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艺术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艺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艺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艺术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艺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丝绸之路;物质传播;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8-0034-03

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文化交流和意义,首推中国文化的外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特别是以丝绸为代表的包括茶叶、瓷器和四大发明在内的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其次是中外文化思想的交流和民族大融合产生的影响。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它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

这条通往西方的国际通道,打通了中国文化首次外传的道路,将沿途的各个国家联系起来,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连结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一、物质文化的交流及其意义

(一)四大发明对世界发展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优秀且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东方与西方,中国先进的文明源源不断地传人西方,在不同层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所以,丝绸之路不仅丰富了沿途各个国家的物质生活,更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丝绸之路在物质交流的基础上,还把我国当时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传入西方国家。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向世界各地的。四大发明的西传对整个人类社会,特别对西方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造纸术、印刷术的传入,促进了西方国家教育的普及化,对当时欧洲的宗教、政治,以至资本主义的建立、思想文化的交流及传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西方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对整个世界文明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近现代文明的出现与发展起了奠基作用,使西方实现了向现代文明的跨越。

(二)物质方面互通有无及其文化意义

丝绸之路为中亚、欧洲地区带去了中国先进的冶铁技术,为中亚带去了先进的水利灌溉技术。冶铁技术的广泛传播推动了民族融合及各民族的广泛交流,而其最大的意义是对生产力的促进和提高。

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的铁器和冶铁技术便沿着丝绸之路经由新疆地区传入中亚,铁器的使用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加速了手工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为西方商品经济的出现及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的水利灌溉技术是在汉代西传的,水利技术传人中亚后,改变了该地区的旧有面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灌溉农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中国的医学也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了阿拉伯,公元8世纪,中医诊脉这一诊断手法传入阿拉伯地区。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期,欧洲人利马窦、汤若望等人来华,将《本草纲目》翻译、介绍到欧洲,东西方医学的会通促进了近代医学的发展。汉朝初通西域,中国除了丝绸之外,还有漆器和铁器等输出;唐朝时,瓷器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输出物产;宋元时期,瓷器外销十分多,同时,茶叶也成为重要的输出品。此外,如黄连、肉桂、生姜、土伏苓等中药原料,以及无患子、桑树、马鞍、铜合金等,在不同时期以各种途径西传。

西方一些物产和珍禽异兽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一些中原没有的物种,其中以葡萄、曹荷最为知名,还有安石榴、黄蓝等。此外,当时还出现了许多带有“胡”字的农作物,如胡麻、胡桃、胡豆、胡椒、胡瓜、胡蒜等,都是从西域传入的,这些称呼一直延续到今天。从西域传来的香料也很多,如阿拉伯的乳香,索马里的芦荟、苏合香、安息香,北非的迷迭香,东非的紫植等。这些香料多采用成品方式运入中国,滋润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许多香料在当时被作为药物使用。同时,玉米、占城稻、花生、向日葵、土豆、西红柿等农作物传人中原,丰富了农作物的品种,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华夏民族的饮食结构。另外,大批珍禽异兽从西域和中亚输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和牲畜品种的改良。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得乌孙马好”,后来“得大宛汗血马,益壮”,“名大宛马曰‘天马夕云”。据记载:“条支出师子、犀牛、孔雀、大雀,其卵如交。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安息(今伊朗)王满屈献师子、大鸟,世谓之“安息雀。”“永元六年(94),郡徽外敦忍乙王莫延慕,遣使译献犀牛、大象。”许多稀有动物也随朝贡而传入中原,在很大意义上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二、文化思想的交流及其意义

(一)佛教的传入

沿丝绸之路散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窟佛洞,这些石窟无一不是在丝绸之路上开凿的,与外来文化联系紧密,并且其中多有反映丝路贸易往来的内容。这些石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丝绸之路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所起的作用。不同信仰的信徒们的出游带动了主神灵的相互往来,佛教由西域传到中土,道教也随着长春真人的西行在西域各国引起强烈的反响,不同社会、不同文明的思想如潮涌一般互相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西方、南亚等地的宗教得以传入中国。西汉时,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天山以南及河西走廊一带,西域及河西高僧辈出,传教译经盛极一时,修寺凿窟成风,龟兹、高昌、敦煌、凉州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和传播中心。丝绸之路带给中国的还有景教和祆教、摩尼教等。宗教蕴藏着丰富的内容,特别是佛教的东来,给中原固有文化以很大的冲击。中国古代文化正是因为与佛教相遇,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以说佛教是丝绸之路带给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礼物,而佛教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精神层面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佛教、儒教、道教成为几千年来对中国文化发展有很大影响的思想流派。

(二)儒家思想对世界的贡献

在佛教传入的过程中,中国本土文化思想、儒家思想也通过丝绸之路得以传播,并给当时的东南亚文化带来一定的影响。儒家思想与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齐名。明中叶以前,由于中国的经济、科技、文教的发展水平都居世界前列,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不靠政府政治背景,仍能远播海外,以伟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谐、中庸之道,辐射到周边国家,形成了广大的儒教文化圈。这充分说明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早在明朝初年,朝鲜就已创设成均馆,祭孔于文庙,促进了文化、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儒学作为中国文化及东方文化的代表,其理论体系和思想内涵的精粹之处,自有超越地域和时代、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客观需要的价值和成分,值得我们吸取和发扬光大。

