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凡士林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凡士林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凡士林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凡士林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凡士林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分化实验 重要环节 教学质量

《分析化学》是全国高职高专学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它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大学生分化实验的状况,结合教学实践,从加强实验课教学方面,探讨如何上好分析化学实验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笔者就如何加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1. 精心准备好每一节实验课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验证所学理论的方式,通过分析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各种基本技能操作以及各种仪器的使用,培养、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次成功的实验,是建立在实验前的精心准备上的,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根据大纲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具体条件,认真钻研实验教材,设计教法;每一次实验前,充分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反复做实验预习,把握好最佳试剂用量,使实验有更好的效果;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实验,积极找原因和查资料,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为止;掌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的方法。明确哪些操作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哪些是属于初步训练,实验中有的放矢的讲解。

2.认真抓好实验前预习

实验前的预习是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前把实验目标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并做好预习记录,做到实验内容心中有数。以往有些同学实验前不预习,实验中不熟悉实验步骤,不知道从哪入手,做实验时才边看书边做实验,结果一个实验做结束,还不知道这次实验的目标是什么?应该掌握那些内容?实验过程中会出现那些现象?实验结果如何?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为此要抓好学生实验前预习这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目标,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从而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并在实验中克服盲目性,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同时,通过预习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教师为了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采用实验课前提问或抽出查预习记录,根据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在实验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重演示操作的规范性

分析化学实验中接触到许多仪器,如滴定管,移液管,分析天平都要求学生会进行熟练操作。而学生以前大部份都没有使用过,教师的演示操作是学生模仿的样板,教师的操作演示是否标准、规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模仿练习。如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然后再进行操作演示(包括使用方法,活塞转动是否灵活,检察是否漏液,是否需要涂凡士林等),最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巡视,若发现错误操作是及时指出并纠正,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熟练地掌握标准规范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师必需苦练规范的操作技能,才能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操作方法。

4.坚持巡回辅导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重视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观察,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怎样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操作,积极动手,严格规范操作,是做好实验关键。每一次实验都要求学生掌握不同仪器的操作方法,因而教师要坚持巡回辅导,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实验过程,发现问题时耐心讲解,并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学生做实验的效果。例如,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练习实验,必须对学生逐个进行辅导,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步骤,并要求学生能复述仪器的使用方法,直到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根据分析化学的特点,教师必需反复强调基本操作的规范,并让学生反复练习,正确的基本操作才能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但学生在开始的几次实验还是会常常出错,如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如右手控制活塞,溶液放至刻度线以下无法读数,若滴定管内的溶液不到零刻度,用滴管往滴定管内加滴定液至刻度;读数时,不能取下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不先排空气就开始滴定。使用分析天平称时,开着天平加减砝码或称量物品,升降枢还没有开到底就读数等等。故实验中老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指正并正确的给学生示范,让学生按规范反复练习操作,才能使学生形成规范的操作。通过教师辅导消除部分学生潜在的敷衍了事的心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态度,从思想上树立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为确保实验结果的精密性、准确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借助实验小结, 强化规范操作

凡士林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范文第2篇

我们把“溶液的配制”放在最前面,以训练学生称量、固体溶解、量取液体体积等基本操作。实验七“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可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子分析天平、滴定管的正确使用和滴定操作技术,巩固移液管、容量瓶的正确使用方法。在实验十一“水的总硬度测定”中,进一步巩固滴定分析基本操作。把实验十二“双氧水中H2O2含量的测定(氧化还原滴定法)”作为自行设计实验,掌握滴定分析在酸碱滴定中的应用后,再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强化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另外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实验,使学生学会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仪器分析方法,学会标准曲线制作,用作图方法进行数据结果处理。笔者依据“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模式以及自身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新编了《医学化学实验》教材,删除一些陈旧过时、重复的实验,增加相关现代化仪器分析实验内容与综合设计实验内容,达到了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且不过分依附于理论课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目标。

