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管理体系现状

能源管理体系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管理体系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源管理体系现状

能源管理体系现状范文第1篇

1.分析能源绩效现状水平,确定能源绩效提升方向

众所周知,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延安卷烟厂,由于地理因素气温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极端天气的影响,对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带来很大的困扰。2009年延安卷烟厂异地技改实现达产达效后,当年卷烟单箱综合能耗就由2008年的35千克标煤左右降至28.6千克标煤,2010年实施能源管理专项课题后降为23.5千克标煤。能源消耗就一直徘徊在这个数字左右,时高时低,离创建一流卷烟厂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如何突破能源管理的瓶颈从这个时刻开始就一直萦绕在决策者脑海中。大家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必须下大力气寻找破解之道,克服不利条件进一步完成公司单箱综合能耗考核指标。为此,厂领导指出:节能降耗是衡量一个工业企业发展水平和管控能力的重要指标,必须按照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能源管理长效机制,在全厂综合体系管理员的大背景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由此,全厂上下一条心,誓言突破能耗进一步降低的瓶颈。

2.注重统筹策划,全面推进能源体系建设

2.1精心策划

2011年开始,延安卷烟厂提出能源管理三年规划,要求建立和完善工厂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能源管理有章可循、节能项目实施有序、内部沟通快速有效、体系运行稳中有新”,建立起工厂能源消耗管控的长效机制。随后,本文由收集整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从机构、职责、人员和管理要求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制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方案,编制了《能源管理体系手册》,确定了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组建了管理机构,明确了管理职能,开展了能源初始评估工作,为能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同时分层开展了标准知识和能源技术等多项培训活动,建立了较为专业的内审员队伍。/

2.2严密实施

进入2013年后,能源管理体系建步入快车道,一切都如水到渠成,召开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启动大会。厂部明确要求:各部门要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贯彻落实,不断夯实部门责任,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目标管控能力提升能源管理绩效,将节能意识上升到自觉行为。体系推进过程重点确定能源管理基准,比照基准年数据,详细落实整改措施。确定能源绩效参数,识别绩效改进机会,严密实施能源管理方案。对87项优控能源绩效改进机会,按照设备种类、控制方法等因素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总结,与各主控部门进行沟通协商,最终确定用标准规范管理的49项,由部门日常管理控制的16项,控制难度较大或需要资金投入的优控能源绩效改进机会22项。

2.3持续改进

首先根据体系建设要求和《能源管理手册》的基本框架制定了《能源基准管理办法》、《能源使用管理办法》、《能源统计管理办法》、《照明管理办法》等七项管理标准,修订了50多项技术标准,同时对与能源转换和能源使用岗位的岗位标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和完善补充,确保了体系文件的完整性和适宜性。重点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主动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成效进行监督和评价,持续提出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使能源管理体系得到不断的改进。同时结合审核结果对体系标准进行再修订、再完善,通过不断的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由厂能源管理领导小组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了一次管理评审,就能源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正式的评价,总结体系的业绩,从当前业绩上考虑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同时考虑可能改进的机会,从根本上保证了工厂卷烟综合能耗指标逐步得到改善,能源绩效水平明显上升。//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2.4严格考核

夯实岗位责任制,通过绩效杠杆加大激励机制,建立起能源目标管控,对应岗位落实到人,使人人对当班能源消耗数据熟记在心,体现在操作的过程中。同时建立起分类分层考核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严格检查考核,督导各部门提升节能意识,充分调动一线职工主动参与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为降低生产成本出谋划策,使节能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

能源管理体系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能效提升;实施计划;节能增效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25

1 现状分析

在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伴随而来的必然是能源的大量消耗。然而,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率较低,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引发环境污染的双重问题。且能源利用低下还会增加被利用资源的需求量,对能源利用的浪费加之今后能源需求量大增的情况导致可利用能源的紧张。根据目前国家颁布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推进企业建立能源效能管理体系势在必行。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开展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以创建具有企业特色的能源管理运行体系,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依据山东省,鲁经信资字〔2013〕367号文件通知的指导内容为方针,结合邹城市,邹经信字〔2013〕60号《邹城市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计划》通知要求组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结合企业实际,努力开展实施能效提升全过程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一套完整、标准、规范的能效提升计划,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可形成文件的实施方案,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组织的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设备运维、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考勤督查与安全管理、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绩效考聘等措施,不断提高持续优化改进,运用成熟技术,科学先进的节能管理方法,采用新型环保节能材料,使节能电机设备在运行中体现节能效果。

