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常用方法

审计常用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计常用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计常用方法

审计常用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工程造价 审计 方法

工程造价结算中的舞弊手段是多种多样,有的订合同不响应招标文件或执行时走样,有的编结算肢解定额子目内容或拆分合同承包范围,有的原材料以次充好或“以奇制胜”,有的签证联系单只增不减或“只见一斑”,有的偷改或伪造资料数据,有的遗失或隐匿证据材料,有的签证弄虚作假或巧立名目,还有的重复计价或多头结算等等。作为工程审计人员,不仅要对各种舞弊手段及具表现特征了如指掌,还必须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去加以检测验证,才能纠正各种舞弊行为,挤出工程造价水分,最终达到审计目的。总结多年的工程审计工作经验,工程造价结算审计常用的揭弊对策和方法有以下六种:

一、综合测试法透视施工合同

通过熟悉并以摘要的方式把招标文件中关于结算办法的关键内容筛选、归纳出来,然后对照合同内容进行符合性测试,借以判断施工合同是否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招标文件或合同内容比较混乱的情况。如某项目招标文件的关键内容概括为:投标人根据施工图纸和其他资料结合现场勘察并通过招标答疑方式获取足够的工程信息,自行准确计算工程量并合理报价,实行总价承包,错算漏算不调整,规定“除变更增加工程经发包人签证同意按实结算”外一律不再调整。但签订施工合同时却规定“工程按实结算”。四个字看似相同,但其适用范围内招标文件规定的变更增加工程扩展到了整个工程,完全违背了招标约定。其结果势必导致投标书漏项、工程量少计甚至事实上的综合子目也可能被分解后进入结算,连投标按不平衡报价考虑的低价子目,以及承诺的优惠下浮比例也可能全部在结算中调整,从而大大增加造价。

二、关联分析法揭穿材料调包

根据关联性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并按时间顺序组成环节链,找出其中的控制薄弱点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往往能发现异常。如某公路工程设计联系单改塘渣垫层为砂卵石垫层,单项变更增加造价几十万元。这引起了审计的关注:垫层的关键在于地基处理和如何高质量压实,用砂卵石虽好,但用塘渣应该也行,否则原设计是不可能采用的。既然两者都行,施工单位会不会调包以赚取巨额差价呢?审计首先设法收集了联系单、施工日记、专项施工力案、施工交底记录、材料进货单、技术复核记录、隐检资料等所有能收集到的反映垫层回填的资料,通过对这条资料链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材料被调包的证据,隐检资料和施工日记清楚地记录了采用塘渣回填的事实。

三、对比分析法纠正单向变更

工程发生变更时,很多情况下也遵循有增必有减的法则,而不总是只增不减。路基回填改用砂卵石(增加),就意味着原设计塘渣的取消(减少)。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可以发现和纠正联系单只增不减、一边倒的倾向。某仓库工程联系单增加了大面积的大棚装修、内墙装修、内贴墙砖以及水磨石地坪等工程量,却没有任何对应的工程量减少。审计人员凭借职业敏感性,认为这里很可能有问题。经过大量对比分析,很快就掌握了设计有规定,而实际并未实施但联系单却予以核销的情况,最后根据商务标内容核减天棚和墙面泡膜保温板、硬塑板、聚合物砂浆抹灰、弹性涂料以及环氧树脂耐磨地坪等保温隔热装修费用,项目核减近数十万元。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联系单虽有增也有减,但只减小的不减大的、或只减明的不减暗的、减而不全的情况更具有欺骗性。

四、因果判断法鉴别虚假签证

首先按时间顺序对相关资料作专题收集并组成资料链,再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因”与“果”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某道路工程地质报告查明该道路西路段分布有淤质粘土,呈高压缩性,工程性质差,东路段则地质状况良好。设计规定如发生排水管道座落在超过2米厚的淤质土上(因),则采用木桩加固地基(果),其他路段毋需处理。但查阅经多方签证的隐检资料却发现,东路段出现了大量的打木桩记录(果),而东路段并不存在淤泥(因),地质状况良好,根本不需要打桩,属于“有果无因”;西路段有弱土分布、有可能需要打桩加固(因),却并无打桩及相关记录(果),属于“有因无果”。因果明显矛盾,最终认定资料造假和虚假签证。

