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

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

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范文第1篇

一、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职业道德素质。这是图书馆员最基本的素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图书馆员将社会中零散的文献信息搜集,通过有序整理后,传递给读者,是文献信息生产者与利用者之间的“二传手”。每一位成员都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热爱图书馆事业,以满腔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读者,积极进取,甘愿为图书馆事业无私奉献;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做好读者的服务工作,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2.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掌握好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是做好一个图书馆员的立足之本。图书馆员应精通图书情报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工作方法与技能。实现以印刷型文献资料为加工检索对象向数字化的信息资料为管理、综合加工、检索对象的转移,实现从传统顺序的、线形结构的文献信息组织管理模式向现代直接的、网状结构的信息组织管理方式转移,实现以手工“分类标引”向计算机主题标引转移,进一步研究、学习和掌握对网上信息进行分类检索的新标准和技能,实现网上分类―主题标引一体化。

3.外语知识。图书馆员应熟练掌握外语知识,帮助读者克服语言障碍,提高外文资料的利用率;代替读者翻译和编写外文文摘,做好文献资料的编译服务工作;了解世界学科发展新动态,收集与科研相关的国外情报。

4.现代技术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复印技术、录像、照相技术、视听设备和视听资料的使用及保护技术等,都将在图书馆应用。新技术的应用要求图书馆员必须熟悉现代技术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以适应快节奏时代的要求。

5.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图书馆作为继续教育的阵地,读者的第二课堂,要求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中还应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读者的心理活动和需要方向,为他们准确提供新颖、专深的情报信息。

6.基础科学知识。图书馆是一个多学科的信息源。图书馆员应该懂得新学科知识。信息学、传播学、管理学、市场学、系统论、控制论等新学科、新理论,这些都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密切相关。要建立信息资源网络信息市场化,就必须要求图书馆员对信息市场特征有较好的把握,具备信息反映、搜集、提取、存贮、检索、推销能力,既能吸收和消化信息又能分析、推销信息,从而更好地开发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展信息服务,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7.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图书馆信息化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没有现成的模式。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都带有探索性,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应当有创新和超前意识,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具备创造性和开拓精神。

二、图书馆员必备的能力

现代图书馆以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为主要特征,它已不再是以馆藏为中心,而是以读者为中心,服务重心由“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图书馆活动将进入以需求为调节手段的动态运行机制,其馆藏结构、服务内容等工作都将随着读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以网络为基础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是其宗旨,因此图书馆员的实用能力和信息需求应变能力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1.敏锐的信息反应能力。图书馆员要有良好的信息意识,面对浩若烟海的文献要有洞察力,能够及时准确地捕捉到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并通过现代高科技技术传递给读者。

2.系统的信息导航能力。图书馆员在收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的同时,要具备较高的文献检索能力,开展文献检索业务,注重引导读者表达出检索意图和隐含的检索词,辅导教育读者正确使用检索语言,掌握检索方法,传授检索技巧。培养读者自检能力。提高文献检索的查全率、查准率,降低误检、漏检率。为读者查询网络资源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3.较强的科研能力。怎样使数字化信息资源有序化,把网上的数据有效地组织起来,如何对网上资源分类编目等,有关适应现代化信息和技术发展的信息管理标准、技术、格式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因此,图书馆员应对某一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对某一领域的发展进行总结和科学预测,从而引导图书馆的工作进入更高境界,确保信息旺盛的生命力。

4.整理加工文献信息的能力。图书馆员对文献的引进要有预见性、及时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所引进的文献进行整理加工,为读者提供一个查全率高、漏检率低的文献存贮和检索系统。

5.综合反应能力。图书馆员的服务是智力密集型劳动,因而应具备较高的综合反应能力,即观察力、倾听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分析判断力与表达力等多种能力要素的有机结合。

6.组织管理能力。图书馆员应具有对读者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向读者讲述有关规章制度,使他们在借阅中提高自觉性,避免盲目性;还应具备诸如调查统计等基本的组织管理技能,以利确定科学的目标和计划,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7.自我调控的能力。图书馆员应具备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在信息时代,应按照需要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增强情报信息意识,有助于提高发现、收集、鉴别信息的能力和预测水平。同时还要有较强的自觉能力,不断提高文化素质的修养,以便更好地为读者实行优质服务。

8.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社会中图书馆已成为国际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能够针对不同读者全方位、多角度灵活选择各种资源信息,帮助读者得到可以利用的信息。因为,除了要求图书馆员掌握传统的图书情报理论、方法,更要加强信息研究、加工、数据库技术、检索语言等信息专业知识的学习。

