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典音乐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学生古典音乐接受
古典音乐是音乐艺术文化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引导大学生加强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增强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接受意识,能够促进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为大学生深入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高校开展古典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古典音乐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古典音乐教育需求以及教育现状等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指导方案,有效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接受意识,增强古典音乐教育教学实际效果。
一.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广义上就是已经进行长时间传承和传播具有持久价值的音乐艺术形式,其主要是相对通俗音乐和轻音乐提出的。一般情况下对古典音乐的内涵进行解读,发现其是一种高度关注音乐艺术价值取向和人生意义的音乐形式。在古典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其更追求音乐艺术的语言表现形式、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音乐技巧方面的创新,在具体音乐艺术的呈现形态方面具有复杂性和技术性的特征,不仅要求听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对音乐艺术的良好感知,还希望听众能够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能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审美经验。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由于一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艺术教育,造成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不够深刻,在欣赏古典音乐时也难以感受到其艺术美感,因此对古典音乐的接受度偏低,甚至部分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存在抵触心理。所以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古典音乐艺术的发展需求开展古典音乐艺术教学,有效促进大学生古典音乐艺术的接受程度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接受现状
针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接受情况进行了适当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接受古典音乐艺术的程度存在普遍偏低的问题,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产生了相应的不良影响。结合相关调查数据看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接受现状,发现集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大学生接受古典音乐的程度不平衡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不同专业的高校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接受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科学生一般接受程度偏高,理科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认同感则有所不足[1]。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欣赏古典音乐时无法理解古典音乐,也不能产生良好的艺术审美感受,造成学生的欣赏体验感严重不足,打消了学生学习和接受古典音乐知识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接受古典音乐的主动性不足
一般情况下如果学生喜欢古典音乐并愿意接受古典音乐,就会自觉搜集一些古典音乐加以欣赏,并有意识的从多渠道获取相关音乐素材,尽量创造更多学习古典音乐的机会。但是由于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同感偏低,对古典音乐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大学生一般不会主动获取古典音乐方面的知识和素材,学习古典音乐的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的情况,会影响古典音乐接受效果。
(三)大学生接受古典音乐的目的不够明确
科学合理的设置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但是综合分析当前大学生学习和接受古典音乐的情况,发现存在的明显问题是教师没有为学生设置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和接受古典音乐的目的不够明确,甚至部分学生学习古典音乐主要是为了附庸风雅、随波逐流,亦或是为了完成学业,学习古典音乐的目标引导性严重不足,会制约大学生学习古典音乐过程中对古典音乐艺术的认同感,不利于大学生对古典音乐接受程度的逐步提升[2]。
三.有效提高大学生对古典音乐接受程度的建议
在明确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古典音乐接受现状的情况下,为了能够促进古典音乐教育作用的发挥,奠定大学生培养工作的基础,新时期在指导大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指导,改善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情况,使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古典音乐方面的知识,为古典音乐教育的落实和大学生广泛接受古典音乐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分析,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想循序渐进的提高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接受程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系统的解读。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
从当前大学生古典音乐接受情况的调查研究能够看出,目前大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主要是由于大学生无法对古典音乐艺术形成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听不懂”古典音乐,也难以感受到古典音乐的艺术美感[3]。针对这一情况,部分教育研究人员提出古典音乐教学应该转变传统教育中存在的文学化和美术画的倾向,避免使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古典音乐的内容。换言之,音乐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不能将使用语言文字表述音乐作为标准,而是应该认识到音乐艺术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在教育实践中要求学生“听懂”古典音乐并使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的做法是错误的。所以,在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在欣赏音乐时能够体悟和感受到古典音乐旋律的形式美,在高低起伏的音乐中获得情感共鸣,进而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体验感。如此,学生在欣赏古典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古典音乐的艺术美感,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同感必然会明显的增强,其接受古典音乐的程度也会有所提升。
(二)开设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提升学生文化艺术接受能力的重要课程,高校针对学生古典音乐接受程度偏低的情况,应该有针对性的开设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公共艺术教育指导,并为学生提供参与艺术选修课程的机会,有效对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加以强化。在开设专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后,为了保障课程教学作用的系统发挥,还应该注意加强对课程的管理,从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到课程考核评价,都应该按照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并且积极选择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音乐教师对学生实施古典音乐教育,增强古典音乐教育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基于公共艺术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主动参与到古典音乐课程的学习方面,增强对古典音乐的接受程度,为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培养奠定基础[4]。
(三)积极组件丰富多彩的学生艺术社团
在学生艺术社团中宣传古典音乐并组织学生加强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和接受也是提高学生接受程度的重要方法。在高校针对本校学生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古典音乐接受需求适当的开设管弦乐团、合唱乐团等,并将古典音乐艺术作为核心组织学生参与排练和演出活动,借助古典音乐艺术活动对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加以丰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5]。同时,在艺术社团中,结合教师的指导也可以有意识的让社团中的学生加强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和了解,并适当的组织学生结合现代音乐艺术理念对古典音乐进行合理的应用,创编新的音乐艺术形式。如此,高校大学生就能够形成对古典音乐文化的深入认识和理解,拉近学生与古典音乐艺术的距离,增强学生自主接受和自主学习古典音乐方面知识的意识。
(四)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会发挥出文化熏陶和环境影响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古典音乐文化艺术的认同感,促进大学生古典音乐文化艺术的接受程度得到明显的提升。在具体将古典音乐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并且长期将古今中外的古典音乐艺术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并适当的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以古典音乐艺术为核心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有效加深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6]。此外,在将古典音乐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适当的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到学校中开展讲座活动和表演活动,让学生能够与古典音乐艺术文化进行直接接触,在和谐的校园音乐艺术文化氛围中接受相应的熏陶,进而改善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情况,促进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文化的学习,进而真正发挥出古典音乐艺术文化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为将高校大学生打造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古典音乐是人类音乐艺术文化体系发展过程中得以良好传承的精髓和经典内容,在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中,加强对古典音乐的重视,提升大学生的音乐审美品味,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为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结合当前大学生古典音乐接受现状,应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让大学生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能够真正感受到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而增强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同感,有效增强古典音乐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戚昭君,姜力宾.当代大学生对古典音乐接受现状的探析[J].黄河之声,2017(19):60-60.