五、整体把关法防止重复结算

由于审计分工或者送审时间错开,很多情况下,即使相关联的几份结算明显存在交集也常常不易被发现,而一旦采取整体把关的方法,就可以显著降低这种差错。整体把关法包括纵横两个方面:横向是指项目组成复杂,分别由多个审计人员分块进行审计或不同的专业组成的情况下,指定其中的一个人进行整体把关,防止同一工程内容在不同的单位工程或不同专业的子工程中重复结算;纵向是指项目固分期实施而导致结算,审计相应错开甚至时间跨度很长这种情况下的整体把关,防止同一工程内容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项目中重复结算。

审计常用方法范文第2篇

【关健词】锁骨 骨折 麻醉

临床上,锁骨骨折手术有多种麻醉方法可以选择,如局部麻醉,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局麻往往达不到手术要求,全麻一般情况下不用,以神经阻滞最为普遍,为评价不同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就本院几个月以来60例锁骨手术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观察其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病人,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15—69岁,ASA分级1到2级,均行钢板内固定术。局麻药均为1%利多卡因和0.25%罗哌卡因30ml混合液,麻醉效果起效后20分钟行手术。

1.2 麻醉方法 第一组,于第四颈椎横突行深层阻滞,推到皮下行浅层阻滞,第二组,以肌间沟顶点为穿刺点,有异感或突破感时回抽无脑脊液及血液注药,第三组,以肌间沟顶点为注射点注药20ml,再行颈5横突注药10ml。

1.3 效果情况 优为患者术中无痛,良为病人感到微痛应用辅助药后满意,差为患者疼痛明显应用辅助药仍不满意,随行局部麻醉或改为全身麻醉。各组麻醉效果:第一组优良率55%,第二组优良率25%,第三组优良率95%。

1.4 并发症情况 其中第一组声音嘶哑2例,膈神经阻滞4例,第二组声音嘶哑1例,第三组未有并发症出现。

1.5 结论 第三组麻醉效果优于前两组,并发症也低于前两组。

2 讨论

颈丛神经由第1~4颈脊神经的前支组成,除第1颈脊神经主要为运动神经外,其余均为感觉神经。颈丛神经在颈部位于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的前面,胸锁乳突肌的深面。由此发出皮支和肌支,颈丛皮支位置浅表而粗大,白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向相当于扶突穴处穿出深筋膜,向上、向前、向下各方散行,形成4个分支:(1)枕小神经(C2)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方行走,至枕部和耳廓背面上1/3的皮肤;(2)耳大神经(C2~3)沿胸锁乳突肌表面向后上方行走,至耳廓及其周围皮肤;(3)颈皮神经(C2~3)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机警行向前,分布于颈前部皮肤;(4)锁骨上神经(C3~4)2~4支,分布于颈前区,第2肋骨以上的胸壁,锁骨上窝和户峰的皮肤。颈丛和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广有联系。肌支又称为深丛,其分支支配颈部深层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股群和膈肌并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臂丛是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经斜角肌隙走出,行于锁骨下动肪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臂丛的支分布于胸上肢肌、上肢带肌、背浅部肌(斜方肌除外)以及臂,前臂、手的肌、关节、骨和皮肤。组成臂丛的神经根先合成上、中、下三个干,各干在锁骨上方或后方又分为前、后两段,由上、中干的前股合成外侧束,下干前股自成内侧束,三干后股汇合成后束。臂丛的分支可依据其发出的局部位置分为锁骨上、下两部。锁骨上部分支是一些短的肌支,分布于颈深肌、背部浅肌(斜方肌除外)、部分胸上肢肌及上肢带肌等。锁骨下部分支发自臂丛的三个束,多为长支,分肌支和皮支,分布于肩、胸、臂、前臂和手的肌肉与皮肤。

锁骨及其皮肤区域受颈丛及臂丛神经双重支配,锁骨手术必须阻滞颈3到颈6包括颈丛及臂丛神经麻醉效果才能完善。大致锁骨内侧由颈丛神经支配,外侧由臂丛神经支配,中间部分双重支配。笔者体会颈5加肌间沟阻滞阻断了锁骨上神经、臂丛神经、颈丛神经,使其支配肩部锁骨皮肤及周围肌肉组织的神经阻滞比较完善,达到了患者手术无痛,手术顺利完成的效果。单用颈丛及臂丛阻滞不完善,常需要辅助度氟或氟芬合剂、力月西、氯胺酮及异丙酚等静脉麻醉药才能达到手术要求,却增加了麻醉的危险性及麻醉并发症,虽然全身麻醉效果满意但增加了麻醉风险,也增加了病人的费用。