9.外语应用能力。外语能力是现代信息全球化环境下的新要求。现代图书馆的“馆藏”已经冲破了国家和语言的界限,作为信息传播者和文化宣传者的图书馆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外语知识,才能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自由驰骋,才能确保外文信息的咨询和开发。因此,突破语言障碍是当前图书馆员必备能力之一。

10.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由于信息服务工作的特点,文字工作仍占主体部分,图书馆员应具备过硬的语言文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清晰、简明地撰写各种报告、综述、学术论文,才能及时的使新成果、新见解得以交流和推广。

1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由于先进技术在图书馆广泛应用,信息处理手段呈高度自动化趋势。因此图书馆员必须掌握各种新技术,主要是计算机、多媒体、通讯、数据库技术等。目前计算机技术应用最广,如进行文献信息检索、联网、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等。新技术应用能力包括一般性操作和专业软件设计两方面。图书馆员不但要学会操作,而且要具有软件开发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12.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往往是由各种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多种数据库组成。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要求图书馆员利用各种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信息质量及其利用价值,这是能否准确无误地提供专业文献信息服务的关键,是图书馆员业务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与之相应的是各馆建立各类专题数据库也必须依靠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在具备广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使自己成为某一学科方面的信息咨询专家。

13.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图书馆工作的价值是通过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而实现的,同时也是一种人际关系沟通的过程。通过图书馆员与读者的沟通,了解不同读者的需求与期望,有助于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因此,图书馆员应加强心理学、公关学等“软科学”方面的知识学习,锻炼提高语言表达和说服能力,努力缩短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共识”的距离,逐步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相融关系,用真诚服务去争取更多读者的支持,提高图书馆员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信息时代,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将是决定图书馆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图书馆员必须努力学习,全面更新自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做一个合格称职的现代化馆员,这是信息时代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 蔡瀚枢, 关于图书馆发展与馆员素质的几点思考,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2)。

2. 任南淑, 谈21世纪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情报杂志,2000年刊。

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时代 人工智能 应用研究

当前,世界已全面进入以大数据共享、信息爆炸为特点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富有智能化和人性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成为了人们青睐和关注的焦点。人工智能作为互联网信息时代凝聚高端技术的超值网络服务,在增强互联网安全性、提高网络操作自动化等方面意义重大。现阶段,已有更多行业领域的用户在应用人工智能,体验这一技术所带来的新生活。

1 人工智能简述

人工智能,即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现代社会特有的综合类前沿学科,交叉云集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方法论、信息论、神经生物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知识,主要用来研究机器在思考、学习、规划等行为的拟人态进化,使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提升。人工智能发展至今已有超过60载岁月,其成就在整个历程中熠熠生辉,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超越。人工智能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革:第一阶段是以人工智能驱动机器设备,代替或辅助人类思考并解答难题;第二阶段是研发智能机器人,处理不同系统及环境信息的交互工作,如不确定性信息的处理工作;第三阶段的代表成果就是数据挖掘系统,可实现海量模糊信息采集与分析,可视化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2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代表成就

任何一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都源于人类开展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也不例外,发展至今已经为解决不同领域的实际需求提供了众多技术应用。目前,人工智能在下列应用领域中取得了代表性成就:

2.1 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其实是由庞大的程序组编写完成的数据系统,广泛积累不同专业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均可事先归纳分析,可按具体模式表示,从而帮助用户凭借领域专家的固有知识进行推理解决问题。专家系统可系统化分析输入信息并结合已有知识体系进行全面推理,提出建O性的决策建议,相当于发挥行业专家的作用。

2.2 数据库智能检索

人工智能想要做到全面模拟人类思维和动作,需要建设强大的数据库资源,便于及时开展智能检索。数据库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展,存储了海量专业学科知识,也称之为知识库系统,一旦有用户需要查阅解决该学科的专业问题,都可通过智能检索功能实现快速精准地检索。

2.3 程序自动设计

自动化的程序设计就是借助更高规格高标准的程序设计系统来完成指定功能的程序设计,该系统需要用户输入所设计程序的需求目标,并对整个流程和架构有更为高级的描述,系统就能自动组织对应程序完成设计。高度自动化的程序设计编写方式,也展现了人工智能系统的思考、学习、修正自身缺陷的拟人态功能。

