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礼仪文化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利用大量的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方法来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文学上的探讨分析,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内容和特征作为研究对象,着重讨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继承方法。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礼仪文化 继承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因历史文化的不断积累,最后沉淀出了最宝贵的文化底蕴,这些丰富的文化之一就是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礼仪文化。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让我国民族传统礼仪文化展现出谦虚礼让、以和为贵的文化形式。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介入,使得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渐渐退出主要舞台,极大的冲击着我国体育礼仪文化的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以西方体育为主体的现代体育礼仪文化。据了解,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礼仪的发展,这使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继承问题成为了世人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
一、民族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
所谓体育礼仪指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人们相互尊敬、友好和谐的文化形态。从某些角度来讲,体育礼仪就像是仪表、装饰、礼貌礼节、语言等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综合运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在漫长的发展史程中,由最开始的走、跑、投、攀、蹬、爬、越等运动项目就已经有体育礼仪的形成,经过岁月的演化、发展、传承渐渐变成了如今的民族体育礼仪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是多民族汇聚而成的中华民族文化结晶,其的形成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密切相关,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崇尚道德。在这样的文化体系中,逐渐形成了以身心修养和精神追求放在首位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二、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特性
1.时间变化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的影响
由于时代的发展,体育文化也跟着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归根结为社会的改变和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特别是社会形态发生变化时,促使传统礼仪文化中新旧文化相互冲突又不断的结合,再经过一系列的转化、演变、更新,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平衡局面,最K的结果就是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发生变化;而另一种则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使得中外体育文化开始相互交合、汇聚,从而打破了原有的结构体系,形成一种新的平衡体系。
2.地域差异给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带来的影响
结合世界体育的发展趋势,西方体育以激烈竞争、相互对抗为主,而我国传统体育主要以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礼仪文化的巨大差异,通常来说,各个民族之间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意识,正因为这样民族意识的存在,可以提高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众所周知,中国由56个民族汇聚而成,因地域环境的不同,进而造成人们之间生活方式的差异,所以各个民族都具备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礼仪特色,这样的传统礼仪往往是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而这些被传承下来的文化将会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标志。
3.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当代继承的途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传统历史文化不断积累沉淀的结晶,随着时代的演变,导致其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民族文化体色。然而全球的发展逐渐展现出一体化趋势,这使得我国民族体育礼仪文化也受到外界带来的影响,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传统体育礼仪文化需要一个合理有效的传承方式。
3.1注重内涵,严格把关思想层
礼仪的两大要点是形式和思想。若礼仪中只有形式而忽略了内涵,则这样的礼仪只是形同虚设。由于西方文化的引进,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平衡体系逐渐被打破,而又因为新的体育礼仪文化平衡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建立,所以有学者提出,现代体育的形成时间尚且较短,因此只是虚有其变,其文化内涵还有较多欠缺,在现实生活中,传统体育文化礼仪的把握需要始终持有一个理念,就是内容的根源来自于思想,形式只是其外表。民族传统礼仪文化在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以“天人合一”为理念,追求互相尊敬、互相谦让的文化形态。这样的思想核心观念着重于人的内在价值和社会整体价值、社会道德等。所以,对于传统礼仪文化,不管是学习还是分析都要从其思想内涵出发,将以德服人、诚信友善等思想精神传承下来。从而达到无论是传统体育礼仪还是现代礼仪文化都具有中华民族与人交好、诚信友善的特点。
3.2 打破禁锢,拓宽转化路径
民族传统体育的思想是文化的根源,是必须要传承的内容,但在形式和传播方式上不能固步自封。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民族传统文化也随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所以为了跟上时代步伐,传统文化需要不断的创新,而创新又包括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近几年来,国家发展迅速,致使科技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还可以利用学校教育、大众媒体等设施进行文化的宣传和介绍,从而达到提升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礼仪的了解。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所以在注重传统体育文化礼仪与外界文化交汇进而建立新的文化平衡体系时,还应该重视科技的发展,充分利用科技的发展进行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形式上的创新和完善。
结语:总的来说,对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继承需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做到思想上的解放,加速民族体育文化礼仪创新道路的发展,以让其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传播形式上的改变和创新,而对于外界体育文化带来的影响,人们也应当做到取其精髓从而使其合理的融入到我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中,这样既保证了我国体育文化独有的特色也应和了世界统一化发展趋势,而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中,无论是形式还是其思想都需要进行传承,将我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和谐友善、文明和谐、包容谦让的儒家思想底蕴发扬光大,这样一来,当面对时代变化或者外来文化冲击等情况带来的影响时,民族传统礼仪文化也能很好的立足于实际生活中,并能得到很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于丽萍.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
[2]汪全先,万义,宋彩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困境与消解[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07):51-57.
