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镇供水管理办法

城镇供水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镇供水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镇供水管理办法

城镇供水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村自来水;入户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 S2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1-0205-01

1 开城镇农村饮水现状

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二十里铺村、峡口村、青石峡村、郭庙村和冯庄村农村自来水入户工程位于固原市原州区以南的开城镇境内,距离固原市区12km。项目覆盖开城镇二十里铺村、峡口村、青石峡村、郭庙村和冯庄村5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共计7210人、1800户。并解决行政村所在的学校的自来水入户问题。其中二十里铺小学1所,现有学生及教职工193人;郭庙小学1所,现有学生及教职工374人;冯庄小学1所,现有学生及教职工206人;原州区四小,现有学生及教职工1254人。项目区交通便利,生产条件较好。该工程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以宁发改地区【2004】754号文批复,于2005年10月建成二十里铺人畜饮水工程并投入使用。郭庙人畜饮水工程由4071项目承建的。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沟道水源变化大,部分沟道由于水源水量减少,使水量无法保证,给人们吃水带来极大不便,直接影响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制约着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次工程主要以农村饮水入户工程为主,着力于改善当地农民饮水条件,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以提高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

2 工程管理

2.1 工程建设管理

为了确保该项目顺利建设,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制定一套严格而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统筹安排、统一实施,严格管理。

成立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二十里铺村、峡口村、青石峡村、郭庙村和冯庄村农村自来水入户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以固原市原州区主管农业的副区长为组长,固原市原州区水利、财政、计经等有关主要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在固原市原州区水务局下设项目办公室,为项目法人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自筹资金的落实等,全面负责施工质量、进度、资金管理及项目评定、验收、监测等工作。

项目办公室负责按照宁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办法和建设监理办法落实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施工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具备一定资质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项目办公室积负责极筹措资金,确保配套资金的落实。对该项目的资金管理设专门帐户,采用“审核报帐制”、资金审批制,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工程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严把资金关,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财力保证。

项目办公室负责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物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购置的材料、设备质量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严把材料、设备关,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物资、设备保证。

2.2 工程运行管理

2.2.1 工程定性分析

工程建成后,移交开城镇水利工作站进行管理。开城镇水利工作站要参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熟悉各个环节,了解各项技术要求,并监督施工单位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为运行管理打好基础。在工程运行中,成立开城镇二十里铺村、峡口村、青石峡村、郭庙村和冯庄村农村自来水入户工程供水管理站,隶属于开城镇水利工作站。

本工程的任务是解决当地农村自来水入户。从供水功能上讲,具有经营性特征,可以获得一定收益。但由于当地水资源匮乏,旱灾已危机到群众生存,从维系群众生存、维持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上讲,本工程具有明显的公益型。按照《实施方案》的规定,根据国家有关扶农政策,特别从以人为本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上综合考虑,本工程管理单位承担着公益性和经营性双重任务,属于准公益性水管单位。

根据《实施方案》的规定,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依其经营收益情况确定性质,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事业单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企业。

本工程建成投入当年能够满足运行成本需求,在运行期内,可以提取部分折旧,工程运行后期水费收入满足完全成本需求,具备自我经营、自我维持的条件。因此,该工程在由政府财政资金解决其更新改造的前提下,在工程管理体制设计上,拟探索采用公司化管理体制,按照企业化运作方式管理、运营。

2.2.2 管理定岗及定员测算

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科学、规范地设置工程管理单位的岗位,对岗位定员进行测算。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1)测算依据。本工程属村镇供水工程,工程管理单位岗位定员依据《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水农[2004]223号)(以下简称《标准》)进行测算。

2)定员测算。本工程最高日供水量为405.14 m3/d,参照《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4.1.1条规定,定员级别为Ⅳ级,只确定岗位定员总人数。经计算,岗位定员总人数为3人,人员由开城镇水利工作站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竞争上岗聘任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职工担任,不再另增加编制。供水管理站要重视机制创新,严格奖惩制度和竞争上岗制度,使职工的绩效工资直接与工作成绩挂钩,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2.2.3 水权管理

本工程在水权管理上拟采用“水权合同制”管理办法,供水管理站拥有水资源经营权,用水户拥有水资源使用权。为了有效利用、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在原州区开城镇水利工作站的监管下,通过协议方式明确水资源的经营权和使用权,即按照用水户分配的总水量,由供水管理站和水资源使用者农户签订供用水协议,协议一式两份,签字双方各执一份。供水管理站必须依据协议的供水量对农户供水,用水户必须按照协议用水量缴纳基本水费。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激活水市场,用水户在缴纳基本水费的基础上,可以在短时间内依法转让水资源使用权,但必须经供水管理站同意。当用水户实际用水量超过协议用水量,并在取得其他用水户协议用水量之后仍不能满足其使用要求时,可向供水管理站申请并经同意后,按累进制水价收取水费。

参考文献

[1]李莉.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与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8.

