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防震减灾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仿真实习;热能与动力工程;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16-02
企业竞争激烈、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我国传统的工程专业,其跨学科、综合性强、重实践的工程教育背景决定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热动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求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也要对电厂设备和系统的启停操作、实际运行调整以及事故处理分析的方法、步骤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全面发展,既是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校实践环节改革的方向。
一、传统生产实习的困境
火电厂设备众多,系统复杂,仅仅通过课堂讲授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还必须经过一系列实践环节的训练,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我校早期的生产实习都在校外电厂进行,但近年来受到企业条件、实习经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产实习实践环节的安排与实施出现问题较多,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单位困难
热动专业的实习基地一般为电力企业及相关行业,这是由热动的专业性质所决定的。但现在的电力企业普遍不愿意接收学生进厂实习,原因有二:一是安全问题。电力企业必须把生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而大学扩招使热动专业的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加,大批学生进厂实习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行,给企业管理带来不便。尤其是有些学生纪律性不强,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生产事故,厂方责任重大,实习学生的表现也直接影响到下一届学生的实习安排。二是经费问题。随着经济意识的增强,实习厂方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接收学生实习,实习费用年年看涨,而学校分配给实习的经费却多年不变,老师联系实习单位得在有限的经费范围内,无疑限制了实习的安排和内容。
2.实习效果不佳
生产实习的学生进厂后一般先接受厂内工程师的安全教育,然后分成小队,在师傅和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厂内设备,结合电厂生产实际情况,了解电力生产流程,并安排早、中、晚三班的跟班实习,体验电厂生活。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以及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学生只能观看运行人员的操作,自己动手机会极少,无法亲身体验,走马观花式的实习结束后学生只有一些笼统的印象,对电厂设备和系统运行仍不甚了解。
生产实习任务一般由新引进的年轻教师承担,这些教师多为博士,理论知识扎实,但从学校过渡到学校的经历使得他们的工程经验普遍不足,对电厂的实际运行了解不够深入。在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往往只能起到带队和管理作用,不能就电厂的设备、系统和运行做准确而详细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实习效果。
传统的现场实习存在以上种种问题,其局限性日益突出,而仿真实习则恰好弥补了传统实习环节的不足,可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同时有效节约了实习经费。
二、仿真实习的必要性
仿真实习以火电机组仿真系统为实训平台,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能够模拟现场环境和机组运行的实践场所,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现场实习“只能看不能练”的难题。仿真系统通过建立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能够真实的模拟火力发电厂全过程,展现机组在各种工况下的动静态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各种条件下的冷热态启动、正常停机、运行操作、常规试验、事故处理以及运行过程的参数监视等,所有操作均与电厂实际情况相同。
通过仿真实习,学生可全面了解仿真机组的热力系统、热工控制,了解机组中的锅炉、汽机、发电机设备的结构、功能、特点及整体布置,掌握机组启动、运行的基本操作,对于简单的故障能够进行及时正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责任感和应急能力,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仿真系统所建立的严格、精确的数学模型,包含了热动所有的专业知识,通过仿真实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运行操作能力,还能巩固专业基础知识,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泵与风机、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工过程自动控制等,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
三、仿真实习的内容和特点
随着仿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火电机组仿真系统的操作界面、报警画面、操作方法均与实际电厂的集控室一致,对于仿真机无法实现的就地操作,则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实现。仿真系统操作主要是锅炉侧和汽机侧,锅炉侧界面包括锅炉主菜单、锅炉就地主菜单和BMS(燃烧器管理系统),汽机侧分为汽机就地主菜单和汽机主菜单,汽机就地主菜单中主要是控制一些就地阀门,循环水泵和手动门。操作系统主要有:主蒸汽系统,凝结、闭式水系统,给水除氧系统,密封油系统,高加、低加系统,水、氢冷系统,汽封、真空系统,开式、循环水系统,油系统,给水泵系统,本体疏水系统,EH油系统,汽轮机进水检测系统,辅汽热控系统,小机热力系统,汽轮机危急跳闸系统。