2认真做好预备实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本教研室在开展每个实验之前都会安排两位教师进行预实验。通过预实验,教师可以了解所用到的各种仪器是否正常、实验条件是否合理、药品是否失效等;能及时发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掌握实验的第一手资料,以应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在学生实验课前进行的预实验是课堂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此外,预实验得出的结果,给批改实验报告提供了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同样,课前预习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目的及原理,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动手操作前有大约30分钟的教师讲解时间,实验内容不能被详细叙述,教师必须把握住实验的重、难点。此外,在讲授中要将相关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等分解成若干个问题随机提问学生,以此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提问成绩记入学生平时成绩,可督促学生加强实验预习,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阐明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对用到的仪器,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规范的演示操作,向学生讲清操作要领和具体注意事项,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避免出现错误或发生危险。如以滴定分析操作为例,说明其使用方法。酸碱滴定管在使用前,应先检查是否有漏水现象,如果酸式滴定管漏水,取下活塞涂上凡士林即可;如果碱式滴定管漏水,则上下调动玻璃珠位置。在装入标准溶液之前,应先用标准溶液润洗2~3次。在赶去滴定管尖端气泡和调整好液面后,就可进行滴定了。滴定时要善于控制溶液流速,刚开始反应可以“见滴成线”,接近终点时要做到需要一滴加一滴、需要半滴加半滴。当颜色发生突变且20s不褪色时,即到达滴定终点。读数时应注意保持滴定管垂直,由于附着力和内聚力的作用,滴定管内液面呈弯月形。读数时,对于无色或浅色溶液,应读弯月面下缘的最低点对应的数值;对于有色溶液,应读弯月面上缘对应的数值。学生在使用滴定管时总喜欢左手拿锥形瓶振荡,右手操作活塞;对这个不良动作教师要演示错在何处,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培养学生正确操作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发现学生错误操作及时给予纠正,这样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又使学生掌握了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方法。

4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凡士林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范文第3篇

氯及其化合物知识作为本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其设计意图是:一、氯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教科书选择氯气的性质、用途以及Cl-的检验等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而且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尤其是了解其他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氯是海水中富集的一种元素,资源丰富。而且食盐、漂白粉等含氯的化合物大家都非常熟悉,认识上有一种亲近感,容易产生求知的欲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二是氯离子(Cl-)的检验,三是卤素简介。

本节内容编排有以下特点:

1.突出重点从物质种类上来看,重点学习氯元素的单质──氯气;从氯气的知识结构来看,重点学习氯气的强氧化性;从氯气的氧化性来看,重点学习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氯气与水的反应。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氯离子的检验。教科书对重点知识不仅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而且安排了“实验”“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等活动,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并不断加深。而教科书对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氯的化合物、卤族元素等通过“科学史话”“科学视野”作了简单的介绍。本节突出典型元素氯的介绍,又有所体现卤素的性质,较好地体现了以点为主、点面结合的编制思想。

2.讲究实用性重点知识选择的依据之一是实用性。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是工业上制盐酸的重要方法,氯气与水反应是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原理所在,离子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因此,这些重点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用意义不大,若介绍就要安排实验,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仅在“科学史话”中作了介绍。

3.体现思想性教学内容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氯气是有毒气体,但它可用于自来水消毒,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要学好知识,正确运用,才能让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此外,学生还可以从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中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本节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本节教学难点: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

教学建议如下: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在第二章中学生对分类方法已有所了解,本节应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不同角度来理解和认识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并以新知识为载体,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学过盐酸、NaCl与AgNO3溶液的反应。在介绍Cl-的检验时,可以先复习这两个反应,再进行实验。

2.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突出重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资源做好实验、引导思考、广泛交流、适当拓展,突出教学重点。还可以利用课外教学资源,如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漂白粉的含氯量计算等,进一步强化重点知识。由于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等知识在必修2中学习,因此,对于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比较等内容不必展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介绍也不必加深。

3.运用化学史实,积极创设探究情景。教科书先以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这一科学史话作为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里了解氯气可以从氧化盐酸中的氯离子得到,氯气是黄绿色、有刺鼻气味的气体等,而且从科学家身上学习到科学研究的思想和科学探究的精神。然后安排了“思考与交流”,让学生谈一谈从这一史实中得到的启示,然后很自然地引出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再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要利用好这一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体会理论指导的重要性和实验实证的基础性,使学生产生对化学知识的亲近感,增加他们主动求知的精神。

