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考察材料

学生考察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考察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生考察材料

学生考察材料范文第1篇

 

在新课改时期,高中语文作文考试题目在逐渐加强对学生作文思维能力的考查,其中很多地方已经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进行了广泛的考察。为什么当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么流行呢?主要原因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对于事件类和事理类方面的材料引用非常广,已经具备了非常成熟的考察体系,对学生的作文思维能力能起到很好锻炼效果。另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能按照传统的作文考察方式进行教学,否则会出现学生应考能力不足,作文卷也就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在进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时,应该打破常规,教会学生合理进行发散思维,给学生提供思维迁移空间,鼓励学生多元的思考事件或者材料说明的问题,做到立意角度创新。同时要求学生整理好卷面,字迹要清楚。做好细节工作。

 

1.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考察方向分析

 

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最近是比较流行的,我们可以结合新课标全国卷的作文要求看出许多新变化和新的考察方向。首先,在材料作文的考察上都注重通过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思考,用具体的任务导向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全国卷甲卷和乙卷的材料作文要求上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新课改对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考察倾向,并且在学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需要仔细思考其中的任务型指令,确保自己的作文思路是和主题相符合的,还要注意自己的写作是否能和材料吻合,增强写作的目标和针对问题的态度的阐述。学生通过阅读任务材料不仅能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还能考察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心理认知能力。学生能在关键的情境中明确概念和关系,才能在比较多的角度中选定符合题意的能进行较好说理的角度进行作文写作。如在高中语文全国新课标甲卷中就通过"女儿举报"事件的材料让学生了解了关于举报的信息,学生在作文时就要和生活中子女、长辈的相关关系,当事人心理、自己的认知等角度去思考,确立自己写信如何才能在情理之中,而自己要谈论的东西却又能在事件以外,若是就事论事则不能取得谈问题、讲道理的最佳效果。

 

2.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分类

 

结合作文写作对能力方面的不同要求和角度,作文题型从材料的主体意境方面包含了阐释型作文以及任务驱动型作文。阐释型作文的主体结构在于学生要在作文时确立"材料——阐释——话题"的结构,作文材料方面介绍的是相对固定的主题,学生的写作思路和中心基本上确定了范围,学生想要在这类作文中取得好成绩需要充分调动自己储备的知识,结合证明的思维结构,把丰富的素材和论证资料充实的作文中。在此过程中则主要考察了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和破题,然后在论证中考察学生的立意是否正确,论证展现是否一致。而在任务型写作中则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能否在阅读材料中审准任务指向和任务写作能否准确表达自己的思维两部分。其中要求学生重点要能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提取适合自己写作的信息,也就是要根据材料和任务指向理解材料。学生要掌握足够的材料信息,结合自己知识储备,确立准确的写作方向,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同时针对自己发表议论的主题需要和材料中的某些主题是完全吻合的,比如找准论题里的中心词,关键语句,然后去立意和论证,这样才能确保写作不偏题。另外,要充分阅读材料,提取最准确的读后有感的方向,从而才能在任务指向中把读的内容和感受到的信息结合,实现作文出自材料而又高于材料,真正做到作文的突破。

 

3.高中语文任务型材料作文写作的指导策略

 

3.1平时要加强阅读,以读材料锻炼学生信息感悟力。任务型写作的关键在于学生读懂材料,理解材料中蕴含的知识信息和主题思想,提高认识能力。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有针对的去概括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3.2题材要广,训练积累不能少。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内、课外的不同的阅读素材都应该加以利用,在环保阅读、时事话题、教育科技等的方面都要加强材料的使用。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阅读材料进行议论,让学生学会发散性分析素材,学会积累创新的话题。

 

3.3树立发散、创新思维。在上课时教师对于学生身边发生的的事要多参与分享,以电脑学生讨论各类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培养学生发散、创新思维。在写作的模式上可以进行"引-议-联-结"等模式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

 

