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最新的审计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审计风险 最新发展 工作启示
关于安然事故的发生,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国际审核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在应对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审核师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失误审核,能够及时发现欺诈行为。现有的审核错误原则提出一系列的主要修订,于2003年10月了三个新国际审核错误原则:了解被审核单位及其环境并核对主要错报问题,两个ISA 330 / 315号审核的国际标准,核对的主要错报问题实施的程序,以及ISA 500(修订版)的审核证据。新的国际标准的审核错误原则,相比以前,到底是什么主要的实质性的变化?我国独立审核工作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些变化带来的潜在问题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一、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最新发展
(一)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概念,重建审计风险模型
从原则上分析,审核问题也有它原有的审核问题和固有问题,控制问题、检查问题、需要的规划和实施模式对财务报表的审核问题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理论上这种模式有什么不对,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介绍新标准“的问题存在主要错误陈述”的概念(主要错报问题的财务报表和审核前存在主要错报的可能性),审核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审核失误=主要问题失误×检查问题,明确要求审核,以核对主要错报问题为出发点和指导,抓住审核工作,不让别人抓住把柄,这样才能帮助引导注册会计师紧紧围绕核对的主要错报问题设计和实施审核程序,最终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主要错报。
(二)强调项目组内讨论的积极作用,共享审计经验和资源
在审核工作时,应该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严密细致的讨论,讨论相互之间在处理审核工作时的窍门和利用到的资料。这样,整体的审核品质就提高了。ISA 315中就首次出现了注册会计师应当组织项目组成员向客户免费不存在主要错报的可能性进行讨论的财务报表,并使用合理的专业判断来确定讨论的目标,内容,人员,时间和的方式进行。项目小组应讨论客户所面临的经营问题,报告失实易发地区和发生错报的方式,特别是因欺诈前不存在主要错报的可能性。
(三)区分评估的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不同应对措施
ISA330中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应该确定问题应对方案,这是根据应核对的财务报表的宏观分析总结时候得出的。第一,项目小组强调,需要收集和评价审核证据的过程中,以维持专业持怀疑态度;第二,越来越多的经验或特殊技能的审核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分配;第三,提供更多的监督。ISA330还需要在确定的“全面反应”和“进一步审核程序”是利用专业的判断,“进一步审核程序的性质,时间和程度上是比以前的规定更详细。
(四)强调与治理当局沟通和与管理当局沟通并重,优化审计环境
ISA 315设专章规定,监管当局和监管当局和内部沟通的问题,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及时带来设计或执行方面的内部控制主要缺陷,告知客户相应级别的治理机构或当局的通知。如果客户端主要错报问题的识别失控或控制不佳,或客户的失误审核过程中,有明显的不足之处,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内部控制缺陷与执政当局沟通。此外,也传达给执政当局和监管当局的诚信和欺诈相关的问题。
二、对我国未来审计工作的启示
(一)风险导向审计必须实行,重大错报风险必须认清
国际标准要求,新的审核问题的角度来看,基于问题的审核不想要它,而是必须认真发出。财务报表审核是现代问题导向审核,主要错报问题导向审核,关键是没有曲解其基本含义。基于问题的审核两个主要的工作是同样重要的是:失误审核和降低问题的主要错误陈述存在主要错误陈述。问题识别,失误审核的前提条件是检查问题,减少问题是真实的。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只专注于其中之一。目前有两种典型的做法错误做法,背离了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导向审核的基本要求必须予以纠正,规范和准则:一个刚刚进入完全凭经验核对被审核单位的问题根本就没有感觉更好时,实施或很少实施进一步审核程序;二,失误审核是不符合或不想做,项目小组没有发现一个应该审计的文件中一个很明显的重要问题,直接对基本的常规项审核问题进行操作,没有认真主动地搜集审核背景资料,摸着石头过河,而这些问题就是能检查到的主要问题。
(二)审计工作重心必须前移,审计计划工作必须加强
收集审核证据包括两种类型的审核工作计划和实施审核。规划的做法大多是轻,重落实。新国际审核错误原则的要求,我们要审核重心前移,重点审核规划,应该花费大部分精力和资金去了解客户的资料背景和潜在数据 ,这样才能发现重要失误,并对此失误进行核对。只有不在主要错报问题的基础上出现大问题,这样就能制定有效的审核计划。因为目前中国独立审核业务的整体水平不高和关键是计划能力不强 等问题归根到底是识别和核对主要错报问题的能力不强。该公司的项目团队进入单位拿出相同的旧习惯的审核程序列表,这样做,不问主要错报问题。管道计划打开像中药处方,处方药必须先问症状的疾病是能够帮助检测不存在主要错报,审核计划,我们必须首先识别主要错报问题的核对。
一、在“创新”和“服务”上积极寻求学会工作的新出路
审计学会虽是社会性团体组织,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审计作用的日益增强,审计学会作为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应在“创新”和“服务”上积极寻求学会工作的新出路,发挥其应有的特殊作用:第一是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审计学会联系全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广大审计工作者,拥有一支学识渊博、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队伍,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在审计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成果推广等方面应发挥重要的作用,使之成为我区审计改革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二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审计学会是政府审计系统联系各级审计部门和广大审计工作者的重要渠道之一,会员大多为从事审计实践、教学、理论研究工作的同志,通过各方面的交流,不仅可以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进会员之间的了解和协作,还有利于及时沟通信息,相互促进,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学会,加强政府审计与部门审计、企业审计的联系以及审计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审计力量。