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效率标识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范文第1篇

市场经济国家的节能,最初发端于1973年中东战争引起的石油危机。由于石油危机导致全球性油价飙升和经济衰退,美国、日本及欧盟国家等石油进口国的能源忧患意识日盛,能源节约被提到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为了防止能源供应约束引致经济衰退和社会恐慌,这些国家纷纷出台各种节约能源的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保障本国的能源和经济安全。

以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发大会为标志,国际节能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这次会议开放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环境外交中的热点。经过缔约方激烈的讨价还价,终于在1997年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上形成了《京都议定书》。虽然该议定书还没有正式生效,但作为最经济的减排措施,节能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前所未有的重视,其目的就是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防止温室气体排放引致生态灾难,保护地球——人类共同而惟一的家园。

二、通过机构升级强化政府对节能工作的管理

世界各国节能的管理模式不同,并与国家的政治体制及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联。一般说来,市场经济国家大多采用市场机制为主,并辅以政府干预;少数国家则以政府干预为主,辅以市场机制。例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以鼓励、引导和宣传为主,配合强制性法规和政策,促进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而有着东方文化背景的日本,则形成了“限制性政策+鼓励政策+信息服务”的管理模式。

世界各国都有政府机构管理节能工作,但机构设置和职能不尽相同。

美国的节能归能源部管理,加拿大也是如此。美国能源部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EERE)机构庞大,是部内最大的一个局,有两个综合办公室:规划和预算办公室,管理和运行办公室;下设5个市场部门:即电力技术办公室、工业技术办公室、交通技术办公室、建筑技术和商务办公室及联邦能源管理办公室,还有6个区域办公室,地点分别设在亚特兰大、波士顿、芝加哥、丹佛、费城和西雅图(详见附图)。

美国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的职能是:保障公共和私人部门的能源安全、环境质量和经济活力,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http//wwwerendoegov/eere/missionhtml):

——提高能源效率和生产率;

——向市场转让洁净的、可信赖的和可以转让的能源技术;

——通过提高美国人的选择机会来改善他们每一天的生活质量。

日本的节能管理工作由经济产业省代管的资源能源厅负责。日本对节能工作实行全国统一管理,一竿子插到底,地方政府没有相应的机构负责节能管理。2001年小泉政府机构改革后,在原来1府22省厅调整合并为1府12省的条件下,节能管理机构不仅没有撤销反而升格了:由原来资源能源厅煤炭部的节能课升格为节能新能源部,编制增加到65人,反映了日本政府对节能工作的高度重视。

中介机构是世界各国推进节能工作的重要力量,既有利于推进节能政策、强制性标准、规划和计划等的实施,也可以使政府工作人员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进行战略性、宏观性事务的研究和实施。例如,日本在节能领域的中介机构较多,节能中心、能源经济研究所、新能源和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等。他们在节能情况调研,搜集分析相关信息,研究提出政策建议,贯彻落实和组织实施节能政策,推动日本节能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通过增加公共预算,支持节能项目的实施

市场经济国家推进节能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通过不断增加公共财政预算,支持节能计划和项目的实施。支持的重点包括:法规制定、公众宣传、教育培训、信息服务、课题研究,同时组织引导企业对关键性、共性的节能技术进行开发、示范,引导能源效率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美国的公共预算是通过各类节能计划或项目来实施的。EERE支持的9个一揽子的优先领域,分别是:极大地减少甚至最终结束对外国石油进口的依赖;减少能源价格的不利影响;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保证程度;增加发电、输电和用电的保证程度和效率;增加建筑物和器具的能效;增加效率,降低工业的能耗强度;创建国内新的生态工业;政府垂范;改变EERE的行为方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用于能效和新能源的投资预算逐年增加,2001年为11.8亿美元,2003年增加到13.1亿美元(详见表1)。

表1

美国联邦政府能效和新能源局公共财政预算(单位:百万美元)

注:①包括可再生能源——项目指南、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融资和节能政策与管理。

资料来源:美国能源部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网(http//eren.doe.gov/eere)。

日本用于节能的公共财政预算也较多。例如,资源能源厅2001年度财政预算1300亿日元(约10亿美元),节能和新能源为520亿日元(约4亿美元,其中330亿日元的补助费、45亿日元的开发费、10亿日元的信息服务费和130多亿日元的国际合作费),占资源能源厅预算的40%。投资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对节能工作的重视。

