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部审计法

内部审计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内部审计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部审计法

内部审计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启示

作者简介:孙合珍(1967-),女,河南南阳人,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财理论和实务。

中图分类号:F7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1-0064-04收稿日期:2007-11-20

一、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的历程

(一)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大体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1.20世纪20―40年代的财务审计阶段。随着现代企业规模日益壮大,经营管理跨度增大,经营地点日益分散,一年一度的外部审计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当局的需要,迫切需要不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查和评价,从而促使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迅速发展。这一阶段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是进行财务审计,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

2.20世纪50年代―20世纪末的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形成和发展时期。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和竞争能力,必须强化内部经济管理和内部控制,这就迫使内部审计的内容在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不断地向以审查和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重点的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拓展,其审计目标已拓展到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分工、企业素质、经营管理决策、资源利用效果、计划方案等各个方面的审查,并针对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出建设性的审计评价和建议。

3.21世纪至今的战略审计阶段。如今,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正实现着“两个转变”:一是内部审计正由管理保障(即管理会计)向风险保障转变;二是由被动审查向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转变,这两个转变使内部审计作用更具有前瞻性、建设性。

(二)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历程

1.1983―1993年,内部审计初步建立阶段。1983年,国务院批准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首次提到了内部审计监督问题;198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其中第10条明确规定:“县以上政府部门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1987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审计条例,其中第6章对内部审计作了较全面的规定;1989年审计署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这一阶段,通过行政法规确立了内部审计的基本制度,促使我国内部审计走上了依法审计的轨道。

2.1994―2002年,内部审计立法进一步完善阶段。1994年8月颁布了《审计法》,其中第29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1995年7月审计署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促进了内部审计的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和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1998年经审计署批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使其成为对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内部机构进行行业自律管理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组织。2001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开始实行国际上通行的行业自律管理,推动我国内部审计逐步走向职业化。

3.2003年至今,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全面建立健全阶段。2003年3月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的启示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

要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思想从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审计工作中的问题。

(二)找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点是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关键

企业内部审计不同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是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服务。因此,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企业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三)坚持依法审计,制定、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章程是确保内部审计运行机制健康运转的前提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依据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内部审计,按照内部审计规范所规定的程序、方法、内容等开展各项审计工作,逐步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内部审计章程是经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批准签发的纲领性文件。该章程应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宗旨、目标、责任和权力,内容包括:确定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授权在审计工作时可以检查的有关记录、人员和实物财产,规定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等。

(四)开展对内部控制系统评审是改革内部审计工作方法不可缺少的一环

内部控制是企业建立自我调节、自我制约、自我监督的一种管理控制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并在评审的基础上进行抽样审计,即所经过的程序为:了解内部控制――(评价内控)确定符合性测试时间、性质、范围――确定实质性测试时间、性质、范围。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会计控制、管理控制、资本金保全控制、成本费用控制、质量控制的评审,监督现行制度是否被执行,是否合理,运行是否富有效率以及符合效益原则等,查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确定审计的重点,从而促使企业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使生产经营有序进行。

(五)对资金投向及其效果进行评审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

企业工作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中心是决策,对企业投资前的方案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预测效益,从中选出技术先进、经营合理、投资少、风险低、效益好的方案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内部审计部门应从产品品种、产量、质量、成本、生产条件、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审查评价其必要性、可靠性,尽量避免决策失误。项目上马后,还要进行追踪调查、合理预测、定期分析、考核,开展事中、事后审计,促使企业降低消耗,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六)领导重视是发挥内部审计应有作用的关键

内部审计的成败与否与企业领导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有直接联系。西方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得到了企业成功人士的重视,在定期召开总裁办公例会上经常要求监事会通报内部审计情况和提出对策措施,并亲自部署落实,同时也得到了决策层和经理层的普遍重视和支持,各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希望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和暴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七)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团队建设的基础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具体应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好他们的激励、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要严把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入口质量关,要把那些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的、为人正直的同志调整到内部审计岗位上来;三是要抓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工作,实行达标上岗制度,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更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内容,增强业务技能,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四是要明确审计人员职责,严肃审计纪律。审计部门是监督部门,这决定了审计队伍的素质应该更高、审计纪律应该更严。