2 执行标准与计划实施

依据电机能效等级IE1 IE2 IE3及EFF1 EFF2的标准,目前我国仅对低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提出了电动机的能效标准要求,如按照2012年版新标准,高效电机能效标准仅指达到能效二级(相对于IE3能效标准)及以上的电机,2015年1月1日开始,额定输出功率为7.5-375千瓦的电动机以能效水平不得少于IE3(超高能效)或至少满足IE2(高能效)。而从2008年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制定了全球统一的电机能效分级标准,并统一了测试方法,到2011年又强制推行超高效电机,欧洲从2011年强制推行高效电机。我国在2006年电机能效标准(GB18613-2006)是参照IEC标准组织修订新标准GB18613-2012)于2012年9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依据我省要求参照鲁经信资字〔2013〕367号文件指导内容,坚持存量调整与增量提升相结合,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以逐步淘汰低效电机使用环节与改造利用成熟技术相结合,系统节能与改造提升相结合,确保新增电机产品符合高效电机能效标准全部达到使用要求。

但是,已目前了解的国内电机制造企业相关信息,若参照新标准执行,某些基础材料技术,工艺装备设备,生产制造还不完善,整体技术水平还处在提升阶段。为达到国际电工委及美、欧能效标准还存在差距。现阶段可采用多种技术管理方案,针对电机、电气设备应用先进技术,成熟产品,实行强制的机电设备技术文件指导管理制度。依据《低压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对标评估表》及时把握最新电机成熟应用技术信息,综合评估投入与改造,不断充实更新节能措施,实现整体节能增效目标。

以功率划定界限,仅对7.5KW4极电动机效率性价比对参考。IE3超高能效,价格较高,效率比不明显。YX3高效,价格适中合理技术指标很接近GB18613-2012的2级效率值,与已知的国际标准效率值不对应。

曾在1999年,欧盟与欧洲电机与电力电子制造商协会(CEMEP)制定的电动机能效标准(EU-CEMEPf议)。EU-CEMEP协议覆盖的三相交流笼型异步电动机,功率范围是从1.1~90kw,极数为2极和4极,电压为400V、50Hz、S1工作制(即连续定额)标准设计,该协议对每一规格电机规定了高、低两档效率指标,产品效率值低于低指标的称为EFF3电机,介于低指标与高指标之间的称EFF2电机,高于高指标的称EFF1电机。到2010年6月16日开始执行电机能耗标准以等级IE1、IE2、IE3进行生产与销售。电机的新能效等级必须通过新的测量方法进行确定。旧的欧洲代号EFF2,EFF1将不再有效,并逐渐的退出市场。新标准执行EN 60034-30:2009定义了功率在0.75-375 kW之间的低压三相异步电机的能效等级,具体规定如下:IE1=标准能效(类似于EFF2)、IE2=高能效 (类似于EFF1)、IE3=优质高效。

3 计划实施的意义

结合企业扩能搬迁改造工程的机遇,完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为避免企业在能耗管理工作方面出现重视不够,防止出现管理不规范、方法不科学、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节能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等问题。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借鉴成熟管理模式,将过程分析方法、系统工程原理和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管理理念引入企业能源管理,建立覆盖企业能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对强化结构节能与技术节能,促进企业构建长效节能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管理体系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节能减排;能源统计;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0. 024

[中图分类号] 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0- 0040- 02

随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国家从法律层面将节约资源明确为基本国策,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先后了一系列节能指令,规定、条例等,加强了对能源管理工作的指导。研究和采用先进的能源管理方法已越来越引起各级能源管理部门和企业的重视。

能源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统计研究能源总体现象的数量表现,和其他统计一样,不仅是反映和认识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是管理国家和企业经济活动,并实行监督的有效工具。同时,又是构成信息和制定方针、政策、计划的基础。企业能源统计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能源的分类;计算能源的生产量、消费量、加工转换量、库存量、损耗等能源统计基本指标,据以分析能源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以及能源供需的平衡关系,正确计算能源的利用程度、消耗水平、经济效益指标,以分析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能潜力。为了适应能源形势的要求,当好企业能源决策的参谋,我们有计划有目标地做了几项工作。