2.4 目标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顾名思义正是为识别不同物体的特征是否匹配目标对象而具备的功能。现代计算机加强了模式识别系统功能,能够提高机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能力,不断接受外界信息,对所处环境的特征进行识别,加强概念理解。当前,目标模式识别已由二维向三维层面升级,为研究智能机器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远不止上述这些,还在机器学习、机器视觉图像处理(machine vision)、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自然信息博弈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不同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例

目前,众多企业为求发展,与内部运营管理中加强了人工智能的应用,聚力解决各项问题,为企业赢得了经济效益,推动着社会发展。

3.1 企业管理应用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企业管理中,需要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之间的辩证关系,灵活运用工智能应用平台加强对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智能软件的开发工作,借助灵活的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企业实施科学决策。

3.2 水利管理应用

人工智能能够在水情控制与洪灾预报中发挥作用。如可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技术,模拟汛期的最大洪峰与洪水总量,研究更有针对性的抗洪模型,提高了洪灾预报精度和汛期准度,有效发挥防洪降灾、拦洪储水的重要作用。同时,人工智能还能够分析大江大河的复杂地质与环境系统,对治理河流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3.3 建筑行业应用

目前,建筑行业的用地规划、给排水工程、暖通空调工程、施工管理等内容都在应用人工智能。已有企业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发明了结构节点探伤法,可查探建筑结构损伤度;也可在市政工程建设中不断强化正反向混合推理的理论思想,查明城市污水处理管网故障;可构建用于分析建筑工程性能效益的系统,加强建设项目性能效益预测和实际效益分析。

3.4 机械行业应用

人工智能同样成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机械行业技术中的重头戏。如:人们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设计出土方工程的机械调度的优化方案;多个工程都可搭建含多目标的寻优函数模型。许多大型机械装置,都配置了人工智能操作平台,可提高安全风险监控水平,增强机械操作自动化,进一步优化生产效率。

3.5 商品销售预测应用

人工智能的各种函数模型或优化算法,可在商品销售金额的预测中发挥巨大作用。如:在计算机中输入不同商品某一时间段的销售额,形成非线性系统进行分析,评估各种影响因素。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不断放大自分布处理、自组织学习、自适应与自容错等特性,体现强大的预测功能。

当然,人工智能还广泛应用到电子网络技术应用、企业财务管理、航班信息查询、教学服务、心理咨询公路建设、焊接制造、等众多方面,为更多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人工智能应用,将会随着科技力量的不断壮大而实现更多的应用。人们应该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的探究,从而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何承.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探讨[J].信息通信,2016(03):180-181.

[2]韩晔彤.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综述[J].电子制作,2016(12):95-95.

[3]王宇飞,孙欣.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6(05):115-117.

作者简介

李君,男,江西省上饶市人。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主要从事教学软件管理类工作。

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范文第3篇

科技与建筑完美结合

人类诞生以来,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在人类文明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房子”已经不限于居住,它已经成为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的场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足不出户可知世界要闻,手不提笔就能完成设计、研发、电子交易,这已经在智能建筑中成为现实。智能楼宇中宜人的生活环境,节能运行,现代化的办公与通信条件,使人类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当今科技发展快速,许多成果应用于智能建筑。美国智能建筑学会定义“智能建筑”是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其相互联系全面综合,达到最佳组合,所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和高舒适性的大楼。在日本,则突出智能建筑是高功能大楼,可以方便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设备,采用楼宇自动化技术,具有高度综合管理功能。新加坡则规定智能大厦必须具备3个条件:一是具备安保、消防和环境控制等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楼宇内的温度、湿度、灯光,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二是具有良好的通信网络,能够使数据在楼宇内进行流通;三是可以提供足够的对外通信能力。

智能建筑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是多学科和高技术的集成,大量高新技术竞相在此应用,可视电话、多媒体、网络通信、智能安保、环境控制这些已不陌生,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能量无管线传输这些最前沿的技术也会首先应用。智能建筑又称3A建筑,是BSA(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办公自动化系统,SCS(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结合。

有大脑和神经的房子

智能建筑是理想的办公场所,能帮助人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节约更多的能源,完成更多高难度的科研与设计,更及时全面地进行商业交易,使人们获益更多。进入信息时代后,人类的脑力劳动急剧增加,很多人长期生活、工作、学习在大厦中,办公室变成了第二个“家”,对办公环境的追求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现在很多大厦的中央空调系统不符合卫生要求,往往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国外把引致居住者头痛、精神萎靡不振,甚至频繁生病的大楼称为患有“楼宇综合病”的大厦。而智能建筑首先要确保安全和健康,它拥有智能化的防火和安保系统,它的空调系统可以检测出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并自动消毒。智能大厦对温度、湿度、光照都加以自动调节,甚至控制色彩、背景音和气味,使人们像在家中一样心情舒畅。