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由老师带领去校外电厂实习,一组留在校内机房进行仿真实习,两组一周后交换。仿真实习内容主要包括:熟悉仿真机组锅炉部分、汽轮机部分的操作界面,进行启动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锅炉侧上水、炉底推动、吹扫、点火、磨煤、升温升压并网带负荷;汽机侧冷态滑参数联合启动、并网、带负荷;运行过程中主要参数的监控;根据参数变化调整工况;出现故障时的分析和处理,滑参数停机等。
四、仿真实习实施建议
由仿真实习和现场实习共同构成的热动专业生产实践平台,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仿真技术的优势,培养优秀的热动人才,是热动专业生产实践教学改革中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1.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
热动专业的学生已学过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工控制等课程,因此在仿真实习中应避免这部分知识的重复,将实习重点放在机组启停方式、运行中的调整和维护、辅助系统的运行、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方式等方面。仿真系统的某些界面,如风烟系统、给水除氧系统等,能够全面反映系统构成、工作原理,是需要详细讲解的部分,要使学生将所学的设备联系起来,形成对电力生产流程的整体认知。仿真实习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工程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职业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考核主要从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平时表现三方面入手,有理论考试、答辩等考核方式,最终成绩要将考试成绩、答辩成绩、平时成绩进行加权平均,所得结果能够比较科学的衡量学生个人表现。
2.仿真实践和专业知识相结合
仿真实习要求学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但并不意味着仿真实习只是练习实际电厂值班员的操作步骤。如果教师把仿真实习等同于认识实习,过于注重机上操作步骤而忽视了步骤后面的专业知识,那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也只会机械的走固定的程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背离了仿真实习的初衷。
在仿真实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操作方法、步骤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比如在讲解锅炉侧操作时,结合锅炉原理中所学过的锅炉的结构、特点,可采用提问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启发,观察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布置方式、掌握汽温调节方法,要给汽包上水形成通路,需要开启的设备和阀门以及需满足的条件,风烟系统中引风机和送风机的开启顺序是怎样的,点火前对炉膛进行吹扫的原因等。又比如进行汽机侧操作的同时,穿插讲解水蒸气的热力特性、汽机的变工况运行等。只有将仿真实习操作与专业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对指导实习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3.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仿真实习教学也是如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仅可以大大改善教学效果,也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习中可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推选出“值长”,负责分配任务和协调运行。几个小组同时开始操作,小组之间暗暗竞争,看谁先并网发电,看谁出现的问题或者事故少。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以准电厂操作人员的心态投入仿真实习中。
仿真实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应急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精神。实习中的不注意会导致参数异常、操作失败等,可以分析原因,找出对策,而实际运行中操作的随意性所带来的往往是非常严重的后果,可能危及设备甚至伤害他人。在教学中穿插介绍电厂中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严重事故,给学生们敲响警钟,一定要把安全运行放在第一位,要时时刻刻想到自己的责任,为自己也为他人的生命负责。
五、结语
仿真实习作为热动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仿真实习在热动专业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强化课程建设,推进实践环节改革。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促进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能源行业输送理论基础扎实、操作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晨,苟小龙,唐胜利.以仿真实习为主导的热动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107-109.
[2]杨志平,胡刚刚,付忠广,等.以仿真为特色,建设热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中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7):123-126.
[3]张中林.应用型高校热动专业仿真实习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107-109.