1 永煤集团能源统计工作现状

1.1 能源统计逐步受到重视

国家出台了《节约能源法》、《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各省、市、地区也试图在节能减排上做出大文章,各种“节约能源办法”、“节能减排目标”、“加强能耗监测”等文件规定层出不穷。目前,我公司已形成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体系且实现了“三化管理”,成立了能源管理机构,指定由技术中心专门从事能源宏观监测管理工作,基层各子公司、直属单位均指定了专(兼)职管理机构,从上到下指定了节能减排专(兼)职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能源统计工作也正逐步受到各子公司、单位的高度重视,形成了近百人的能源统计队伍。能源统计已经不再是一个附属于大工业统计下的“小专业”了,而是被高度重视的相对独立的重点“专业”,由专部门专人负责。

1.2 能源统计管理体系及网络信息化已基本建立

集团公司根据统计局能源报表填报要求,结合各单位生产实际,编制了“能源统计管理办法”、“能源统计报表制度”、“能源报表审核要点”等规章制度,按照原煤生产、洗煤、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板块编制了能源消耗台账,根据GB/T 13234-1991《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编制了集团公司能源消耗指标体系,最终形成了集团公司能源统计管理体系,使能源消费统计指标设置得更加全面、科学和合理。各子公司、直属单位还根据生产工序环节,绘制了统计管理流程,规定了能源统计管理办法,建立了统计网络,为及时、准确地采集能源消耗数据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公司将统计工作纳入了节能减排考核之中。

引进并应用Lemsun能源统计软件,各类统计数据及报表实行了电脑网络化管理,每月2日前,各单位通过能源统计软件上报能源报表,公司能源统计人员根据审核要点逐单位逐表逐数进行审核,发现疑问及时更正,确保数据准确无误,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及其准确度。

2 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统计范围不全,数据不准确

公司能耗情况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本部各子公司、单位的能源购进、消费、库存情况,对省内的部分子公司及省外公司能源统计工作无法正确反映,全公司综合能耗统计尚不健全,单位GDP综合能耗尚无法较准确地计算。原因在于:①他们的能源管理基础差,能源统计工作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②部分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认真研读学习公司的能源统计制度和能源统计知识,对一些数据估算、冒算,随意性很大,统计报表认识不深刻,随意统计填报;③没有建立完善的计量、统计体系,统计数据缺乏可靠性,能源计量仪表配备不齐、不准,给能源统计造成困难;④统计报表时效性较差,不能及时上报报表,导致集团公司汇总数据不全。

2.2 统计服务职能难以正常发挥

目前,部分单位的能源统计工作只是对生产消耗的能源作统计,而没有把统计的结果反作用于生产。能源统计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由于部分单位可供使用数据不全,缺乏完整性,能源整体统计不清,难以为公司领导提供准确的能源统计资料,难以为指导经济工作和能源供给提供科学的依据;由于缺乏这种全面系统的统计数据,不能顺利开展能源对经济产生的成果和趋势分析,不能为决策部门提供有效的服务。

一些单位在能源报表的编制说明中对能源统计分析不深刻、不全面,只是对数据的增长、降低的简单统计,没有分析原因、查找节能点,没有达到对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进行预测和控制,达到最经济、合理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能源资源。

3 进一步提高能源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能源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寻求能源统计解决途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首先要加强能源计量工作。能源计量是能源统计的保证,是基础工作的基础。没有齐全的能源计量仪表,能源在流通过程中每个环节准确的数量变化和消耗便得不到反映,能源统计就无法进行。团此,加强计量工作,保证量值的准确、完整、统一、平衡是能源统计的关键。

(2)要以《节约能源法》为依据,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要完善能源消耗奖惩制度,开展能源审计,把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员工业绩考核范围。

(3)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素质。作为节能工作者,要把工厂的能源管理、统计分析、能源技术、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搞好,又要及时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责任很大。掌握一定的能源管理基础知识、统计原理、能源经济理论是搞好节能工作的必要条件。面对困难,我们主动向行家请教,自学能源管理、统计分析、节能技术等诸多方面的理论书籍,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同时,深入基层了解,核实第一手资料的正确程度,对每月送上来的报表首先进行认真整理,严格审核,发现问题立即反馈到基层,使统计资科、数据准确客观。然后再按照台账的要求,进行分类、分组、分指标,并进行指标汇总和必要的加工换算。经过科学地综合使它系统化、条理化,变为能够反映能源总特征的、我们所要的综合数字资料。对有争议的问题及时探讨、解决。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使每个统计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另外,还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灵活掌握能源统计软件的操作。