(八)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突出重点,并正确处理好与被审计部门或单位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应将企业经营活动中重大的、带有倾向性或共同性的问题作为审计的重点,突出审计监督的宏观职能。对于审计重点,注意集中力量查深查透,做到不仅事实清楚、处理得当,而且能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收到明显的成效,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对被审计部门或单位的服务和顾问作用。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中还应处理好与被审计部门或单位的关系,尊重被审计部门或单位的有关意见,但又要坚持原则,做好按制度要求如实上报检查事项的协调工作,共同形成为上级领导负责的融洽局面。

(九)坚持“三个结合”,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桥梁

一是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即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二是微观审计与在宏观方面发挥作用相结合,既从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要求出发安排审计项目,又在审计若干具体项目后,综合加以分析,找出共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既要恰当进行处理,又要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从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等方面加以解决,使之不再有重复发生的可能。

(十)内部审计运行机制要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紧密连在一起

公司治理是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机制,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向企业管理层负责,还要向企业出资者负责。而其最终的工作目标是完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内部审计运行中不断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高层次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促使内部审计运行机制顺畅进行。

(十一)风险管理审计和战略管理审计将成为内部审计的重点

对于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重点向风险管理审计和战略管理审计拓展,通过调查、取证、分析,评价内外部主要风险因素,测定风险点和风险度,拟定审计项目优先秩序,扩大视角,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将审计工作纵向延伸横向拓展,以对战略的规划、设计、执行、管理及效果实施动态控制,审查并评价子公司是否与集团公司战略相匹配。

参考文献:

[1] 张玉.后安然时代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综述[J].审计研究,2005,(5).

[2] Andrew D.等著,王光远等译.内部审计思想[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内部审计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审计 免疫系统 内部审计 思考

一、引言

“现代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该观点是由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200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此后,刘家义审计长又于2008年提出了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审计本质。审计“免疫系统论”在世界审计理论中享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这是因为其是以中国特色审计实践为基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的更高定位。由此可见,这一理论不仅丰富了国家审计工作的内涵,创新了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拓展了审计工作的外延,还对如何更好地预防腐败,履行预算执行、经费监控职责等审计实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为企业组织内置职能部门之一的内部审计,以是否实现了组织目标、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以及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为其出发点,独立、客观、公正地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基于此,组织需要内部审计对组织面临的风险进行适当的防范与预警,需要及时、持续的监控,以帮助组织对风险做出战略反应。然而,我国内部审计在现阶段仅仅行使着监督检查的职责,该领域的整体水平较低,内部审计因现代管理实践不断的发展、民间审计扩展服务领域以及内部审计部门仍采用过时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等原因使其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但是,审计“免疫系统”的提出和实施有助于摆脱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瓶颈,极大的拓展并推动着我国传统内部审计和审计工作的转型,对内部审计来说,可谓是一次重大的审计理论创新。

基于此,本文从审计“免疫系统”的观点出发,探讨其在加强我国内部审计中所起的作用,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建设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下文将首先介绍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其次对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内部审计践行“免疫系统”功能的途径与措施。

二、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基本理论

在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指导和作用下,不仅使审计视角、审计范围和审计作用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功能和审计本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更是对审计基础理论的系统创新,推动了审计基础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疫”指的是病毒或疾病,这是生物学对“疫”的解释,也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就人体免疫系统而言,它是指人体具有通过防御、自稳和监视等将病毒清除的功能。那么,审计免疫系统中的“疫”,可以被理解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潘学模,2009),这是学术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国家就好比是一个大系统,而何一个国家在其运行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阻碍和风险,因此,为使经济正常发展,必须实施各种手段以消除这些阻碍和风险。此外,从制度角度看,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屡查屡犯”的本质也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障碍和风险,因而“屡查屡犯”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疫”。然而,不论是哪种形式的“疫”,都需要一种可以对其进行抵御和化解的机制,审计就充当了这种角色,即具有国家经济运行的一种“免疫”能力。

可见,将审计形象的比喻为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对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全新阐释,不仅丰富了审计的内涵,拓展了审计工作的外延,还从战略高度上对审计职能的进一步梳理和确定,更是对审计本质的全新阐释,它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为我国审计事业明确了长远的发展目标。