[2]胡爽.浅谈西方古典音乐与幼儿多元发展[J].北方音乐,2016,36(9):132-132.
[3]张乐心.贝多芬在中国--西方古典音乐接受问题个案研究[J].音乐传播,2016(3):123-123.
[4]王樱朴.浅谈电视文艺晚会中古典音乐的“流行化”改编--以《最忆是杭州--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81-82.
钢琴家薛啸秋和指挥家李心草,一个是新晋钢琴偶像,学起斯诺克和魔术不遗余力;一个是全国一流指挥家,却在业余时间演电影、电视剧,客串综艺节目评委。
薛啸秋
青年钢琴演奏家,2010 年签约环球音乐,成为环球旗下最年轻的古典艺术家。薛啸秋也是作曲家,《无声曲》、《独奏者的秘密》都为原创音乐专辑。他的原创音乐流行感强,但依旧是演奏技法很扎实的古典音乐,被称为新古典音乐。
李心草
现任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指挥、韩国釜山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中国少年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等职位。在古典音乐家中,李心草属于“兴趣广泛型”,参演电视剧、话剧和电影,担任综艺节目评委。
话题一:古典音乐家的生活是怎样的
李心草:可能大家在台上看到我们的音乐表现,会幻想我们音乐家平常的生活是不是多彩多姿,或者是很浪漫。其实我的职业生涯是很枯燥、很辛苦的。我在舞台上特别累,因为我要控制一个乐团,自己是没办法享受音乐的。平常的生活,不光是枯燥,还可以说是非常艰苦。指挥家最辛苦的时候是外人看不见的时候,也就是在家里研究总谱的时候,这点可能只有最亲近的人才知道。
如果是工作期间听音乐会,我是很难受的,因为我会下意识去挑毛病,或者是担心台上的音乐家出错。经常有人说,“我一点都不懂音乐但是我很喜欢听”,那么我会说,你比我幸福 100 倍。他不知道什么是错,反而可以单纯地沉浸在音乐里,哪怕台上演得按照我们的标准来说已经是一塌糊涂了。反倒是平常在生活中我听到流行音乐会觉得非常放松和享受。
薛啸秋:我觉得我的生活和每个年轻人没有什么特别不同。只是我觉得会有一点和常人不一样,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做的是艺术这一块,所以对很多事情都会特别敏感,无论是电影里还是看的书或是在街上走着,有些气味、温度,或者是一点点差异都会让自己很敏感。另外让我觉得很困惑的是,比如说,走过一条马路,我看到了一个觉得令人费解的现象,就会停在那里看,完全没有办法做其他事情了。
李心草:我想插一句,可能啸秋他自己不太清楚,但是我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指挥和独奏者不一样,指挥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每天排练都是面对着一群人,都有交流。在舞台上也是有交流的。但是独奏家不一样,而且他又是身兼独奏家和作曲家,那么他大部分工作除了在舞台上面对观众以外,其余时间都是面对自我,而且他又这么年轻,所以我觉得成功的独奏家要耐得住寂寞,尤其像他这么年轻能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
薛啸秋:我平时也有娱乐活动,但是讲给同龄人听,他们会觉得很闷。比如说如果可以去三里屯看场电影啊,和朋友吃个饭啊,如果还可以去钓钓鱼什么的,那就太快乐了。但是好像讲起来,同龄人会觉得太老旧。我的消遣就是半夜两点多一个人特别闷,然后出去开车溜一圈,这就觉得已经非常幸福了。你懂我这样的感觉吗?