锁骨手术切口小且位置表浅,手术时间短,神经阻滞有其显著的特点优点。笔者体会适当的穿刺部位及准确的定位可双重阻滞颈臂丛。通过对照颈5加高位肌间沟阻滞有显著的优势,有操作简单、方便、损伤小、阻滞完善等特点,麻醉药量可以减少,避免了膈神经,喉返神经阻滞,而且穿刺部位高,避免了气胸的发生,提高了安全性,值得临床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庄心良,曾因明.《现代麻醉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60.

审计常用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前言

数据库技术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将分析决策所需的大量数据从传统的操作环境中分离出来,把分散的、难以访问的操作数据转换成集中统一、随时可用的信息。2011年3月,合肥市审计局在对市地税局2010年度高级预算收入情况的审计中,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对全市地税系统137多万条业务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查询分析等处理,利用税票微机编码的唯一性,将税务登记表与税票查询表建立关联,实现疑点税票与税务机关各分局的一一对应。对大额税票、退库税票、负数税票、删除税票和开票未入库等事项审计中,迅速确定疑点税票及延伸抽查的税务分局,提前近一半时间完成了现场实施阶段的审计任务。

二、数据库技术在审计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数据采集(Data Capture)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审计任务,在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时,按照审计需求从被审计单位数据库系统或其他来源收集、识别和选取电子数据的过程。目前,基于数据库技术较为流行的采集手段主要包括利用数据库“备份/恢复”功能、采用数据库工具和通过ODBC接口直接访问和转换被审计数据等。

1.数据库“备份/恢复”功能。在被审计对象数据库系统和审计人员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一致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直接利用数据库工具的“备份/恢复”功能完成审计数据的采集。

2.ODBC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即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其目的是在无访问源码的条件下,提供访问例程和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能力。而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即“开放式数据库联接”是一套 API,允许在各种 RDBMS服务器上互操作的应用。ODBC是Microsoft推出的最早的整合异质数据库的数据库接口,现在已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当被审计单位使用的是异构数据库时,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开放式数据库联接”数据库访问接口直接访问被审计信息系统数据中的数据,并把数据转换成审计所需要的格式。

3.数据库其他常用工具。常用数据库工具如MS SQL Server、MS Access等,都有较强的数据导入/导出和转换功能,审计人员也可以使用这些软件来完成审计数据的采集。

总的来说,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采集过程可以看成是数据库技术的数据迁移过程。

三、数据库技术在审计数据预处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重要环节是审计数据预处理。由于在被审计单位采集来的数据和数据来源十分繁杂经常存在一些数据质量问题,可能直接影响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因此,完成数据采集后,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使其满足审计数据分析的需要。

审计数据预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名称转换、数据类型转换、横向合并、空值处理、纵向合并和代码转换等。例如,对采集来的税收征收电子数据(数据表名为“税收表”)进行预处理,把税收表中实际缴纳税额里的空值变成“0”的SQL语句:

UPDATE税收表

SET 实际缴纳税额=0

WHERE 实际缴纳税额 IS NULL;

同样,采用SQL语句或数据库产品中的其他工具也可以做其他的数据预处理工作。

四、数据库技术在审计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审计数据分析在计算机辅助审计过程中的占有重要位置,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来查找可疑数据。常用的审计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数据的查询

审计数据查询是指审计人员凭借以往工作经验,按照一定的审计分析模型,在审计软件中采用SQL命令来分析采集来的电子数据,或通过运行各类的查询命令以预定义的格式来检测审计数据,是目前常用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例:对采集来的税收征收电子数据(数据表名为“税收表”)进行处理分析,检查税票数据中有无负纳税情况的SQL语句:

SELECT,实际缴纳税额

FROM 税收表

WHERE实际缴纳税额

通过运行上述SQL命令,可以很简单地查看出税收征收数据中的负纳税情况。另外,运用SQL语句的强大查询功能,通过构建更加复杂的SQL命令,还可以完成如:模糊查询、多表之间的交叉查询等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

