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西方礼仪的异同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路面结构;路面模型;道路气候区划;计算荷载;设计标准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苏联对柔性路而设计法的研究有相当长的历史。大约在1920年前后,很多研究人员就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发表了多篇论文。苏联解体后,他的沥青路面设计理论和方法在苏联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国对沥青路面设计研究的历史并不长。解放前,采用过CBR法,解放后我国的沥青路面一直沿用前苏联的公式和参数,后来经过我国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我国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逐步完善起来,所以我国和俄罗斯的沥青路面设计理论和方法有很强的可比性。
1.路面结构
在多层体系中俄罗斯的柔性路面结构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层次:面层、基层和垫层。面层承受行车荷载作用和气候因素变化的侵蚀损害,具有一定强度,且平整、耐磨、抗滑,高温时能抵抗塑性变形,低温时能抵抗低温开裂,并保障必要的运营质量。基层主要起承重作用,同面层结构一起起到分担和减弱传递到垫层或土层的压力。垫层与面层和基层一起保障道路结构的强度、抗冻性、和排水的要求。另外,俄罗斯路面面层的材料和我国也是相似的,均由各种沥青混合料组成。
但俄罗斯的沥青路面的基层由沥青、水泥、石灰、综合稳定或其他粘结料稳定土和道路建筑材料及由集料(碎石、工业废渣、卵石等)组成,主要结构类型为柔性结构,而我国的沥青路面基层除了有沥青混合料和级配碎石等组成柔性结构外,还有由水泥、石灰、综合稳定或其他粘结料稳定土组成的半刚性结构。另外,俄罗斯地处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国土大多处在多年冻土地区和其他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所以他们的垫层多选用高效保温材料铺设隔温层。
2.路面模型
我国和俄罗斯路面结构的模型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线弹性层状半空间体。把路面结构当作一种多层的线弹性体系,其中各层材料以回弹模量和泊松比表征。材料假设为均质的、各向同性的。各层在水平方向尺寸是无限的,垂直方向则具有一定的厚度。各层之间的接触情况可根据材料的性质、施工情况和环境,选用完全连续(具有足够的摩阻力)或完全滑动(层间的摩阻力为零)或部分滑动(具有部分摩阻力)土基为均质的半无限体。
3.道路气候区划
3.1 俄罗斯道路气候分区
俄罗斯国土辽阔,为了使沥青路面经久耐用,将全国分为5个自然气候区,如表1所示。
表1 俄罗斯道路气候分区
气候区域 分类 备注
Ⅰ 冻土地带 永久性冻土地带
Ⅱ 森林地带 中等气候区,过湿地区
Ⅲ 森林―无树的大草原地带 个别年度里相当潮湿的地区
Ⅳ 无树的大草原地带 一般潮湿的地区
Ⅴ 半沙漠―干燥无树的大草原地带 干燥地区
3.2 我国道路气候分区
我国地域辽阔,又是一个多山国家。我国“公路自然区划”分三级进行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然后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温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和高寒7个大区,如下表2所示。
表2 中国道路气候分区
气候区域 分类
Ⅰ 北部多年冻土区
Ⅱ 东部温润季冻区
Ⅲ 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
Ⅳ 东南湿热区
Ⅴ 西南潮暖区
VI 西北干旱区
VII 青藏高寒区
二级区划是在每个一级区内,再以潮湿系数为依据,分为6个等级。除了这6个潮湿等级外,还结合各个大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加雨季、冰冻深度)、地貌类型、自然病害等因素,将全国分为33个二级区和18个二级副区。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具体化.划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以水热、地理和地貌为依据,另一种是以地表的地貌、水文和土质为依据,由各省、自治区自行划定。
4.计算荷载
4.1等效荷载
我国在理论研究中采用的计算荷载为与双轮组荷裁相当的直径为2d、圆心距为3d的两个圆形均布荷载(d为接触面当量圆半径:0.213m)也采用单圆荷载当量直径为D(0.302m);俄罗斯采用的计算荷载为计算直径为DH的单圆均布荷载。
4.2标准轴载
路上行驶的车辆类型多种多样,轴载大小不同,在计算累计交通量改累计轴数时,首先必须选择一种标准车型或标准轴载,其它车型或轴载的累计数则按等效原则换算为标准车型或标准轴载的累计数。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事业和汽车工业不断发展,汽车型号将是繁杂而多变的,无法使“标准车型”固定下来,所以在柔性路面设计中采用标准轴载;一般情况下采用Bzz―10(10吨轴载,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作为标准轴,对于三、四级路也可采用Bzz―6(6吨轴裁)。对于厂矿道路和专用线则以该路线通行的主要车型作为标准车。