三、文化习俗的相互融合及其意义

在一定意义上说,丝绸之路也是一条民族融合的道路。在这条商贸通道上,人们交流的不只是商品、思想,还包括生活习惯、生活艺术等各种民族文化。成批的遣唐使和留学生来自海外,又分散向四面八方,进行文化交流。西域艺术也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原,大大丰富了中国的传统艺术,不论是艺术种类、艺术形式还是艺术思想,对中原文化都有所影响。西来的文化艺术与中国固有的本土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与舞蹈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原的音乐艺术以主流的形式传入西域各国,西域文化也大量进入中原,西域的各种琵琶如曲项琵琶、五弦琵琶和钱等乐器在公元4世纪传人中国。“舞四夷之乐”,始于张骞通西域。西域音乐传入中国,主要有乐曲、乐器、音乐家等多种方式。西方音乐参与了对中国古代音乐系统的构建,对唐朝音乐产生了很大影响。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西域舞蹈开始进入中原,一度成为人们喜欢的音乐形式。

(二)丝绸与服饰

从西汉开始,中国的丝绸就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商品。丝绸作为一种生活品或艺术品为西方社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成为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在当时,它不仅提高了东南亚地区人民的文明程度,而且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文明的进步。与此伴随的养蚕技术和纺织技术也成为中华民族对全世界的主要贡献之一。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变俗胡服,习骑射”,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西方各民族往来日益频繁,服装交流的局面也因此形成。隋唐宫廷一度盛行西域服饰。

(三)诗歌和戏曲

在诗歌方面,唐朝许多边塞诗人的诗歌至今仍在丝绸之路所经地区广为传颂。唐朝文化大多通过丝绸之路流传至东南亚各国,甚至流传到西方各国,尤其是东亚,唐代文化奠定了它全部文化日后发展的基础。吐蕃的《四部医典》,代表了少数民族医学对汉文化的丰富。西方的百戏就是各种杂技,在汉代时期传入中国。杂技在中国自有悠久的历史,在吸收了西域的杂技后,更加丰富多彩,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

(四)绘画和研究艺术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西域艺术通过佛教艺术也在中国开花结果,佛教的石窟、造像、壁画等,都充分地反映着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等石窟所表现的佛教艺术都有外来文化艺术的风格。这些艺术主要源于印度的佛教艺术,同时,也有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到唐代时期,波斯文化开始影响中原文化。西域绘画技法的传入,促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通过交流,大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丰富了各国的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为人类进步和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也为近现代社会的文明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外文化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今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交流出现人类历史上最辉煌、最壮观的历史背景下,探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意义更耐人寻味。如何让丝绸之路重放光彩,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艺术范文第2篇

一、两省五地市按照“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相互宣传、互利互惠、互相支持、共同进步”的原则,结成旅游协作区域,共同对各地间旅游业的发展与合作进行探讨和研究,拓展交流渠道,提供宣传促销和招徕机会,不断扩大合作领域。

二、定期在五地市间召开旅游协作会议,共同探讨、商议合作事宜,共同推出旅游线路,共同创建“诚信旅游”、“无障碍旅游”,共同改善区域旅游大环境。建立重点旅游企业的诚信档案,由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推荐信誉度好的旅行社,向社会公布、接受互相监督。积极尝试推行旅游“套餐”最优惠价格,由五地市每家推出精品旅游景区(点)一至三个,形成“丝绸之路精品旅游文化长廊之旅”旅游产品,向市场推出。

三、五地市要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及时掌握各地的旅游动态。可通过协商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采取有重点、有目的的统一联合促销活动。共同举办大型旅游节会活动,合作城市间要利用当地主要媒体(电台、电视台)为对方免费提供宣传平台。共同邀请旅行商和媒体考察团,提供便利、优质的接待服务。

四、重视解决好交通问题,尽可能地开通或增开城市间的航线、航班、旅游专列。积极支持和大力协助各地旅游企业通过旅游包机和旅游专列等有效形式方便游客互流,扩大客源相互间的交流和效益。积极尝试从嘉峪关、乌鲁木齐东西两头组织游客进出,带动区域内各地市旅游的发展。

五、积极促进区域内各地旅游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引导和鼓励各地旅行社、宾馆、饭店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业务合作,建立客源信息网络,互相交流行业管理经验。

六、积极引导和鼓励各地的投资者,采取各种融资渠道联合开发区域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纪念品。积极开展旅游管理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交流工作,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七、联合建立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规操作市场,取缔部门挂靠承包,坚决制止“零负团费”、削价竞争,杜绝虚假广告诱导游客的行为,保障旅游消费者权益。

丝绸之路是中国西部的一条黄金旅游线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积淀。经过30多年持续不断的推介和广泛深入的宣传,这条线路在国际旅游中具有极高的声誉,每年吸引了大批的海内外游客来丝绸之路观光旅游,寻古探幽,几十年经久不衰。