城镇供水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1水质管理

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及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各水厂加强供水水质管理,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制定水质检验和监测、应急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立健全水质监测档案,并定期对水厂水和管网末端水进行取水,市疾控防疫部门负责水样检测,保证供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同时供水管理中心设立了化验室,购置了仪器、设备和药品,配备专职化验人员6人,每月2次定期对各处供水工程取水化验,通过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状况,确保供水水质安全。

2建议措施

2.1合理布局水源

目前供水工程主要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供水目标主要是城镇及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基本能满足农村供水需求,水源有保证且水质良好。但从提高供水水质考虑,根据冠县“十二五”规划和近年来用水量递增的趋势,供水量已不能满足用水量的需要,因此,必须合理布局水源,以建设中的冠县当铺水库为供水水源,以满足农民群众不断提高的供水水质和供水量的要求。

2.2水厂规模化改建

目前,冠县各水厂供水规模较小、供水设施及管道渗漏损坏严重,水量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因此改建水厂迫在眉睫。目前,规划水厂联网建设平原水库,为统一供水提供有利条件。工程建成运行后,能够逐步提升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保障,在保证农民生活用水前提下,可兼顾工业用水,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3加强水源保护

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在保护区内设立明显标志,50m以内禁止从事污染水源的一切活动,同时加大供水水质监测密度,取水、蓄水、净化水等建筑物50m范围内,输配水管道及构筑物两侧各2m范围内为第二保护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冠县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实施细则》,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做到依法保护供水水源。

2.4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对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实行法人负责制,不断健全完善供水工程管理规章制度、运行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水管员守则、维修队伍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逐步规范维修专业队伍,统一管理、统一维护;不断完善供水管理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和维修管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为工程管理提供及时、优质和全方位的服务,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2.5重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用

城镇供水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供水产销差率;影响因素;解决方法

在社会发展中,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制约着社会的发展,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水资源问题是关键所在。而对于城市而言,供水企业是其重要的基础设施,供水产销差率直接体现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供水产销差率指的是,在一段时期内,供水企业供水总量与销售水量的差额和企业供水总量的比例。供水产销差率的高低对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以此,对于供水企业而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供水产销差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1 影响供水产销差率的因素

1.1 漏损水量

漏损水量主要包括管理漏失水量和物理漏失水量。对于管理漏失水量而言,主要来自于非法用水量,一些用户通过私接管道、水表、私自换表、拨表的方式偷、盗水。对于物理漏失水量而言,主要由于管网漏损的因素造成水量漏失,其中包括管网的外在因素和自身因素。管道的耐压性差、材质低劣,易造成管道爆裂,造成水量漏损。钢筋混凝土管和铸铁管具有较差的水密性,易造成漏水。而管道的管龄,也是造成漏损水量的管网内在因素。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供水管的建设较早,管道老化,管网的腐蚀严重,大大降低了水密性与轻度,造成严重的滴漏。

此外,管网的外在因素包括施工质量、运行压力、外部环境等。在供水管的安装、维修过程中,工程管理方法、管理体制的不合理,使供水管的施工不规范,施工质量低,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时损坏供水管道,使漏水现象发生。对于运行压力而言,管网的运行压力越大,管网的漏水量就越大。管网也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气温变化,由于管网的热胀冷缩,造成管路各部分不一致的伸缩变形,从而造成渗漏。在管道的掩埋中,土壤的酸碱度、含水量等因素都会对管道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引起漏水。

1.2 免费供水量

在免费用水中,消防用水的耗水量大。当发生火灾时,利用消火栓供水灭火,造成大量水的消耗。目前,许多供水公司并没有对消防用水安装水表,无法对用水量进行计量,进而影响水产销差率。此外,在绿化、市政等公益性用水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随着绿化面积的增加,园林管理部门对绿化的管理缺失,往往直接利用城市道路消防栓的自来水进行园林、草地的浇灌,给供水企业造成损失。