四、节能的管理手段与政策措施不断完善

为了推进节能工作,市场经济国家根据具体的节能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措施。其中,有些措施是加速节能技术在市场的推广应用,常常是短期目标导向的;还有一些政策则是促进节能市场转变的,属于长远目标导向性质。目前,世界各国采取的政策措施较多,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表2是其中的一种分类结果。

表2

国外节能政策措施的分类

现将市场经济国家采取的主要节能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效果,简单介绍如下。

(一)与节能有关的法律法规

依法进行节能管理是国际惯例。我们对收集到的48个国家资料进行了有无专门节能法的统计,结果发现,14个国家有专门的节能法,其他国家则在相关法律或政令中涉及节能问题。如日本有《节能法》;美国虽然没有专门的节能法,但有关能源的法律法规,如1975年的《能源政策法》、1978年的《国家能源政策法》、1987年的《国家器具能源法》,以及1992年颁布的国家节能政策法令等,都涉及节能问题。

日本修改后的《节能法》,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责任、政府在节能上的管理职能等都做了严格界定:年消耗燃料300万升标油或1200万千瓦时以上电力的为一类重点用能单位;年消耗150万升标油或600万千瓦时以上电力的为二类重点用能单位。重点用能企业必须配备专职能源管理士,每年向通产省及相关部门报告能耗状况。如不能按期完成节能目标,又提不出合理的改进计划,主管部门有权向社会公布,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处以一定的罚金。《节能法》规定,通产省(经济产业省)直接管理4000多家一类和6000多家二类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内容包括根据评价标准采取合理的节能措施,任命能源管理士,开展节能宣传,统计和报告能源利用状况等。

(二)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产品标识及认证制度

国际上有关节能的强制性标准一般是能源效率标准,通常由法规设置一个最低的能源效率数值,达不到这一数值的产品禁止进入市场。目前,能效标准主要用在建筑、汽车、家用电器和电机上。即目前的强制性能效标准主要是针对终端用能产品的。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通过立法确定了能效标准和标识的合法地位,先后实施了强制性能效标准、标识和自愿性认证(即“能源之星”)制度。能效标准由能源部负责制定和实施,1990年1月第一批强制性能效标准生效。强制性的能效标识由联邦贸易委员会于1980年开始组织实施,由美国国家电力公司向购买节能产品的用户提供补贴。自愿性标识由环保局于1992年开始组织实施。即美国强制性的能效标准、标识和自愿性标识是由不同部门组织实施的。1993年4月,当时的克林顿总统签署总统令,规定所有联邦机构的政府采购必须是“能源之星”标识的产品,这不仅使“能源之星”标识制度获得极大成功,也使之成为许多国家的节能基准。

日本实施“领先产品”能效基准制度。对汽车和电器产品(包括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等),分别制定了不低于市场上已有商品的最好能效标准。煤气与燃油器具、自动售货机、电气便座、变压器等“领先产品”能效标准也在制定过程中。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必须按照“领先产品”标准执行,否则将受到劝告、公布企业名单和罚款等处理。日本还与美国联合实施了办公设备的能效标识计划。电脑、显示器、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扫描仪和多功能驱动器等,达到美国能效标准的就贴上“能源之星”标志,并相互承认。这一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日本终端用能产品的能效。据有关调查,2000~2001年,日本电冰箱的能源消耗降低17%,复印机的能效水平提高了3%,汽车燃油效率提高了8.5%。

日本建筑节能设计的能效标准也是强制性的。原来的建筑物设施的能效标准是1992年制定的。从2001年4月开始,日本提高了空调、照明、通风、热水器、电梯等系统和设施的能源效率标准;并要求没有达标的必须提出改造计划。日本节能中心在全国随机选取800个家庭,为其安装可测试耗能量的仪表。使用结果表明,1998年这些家庭电力消耗比上一年度平均下降了20%,说明即使日本的建筑节能潜力也很大。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GB18613;电动机;能效标识;标准换版

前言

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公共设施及家用电器等各领域中的机械装备、风机、水泵、压缩机、冶金、石化、纺织、造纸、交通、建筑、矿山等行业,属于量大面广的通用标准产品。目前,电动机的用电量平均占世界各国总用电量的40%以上,占工业用电量的60%以上。根据了解,我国电机系统的装机容量已达到4 亿kW,耗电量超过1 万亿kW・h。这意味着实现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提高2%则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节电200 亿kW・h。因此,电动机能源效率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能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资金节约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高效电动机的开发与应用也是目前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对电动机的节能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积极通过法令推动电机系统降低损耗、提高效率。