嘉峪关以西、乌鲁木齐以东的丝绸之路“甘新”段,集中展现了古老的长城文化、深邃的石窟艺术、丰富的佛教文化、多彩的西域民族风情和壮美的自然风光,是丝绸之路上一条精品旅游文化长廊。这条旅游线路文化纽带一脉相承,但各个景区又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旅游设施完善,交通便捷,从“大旅游”的概念来讲,是一个彼此关联的整体。因此,只有相互协作、共同联手,才能营造一个大旅游的环境氛围,也只有区域联合,才能做大、做强丝绸之路旅游,才能达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目的。

甘肃省旅游局纪检组组长刘亚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王嵘山出席了此次年会。他们认为,甘肃与新疆地相连、路相通、景同源、文同脉、人更亲,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双方携手可谓珠联璧合。双方表示,要高度认识打造丝绸之路中段精品旅游协作区域的重要性,增强协作互动的信心和自觉性,大力支持、全力配合两省五地市打造丝绸之路中段精品旅游品牌战略。同时,希望五地市统一思想,多做宣传、多联系、多沟通、多学习、多做实事。双方旅游企业要精诚合作、互动共赢,在共同打造这条世界级精品线路中,取得共赢,实现区域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关

链接

感受丝绸之路精品旅游文化长廊

登上嘉峪关

嘉峪关雄踞于万里长城西端终点,巍峨宏伟,险峻天成,气势磅礴,“连陲锁钥”,是古代万里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军事要塞、河西第一隘口,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必经关隘。

现在的“第一雄关”城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呈正方形,开东、西二门,城头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南、北城墙中段各有一座敌楼,壁垒森严,雄伟坚固。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两翼城墙横穿沙漠戈壁,与南、北两边山峰紧紧相连,如巨人伸臂屹立,威风凛凛,气势宏伟。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登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嘉峪关城楼观嘉峪关,它傲然屹立于大漠之上,纵看周围数千里戈壁大漠,难比嘉峪关之雄,故嘉峪关亦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美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嘉峪关作为内地与西域、中原与大漠之间纷争与融合的见证,悲壮而辉煌。

走进莫高窟

敦煌景点众多,莫高窟、月牙泉等美誉天下。

莫高窟是中国从十六国至元代开凿的佛教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莫高窟开凿在南北长1680米的三危山上,在高15~30米的崖面上,现存洞窟750多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3000多身,木构窟檐5座。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古代东方文化艺术的灿烂明珠。l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莫高窟的精华是彩塑和壁画。彩塑共有3000余身,大的佛像高达30多米,小的彩塑仅有十几厘米高。壁画如果按自身高度连接起来,长达30公里,其内容包括佛本生故事、经变、尊像、供养人像和装饰图案等。其中,隋唐时期的作品数量占一半以上。

敦煌地处气候干燥的西北沙漠,曾经人迹罕至,所以彩塑、壁画保存完好,使我们可以一睹在别处已很难见到的佛教艺术鼎盛时期的辉煌杰作,这正是敦煌莫高窟在艺术史上占有极其显要地位的原因。

品尝哈密瓜

新疆不仅以丝绸之路而闻名,而且以瓜果之乡著称,哈密瓜就是其中的一种。

哈密瓜品种繁多,形态各异,有圆形、椭圆形、橄榄形、卵圆形、长棒形和短筒形等。瓜皮的颜色有白玉色、金黄色、青色,还有绿色和杂色等。瓜的风味也各有特色,有的脆,有的绵,有的,也有的酒香扑鼻,适合人们的不同口味。

哈密瓜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食用哈密瓜对人体造血机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甜瓜具有“止渴、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团壅塞气、治口鼻疮”之功效。哈密瓜的外表皮可做饲料,供羊、驴食用。

哈密瓜的瓜籽小而仁饱满,可以生食,其味不亚于其他瓜籽,晒干炒熟,味道更佳。鲜瓜还可加工成哈密瓜干,形似蜜饯果脯。每年7月,哈密地区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哈密瓜节”,让游客走进瓜园,体验乐趣,品味瓜文化。

感受吐鲁番

吐鲁番古称姑师,自明代起称吐鲁番,素有“火洲”之称,历史悠久,神奇美丽,自两汉以来一直是我国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除了飘香溢蜜的葡萄瓜果、奇特的地貌风光及民族风情,吐鲁番还拥有众多名胜古迹,仅国家和自治区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4个。沐浴了2000多年风雨依然屹立的高昌、交河故城,历经沧桑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藏有千年古尸的阿斯塔那古墓群,结构独特的清代伊斯兰建筑苏公塔,《西游记》中那充满神话传奇色彩的火焰山,宏伟的人造地下河流坎儿井,葡萄园里葡萄姑娘动人的情歌,别具风味的巴扎风情,葡萄架下风情浓郁的维吾尔族歌舞,以及距今2400万年前举世无双的巨犀化石,使吐鲁番成为一块古代文化历史遗产荟萃的宝地和融“火洲”、“风洲”、“沙洲”、“绿洲”为一体的自然地理、历史博物馆。