表3 俄罗斯标准轴载
车型类别 轴载上最大荷载(kN) 面层平均计算压力(MPa) 轮迹计算直径(m)
A组 载货汽车 100 0.6 0.33
公共汽车 110 0.6 0.35
B组 载货汽车 60 0.5 0.28
公共汽车 70 0.5 0.30
俄罗斯在计算道路结构物的强度时,对标准轴载和车型有比我国更为详细地规定。道路结构强度按在最不利季节行车道上行驶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进行,双轴汽车荷载的标准轴载100KN,三轴汽车荷载的标准轴载为110KN,公共汽车标准轴载位110KN。作为计算荷载对路面作用的特征参数对路面的特征参数按表3中的A组车型取值。对Ⅳ和Ⅴ级道路、城市道路、地方级道路、工矿用道及乡村道路,在计算道路结构强度时,在行车道上行驶的汽车主要为:双轴汽车,标准静轴载为60kN,三轴汽车标准轴载为70kN。作为计算荷载对路面作用的特征参数按表3中的B组车型取值计算。
另外,俄罗斯在道路上的超载问题也有明确的规定。俄罗斯在设计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道路,在计算时,取道路工作的最不利季节,按汽车的最大载重计算。此时,作用在A组或B组或运输工具上的轴载不超过标准轴载的20%,而超载的汽车和运输工具有不超过货车和汽车(电车)总交通量的5%,在计算时按标准轴载进行。我国的规范中,计算时只按标准轴载进行,并未对超载问题有明确的规定。
5.设计标准
5.1我国的设计标准
我国的沥青路面设计采用以下三个强度标准:
(一)为控制路基路面结构的总变形,防止沉陷、车辙、“弹簧”、网裂等整体强度不足的损环,采用弯沉设计指标――路基路面结构表面允许回弹弯沉值,此值应大于该表面在垂直荷裁作用下实际可能发生的回弹弯沉值,即,其中按经验公式计算,则由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求得。
(二)为防止沥青面层和其他整体性结构层疲劳开裂而采用的指标――沥青面层和整体性结构层底面的容许弯拉应力。此值应大于该结构层在垂直荷载作用下实际可能产生的最大弯拉应力,即,式中根据室内试验和现场调查结果所得欧经验公式计算求得,则由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
(三)为防止沥青面层在高温情况下出现拥包、推挤及剪裂而采用的指标――面层容许剪应,此值应大于汽车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综合作用下面层破裂面上可能发生的剪应力,即,其中根据室内试验和现场凋查结果所得的经验公式计算,则由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求得。
5.2俄罗斯的设计标准
俄罗斯的强度计算遵从三个标准:土的剪应力标准和软弱材料组成的结构层的剪应力标准、板体结构的弯拉应力标准和整个道路结构层的弯沉标准。
俄罗斯的设计方法在进行强度计算时引入了可靠度的概念,即道路结构在大修期内不间断工作的概率,其中间断工作的概念是道路结构的工作状态及相应于这种状态在早于规范所要求的使用期限内进行大修的强度系数。一般情况下容许可靠度水平根据道路等级、结构的面层类型(查表4)确定,且容许可靠度水平决定道路结构在大修期末的强度系数最低值。在可靠度水平不同于表4中所确定的数值时,强度系数Knp最小值由图1中的曲线确定。
表4 可靠度水平KH与强度系数Knp
道路结构和路面类型 道路等级 KH Knp
铺设等级路面的高等级道路结构 Ⅰ、Ⅱ、Ⅲn、Ⅰc 0.95 1.0
Ⅲ、Ⅳn、Ⅱc 0.90 0.94
铺设等级路面的简易道路 Ⅲ、Ⅳ、Ⅳn、Ⅱc 0.85 0.90
过渡性道路结构 Ⅳ、Ⅴ、Ⅱc、Ⅲc 0.60 0.63
如果土中某点没达到剪切极限平衡状态,则在土中和软弱材料组成的结构层就不会产塑性变形。如果重复荷载弯拉应力没有超过考虑疲劳现象所确定的板体结构层材料的允许应力,则该板体结构的连续性不会受到破坏。如果弯沉(概括性的近似特征量)不超过规范规定值,则道路结构在外力和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能可靠的工作。弯沉的规范规定值,是根据实验结果和研究道路结构在各种条件下的使用经验后确定的。当道路服务于轴载等于或超过100KN的特种运输工具时,允许不按弯沉计算道路结构。
图1 可靠度水平KH和强度系数Knp之间的关系
按各种强度标准计算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但当远景荷载作用密度较大且土的湿度较小(土中含水量,为土的液限),从弯沉计算开始较为合理,而当远景荷载作用密度较小且土中湿度较大,则按土中剪应力计算开始较为合理。
如果按每一强度标准的强度系数大于或等于Knp,则认为道路结构是坚实的。Knp按所设计的道路结构所要求的可靠度水平图1确定,结构的选择应建立在满足强度条件要求的几个结构经济对比结果的基础上的。在方案比选时可能出现按某一强度标准的强度系数大大超过Knp;在经济指标相等时,应选取所有强度系数平均值较大的结构方案。
按允许弯沉值计算道路结构:
如果,则认为道路结构满足可靠度的要求和按弯沉标准的强度。
其中:
――道路结构的强度系数,根据容许可靠度水平按图1或表4确定;
――道路结构的总弹性模量;