我习惯在夜里作曲。前几天凌晨 5 点多,有邻居敲门,我以为要投诉,可他先跟我握手,然后说“薛老师我非常喜欢你的音乐,你怎么弹琴怎么创作都没有关系,我上班睡不好也没关系”。我的楼下就是他的主卧,他说我半年多都没有上来敲过门,就是怕你在创作的时候被敲门声打断了。我当时就特别感动。他拿出手机,打开语音备忘录,全是我这半年弹的乐段。因为他听我弹不下去了,就想能不能帮我,一条条放给我听。我自己都忘了。这个时代有这样的邻居太不可思议了。
李心草:我现在经常开玩笑,半认真半不认真的那种,我说我现在最痛恨的两件事:第一是坐飞机,第二是穿演出服。哦,再补充一点,就是住酒店。
薛啸秋:对。坐飞机有件事你肯定有同感,就是有时候去机场换登机牌,会说不出具体要去哪里,可能是因为出行太频繁了吧。比如你把身份证和护照给人了,人家问你去哪,你却讲的是上一个地方。
李心草:对,有时候会想,唉,去哪来着?我有几次差点坐错飞机。因为我很少去东欧,那次我要去华沙,但我是从法兰克福转机的,我直接就奔着去柏林的那个口了。然后那个人也愣了半天说不对啊,你是去华沙不是去柏林。
薛啸秋:还有一个就是在酒店醒来的时候不知道身处何方。半夜醒来,或者一早起来也会觉得是之前那个地方。
李心草:而且古典音乐家的生活里也不是只有音乐。我在 15 岁的时候差一点去学相声,但是我妈不让我去。我小时候就喜欢表演,还演过先生的话剧《原野》,演的是里面那个最小的角色,白傻子,从头到尾就 5 分钟的戏,但越傻的角色越难演。我还演过歌剧《波希米亚人》第一幕只出现了 5 分钟的一个角色,就是那个房东,很色的一个老头。后来我考中央音乐学院的同时也报了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那会儿没现在这么难考,还真给我考上了。再到 1995 年,我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中戏导演系当时的系主任鲍乾铭老师给我开绿灯,要我去考中戏的导演系研究生,把我的蓝图全部都规划好了。但是后来维也纳的留学机会来了,我还是走了。再接着,陈凯歌导演拍《和你在一起》,我也在里面露了个脸。2003 年的时候真正触电了,“非典”期间音乐家都不能演出,一个很巧合的机会我就去安徽待了 3 个月,拍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出演了一号男主角,名字改了好几次,现在叫《夜幕较量》,网上还能搜得到。
薛啸秋:在学琴的同时,我还学过好多东西,把每个兴趣都很认真地、自尊心很强地去练,然后练到一个很高的段位。我学过 6 年魔术,有段时间每天苦练斯诺克,差点没去打职业比赛。我还喜欢摄影,2011 年在成都办了摄影展。
话题二:古典音乐教育哪里出了问题
李心草:我有一个亲身经历,是我在维也纳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去维也纳金色大厅听一个大师排练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坐在我旁边大概有 3 个人,一 个是父亲,跟我现在年龄差不多,带着两个小男孩,一个大概 十来岁,一个可能只有六七岁。两个孩子非常安静地坐下来,父亲从包里拿出三本很小的总谱,就是指挥用的那种总谱,两个孩子一人拿了 一本。那两个孩子听得特别认真,音乐到哪谱子就翻到哪。中间休息的时候,小的那个就去问他父亲,说爸爸我们前几天在家里听的时候你给我听了这个大师的版本,还有那个大师的版本,好像有些地方和现在处理得都不一样,哪一种更好一些?相当专业的问题。他爸就非常正常地回答说,哪个都对,只是个人喜好不一样。我当时在旁边就惊呆了,不由自主地走过去,我说您的孩子这么小就能看总谱,可以提出这么深刻的问题,一定在学钢琴或者小提琴之类的乐器,而且学得很好。他说,不不不,我们的理念跟你们东方人不一样。我们重视的是怎么让孩子去欣赏真正的音乐、真正的文化,至于学不学乐器,他们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就不勉强。比如我大儿子,去年他说想学长号,那就让他去学,学了 3 个月他说不想学了,那就不让他学了,长号拿到二手市场给卖了。我对这件事感触特别深,同样这个岁数的孩子,在中国,可能考级已经达到几级几级,音乐上面却没有多少真正的文化艺术熏陶。包括其实我们专业音乐学院培养职业音乐家的时候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都已经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了,问他一个非常简单的音乐史上的问题,一问三不知。我们只注重表面的东西不注重真正的文化。
薛啸秋:我在四川音乐学院开设讲座,也给创作系的学生开了一门叫做“即兴创作与演奏”的课。这是第一次在学校开这个课,从将近 400 个大学本科生里选出了 5 个尖子生来上课。他们每个人都弹得特别好,技巧都特别完善。我说那你们都给我弹个《月亮代表我的心》,很多人都不会了,那我问《生日快乐》会弹吗,也不会。确实,学习古典钢琴就是学习肖邦、学斯特,但是你弹的都是肖邦的开心和难过,李斯特的开心和难过,你就不会弹一段你自己的音乐吗?