各子公司要为能源统计人员配备单独的计算机等先进的统计设备,使能源统计工作适应公司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公司生产经营服务。

(4)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是能源统计工作的基点。各子公司、区队、分厂、各用能部门都要建立能源统计台账,各作业区、工段、站、主要耗能设备等都要建立能源消耗原始记录,按时报送和传递能源数据和能源统计报表。

(5)各单位统计人员学会一两种统计分析方法,提高能源统计的深入分析能力。

能源管理体系现状范文第4篇

能源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水平不断提高导致能源消耗迅猛增长,其中,工业耗能仍是拉动总体能源需求的主要因素。全球范围来看,电动机驱动系统每年消耗的电量超过全球工业耗电总量的70%,而多数电机系统运行在低效率状态下,能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为此,多数国家把节能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工业系统(本文特指电动机驱动系统)的最优化上,通过制定系统经济运行标准、开展系统经济运行项目、推广最佳工程管理实践等途径促进节能工作。从1989年至今,我国制定的能效标准达到22项,其中包括三相异步电动机、通风机、清水离心泵和容积式空气压缩机四种工业产品。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使节能标准相互协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一步促进工业系统的节能工作,我国工业系统经济运行标准的修订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而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标准来推动高效工业市场的转型将是今后节能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参考相关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工业领域节能工作的现状,提出新的工业标准框架,保障节能标准的有效实施,促进高效工业系统的建立和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1问题的提出

电动机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动力机械,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并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电动机所拖动的设备主要有泵类、风机、压缩机、机床等,是各行业的主要动力配套设备之一。目前我国电机系统的装机容量非常大,保守估计为5亿千瓦,年消耗电量达7500亿千瓦时,且运行效率普遍很低,电机系统中“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非常普遍。最近,联合国工业发展署在我国上海、江苏两地搞的电机系统优化项目表明,国内电机系统的效率提升潜力在20%~50%,节能潜力相当巨大。另一方面,电机系统能效改进难以实现持续性,众多因素促使电机系统的运行效率重新回落。例如:(1)采购与生产部门没有统一管理,生产设备和系统组件的采购没有考虑系统效率,只是一味地追求最低的初始投资费用;(2)产品、工艺的改变往往导致改进后的电机系统其运行效率再次降低;(3)员工对新生产工艺不够熟悉,系统操作、维护不当;(4)人员工作的不合理调整导致系统运行低效。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合理的能源管理及优化体系,当初投入巨资改进电机系统的运行效率,很可能三五年后又面临同样的问题。这种反复的改造、再改造使得维护系统高效运行的费用急剧增加,而多数企业会对系统节能的经济效益丧失信心。企业、政府以及市场需要一套有效的机制保障工业系统持续高效的运作。

2工业系统框架

2.1目的和意义以系统经济运行为基本单元的工业系统框架是一套涵盖标准、监督、审核、认证、培训的综合管理体系。该体系以节能管理与监督为重点,在政府、企业、技术专家以及独立的认证认可机构之间进行有效的关联,将工业市场的运作从产品交易转变成工业系统优化服务,并结合IS09000/14000/ANSI/MEI2000等企业管理体系,将能源管理:效率与企业的商业实践和增强全球竞争力、减少费用、提高生产力以及环境保护等企业核心价值融为一体,最终实现工业市场持续高效发展的目标。建立工业系统框架对推动我国高效工业市场的转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节能管理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框架的实施需要相关节能政策和节能标准的支持,同时也促进节能政策与标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另外,工业系统框架也将大幅度提升我国工业系统用能效率,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及改善系统中产品和设备的能效结构,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从而保证我国能源供需的平衡和国家经济的不断增长。