――由道路结构的重要性、路面类型、还在作用密度确定道路结构所应具有的弹性模量。
按路基土中的剪切计算道路结构:
如果,则在路及土中不会产生剪切移动。
其中:
――强度系数的最小值,在考虑可靠度水平的情况下按图1确定;
――由土中粘结力所决定容许剪切应力;
T――在瞬间和长时间的荷载作用下在土中产生的剪应力,该剪应力理解为剪切应力和由土的内摩擦角所提供的阻力之差。
板体结构的弯拉应力标准:
板体形式的道路结构层由石油沥青混凝土、煤沥青混凝土、综合稳定土或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等组成,在重复瞬时荷载作用下产生弯拉时不应导致材料结构的破坏和产生裂缝,即应满足条件:
其中:
――有可靠度水平决定的强度系数(参看图1和表4);
――考虑疲劳现象的某层材料允许极限拉应力;
――须要计算的某层的最大拉应力
6. 结论
通过对比中俄两国设计理论,其异同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俄路面结构组成相似,都由面层、基层和垫层组成,在结构类型上俄罗斯以柔性为主,我国以半刚性为主;
2.中俄路面结构模型都采用线弹性层状半空间体;
3.在气候分区上,我国较为细致一些;
4.在等效荷载上我国为单圆荷载和双圆荷载都使用,俄罗斯为单圆荷载;标准轴载上俄罗斯规定细致一些;
5.设计标准上中俄大同小异,都以弯拉应力、弯沉和剪应力为控制标准。
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起步晚,本文希望通过中俄道路设计理论的对比,分析异同点,以便指导对俄罗斯修路技术的引进吸收,服务我国的公路建设事业。
7.参考文献
[1] 沈金安.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总汇[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关键词】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问题方法;安全运行
一、前言
电力系统运行工作中,高压电气试验是重要的一项工作步骤,通过这项步骤来检测电力系统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正确的高压电气试验对于整个电力系统来讲其安全性是我们重点关注焦点,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电压等级等条件对试验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实施。由于试验专业性很强,实际工作中极易出现影响试验结果的问题。
二、高压电气试验概况
电气试验在电气设备监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试验的工作过程主要是通过对电气设备的绝缘预防性进行相关的试验和检测,保障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对电气参数进行检测并科学分析,达到监控系统的目的。
1.试验的内容及发展
试验所反映的数据包括吸收比和极化指数的试验、开关检验、一般设备检验、试验项目分析及检验等内容。随着科技发展,操作设备已经由传统的试验技术演变为以计算机处理中心进行信息处理的现代化先进试验技术;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更新并简化了设备,如变压器绕组变形方法等相关的新试验方法和内容,从而使得整个试验更为高效、精准,满足了信息化的社会科技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2.试验应用及作用
试验的应用前景十分光明,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试验会经历不断革新,提高其效率和性能。在日常的电力系统工作中,高压电气试验将更为精准、更为安全地监督管理着电力系统内部的信息,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
三、电力系统中高压电气试验存在的一般问题
在高压电气试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影响试验的进程和试验结果,致使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受到影响或者虚假的信息导致运行中断等。
1.高压电气试验设备和被试设备的接地问题
高压电气被试设备发生接地不良一般是发生在电容性的设备上,造成设备介质严重的损耗,影响设备的运行。工作中为保护高压电器线路的正常使用和运行,对电压互感器和线路进行直线连接,目的接触稳定。由于技术或非技术影响,产生接地不良等导致电容容量增大,产生十分大的损耗,造成被试设备的介质损耗超标。
高压电气试验设备中发生的接地问题也常常成为试验错误的原因。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使用高压电气试验设备进行检测时,若试验设备出现了接地不良,常常会有杂散(感应)的电流在设备和地面之间产生,这些杂散的电流产生错误的信号,给运行的设备发送错误的信息,影响设备的指示真值,错误的指令对系统的运行产生安全影响。
2.在试验中容易发生的引线相关问题