以前作曲家和演奏家是不分开的,但是现在不知道怎么,就慢慢变得作曲家不演奏,演奏家不作曲。现在作曲家不太会弹琴了,弹琴的不太会创作了,就让我觉得很遗憾。我们就一直用自己所学习的技巧来一遍遍勾勒和临摹,看谁更像肖邦,更像柴可夫斯基。
李心草:我觉得现在古典音乐的学习圈子里有些现象非常不好,像追风一样。当年我离开维也纳的时候还没有什么私立的音乐学院,我上的维也纳国立音乐大学以及另一所维也纳城市音乐学院,都是全世界最难考的音乐学院。但是现在维也纳遍地都是私立音乐学院,而且基本都是中国学生,只要出钱就可以去上。关键是在这些私立学院学习的中国学生,他们在国内连任何一所音乐院校都考不上才出国。
薛啸秋:现在很多孩子都被父母逼着练琴,可我学琴基本上没有被父母逼过。5 岁的时候父母带我去挑乐器,完全是觉得我太调皮了,有个乐器让我安静一会儿。那时候我根本连乐器都不认识,我以为是买玩具,就挑了个个儿大的。别人问我那你 5 岁的时候有没有立志成为一个钢琴家?其实我 5 岁的时候连钢琴是什么都不知道。后来找老师教我就不愿意了,觉得怎么一个大玩具就变成了学习工具。但是父母也不逼我,反正我不在他们跟前晃悠就行了,我出去踢球他们也不管,我弹琴他们也不管。12 岁之前一边跟着老师学,一边弹一些谱子上没有的,比如说弹一些儿歌,别人老弹练习曲,我就弹《机器猫》。那个是没有谱子的,但是很好地训练了我的耳朵。所以在 12 岁之前基本上就是这么过来的,而且在日本那段时间是快乐教育法,所以从小对音乐就没有排斥过。
李心草:我学音乐是家里不让我学,我自己非要学。而且等我考上了艺术学院以后,我妈妈还不让我去,最后是我的启蒙老师专程坐了三天的汽车到我家去说服我妈妈,我妈妈才放我去,从老家云南宝山到昆明去上云南省艺术学校,最后走上了音乐这条路。但是上了学以后就特别苦,在同龄人里没有见过比我更拼命的了。因为我学得晚,12 岁才开始学音乐。而且我有很强的自尊心,自己差一点就不行,一定要赶上。
薛啸秋:刚在日本学琴的时候,教我的大柱惠老师就觉得我是个很考验老师的学生,因为老师知道我不太练琴,就发明了很多教育方法,比如听一个曲子想到什么就画下来,再回去弹这首曲子,要弹得很像这幅画。但是 12 岁以后回国学琴,师从但昭义老师,那就是很科班的教育,开始要重新打基础。到了 18 岁高中毕业以后,已经拿过奖,也开过几场音乐会,但我父母还是觉得我是不是该去国外念一个别的专业,他们在 18 岁之前从来没逼迫我一定要在这方面干出点什么。
李心草:我比较了解啸秋,所以知道他确实是属于极有天赋的钢琴家。倘若是一个正常人,在他这个年纪,想要拥有这么成熟的技术,从 5 岁学琴学到 20 多岁,如果每天不保证 6 个小时练琴,是不可能达到的。关于这点我有一个理论,俗话说天才是 99% 的勤奋加 1% 的天赋,但是对音乐家来说,在最关键的时候,那 1% 的天赋要比那 99% 的努力重要得多。所以我就得出了另外一个结论:艺术门类,包括音乐,需要 100% 的天赋加 100% 的刻苦,这两个 100% 是相辅相成的。艺术这个门类尤其是音乐的条件实在太苛刻了,特别是音乐上的天赋。那个没有办法,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话题三:古典音乐可以不那么高高在上吗
李心草:古典音乐有一种特质,因为所包含的内容太多,去欣赏的时候需要一些思想,思想就会给人带来负担。但是现在这个社会,尤其在中国这种经济发展这么快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太大,是不适合去听古典音乐的。我也是这样,人在极度疲惫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投入地欣赏古典音乐的,我也喜欢去听流行音乐,因为不费脑子,很轻松。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古典音乐市场比较困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薛啸秋:我从 5 岁开始学习古典音乐。记得很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刚上高一的时候,有小伙伴戴着很大的耳机,听的都是流行音乐、摇滚乐什么的。大家认识以后就会问你是学什么的,我就说我是学习古典音乐的。他们就露出很鄙夷的表情,就是说,咦,你怎么会去做这么无聊的东西?那时候我已经学了 11 年古典音乐了,但是突然被同龄的小伙伴这么说,觉得特别心酸。当时有几个我很喜欢的钢琴大师来深圳开音乐会,上座率真叫惨淡。除了赠票,只有像我们这种学习古典音乐的会去观摩学习,而场内真正来听古典音乐的年轻人少之又少。
李心草:我可能在古典音乐界里面思想相对开放一些,会有小部分同行说我不务正业、跨界。我说我不是跨界,就是业余时间轻松一下。因为我去参加了一些娱乐性的节目,现在就能碰到很多年轻观众,他们不是为音乐而来,而是为我而来。其实这也是当今推广古典音乐的一种手段。不是去照本宣科,做一场古典音乐的普及音乐会,介绍作曲家的背景等等。对不起,一点百度谁都能看得见,不用你去做这些。
古典音乐并不是一个很明确的名词,在任何朝代,只要是先前的人所流传下来的音乐,通常情况下,就被认定为古典音乐。也就是说,现在咱们认为的流行音乐在经过千百年后,咱们的子孙后代在重新审视这些流行音乐的时候,他们可能就认为这些被咱们认为是流行音乐的音乐,而在他们看来就会被认定为是古典音乐。所以顾名思义,古典音乐就是对前人音乐的一个统称。由于古典音乐大多都是历史悠久,传唱不衰经得起历史检验和人们喜欢的经典音乐。这种音乐大多意蕴深厚、架构宏大、音律优美、历史悠久、价值持久、便于传承,更富有宏大的民族文化和研究价值。而流行音乐就比较容易辨认,流行音乐大多都是通俗易懂便于流传的歌曲。流行音乐大多都是以当下的时代背景为题材,情感表现更加真实、强烈、简单、质朴;从歌曲特点上来说,流行音乐大多音域狭窄、歌词简单易懂、整体短小精悍。虽然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区分,但从音乐本质而言,无论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是音乐的一部分内容,在音乐的基础知识上来说,都是相通的,为了追求情感的表达和音律的优美方面都是一致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不断融合创新的趋势,使得现代流行音乐增加了许多音乐形式和表达技巧,古典音乐元素更是融入其中。这些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结合的大胆尝试和成功案例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对于大学音乐教学中二者的结合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这些例子充分说明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可以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的构成方式、和声、高音、节奏、表现的内心情感都是一致的。鉴于此,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结合具有非常好的音乐基础,只是二者结合力度大小的问题。现在作为大学音乐教师,深入研究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特点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协调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二者的音乐元素融合具有深远影响。
二、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价值