3.4实践活动不能少。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借助不同地方的真实考题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材料阅读分析,然后进行写作练习。比如:这几年的全国卷大部分作文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引-议-联-结"等模式实战训练,甚至可以让学生针对相同的材料写出新的立意角度。

 

3.5做好细节,做到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任何作文都是讲究细节处理和卷面整洁的,任务型材料作文想要取得突破,在用词用语、标点使用等细节上要做好,然后在练习中要严格要求学生保持书写整洁,争取给阅卷老师好印象。

学生考察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快速阅读技巧 阅读策略 阅读理解能力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0 引言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都要求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以下简称英语B级考试)。然而,由于词汇量的直接限制,阅读理解这一项的得分整体偏低。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目前,国内许多院校的专家、学者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阅读策略和快速阅读技巧的角度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王雨在《新课标下的英语阅读理解技能与训练技巧探讨》中提出,阅读技巧的训练包括:训练以语义为单位的阅读技巧,训练快速阅读技巧、训练基于语境信息的推断能力和训练阅读整个语篇的能力。Walzcyk的研究表明,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能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成正比,阅读速度加快,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提高。然而,基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考试大纲中对阅读理解考察内容进行剖析的研究还比较少。

1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阅读理解考察内容分析

高等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考试大纲中阅读理解对学生的要求如下。测试考生从书面文字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总阅读量约为800词。本部分测试的文字材料以一般性阅读材料(科普、文化、社会、常识、经贸、人物等)为主,也包括简单的应用性文字,不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性材料;其内容能为各专业学生所理解。

阅读材料涉及的语言技能和词汇限于《基本要求》中的“阅读技能”与B级要求相应的技能范围和“词汇表”B级(2500词)的范围;阅读材料涉及到的应用性内容限于《基本要求》中“交际范围表”B级读译范围,如便条、通知、简短信函、简明广告、简明说明书、简历等。主要测试以下阅读技能:①了解语篇和段落的主旨和大意。②掌握语篇中的事实和主要情节。③理解语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④了解作者的目的、态度和观点。⑤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生词的意思。⑥了解语篇的结论。⑦进行信息转换。

以下为近几年B级考试阅读理解的题目,研究结果如下。阅读理解的五道题中,其中有第一和第二大题是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即根据所给阅读材料设五个问题,主要考察语篇和段落的主旨和大意,掌握语篇的事实和主要情节,以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根据2009年12月到2011年6月阅读理解题第一和第二大题考察内容的数据分析,如上图所示: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细节题的考察高达80%-90%,单纯的考察语篇阅读能力的,如单个句子或者单词的意思以及文章主旨只分别占了10%。由此可见,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只需关注题目中细节题所给的重要信息,训练关键词的查找和相关信息的转换就可以顺利得分。

阅读理解的第三和第五大题的类型分别是填空题和回答问题,要求均是用不多于三个单词来作答,答案均来自所给材料,不需要考生自己归纳。而这两道题目主要是考察掌握语篇中陈述的事实和主要情节,且文体比较特殊,有图表、广告、投诉信、推荐信等文体,若考生能结合自固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答题,效果更好。由于两道题主要考察文章的细节,即信息的查找,如数字、年份、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根据此类文章的特点,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预测、skimming(略读)和Scanning(寻读)的快速阅读技巧。

2 如何实施阅读策略和采取相应的阅读技巧

2.1 明确英语B级的阅读目标和任务

首先,先用两学时介绍英语B级考试阅读理解部分的考察要求和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在阅读中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和效果。通过讲解分析题目的类型,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理解心理障碍,为接下来的阅读策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2.2 分析学生原有水平和存在的阅读困难

接下来的两个学时中,将会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阅读水平,克服阅读中由于读不懂而产生的焦躁情绪以及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良阅读习惯。通过两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大部分学生具备拼读英文单词的能力,能翻译一些基本的简单句,能听出并复述生活场景用语。但是,由于薄弱的基础以及缺乏有效的阅读训练,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B级阅读理解得分普遍偏低。词汇量的限制,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不高,这也是造成阅读困难的根本原因。其次,不少学生缺乏阅读策略,且文化知识面狭窄,这是造成阅读效率不高的客观原因。此外,部分学生有出声朗读、回视、拼读以及用手或笔逐字阅读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就影响了阅读速度。