4.充分运用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非金属性质的印象,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科书在知识的表述方法上,充分利用化学是实验科学这一特点,通过演示实验讲述氯气的典型性质,使学生对氯气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关于Cl-的检验,为说明自来水中含有Cl-,教科书除了选用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外,还增加了自来水作为试剂与AgNO3溶液反应,同时以蒸馏水与AgNO3溶液混合作为对比实验。对使用AgNO3溶液检验Cl-时需要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理由,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对比实验来解决。还可以以Na2CO3溶液为例,对稀硝酸加在AgNO3溶液前和后有什么影响展开讨论。

5.增强教学的问题性和探究性。对于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碱的反应这些教学难点,建议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请你根据已掌握的Cl2的性质猜测,Cl2与H2O反应可能形成的产物是什么?并设计各种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是否成立。通过假设、设计、验证、得出结论后,再用下列问题进行情境迁移:(1)根据Cl2与H2O的反应设想一下,如果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会发生怎样的反应?(2)在工业上,Cl2与消石灰反应可以制得漂白粉,其有效成分是什么?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什么?若学生的基础较好,此时可应用下列问题继续进行深入探究:往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氯水,会有什么现象?实验中酚酞褪色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Cl2与碱发生了反应,还是因为氯水中含有的HClO起了漂白作用?你是否能设计实验证明哪种猜测是对的呢?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建议

【实验4-3】盛氯气的集气瓶要干燥。瓶中的氯气要浓,为了防止氯气逸散,可在集气瓶口涂一点凡士林,使玻璃片与瓶口更密合。因为这是第一个关于氯气性质的实验,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氯气的颜色(黄绿色),并注意氢气在空气里燃烧与在氯气里燃烧火焰的颜色是不同的。

【实验4-4】色布的颜色最好是自行染上的。可取白纱布条,用红墨水染成红色,晾干备用。

【实验4-5】实验时所用氯气和有色布条一定要干燥。为此,从气体发生器出来的气体要经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布条要用临时烘干的。

凡士林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范文第4篇

早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就提出:“不仅对成年人而且对年轻一代要在环境问题上进行教育……”。高职学生肩负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是未来产业部门和物质生产领域中生产力的开拓者、劳动者。他们的环境知识、环境意识、环境保护能力将直接影响着环境问题的解决。

高职院校由于学制的限制,在非环境专业开设专门的环境课程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在不同科目之中进行环境教育渗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和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更是必要的、可行的。

高职院校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社会和学校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各行各业,这些学生大部分将进入企业,走向生产第一线。环境教育可使他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意义,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在将来的工作中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美德。随着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一些企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懂环境与环境治理的人才成了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而现在的企业更关注未来人才的环境素质,即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运用环境知识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途径的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是未来产业部门和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开拓者和劳动者。在职业教育中,若能把环境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不仅能使未来的生产者懂得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掌握环境保护的简单技能,而且能够使他们了解到本专业内的环境科学知识,并对工作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做出正确的处理。如果企业拥有大批接受过环境教育的人才,就可以通过节能、回收废物防止污染扩散等手段间接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对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是一种潜在的投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环境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点。高职教育应该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就具备环境知识和环境道德观念,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成为21世纪的合格公民。这种做法不仅可为学生拓宽就业面,而且可以拓宽办学面,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支持。不仅如此,这些走出校门的学生还会以自身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态度影响和带动人们自觉地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促进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带动社区环境保护的开展。

高职院校渗透环境

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要通过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逐步了解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掌握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参与保护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重视和关心环境问题,培养其为解决现实环境问题和防止发生环境危机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意志和实践能力,从而逐步提高人口素质,以期合理地开发资源,高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为高职院校实施环境教育提供可能的借鉴,为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环境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环境意识、环境知识、环境态度、环境技能、参与能力。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

(一)在理论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第一,把握渗透内容。高职使用的化学教材隐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教师要准确把握知识的切入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这些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有关环境的知识。