大学音乐教学现在都包括古典音乐教学和流行音乐教学,但二者是被当做两个不同学科进行教学的,没有有机结合,使得很多学生对古典音乐都有一种陌生感。不过大学音乐教学中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有机结合起来的价值相当高的: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完善的理解音乐知识结构和音乐体系。在大学中将两种音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音乐知识,系统把握音乐体系和结构,深刻的理解两种音乐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技术水平、创作水平和鉴赏水平。其次,大学教学中将古典和流行结合起来教学的另外一个价值就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古典音乐属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内涵的儒家思想、为人之道、善恶观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其中,学生不仅学校到音乐专业知识,还可以学校的如何为人处世,什么是忠心为国,什么是除暴安良,什么是喜结良缘等等,这些都包含着古典音乐当中。这些道理都被古人智慧的融入到音乐当中,所以学生学好古典音乐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很有帮助。三是可以改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偏见。很多学生都对古典音乐感觉乏味,感觉不好听,那是学生根本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欣赏。古典音乐大多音律舒缓、作曲婉转的特点,这对现在生活节奏变快的年轻人来说,根本受不了这种慢节奏,因为他们为了节省时间,都习惯了直来直去的处事风格。流行音乐正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作词浅显易懂、节奏明快。久而久之,古典音乐就会被蒙上高雅、脱离社会、落伍、无法欣赏的各种偏见面纱。大学音乐教师如果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一起进行教学,就会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各种错误认识,意义重大。最后就是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凝聚力。中国古典音乐都是音乐中的精华,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中国现代大学教师如果能够将古典文化很好的融入到现代教学中,那么学生学习到的将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对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都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三、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的策略
在大学生中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而很少人会对古典音乐感兴趣。原因之一大概就是在大学生这个年龄段,他们向往自由,追求个性化,而流行音乐正符合了他们的这种需求;其次就是学生对音乐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音乐欣赏能力不高,整体素质达不到一定水平,对欣赏古典音乐造成障碍;再次就是老师对古典音乐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根本激发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热情和欲望。所以大学音乐教师要很好的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相结合,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在以往的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总是根据教材讲授课本上的音乐知识,教学内容单一,学生无法体会到古典音乐的魅力。现在大学音乐老师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用现代教育理论重新审视古典音乐教材,尽量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将二者相同的、相通的地方整理到一起进行讲授。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习到古典音乐,也不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古典音乐乏味;即可以让学生系统的认识了解音乐知识结构,又能认识到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是相通的,只不过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古典音乐的魅力,也不会感觉到古典音乐离他们那么遥远。
(二)采用教学新技术。现在教学工具多种多样,有平板电脑、多媒体、手机等工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工具。比如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将一些经典古典音乐视频下载下来播放给学生看;可以将古典音乐中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分成小段,下载下来通过微信发到学生们的手机里,让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欣赏经典;再比老师可以录制一些小视频,对某个古典名曲的特意点评,发给学生微信群中,这样既不乏知识性又不缺少趣味性,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学生们也都可以接受。所以渗透到教学内容中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就需要教师去不断探索和研究,再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再搜索些外国名家名曲听,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水平。与此同时,也不断在课程中渗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让学生在二者音乐当中寻找出相同和相通的地方,这对学生理解演奏者的情感和意图有很大帮助。这样学生自己也会在音乐演奏过程中把握自我情感的表达,增强音乐作品感染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在以往的大学音乐课程中,教师一般都是自己讲解,学生被动接收。这种信息的被动传递,导致學生接收水平低,学习效率不高。大学音乐老师要根据课堂气氛和讲授内容不断调整授课模式,如何让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是学校老师授课的重点。如果按照以后的老师教,学生听,下课各奔东西的旧有模式,即便有再好的教材和教学工具,学生也不会学到什么音乐知识。大学音乐教师一定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根据课程情况,在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同之处,将二者进行结合,并且让学生自己各唱一段相同知识点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这样一下子就会带动大家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也不会觉得古典音乐那么羞涩难懂。另外大学音乐老师还可以像举办音乐会、晚会等形式,安排好相关曲目,让学生们自练自演,在音乐实践中让他们体会二者融合的魅力,找到自己的不足,实现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有机结合的目的。