[3]刘少英,史永.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的礼仪文化[J]. 体育学刊,2013,(04):120-123.
文质彬彬曾经是我们的形象,传统节日是我们的归属,但在100年的时间里,我们渐渐地模糊了自己的标识,迷失了自己的文化认同和归属。社会在失范,而国人开始感到焦虑。
如同先生所说,无论是“戊戌”维新变法、还是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都是在破旧立新的口号下,把“传统”和“现代化”对立起来。把中国的传统礼仪当作了“现代化”的敌人,使人们认为中国传统礼仪这套旧东西都没有用了。
但我们遗失的礼仪却在韩国、日本、香港、台湾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与延续。一百年过去了,传统并没有成为他们前进的障碍;而事实上西方的文化也没有最终解决我们的问题。国人开始反省并重新省视我们的传统,礼仪仅仅只是束缚和糟粕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些传统的节日,延续着国人共同的情感和归属;生老嫁娶的祖宗礼仪,以神圣庄严的仪式让人们体会孝道、情谊和责任;温良恭俭的行为方式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和谐……
虽然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传统礼仪中的很多东西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而消逝,但优秀的传统是有生命力的,即便遭受打击和摧毁,也必然会因为某种需要而重生。当然,传统的并不都是精华。我们可以从古代的礼仪文化中找到它们合理的内核,然后摸索出适应当代生活的形式。社会一直在变,现代社会生活已经与古代社会的生活完全迥异,将古代的仪式强加于现代的生活是不现实的。我们的任务在于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而非拘谨于形式。《礼记》说,礼的最高境界是“德辉动于内,礼发诸于外”。德才是礼的内核。
所以,我们不主张简单的复古,或一味地鼓吹古代礼仪,但在对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后,进行重塑,使传统中的精华在现代文明中得到良好的承接,却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关键词:拱手礼;基本形式;内涵
中图分类号:K8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060-01
我国是礼仪之邦,在我国的古代就非常推崇礼仪,礼仪规定社会秩序,并且形成约定俗成的社会准则。拱手礼仪在我国的传统礼仪中非常重要,而且应用频率高。
一、拱手礼的考辨
(一)拱手礼与揖礼
有很多理论认为,拱手礼就是揖礼,这种看法传播范围最广,在学界也将拱手礼与揖礼互相使用。在古代,揖礼的动作主要是拱手,二者的手法差不多,在行礼的对象方面差别也不大。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拱手礼与揖礼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礼仪,但是二者联系密切。拱手也是揖礼的一部分。作揖的动作是两手并拢,而且身体稍微前倾。作揖是在拱手礼的前提下,外加上举的动作。作揖的过程中,人们的双手是在胸前叠合,作揖礼比拱手礼的形式稍微复杂,是在拱手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且二者都需要弯腰。二者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并不是完全相同,作揖比拱手礼更正式。
(二)拱手礼与叉手礼
叉手指的是人们的双手在胸前,是佛教常用的行礼形式。在普通的文献中,拱手就是叉手。叉手礼在佛教的礼仪中是将双手并拢,放于胸前,然后十指微微交叉。佛教中金刚合掌的叉手礼仪传入中国,与中国的礼仪相得益彰,渐渐其差别越来越小。
(三)拱手礼与鞠躬
拱手礼在行礼的过程中,其动作不同,身形也不同,通常情况下,都是人们的双脚正立,然后双手在胸前。其动作与鞠躬也有相似之处,二者在行礼的过程中身体都要前倾。
二、中国传统拱手礼的基本形式
拱手礼的主要动作就是双手并拢,然后十指交叉,手型一般是拱手,体现出敬佩的意思,或者通过抱拳的形式。在行拱手礼的过程中,人们的身体前倾。
三、敬天和敬人的拱手礼文化内涵
我国礼仪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中产生。远古时期,人们对宇宙产生敬畏之心,而且会进行各类祭祀活动。这些礼仪是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并且通过礼仪可以更好地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确保人与自然处于平衡的状态,也是对人类行为的一种约束。
拱手礼的内涵首先体现在人们对天的敬畏之情,人们对自然的依赖以及对天的膜拜。拱手礼最初的动作是人们伸出双手,然后将双手捆绑,表示把自己作为天的祭祀品。随着拱手礼仪的不断发展,拱手礼也可以体现对人的尊敬。拱手礼是对社会价值的承载,也是对人际关系的表现,对社会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进行维系,从而促进人们思维的转变,形成各类文化形态。中国传统的社会阶级之间在行拱手礼时其规则也有很大的差别,以此显示出不同阶层的尊卑。拱手礼包含着人们对宇宙的敬畏之情,而且包含着对美好的追求,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对人们审美情趣的培养,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完善了社会秩序。拱手礼的核心在于精神层面,尊崇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性,人应该尊重自然,而且应该尊重他人,这种礼仪的精髓在于对人的尊重和对天的敬重。
在礼仪层面,拱手礼的行为规范也比较全面。在行礼的过程中,人们的双手应该在胸前,而且左手在外,右手在内。这些礼仪看似比较繁琐,却是对天的尊重,体现了人们对天的敬意。
四、拱手礼在构建现代礼仪体系中的作用
礼是在人情的基础上建立,而且也对人们起到制约和教化的作用。人情是礼产生的根本,也被礼克制,在现代社会礼仪体系的建设中,礼仪的构建不能束缚人们的自由,但是也不能越过道德底线。
在中国近代社会,传统礼仪与西方的礼仪融合,甚至出现了弱化的现象。传统的拱手礼也受到西方礼仪的冲击。目前西方的握手礼比较流行,因其非常的方便,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广泛。拱手礼要在特定的场合进行,才能实现其传承的意义。国人在使用拱手礼时,对于特定的场合非常注重,如在特色的节日庆典上使用就非常恰当。我国的礼仪根基非常深厚,在我国的经济实力日渐强大后被唤醒。如在春节,晚辈要向长辈行传统的礼仪,就是对中国传统礼仪的传承。这说明拱手礼也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完善,而且更加规范,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特征。中国的民族特色在拱手礼中得以体现,传统礼仪也实现了现代的构建。
五、结语
拱手礼具有其自身的特征,而且用途比较广泛,可以表示问候、致歉等。在当今社会中,可以在西方礼仪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的礼仪能够进行挖掘,体现出民族特色。并且在有民族特色的场合使用传统礼仪,能够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使现代礼仪的构建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丽娟.中国传统拱手礼及其对现代礼仪体系构建的作用[J]. 甘肃高师学报,2016,05:87-90.