关于引线的问题主要涉及:①设备中的避雷器引线的问题,需要着重关注引线的安装和拆除。在通电运行之前,需要将避雷器的引线拆除彻底,否则,很容易就会发生引线拆除不当而引起的电流泄漏问题,从而造成微安电表刻度示值的变差,对试验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②电气绝缘带易出现相关的问题,必须时刻关注。在进行高压电气试验过程中,绝缘带的存在给整个检测增加了电阻,在实际进行试验操作时,如果没有及时将其去除,会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给电力系统的运作带来很多不便。
3.高压电气试验中,电压容易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试验过程中,电压的不同或者变化会对介质的损耗因数测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3.1电压大小的变化很容易改变试验设备中的电压层,影响接触电阻的大小,造成试验检测数值的不准确。此外,电压在试验过程中也会对试验过程中的直流电阻造成一定的影响。
3.2在试验过程中,电压使用不当会对转子绕组产生影响,极易出现导线断裂的情况,影响测量的数值。
3.3电压的使用也会对直流漏电的测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电力系统进行高压电气试验时,导体表面会产生一定的电晕,导体之间在受到电压的影响之后就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四、电力系统中高压电气试验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高压电气试验中易出现的几个一般问题的影响及分析,对试验关键点提出针对性的相关的解决办法。
1.对高压电气试验进行整体上的概念了解
这一试验主要是针对设备的主绝缘以及相关参数、动作进行检测、评价,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安全运行的标准,这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其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积极地进行探索,寻找解决方案,从而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平稳地运行。
2.问题解决的方法
2.1首先对各方面问题所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对于相关的接地不良的问题,我们要考虑到TV和TA的二次绕组是否符合我们的运行要求,其准确度和安全度是否值得信赖。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保障相关设备的连接和信号传递合理,减少其对整个试验运行的不良影响。通过对于相关问题的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在试验的运行中,各方面的数据,如电压、电流强度等方面需要我们进行准确地把握,再结合设备自身的检测装置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一个详细的检测。
2.2关于引线以及绝缘带在高压电气试验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会产生的影响要求我们在进行试验时,注意到它们对于试验的影响程度,保障引线和绝缘带的彻底的去除,减少试验过程中对于电流值以及运行的影响。
2.3在电压控制上,在进行试验时,要掌握其中规律,如果其中的双臂电桥的电压不高就无法击穿装置中的氧化膜,电阻值就变大;反之,如果双臂电桥的电压较高就能够击穿装置中的氧化膜,从而减小了电阻。对于不同的试验,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保证试验的合理有效运行,保证试验结果正确,帮助我们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有力的分析,对电力系统运行发出正确指令,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2.4对于高压电气试验的操作我们也需要认真地完成。在一些步骤上面很容易会因为马虎等原因产生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解决就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安全问题是电力系统日常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也是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通过上面对于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五、结束语
对高压电气试验中易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利用专业技术制定解决方法,综合处理,保障试验顺利进行,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徐伟.电力系统中高压电气试验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8):134.
[2]王翔.电力系统中高压电气试验[J].硅谷,2014.(20):189.
[3]申B.电力系统中高压电气试验研究[J].电子世界,2013.(20):50.