一、我国对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产品实行能效标识制度的现状

作为一种通用工业设备,电动机每年消耗了我国近60%的电力资源。2008 年1 月18 日,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能源效率标准管理办法》规定联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第三批)》及相关实施规则。目录规定自2008 年6 月1 日起,在中国生产、销售、进口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等五类产品均强制要求粘贴相应的能效标识。低于能效等级5级(3级)的相关产品均不得在中国生产,销售,进口。 与此同时,《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实施,规则对标识的样式和规格、能源效率检测、标识信息的标注、标识的印刷和粘贴、标识的备案、标识的公告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规则中规定电动机能源效率等级应依据GB18613的现行有效版本中能效等级判断方法的要求和检验报告确定。

我国于2002年出台第一部有关电动机的能效标准:GB18613―2002《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把高效节能电动机列入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点节能推广项目,同时于2005年6月对GB18613标准进行修定。2006年8月了GB18613―2006《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为加快高效电动机的推广,国家标准委2012年5月新版GB18613-2012《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以下简称“新标准”)国家标准,并于2012年9月1日实施。新标准实施后,原标准能效3级的电动机将被禁止生产、进口销售。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第14号公告了《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二批)》,Y系列电机已列入淘汰产品目录,并且明确该淘汰目录的执行日期为2012年10月1日。从国家标准委主办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国家能效标准宣贯会暨高效电动机市场转型论坛上获悉,新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标准实施,可实现100多亿千瓦时的年节电量和1000多万吨的年二氧化碳减排量。每年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工程每年最大发电能力的1/10。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范文第3篇

一、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成立由吴忠明局长任组长,吴贤付、方军任副组长,姚庆鹏、姚跃平、胡开炳、黄庆森、袁灵丰为成员的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姚庆鹏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综合业务科,主要负责落实节能降耗工作,协调解决节能降耗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确保节能降耗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力度地开展。坚持“企业主体、行政推动、技术支持、政策激励”的指导原则,会同经贸等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综合运用监管职能,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二、发挥名牌战略的示范效应。发挥名牌培育政策导向作用,将资源节约型、生产清洁型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纳入名牌产品培育对象。在名牌产品申报评价工作中,同等条件下,对于绿色、节能、环保型产品,优先推荐中国名牌产品、*名牌、丽水名牌;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不再推荐申报中国名牌产品、*名牌、丽水名牌。

三、夯实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基础。大力宣贯新《节约能源法》、国家强制性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省地方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要求》(DB33/656—*),开展能源计量基础知识培训,努力增强年耗1千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责任和主体意识,切实提高应知应会水平,进一步掌握能源计量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技能。引导帮助用能单位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改进和规范企业计量检测体系认证工作,把能耗限额标准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中有关指标和要求纳入到计量检测体系认证中;帮助督促年耗1千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力争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达到3个百分之百的目标,即进出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重点耗能企业所属的主要次级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能源计量器具的受检率达到100%,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平台。指导督促重点用能单位做到“五实”,即能源计量组织机构实、能源计量制度实、能源计量管理专兼职人员情况实、能源计量器具管理情况实、能源计量检测数据采集处理应用情况实。

四、促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增效。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节能降耗的法律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17167-*)、地方标准《用能单位能源消耗量化管理要求》、“能耗限额”等强制性标准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用能单位合理配备、科学管理、使用能源计量器具。帮助用能单位建立完善能源计量数据库,并引导用能单位加强能源计量数据分析应用,开展能源成本核算,努力提高绩效。进一步整合现有能源计量服务队的力量,提高能源计量服务能力。联合经贸部门深入开展能源计量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激励和引导广大重点用能单位进一步做好能源计量工作,在全县形成节能降耗工作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节能降耗产品认证管理。严格生产许可审查,严把市场准入关,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受理;已获证企业必须按期完成淘汰,不按期淘汰的,依法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及时跟踪国家公布的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产品认证目录,结合我县实际,针对销售家用电器、工业耗能设备、照明器具的经营单位以及生活用水、工作用水、太阳能热水器等用能、用水产品,加强对认证和能效标识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围绕能效标识制度的相关内容,组织开展能效标识培训。积极开展能效标识制度宣传,扩大能效标识的社会影响,促进能效标识的应用。