关键词:茶道思想;大学生;道德修养;培育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茶道思想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哲理,要将其“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融入到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之中,将茶道思想中的艺术、社交、礼仪、修行等元素注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之中,提升大学生清廉、节约、朴实、勤俭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审美修养,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成长。
1茶道思想的源起与内涵分析
茶道思想历史悠久,由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可谓是中国传统茶道思想的渊源和鼻祖,成为古代人们修身养性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并在唐宋年间得到极为广泛的流行,到达中国古代传统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和阶段。茶道思想在古代极为讲究和注重饮茶环境、饮茶礼仪、煎茶程序等,达到了超凡的境界,有极为深邃的哲理和奥妙之处。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进程之中,中国传统茶道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释家三家的哲理思想,推崇“和”、“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和观点,并提炼为“和”、“静”、“怡”、“真”的茶道思想精髓。在儒家的茶道思想之中,讲究中庸和谐的人格修养的意境,讲究谦和之仪、中庸之美,借茶表达情意和创设气氛,并在不同的茶事活动中显露出其“和”的本意和初衷:泡茶时讲究“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待客时“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饮茶时“饮罢茶敬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在道家的茶道思想之中,讲究和推崇“人法地、地发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宁静无为淡泊之意,显露出返朴归真的终极追求和人生理念,并注重养生养性,主张以和悦愉快的态度待人处世。在佛家的茶道思想之中,讲究和推崇心性的修行,通过饮茶参禅悟道,直指人心。
2高校大学生的精神道德培育的文化缺失现象分析
在当前的高校大学生的精神道德培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内容:
2.1精神文化认同的自觉性的缺失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面临各种价值取向和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干扰,在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知识背景的条件下,大学生容易在个人的文化和价值取向上产生摇摆状态,极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西方文化、粗俗文化的诱惑和影响,缺少对精神文化认同的自觉性。
2.2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的重视度欠缺
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管理者将视线集中于大学生就业率、大学生竞赛、硬件设施等方面,而对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显现出薄弱的现象和问题,由于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时间周期较长、收效较慢,难于外显,为此,高校的大学生精神文化建设显得较为无足轻重。
2.3高校的文化传承较为薄弱
在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领域,对于文化的传承大多固定于既有的模式,大多是以团结、创新等大而空的话题为主,而缺乏对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探索,这就使我国传统精神文化的优秀积淀无法得到传承和弘扬,无法充分彰显出中国精神文化的内涵和要义。
3茶道思想在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中的应用探索
