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科概述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包括建筑环境设计和设备系统相关的内容,包括室内环境布置和设计,设备系统设计和安装,以及系统运行和管理相关的工作。其涵盖了建筑的采暖、空调、通风除尘、空气净化和燃气应用等现代建筑配套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的设备工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集中体现在该专业涉及的内容包括现代建筑的空调、采暖、给排水、电能供给、通讯网络等方面,成为建筑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能源日益紧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可持续经济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影响,构建舒适便捷、经济低碳、和谐美好的人居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融合了建筑学、环境学、土木结构、设备机械等学科内容为一体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和应用是时展必然趋势。
二、本专业在欧美日本等国家人才培养发展现状简介
美国是当今暖通空调制造业世界第一强国,但是其大学里没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只是在机械工程某些专业领域里开设一些供热、通风与制冷空调相关课程,但是由于其学生具有扎实的机械设计基础能力,所以美国在冷热源动力设备开发利用研究上具有很大优势。但是由于其毕业学生经常处理不好暖通空调末端系统与整个土木建筑工程的整体关系,所以近年来美国部分大学也开始加强室内空气环境与建筑设备的应用研究,并进行专业调整,开设了建筑技术科学等专业方向。西欧国家代表如英国有二十余所高校设置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其专业覆盖面较广,涉及到了建筑环境领域相关的制冷空调、采暖通风、电气照明及其自动控制、弱电通讯、建筑消防、室内给水排水等方向。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日本是在土木建筑系中设置,大概有四十余所高校开设建筑设备工程专业。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开设一些如“室内建筑环境学”、“建筑设备工程”等相关课程。大学三年级才开始根据自身就业前景选择专业方向。现在日本共分成建筑结构工程、建筑学、建筑设备工程三个专业方向。所以日本的建筑本体及结构设计与其设备工程系统设计结合得非常好,显示了学生扎实的建筑工程功底。
三、国内发展趋势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国内的发展始于上个世界90年代,最初由“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发展而来,1998年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将“暖通空调工程专业”改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并赋予了该专业新时代内涵,该专业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暖通空调设备,同时还包括建筑设备、建筑环境和燃气工程等,涉及到土木工程、建筑学、动力工程、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内容,属于高等教育的交叉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舒适优雅的建筑居住环境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促使该专业的内涵和特性也不断变化和发展,其不仅要解决建筑中的环境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室内设计、居住绿地设计、设备节能系统等,充分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建设特征。
国内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人才包括:建筑环境工程师,建筑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建筑外部格局、建筑周边环境等,建筑环境工程师应当充分把握各个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构建环境友好型经济模式,此外工程师还应具备环境测试和相关软件的研发和设计;建筑能源工程师,在能源日益突出形势下,建筑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建筑,同时还包括建筑能耗相关计算和模拟;建筑设备工程师,具有现代功能的建筑必须配套相关设备设施,包括电力系统、燃气供应、给排水、净化设备等相关设施,建筑设备工程师应结合低碳经济理念规划和设计建筑设备系统,并进行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各领域经济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在当前环境能源问题日益凸出的形势下,健康低碳、节能环保不断影响人们观念,作为时代新生的专业,应当不断融合时代新元素,应当充分考虑能源、生态、健康元素,设计和规划适合人类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因此要求专业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应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在变迁的时代中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四、当前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的任务新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原基础上的新要求
当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生要求培养成为品德高尚、身体强健、专业知识全面扎实、工程技术能力强,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各类设计研究院、建筑设备制造企业、建筑工程施工及监理公司、市政工程运营公司、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本专业设计、安装、设备研发、系统运行管理、教学等技术工作。由于本专业内涵范围已经扩展很多,不仅要求毕业学生掌握传统的供热、通风、空调、制冷以及建筑给排水、燃气供应为代表的水暖工程,新形势下还应强化以建筑节能、环保为核心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同时需适当增加建筑电气及其楼宇智能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以便培养更加全面的建筑设备工程领域人才。
2、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任务新要求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以某一建筑本体为研究对象,在优先考虑使用天然可再生能源基础上,充分利用能源工程技术为人类创造环保、舒适、节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还应满足精密制造工业的生产工艺环境以及如地下人防工程等特殊建筑环境要求。随着建筑能耗逐年增多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当前人们对建筑环境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本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增,使得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多年以来,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形势一直较好。
五、质量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对策
1、对产品质量人才道德领域的进行教育
产品质量往往关系到企业的核心机密,在产品质量人才培训时就注重职业道德的培训有助与企业对人才的渴求,怎样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2、对产品质量人才的培训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产量质量人才是企业中的实干家,它的岗位有质检员、内审员、助理质量工程师等等,是企业理论发展的数据收集者、是企业问题的发现者、更是默默无闻的英雄,因此,产品质量管理人才必须立足于产品质量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使培养的人才适应质量管理与管理,服务生产第一线的要求。
3、产品质量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本文所指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其实质就是企业人才竞争的优势,其本质就是差异化定位,企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必需紧扣企业需求原则。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是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标准。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应当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体到产品质量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质量管理技术是以控制、保证和改进产品质量为目标,把质量管理技术、质量管理理论及其实践与现代工程技术成果有机结合而开发、应用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产品质量管理是技术与管理的交义学科,首先是质量管理离不开工程技术学科,如化工工程、机电工程、食品工程、纺织工程等等。 其次,建立在工程与技术学科如标准化学、计量学和工业工程之上的基础学科。 再次,它充分吸取了统计质量控制、企业管理、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领域的理论成果。
最后,质量信息的基础是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转换,也是质量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工程学的基本与核心。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学科的发展,高校教育应当立足市场需求,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注重人才质量的提高,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南,于浩,刘珊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3:156.