(二)审计数据的数值分析

审计数据的数值分析是以具体数据值的分布情况、出现频率等为条件,对数据的字段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审计线索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在使用数据时不考虑具体的业务,对分析出的可疑数据,结合具体的业务进行审计判断,发现审计线索。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数据处理方法易于发现被审计数据中的隐藏信息。

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主要有重号分析和断号分析两种。

1.重号分析,主要用来计算某个相同数值重复的次数。比如,为了判断是否有利用发票重复报销或重复使用发票、使用虚假发票的情况,就可以采用重号分析法检查其数据表中是否存在相同的发票被重复多次记账。

2.断号分析,主要针对字段值在数据记录中是否连续进行分析。如果有断点,则统计出来,否则只列出字段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参考文献:

[1]苏剑峰.会计电算化审计系统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

[2]秦宇.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计算机审计[J].会计之友,2008(3).

[3]饶艳超,陈建勇.计算机审计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8(1).

审计常用方法范文第4篇

摘要:审计质量一直是审计研究的核心问题。而近几年来一系列的财务造假及伴随而来的审计失败对审计职业的公信力构成极大的威胁,审计是尽可能的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揭示和提供客体舞弊不对称信息,一个审计项目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对审计质量、结果,会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对审计方法和路径与市计质量的关系,进行深层的探讨。

关键词:审计方法;审计质量

1实施审计的最佳方法

审计人员带着疑问和问题去实施审计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最见成效的。这一点符合国家审计存在的前提假设,即国家审计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审计客体舞弊客观存在为基本假设,通过国家审计成本的较少支出去遏止或阻止因舞弊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与国家审计同时发挥审计作用的还有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但三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国家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通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对经济活动行为进行约束,国家审计维护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内部审计则是针对内部集团管理需要而设置的,维护的是本部门或本单位团体的利益;社会审计则是一种委托行为的中介服务,因为委托的审计客体发表公正性的审计师意见而倍受报表使用者或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社会审计的有偿性往往会使最终发表的审计师意见受制于委托人。因此,具有法定独立地位的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在审计实践中通过假设问题的存在去收集审计证据,从而求证问题的真实结果,验证审计人员对问题的最终判断符合舞弊行为发生的基本规律,也是提高审计效率的有效的途径,使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有的放矢。

2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

按照资金的流程实施审计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审计方法之一,此方法适应于专项资金或单一资金的追踪检查,通过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检查是否存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跑、冒、滴、漏”行为,直到资金最终的合法、有效、效率和效果使用。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经常会发现因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资金“渗漏”或“蒸发”的现象,使专项资金的使用达不到预期目的或专用目的,损害了资金使用着的切身利益。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在审计实践中具有明显的审计效果,资金流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审计人员的可控制范围之内,其缺点是耗费时间、精力,也扩大了国家审计成本支出。在具体的审计业务中审计人员往往采取抽样的方式确定样本,完成样本审计的流程过程,以其获取舞弊存在的证据,从而决定是否放弃或扩大审计样本。审计路径:确定源头资金总额确定资金流转环节——审查流转环节资金的安排的安全存在性——计算资金流转的时间性——审查资金流转的末端的完整性一测试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性。

3调查审计方法

当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有预谋的从事舞弊活动时,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起作用的,审计人员所接触到的记录经济活动行为的载体似乎是合规合法的,此时审计人员已经很难就会计资料所记录的事项作出符合审计目标的专业判断,可审计直觉与审计经验使审计人员觉察到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审计人员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直觉判断,选择走访调查的审计方法很可能会得到令审计人员十分惊喜的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走访调查哪些对象、谈话技巧、方式方法、调查的内容以及陪同人员等因素可能影响着真实性,实践证明,审计人员按照审计目标的需要突出而秘密的进行会有明显的效果,反之,如果审计人员对基层资金量小、点多面广,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经济行为、事件发生的诸多活动行为审计效果十分突出,直至审计质量也不高,在老百姓中影响很大。

