,贴近线,不能把线锯掉,锯时锯片要垂直

(3)凿:把锯开的中间部分凿去,要求:在宽边中线前面,凿子要垂直

(4)锉:钢锉,要求:把锯、凿的面锉平整,尺寸修到位,千万不要锉大了。(下转第15页)

(上接第33页)

(5)用以上方法,完成最简单的一根。

(6)同样方法制作另二根。

(7)组合测试及修正:用锉刀修改,直至能较紧密组合

9.诸葛锁的组装及拆卸

(1)组装流程

(2)拆卸流程:与组装流程颠倒

10.该实践活动项目实话的课时安排建议:

第一课时: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布置项目任务,提出设计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分析,给出图片各人自己设计流程,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该项目的流程设计达成共识。各人完成诸葛锁制作。

第二课时,(1)指导学生学习组装和拆卸诸葛锁,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流程的认识。(2)布置新任务:六人一组完成六套诸葛锁的制作。让学生重新讨论和设计流程,在设计新流程的过程中达到学习流程的目标。每个小组根据优化流程,制作完成六套诸葛锁。(3)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自评与互评,分享经验与教训。学生完成设计报告。

11.该实践活动项目实施的指导建议及注意事项

为了学生学习流程的设计和流程的优化,在给学生提供流程设计步骤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把具体案例根据结构、形状进行“拆分”,分别给不同部分设计流程,再根据结构、形状给几个流程排序,设计出整个完整的流程。在分小组完成制作任务时,学生通过重新设计流程,很自然达到流程优化的目的。

教师应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12.对该实践活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评价给出建议

该实践项目是本单元的一个综合性项目,所以对该项目的评价可作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实践成绩。

教师应该把流程设计合理、优化、结构紧密、制作的精细等作为项目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的形式可以在自评和分组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师评。自评和分组评价应突出设计的思想与实现情况,让学生更多地进行流程设计、优化的体验和交流。

13.对该实践活动项目的学生实践活动报告书

诸葛锁制作流程设计报告书

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流程设计分析:

(二)案例草图:

(三)案例拆分及对应的流程设计:

(1)第一根对应流程设计

(2)第二根对应流程设计

(3)第三根对应流程设计

(四)完整流程设计

远程教育的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正式交流;非正式交流;网络环境;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董宏建(1976-),男,河南长葛人,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和网络教育。

基金项目: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12YJC880015),主持人:董宏建;2009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课题编号:B09019),主持人:金慧。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5-0047-03

我国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迫切需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来满足人才需求。大力发展远程职业教育是在教育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培养出大批合格的技术型人才的最佳选择。交流通常包括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正式交流是随着人类图书等的出现,开始使用正式交流这个概念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正式交流随着人类的出现就开始存在,它通过口语、手势、表情等等形式来进行表达,但很久以来并没有出现非正式交流这个概念。

一、非正式交流的涵义

1985年,美国社会学家门泽尔(H.Mcnzel)根据信息交流载体类型不同,将信息交流划分为“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随着非正式交流的进一步展开,人们对它们的定义也是五花八门,众说纷纭。这里,我们有必要先来梳理一下非正式交流和正式交流的涵义。

1.美国社会学家门泽尔根据信息交流的载体类型不同,把科学交流分为“正式”和“非正式”过程,其中,以科学文献为基础的信息交流属“正式”过程;而不以科学文献为媒介,由科学家和专家自己来完成的那部分科学交流属“非正式”过程[1]。

2.前苏联的米哈依洛夫认为,“非正式交流”又被称为直接交流过程,是指科学信息在社会成员之间或非正式组织之间自由进行的交流。基本上由科学家和专家自己来完成的那些过程属于科学交流的非正式范畴。作为科学信息交流的另一种重要形式——科学会议,正成为最重要的“非正式交流”渠道(私人通信、访问讲学、暑期研讨班、论文预印本等)[1]。