[2]刘春元,赵芳.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传热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149-150.
【关键词】因材施教;合理分层;教学评价
一、分层教学的背景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其本质就是素质教育。考虑到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力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使差生不差,优生更优,因材施教,确保提高教学效率。
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录取的新生高低分差距加大,导致学生的差异化越来越大。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模式,保障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
2009年以来,我院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设备等课程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探讨和研究。
二、高职建筑设备课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高职建筑设备课分层教学的整体思路
建筑设备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它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包括给排水、供热、通风、空调系统等内容。其作用是充分发挥建筑物使用功能,为人们提供卫生舒适和方便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为生产提供必要的环境保障。其设置的完善程度和技术水平已成为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是现代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备的教学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建筑设备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每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都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发挥其潜能、发挥其特长;使每个学生通过建筑设备课的学习明确给排水、供热、通风、空调等系统知识,有针对性地养成了运用设备课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建筑施工、运行、维修管理的技术岗位群,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施过程
1.学生分层
对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07级新生入学时进行摸底调查(参考高考成绩),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了解学生对就业与升学的选择,在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同时,按学生自身的学业情况,正确定位。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初步规定比例分别为60%,40%,A、B两个层次学生分别编入A班、B班,在同一学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可以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适应。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
A层教学目标:达到高职建筑设备课教学大纲规定的较高要求,为定向性和提高,并为进行高层次的深造做必要的准备。
B层教学目标:达到高职建筑设备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本着“够用”的原则,使学生在掌握建筑设备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分班分层教学
学生被分到A班(B班)后,按不同的不同梯度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层次不同、要求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各得其所,学有所长。
教学内容分层:A、B班大部分教学内容相同,主要包括建筑物内部的给水、排水、供热、通风、空调工程等系统及其对应的设备知识。在此基础上,A班着重于提高各种系统和设备知识在工程应用的能力,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所增加。 A班增加了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基本知识的内容,增加了给排水、供热系统维护管理等内容。
4.考试分层
我们的做法是“分层命题,总量一致”。“分层命题”是指一份试卷中试题涵盖了A、B不同梯度的两个层次及两个部分(基础部分、分层部分)。基础部分为A、B两个层次学生共答部分,分层部分则是根据两个层次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分别命题的。“总量一致”是指各层次学生的试题的题量是一样的;B层学生可以答高一个层次的试题。
5.评价分层
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分层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鼓励性,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的依据,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实行分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6.动态管理
在不同层次的班级中,引进竞争机制,进行动态管理。一学期结束后,要根据学生几门重要课程学习成绩的变化和个人的意愿,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对在高一层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降低一个层次,使学生始终处于适合自己发展的群体中。
三、高职建筑设备分层教学的效果
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学生普遍反映能听懂了,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成绩也显著提高。
以下是实施分层教学的07级(实验班)学生与未实行分层教学的06级学生的成绩情况对比表1。
由表1可看出实验班与普通班平均分分别为68分 和56分,实验班平均分高出12分;90分以上学生实验班高出5%;不及格率实验班低了近6%。
四、高职建筑设备课分层教学的实践体会
1.分层教学的优点:实行分层教学后,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了合适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信心增强。而分层后,那些优等生有能力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学生以不同的步伐同时前进,效率提高,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分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思想上的不适应,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的不适应,教学计划、教学模式上的不适应,班级管理方面的不适应等。
另一问题是学生分层的标准难于制定。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由其“材”的素质和水平进行分层。我们采用的标准还较单一,其主要依据是高考成绩,对于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内在潜力等非智力因素差异未作分层的依据。单凭高考试成绩作为分层的主要依据不够全面和科学,有待于改进。
3.分层教学对每一个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教学起点、教学进度以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同,但最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相同的。本着为各类学生提供最优质服务的思想出发,给学生提供各种选择的机会,分层教学需要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构建和谐课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教师对本层次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可以进行灵活控制。A层次学生基础好、悟性高,A组教师对A层次学生采用“大容量、高标准、促能力”的策略,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多动脑、解决问题,注意发掘学生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达到了对实际工程的设备系统全面认识目的。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B组教师对B层次的学生采用“低起步、拉着走、多鼓励”的策略。教师要尽量调动B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完成目标任务外,鼓励学生超量完成学习任务,使提高学生的潜在能力。教师侧重差生,多辅导,让每个同学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参与状态。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要重点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总之,实行分层次教学贯彻的是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对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新挑战,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它是职业教育应对学生差异,走出困惑,提高教育效益的必然选择。使学生愉悦地学习,成功升学或就业。
参考文献