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似,作为国家“免疫系统”的审计,在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同样具有预防功能、揭示功能及抵御功能:第一,预防功能。预防功能即免疫防御功能,通过提前采取措施,以降低并揭示感知存在的隐患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以起到预警的作用,也就是说,审计预防是审计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抵御功能。抵御功能即免疫自稳功能,为杜绝审计中发现的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审计机关通过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对相关制度和法规进行修改。第三,揭示功能。揭示功能即免疫监视功能,是指为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审计机关采取各种措施消灭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危害,审计的揭示功能被认为是审计免疫系统的核心。

三、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

审计免疫系统由众多子系统构成,而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则被认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子系统。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在审计免疫系统中不仅具有其独特的特征,还与和其他几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是,不论从传统内部审计理论角度来看,还是从内部审计的本质而言,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均提供了一种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免疫系统”,同样具有预防、抵御和揭示职能,不仅可以及时揭示企业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潜在的风险发出预警,还能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保证。对整个国家社会而言,其中各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加强了,内部审计提高了,就会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而在企业中,内部审计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外部环境也会随着其内部审计的变化而发生改善,以有效地发挥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的“免疫”功能。那么,为更好地要发挥监督作用,内部审计还应进一步增加评价和咨询的功能。

虽然内部审计根植于企业内部,但是企业中一个独立的组织机构,因而可以更好发挥其应有的职责。因此,企业内部环境会因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而得到极大的改善,其他审计组织的压力也会在整个审计系统环境发生改善的基础上得以减轻。内部审计则构成了审计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第一道防线。

四、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有效实施的途径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变现状,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一)夯实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理念根基

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提出是对内部审计本质的重新诠释和定位,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理念体系。科学的审计理念就是要贯彻落实马克思的科学发展观,用这种观点去探索审计工作规律、把握审计的本质。具体到内部审计工作中,就是要求内审人员树立以内部控制为指导、以风险导向技术为手段、以增加企业价值为目标的内部审计理念。因此,要做到夯实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理念根基,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构建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体系,以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第二,在实现促进内部审计向服务型转型的基础上拓展内部审计职能。第三,以提高企业对风险的“免疫力”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

(二)健全我国相关法规准则制度

完善的法律、政策与规则是内部审计有效发挥功能作用,推进企业发展的法律基础,然而,目前我国仍然缺乏一部完整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指导内部审计的工作,现有的内部审计相关法规依据主要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但其属于法规层次,法律效力不高,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没有囊括其中,不能很好的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加快立法建设是基础,尤其需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这是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指导下,针对我国内部审计现状,结合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制定具有较高法律效力的内部审计法。该法应具有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视角,充分体现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免疫系统”所发挥的功能,体现严谨的逻辑结构及较强的实践指导性,明确基于“免疫系统论”下内部审计的本质、目标、职能和作用等问题,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为内部审计合法、有序地开展提供法律保障。除此之外,还需健全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建立组织自身内部审计制度以进一步确保相关法规准则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完善内部审计运行环境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处处受限,各部门不能很好的协调合作,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积极性。基于此,首先,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以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这要求内部审计机构需脱离于组织中的其他管理部门,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因为内部审计是否具有较高的独立性,直接受到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与否的影响。其次,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这是因为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制约。再次,需进一步改善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关系。内部审计在组织中一直扮演着“保健医生”、“安全卫士”等角色,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发挥受到了其他部门的配合以及领导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最后,为强化内部审计“免疫”功能,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热情,组织还需构建内部审计激励约束机制,进而提高内审人员积极性。

(四)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模式

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管理和效益,而内部审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则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最终提高企业“免疫力”。内部审计应不断创新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并主要从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创新内部审计内容;建立内部控制评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实施以及推进跟踪审计和绩效审计开展等三种渠道着手,积极探索“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发展为目标、治理为核心、控制为主线”的内部审计模式,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增强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切实维护出资人根本利益,强化经营风险,促进企业改进管理水平,实现力争在应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即实现以常规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传统的审计方式和手段向信息化、科学化的审计方式和手段的转变。