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夏季最高气温达47.8℃,地表最高温度高达70℃以上,沙窝里可以烤熟鸡蛋。每当盛夏,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由于具有独特的地貌,再加上《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闻名天下。

游逛大巴扎

位于乌鲁木齐二道桥的新疆国际大巴扎(集市)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在涵盖了建筑的功能性和时代感的基础上,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商业繁华,集中体现了浓郁的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是新疆商业与旅游繁荣的象征,是乌鲁木齐作为少数民族城市的景观建筑,又是乌鲁木齐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大巴扎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巴扎内设各式商铺、美食和娱乐设施。80米高的新疆第一观光塔已成为乌鲁木齐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国际大巴扎欢乐广场的工艺品店,荟萃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国际大巴扎大型宴会厅是新疆目前最大的具备大型歌舞表演并同时可容纳1000人用餐的大型歌舞宴会厅,成为以新疆民间歌舞表演为主导的观赏性餐饮广场。美食广场总面积达3225平方米,汇聚了全国56个民族的经典美食,特色的新疆美食烤全羊、烤肉、拌面、抓饭、那仁、烤包子、骨头汤等等,让您饱尝西域美食。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艺术范文第3篇

在今天的会上紧扣这个主题,前面大家说的是研究,而我自己是干活的人,我觉得人所以活着,就是自己还能干活,如果你干不成活了,那差不多也就等于死了,或者是活着而成了行尸走肉。今天来的陕西的青年作家,正是能干活的时候,生命力非常旺盛,都准备着,并期待着要有活干,干大活,干有意义的活。今天说的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就满是活儿可干,而且又都是大活、有意义的活,我们把手伸出来,尽着我们的可能,去干我们想干能干的活儿吧。不过,我们要有自己的选择,也就是说我们能做什么?我不能说我有什么好主意,但我能说我已经深度的阅读了丝绸之路,知道丝绸之路的建立,是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始的,当时不叫丝绸之路,一直到唐代,大家在丝绸之路做了很多事情,商业的、文化的、政治的,方方面面,积累了许多东西,直到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第一次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后,才在中外史学家的赞许声里,被大家接受下来,并沿用至今。咱们今天在坐的人,不是写小说的,就是写诗歌的,咱都是具体干活的人,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咱们应该有所了解,但咱们应该把功夫下在咱们自身能做的事情上面来,才不会辜负咱们自己,才可能有所收获。

前人于此给咱们提供了许多非常好的经验,几十年来,有许多的文学艺术家沉浸在丝绸之路上,打捞出许多脍炙人口是丝绸之路文化特色,创作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作品,譬如甘肃人打磨出来的歌舞剧《丝路花雨》,上演几十年了,长盛不衰,给丝绸之路上的甘肃人争了光,长了气。这是我们要借鉴的,同时还可以向古人借鉴,譬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其所描写的故事,就发生在丝绸之路上。

我不知别人是怎么阅读《西游记》的,只知我读过《西游记》后,就放不下手了。也不知我把《西游记》读了多少遍?总之,直到今天我还经常的要看《西游记》,文字的、电视的、动漫的,逮住什么样的《西游记》,就看什么样的《西游记》,说句实在话,我心烦的时候,只要看了《西游记》,我就不烦了。这可是《西游记》独一无二的好处?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能用《西游记》的这样一种能力。这部作品是有趣的,非常有趣,跟别的文学作品完全不一样的,整个很梦幻、很魔幻,让人会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魅力。有人把拉美作家马尔萨斯创造的《百年孤独》,誉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那时他们太不了解《西游记》了,他们如果阅读过《西游记》,他们是该会脸红的,他们会知道魔幻现实主义的鼻祖是吴承恩和他的《西游记》。我原来说过,文学永远都没有生活丰富,文学永远都没有生活精彩,但我们为什么还那么喜欢文学?这我就要说了,因为生活常常让我们感到非常失望,甚至让人感到非常绝望。咱们一些人为啥活着活着就不想活了,就从窗户上跳下去了,就把手腕切断了,就把自己挂在一根绳子上,就把自己交给一瓶毒药……为什么呢?那时他们失望了,一次一次的失望;那时他们绝望了,一次一次的绝望……我相信没人在生活中没有失望过、没有绝望过,生活让我们失望和绝望的时候,什么东西能拉我们一把,让我们在失望中看得见希望,在绝望中看得见阳光?大概只有文学了,文学有这样的能力,也有这样的责任,可以把人从失望与绝望中拯救出来。然而问题是,我们热爱文学吗?还有,我们热爱的是什么样的文学。几天,我们文学的成分太复杂了,看得见的情况是,越是血腥残暴的那一类作品,倒好像很有卖相,还有就是,越是肮脏丑陋的那一类作品,倒也是很有卖相。我不知这是作者的无耐?还是读者的盲目?我们如果一味的沉迷在血腥残暴,以及肮脏丑陋的创作和阅读中,到我们失望、绝望的时候,我们还走得出来吗?可能的情况是,我们会比在生活中更为失望和绝望。所以说,选择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扯得远了,就说今天吧,坐在这里的大家,应该都是热爱文学的,而且有自己相对准确的阅读方向,咱们会从文学的阅读中,找到一种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个东西是美好的,是温暖的,是有正能量的,哪怕我们面对了失望,面对了绝望,我们也一定会从生活的失望中,生活的绝望中走出来,走出一片自己的新天地。因此我要说,吴承恩以丝绸之路为出发点,抓住唐僧取经这一历史故事,为人类创作的《西游记》,就有这样的好处,最是能让处于失望,或绝望中的人,大踏步的走出来。我们阅读《西游记》,该都是开心的!该都是快乐的!为什么呢?因为书中描写的妖魔鬼怪,都是那么可人美丽,都是那么宜人漂亮,当然更是风情万种,妖娆魅惑。这不好吗?孙悟空站出来了,举着他的金箍棒,老是要打人家妖精,特别是那位不幸的白骨精,一打二打三打的,被孙悟空打了三次。孙悟空为什么打白骨精呢?因为她妖精吗?我看了中国文学史上、以及世界文学史上,为作家塑造和刻划出来的妖精们,好像都没怎么没害过人,反而是,倒是我们人一次次的把妖精害了。譬如那位被法海和尚认定为的妖精的白娘子,于深山之中修行了数百年,出山后在西湖边遇见了许仙,他们相爱了。相爱中的他们,发现当地的疫情很严重,白娘子有她修行时修炼出来的特殊药方,她自己出资开了家药铺,无偿的救治患病的老百姓,让苦难的老百姓能够活下来。可是法海和尚,却以他极端的偏见,大闹金山寺,非常残忍的把白娘子收进他的法器里,震压在了雷锋塔下。大家想想,白娘子妖精有什么错?她不就是喜欢许仙吗?他不就是想救民苦难吗?她喜欢许仙咋了?她救民苦难咋了?许仙高高挑挑、白白净净多好啊,白娘子是可以爱的!老百姓遭受苦难,白娘子是可以搭手相救的!白娘子没有错,一点错都没有,有错的是法海和尚,道貌岸然的法海和尚。