进而推动全区审计工作的进步。第三是发挥审计科研的先导作用。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审计事业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审计工作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审计环境,承担着更为繁重的新任务,面对着更多需要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审计学会具有专业人才多、学术气氛浓厚的优势,只有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才能推出一批新成果,指导审计工作实践,促进审计改革与发展。第四是发挥审计学会审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作用。审计学会联系着各行各业,是宣传审计工作、扩大审计影响的一个重要阵地和窗口。依靠审计学会普及审计知识,宣传审计法规,开展审计质量控制研究,让全社会更多地认识审计,理解审计。支持审计。
二、积极开展审计学会活动,不断增强工作活力
审计学会应确立“开展学会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活力,发挥学会桥梁纽带作用的工作思路”实现“自养、自立、自强”的工作目标。一是要组织会员单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组织会员赴审计现场。组织会员单位进行审计方法,调研分析、网络建设等方面的交流。组织会员到有代表性的审计现场学习,深入现场进行实地察看,发现问题。既了解第一线的审计环境,又了解一线的审计程序进展情况。二是组织会员单位到外地学习考察。要经常组织会员单位或参加市审计学会组织的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三是请有关专家为审计学会会员讲座,提高审计研究水平。作为审计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现代审计与审计准则的知识,还有必要了解审计的发展方向,研究探讨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还要关注社会保障审计、符合国情的环境审计、国家金融审计、内部审计和计算机联网审计等研究课题。四是开展审计法制宣传教育。学会在宣传审计法方面应采取三种形式:第一是动员团体会员单位积极参加审计法规学习;第二是在学会的季度例会上宣传学习审计法律法规知识;第三是在审计培训、审计咨询的过程把宣传审计法规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协助政府审计部门宣传审计法。五是建立审计学会工作现代化、网络化。加强会员服务离不开服务载体建设,目前的服务载体远远不能满足服务的需要。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做好网上服务载体建设。利用网络技术服务会员;要逐步建立面向广大会员和单位的教育、培训、学术交流、咨询的机构,使这些服务工作长期化、固定化,形成制度。
三、以学术研究和交流作为审计学会工作的主线狠抓落实
审计学会应是具有审计研究、交流职能的学术性团体,只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审计事业的大局,围绕经济和审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面向实际工作部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焕发其生命力。
一是紧紧围绕审计改革与发展开展审计科研。审计学会要注重发挥科技人才众多,联系广泛的优势,注意引进先进的、通用的调查方法和IT技术,改进传统的审计工作方式,以审计在实践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为重点,联系各方力量,立项开展学术研究,充分发挥审计科研立项在审计科研中的指导作用,保证审计改革得以积极稳妥地进行。要求全体会员密切关注全局性工作布置及审计调查、审计普查,及时研究、分析和总结,使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事关审计改革全局性、基础性问题加强研究,如管理体制、法制建设、审计方法、人才培养、审计技术等,探索审计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动审计改革迈上新台阶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紧紧围绕地区经济发展,开展审计实践研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领导决策和企业经营越来越依赖审计信息,特别是数据准确、论据充分的审计分析。因此要求审计学会注意组织力量,对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学会在学术研究方面每年都应坚持做到:1、制发审计科研论文的参考提纲。提纲的确定非常重要,重点是把上级审计学会下发的和本局制定的参考题目与当前企事业单位及区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相结合、充分体现审计分析内容的及时性和前瞻性。2、征集文章,组织审计学术评定小组或有关专家进行评审,评出各个等次,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3、进行学术交流,学会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议,请获奖作者在会上交流分析和论文。4、每年开展审计征文活动并编印《优秀审计分析论文集》,把年内优秀的分析和论文编印成册,在会员间互相交流学习。
四、大力加强审计调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审计科研成果是广大审计科研工作者的心血结晶,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推进审计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因此审计学会在重视调研工作的同时,必须重视调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调研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通过应用,调研成果才能达到学术交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学会必须注意将调研工作全过程从选题、立项延伸到推广应用,将调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工作任务,纳入工作计划?并要求学会各会员单位深刻认识调研成果推广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工作需要,确定推广应用项目。使调研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建立调研成果推广应用机制。审计学会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调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制度,如年度工作计划。重点论文、课题写作及评审办法、应用成果指南,定期推介一些成熟的调研成果等。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一、内部审计的本质与职能