[1]沈呈民.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省略,2008-6-2.
[2]齐俊峰,陈雷.给水排水专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27(2):16-17.
[3]王志新.浅谈“分层教学”[J].陕西教育,2008,12(4).
关键词:高职;行业标准;课程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就要按照职业岗位(群)需要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并随时按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进行新建或调整。行业标准是由我国各主管部、委(局)批准,在该部门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能够反映企业对岗位人员能力的要求,对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建立具有指导意义。参照行业标准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可以缩短职业教育与行业要求的距离,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将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与行业标准对接的高职课程体系开发。
1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相对接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1行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问题,建筑行业岗位繁多,各岗位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不一,行业的标准也比较复杂,有些知识和技能比较零碎,无法单独地分成某门课程,这就需要在相关课程的内容设计上给予调整,兼顾这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点的学习。1.2课程设置先后顺序问题,在根据行业标准设置课程时会遇到知识的逻辑先后问题,这就要求根据专业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设定专业知识课程的先后顺序,以保证学习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和具有逻辑条理性。1.3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问题,职业资格考试是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的测试和评价,随着建筑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持证上岗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充分考虑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对接。
2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体系重构思路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专业工作岗位繁多,行业的标准也比较复杂,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建筑行业标准,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等。与行业标准对接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基础。首先根据建筑行业职业岗位要求分析确定人才所应具有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据此设置出所需的职业技术核心课程,再确定核心技术课之外的、专业必须的专业技能课程;然后根据确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结合专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集中实践教学;并从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全面要求出发,设置通识课程。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3.1课程体系结构。本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集中实践三部分组成。结合行业标准采用“五六一”的专业课程体系模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1)五门核心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CAD》、《建筑结构》,该五门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等岗位打下基础。(2)六门必修的专业集中实训。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开设六门必修的专业集中实训,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做到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能力的递进培养。(3)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职业岗位证书。为贯彻国家对高职学生提出的“双证”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前需考取施工员(建筑类),使学生在就业时已具备上岗能力和上岗资格。3.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本课程体系的建立,按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遵循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根据现行行业标准,采用“必修+选修”的学分制课程设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选择所修课程。(1)通识课程设置。通识课程培养学生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和创业素质、信息技术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公文写作能力等。通识必修课程有军事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体育与健康、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业英语。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素质教育和公民道德,要求学生选修其中的一门。(2)职业技术课程设置。职业技术课程俗称“专业课”,根据行业职业岗位要求确定,包括职业技术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通过职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技术必修课有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CAD、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设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法规工程经济学。前五门课程为职业技术核心课程,其他为专业技能课程。职业技术选修课共四门,建筑工程文件编制、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质量事故分析,要求学生选修其中两门。(3)集中实践。集中实践是针对职业方向技术能力要求开展的专项集中实训。必修集中实践有建筑识图与构造实训、建筑CAD实训、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工程算量实训、生产顶岗实训、毕业设计。选修集中实践为大地测绘(GPS仪器操作)与安装算量(安装算量软件操作)两项,要求学生选修其中一项。
作者:王文汇 单位: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科研与技术服务;办学特色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现开设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四个专业,在校生15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30人,“双师”教师比例80%以上,拥有一支高素质、适应高职教学要求的教师团队。
学院拥有先进的建筑力学实验室、建筑测量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和建筑装饰施工实训室。其中建筑力学实验室达到国标计量二级标准,建筑测量实验室配备先进的GPS全球卫星定位仪。学院现已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校外实训基地30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校级示范性重点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被评为2010年度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课堂职场化教学,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连续五年毕业生正式就业率达98%以上,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学院先后获得“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优秀科研单位”、“潍坊市五四红旗团总支”、“山东省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通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经过不懈努力,我院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逐步走向深入,培养了大批技能强、适应性好、深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全力打造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尤其与山东大元股份实业有限公司合作良好,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取得了双赢共惠的效果。