同样的是白骨精,《西游记》里的白骨精难道就那么值得打吗?孙悟空凭什么打人家,人家就是长得好看,人家就是喜欢唐僧,碍着你孙悟空什么了?丝绸之路上,一路走来取经的师徒几人,不就唯唐僧一人长还得像个人,白白净净的,儒儒雅雅的,用今天潮潮的一句话来说,人家唐僧是个标准的小鲜肉,长得好看的小姑娘,喜欢小鲜肉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是,人家唐僧也不讨厌白骨精,甚或说暗暗的还有点喜欢的小意思。可是孙悟空要打人家白骨精,他打白骨精的理由是莫须有的,说什么白骨精要吃唐僧肉的呢!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觉得这是个太正常不过的事呢。日常生活里上,一个女孩子喜欢一个男孩子,可不都想咬他一口。说句玩笑话吧,如果一个女孩子没咬过这个男人,就说明她不爱他;翻过来说,如果一个男孩没有享受过被女孩儿咬过的滋味,就是他没有娶到真正爱他的女孩。白骨精正儿八经要吃唐僧肉,想要咬他一口,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孙悟空太不自知了,他打了白骨精,每打人家一次,唐僧就给它念一回咒,它在唐僧的咒语折磨下,是很痛苦、很难受的呢。他痛苦、难受,却不改打白骨精的错,让我不由得想说,孙悟空是不是也喜欢白骨精,而人家白骨精却不喜欢它,它是妒忌了,羡慕妒忌恨,公报私仇来打人家白骨精了。前些年,有人做过一个测验,寻问今天的年轻女性,西天取经的三兄弟里,你喜欢谁?结果非常悲催,还是没人喜欢孙悟空,猪八戒长得不好看,还傻傻的,而绝大多数的女性,喜欢猪八戒,想要嫁给它为妻。

现实生活就是这么让人无奈,常常是长得傻的人都不怎么愁娶,也不怎么愁嫁,倒是把自己弄得如精明的孙悟空一样,即愁嫁,更愁娶。《西游记》以魔幻加玄幻的手法,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写出来了,写得即透彻,而且又隐晦,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去阅读的。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艺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借词 汉语借词 第三方借词 历史文化背景

一、何为“借词”

借词,亦称外来词,是借用外国或外族词汇来表达信息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按语言学术语来讲,借词则是雇佣一种符号转换(code-switching)或是符号混合(code-mixing)的方式。借词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普及率较高的现象,是各民族文化交流和碰撞的结晶。正如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所阐述的原则:“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一种语言的人和所近邻语言的和文化上占优势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语言也不是封闭静止的,各种语言在交流的同时都在不断的相互影响。“当人们在自己的本族语中找不到确切的语言去表达某一引入的新事物或概念时,人们就借用其他语言中的词汇,或音译,或意译,或两者结合,这就是语言中的借词。”