2.2分析讨论

工业系统框架结构的主要元素包括政府、企业、系统优化专家、独立认证机构等。政府开展自愿性的节能项目:协议,广泛鼓励并吸引企业参与制定产品能效标准、经济运行标准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系统优化专家负责评价企业能效状况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编写系统优化数据库和制修订产品能效标准、系统经济运行标准等;企业根据系统优化数据库和自身系统运行状况,在系统优化专家的指导下进行项目改造,建立管理体系模型并将系统能效纳入其中;独立认证机构主要负责定期的达标审核,判定系统运行的能源消耗状况并给出意见和建议。截至2003年底,我国约有10万家企业采用ISO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全球则有149个国家、56万多家企业使用该体系。ISO管理体系被世界各国广泛地采用,其体系的完善性和评价的独立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从各方面考虑,实施ISO管理体系标准无疑是工业系统框架的最佳选择。系统优化数据库是上述要素以及整个工业系统框架的枢纽,良好的数据库是工业系统优化的基础和保障。收集所有电机驱动系统优化、运行、管理经验,将简单易懂的操作指南、程序以及项目保存在数据库中,进行详细的分类以方便企业受训员工或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查询或检索。数据库中的资料应本着方便转化的原则,使所有实施系统改进的企业能够根据本身的特殊情况加以调整。

2.3实施途径

2.3.1从上至下

(1)相关国家标准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制定并颁布电动机传动系统经济运行标准,对系统的高效运行广泛的基础标准。同时工业能源管理基础标准,给企业提供一个管理框架,并在语言上与ISO相关标准兼容,包括MSE2000。

(2)省级政府机关对行政管辖内的企业进行系统优化培训并提供培训工具(工业系统最优化数据库),指导企业如何达到国家标准和协议要求。

(3)国家和省级政府机关应该对那些在提高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加以认可和表彰,积极开展政府和企业之间自愿性协议/项目;对没有达到协议要求的企业建立一套合理的处罚机制。

(4)企业建立一套合适的管理系统模型,根据电机系统经济运行国家标准提出企业电机系统改进计划和目标,并将计划、目标、管理规则、审核等内容纳入到ISO管理体系中。

(5)对协议企业进行定期的ISO管理体系审核,对不合格的企业提出改进意见。

2.3.2从下至上

(1)企业评估电机系统的运行现状,并与政府达成协议,在ISO的管理体系框架内承诺系统改进目标并制定详细改进计划。

(2)省级政府建立工业系统最优化数据库和工作指南,使企业可以非常方便地将它整合到企业质量/环境管理手册中,手册中包含了电机系统效率的改进工程。

(3)政府机构向企业员工和能源效率组织提供培训,指导他们如何评价系统运行效率以及如何使用工作指南数据库。

(4)定期对协议企业所承诺的改进目标进行审核,确保每个电机系统、每个企业达到改进目标,并对没有达标的企业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5)政府表彰电机系统能效改进项目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并将成功经验加以推广,最终实现高能效市场转型的目标。

2.4实施障碍和对策

系统框架主要的实施障碍在于:

(1)优化系统买卖的市场运行模式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

(2)企业通常将生产质量、生产可靠性等因素排在首位,而对能源效率所带来的利益没有充分的认识。盲目追求初始投资/预算的最小化,忽视最佳工程实践和寿命周期成本的意义。

(3)系统优化数据库相当庞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4)需要将系统能效管理纳入企业ISO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并建立配套程序。

(5)管理、监督不到位,体系形同虚设。

对策和建议主要有:

(1)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一场工业系统优化的运动。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工业系统节能效益,并将重点放在经济效益巨大的项目上,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系统优化运动中。

(2)提高企业对系统优化的认识,拉动市场对系统优化服务的需求,从而促进市场运作的彻底改变。

(3)组织系统优化专家组对我国钢铁、冶金等高耗能企业(排名前100位)进行全面评估考察,并作出详细的改进方案。选择部分或全部企业作为示范企业,实施改进方案。

(4)政府成立相关的管理部门,广泛收集系统经济运行的实践经验,组织专家开发系统优化数据库并对协议企业相关员工进行培训。

(5)由专门的机构定期审核。

能源管理体系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能耗;评价体系;三层四面

一、前言

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在低位徘徊,石油行业应当做好长期应对寒冬期的准备,冷静面对低油价带来的行业调整,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实现稳健发展。

为了降低施工作业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油田井下作业系统积极探索和创新能源消耗管理,建立了一套适合作业施工特点的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实现了能源的合理利用及效益的最大化。