2.3 快速阅读的策略的提出

快速阅读策略是阅读过程中读者在确定阅读目的后,有意识地、积极并主动地采用阅读技能或方法来有效完成阅读任务。在和学生分析了英语B级考试阅读理解的考察内容和要求之后,在接下来的两个学时提出针对不同阅读理解的短文类型采用不同的快速阅读理解策略,同时分析影响快速阅读的因素,帮助学生走出快速阅读理解的误区。

2.4 真题实战,训练快速阅读技巧的运用

由于阅读信心不足,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做阅读理解Task3&Task5的时候直接放弃答题。为了克服这一点,接下来的六个学时,针对阅读理解Task1、Task2、Task3& Task5这三个题型反复地训练预测(Prereading),略读(skimming),寻读(scanning)等阅读技巧。

3 课堂测试和访谈的结果

测试使用了2011年6月的B级真题,课堂测试时间为25分钟,共完成4道阅读理解题。参加测试人数为87人。两个比照班在测试中各个分数段得分人数如下表所

示:

表1 经过快速技巧培训的两个班级测试结果

表2 未经过快速技巧培训的两个班级测试结果

经过对学生分班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后,尤其是阅读理解Task3&Task5这两道题,提升的空间很大,7-8分区间从之前的4.6%提升到74.4%。从数据不难看出,快速阅读技巧的培训对学生的阅读成绩的提高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抽样访谈,学生对篇章该使用什么样的阅读技巧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且乐意采取积极的阅读策略去提高阅读理解。然而,提高阅读理解速度的同时,阅读正确率还不能成正比的提高,特别是英语能力较弱的同学,尤其是考察信息的转换,他们的理解能力就停留在字面而不能经过本身固有知识或者根据文章有关提示进行有效推断而得出正确的判断。快速阅读技巧的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始终还是面向英语B级考试的应用,若能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通过快速阅读策略,使他们更方便、更有效地获取英文的信息,补充了信息获取的来源的同时,更感受到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一种魅力,那才是阅读本身需要达到的目的之所在。

参考文献:

[1]Walzcyk J et al Time Limitations enhance reading com-prehension [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9(24).

[2]马红,林建强.快速阅读策略:理论与实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3).

[3]王美敬,王建华.如何做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8,6(3).

[4]王雨.新课标下的英语阅读理解技能与训练技巧探讨[J].价值工程,2011,30(13).

学生考察材料范文第3篇

一、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教学中,可以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寻找或创设作文情境,在具体的时间、地点、环境中引导学生收集、积累写作素材。在“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介绍事物”这一习作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寻找家乡有特色的事物或景物,并以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如下:

我爱我家――寻找家乡特色调查活动

亲爱的同学:

世界是美好的,我们的家乡更是美丽的。只要你拥有明亮的眼睛,勤于思考的头脑,你就能发现这些美。请选出具有家乡特色的事物,如景物、工艺品、建筑等为观察对象,利用周末进行观察研究,以观察作文的形式介绍给大家。

调查问卷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对习作素材的整理,又呈现了学生在观察中的体验感悟。在调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引入了父母的参与,实现了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对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除了填写调查问卷,还可以通过材料的展示、材料收集经验介绍等形式进行反馈评价。既是对学生材料准备过程的肯定,也有利于习作过程的调控。

二、写作过程和方法的评价

这里的写作过程指将准备好的写作材料整理安排成文的过程。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过程,将其简单地压缩为作文指导,教师将自认为重要的条条框框进行罗列、讲解,随后即让学生自由习作。可以说这一过程完全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可言。在发展性评价中,过程和方法的评价是学生习作能力综合评价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我熟悉的人”这一习作训练时,笔者尝试着让学生自行组织、自我指导习作,在学生活动之前简单地出示了两条活动提示:

--------------------------------------------------

友情提示:

1.想:写谁?他(她)的什么事?他(她)说的、做的?