茶道思想和精神对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功效,尤其是当前大学生之中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和不良心态有积极的修正作用,可以较好地将茶道思想中的“茶人精神”渗透于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之中,引领大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将中国传统茶道思想中内蕴的朴素道德观念充分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生活态度之中,帮助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实现对客观和理性的探索,更好地树立牢固的人生信仰和理念,形成高雅、随和的人格魅力。
3.1茶道中的礼仪文化对于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培育应用
在现代多元化经济的背景下,大学生要依循生活中的既有礼仪,如:见面时的揖、拜、顿首礼仪等,认识中国传统沿袭而来的以茶待客的生活礼仪和习惯,并着重了解和学习茶道之中的礼仪文化,将茶事活动中的各种不同茶艺礼仪更好地展示出来。1)茶艺礼仪。在茶道之中的茶艺礼仪之中要求泡茶者衣装齐整而得体,行为举止要端庄而优雅,其行姿、坐姿、站姿均要优美自然而大度,不可过于拘谨和随意,大学生尤其要注重茶艺环境中的服饰穿戴、行动姿态、动作等方面,保持良好、优雅而端庄的姿态礼仪,完美地解读和诠释厚重深邃的茶道思想和文化内涵。2)茶人礼仪。在茶艺表演中的茶人不仅要掌握茶叶的沏泡要领,如:诤器、置茶、润茶、敬茶、品茶等,还要具有亭亭玉立的站姿、优美典雅的坐姿、轻松怡然的走姿,以清雅脱俗的气质、清晰婉转的茶艺解说吸引和征服欣赏者。具体来说,茶人应当具有的礼仪主要包括鞠躬礼、伸手礼和寓意礼,其中:鞠躬礼可以分为行跪式、坐式鞠躬礼仪,在行跪式及坐式鞠躬礼之中要将双手置于膝盖前,在行站式鞠躬礼中则要将双手自然朝下。伸手礼则是在向客人介绍茶叶、茶具、递茶时的礼仪,要将手指并拢、大拇指朝内、手心朝上,自然地向前伸出,并表达出“请君观赏”的邀请。寓意礼要注意的是在放置茶壶时切忌将壶嘴对准客人,因为壶嘴对准客人意为驱逐、请人离开之意,而通常是反复三次将水壶高冲低斟,名为“凤凰三点头”,意为向客人三鞠躬之意。通过这些茶艺活动中的礼仪学习和理解,可以使大学生充分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含意和人文素养,由此较好地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格,增进对茶道礼仪文化的领悟和理解。
3.2茶道中的“和”的内涵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培育应用
在中国传统茶道文化和思想之中,倡导和推崇儒家文化中的“和”的价值理念和思想,提炼并形成了“谦和中庸”的茶道精神,将其应用于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培育过程中,可以极大地促进大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使大学生在和平、和睦、和善、和谐的茶道思想和氛围之中,感受到茶道精神所倡导的仁爱、宽厚和诚信观念,较好地帮助大学生参禅悟道,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和人格修养,丰富大学生的人文内涵,实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可以让大学生欣赏和阅读脍炙人口的茶文化作品,如:唐寅的《品茶图》、卢仝的《七碗茶歌》、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诗》等,使大学生在这些令人神清气爽的诗文面前,感受到茶道思想和文化的馨香,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个人气质和审美境界。同时,还可以让大学生参与各种茶事活动,感受和体会“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的物我相忘的精神境界。
3.3茶道思想对于大学生修德养性的培育应用
茶道思想渗透了儒家、道家、释家三家的思想内涵和哲理精髓,折射出道家思想中的“慎独”和“自省”的理念和哲理,通过对大学生的茶道思想的渗透,可以较好地实现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培育,渗透茶道思想中的崇德弘毅的理念和思想,使大学生汲取茶道思想中的精髓,不断地提升自身道德的自觉性,培育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和坚毅的品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道思想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积淀和精髓,可以将其融入到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过程中,使大学生体会和感悟茶道思想的内在文化内涵和哲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趣,增强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李丹.茶道文化对提高高校学生道德修养的作用探讨[J].福建茶叶,2017,39(08):162-163.