[4]牛卫东.如何进行热动专业运行课讲授的探讨[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7(1):27-28.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根据省、市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管理机制,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社会力量,全面落实“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的防震减灾三大战略,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
(二)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县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能力。
二、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系统建设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要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应用高新技术,提高地震监测装备水平,全面实现地震监测数字化。完善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加强群测群防工作指导和培训,使地震群测群防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经费渠道,落实观测员岗位津贴,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按照国家《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大纲》要求,推进“三网一员”,即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建设,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中的重要作用。
三、全面提高地震防御能力
(一)切实做好抗震设防工作。
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全县基本建设审批程序。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在施工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地震、发展改革、建设、规划部门在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时应当将地震安评结果作为审查内容之一并予以备案。没有办理抗震设防要求审核的,规划、建设部门不给予规划许可和开工许可。地震办要把抗震设防管理贯穿建设工程全过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核查时,应同时对抗震设计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建设部门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必须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必备的审查内容之一,没经过抗震设防审核的工程,不予通过竣工验收。
(二)强化城区地震安全工作。
20*年前完成县城重要工程设施抗震能力调查。20*年前完成县城震害预测,地震小区划和城区地震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
(三)推进农村民居保安工作。
“十一五”期间,在进一步研究开发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农村民居建设图集和施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防震减灾教育,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服务网络建设,组织开展农村民居建设抗震示范工程。同时开展对辖区内活动断层、软土地层和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地质条件的调查。编制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选址规划。为村镇民居科学选址和抗震设防提供保障。
四、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
(一)加强组织领导。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特殊的社会事业,也是关系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安全的大事,做好这项工作功在当代,利泽千秋。我县处于扬—铜地震断裂带中段,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是国务院和省政府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各乡镇、各单位要把防震减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自觉性,要确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切实把防震减灾工作抓好抓实。
关键词:新平 防震减灾 工作 浅谈
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14-02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它是维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富裕,社会进步,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安全的生活空间。人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珍视生命[1]。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灾害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社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整个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幸福美丽新平”的过程中,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防灾减灾基础建设投入和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应急机制,而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其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经过一系列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 新平县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自然地貌和社会经济概况
素有“哀牢山中绿宝石”“褚橙之乡”和“中国花腰傣之乡”美誉的新平,地处哀牢山脉中段东麓,玉溪市西南部。东与峨山县毗邻,东南与石屏县接壤,南连元江县,西南接墨江县,西与镇沅县相接,北隔绿汁江与双柏县相望。全县国土面积4223 km2,其中:山区面积占98%,坝区面积占2%。现有总人口274005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71.8%,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民族县,境内矿产、水能、生物、旅游资源丰富。新平县群峦叠嶂,林海苍茫,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元江自西北向东南斜贯而下,将县境分为东西两片;哀牢山脉绵亘江西,磨盘、鲁魁雄踞江东。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现价)848186万元,人均生产总值29502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48345万元[2]。
1.2 地震地质构造及历史地震活动情况
新平地处红河断裂带、石屏-建水断裂及绿汁江断裂交错地带,东临峨山-石屏地震带,地势结构复杂;特殊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造成周邻地区是地震多发区。新平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M≥5.0级破坏性地震,周边的多次地震造成不同程度受灾。自1927年新平5.3级地震至今80多年无破环性地震记录,因此,新平所面临的地震形势较为严峻。
1.3 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划分,新平处于Ⅶ-Ⅷ度烈度区,其中Ⅶ度、Ⅷ度设防面积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70%和30%,属于地震设防高烈度区。
综上所述,新平物产丰富,风光旖旎,地震地质构造复杂,历史地震活动频繁。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质灾害隐患点居多,地震引发次生灾害隐患较大,地震形势严峻,防震减灾的任务艰巨。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防震减灾一起抓,经过多年的努力,防震减灾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防震减灾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2 新平县防震减灾工作实践
2.1 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组织体系