1.3 计量误差

各水厂出厂的流量计是供水量的数据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流量计类别的繁多,导致精度的不一致,造成计量误差。同时,缺少对大口径流量计的定期检定,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利用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对机灵精度进行验证,缺少一定的精确性。此外,随着水温、流量、水质的变化和用水量使用量的增加,以易造成出厂流量计不稳定,影响计量的准确性。

1.4 水表误差

水表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不合理的水表选型、不合理的水表安装、不合理的水表口径选用、计量设备误差等。对于灵敏度不高水表而言,在用水量偏小的情况下,无法使水表叶轮转动,无法用水量进行计量。不合理的水表安装,使上下游直管段得不到保证。而水表口径过小时,在用水高峰阶段,就易造成水表的过载运行,对水表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而当口径过大时,用水量低于水表的启动流量时,无法使水表走动,无法计量用水量。

1.5 供水企业自身用水

供水企业的自身用水主要是对管道的扩建、维护用水。供水管网的铺设、改造,都会造成大量的用水,包括管道灌水试压、管道冲洗用水、管道停水放空的耗水等。在管网维护方面,需要对管网进行定期的排水,定期排放管网中的通气阀中的水、消防栓的定期排水等。此外,由于供水企业工作制度的不健全,一些新装用户已经用水,可还未进行记录,无法及时统计用水量,造成水量的流失。

2 降低供水产销差率的措施

2.1 加强管网管理

首先,应选用新型管材,可使用抗腐蚀性较强的PVR管、球墨铸铁管等。其次,加强对供水管道的排气阀的安装设计,可将排气阀安装在靠近机房、地势落差加大、主干管的输水管道上,减少水量的漏损。然后,合理控制管网运行中的压力,将测压点安装在供水干管的关键位置,通过数据的采集对水厂出水压力进行调整,以此合理控制水压,防止因水压过大而造成管道破裂。最后,提高管道工程施工质量,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规范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管道安装、试压、试水,并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查,做好漏水检查。

2.2 控制免费供水量

对从消防栓接水供道路冲洗、绿化等行为进行严格禁止,对公益性用水单位的用水行为进行规范,可对园林绿化、消防、市政用水实行装表计量,准确计量用水量,合理控制用水量,以便供水公司收回成本。

2.3 加强计量管理

合理选择水厂进出水的计量仪表型号,确保型号准确,提高计量精确度。根据用户的实际用水量,选择合适的水表口径,选择结合用户的口径,确保计量的准确。同时,统一管理仪表,并定期对其进行校验,及时更换水表,规范水表新装流程,提高水表的安装质量。此外,应加大对用户水表的查抄力度,及时发现故障水表,确保供水设施的完善,改善抄表环境。

2.4 降低水表误差

水表是用水量的数据记录,水表计量的准确性影响供水量的计量结果。因此,应选择灵敏度高的水表,并加强水表的检查、管理。在进水表计量时,抄表人员应准确记录数据,提高工作责任心,真实反映用水状况。为了降低水表误差,应在水表安装前,进行校正,确保记录的准确,并及时检查数据记录,加强记录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避免估表现象的发生。

2.5 加强用水管理

对于盗水、偷水者应进行处罚,加大供水稽查力度,规范用水秩序,积极查处破坏供水设施者。同时,在供水公司内部,加大员工违纪行为的检查、监督,实行举报奖励制度,规范用水制度。此外,对于拆迁区的用水,应加强管理,及时与开发商沟通,做好水表拆除、水费回收工作,并对废弃管道进行及时断堵,杜绝漏水现象的发生。

3 结束语

供水产销差率是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对于产销差率的控制,是一个复杂持续的过程,它受漏损水量、免费供水量、水表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合理控制、降低供水产销差率,需要加强管网管理、用水管理、计量管理等,增加技术投入,规范管理办法,提高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供水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长江.降低供水产销差率,节约水资源,构建高效和谐水务[J]. 城镇供水,2011(05).

[2]李爱东. 进一步探讨影响供水产销差率的因素[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1).