[2]罗薇薇.茶道文化在大学生传统思想文化教育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38(04):289-290.
[3]方立琴.中国茶道之谛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修养的启迪[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01):139-141.
[4]吴薇,蒲海燕,蔡雄彪.略论茶道的艺术化[J].农业考古,2011,(03):344-346.
[5]李敏.浅议茶文化与女大学生修养[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01):208-210.
[6]何哲群.高职的茶道教学与学生的道德修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8,(02):73-74.
“社会质量理论”视野下礼仪建设的伦理意义
礼仪建设和社会质量两者融合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礼仪建设促进社会融合质量和社会文化质量两大领域。同时,“社会质量理论”视野对于礼仪建设的伦理意义在于,启示基于社会质量提升目标的礼仪建设落脚在促进社会融合、树立道德风尚、塑造价值观念三个伦理层面。1.礼仪建设促进社会融合礼仪建设是社会秩序的稳定剂、人际关系的调和剂,特别是其广泛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使人类的社会交往在一定规范内进行,容易为社会和民众所认同,使社会关系更趋和谐。礼仪建设无论是从宏观的社会大层面,还是从微观的细节方面来看,都有利于推进社会的融合发展以及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卡梅伦•克劳福德(CameronCrawford)认为,社会融合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社区中能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层面上平等地受到重视和关怀,二是在家庭、朋友和社区拥有互相信任、欣赏和尊敬的人际关系。礼仪建设有利于形成一种社会规范,推进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层面上达成融合。礼仪建设形成一种思想体系,对人的内在生活空间与内在生存环境在规范秩序的协调作用是明显的。共同的礼仪取向促成了内在精神生活的归属感、一致性和协调性,这就有利于实现人的外在生活和行为方式,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层面的有序化和合法化,从而实现聚集和融合。礼仪建设是沟通人际的桥梁,有利于推进家庭、朋友和社区拥有互相信任、欣赏和尊敬的人际关系,实现人际融合。个体的人是存在于社会化的环境中的,个体礼仪也是在社会化过程中生成的,人人都形成礼仪习惯最终促成共同的礼仪规范。这样就促进了家庭间的和睦相处,朋友间的友爱团结,社区间的和谐美好,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最大程度的伦理融合。2.礼仪建设树立道德风尚推进社会文化质量建设,必须要培育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伦理。“有德则安,循德则兴”,道德风尚的变化反映着一个社会存在的状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的社会风尚,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道德规范,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美德是精神上的宝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同时,古人有云:“不知礼,无以立”、“人而无礼,焉以为德”、“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礼仪建设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的传统美德,对于完善人思想道德修养和促进国家社会文明程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7]礼仪建设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建设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将有利于通过提升社会道德风尚来促进社会文化质量建设。3.礼仪建设塑造价值观念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主观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价值观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化体系和社会文化质量建设的核心,具有作为人们评判社会质量标准的导向功能和适应社会质量发展的调适功能。由于每个人所存在的社会环境不同,经历的生活过程也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特别是在当前,随着改革开放日渐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等迫使人们的价值观受到了多种价值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存在“价值迷茫”现象,社会上暴露出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问题。礼仪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和基本社会原则,对于促进社会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礼仪促使人们重视公民利益、平等待人,同时又节制人不正当的欲望,一定程度上克服社会和人的“价值迷茫”,塑造了一种正确的价值伦理。“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管到了人们视听言行的各个方面,是明确而具体的行为规则,不能因一己私欲而稍有差池。有了这种相对规限和节制,人们便能形成一种大家的欲望及处境达到和谐的均衡的状态。
当前我国礼仪建设路径