县、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组织领导指挥机构,分别成立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1名分管领导,组织落实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坚持每年召开全县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和部署。2011年制定了《新平县防灾减灾“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规划》要求提出了“十二五”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规划目标、十三项主要任务、四个重点项目及保障措施。从2013年开始,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县人民政府对各乡镇(街道)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使防震减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2 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新平县防震减灾基础设施薄弱,自2009年出台《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新平县狠抓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新建防震减灾业务用房和数字化测震台并投入使用;2010年陆态网新平GNSS基准站和地震信息节点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2013年新平极低频电磁观测台竣工验收并进入观测阶段;2014年完成七套地震烈度仪安装并投入使用。通过不断加大投入,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2.3 加强队伍素质建设,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防震减灾队伍建设,2008年增加人员编制,引进专业对口、爱岗敬业的3名高校应届毕业生,为防震减灾部门配强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全县共设有16个固定宏观观测点并分别配设1名宏观观测员,12个乡镇(街道)分别配设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123村(居)民委员会由副主任兼任防震减灾联络员,确保防震减灾事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坚持24h震情值班,每年制定《新平县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做好宏微观异常核实上报、震情会商及震情通报等工作。2009年制定了《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地震宏观观测员、防震减灾助理员、防震减灾联络员的工作职责》和《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地震宏观观测员考核细则》,每年召开一次工作总结暨业务培训会,保障了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2.4 抓工程质量,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2.4.1 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工作
防震减灾部门不断加强与发改、工信、住建、水利、交通等项目主管部门的联系协作,2010年新平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正式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核确认,对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和属必须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范围的,必须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不属必须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范围的,必须按照国家颁发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建设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抗震设防要求的采用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项目审批部门不给予立项批准。加强施工图设计的审查和施工质量监管,对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设工程不给予验收,确保新建、改扩建的建设工程依法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按设计施工,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2.4.2 全面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新平县人民政府把校安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彝族山苏安居工程、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作为保民生、保稳定和提高全县房屋抗震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本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和抗震达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2.5 强化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创新工作思路,扩展宣传渠道,从简单走向多元,从单一走向多样,不断地把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引向深入。一是以“5・12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11・6云南省防震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群众赶集日”等活动为契机,在县城和各乡镇人员密集点进行集中宣传,展出展板、悬挂横幅、印发宣传资料和解答群众咨询。二是利用新平电视台、新平防震减灾网和新平气象电子屏等媒体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播放防震减灾短片及宣传标语、刊登和滚动播放防震减灾知识。三是按照防震减灾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部队、进农村、进家庭的要求,2010年以来,深入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开展防震减灾知识专题讲座50余场次。四是根据《关于开展学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新教联发〔2012〕1号)的要求,对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进行了系统的防震减灾知识培训。五是新平县把防震减灾知识列入各中小学校安全教育课程,由于缺乏相应的教材,2012年组织人员录制300套《防震减灾知识光盘》发放到全县各中小学及幼儿园,并在安全教育课让学生们观看学习。六是为落实《新平县防灾减灾“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十二五”期间每户家庭发放一本防震减灾知识手册,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95%的目标,2013年组织人员编撰《防震减灾知识手册》,印刷9万册发放到全县每户家庭,户均一册。七是2014年古城街道办事处锦绣社区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新平县第三小学创建防震减灾科普学校通过县级和市级验收,将充分发挥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和“小手拉大手”效应。
2.6 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2.6.1 地震应急预案制定
2013年,县人民政府新修订了《新平县地震应急预案》,完善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领导机构和机制,调整了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实现了与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级别的有效衔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全县12个乡镇(街道)、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医院、大中型企业制定和修订完善了各自地震应急预案。
2.6.2 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依据《新平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充分利用现有公园、绿地、广场等布局应急避难场所,经过完善供电、供水、排污等配套设施,划分相关功能区并配套制作安装相应的标识牌,2012年桂山公园、溪湖、民族广场、中心广场建设成为县级应急避难场所,总占地41.697公顷,震时可疏散安置避难人口10余万人。
2.6.3 建立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
2013年完成了新平县社会经济、交通、人口、电力、通信、水利、城建、卫生、教育、地质灾害、房屋建筑等相关数据的统计、整理和建档入库。
2.6.4 组建应急救援队伍
2010年党委政府决定依托公安消防大队、武警、民兵常设应急分队组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英勇善战的新平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各乡镇(街道)组建了民兵应急分队,配备了相应的救援装备;卫生部门依托县级医疗单位组建了县级地震灾害医疗队伍;2013年依托团县委组建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
2.6.5 实施防灾应急“三小”工程
2011年新平县实施防灾应急“三小”工程建设示范活动,为全县约9万户家庭发放1本防灾应急小册子,配备1个小应急包。小应急包配备了手电筒、口哨、多功能钳、绷带、压缩干粮、矿泉水等物品。
2.6.6 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起,全县各学校每学期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从2011年开始,每年组织县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村(居)委会开展1~2次防灾应急小演练。2013年11月6日,县人民政府举行了新平县地震应急演习,先后开展了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聚集及桌面推演、地震应急疏散、人员搜索营救、地震次生灾害抢险、自救互救等实战演练。
2.6.7 加强应急救援物资保障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
积极开辟多元化抗灾救灾应急筹资渠道,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建成了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2009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配备了5部卫星电话,县应急办和县防震减灾局分别配置了一台无线短波电台,县公安、国土、林业等部门及各乡镇(街道)配置了能覆盖全县上下的对讲机。
3 结语
通过多年的努力,新平县防震减灾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防震减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未雨绸缪,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持之以恒地抓,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长效机制,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幸福美丽新平。