3.程德理认为正式信息交流通常以书面表格和工作描述的形式出现,这些书面描述对组织内不同等级的成员的关系做出了详细的描述。相反,非正式交流形式十分白由。正式的交流机制是指采用传统管理方式从组织的各个部分收集资料,并且处理、汇总和分发这些信息。非正式交流机制包括通过会议和谈话进行的人际交流、直接的观察和非正式的报告。会议、会展甚至电话等场合中的交谈、倾听、争论都是非正式创新网络发生的主要形式,即非正式交流的主要内容[2]。

4.吴天俊等认为没有情报人员参与的,不以文献为载体的情报交流属于正式情报交流过程;有情报人员参与的,不以文献为载体的情报交流过程也称为非正式情报交流过程。这些学者从概念上阐述了非正式交流,综括之,非正式信息交流即是指信息在信息源和信息用户间的直接传递,诸如座谈、报纸、展览、演示、参观、通信等,具有明显的个体性[3]。

我们借鉴已有理论,将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的涵义界定为:借助于科学文献系统为载体的间接交流属于正式交流;相反为非正式交流。尽管交流载体在划分标准中起到很大影响,交流的划分并不是根据交流的载体来决定的,而根据是否有专业文献专门组织管理来划分的。这区别于很多人把交流载体作为划分的标准。

二、非正式交流的主要优势

纸质出版物和正式交流的在交流中的价值一直以来备受重视,非正式交流通常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可是非正式交流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它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促进正式交流的功能、弥补正式交流的不足方面,非正式交流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目前,人们广泛认同非正式交流在交流中的重要性。概括起来,非正式交流的主要优势有:

(一)非正式交流远比正式交流丰富多样

正式交流一般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这使得正式交流的信息量受到限制。非正式交流一般沟通形式灵活,真实地反映交流者的思想、态度和动机。交流内容多元,交流方式多样,交流环境自由,交流地点灵活,交流时间随机。非正式交流传递的信息形式内容可以很自由,许多不愿通过正式交流传递的信息,却可能在非正式交流中透露获取。

(二)非正式交流获取信息速度快

非正式交流使得交流者获得相关信息要比组织系统正式传递中搜寻来得容易得多,直接明了,速度快,省略许多繁琐的程序,包含的冗余信息量较少,容易及时了解到正式交流难以提供的信息。非正式交流这种途径较正式交流途径具有较大弹性,一般也比较迅速。在许多情况下,来自非正式交流的信息,反而获得交流者的重视。正式交流因为受文献专著的限制,对于问题的回答大多是标准化程序化的答案。

(三)非正式交流是交流者主动进行

非正式交流一方面满足了交流者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补充了正式交流系统的不足,是正式交流的有机补充。在非正式组织里,共同的情感是维系群体的纽带,人们彼此的情感较密切,互相依赖,互相信任,在非正式交流中的凝聚力往往超过正式组织的凝聚力。由于有自愿的结合基础,非正式组织成员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因而情绪共振,感情融洽,行为协调,行动一致,归属感强。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感情密切、交往频繁、知无不言,信息传播迅速,成员对信息反应往往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式交流多是制度性的、自上而下的。

(四)非正式交流更有利于隐性知识的获得

根据英国哲学家波兰尼的理论,隐性知识是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可以意会但难以言说的知识,显性知识则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可编码化的知识。隐性知识往往代表着我们的知识背景,它包括个体的思维方式、习惯、信仰观点和心智结构等,我们无法觉察到它们的存在,却是我们观察世界的基础和成功做事的条件。隐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它的获得往往依赖于个人的领悟体验、直觉和洞察,而不需要他人的帮助。由于隐性知识的非结构化属性,隐性知识比较难以传播,其传播成本很高,传播范围也较小。正式交流是以可编码化的知识为载体、并借助科学文献进行的交流,而隐性知识难以被觉察和编码为陈述性知识,因此,隐性知识无法通过文献传播,而主要通过非正式交流中人们与他人的互动获得。