现代化的商业建筑,其空调和照明系统约占大厦总能耗的70%。在满足使用者对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智能大厦可以通过它的“智慧”,尽可能利用自然光和大量热量(或冷量)来调节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智能大厦可以按照日历上确定的程序,区分“工作”与“非工作”时间,对室内环境实行不同标准的自动控制,下班后自动降低室内照明和温度湿度控制标准,利用自动控制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智能建筑要求建筑结构设计具备智能功能,除支持3A功能外,必须是开放式、大跨度的框架结构,允许用户快速地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者重新规划建筑平面。室内办公所必需的通讯和电力供应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只要改变跳接线,就可以快速改变插座功能,像变程控电话为计算机通信接口。智能建筑的灵活性可以在一天内就使得你的办公环境面目一新。

在智能建筑中,用户可以通过可视电话、电子邮件、语音邮件、视频会议、信息检索与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及时地了解全球的金融商业信息、科技情报和各种数据库系统的最新检索,通过高速网络,可以随时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建立联系。智能建筑有利于现代化公司的决策与竞争。

保姆、保安、还是保健顾问?

智能建筑是适应信息化需要的产物。在发达国家,经济的驱动迫使楼宇开发商和房地产投资商积极兴建这类建筑。美国的第一座智能大厦因为当时的普通写字楼过剩,出租率低,投资进行智能化改建之后,租金提高了20%,但客户反而增加了。

现在日本大公司新建的办公楼都属于智能建筑,其舒适的环境、先进的办公设施,适应了商业化的需要。在国外,智能建筑已经获得巨大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公共建筑智能化的必要,出现了智能型写字楼、办公楼、综合楼,广泛用于商业、工业、交通、科研、医院和政府办公等场合。现在,智能建筑迅速向纵横发展。越来越多的单身贵族和职业女性无暇处理家务,为适应这种社会发展的需求,智能住宅应运而生。

通过自动防火、门禁系统保证安全,通过中央监控系统保证家庭环境的健康和舒适,通过各种电子网络提供了便捷的通讯手段,使通讯、咨询和社会服务实现智能化。使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学习、娱乐与工作的良好环境。家务劳动完全自动化,实现自动烹调、电器的自动节能运行和自动计费。

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数据;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168-01

一、“大数据”

据统计,2011年全球数据量已达到1.8ZB(即1.8万亿GB),相当于全世界人均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并且还将以每年50%的速度在增长。概括来讲,大数据有三个特征,可总结归纳为“3V”,即量(Volume)、类(Variety)、时(Velocity)。量,数据容量大,现在数据单位已经跃升至ZB级别。类,数据种类多,主要来自业务系统,例如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和物联网应用。时,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从传统的事务性数据到实时或准实时数据。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划时代的变革都是以新工具的出现和应用为标志的。蒸汽机把人们从农业时代带入了工业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把人们从工业时代带入了信息时代,如今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它源自信息时代,又是信息时代全方位的深化应用与延伸。大数据时代的生产原材料是数据,生产工具则是大数据技术,是对信息时代所产生的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从而快速地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和应用。

二、数据挖掘及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又称为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是通过分析每个数据,从大量数据中寻找其规律的技术。知识发现过程通常由数据准备、规律寻找和规律表示3个阶段组成。数据准备是从数据中心存储的数据中选取所需数据并整合成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集;规律寻找是用某种方法将数据集所含规律找出来;规律表示则是尽可能以用户可理解的方式(如可视化)将找出的规律表示出来。数据挖掘的主要技术有:关联规则、分类、时间序列挖掘和序列挖掘、聚类、Web挖掘、空间挖掘等。

三、电力营销数据

电力营销系统以业扩报装、电能计量、用电管理、营业计费和线损管理等关键业务为核心,在各业务模块之上提供服务模块和分析模块。服务模块包括电话服务、因特网服务和客户中心服务等,侧重于为电力用户提供各种快捷优质的服务;而分析模块则包括综合业务查询、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效益分析和决策支持,侧重于为企业领导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因此,一切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提供决策的原始数据都可归结为营销数据范畴,比如生产系统规划设计、负荷预测及用户特征提取、经济调度、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动态安全评估、异常数据的挖掘及相应处理等。

