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常用实验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实验动物;处死方法;动物福利
安乐死是英文单词Euthanasia的中译,Euthanasia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美好的死亡、快乐的死亡、无痛苦的死亡。日本学者将Euthanasia翻译为“安乐死”,这一译称为中国学者所接受[1]。实施安乐死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尽量避免动物产生惊恐、挣扎、喊叫。②注意实验人员安全,特别是在使用挥发性麻醉剂(乙醚、安氟醚、三氟乙烷)时,一定要远离火源。③方法容易操作。④不能影响动物的实验结果。⑤尽可能缩短致死时间,即安乐死从开始到动物意识消失的时间。⑥判定动物是否被安乐死,不仅要看动物呼吸是否停止,而且要看神经反射、肌肉松弛等状况[2]。
1物理方法致死
1.1急性失血法
此法应用于大鼠和小鼠等小动物时,常是剪断动物的股动脉,放血致死。可以采用摘眼球法,在鼠右侧或左侧眼球根部将眼球摘去,使其大量失血致死。如果是犬、猫或兔等稍大型动物应先使动物麻醉、暴露股三角区或腹腔,再切断股动脉或腹主动脉,迅速放血。动物在3~5 min内即可死亡[3]。采用急性失血法动物十分安静,对动物的脏器无损害,但器官贫血比较明显,若采集组织标本制作病理切片时可用此法。
1.2断头法
此法适用于鼠类等小动物,可用直剪刀,也可用断头器。断头法处死动物时间短,并且脏器含血量少,若需采集新鲜脏器标本可采用此法。断头法会引起血液循环的突然中断和血压的迅速下降并伴随意识的消失,只能用于恒温动物。对于变温脊椎动物不推荐用断头法,因为它们相对能更高的抵制缺氧[4]。
1.3空气栓塞法
当空气注入静脉后,可阻塞其分支,进入心脏冠状动脉可造成冠状动脉阻塞,发生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动物很快死亡。此法适用于较大动物的处死,家兔、猫用此法需注入20~40 mL空气,犬致死的空气剂量为80~150 mL。由于应用此法后,动物死于急性循环衰竭,所以各脏器淤血十分明显。
1.4断髓法
此法适用于小鼠、大鼠等小动物。用于家兔时可敲击延髓致死,用木锤用力锤动物的后脑部,破坏延脑,动物痉挛后死亡,简单迅速。用于蟾蜍、蛙类可直接捣毁脊髓,将金属探针插入枕骨大孔,破坏脑脊髓使动物死亡,操作过程中要防止毒腺分泌物射入实验者眼内。
2化学药物致死
常用安乐死药物有:吸入式麻醉剂(包括CO2、CO、乙醚、三氯甲烷等)、氯化钾、巴比妥类麻醉剂、二氯二苯三氯乙(DDT)等。
2.1药物吸入
药物吸入致动物死亡适用于啮齿类,如小鼠、大鼠、豚鼠等小动物,操作简单,是实验中安乐死的常用方法。因CO2无毒,制备方便,效果确切,是最常用的致死药物。对1日龄的雏鸡研究表明,CO2是有效的安乐死试剂,它几乎不引起痛苦,抑制神经紧张活动,在5 min之内引起动物的死亡。CO2浓度越高,动物失去意识的时间就越短。当CO2浓度增长缓慢时,也会延长动物失去意识的时间[5]。可以采用特制的安乐死箱,能使CO2气体充满整个箱室,确保麻醉致死效果和人员安全[6]。
2.2药物注射
药物注射是通过将药物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动物致死。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动物,如兔、猫、犬等。
氯化钾适用于家兔和犬,可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高浓度的钾可使心肌失去收缩能力,心脏急性扩张,致心脏迟缓性停跳而死亡[7]。实验证明注射氯化钾后细胞损伤严重,线粒体肿胀很明显,嵴模糊不清,细胞核明显异常[8]。家兔和犬的致死量分别为10%氯化钾5~10、20~30 mL。
巴比妥类麻醉剂适用于兔、豚鼠,用药量为深麻醉剂量的25倍左右。一般用量为90 mg/kg,约15 min内死亡。该类药物能抑制丙酸氧化酶系统,从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特别对大脑皮质及下丘脑),使反射机能逐渐消失[9]。也有人称用麻醉方法处死实验动物不应称为安乐死,这是按照设定程序“必须将其适时处死”,选用了无痛方法[10],在应用上还存在争议。
DDT适用于豚鼠、兔、犬。豚鼠致死量为3.0~4.4 mg/kg,家兔为0.5~1.0 mg/kg,犬为0.3~0.42 mg/kg[11]。豚鼠皮下注射,家兔和犬静脉注射。其机理可能与DDT 损伤细胞修复和免疫抑制有关,并能诱导肝微粒体酶系统,使某些酶发生抑制,而且本身经肝代谢而表现肝毒性作用[12]。
3特殊实验动物的处死
处死昆虫一般用烫死法,快速,可避免昆虫挣扎或人的抓捏而造成虫体的损伤。很多直翅目昆虫的腿可能会因剧烈的抽搐而脱落,可在制作昆虫标本时用万能胶粘上去,不会影响虫体的完整和美观[13]。处死青蛙时可用酒精麻醉,用镊子夹取一浸透95%酒精的棉球,塞入青蛙口腔中,三四分钟后,青蛙便瘫倒不动,效果极佳。也可用香烟麻醉,向装有青蛙的瓶里吹几口烟,盖紧瓶盖,几分钟后,青蛙瘫倒不动[14]。狐的处死方法为将人用氯化琥珀酞胆碱针剂1支(2 L,内含100 mg)稀释100倍,注入其心脏中,狐在10~60 s内昏迷,4~7 min内死亡,昏迷后即可取皮[15]。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科学工作者在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时,对待实验动物,越来越考虑到动物福利的问题。动物福利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体现了人与动物协调发展的趋势。应爱护和善待实验动物,树立人性化的实验精神。这样不仅能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还能培养良好的临床心理,实现人性化的实验与教学。
参考文献:
[1] 罗勇,付岷雪.再论安乐死[J].求实,2009(1):99-101.
[2] 孙敬芳.动物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2.
[3] 李凤奎,王纯耀.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341.
[4] LIAPI C,FESKOU I,ZARROS A,et al.Equilibrated diet restores the effects of early age choline-deficient feeding on rat brain antioxidant status and enzyme activities:the role of homocysteine[J].l -phenylalanine and l -alanine Metabolic Brain Disease,2008,23(3):112-114.
[5] 张潇,谭德讲,李保文,等.二氧化碳安乐死在实验动物中的应用与最新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9(8):81-84.
[6] 赵建文,银欢,张志芬,等.安乐死箱的技术条件的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2007(3):54-55.
[7] 林宗武,洪涛,宋凯,等.经静脉注射高钾溶液对心脏功能和心肌结构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33(3):320-323.
[8] OKADA K Y C.Successful 24-hour rabbit heart preservation by hypo-thermic continuous coronary microperfusion with oxygenated[J].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1995,20(6):6.
[9] 郭文,王丽.巴比妥类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机理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9,26(2):98-100.
[10] 用麻醉方法处死实验动物不应称为安乐死[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1):643.
[11] 何诚.实验动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347.
[12] 韩中明,李章,乌垠.乙醇与DDVP或DDT对大鼠的联合毒理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0,16(6):559-561.