城镇供水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一、全面节水,努力建立节水型社会

(一)始终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我省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长期存在,在抓好南水北调工程,积极拓宽水资源渠道的同时,必须强化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形成浓厚的节水氛围。要通过调整用水结构,强制推行先进的节水技术,做到合理用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使用好有限的水资源。要尽快研究制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明确水资源节约的工作目标、重点和措施。

(二)以调整农业结构为根本措施,建设节水型高效农业,抓好农业节水。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抗(耐)旱、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减少水稻等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在适宜地区推广饲草种植,发展草食畜禽养殖。大力推广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节水高效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实现由工程节水向综合节水转变,由传统农业用水方式向现代农业科学高效用水方式转变。逐步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制定、落实农业节水奖励政策,广泛推广各类节水灌溉技术,引导农民发展节水灌溉。抓好旱作农业工程建设,重点抓好旱作基本农田和集雨补灌工程,推广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节水精播技术、设施菜水肥一体化等综合配套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集约化节水型养殖技术,推广养殖废水处理及重复利用技术。各级政府要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和旱作农业工程建设,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到*年,全省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000万亩,旱作基本农田面积达到1900万亩,在保障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用水的零增长。

(三)以推进定额用水为重点,抓好工业节水。电力、钢铁、石油石化、纺织、造纸、啤酒、酒精七个高耗水行业要严格执行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对超定额取水的,实行超额累进、阶梯式水价(水资源费),促进企业不断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在年取水100万吨以上的高耗水企业中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挖掘节水潜力。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工业水耗。限制和压缩高耗水行业发展规模,把节约用水纳入行业发展规划。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建设要做到“三同时,四到位”。对工艺技术达不到省定取水定额的项目,项目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建设,水资源管理部门不得批准取水许可。到2010年,力争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8.5%,入统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至125立方米以下。

(四)以改进和完善供水设施为重点,抓好城镇居民生活、机关事业及商业服务业等节水。加大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力度,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快使用年限超过50年、旧城区严重老化及漏失严重的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步伐,优化城市管网布局,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任务,大部分设区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达到国家标准。改进和完善城市居民供水计量设施。对现有居民住宅供水计量设施全部实行户表外移改造,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供水企业和用户共同承担,也可在水价调整中专列城市供水计量设施改造资金,专项用于城市居民供水计量设施改造。对新建居民住宅要严格按照“供水计量设施户外设置”的要求进行建设,凡不符合要求的,城市供水企业不予供水。到2010年,普遍实行一户一表、抄表到户、计量收费。大力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通过价格杠杆调节、财政投入等多种方式,促进现有非节水型用水器具改造。对新建居民生活、机关事业及商业服务业等用水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

(五)以点带面,抓好节水型社会试点工作。今年全面启动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突出抓好水权分配、定额制定、结构调整、计量监测和制度建设。通过用水制度改革,建立与用水权指标控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大力开展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区和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在现有国家级和省级试点的基础上,争取每个市确定1到2个市级节水型社会试点,以点带面,推动节水型社会开展。各级政府要建立专项资金,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水资源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调度、统一取水许可、统一征收水资源费,实现各类水资源管理一体化。

(七)统筹调控水资源。各地要按照“一保生活、二保工业和高效农业、三保生态环境”的原则,科学调度地表水、地下水、外来水及再生水、微咸水、海水等各类水源,实时满足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制定政策措施,积极开发利用城市污水、微咸水、海水等非传统水资源。沿海地区工业要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冷却技术。到2010年,达到年利用非传统水资源30亿立方米。

(八)贯彻水资源论证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认真组织实施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调整不合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布局,切实做到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确保用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九)鼓励生产和使用再生水。对再生水生产用电实行优惠电价,不执行峰谷电价政策,免征水资源费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研究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再生水的财税政策,降低再生水生产和使用成本。强制缺水地区和工业、洗车、市政设施及城市绿化等行业使用再生水。

(十)严格限制自备井水的开采使用。在地下水超采区内,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不得扩大取水量。在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域内,因生活用水确需取水的,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水许可,除此之外一律不再审批开凿新的自备井。对于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饮用水自备井、公共供水能够满足用水需求其他用户的自备井,要于2005年底前全部关停;对于公共供水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的自备井,要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限量开采、强化监控,并随着公共供水条件的改善,适时关停。

(十一)积极引入省外水。进一步理顺建管体制和运行机制,抓好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供水后,综合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优先使用外调水、充分利用地表水、大力推广再生水、严格限制开采地下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十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在本级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严格执行省政府颁发的《河北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冀政〔1997〕48号),继续加大水利建设基金的征收力度,并保证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倡导和鼓励社会化办水利,坚持走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筹集水利建设资金的道路,积极探索社会化水利融资渠道,努力扩大民营资本投资范围,从项目审批、资金安排、技术力量等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十三)改革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水利工程供水单位要落实《河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冀政办〔2003〕32号),建立多样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逐步实行社会化和市场化,通过招标等市场方式,委托符合条件的单位管理水利工程,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