(四)提高大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大学音乐素质教育这个口号已经被喊了很多年了。音乐素质教育往往只是被停留在口头上,因为大学音乐教师的素质没有提高,学生又谈提高素质呢?现代的音乐素质教育已经对音乐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现在不仅只是会讲授一门音乐课程就可以了,现在要求音乐教师对各门音乐课程都要懂,只有这样,大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讲课过程中才能有个整体把握,才能系统的讲音乐知识讲授给学生,才能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授课。但当前大多数音乐讲师都只是将讲课做我自己的工作而已,只要完成授课内容就可以了,并没有考虑到讲课之后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对学生现在和将来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极其错误的,音乐教学他是一种文化的教学,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所以不能把音乐课当做简单的事情去做。另外就是有的音乐教师音乐知识体系不完整,教授古典音乐的音乐老师,只是研究古典音乐,对流行音乐置若罔闻;而讲授流行音乐的,只是关注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不管不问。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只懂二者之一的音乐老师,他们就根本达不到驾驭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水平。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该提高自身音乐素质,积极研究二者结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引言
音乐素养是一个人整体素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和文明修养的重要标志,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是青年基本确立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作为大学生,在素质教育大潮中,在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之余,还要掌握广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西方古典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开展高校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古典音乐的特点分析
(一)古典音乐强调美感和严谨。古典音乐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严肃性。区别在于流行音乐通过有力的音响、富于变幻的节奏或借助听觉之外的其它客观因素来表现音乐特色,古典音乐更强调音色的美感、和声的丰富、曲式的合理、逻辑的缜密。古典音乐并非“现炒现卖”的文化快餐,它的严肃性、高雅性、经典性以及对欣赏者文化素养的要求令许多人“望而却步”,另外在欣赏环境上也要求安静、严肃而高雅的场合如音乐厅、歌剧院等亲身感受现场演出。虽然有许多古典音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传播途径中许多人为的因素却让古典音乐远离了大众。
(二)古典音乐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古典音乐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灵活、立体、直接地传达出或细腻或宏大,或忧郁或辉煌的音乐内涵。但是,说起古典音乐,学生们大多仅会想到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或者是蓬勃、辉煌的交响曲。其实在西方音乐舞台上为古典音乐服务的乐器种类繁多,除了大家熟悉的钢琴和各声部提琴外,还有大量的乐器,比如: 低音号、长号、单簧管、竖琴、定音鼓、三角铁等等。各种各样的乐器是演奏庞大立体乐曲的基础,在多样式的乐器基础上古典音乐便可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大学生对古典音乐欣赏存在误区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问题。首先,许多高校对高雅音乐欣赏的引导力不足,从而引起低俗音乐泛滥。目前流行的部分网络歌曲存在着格调低下、品味庸俗,乃至不健康、不纯洁的内容,对青少年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对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产生极大的误导,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其次,家长和学校缺乏对学生音乐欣赏的正确引导,从而导致青少年盲目追歌星等无知轻率做法,给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的恶劣影响。青年一代是国家的希望,高校不但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要塑造学生的完善的人格,而完善的人格离不开对真善美的正确鉴别和自觉追求。因此,在高校中培养大学生们欣赏高雅的古典音乐的能力是十的分必要。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
三、古典音乐欣赏课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音乐作为一种感染力十分强烈的艺术形式,经常以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影响人们的身心,陶冶人们的情操。古典音乐作品的美与震撼,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这些作品歌颂善良、美好,鞭挞邪恶、虚伪,体现了人类普遍的道德评价标准。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青年学生,欣赏这类作品,能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优美乐声带来的心灵涤荡使他们受到美好、高尚的情感熏陶,使情感得到升华,进而促进其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古典音乐因其精良创作以及演绎特点而被称为高雅的音乐,这些音乐可以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音乐欣赏的倾向,并能使心灵得到净化。通过在古典音乐欣赏课上的讲解、分析及引导启发,等于教给了学生一把打开古典音乐神圣殿堂的金钥匙。