[13] 郭红香.处死昆虫的五种方法[J].生物学教学,2000,25(6):36.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分析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的实验意识不强,操作方法不科学,在实验教学中缺少有效的策略等,具体表现在实验只重视现象和结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这就导致了教与学的本末倒置,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达不到预想的发挥;实验操作平铺直叙缺乏认知冲突,而学生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不规范,动手操作能力差,以背实验结论代替实验操作等。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1.改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实验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尤其是开发一些联系生活实践的应用型的实验提供了最佳环境,这样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实验的实用价值,教师应该在实验方法的革新、教具的创造、实验的设计等方面勇于创新,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教师要以已有的成功实验或结论为基础,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对结论进行验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将物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在原有实验基础上进行实验内容的深化,通过将教学落脚点放在丰富学生实验经验和实验体会上,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在这种突破传统模式的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教学和引导下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真谛,并在体会科学探索乐趣的同时,实现自身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2.强化实验原理教育
初中物理实验的灵魂是实验原理,只有科学地遵循实验原理,把实验原理放在实验教学的首要位置,才会使得物理实验教学回归到它的本质上。教师应有目的地指引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挖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严谨的思考习惯。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在实验教学中做到以下两点:(1)对实验原理要有正确的理解。要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它的理论支撑是什么,有没有其他可代替的操作,这是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要理解和明确的。(2)要对常用的实验仪器熟练使用,掌握其特性和用途,这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3.注重实验内容创新与改进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思路和方向我们不难看出,物理实验方面的命题动态不是简单地照搬课本上的实验,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进.比如验证机械守恒定律的实验没必要非从第一点就开始计时,我们完全可以从后面的记录点中来进行命题,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鼓励学生质疑权威,质疑课本,利用不同方法处理实验数据,从而达到及很好地把握了实验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又减少了实验的误差,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的探索,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
4.科学有效地开展实验拓展与延伸
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灵活运用实验外延知识的导入方法,通过将外延的实验课程内容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如在开展实验之前,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外延知识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研究的积极性。实验课程中设置一定的悬念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唤起学生对课本外延知识的求知欲,以此激励学生对实验知识不断探索与学习。
5.注重对实验思想的渗透
在中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初中物理教育者,应结合创新教育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创新性地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下面我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三点建议。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要问题是物理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只是灌输知识的多少,让学生机械性接受,而是创设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创新学习。让学生在学好教材知识的前提下,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师对学生的意见不能一概否定,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学习,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增加锻炼机会。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1. 课堂教学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
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营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保持在最佳状态。作为物理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分析好教材,落实好教学目标,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处理是否恰当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切入点,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把教师的思维模式强加于学生的身上,束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填鸭式教育方法要好得多。
2. 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常用的间接测量“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替代法”和“比较法”。教师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现在,我们很多物理教师都是课堂上演示实验,让学生观看,甚至以讲代做,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教师还可以提出实验的方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步骤,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数据处理。例如,我们在研究压强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用小刀切橡皮擦,用细线切肥皂等说明增大压强的方法。用橡皮泥做不同开形状的小船装载物体说明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观察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对学生以后向更高层次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物理教学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