山东大元股份实业有限公司是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混凝土外加剂专业生产厂家,是“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副主席单位,拥有省科技厅认定的山东省耐久性混凝土及外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公司技术设备先进,检测设备齐全,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系统认证和3C认证。“大元牌”产品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公路、铁路、桥梁、港口、码头等大型工程及商品混凝土、水泥制品等各种混凝土工程中,如青岛奥运会工程、胶新铁路、潍河特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都取得了极佳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005年“大元牌”产品在省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在省外也得到大量应用。
从2006年起与土木工程学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开展了全面、深度合作,双方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科研与技术服务,学生顶岗实习,联合办企业等方面广泛合作,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利益共同体,推动了校企双方的共同、和谐发展。
1、企业工程实践丰富、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一线工程高级技术人员承担专业实践课的教学任务,提高授课质量。
兼职教师是我院产学合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与大元公司建立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企业中聘任两名符合兼职教师任职条件的高级技术人员到校任教。据统计,两位兼职教师共授课60学时,理论课8学时,占我院兼职教师授课总课时的37.2%。大元公司的兼职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精心指点每个学习要点,大大地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距离,缩短了从书本到实际的距离。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和实践经验,也感受到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从思想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2、双方共同注册成立了“潍坊清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实现检测设备资源共享。
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升研发的能力,实现检测设备资源共享,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我院与山东大元股份实业有限公司的试验检测设备互补有无,资源共享,共同承担相关试验检测任务;共同以“潍坊清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名义进行计量认证。既满足了学生实验实训课程的要求,又为院校教师们的科研工作以及企业的产学合作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利硬件和软件条件。企业有也从中获得经济效益,实现双方互惠互利、利益共享的目标。
3、积极开展科研与技术服务合作。
1)我院齐景华老师与山东大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DB型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剂开发研制阶段中的工程实例调查和物理力学指标测试》横向科研项目已经圆满完成,到位技术服务经费2.6万元。
2)大元公司亓良树工程师参与共同完成《加强企校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课题,承担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任务。
3)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我院举办学术讲座共九次,一千余名同学到场聆听。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建筑行业前沿科技技术,企业文化宣传等。同学们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基本素质也得到提高。
4、情系学院发展,爱心捐赠。
2008年10月31日,山东大元股份有限公司向我院捐赠精美落地钟一座,和助学基金一万元,用于奖励学院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充分体现了大元公司一贯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表明了大元公司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5、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情况。
2006年6月22日,我院与大元公司签订实训基地协议书,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大元公司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大元公司对我院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评定顶岗实习成绩。迄今已有50余人到大元公司顶岗实习,其中8人在实习期间表现突出,毕业后在大元公司就业。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吃苦耐劳,认真工作,既锻炼又提高了职业技能,为企业补充技术力量,解决了企业人才急缺的问题,同时也为学校解决了学生实习的单位落实问题,实现了企业、学生、学校的三赢。
6、参与专业建设,就专业发展建设,课程设置等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提高高职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加强专业的适用性,必须了解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对于特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要求,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校的企业教育,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服务,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大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大元实业有限公司亓良树总经理多次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大大地提升了我院的办学水平,为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使我们的师资队伍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和提高。
与山东大元股份实业有限公司的合作是我院加强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1、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依托企业,校企合作才能形成办学活力。
2、要积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灵活多样地培养人才。例如,当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对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我院就积极申报了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并获得省教育厅的批准。
根据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提出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的四步“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探讨“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工程能力进阶”课程体系构建,“工程能力进阶”实训基地建设,“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文件制定,“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组织,以期为高职同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实践教学;工程能力进阶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设计和开展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对隶属于高职高专工程类范畴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其实践技能尤为重要,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尊重学习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