(十四)深化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企业运行机制改革。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单位,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冀政〔2004〕33号)要求,加快事业转企业、企业改制工作,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现政企分开,逐步引入特许经营制度,通过创新机制促使供水单位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改善水环境

(十五)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要实现由单一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向污水综合利用转变,统筹考虑城市水源保护、备用水源工程、城市节水、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的建设,扩大再生水的使用范围。

(十六)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要按照“先排水管网、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原则,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在新城区建设时,必须分别建设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推行雨污分流排水体系。对现有城区,要在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的同时,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和完善,提高污水收水率。

(十七)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要建立地方政府投入、市场化运作、国家补助等多渠道筹资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到2010年底,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60%(其中大城市达到80%以上、中等城市达到60%、县城达到5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

(十八)积极推进城镇居民生活、机关事业及商业服务业等再生水设施建设。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区及新建大型文化、教育、宾馆、饭店设施,都必须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没有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在用大型公建工程,也要完善再生水配套设施。

(十九)加快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依法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开展登记和建档工作,建立论证制度、登记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开展重点区域的水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加强水土流失的预防、监督,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提高水系的自我修复能力。

(二十)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入河排污口,严禁在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禁止一切非法捕捞和旅游活动,取缔网箱养鱼,修复生态环境。

(二十一)加快水环境保护污染监测体系建设。在所有城镇集中污水处理厂、设区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以及环境敏感河流跨省、市界重点断面安装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对水污染负荷占全省80%的重点排污企业,安装排水水质自动监测设施,通过加强企业排污监测,提高对排污企业的环境监管效能,严控企业超标排污行为。

(二十二)实行水环境监测结果公布制度。在全省实施重点流域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公开制度,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水功能区水质通报、饮用水源地水质通报,让群众及时了解水体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

(二十三)优先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标准。已立项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开征污水处理费的县(市)要尽快开征;已开征污水处理费的城市(含县城),在调整供水价格时,要优先将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调整到保本微利水平。*年底前,各市、县(市)污水处理费平均标准提高到每立方米0.8元以上。要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力度,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提供资金支持。

四、深化水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

(二十四)价格杠杆是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调节手段,要继续加大水价改革力度。水价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充分体现我省水资源紧缺状况,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机制。

(二十五)理顺水资源费和城市供水价格比价关系。通过提高水资源费标准,调整各类水源的比价关系,使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利用自备井取用地下水的成本高于取用城市供水的成本,使城市供水企业取用地下水的制水成本高于取用地表水的制水成本。自备井水资源费标准的调整,要与城市供水价格调整同步进行,保持协调一致,到*年底,其水平不得低于城市工商企业供水价格(扣除污水处理费)。

(二十六)逐步提高城市供水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城市供水价格不仅要包括供水合理成本和利润,还要包括居民户表改造费用,居住区供水管网改造及其接收费用。调整的近、中期目标是:2005年全省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水平平均每立方米达到3元左右(含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下同),2010年每立方米达到4.5元左右。行政事业、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宾馆餐饮服务、特种行业用水价格,原则上按照与居民生活用水1∶1.5∶1.5∶2∶3∶15的差价安排。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调整的近、中期目标是:2005年工业及自来水厂用水每立方米提高0.05—0.10元,2010年供水价格每立方米达到0.80元左右。

(二十七)推进农业用水价格改革。要在继续改革农业供水管理体制、改造农业灌溉设施特别是末级渠系的基础上,以农业用水计量收费为方向,推行面向农民的终端水价制度,逐步提高农业用水价格。将农业用水各环节水价纳入政府价格管理范围,加强监督检查,杜绝农业用水乱收费等现象,努力减轻农民实际水费负担。

(二十八)合理确定非传统水源的供水价格。再生水价格以补偿成本和合理收益为原则,结合水质、用途等情况,按城市供水价格的一定比例确定。要根据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进展情况,及时制定合理的供水价格。