2.说:说想法;提建议。

--------------------------------------------------

学生按照提示独立思考,并相互交流对各自的习作思路进行了评价调整。随后,教师又组织全班集体交流,师生共同参与,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在交流评价时,一学生对邹X同学《爸爸的火爆脾气》的叙述,是这样评价的:他选择爸爸因为“我”语文没有考到优秀而大发脾气的事,反映爸爸的“火爆脾气”是很合适的。写这件事时,抓住爸爸“闯进门,猛拍桌子,握紧拳头”等动作和大声骂人的话,这是写人的好方法。把爸爸比作“怒吼的狮子”,用了比喻的手法,更是锦上添花……在这一过程中,既对学生的构思作了反馈评价,又为落笔成文作了有效的铺垫,可谓一举两得。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指出:集体教学最有效的奖赏是教师对学生做什么和他做这件事的方法的认可。对学生习作过程和方法的肯定,是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3.作文修改的评价。作文修改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共同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作文水平。从三年级第一个学期开始,笔者就尝试着在班级中开展“指手画脚”改作文活动。从个人自评、小组共评,要求学生对同学习作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这件事,好险》一文的小作者王XX,在自我评价习作时,是这样填写“作者语录”的:

学生考察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考英语 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作为吸收与理解书面信息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与途径,是高考英语的重点考察方向,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考试成败。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体裁多样,有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等,题材广泛有社会类与科学类,设题更为灵活,包括词义理解、概括、推理等,这些均为高中英语教师需重点关注的环节,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突破口。

一、主旨大意类题型,测试学生领悟归纳能力

在高考英语中主旨大意类题型,即为针对阅读材料的标题、中心思想、主题等,测试学生领悟文章带与概括归纳能力,常见的命题方式有标题类与主题类两种。这类阅读理解题的错误选项有干扰作用,不过标题具有鲜明性、针对性与概括性的特征。在解答此类阅读理解题目时,教师需提醒学生格外关注和重点阅读首尾两端,通常在文章开头、段首、段尾能够找到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特别是标题栏题目更加明显,这也是解答主旨大意类题型的关键,把握好首尾两端和段首、段尾对解题大有帮助。诸如,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1阅读理解中A篇,主要讲述简述珍妮・亚当斯、蕾切

尔・卡逊、桑德拉・戴・奥康纳、罗莎・帕克斯,这四位美国女性的相关事迹。其中第一题:What is Jane Addams noted for in history?A. Her social work;B. Her teaching skills;C. Her efforts to win a prize;D. Her community background。这是典型的主旨大意题,除正确答案A之外其它三个选项均为干扰项,可根据第二段中的首句(Anyone who has ever been helped by a social worker has Jane Addams to thank)明显得出答案。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抓住段首就能够轻松得出本道题的正确答案,且他们的领悟和归纳能力也可得以有效锻炼和培养。

二、细节理解类题型,考察学生是否认真严谨

在高中英语阅读材料中经常提到某个人物、理论或现象,以原文内容设计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细节的理解。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使用定位法与条读法快速阅读,根据题干与选项筛选信息,在原文中找到直接相应语句,然后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而找到正确答案。偷梁换柱是这类题目中错误选项的一个主要特征,即为错误选择使用和原文类型的句型结构,或一些类型单词,在不引入注意的地方更换单词,从而改变句意。因此,高中英语教师需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阅读习惯,从“一点、两划、两标”着手,其中“一点”是一定要点出主语;“两划”是划出关键词,谓语动词及其后面的名词;两标是标出题号和信息出处,从而提升解题正确率。仍然以上述阅读理解为例,其中第二题属于细节理解题:What was the reason for O’Connor’s being rejected by the law firm?A. Her lack of proper training in law;B. Her little work experience in court;C. Th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D. The poor financial conditions。根据文章第四段“She could not find work at a law firm because she was a woman”可知,原因是虽在于对女性的歧视,所以正确答案是C。如此,学生通过对阅读细节的把握,在阅读材料过程中做到认真严谨,就不易犯错,很快找到答案。