[4]叶沛文.电力系统中高压电气试验的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04):189.
[5]佟永杰.电力系统中高压电气试验的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4.(23):331.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 文化 教学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英语专家胡文仲教授曾说过,“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系,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中国的英语教学尤其是高中英语教学往往目标更为直接,旨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应付高考。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句意及语法分析,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其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一、新课程标准中英语教学文化性的体现
《新课标》中,首次明确地将“文化意识”作为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目标之一,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其中,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三个方面。
“文化知识”是对中外文化知识的掌握,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文化理
解”是对中外文化及其差异的理解过程和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以及根据交际语境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根据所处文化环境和和交际各方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各方文化身份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教育导向是造成师生跨文化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通过对部分教师及高中学生的走访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高中教师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高中教育依旧是围绕着高考在进行,评价英语教学方式依然是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主。此外,虽然文化意识被列入了英语课程总目标,但在考查中并没有得到较多的体现。相反,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仍是教学考查的主要内容。这样的现状导致教师教学的过程免不了过分强调和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课堂上教师依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全力以赴地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忽视对相关文化的介绍和引入。在另一方面,调查也表明,课堂正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学生接触文化的机会少,怎能谈得上让他们理解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呢?
三、借助经典影片鲜活文化背景知识。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分11个模块,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宽泛,其中蕴含了很多文化信息。我们可根据课文的内容选择对应的影片中的经典片段将文化教学渗透其中。例如,必修1Unit 1 Friendship中的主阅读“Anne’s best friend” 就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课文讲述的是安妮为了逃避纳粹追捕与家人隐藏小阁楼的日子里与日记为友,记下自己当时那种孤单无助惶恐的真实感受。在教授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了解作品发生的时代背景。通过观看影片“安妮日记”中的经典片段,很直观的认识纳粹对待安妮那样的犹太人的残酷,以及安妮当时的孤单无助惶恐的心情。这样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既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又很容易总结和归纳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比起逐句翻译然后让学生分析想象剧中人物的形象当然就显得高明和科学了很多。
四、在中西文化对比中进行文化渗透。
英汉两种语言都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英语国家文化的过程。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中西方文化对比讲解,会使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例如,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中就蕴含了丰富的跨文化信息。文中介绍了不同国家的不同节日,比如庆祝春天来临的节日,有中国的春节,英美国家的圣诞节以及日本的樱花节等等。我在讲解本单元的时候就将中国的春节和西方国家的圣诞节,中国的清明节和墨西哥的亡灵节,中国的乞巧节和和西方的情人节进行了对比学习,让学生找出这几组节日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学习理解文化的共性及差异。又如,必修四Unit 4 Body language中也含有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的信息。课文中讲到,日本人初次见面时以鞠躬来互相问候;英国人通常与别人保持一定距离,不会用身体接触陌生人;西班牙、意大利或南美国家的人则会站在离别人很近的地方,而且很可能用身体接触对方。
同时我会给学生补充很多其他方面的文化差异。例如称呼差异,“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 r和Madam;招呼差异,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习惯说:您吃过了吗?(又称,eating culture);而英美人见面打招呼通常问“How do you do!” (又称doingculture) 。回答差异,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to eat or drink?) ,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是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跨文化意识就是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
1.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跨文化意识的重视也正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的外语素质要求正在逐步提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走出国门与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多,当今社会全球化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国家所需要的是面向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High-quality talent。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在搞好语言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进行有目的的跨文化教学,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际型人才。
(2)通过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的需要。在2009、2010、2011年的福建高考英语试卷中,对跨文化意识的考查得到了充分体现。2009年阅读理解中所选的文章涉及新加坡的汉语博客大赛,英国针对外籍司机而出台的交通法令,英国到中国14日游的旅行安排等;2010年阅读理解所选语言材料的题材有人物传记(F.Scott Fitzgerald的文学成就)、美国印第安民族文化等;2011高考也有外国文化与文学渗透(如民间音乐节、图书介绍、人物传记)等选材,主要选自英语国家主流报纸杂志,语言地道、贴近社会和生活;这些考题均体现了在教学当中要强化跨文化意识。