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工程类专业较多采用了“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和实践,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仍有许多高职院校把实践教学视为培养学生技能的手段,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影响了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第二,由于教学水平和实践条件差异化,部分院校往往弱化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的教学,甚至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与顶岗实习培养阶段混为一谈,并将其移交实习企业代为实施,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第三,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适用于各种职业教育类型,无法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自的特点。针对上述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对“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出包含“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四步的“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这是从工程类专业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做出的改变,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相比,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将以行业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做到校企双方直接接轨,其中,调试验证能力阶段强调专业技术点的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工程能力阶段强调实际工程训练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角色分配。因此,四步“工程能力进阶”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分类组织和实施,有利于实践与知识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要求。
二、“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
(一)“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
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既应有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或部门的专家与教育部门研究人员参与,也要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的参加,前者提供与专业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职业素质结构与职业技能的要求,后者既是制定目标的参与者,又是目标的实施者。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应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因此,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首先也应以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职业领域职业岗位的生产活动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本岗位职业活动的能力要求,分析和归类能力构成,同时兼顾职业能力进阶培养、技术能力培养及职业素质培养,形成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体系。通过分析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技能体系要求,按照能力培养进程规律将技能体系序化为“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基础能力包括电工工具和仪表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建筑识图与制图能力、建筑电气工程图的识读及绘制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包括建筑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电气消防系统调试、建筑弱电系统调试;工程能力包括智能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电气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筑电气工程造价与招投标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包括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
(二)“工程能力进阶”的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序化结果,构建符合“工程能力进阶”要求并进行能力训练的专业课程体系。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构造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调试验证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电气消防技术和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建筑电气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电气工程计价和建筑电气工程设计;顶岗能力主要通过顶岗实习进行培养。同时,在“工程能力进阶”的课程中相应序化基础能力实训项目、调试验证实训项目、工程能力实训项目和顶岗能力训练项目。
(三)“工程能力进阶”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基础能力实训项目、调试验证实训项目、工程能力实训项目、顶岗能力训练项目规划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基础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气基本技能实训室;调试验证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实训室、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室、电气消防实训室、建筑弱电系统实训室;工程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建筑电气施工实训室、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实训室、建筑电气工程计价实训室。职业顶岗能力主要通过具有生产实践性、顶岗实习性、技术服务性的校外实训基地得以培养。
(四)“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文件的制定
在“工程能力进阶”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相应阶段的能力训练要求制订实践教学文件。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训项目单、实训项目报告和实训项目卡。实训项目单是指学生完成某一实训项目的任务单,内容包括实训目的、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及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学生据此可进行单独的学习和训练。实训项目报告是学生实训项目完成后需交出的规范化报告,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能力测评(如分析、思考)的基本依据,并最终给出学生完成该项目实训的考核成绩(评价)。实训项目卡主要用于教学管理、实训室教学安排和指导教师实训指南,内容包括实训对象、地点、条件(场地、仪器设备)、耗材、经费、指导教师数及指导要求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五)“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只有建设一支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才能很好地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方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与校内教师形成互助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向校内教师传授实践经验,从而建设一支“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六)“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组织
“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组织,教师角色从“教师”变为“导师”,从“授”转变成“导”,即进行引导、指导和教导。首先,学生按照任务要求,以小组、分工合作等形式进行工作任务的解读;然后,查找技术规范和图纸资料,制定工作方案;最后,领取工具和器材并完成训练任务。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实训设备、专业规范等各种教学资源完成项目任务,掌握任务中的基本知识,训练相应职业技能;最终的学习成果包括各项技术图纸、各项施工技术方案文本、施工组织和管理文本、质量目标、成本控制、安全管理措施、项目验收报告等文本及工程的施工现场和调试成果。学生在“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学习环境中,个性定制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方向,选择性地定位自己在任务中的角色,如团队的组织者、设计师、造价员、施工技术员、施工监理、甲方验收代表等,实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训练。此外,实践教学组织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实践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保证专业适应性的基础上,兼顾学生未来岗位转换和终身教育的需要。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也必须是动态发展的,跟随社会对岗位技能的需求,与时俱进地优化课程体系及实训项目,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作者:王玲 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