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提高了,就可以自主分辨什么是健康、高雅的音乐,什么是低级趣味的、庸俗的音乐,丰富了其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能够促进大学生发展智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古典音乐尤其是西方古典音乐教育具有益智功能,它的益智功能对发展人的知觉能力起到很大作用。听觉、视觉、触觉等知觉能力是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能培养人的听觉能力。接受过音乐教育的人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音准感、旋律感、调式感。尤其是西方古典音乐教育中的器乐学习对于发展人触觉的灵敏性、分寸感、适度感有很大的帮助,并能以此来激活大脑神经,从而促进大学生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实践表明,音乐欣赏课是辅德、益智、健体、促劳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德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古典音乐的学习和欣赏也是音乐欣赏课堂上必不可少的内容。具有丰富内涵和表现力的古典音乐,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和谐校园环境的形成。进行古典音乐教育,利用其美感及文化内涵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陶冶,使其追求先进的、高雅的审美情趣,在思想上升华到一个全新的认识。既促进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也提高了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对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古典音乐;通俗音乐;音乐文化;受众群体
音乐文化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进化、成熟而逐渐发展、丰富、复杂起来,多年来,音乐界一直存在着对“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之间审美价值大小的议论。《是谁杀了严肃音乐》一书的出版,则又一次引起了大家关于严肃音乐当前面临市场危机这一问题的关注。许多音乐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和评论,贬多褒少。占典音乐遭遇冷脸,取而代之通俗音乐充斥市场。许多人认为这是音乐审美的退化现象,是商业化效应产生的不良市场导向。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历史浏流演变的必然趋势,是音乐形式上去繁存简的一种选择。然而,大量推崇“通俗音乐”的言论往住并不是建立在冷静与坚实的理性分析基础上的。只看到人众审美转变中的片面影响是不够的,我们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来审视这一现象,从原理上阐明审美价值的判断依据、分析得到大众普遍认同的价值判断倾向,不应简单地灌以孰好孰坏。
一、对古典音乐概念的梳理
“古典音乐”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与“通俗音乐”(即“流行音乐”与“轻音乐”的统称)相区分被提出来的。Classical一词在英文中有“古典的、正统派的、古典文学的”之意。一般所说的古典音乐,即是特指西洋古典音乐,它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对于其时代范围的界定一直有着若干不同的说法。狭义的解释是,把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的作品特指为“Classical Music” 。广义的解释则是,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直到后来的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印象主义直至19世纪术20世纪初出现的现代乐派,甚至包括所有的非纯粹娱乐性质的现代专业音乐,统称为 “Classical Music” 。古典音乐另外常用的解释是指那些从巴洛克时期(]600一]750)开始一直到20世纪早期,在欧洲文化传统背景下创作的音乐。它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族音乐。很多古典音乐来自早期为宗教仪式庆典而写的音乐。
然而在日常语义的理解中,这个概念的所指,却与使用者的实际所指有差异。作为与“通俗音乐”相对的音乐类别的概念,通常也有人用“严肃音乐” 、“古典音乐” 、“经典音乐”来称呼它。但是“高雅” 、“严肃”、“古典” 、“经典,这四个概念中的每个概念都不能涵盖人们实际上所指的这个音乐类别的全部作品。因为,在这个音乐类别中,既有“高雅”概念本身所不能包含的粗野、阴郁、邪恶、凶险、刺激、恐怖、滑稽、可笑……也有“严肃”二字本身所没有传达出来的轻松、明快、温柔、甜蜜、清新、秀丽……还包括“古典” 、“经典”二词所限定的时问范围之外的优秀的现代与当代音乐作品。但是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还是用加了引号的“古典音乐”一词来称谓我们实际所指的音乐类别。
古典音乐创作本身在结构上力求平衡,在形式上力求严谨完整,旋律上力求优美,思想内涵意图表现得丰富而深邃。演奏过程也很有讲究,演出中,乐团成员西装革领,行为端庄。音乐厅格调高贵典雅,气氛肃穆。同样,听众也是行为得体,很少在场中喧哗吵闹,而是充分尊重演出者,安静悉心聆听。正因如此,古典音乐又被人们称为“严肃音乐”或“高雅音乐”。
现在的所指古典音乐包括各种传统经典音乐和一切专业作曲家用传统或现代作曲手法所创作的音乐,外延更加广阔。它的传承是以学院式的严格训练来实现的,严肃音乐家总是力图在作品中最充分地展示个性,诠释深刻的命题,追求音乐技巧的创新和完美。因此,严肃音乐作为一种 “精英文化” ,它的创作者、演奏者、欣赏者 (特别是前二者) 都必须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专业修养,听众要想充分地、深入地领受其意,也要求具备读懂复杂音乐语汇的能力,常常也需要一定的音乐美育熏陶。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讲,称这种音乐为“学院音乐”更为合理。
古典音乐在大多数人心中的印象就是“严肃深奥”。与大多数通俗音乐相比,从某种角度来看,“学院音“的确显得难以亲近、晦涩难懂。这些特点也生就了其“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地位。
二.对通俗音乐概念的界定