(五)改进内部审计技术方法

首先,督促企业构建风险预警系统的同时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技术。鉴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受到不同层面各种风险的威胁,那么风险因素应作为审计对象选择中的关键性因素进行重点关注,这也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应以风险为导向选择审计对,在工作时要以风险为中心,在经营管理的风险区域运用更多有效的审计资源。其次,采用内部审计信息技术手段。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运行环境随着日益发达的计算机和网络、电子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也对审计软件和审计技术研发的创新具有更大的需求。最后,建立内部审计免疫检测系统。基于提前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是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主要作用机理,通过建立一种对数据动态分析过程的免疫检测系统,可以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成果质量。

五、结语

顺应时展而产生的审计免疫系统论,不仅完善和发展了审计内涵和审计职能,更是深化了审计本质,鉴于加强企业风险控制、完善公司治理以及增加企业价值是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本文从当前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出发,在解读了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是审计免疫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提出实现内部审计践行“免疫系统”功能的主要途径。为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实施不仅需要遵循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领导,还需要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

参考文献:

[1]陆晓辉.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论的意义.审计研究.2009年第6期.

[2]马玉珍,徐行恕.构建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框架的思考.广州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3]牛波.对内部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思考.中国审计.2010年第4期.

内部审计法范文第3篇

一、内部审计与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

(一)事业单位的含义

所谓事业单位指的就是那些不以经济效益为自身追求的组织,他们的本质属于社会公益服务组织。很多领域都存在事业单位,具体来讲包括教育领域、文化领域以及医疗卫生领域等等。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成立了很多的事业单位,政府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会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内部审计的定义

所谓内部审计指的就是在相关审计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由审计机构对被审计机构业务开展的一系列控制和评价活动。通过内部审计活动,事业单位可以有效的发现自身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

(三)内部审计机构与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

从本质上讲,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规划,然后按照规划要求开展相关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事业单位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在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总的说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最终方向必须和事业单位的经营方向是相同的。此外,内部审计工作也可以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行成一定的监督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推进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遏制内部控制失效

对事业单位来讲,内部控制也就是整个单位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工作影响着事业单位的所有业务,是非常重要的。内部控制是对全体事业单位员工的有效约束,员工必须在内部控制允许的范围之内开展相关活动。一个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如果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员工会出现违规行为、单位的会计信息出现问题以及单位支出不断提高等等。有效的内部审计是保证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关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内部审计的作用之下,事业单位的违规行为会得到显著降低。通过内部审计工作,事业单位可以追踪到违规行为,还可以对违规行为进行透彻的分析,了解违规行为出现的具体原因。此外,相关人员还能够以内部审计结果为依据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

第二,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保证内部控制的作用得到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机构合作共同对内部制度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具体来讲,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和事业单位的财务机构联手,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二)保障内控目标实现

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保证事业单位更好的实现内控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事业单位需要不断的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在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部分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不能和财务部门融合到一起。在完善的内部设计制度的引导之下,内部审计人员才能顺利开展相关工作,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第二,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中需要重视查错防弊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及时发现事业单位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向管理者反映问题,从而保证漏洞得到及时的修补。

第三,对事业单位会计资料进行有效的监督。会计资料反应的是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如果会计资料中存在虚假信息,那么事业单位财务现状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反应。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会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并责令相关人员进行及时的修正处理,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有效督查内控工作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之后,审计人员需要针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给出审计报告。此外,事业单位也可以聘请外部人员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评估,然后结合内部审计的检查结果和外部审计的评估结果了解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

内部审计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用发挥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企业之间对市场份额的竞争愈来愈激烈。现阶段,为了保证企业出于公平竞争状态,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本文围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进行了探讨,就我国而言,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笔者首先介绍了内部审计和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探讨了内部审计在推进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内部审计与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

(一)事业单位的含义

所谓事业单位指的就是那些不以经济效益为自身追求的组织,他们的本质属于社会公益服务组织。很多领域都存在事业单位,具体来讲包括教育领域、文化领域以及医疗卫生领域等等。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成立了很多的事业单位,政府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会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内部审计的定义

所谓内部审计指的就是在相关审计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由审计机构对被审计机构业务开展的一系列控制和评价活动。通过内部审计活动,事业单位可以有效的发现自身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