四、数据挖掘的应用前景

在电力行业,坚强智能电网的迅速发展使信息通信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与电网生产、企业管理快速融合,信息通信系统已经成为智能电网的“中枢神经”,支撑新一代电网生产和管理发展。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初步建成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信息集成平台。随着后续智能电表的逐步普及,电网业务数据将从时效性层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大数据的“量类时”特性,已在海量、实时的电网业务数据中进一步凸显,电力大数据分析迫在眉睫。

当前,电网业务数据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电力企业生产数据,如发电量、电压质量等方面的数据;二是电力企业运营数据,如交易电价、售电量、电力客户等方面的数据;三是电力企业管理数据,如ERP、一体化平台、协同办公等方面的数据。如能充分利用这些基于电网实际的数据,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便可以提供大量的高附加值服务。这些增值服务将有利于电网安全检测与控制(包括大灾难预警与处理、供电与电力调度决策支持和更准确的用电量预测),客户用电行为分析与客户细分,电力企业精细化运营管理等等,实现更科学的需求侧管理。

例如,在电力营销环节,针对“大营销”体系建设,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省级集中的95598客户服务、计量检定配送业务属地化管理的营销管理体系和24小时面向客户的营销服务系统,可通过数据分析改善服务模式,提高营销能力和服务质量;建立各种针对营销的系统性算法模型库,发现数据中存在的隐藏关系, 为各级决策者提供多维的、直观的、全面的、深入的分析预测性数据, 进而主动把握市场动态,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获得更大的企业效益,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

为了给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三集五大”体系构架提供更有力的支撑。电力大数据与互联网数据、经济数据、交通数据等社会数据融合,一方面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电力服务;另一方面为政策制定、公共事业管理以及商业经营提供有益帮助。

未来的智能电力系统不仅承载电力流,也将承载着信息流和业务流,智能电力系统的价值也将随之跃升,而这种跃升显然具有大数据的时代特征。网络中传输不只是电能,更重要的还有数据,我们电力人也需要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如何来科学合理的释放数据能量,以推动传统电力工业的升级,以适应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五、结束语

电力工业作为国家基础性能源设施,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电力大数据的价值已经相当庞大,但如果实现进一步延伸,将电力大数据与人们生产生活数据,与政府企业等多行业数据相结合,将产生更多更大的增值潜力,实现数据价值在电力系统外部的流动和发展。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中国电力大数据事业发展,重塑电力“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重构电力“绿色和谐”的发展方式,对真正实现中国电力工业更安全、更经济、更绿色和更和谐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力大数据发展白皮书,2013.

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 科学技术; 理性思维; 智能建筑;

Abstract: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has always been a subtle influence. Architecture is both science and art, the use of multi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can expand the building design method, conversely, buil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gradually self-conscious beauty rule to search in the content of the melting through it in. The paper on the deep analysis to make.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ational thinking; Intelligent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科技对建筑设计一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20世纪的建筑中有不计其数的科学性的象征。建筑设计,总是具有时代的印记,从设计构思、施工工艺、材料到内部设施,必须和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建筑设计是动态发展的,由于时间的推移引起内部功能发生相应变化,建筑材料、设施设备的更新日新月异。建筑设计对时展应该是敏感的,它必须自觉地在设计中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特征。需要积极采用当时物质技术手段,主动地满足当时社会生活活动和行为模式的需要。由于建筑材料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本世纪以前,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按照生产今技术令科学的顺序发展的,往往是生产需要刺激技术发展,生产和技术的实践又为科学理论的形成莫定基础。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己经逆转。科学理论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头,而且为生产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形成了科学令技术今生产的发展顺序。科学技术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建筑,一种是科技本身在建筑中直接运用,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影响社会文化,间接但更深刻地影响建筑。建筑当中必然会有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冲击和影响,设计师的创造需要技术的带动,很多科学还能给设计师提供更好的表现手法。牌地毯、特卫强保护材料等等。