二、以中英借~为例的借词现象

1.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即来源于英国的词汇。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语言能反映文化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还能影响文化的发展。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媒介,能反映一种文化在各种层面上的体现,例如,政治、经济、科技、艺术、宗教、饮食等。因此,当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引进外来词汇的时候,也同时引进了这些外来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影响。文化的发展需要兼容并蓄不同民族的文化,语言的发展同样需要融合不同民族的语言,汉语借用英语词语现象是这种语言文化需求的必然产物。例如:几何(geometry)、克隆(Clone)、高尔夫(golf)等等。

2.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即来源于中国的词汇。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种类有很多,根据汪榕培、常骏跃归纳了两条借词主要的进入途径,我们可将此分为经济贸易类和新闻媒介类。目前,英语中各类汉语借词像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英语是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在英语上千年的发展中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特点。根据相关学者的考证,英语的借词数量可能占词汇总量的80%。《牛津英语词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就有1300多个。在过去的近几年间,美国“全球语言监督”(GLM)机构表示,汉语在自1994年以来的新增英语词语中贡献占了总数5%到20%,超过了其他来源。例如:Qigong(气功)、Kaolin(高岭土)、Confucius(孔子)、Tibet(西

藏)、Typhoon(台风)等等。

3.通过第三方语言传播的借词,即在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通过其他语言引进的对该种语言也是借词的词汇。众多英语词汇经由其他语言(外语、方言)转化为汉语,例如:“士多”源于粤语对“store”的音译,在大部分的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的小商店仍以“xx士多”命名;“的士”源于粤语对“taxi”的音译,现在国人普遍使用“打的”一次词来形容乘坐出租车。

4.特殊情况,汉语与英语在第三方语言中融合,出现新型词汇,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与日语中。例如:“硝子”在汉语中的原意是用矿石烧制的假水晶假玉石。典籍中的相关记录有明曹昭《格古要论》:“假水晶用药烧成者,色暗青,有气眼,或有黄青色者,亦有白者,洁白明莹,谓之硝子。”;《本草纲目》中也有:“……药性烧成者,有气眼而轻谓之硝子……”的记载。而“硝子”在日语中的发音为“がらす”(garasu),正是英语中“glass”(玻璃)的日式发音。这显示着英语和汉语在日语中得到融合的现象。

三、探究借词产生原因

1.丝路开拓以来经商者交流的需要。丝绸之路指从张骞通西域开始,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明交流线路的总称。在长度超过7000公里的丝绸之路的长路上,精美的丝绸等物品掀起了商品贸易的浪潮,亚非欧的经商者在语言上各不相通,连语音也相差很多。而,在贸易过程中有很多的商品名称、贸易术语、交易规则和法规等都不是只用自己的语言就可以达成交易的,便开始借用其他国家或其他民族的语音进行沟通交流以达成贸易。因此,丝绸之路上各个民族、各个种族的经商者为了便于贸易采取了“借词”这一手段。

2.人口迁徙,移民将外来文化传播。人口迁徙,一般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但是,就广义上来讲,任何的人口的移动都是属于人口迁徙的范畴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办理签证、移民都早已不是问题,而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决定了人们是必须把语言中的“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例如各种各样的留学机构和政策、国际旅行社的创办、对国内免签的国家愈来愈多都是人口迁徙对文化的相互包容与融合。无论是在人口迁徙过程中,还是过程后,迁徙者都不可避免的与人交流并直接或间接的发现两者间语言的不同。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其自身的逻辑、规律、语法等等都是文化的体现,而由各种程度的移民带来的语言恰恰使世界上的文明都有了交流与融合的渠道。

3.艺术、科技等的传播促进文化交流。在近百年,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艺术活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发展以及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得到展现。在艺术、科技的传播过程中,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外来词。经过借用,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譬如:有许多由国家文化交流而产生的借词,由印度传入中国的菩提、坐化、释迦牟尼,由希腊传入英国的marathon,等等。本文着重研究的汉英借词尤为突出,由英语传入中国而言的卡通(cartoon)、舒肤佳(safeguard)、氢(helium);由中国传入英语而言的silk(丝绸)、china(中国)、typhoon(台风)、tea(茶)等等。

4.战争等灾厄带来的人口转移,出现了文化交流现象。譬如,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其中在法国人与英国人之间不断的侵占与和解过程中,英国人与法国人早已跨越英吉利海峡混合杂居并通婚,因而所有的英语词汇中,法源词汇占绝大多数的;又譬如在“黑船来航”事件之后,日本打开国门,此时大量欧美人涌入,语言系统随之跟进,现代日语的片假名中所表达的大部分词汇,基本都是由这些欧美国家的语言转化而来;还有,在近代史上“日据时期”的台湾,日本对台实行半个世纪的奴化教育,“皇民化运动”不仅从语言、文字还从、文化艺术上使台湾民众生活日本化。时至今日,台湾还保留着日式的榻榻米、风吕(洗澡)、便所等表达,而上了年纪的老人仍可以用流利的日语来交流。

四、借词产生的意义

在社会历史背景、科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借词能够弥补某些事物在本国或本民族现有的词汇中存在空白、短缺现象。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地理位置上的距离可以通过高科技缩短为几小时,地球村的脚步正马不停蹄的迈开来。而在越来越密切的沟通交流中,语言伴随着文化的碰撞,乘着经济与科技的长风,迸发出绚丽的火花。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词汇互相借用,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愈加深刻,带动的将是更广义的交流。虽然这其中会有争斗,有苦痛,但历史总是以此螺旋上升,不断发展,带着人类社会走向更宽广的世界。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艺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疆 旅游工艺品 民间艺术 设计