(三)内部审计机构与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

从本质上讲,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规划,然后按照规划要求开展相关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事业单位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在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总的说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最终方向必须和事业单位的经营方向是相同的。此外,内部审计工作也可以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行成一定的监督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推进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遏制内部控制失效

对事业单位来讲,内部控制也就是整个单位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工作影响着事业单位的所有业务,是非常重要的。内部控制是对全体事业单位员工的有效约束,员工必须在内部控制允许的范围之内开展相关活动。一个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如果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员工会出现违规行为、单位的会计信息出现问题以及单位支出不断提高等等。有效的内部审计是保证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关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内部审计的作用之下,事业单位的违规行为会得到显著降低。通过内部审计工作,事业单位可以追踪到违规行为,还可以对违规行为进行透彻的分析,了解违规行为出现的具体原因。此外,相关人员还能够以内部审计结果为依据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第二,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保证内部控制的作用得到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机构合作共同对内部制度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具体来讲,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和事业单位的财务机构联手,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二)保障内控目标实现

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保证事业单位更好的实现内控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事业单位需要不断的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在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部分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不能和财务部门融合到一起。在完善的内部设计制度的引导之下,内部审计人员才能顺利开展相关工作,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第二,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中需要重视查错防弊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及时发现事业单位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向管理者反映问题,从而保证漏洞得到及时的修补。第三,对事业单位会计资料进行有效的监督。会计资料反应的是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如果会计资料中存在虚假信息,那么事业单位财务现状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反应。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会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并责令相关人员进行及时的修正处理,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有效督查内控工作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之后,审计人员需要针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给出审计报告。此外,事业单位也可以聘请外部人员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评估,然后结合内部审计的检查结果和外部审计的评估结果了解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德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研究[D].沈阳大学,2015

[2]袁钰茗.SH集团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3]侯玉菡.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4]张孟.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4,03:56-60

[5]郑洪权.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天津大学,2005

内部审计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审计 免疫系统 内部审计 思考

    一、引言

    “现代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该观点是由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200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此后,刘家义审计长又于2008年提出了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审计本质。审计“免疫系统论”在世界审计理论中享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这是因为其是以中国特色审计实践为基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的更高定位。由此可见,这一理论不仅丰富了国家审计工作的内涵,创新了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拓展了审计工作的外延,还对如何更好地预防腐败,履行预算执行、经费监控职责等审计实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为企业组织内置职能部门之一的内部审计,以是否实现了组织目标、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以及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为其出发点,独立、客观、公正地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基于此,组织需要内部审计对组织面临的风险进行适当的防范与预警,需要及时、持续的监控,以帮助组织对风险做出战略反应。然而,我国内部审计在现阶段仅仅行使着监督检查的职责,该领域的整体水平较低,内部审计因现代管理实践不断的发展、民间审计扩展服务领域以及内部审计部门仍采用过时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等原因使其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但是,审计“免疫系统”的提出和实施有助于摆脱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瓶颈,极大的拓展并推动着我国传统内部审计和审计工作的转型,对内部审计来说,可谓是一次重大的审计理论创新。

    基于此,本文从审计“免疫系统”的观点出发,探讨其在加强我国内部审计中所起的作用,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建设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下文将首先介绍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其次对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内部审计践行“免疫系统”功能的途径与措施。

    二、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基本理论

    在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指导和作用下,不仅使审计视角、审计范围和审计作用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功能和审计本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更是对审计基础理论的系统创新,推动了审计基础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疫”指的是病毒或疾病,这是生物学对“疫”的解释,也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就人体免疫系统而言,它是指人体具有通过防御、自稳和监视等将病毒清除的功能。那么,审计免疫系统中的“疫”,可以被理解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潘学模,2009),这是学术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国家就好比是一个大系统,而何一个国家在其运行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阻碍和风险,因此,为使经济正常发展,必须实施各种手段以消除这些阻碍和风险。此外,从制度角度看,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屡查屡犯”的本质也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障碍和风险,因而“屡查屡犯”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疫”。然而,不论是哪种形式的“疫”,都需要一种可以对其进行抵御和化解的机制,审计就充当了这种角色,即具有国家经济运行的一种“免疫”能力。