三、推理判断类题型,考察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推理判断题也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一个常见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层含义是否理解、逻辑推理能力如何,题目通常从文章结论推断,出处和体裁推断;写作意图、目的或作者观点态度推断。在解答推理判断类题目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字面含义,推敲出语篇中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各个细节的暗示与信息,在字里行间中寻找到有用的线索与提示。并深入挖掘与加工文字表面信息,做到由特殊至一般、由具体至抽象、由浅极深、由表及里,通过综合分析与判断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借此推测作者的表达意图和理解文章含义,体会到作者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切忌以偏概全和就事论事,更是不能使用个人观点来替代作者观点。推理判断题中常用likely、might、mean、infer和learn等词汇提问,像上述阅读理解中的第四题: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women mentioned in the text?A.They are highly educated;B.They are truly creative;C.They are pioneers;D.They are peace-lovers。针对这道推理判断题,可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Addams became the first American woman to win the Nobel Peace Prize”;第三段第一句“If it weren’t for Rachel Carson,the environment movement might not exist today”;第四段第二句“… the first woman to join the U.S Supreme Court”;最后一段第三句“… kicked off the civil-rights movement”,可知四位女性都是历史上的先锋,故C正确。只有综合上下文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学生充分发挥个人辑推理能力才能够找到准确答案。

四、总结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高中英语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需做好阅读训练工作,帮助学生熟悉高考中常见的英语阅读理解题型,明确命题趋势与考察方向,帮助他们运用科学适当的阅读技巧正确解题。

参考文献:

学生考察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三;生物;备考;策略

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及几年来的高考命题特点我们不难看出,生物高考命题逐步由重知识考察转变为重能力和素质的考察,考察内容以知识主干为考察重点,试题覆盖面广。为此笔者认为高考生物复习思路应坚持以高考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不断分析高考改革的新要求、新举措,重视能力培养、突出能力训练,夯实“三基”,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备考的自信心。

一、构建知识网络

能力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基础知识的树立,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是备考的第一步。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产、生活实际中有许多问题和生物学科有联系,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生产、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以增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教学不能以扼杀学生的能力来换取有限的教学成果,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生产和生活中发掘生物学知识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高三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现象、生命规律并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例如,植物施肥过多的“烧苗”问题的分析、CO中毒原因的解释、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无籽果实形成的特点分析等。

三、利用图表图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举一反三能力

高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良好的思维迁移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图表图解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生物课程中的图解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高三复习时要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对图表、图解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往往学生对此类题目存在着分析能力较差,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力不足,对题目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等不良的审题习惯,对此教学中可以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导向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审题并形成思维迁移能力、举一反三能力。

四、培养和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给材料题、给信息题重在考察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复习时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始终要求学生必须细心阅读给出的材料,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解决问题,这种复习充分体现了认知规律,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这种创设情景、提供信息的材料题,打破了只重视知识定论、死记硬背的教学格局,改变了传统的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学。

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切不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主导和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可以避免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使学生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和受控性,久而久之,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教师的启发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逻辑性、批判性。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设置问题梯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更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加强实验分析和设计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能力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复习要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要求的专题研究,要求学生学会根据给出的条件,自己设计实验合理科学的步骤。如,给一定浓度的KNo3和洋葱等必要的材料器具请设计一个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实验。要求学生在获得相应实验能力基础上来科学地设计实验步骤,以求得对实验原理、步骤、结果严密的结论。这样的专题复习,更具有开放性,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更大的空间,让学生顺着题意发挥思维想象,进而得出相应的答案。符合创新思维的要求和学生思维活动、认知水平,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