礼仪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内在的资本和推动源泉,如果能有效建设并实践,将对社会质量的提升取得显著的效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也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阶段,对礼仪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当前我国必须解决社会中尚存在的一些歪风邪气、丑陋消极现象,如脱离群众、言行粗鲁、品行低下、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我们需要通过推动礼仪建设,助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主要从充分培育礼仪建设的时代内涵、强化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礼仪实践活动三个方面着力。1.充分培育礼仪建设的时代内涵礼仪自身独特的特征是它具有传承性,礼仪建设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展相对接。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为礼仪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礼仪建设日趋丰富、鲜活,加强礼仪建设应准确把握其精神内涵和特点。离开了传承,就不可能形成当代的礼仪;同时,礼仪建设都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礼仪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不仅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方式,还具有其深层的精神内涵,即思想道德和品格修养。当前礼仪建设要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在弘扬传统美德、宣传社会公德时,务必紧贴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有益于促进社会质量的发展和进步。当前礼仪建设的时代内涵应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积极推进党的十报告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建设。只有如此,文明和谐的礼仪建设才能得到更好的认同,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质量提升。2.强化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建设文明礼仪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学习和养成的。要针对各年龄阶层、各行业广泛展开礼仪教育,强化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建设。一是培养高素质礼仪教师队伍。礼仪教师队伍资源是礼仪教育建设的基础资源,是礼仪教育领域提升竞争力、焕发生命力的第一财富。教育机构坚持以人为本、事业为先的原则,积极培养现有人才队伍,积极调动各层次研究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育系统建设高素质的礼仪教师队伍,促进学术研究队伍和实践教学队伍的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礼仪教师团队。二是编写高标准礼仪教材。礼仪教育需要一批好的礼仪教材的推动,能否有高标准的礼仪教材,是能否实现较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教育的礼仪研究人员要致力于利用最新研究成果开发礼仪相关课程、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开设高质量礼仪教育课程。礼仪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一个有效的授课平台,只有强调礼仪教育课程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推动礼仪教育水平提升的平台。教育机构要高度重视礼仪教育课程的开设,将其设定为学校的公共必修课程,使礼仪教育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并要围绕礼仪课程的建设开展各种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依托自身设计的礼仪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创新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例如,在教育内容上,实现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系统介绍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在教育方法上,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8]融思想教育于礼仪教育之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科研促教学,形成科研教学良性互动的机制。3.广泛开展礼仪实践活动礼仪教育光说不练还是不行的,真正的礼仪要深入社会大众心中,光有理论熏陶是不够的,只有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才能体现出全部伦理价值。文明礼仪具有实践性,礼仪教育必须结合礼仪实践活动来进行,才能变成规范行为、展示修养、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我们在推进礼仪建设活动中必须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礼仪教育要结合工作实际,分层次、有计划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重点,组织开展学习讨论,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礼仪实践。致力于进一步将成果转化升级,服务社会,注重与实际部门的合作,为各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各大中型企业及服务机构提供礼仪指导,转化为行政力和生产力。礼仪教育要充分利用社区家庭文化活动、文体团队活动、职工职业道德践行活动,青少年主题班日、队日和主题团日、党日道德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同时,在医院、银行、邮政、电信、电力、交通、城市公用事业等窗口单位和公园、广场、商场、集市、宾馆、医院、车站、机场、港口、码头等公共场所中广泛开展礼仪实践活动,把告别陋习,提升社会质量变成每个公民分享文明成果的权利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学习礼仪知识、养成文明习惯的良好社会文化质量氛围。
作者: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