新疆作为历史上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域,为人们主观思维中营造了大漠夕阳的锦绣画卷,吸引了诸多游客的驻足流连,因此该区域所产的具有民族地域气息的旅游工艺品如土陶、丝绸服饰及铜、银饰等,也成为旅游者竞相追崇的文化艺术产品。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良性依据新疆本土区域民间特有元素,进行糅合现代工艺气息,打造出做工精致、富有文化内涵的工艺产品,具有着良好的历史传承意义和时展意义。

一、 利用旅游工艺品传承新疆民间传统工艺的意义分析

因为历史上历次民族大融合,促使了新疆成为一个多民族汇聚的区域,多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过程中,诸多传统的民间工艺有效的凝聚了多元文化的精髓,呈现出独具一格的魅力。当前,民间传统工艺品于新疆的旅游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如果良好发挥这一优势,糅合现代的设计方法理念和工艺手段,促成特色的传统民族工艺元素开发设计,能够良性使得民族传统工艺技术得到传承,使得旅游市场产品更具特色。从根本而言,新疆可开发的民间艺术资源相当丰富,诸如维吾尔族所存在的民间印染花布及哈萨克族的丝织物品、以及艾德莱丝的绸缎、英吉沙的刀具、南疆民族乐器等,均能够作为设计的元素呈现于现代旅游工艺品的设计范畴之中。

同时对基于继承新疆民间特色工艺风格之下的现代旅游工艺品开发,不仅仅是在技术方面就产品性能予以提升,在设计方面进行形体外观的创造性研制,也非单单针对旅游产业发展而作的一项策略,其是深入就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掘再现,是对民族工艺产品技术而做的保护传承,是当前促进旅游产业及民族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一重要契机。

二、 新疆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旅游工艺品设计范畴的结合研究

(一) 土陶工艺文化同现代旅游工艺产品的设计结合研究

土陶,在当前算作极富新疆特色的意见民族工艺产品,有关其制作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新时期时代,其独特而深沉的民族风格及斑斓绚丽的色彩,质朴凝重的造型,均呈现出新疆这片土地的厚重感及沧桑感,如果说江南是纤柔的妙龄少女,那么地处西北的新疆便是威猛雄壮的铁血硬汉。土陶便将此质感演绎的淋漓尽致。

在色彩方面,土陶的色彩体系除却红黄蓝三原色本色之外,还由浅绿、墨绿及中黄、赭石色、褐色等色彩组成。其胎体装饰图案,多是由几何纹样图案及花卉图案构成,具有着明显的伊斯兰教风格,在图案排列上,其以规则及不规则的点、线纹样环绕排列或随意排列,以简约大气的图案统筹搭配绚丽色彩,呈现出繁花似锦的情景,尤为精美。伴随时代的发展,当前南疆区域仍旧有极为少数的民间艺人在进行着该项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

若想将新疆土陶有效衍变为可以代表新疆的现代旅游工艺产品的话,笔者认为应当从造型及功能方面做出基本创新,在予以保留传统特色的情况下进行设计,使其具备新的概念形象。诸如,对于陶罐及洗手壶等类型器皿,如果按照传统的规格作为旅游工艺纪念品进行兜售,那么因为难以携带的缘故,必然会导致无法满足游客的要求。但是若依据原型进行缩小的话,那么既能够满足地道民族风情的保留要求,又能够适用于工艺品的开发要求,使游客得以达成心愿。再比如利用新疆少数民族的马靴及乐器和人物造型等特色的设计元素,作为设计土陶的素材元素,同新疆土陶本来的工艺特点进行结合,制成陶器饰品,必然会产生另一类设计情趣。

(二) 现代旅游工艺品设计对新疆传统生活范畴内可用文化元素的发掘

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地域风情一直以来即是极大吸引游客的一重要因素,地域风情具有着广泛的概念,其包含了民族舞蹈、歌曲及服装、生活习性、风俗等诸个方面,因此旅游工艺产品设计方面,若想要良性凸显所设计区域的少数民族地域特色,那么必须要从不同民族所存在的不同生活习俗及地域人群性格特征和不同造型风格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1、 服装方面的元素汲取提炼:可在设计中注意汲取不同民族的传统服装特色,例如就服装的制作材质和民族服饰制作设计的不同款式、不同功能及服装色泽纹样等方面进行提炼,得出工艺品设计的核心,如在设计中可以截取服饰局部的一段纹样,进行设计概念的扩充演变,假若设计定位准确的话,那么虽不是进行原形的设计呈现,但是依旧可以使游客一眼望去,即知晓这源自于何处。

2、 舞蹈造型方面的文化元素汲取借鉴:对该方面的设计元素择取,可以针对性择取各民族较为典型的舞蹈造型进行设计,诸如游人熟知的塞赛纳姆舞和萨玛舞及纳孜尔库姆舞等舞蹈内的经典造型。