(3)语言学习本身的需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关注5个方面的基本目标: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规定了英语教育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目标,并且根据不同的级别列出了不同的目标描述。
(4)增强高中英语教学趣味性,使枯燥无味的英语学习变成五彩缤纷的文化探索之旅。英语教学如果只剩下语法、语音、词汇及语言知识的操练,就真的是一潭死水,只有加入跨文化的探索才能使这潭死水激起美丽的浪花。比如:讲授新人教必修2Unit 5 “The British Isles”时,除了给学生介绍英国由四部分组成:Scotland,England,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名胜古迹Big Ben,London Bridge,Stonehenge,Buckingham Palace,Palace of Westminster,Tower of London,Speakers’Corner,Oxfordand Cambridge外,不妨给学生介绍Scotland的方格裙,伦敦Flea market,英国的国旗是由Ireland,Scotland及England的国旗合并组成的等知识,这时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探讨男士穿裙子的渊源、Flea market和我们中国的“墟”异同点,以及Irish Problem。在教学中,这样有趣的跨文化教学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增色不少。
2.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课程改革是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契机,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必修课、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选修课及活动课课程体系中拓宽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在自我提升实践中将有效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可能由于自身语言水平不够,文化知识较少,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跨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刚开始时涉及跨文化知识时觉得底气不足,上课时总觉得没有自信,担心讲解不透彻或被学生难倒,经过反思,与其惶惶不可终日,不如狠下心来好好补课、充电。因此,无论是英语的书籍、杂志还是报纸、文摘都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另外,每周给自己一个硬任务,至少看一部外国电影,看电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令我受益匪浅。当然,选择观看的电影要注意三看:看语言难度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看内容是否贴近英语国家的生活;看发音是否清晰地道。电影不仅涵盖了语言学习中的语音、语调、节奏,而且包括用词、思维和感情。我把看电影学英语文化的方法教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Gone with the Wind,Sound of Music,Finding Nemo,Lion King,Beauty and Beast,Kung Fu Panda,Titanic,Sister Act,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学到了许多跨文化知识,逐渐领会英美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感情的表达方式。比如:我班同学都能得心应手地在一定语境中使用“Desperately”以及“There i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scalledpresent.”“Tomorrow is another day.”“I’ll never let go.”等经典妙句。
(2)在主渠道教育即必修课教学中,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融入日常课堂教学。实际上,必修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跨文化资源,教师只要能充分利用、挖掘定能使学生越过文化差异的障碍在英语学科的海洋中畅游。以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必修1―5册中文化内容的分布。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在NSEFC必修阶段的五个模块中有25个单元涉及文化因素。这些包含文化内容的单元所涉及的话题范围相当广泛,将中西方文化在称呼、介绍、招呼语、请求、邀请、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身势语、节日、餐桌礼仪、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的差异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教学中,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的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在必修课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1)重视文化知识纵向的深化与延伸,对知识进行渗透与整合,对教科书进行必要的延伸和补充;(2)打破知识界限,不局限于某一领域的思维定势,视角要大,范围要宽;(3)提炼精华内容,众多的知识,我们是没有办法一一进行渗透的,那就需要我们独具慧眼,能够去粗取精,学会备课和讲课,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在教学中既要掌握这些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同时引导学生挖掘文章中的文化信息,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
(3)在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中开设关于英美文化的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我和同备课组的老师通过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引导学生学习说英语国家的文化,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课题小组写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小论文,如:《中美文化的变革与差异》、《心中的梦――美国卡通研究》、《欧洲国家的文化初探》、《基督教与佛教的差异》等。
(4)重视选修课,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融入选修课的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索跨文化知识的热情,我校开设适合学生具体实际的高中英语选修课,如今已是生机盎然。课程有《英语歌曲欣赏》、《英语影视欣赏入门》、《英语报刊阅读策略》、《英语演讲与辩论》、《阅读与表达》、《英语文化学习策略》、《英语国家的习俗》等各个方面的选修课,以此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跨文化意识。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我校是个农村中学,学校与外国交流的机会极少,但是老师们还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有限资源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学校广播台开设双语播音栏目,介绍英语国家的奇闻逸事;举办英语课本剧表演比赛;开展英语演讲比赛;开设中学生异域文化论坛;开展第三级、第四级“书虫系列”阅读比赛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拓宽了学生课外接触英语国家文化信息的渠道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增强了跨文化意识。
总而言之,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顺利交际,由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必要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模式是多样的,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指明方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全体英语教师长期的探索和持之以恒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