人类社会的音乐艺术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活可以追溯到远古。“通俗音乐”的创作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尤其以爱情歌曲居多,当然也不乏描写亲情、友情、思乡之情以及理想、伦理、道德的种种内容。作为一个专有名词,“通俗音乐”据称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欧洲的报刊上。二战以后,通俗音乐以它独特的手法和较自由的风格风靡世界各地。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以及大陆同港、澳、台之间的往来深入,电声乐器的出现和现代先进的电视、网络传媒更使通俗音乐以其独具特色的风格远航,走入千家万户。从形态结构上看:它往往形态较为简单,音高使用不多,且多在人类最容易听的音区范围内:音乐的发展变化较少,没有很多的转调,特别是缺少频繁快速的离调;节奏相对单纯,大量的作品存在着循环重复的机械性节奏型:力度变化不很复杂,力度的幅度小,较少极端力度的对比变化:音响结构的层次少,未经训练的一般听者,也能够很清晰地分辫出来旋律与伴奏的层次。现在,我们已很难将通俗音乐从其他音乐中分割出去,它与其他音乐之间互相渗透、融合,组合成一个五彩纷呈的音乐世界,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式。故此,用“大众的音乐”可以概括和形容当前的通俗音乐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通俗音乐中很大一部分由通俗歌曲构成,结构大多比较短小精练,许多作品富于即兴性,在旋律上力求易记易唱,音域不宽,内容贴近生活,因此传唱很快。通俗音乐的演出,十分强调群众性,常常带有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互动,与学院音乐比起来没有那么拘束,听众很容易参与进来。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和现代化的电子科技手段相结合。在很多大型演出中,灯光、美术、服装、舞蹈、音响、建筑、特技等的综合运用,往往使得演出既具有听觉上的感染,也具有其他感官上的震撼效果,演出形式也可谓是花样繁多、层出不穷。
三.受众群体音乐文化的价值取向
受众群体既是接受音乐的人民大众,大众音乐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复杂的社会
心理问题。由于人的审美能力总是从头培养的,因此,从个体审美能力发展进程的分布来看,总是能力越高,人群越小,相应的,从总体上看,越是复杂的艺术作品其受众群体也就越小。
通俗音乐在中国的流行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结束后,长期被束缚了的音乐方面的创造力,同其他文化一样,终于解放了出来,原来封闭已久的大门,向I廿界敞开,而音乐创作更像是一块吸收营养的海绵,在中国的大地上急速膨胀开来。涌进的不仅有来自欧美的占典音乐,更有欧美流行音乐,在这样的影响下,产生了一大批新兴的通俗音乐势力,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最能代表人们心声、贴近群众生活的流行音乐作品,并且不断有爱好者加入其中,乐此不疲。
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努力寻求一种解脱和发泄便融入了音乐创作者真实的情感元素,构成了适合群众口味的音乐新领域。这样的音乐往往具备听觉的感官美的特征,对听众的听觉耐受性与注意力的专注程度要求很低。由于不要求听者有较高的听知觉把握能力,因此它容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特别是听觉经验不是很多的人。由于听觉经验与年龄有很大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更多地喜欢这样的音乐:反之,这个群体也就拄往不喜欢对他们的听觉来说“古典音乐”中比较复杂的作品。
通俗音乐的创作和演出从一开始就是带有商业性质的,往往以市场趋势为导向,以大众的欣赏喜好为风向航标,打破了原来古典音乐听众局限于狭小范围的情况。可见,通俗音乐的发展是以特定的社会状况和社会中多数民众的普遍心理状态为背景的,也是作为人们表达生活中细微的或者敏感的情绪变化的一种手段生存下来,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因此,通俗音乐在音乐中的地位是历史、社会、人类赋予的,是顺应时展潮流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敌视视它的存在,反之,我们应该庆幸音乐在发展到完美得无以复加的古典主义音乐之后,还有这么多形式多样手段多元的道路可供选择。
四.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的契合
不论古典严肃音乐还是通俗流行音乐,二者都源于生活,都是时代和生活的产儿,没有可以脱离社会背景而孤立出现的音乐作品。两种音乐形式,无所谓高低贵贱之分,二者之间无不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古典音乐可能反映一些所谓的重大历史题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大众生活的反映,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系列。通俗音乐中也不乏大量反映历史事件时代精神的严肃内容。如歌颂党和国家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迎的《七子之歌》等。古典音乐在巴洛克时期运用通奏低音的演奏形式,在旋律下方标记数字,演奏者可以根据喜好以及和声要求即兴演奏,这样便形式多种多样。到了后来,音符以固定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演奏也按照乐谱固定进行。即便是这样,古典音乐中但还是有许多供演奏演唱者炫耀技术、自主发挥的华彩乐段部分。与现在的很多通俗音乐中演奏过演唱者的自由发挥很相似。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家也在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音乐家不会单纯只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进行创作,而将不懈地作大胆创新的尝试。听众也不断跳出孤自欣赏的小范围,音乐生活还将愈来愈包罗万象。通俗不等于不严肃,严肃也不代表不通俗,二者之间的界线是可以被打破的。从内在功能上来看,音乐本身就是为了使人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情操,放松神经。人们可以在熟悉而亲近的通俗音乐氛围中,去体会高雅艺术的美丽,去触摸高雅艺术的魅力,也可以在超越传统的流行音乐中去感受古典音乐带来的传奇魔力。音乐形式可以在特定的氛围和情感诉求形成。听众在感叹于多元音乐之荚中得到到心灵的升华。
有人认为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不在一个层次上,难以相提并论,甚至认为二者互不相容、互相排斥。这些观点是欠为妥当的,把严肃音乐视为阳春白雪,而把通俗音乐视为下里巴人是片面武断的看法。诚然,不管是在理解严肃音乐,还是在理解通俗音乐的时候,都要力求从音乐中体现感情,力求发现音乐中所蕴涵的作曲家的真实感受。从这一点来看,虽然有着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但通俗音乐和严肃音乐还是有着基本的相同点的。现在许多流行音乐演出也主题鲜明,内容深刻,气魄宏大,将演唱、舞蹈和特技完美地组合在一起,与古典音乐剧的锵调如出一辙,谁能说其中没有受到严肃音乐的影响,融入了古典音乐元素呢?在现代的社会背景这个新的媒介指引下,产生了一批将民歌风、古典风、流行风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也使大家看到了鱼与熊掌可兼得也!
【参考文献】
[1]王次荨都壑德鄣囊衾旨匝探讨》.《音乐研究》,1986,2。
[2]曾遂今《大众音乐价值考析》,《中国音乐学》,1993,3。
[3]罗小平《音乐价值三议》,《中国音乐学》,1997,2。
[4]金兆钧:《1994――中国流行音乐的局势和忧患》,《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4期。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