3、 人物造型系列形象的提炼汲取:可以为新疆各个民族的典型人物代表形象,也能够进行结合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完成设计,诸如塔吉克族特有见面礼及锡伯民族的善射形象与维吾尔族大叔烤羊肉串的形象及逛巴扎和骑毛驴、农民瓜摊叫卖的形象等。

4、 生活习俗主题元素汲取:此方面能够从少数民族的生活特色进行着手,寻求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造型,诸如结合维吾尔族特有的食物“馕”进行设计造型、将具有古典装饰纹样的摇床及少数民族独特民间乐器等运用于设计之中。

对于以上所述方面元素的借鉴提炼时,就设计材质的选择也应十分考究,可以运用多种工艺辅以石质材质及铜材质与木材质、陶质与玻璃钢等进行设计。例如能够运用新疆比较丰富的牛羊皮质资源,进行制作各手工艺形式的皮画制品及其他的皮毛工艺产品(毛毯、围巾等),或者以铜、银及陶等材质制作成如上文所述的新疆民间生活形象特征,相对应的装饰挂件和摆饰等。此类产品所具有的视觉传递性极为强烈,能够直观的就新疆本土民族文化予以传递,充分满足游客的好奇心理,使游客从中体味到新疆原始纯朴的民族生活文化气息。

(三) 丝绸之路文化元素借鉴

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的历史重镇,现如今仍旧完整的保留着诸多相对完整的古城、驿站、烽火台,高昌古城、楼兰古城、龟兹石窟等,在当前广泛吸引着诸多的游客、文化学者,前往观摩感受当年古丝绸之路所遗存下的恢弘气息,且该类人群对于佛教东传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热情近乎虔诚,在观摩古迹,追忆往昔峥嵘的同时,此类人群自然也希望可以由此带走一些相应的旅游纪念产品。由此旅游工艺品市场潜力也即得到了更深的发展潜力,面对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将该类文化元素运用于工艺品设计之中,也成为一项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以龟兹石窟为代表,予以分析如何展开该类型历史文化元素,在旅游工艺品范畴的设计运用。

1、 龟兹人物元素的汲取:此范畴可节选丝绸之路历史范畴内相对代表性人物展开设计,诸如著名的僧侣人物玄奘和鸠摩罗什和行走于丝绸之路上的欧亚商队与古龟兹居民等。当然也能够直接就龟兹石窟中经典壁画中典型人物的造型,就地取材拿来应用与设计,也可以汲取壁画内佛像及菩萨及乐者、舞者的形象作为设计的元素。对于此类元素在设计材质的选择方面,最好选择以铜质、木质和布艺的等工艺形式进行表现。

2、 装饰艺术类:石窟壁画艺术存在着相对丰富的装饰造型,其颜色艳丽,形象逼真,十分便捷于设计取材,在借鉴壁画装饰艺术造型时,必须基于保持原画风格的原则。如将壁画元素运用于不同类型的壁挂织品及方巾等布艺装饰产品中,可具有居家铺设及宾馆房间装饰的实际功能。

3、 诸文物物品的仿制:通过利用现代工艺技术,进行仿制还原古代文物,能够有效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同时也能够就古文物的艺术魅力进行发扬,并且文物自身均具有着出土地域浓郁的文化气息,故此也是最为容易传播地域文化的直接手段,例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成功的范例,便是良好的证明。因此针对龟兹广博的文物资源,亦能采取类似的手段进行文物的仿真再现,如对石窟内的龟兹古乐器、壁画残片及佛像等进行现代仿真,且还可以利用壁画中的人物造型等原型,保留原有风格的情况下,进行复制成实体造型,满足游客的收藏欲望。

(四)宗教文化元素的借鉴

伊斯兰宗教文化是新疆文化体系构成中的又一大亮点,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程中,艺术创作同宗教文化经济了深层次的糅合,例如西方《圣母》类型的系列油画作品中,对基督宗教文化的表现尤为强烈。而新疆作为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汇聚地域,其艺术作品同宗教文化之间自然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旅游工艺作品设计者在进行创作时,必要就宗教艺术特色展开研究借鉴。在伊斯兰教义中,对于人物和动物的眼睛形象是不允许被刻画的,所以几何纹样及植物纹样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造型方面通过几何形体同自然形体的共同结合,运用折线曲线的线条变化,同自然形体遥相呼应,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彰显了浓郁的宗教特色。且该艺术效果存在着广泛的可鉴性,能够使用于各类材质物品之中,组成几何形或花纹形的图案效果。因此在进行新疆旅游工艺品的设计中,应当将此类艺术特征,结合本土相应的文化元素(如上文所提及的陶器),衍生出新的设计理念,演绎出更加强烈的艺术冲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婷.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民族旅游手工艺品开发——以云南鹤庆新华村白族旅游手工艺品开发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1)

[2]吕洪年.保护古都传统品牌 发展旅游新型工艺杭州工艺品“老字号”的发展态势[A].中国古都文化与现代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

[3]郭悦.分离还是统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工艺品——以靖西绣球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