(五)非正式交流多是以非正式组织为平台

非正式交流相伴于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源于组织成员的感情和动机上的需要而形成,其沟通途径是通过组织系统内的各种社会关系在共同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非正式组织中的交流多是“人际”交流即基于人际情感需要自发的交流,因此,非正式组织中的信息交流多具有一般性、自觉性、随意性、选择性等特点。专业组织一般是一种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有具体的组织目标、正规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作保障,正式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组织化制度化的人际关系,正式信息交流多具有专门性、系统性、规定性等特点。

三、远程职业教育中的非正式交流

在传统信息交流过程中,信息载体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的载体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信息载体划分标准己经不能很好涵盖这些载体,特别是在在网络这个新型载体下,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的区别变得模糊起来。在网络上,既有用于正式交流的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形式,也有用于非正式交流的BBS、Blog、微博等。

远程职业教育中利用网络平台,一方面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建立项目库、案例库,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实操性;另一方面,发挥网络这种媒体在交流中的特性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学习,有利于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性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职业教育资源地区不均衡等问题的解决。远程职业教育中的非正式交流可以利用传统交流形式中的优势,也可以克服传统交流影响的范围小、成本高等不足,充分发挥网络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一)远程职业教育中非正式交流的优势

远程职业教育非正式交流在职业教育实践中,与传统学习方式和传统交流形式相比,我们可以发现它具有更多优势:

1.远程职业教育中的非正式交流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教育教学中的传统“无形集体”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结构松散、统一时间有限、集体学习成果不易保持等弊端。网络的跨越时空性的强大功能使得这些弊端大为改善。远程职业教育中的“无形集体”在交流方式、交流内容、交流群体组合方面大大扩展,学习成员在交流时间地点上也不受限制,任何学习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电子邮件、BBS、Blog、Wiki、微博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网络交流的信息的保存也更加便利,这有利于网络“无形集体”的学习成果的保存和继承。

2.远程职业教育中的非正式交流更便捷、迅速。远程职业教育利用网络这个载体,提供了便捷的学习信息交流方式,打破了国家、地域、时间等方面的障碍,使得远程职业教育中的非正式交流在交流速度上更具优势。无论交流主体是谁,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更有效、更迅速进行交流。通过网络,跨学科、跨地域协作学习小组将变得更加普遍。

3.远程职业教育中的非正式交流成本更低。远程职业教育中非正式交流省去了学员们昂贵的差旅费和旅途劳顿,无论在何地人们只要拥有计算机终端、甚至利用手机终端等各种方式进入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交流。发送Email,发送即时消息更加方便。计算机上安装上相关的视频软件,人们便可以在网络中进行各种学习交流。

4.远程职业教育中的非正式交流是正式学习的有益补充。远程职业教育中正式学习是在网络上以课程、学习任务、研讨会等形式展开的教学活动。非正式交流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一般直接切入主题,对一些课程中的常规背景知识和系统单元内容的介绍较少,另外,在非正式交流中能传递大量的隐性知识,传递一些正式交流中无法传递的技巧性信息,这些对于职业教育中学习者知识、技能的获取提高有很大帮助的。

(二)远程职业教育中非正式交流的不足

1.网络信息缺乏严肃性。远程职业教育的非正式交流中,由于网络交流中的参与者实时的变动,不利于学习的深入和继承,参与者的匿名性不能保证学习言论的严肃性,造成交流中尽管信息丰富,但有利于学习的信息可能较少,甚至存在着很多垃圾信息。网络交流中开放性的讨论主题也不利于学习的系统进行,使得学习的可信度被质疑,这使远程职业教育非正式交流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网络交流中的督促和评价也非常重要。

2.网络交流信息的存储问题。远程职业教育中交流的信息一般是在网络交流的平台或工具中,目前的技术条件都能较好的保留这些交流信息以备随时查阅,但网络安全问题是网络的一大隐患,黑客的攻击会造成信息的丢失,影响进一步的交流学习,这也是影响远程职业教育中非正式交流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金洁琴.网络环境下非正式信息交流的理论与模式探讨研究——以对高校教学科研的影响为例证[D].南京农业大学2005届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