(二十九)积极推行“阶梯式水价(水资源费)”。电力、钢铁、石油石化、纺织、造纸、啤酒、酒精七个高耗水行业,从*年起实施“定额用水”和“阶梯式水价(水资源费)”。同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到2010年城市供水普遍实施“定额用水”和“阶梯式水价(水资源费)”。阶梯式水价(水资源费)分三级,级差为1∶2∶10。居民生活用水第一级水量,按人均月用水(下同)3立方米确定,第

二、三级水量分别为5立方米和5立方米以上;工业及其他用水的第一级水量,按《河北省用水定额(试行)》(冀水资〔2002〕3号)确定,第

二、三级水量分别为超出基本水量10%(含10%)和10%以上的水量。

(三十)强化供水成本监审工作,建立定价成本约束机制。研究制定供水成本监审办法,建立健全成本约束机制,有效控制供水企业成本不合理上涨,提高水价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透明度。

五、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和使用

(三十一)征收水资源费是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要进一步理顺水资源费管理体制,完善征管和使用办法,加大征收力度。

(三十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水资源费。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抓紧制定全省统一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水资源费统一征收、集中管理、依法使用、有效监督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管理、节约、保护等工作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不准挪作他用。

(三十三)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要继续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农村也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选择适当时机开征农业用水水资源费。对中央直属电厂,恢复征收水资源费。加强取水的科学计量工作,全面推动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和智能水表等科技含量高的计量设施安装工作,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实现水资源计量、收费和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做到足额征收,足额上解。对无计量设施的取水单位,按取水设施的最大实际取水能力计收水费。

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三十四)各级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水价改革和节约用水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加强领导是关键。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推进水价改革和节约用水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确保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城市市长要对水价改革、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各地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水价改革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水价改革顺利进行。要完善节约用水的各项政策措施,狠抓贯彻落实,全面提高用水效率。

(三十五)充分考虑用水户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确保水价改革积极稳妥地进行。对特困户和特困企业要制定优惠政策,切实做好水费的减免工作,确保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用水。在推进整个价格改革中,要优先考虑水价改革,防止集中出台调价项目,保证水价改革政策的顺利实施。在提高城市供水价格前,要严格履行程序,召开价格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城镇供水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1、要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契机,在完善规划体系和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要深入学习《城乡规划法》,开展好社会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规划研究,提升规划服务水平。要加强县域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无缝衔接,切实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指导调控作用。要以县域总体规划作为指导,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体系,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县城市雕塑总体规划、滨海新城控制性规划及近期建设区域的城市规划设计等;委托编制完成县城武原镇重要道路、河道和节点的城市设计,以达到改善城市风貌、体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的目标。开展对新农村规划的实施试点,体现村庄传统和地域特色,探索村庄规划实施的新思路和新机制。加强对乡镇建设的规划管理,按照市委提出的“新市镇”理念和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小城镇建设。

2、要以建设重点工程为抓手,在城市建设上有新突破

一是关注民生,做好住房保障建设。启动第四批城镇廉租住房2幢100套住宅的建设,研究制订直管公有住房管理办法,逐步将直管公有住房配置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实施经济适用房二期390套的建设工程,新启动经济适用房三期550套的建设,总建筑面积约40000m2。继续实施并完成18幢老住宅区公建配套设施改造。二是实现城市功能向农村延伸,做好城乡一体化工程的深入推进。加快编制我县的城乡一体化二级供水管网规划,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提高项目的投资绩效。加快城区与城乡供水一体化配套工程,城西、富亭地面水切换工程,千亩荡水源保护工程,县城乡一体化供水二级管网一期建设的启动与建设工作。计划投资1565万元,全面铺开农村供水管网的建设及技改工作;实施南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污水管线9.7公里、污水提升泵站2座。至年底,争取完成第二水厂建筑主体工程和水厂—大桥新区、水厂—百步、水厂—沈荡供水一级管线工程。三是配合绮园文化区建设,实施儿童乐园新建工程。工程总投资780万元(不含土地费用),力争当年完成一期西侧地块约50亩的建设任务。

3、要以各项创建工作为外在推动力,在改善城市环境上有新突破

根据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目标任务和20*年创卫验收年的工作要求,狠抓落实,从环卫、市政等硬件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按照“突出重点、解决热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的要求,改善城市环境,打造城市品牌。进一步加强县城园林绿化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公共绿地维护,大幅度提升城市绿化各项指标。加强市容环境整治,实施立体化、全方位的管理举措,实现长效管理。继续做好道路改建、配套完善工程,做好部分桥梁(特别是南排河上五座桥梁)的检测和维修,确保通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