六、加强对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监管。一是要建立高耗能特种设备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强化特种设备设计环节审查,将能耗设计指标列入审查范围;引导市场选用节能型特种设备产品;建立高耗能特种设备的退出机制,对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实施市场禁入;持续开展对使用“土锅炉”、“土压力容器”等不具安全性且能耗高的非法特种设备的专项整治。二是开展特种设备运行中的节能降耗工作。重点开展额定蒸发量1-35吨/时采用层状燃烧方式且从未经过能效测试的锅炉和*年前投入使用的换热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工作,积极开展工业锅炉能效状况调查工作,对在用锅炉的能耗实施监督。三是开展相关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引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集中使用能效高的大中型设备,减少能效较低的小型设备数量;在特种设备改造环节加强能耗指标监测,支持采用节能技术对特种设备进行改造;促进采用低品位余热利用技术在锅炉上的运用,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提高热效率。

七、加大对节能降耗产品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加强自镇流灯(节能灯)器、太阳能热水等节能产品类,房间空调器、电冰箱(冷柜)、洗衣机等用能类产品,硅酸盐水泥、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圆盘条等耗能类产品,多孔砖、PVC塑料窗、铝合金窗等保温建材类,电能表等能源计量类产品等涉及节能降耗相关产品的监督抽查,突出抽查产品生产集中地的企业,加大抽查覆盖面和抽查频次。重点检查产品的能效等级(效率)、寿命、节能、环保等质量指标。建立严重不合格企业的公告制度与退出机制,对生产许可准入管理及3C强制认证管理的产品,及时通报相关发证审查部门。对共性质量问题严重或存在区域性质量问题的,通过预警、关注等工作措施组织开展整治。进一步完善系统内外打假协作网等联合打假协作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高能耗、高污染以及国家明令淘汰高耗能产品等行为,严格查处虚假标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能效质量欺诈违法行为。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范文第4篇

一、主要目标

(一)到2010年,全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总体达到或接近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用能设备能效运行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二)建立完善重点耗能行业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体系;

(三)对进入重点用能企业的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能效限定值和能效标识建立长效节能监管机制。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节能对标管理“领跑者”试点

从5大重点耗能行业中确定有代表性的11家重点用能企业作为“领跑者”(见附表1),开展节能对标管理。引导企业与国际、国内和省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相比较,从而使本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赶超一流企业、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制定****省企业节能对标管理指南,推动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强化节能管理,降低能源消耗,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

(二)建立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体系

建立五大重点耗能行业的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体系,统一我省企业节能对标管理标杆。

(三)实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对标管理

在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对标管理。

1.建立完善能耗限额对标管理相关制度。修订《****省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据此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能耗限额节能监察,督促能耗超标的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工艺,强化节能管理,逐步降低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制定****省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管理办法。

2.强化节电监察管理。用电负荷在500千瓦及以上或年用电量在300万千瓦时及以上的企业应当按照《企业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3484)规定,委托具有检验测试资质的单位每2至4年进行1次电平衡测试,并据此制定可行的节约用电措施;用电负荷在1000千瓦及以上的企业,应当按照《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和《产品电耗定额和管理导则》(GB/T5623)的规定,对不符合节约用电标准、规程的企业,责令限期改正。

3.加强能源计量对标管理。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进行监察,促进企业完善能源计量。

4.实施高耗能生产能力对标管理。对重点用能企业高耗能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进行节能监察,严格实施高耗能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制度。

(四)抓好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对标管理

对能源消耗量大于或等于下列一种或多种能源消耗量限定值的主要用能设备开展节能对标管理工作:电力≥100kW;煤炭、焦炭≥1t/h;原油、成品油、石油液化气≥0.5t/h;重油、渣油≥1t/h;煤气、天然气≥100m3/h;蒸汽、热水≥7MW;水≥1t/h;其他≥29.26GJ/h。

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主要用能设备进行能效鉴定。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主要用能设备在试运行期间,企业必须委托具有检验测试资质的单位,依据国家标准对用能设备能效运行指标进行鉴定。不符合能效运行指标的设备,不得投入运行。

2.对在用的主要用能设备进行能效普查测试。采用企业委托政府补贴的方式,依据国家标准对重点用能企业在用的主要用能设备进行能效普查测试,促进企业对主要用能设备能效进行对标管理。