二、能源消耗现状

能耗成本在作业系统总成本中约占10%,压缩能耗成本,对降低作业总成本,增强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作业处消耗柴油7800吨,汽油700吨,年消耗能源折合标准煤约12000吨,万元产值能耗约249千克标煤。由于井下作业工程施工市场,进入门槛不高,竞争一直较为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必须在降本增效上做文章,在压缩能耗成本上下功夫。

三、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的提出

能源消耗评价体系是以井下作业工作特点和能耗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精细化能源消耗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推进节约型企业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能源利用率。

能源消耗评价体系的核心是制定能源消耗标准和能源消耗单元的分层次评价考核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三层四面”。三层:第一层对各个工程部的能源评价考核;第二层对各个基层作业队的能源评价考核;第三层对能耗设备的能源评价考核。四面:一是对于作业工期短的小修作业队采用标准井次单耗的评价方式。小修作业队伍在工作量核算的时候采用的是标准井次,该标准井次的核算在石油石化行业已有一套标准的核算体系,这使得核算能源单耗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对于工期长、技术含量高的作业队伍以及辅助工作队采用万元产值单耗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大修队、试油队、压裂酸化队等。这些工程队伍由于其工作性质,工期长,工艺复杂等,用万元产值单耗能相对科学的评价能耗的真实情况;三是对于工程运输车辆采用百公里耗油的评价方式。主要的耗能设备就是车辆,采用百公里耗油将能科学的反映能耗的实际情况;四是对于工程车台上设备及作业配套设备采用工时单耗评价方式。工程车辆台上部分设备及作业配套设备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才会消耗能源,因此工作工时单耗能有效的反映该设备的能耗情况。

四、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的本质以能源消耗的精细化管理为核心,以工作性质对工程队伍和能耗设备进行分类,同一类型的队伍和车辆采用相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以此来科学的评价能耗情况,实现能耗的精细化管理。

1.分析能源构成情况

为准确摸清能耗状况及构成,确定节能工作重点,我们重点分析能源消耗构成及明细:油料消耗占综合能源消耗的94.2%,电、水、天然气占5.8%。油料主要用于车辆和设备消耗;水电天然气主要用于办公、生活消耗。将油料能耗作为重点全面控制,其他能耗列为正常控制。分析油料消耗构成可以看出:配套设备、运输车辆和特种设备的油料消耗占到了整个油料消耗的98%。因此评价管理的重点是针对这3个方面的能源消耗。

2.建立能源消耗评价管理体系执行考核体系

(1)小修队伍采用标准井次能耗(升/标准井次)

每个作业队建立一套完整的能耗指标记录资料。每日的加油量由成本员记录加油记录表。每月月底各队成本员将该队的油料用量和核算的作业标准报能源管理部,统一折算标准井次单耗。

(2)大修队、试油队、特车队等采用万元产值能耗(升/万元产值)

大修队、试油队、特车队等队伍采用了万元产值能耗的评价方法。修井工序加油记录表可以清楚的记录油料的发生情况,每个队伍每日的加油量都会由各队的成本员收集统计。每月20日成本员将该队的油料用量和核算的作业标准报节能管理部门,统一折算成万元产值单耗。对大修队、试油队、特车队这几类队伍进行了分别评价排序。

(3)运输车辆采用百公里耗油(升/百公里)

制定合理的车辆评价考核标准,按照车型的不同,季节的不同进行分别的能耗考核评价。对每台车的消耗数据进行实际测定,实施精细化单车计量能耗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管理措施落实到具体的车和人。

(4)特种车辆台上及能耗设备采用工时单耗(升/工时)

特种车辆台上及能耗设备部分在工作时才消耗能源。台上设备耗油与季节和设备年限有很大关系,因此,把设备根据型号、年限、季节不同进行细化分类进行评价。

五、实施效果

1.全员节能意识得到了强化

经过一年来的工作,由于宣传到位,制度不断完善,在管理中严格执行了节能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各项制度,营造了良好的全员节能降耗氛围。

2.完善配套制度和管理网络

为了配合节能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完善了处-工程部-工程队-个人四级管理体系,并专门制定了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和措施:《井下作业系统能耗指标考核评价体系》《井下作业系统能源消耗评价管理细则》等;同时,定期召开能源消耗分析会,确保了节能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和持续改进。

面对当前寒冬期的严峻形势,系统上下必须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转变思想、革新技术、管理创新是应对“寒冬期”的必由之路。通过实施能源消耗评价体系,使油田井下作业系统的降耗工作更上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