一、建筑设计必须运用科学的理性思维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也有着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以19世纪为分界,科学性的技术取代了靠直观感觉的技术,科学成为引起设计发展变化的因素,它改变了建筑的表达方式。在人类所有创新活动中,取决于技术的因素越来越重要。每当科学技术有重大突破,建筑就有新的发展,现代建筑已深深打上了现代科技的烙印。建筑技术、设备、材料以及科技手段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推动建筑发展的重大动力,使建筑的跨度、高度、空间和品质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这也使设计进人了新的阶段。21世纪的科学技术必然会更迅速地发展,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知识和新经验会大量涌现,建筑设计将面临知识、技能与观念的进一步更新。信息技术引起城市结构改变。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方兴未艾,科学技术闯人人类生活.改变了生活环境,创造了新的生活模式。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扩大到许多领域,把人类带到更新的境界。信息时代“建筑”注重“信息资源”。随着电子技术的普及和信息的迅速传播,设计出现了国际化、全球化、同一化的倾向。信息时代的“建筑”注重对“信息资源”的获取,而“信息资源”涵盖了物质资源、能量资源和生态资源。信息时代中的“建筑”将大规模应用更适合人类生存的建筑材料,建筑形态所传达的信息量将成倍增加,其传播方式也将大为改观。高清晰电子屏幕、虚拟现实装置可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广泛运用于“建筑”之中。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设计方法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三维空间效果的创作,而对于建筑的节能、通风、采光,以及环境影响等的评估、预侧难度更大了,应用计算机模拟与计算要求更高了。

二、现代建筑设计科技含量日益增高

建筑设计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结构构成和施工工艺,以及为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现代建筑设计与结构、构造、设备材料、施工工艺等技术因素结合非常紧密,科技含量日益增高,新材料及新构造形式的运用体现出建筑的技术感和时代感。现代建筑的新型室内环境,往往在电脑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具有新的要求,从而使室内设施设备、电器通讯、新型装饰材料和五金配件等等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如智能大楼、能源自给住宅、电脑控制住宅等。由于科技含量的增加,也使现代建筑及室内设计及其产品整体的附加值增加。现代建筑设计的科学性,除了在设计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确立以外,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视。除了建筑技术科学本身的发展,提倡建筑师能根据现实的需要与可能积极地运用和融会多种技术,推动设计理念、方法和形象的创造。科学往往会给建筑师带来灵感的来源,科学在建筑设计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要坚持这种理念,建筑师要有引导建筑进步的责任。建筑的发展要正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建筑设计应从四个方面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作用:一是应用新技术。不断采用国内外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了解生态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新进展.应用的同时,也挖掘技术的潜力。二是.新材料研发。建筑设计师应协助建材单位开发新材料。应开发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以替代不能循环使用的材料,开发无污染的材料替代污染环境的材料。三是材料产业化。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许多建筑材料,实际上还属初级产品,无法直接使用,必须经再加工再处理(如油漆、防水、防火处理等)。产业化的目的是使建材能够预制,在现场快捷安装,加快施工进度;甚至用户可以自行安装。但这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要依靠各相关行业共同完成。四是开发新的环境检测手段。针对环境污染,应当开发运用新的环境污染检测手段,以及简捷、正确的检测仪器或工具。

三、智能建筑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主流

当前信息化、网络化以及电子商务的时代,使人们对建筑物的高效化和多功能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智能建筑应运而生。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信息社会中的信息特征,建筑物智能化程度将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智能建筑是建筑艺术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智能建筑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在一个智能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建筑结构的生命周期最长。而一般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有5到7年的生命周期,有的自动化系统仅有两至三年的生命周期。如果智能大厦系统做成开放式系统,它就能不断吸收新的技术,更新旧的设备,从而使整个智能化系统设施运行得更好。应用在智能建筑中的基于Web的Internet网络技术正成为建筑物或企业内部的信息主干网络的主流形式。智能建筑中除了应用有线网之外正在越来越多认识到无线宽带网络带来的好处,它始终是与宽带有线网络平行发展和互补发展的技术,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无线局城网技术利用微波、激光、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介,摆脱了线缆的束缚。在智能建筑内的数字视频点播和会议电视,均是采用可视化技术向建筑物内的网络桌面系统提供视像的传抽、交互和服务的功能。

四、结语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智能建筑不仅需要计算机控制,也需耍相应功能的智能建材的配合。智能建筑是为了支持建筑内的所有活动,增强对使用变化的应变能力,并保证建筑空间的安全、健康和节能,智能建筑的基础和出发点在于结合每一个具体建筑的特征和性能,智能建筑的设计必须提倡个性化设计。个性化设计就是坚持以大系统、动态运行的角度进行建筑对象和使用对象的系统分析.针对特定建筑的具体需求,根据系统运行状态,深人到特定细节的设计。

参考文献

[1]程大章.温伯银编著,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与实施.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2〕华东建筑设计院编著.智能建筑设计技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