物理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践中去,物理教材中就有STS相关内容的阅读,其中STS就包含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只是停留在教材上、课堂上。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生活中进行一系列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物理学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优越的生活环境,但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但这些大多数是学生从教材上了解到的,这就需要学生从实践中获取,并把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去。
【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物理实验习题类型特点以及解题的技巧,然后结合初中物理教育和教学的特点分析了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物理模型初中物理教育初中物理教学简单性原理
一、新课标对初中物理实验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新教材中把科学探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近几年初中物理实验习题从类型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特别在各地的中考中对实验的考查每年都在加强。大体上的出发点主要有:一是注重对操作过程和实验设计考查;二是对教材中常见的实验题的器材和实验环境进行变化;三是注重对实验失败原因的剖析;四是注重对实验过程的考查。二、初中物理实验习题三大类型的特点及解题技巧㈠测量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初中物理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两种,共15个实验,这些是中考物理实验测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直接测量型实验共10个实验:⑴用刻度尺测长度,⑵用秒表测时间,⑶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⑷用水表测家庭自来水使用量,⑸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⑹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⑺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⑻用电流表测电流,⑼用电压表测电压,⑽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针对一些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等,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步渗入,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共性都需要看量程、分清分度值。所以只要掌握好其一,便可基本无碍。2、间接测量型实验共5个实验:⑴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速度,⑵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⑶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⑷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⑸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五种实验都涉及到诸多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也同时具有相应的实验原理:⑴物体通过的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测量实验原理是v=s/t, ⑵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ρ=m/v和排水法,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主要是η=W有/W总、W=F・S及二力平衡,⑷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⑸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原理有两种,①伏安法的实验原理即为P=U・I,②电能表、秒表测电功率实验的原理即为P=W/t。解决此类题时,一定要细心,确保基本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读数不出错。同时还应注意题意的局部拓展性变化。近年来各地的中考物理测量型实验在这类题中变化较多,要格外注意。㈡探究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1、不同版本的教材内物理探究型实验共计有14个实验:⑴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⑷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⑸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⑻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⑼探究物质比热容,⑽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⑾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⑿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⒀探究电流热效应,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2、不同版本的教材外物理探究型实验包括新课改以来物理课外读物上设计的探究活动和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其中最常见的有:⑴探究水果电池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⑵探究篮球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⑶车辆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⑷探究物体承受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7个主要环节,依次是⑴提出问题,⑵猜想与假设,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⑷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⑸分析论证,⑹评估,⑺交流与合作。各地的中考命题针对这一知识点在各个试题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偏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考查,这也就给命题带来了多个角度的可能性。比如同是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但由于考查的环节或是角度不同,考查的方式也就明显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要做到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涉及不同版本教材外的物理探究实验逐年在出新。但纵观其考查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所考核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应考技巧的教育引导中,提醒学生对此不要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只要抓住应用得当的方法,一般都能轻松解决。探究型实验试题的解题方法强调应用性和开放性,突出物理知识的应用,强调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试题呈现的问题,故而在解答时,可附助已有的知识和结论,对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和能力,做出正确的解答。当然中考命题并不会只局限于已有知识的得出,往往可能会更注重探究过程的考查,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体会出试题考查的方向,也就会从容应答。