4分析复核审计

它是几乎每一个审计项目都使用的一种方法,分析性复核顾名思义就是在面对审计客体所提供的各种资料记录的载体上。利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在审计人员收集到的相关的审计记录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推断、验证计算以及法律法规的量度,进一步核实其提供的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一致性,通过审计人员理性的分析与复核作出具有证明力的审计结论,从而揭示出问题存在的真正根源。那么怎样的制度安排能使审计人员有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主观要求呢?在市场经济下,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必将参与竞争,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以良好的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来赢得客户,这种机制称为市场的自律机制。同时,审计本身作为一种职业,和其他职业一样,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职业准则来约束审计人员,保证审计质量。

5抽样与详细审计结合

抽样审计是确定审计样本的一种方法,是基于审计成本与审计时间的制约而考虑的。从技术手段上看,抽样审计潜伏着巨大的审计风险,或是因样本的确定可能导致舞弊不能被揭示的内在存在性。从现实审计的目标来看,抽样审计是在一定成本与时间的基础能够相对效率的实现审计目标。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确定审计样本是基于内控制度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当对某一样本产生怀疑时,审计人员可能会扩大样本的数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一样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

6建立对审计人员及审计组织的制衡机制

实现制衡机制法制化,确保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真实性,从而使审计人员自愿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要加快惩罚审计人员弄虚作假方面的法律建设并加速对其违规违法的处罚力度,使其承担很高的违约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所以除了市场自律以及准则约束以外,应当建立一种更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制衡机制,是审计人员有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责任——司法惩治责任,这种惩罚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这种司法惩治责任越重,审计人员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主观性就越强。所以建立这样一种制衡机制,必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审计质量。

7电子数据审计的技术方法

在计算机环境下,被审计单位的一些反映其经营管理活动的数据资料不再以质形式存在,而是以一定格式或接过储存在计算机或电子介质中。所谓电子数据审计就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储存在计算机或电子介质中的这些数据资料所进行的审计。采取这种方法对审计质量及快又安全。

7、1电子数据的审计步骤

(1)数据的取得与转换。

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包括记账凭证、会计报表、销售业务记录、人员工资记录、固定资产合帐等与审计相关的内容。审计人员在取得数据前应先向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存在哪些方面的电子数据可以为审计人员所利用。内部审计人员一般对本单位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因此,可以在本单位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协助下,取得审计所需的电子数据。数据取得后,一般要进行必要的转换,使数据可以被审计人员常用的软件处理。

(2)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审计。

取得数据并进行了必要的格式转换后,审计人员可以利用通用审计软件等专门的审计工具或其他数据处理工具(如EXCEL、ACCESS)等对数据进行查找、排序、计算等处理。已完成审计任务。

审计常用方法范文第5篇

一、内部控制评审的内容

(一)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内容有:主要负责人的观念和重视程度,单位组织结构的设置,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执行人的素质以及日常管理情况等。

(二)风险识别及评估,主要内容有:针对单位和村面临的各类风险,必须建立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加以防范,减少损失。

(三)内部控制活动,主要内容有:内部控制活动的健全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指被审计单位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健全,合理,有效的程序。

(四)内部控制的监督,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效果,必须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对其中的薄弱环节加以修正,以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二、内部控制评审的程序

(一)事前准备,是指首先内部审计人员根据被评审单位的具体情况,充分了解有关工程技术,法律财务,计划等方面知识。其次调查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职能,机构设置,功能及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确定评审的重点内容和环节,最后制定评审实施方案,要求方案在明确评审目的,范围的基础上,确定重点评审的内容和控制点。

(二)现场评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按照评审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健全性和符合性测试,并将结果记录与工作底稿为综合评审提供依据。

(三)评审结果,在审计报告评价中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作出综合评价,并指出内部控制存在的缺点以及纠正的措施和可能引起的审计风险。

三、内部控制评审的方法

(一)对内部控制进行健全性测试常用的方法有文字说明法,调查表法和流程图法。着三种方法互有优缺点,审计人员在实践中应针对不同单位,不同业务环节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可结合使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可采用两种方式

1、业务程序测试,即选择典型业务,按即定处理程序进行检查

2、功能测试,即对某个控制环节,选同种业务进行检查,看内部控制是否发挥了作用。常用的技术方法有证据检查法,实地观察法,重复执行法等。

四、内部控制评审标准

(一)对内部控制健全性测试的评审标准主要是健全性,合理性。就是分析该项系统中是否对应当控制的关键点都设置了控制,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分析内部控制系统的布局是否合理,控制职能是否划分清楚,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是否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