    可见,将审计形象的比喻为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对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全新阐释,不仅丰富了审计的内涵,拓展了审计工作的外延,还从战略高度上对审计职能的进一步梳理和确定,更是对审计本质的全新阐释,它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为我国审计事业明确了长远的发展目标。

    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似,作为国家“免疫系统”的审计,在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同样具有预防功能、揭示功能及抵御功能:第一,预防功能。预防功能即免疫防御功能,通过提前采取措施,以降低并揭示感知存在的隐患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以起到预警的作用,也就是说,审计预防是审计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抵御功能。抵御功能即免疫自稳功能,为杜绝审计中发现的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审计机关通过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对相关制度和法规进行修改。第三,揭示功能。揭示功能即免疫监视功能,是指为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审计机关采取各种措施消灭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危害,审计的揭示功能被认为是审计免疫系统的核心。

    三、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

    审计免疫系统由众多子系统构成,而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则被认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子系统。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在审计免疫系统中不仅具有其独特的特征,还与和其他几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是,不论从传统内部审计理论角度来看,还是从内部审计的本质而言,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均提供了一种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免疫系统”,同样具有预防、抵御和揭示职能,不仅可以及时揭示企业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潜在的风险发出预警,还能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保证。对整个国家社会而言,其中各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加强了,内部审计提高了,就会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而在企业中,内部审计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外部环境也会随着其内部审计的变化而发生改善,以有效地发挥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的“免疫”功能。那么,为更好地要发挥监督作用,内部审计还应进一步增加评价和咨询的功能。

    虽然内部审计根植于企业内部,但是企业中一个独立的组织机构,因而可以更好发挥其应有的职责。因此,企业内部环境会因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而得到极大的改善,其他审计组织的压力也会在整个审计系统环境发生改善的基础上得以减轻。内部审计则构成了审计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第一道防线。

    四、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有效实施的途径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变现状,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一)夯实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理念根基

    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提出是对内部审计本质的重新诠释和定位,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理念体系。科学的审计理念就是要贯彻落实马克思的科学发展观,用这种观点去探索审计工作规律、把握审计的本质。具体到内部审计工作中,就是要求内审人员树立以内部控制为指导、以风险导向技术为手段、以增加企业价值为目标的内部审计理念。因此,要做到夯实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理念根基,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构建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体系,以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第二,在实现促进内部审计向服务型转型的基础上拓展内部审计职能。第三,以提高企业对风险的“免疫力”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

    (二)健全我国相关法规准则制度

    完善的法律、政策与规则是内部审计有效发挥功能作用,推进企业发展的法律基础,然而,目前我国仍然缺乏一部完整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指导内部审计的工作,现有的内部审计相关法规依据主要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但其属于法规层次,法律效力不高,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没有囊括其中,不能很好的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加快立法建设是基础,尤其需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这是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指导下,针对我国内部审计现状,结合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制定具有较高法律效力的内部审计法。该法应具有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视角,充分体现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免疫系统”所发挥的功能,体现严谨的逻辑结构及较强的实践指导性,明确基于“免疫系统论”下内部审计的本质、目标、职能和作用等问题,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为内部审计合法、有序地开展提供法律保障。除此之外,还需健全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建立组织自身内部审计制度以进一步确保相关法规准则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完善内部审计运行环境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处处受限,各部门不能很好的协调合作,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积极性。基于此,首先,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以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这要求内部审计机构需脱离于组织中的其他管理部门,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因为内部审计是否具有较高的独立性,直接受到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与否的影响。其次,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这是因为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制约。再次,需进一步改善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关系。内部审计在组织中一直扮演着“保健医生”、“安全卫士”等角色,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发挥受到了其他部门的配合以及领导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最后,为强化内部审计“免疫”功能,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热情,组织还需构建内部审计激励约束机制,进而提高内审人员积极性。

    (四)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模式

    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管理和效益,而内部审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则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最终提高企业“免疫力”。内部审计应不断创新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并主要从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创新内部审计内容;建立内部控制评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实施以及推进跟踪审计和绩效审计开展等三种渠道着手,积极探索“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发展为目标、治理为核心、控制为主线”的内部审计模式,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增强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切实维护出资人根本利益,强化经营风险,促进企业改进管理水平,实现力争在应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即实现以常规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传统的审计方式和手段向信息化、科学化的审计方式和手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