三、设计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⑴物理开放题是指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这些试题或条件开放、或策略开放、或结论开放,可谓千姿百态。通过求解这一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一些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批立意和情景新、耐人寻味的开放型试题,它们成为试卷中的亮点,格外引人注目。⑵设计型实验题是指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研究方案,运用不同于教材或试题要求的实验方法解决同一物理问题,此类题综合考查学生观察实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等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此方面的试题陆续增加并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周围之中,命题也已不局限于对教材已有实验的新设计。解答设计型实验时,首先要明确试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结合教材所学相关知识和设计,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其异同之处,从而进行创造性的变更和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总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物理素养是公民的科学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我们基础教育一线的物理教育同行只有抓住实验探究教学,深化物理实验,让学生的科学素质真正能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目前,初中物理实验仍然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实验素材,开齐、开足实验课,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如何开发、拓展初中物理实验课程?1.设计的实验要有如下特点:(1)“同步性”.按每一节的教学流程来编写的;(2)“实效性”.就是为了把每一个实验做好;把每一节内容学会;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素材,以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主,家庭小实验为主要补充,围绕教学的每一个流程,开发出和教材同步的实验校本课程.为了让学生树立实验的意识,教学中采用“问题引领,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每一个实验做好,使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2.特色做法:(1)让物理习题“实验化”.(2)变“书面作业”为“动手、动脑的实验性作业”.尤其对学困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实验性的作业,使其体会到实验的乐趣,可能就成为转化学困生的突破口.(3)设计丰富多彩的实验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主要设计以下栏目:①小制作;②想想做做;③动手动脑学物理;④趣味物理.(4)加强拓展性实验的研究.以新课标编排的顺序,基本上和教材同步,让验证性、测量性、延伸性实验并存.验证性实验.如,阿基米德原理验证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测量性实验.如,用三种方法测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延伸性实验.通过拓展性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物理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5)开发初、高中物理实验衔接课程.近年常出现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内容的考查.
怎样落实物理实验校本课程?以实验课程为依托,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家庭小实验为有益的补充.加大实验力度,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验机会,并且运用激励机制,让学生爱做、会做实验.1.实验方法科学化.加强实验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的常用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推理法、等效替代法等.还要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和合作.也可以通过“实验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让实验探究科学化、实效化.2.实验形式多样化.让小实验走进大家庭,是开发初中物理“魅力”实验课程的最大亮点.初中阶段的实验80%以上可以设计成家庭小实验,经常举办一些家庭小实验大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实验内容“多样化”.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既包括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又包括想想做做、想想议议、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小论文、实创新、动手动脑学物理、趣味物理等.4.实验机会“最大化”.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实验次数.课标要求的学生实验一定要做好,并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实验机会,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建立教室的“物理实验角”,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学生实验的平台.还可以把演示实验器材多留在教室几天,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实验机会;发扬盆盆罐罐皆实验的精神,让实验作业不再流于形式.5.实验教学同步化,实验教学常态化.以实验校本课程为依托,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精心备课,围绕教学目标中的核心问题,设计几个“问题串”,再从新课的导入、概念的引入、难点的突破等环节设计几个“实验串”,让“问题引领,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高效化,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活动育人,措施激励,优化实验效果.1.建立物理实验兴趣小组.每小组选出两人组建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闲暇时间,举办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小论文等活动.选出班里的物理实验“小能手”,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2.举办实验技能大赛.可以对某个学生实验,也可以针对某个物理问题进行探究.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创新性实验设计、自制教具等项目.3.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比如,举办实验手抄报,包括设计型、拓展型、学习方法指导报;画出每一章的实验知识树;举办科技作品展活动;举办《物理就在你身边》征文比赛.每月举办一次,展示学生的实验、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建立学生实验成长档案,评选实验之星.对课堂上学生实验时的表现,学生的家庭小实验图片集,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进行量化打分,选出实验学习之星,并将实验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之中.
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科学探究的兴趣,让实验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习惯,使实验学习“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