参考文献
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是国家确定的第三个防灾减灾日,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我们在市一中开展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进一步检验和完善《市地震应急预案》,强化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地震应急避震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确保在地震临震预报或地震发生后,全市各部门、各单位能够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自救自护和地震应急工作。
近几天,通过市应急办、教科局、地震局等有关单位的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协同配合,特别是市一中全体师生的充分准备和投入,今天的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整个演练活动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行动迅速,疏散有序,效果良好。这充分体现了市防震减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过硬的工作作风和高效的工作能力,更体现了市一中全体师生良好的军事素养和组织纪律性。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参加此次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活动的同志们、同学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是新形势下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基本要求。今天的演练活动,既是为今后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演练活动、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积累经验,更是为了提高各部门各单位的协同应急能力。各参与单位要对演练活动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切实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人民群众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综合抵御风险和防范灾害能力;要以贯彻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为契机,坚持防震减灾与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良好氛围,保证防震减灾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同志们,防震减灾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坚持“震情第一”,进一步提升地震灾害监测管理能力
1、合理规划地震前兆台网建设。严格按照地震前兆台网的建设规范,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市地震前兆台网建设总体设计,建好市地震前兆台网。切实推进南渡深井水温、水位台和茅山断裂附近钻井应变、分量应变等新建项目。
2、科学推进数字台网遥测工作。在现在的地震速报基础上,优化操作流程,科学组织实施遥测的技术准备工作,为实现值班人员相应减少、监测管理质量不降的目标打好基础。
3、充分发挥地震监测管理公共安全服务作用。加强市域内震情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一次震情趋势会商,有情况及时会商,为政府决策提供地震专业技术支撑;严格执行震情监视、短临跟踪和异常落实等工作规范,及时澄清地震谣传消除公众恐慌情绪,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地震专业知识服务;组织开展地震监测管理业务培训,提高地震监测管理能力。
二、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4、根据《省防震减灾条例》的相关要求,及早开展城市震害预测相关工作的前期准备
5、依法规范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有序地推进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贯彻落实新修订实施的《防震减灾条例》,年底前出台市规范性文件;会同相关部门,将建设工程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将项目备案纳入“三合一”网络平台运行。
6、推进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按照《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常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和民防工作的意见〉》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同时要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坚持标准,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确保2013年底前完成年度社区建设目标任务。
三、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提升地震应急救援综合实力
7、加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上半年完成市地震局预案修订;编制地震局应急响应流程,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备案、督查、评估和演练制度;贯彻落实《省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管理办法》,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收集更新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推进“三网一员”队伍建设,配齐人员,完善通信网络,组织业务培训,实施动态管理。
8、强化地震应急演练实效。组织地震系统内的应急演练,熟悉预案规范,熟练工作流程,提高地震系统自身的应急响应能力。同时要立足本地实际,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
9、完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上半年,完成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联网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工作,年底前,建立以省、市联网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联网平台,制定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联网平台管理制度,规范全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联网平台管理。
10、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技术指导,做好本区域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推进工作。
四、坚持面向社会,进一步扩大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
11、抓好《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计划(2011-2013年)》的落实,健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制定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规划、年度宣传工作方案和落实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强化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为主线,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全国法制宣传日、科技三下乡等重点时段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通过社区宣传阵地、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采用设置宣传展板和标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竞赛,连载地震科普知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营造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提高社会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12、深入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工作,要求全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一是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特别是要完成地震应急预案和地震紧急疏散预案的编制。二是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以紧急疏散、逃生避险、自救互救为主要内容的防震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学生逃生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地震科普知识竞赛、举办地震科普讲座、制作防震黑板报、播放地震科普影视宣传片,在重要纪念日开展防震减灾主题活动。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地震灾情速报员,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五是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展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的创建。已荣获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称号的学校,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学校的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