第二,制定渗透计划。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必须有周密的计划,这一方面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制定计划应力求全面、准确、具体、可行。

第三,注重渗透方法。渗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讲授法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目前教师在环境教育中采取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就是在讲授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把与之相关的环境知识传授给学生。如在讲到非金属元素硫的时候,结合硫酸的工业制法,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硫的产生、危害、防治措施等,使学生认识到污染的危害性,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凭借科学知识,可以治理污染。同时,要求学生深入思考消除污染的方法,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多媒体课件展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环境污染的情形。如水体污染、水源短缺等。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水体污染带来的危害,水资源短缺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让他们在生活中自觉抵制污染水源的行为,形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为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示范法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良好行为和道德品质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示范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重视自身行为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如在用重铬酸钾测铁的演示实验中,从实验前的准备、到实验过程的操作以至到实验后的整理,教师自始至终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洗涤仪器时,用少量多次法达到节约用水、洗涤干净的目的;滴加指示剂时,严格控制用量,保证既能节约药品,又能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实验后整理,对剩余的重铬酸钾进行回收,把实验废物倒入废液缸,达到节约药品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课前三分钟演讲法鉴于高职化学课时少的实际情况,可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查阅报刊资料和上网收集资料等形式,广泛涉猎环境污染、治理、保护等知识,并在课前三分钟进行小演讲。这种做法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养成主动查阅和积累资料的好习惯,促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环保意识。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其一,实验微型化。微型实验包括实验装置的微型化和药品用量的小量化。微型实验比常规实验节省试剂和时间,且实验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大大减少。开展微型实验可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减少污染。同时,也可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如滴定操作中指示剂的用量问题,学生往往会取用多于要求的试剂量。教师在进行课堂演示时,可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观察试剂用量多时现象不明显、计算结果的误差大等事实,促使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反应的试剂量越多越好”的错误思想;另外,在学生实验时,经常向学生提出:你取用的试剂量是否为最小量?实验后的废液、废渣是否置于指定的地点?你思考过使废水、废液、废气变为无毒、无污染的方法吗?并且从严要求,随时检查,逐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自觉养成一种符合环保道德的行为习惯。

其二,实验绿色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直接接触到有毒气体、液体、固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反应原理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尾气的吸收、废气废渣的处理等方面参与实验,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且能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拥有环境保护知识和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环境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增强积极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有效参与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达到具备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使绿色教育思想真正体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在预备实验计划中设计绿色实验高职学生在中学已获得了一定的实验技能,也形成了一些实验操作规范。在此基础上,应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教育,进一步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写出预备实验计划,并考虑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污染,充分考虑怎样才能尽可能使用少量试剂、减少或避免有害物质的使用或排放,设计出绿色试验,并将此作为预备实验计划是否合格的标准。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促进环境意识的形成,而且可使学生养成查阅资料和积累资料的好习惯。

实验结束后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产生废液,这些废液大多含有有毒有害成分,有的还含有剧毒物质、致癌物质等,这就需要妥善处理,避免其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在实验过程中,要向学生讲述废弃物处理的一般知识,让学生了解处理的方法,并在实验后要求学生思考用何种方法处理。要求学生根据废液的类型,倒入指定的容器,然后统一处理。

实现废物的再利用“白色污染”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聚乙烯塑料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废弃塑料袋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如果能实现废弃塑料袋的再利用,不仅能变废为宝,而且可有效地降低污染。如在讲完乙烯和烯烃这节内容后,可以设计用废弃塑料制取凡士林、乙烯和汽油的兴趣实验。这些实验可让学生体会到看起来是废物的东西,可以转化为有益的物质;勤于思考就可能找到变废为宝的途径,就可能使资源再生,就可以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合理利用有限资源的良好习惯。

(三)结合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结合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也是必要的。(1)把环保实验引进课外活动中;(2)创建班级手抄报纸;(3)开展调查活动;(4)举办专题讲座;(5)举办环境知识竞赛;(6)利用节假日宣传环境知识;(7)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促进环境教育实施等。

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思考

相关期刊更多

诗书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际心血管病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生物进化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