(五)开展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对标管理

1.对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开展能效限定值对标管理。根据能效国家标准(见附表2),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开展节能监察,推进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合理使用。

2.开展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能源效率标识对标管理。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开展能效标识节能监察,以保证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的高效使用。

三、组织实施

(一)2007年,组织开展11家“领跑者”节能对标管理试点,建立完善五大重点耗能行业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体系,对综合能耗在18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节电、能效限定值以及能效标识等实施节能监察,对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开展普查测试。

(二)2008年,对年综合能耗在5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其他重点用能企业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节电、能效限定值以及能效标识等实施节能监察,对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开展普查测试。

(三)2009至2010年,对年综合能耗在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其他重点用能企业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节电、能效限定值以及能效标识实施节能监察,对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开展普查测试。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DEA;Malmquist指数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11-07

作者简介:吕荣胜(1951-),男,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现代物流、战略管理与市场营销;陈晓杰(1989-),女,山东德州人,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物流。

基金项目:天津市政重点咨询课题“先行先试政策下官学研产节能服务平台构建研究”,项目编号:ZFZX2013-24;天津市科委软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天津市节能服务的官学研产合作模式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ZLZLZF05600。

2011年8月,国务院通过了“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16%的目标。伴随着节能目标的分解,各地区、各行业都面临着严峻的节能形势。2010年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消耗261亿吨标准煤,在同期各行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制造业。物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研究其能源效率对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意义重大。

一、全要素能源效率内涵

“效率”包括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两部分,前者描述现有资源的最优利用能力,指在各种投入要素给定的条件下实现最大产出或者在产出水平给定时投入最小化的能力;后者则是指在要素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最优投入或产出的能力。Patterson(1996)认为能源效率是指利用较少的能源投入生产同样数量的服务或者有用产出[1],属于技术效率的范畴。魏楚(2007)也指出,一般对效率的考察和测度都是针对技术效率的。参考多数学者观点,本文的能源效率为技术效率,不涉及能源价格要素。

按照投入与产出数量的不同,能源效率可以分为单要素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效率。单要素框架下的能源效率仅考虑生产中的有用产出和能源投入,用产出与能源投入比来刻画能源效率。虽然这种计算方法简便且易操作,在国际能源效率比较分析和国家、部门能源效率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应用也存在着较大争议:首先,由于指标的确定缺乏统一标准且指标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各种不同的研究测算出的能源效率结果差异较大[2];其次,未考虑其他投入要素对最终产出的贡献,忽略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导致能源效率估计不准确[3]。

全要素能源效率来源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全要素生产理论,考虑了除能源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知识存量等对产出的影响,弥补了单要素框架下仅考虑能源单一投入的缺陷,可以揭示一个地区资源禀赋结构对其能效的影响。在产出要素的确定上,也有学者将环境因素纳入到能源效率的分析框架中,考虑了生产中的非合意产出[4-5],更加准确地反映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全要素能源效率用实际效率与前沿效率的比值来反映固定能源投入下实际产出能达到的最大程度,或者说产出一定的情况下能源投入的最小程度,其实质是样本点同生产前沿之间的相对距离[6]。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结果取值0-1之间,无量纲,不受要素单位变化的影响,能很好地测度能源及其他要素在生产中的技术效率[2]。

综上所述,本文从两个层面构建物流行业能源效率:首先,技术效率。在投入(或产出)一定的条件下,产出(或投入)达到最优的能力;其次,全要素框架。即除了考虑能源投入要素外,还考虑对产出做出贡献的其他要素。

二、研究方法

能源效率的计算分为确定生产前沿和测度样本点同生产前沿之间的相对距离两部分。Farrell(1957)提出了两种确定生产前沿的方法[7]:一是参数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其原理是根据预先设定的函数形式估计参数,通过区分函数中的误差项来确定能源效率;二是非参数法,最典型的是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参数法在应用时假设现实情况满足某种具体的生产函数形式,因此受到函数本身的限制,且如果现实不满足假设,测算结果就会有较大误差[8]。而DEA不需假定生产函数形式,避免了参数法的主观性[9],利用线性规划进行运算避免了联立方程组偏差和方程设定误差等计量问题。另外,该方法在处理多投入、产出模型上,优于SFA方法。基于DEA方法的诸多优势,本文选取DEA方法建立能源效率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