1、内部审计的本质。新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定义中包含了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内容、本质等要素,而这几项要素是构建审计理论结构不可或缺的部分。
2、内部审计的职能。具体来说,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监督、管理控制、评价鉴证、服务等四项职能。
(1)监督职能。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企业股东及董事会等决策层对本企业的会计机构及其他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看其是否正确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政策,是否完成任务,不仅在于查错防弊,重要的是检查评价;二是业务上受当地政府审计厅局的业务领导,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2)管理控制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审计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各部门进行彻底的检查、取证、分析和评价,客观公正地做出结论,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强化内部控制,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济效益。
(3)评价鉴证职能。内部审计的评价是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经营活动及其绩效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评价过程的实质是针对审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评议,从而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的过程。评价是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鉴证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其经济活动的鉴证和证明,据以做出审计结论。
(4)服务职能。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为本企业服务,对最高层负责,完成其指派的任务;二是为国家审计机关及企业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服务,完成他们交办的工作。
二、我国内部审计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清。传统模式下的内部审计不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而新的内部审计准则、标准、工作流程等规范尚未建立或不完善,这些都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缺乏评价标准。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独立性差,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
2、内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限制。从我国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从而影响到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3、内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直到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还仅限于财务领域,重点在检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查错防弊上,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
4、内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是财会人员出身,其中不少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因此使内审的重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5、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发展推动作用的有限性。国家审计机关有权审计、管理和约束的是那些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属于法定审计范围的各级政府及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而对上市公司及其他不属于国家审计法定范围的单位,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内部审计工作要不要开展以及如何开展则取决于其他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的内部管理需要。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
1、应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从目前看,虽然《审计法》提出“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但《审计法》中的内部审计侧重于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如何健全内部审计则“无法可依”。我们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法规和条例,从法律层面上增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
2、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在设置内审组织机构时,应坚持独立性和权威性两条原则。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离开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无意义。内审机构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并对其进行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才能有效发挥审计作用。权威性原则体现在内部审计机构在地位和设置层次上的高低,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就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3、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更加激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精通财务会计,还需要适当了解其他业务领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忠智.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J].改革与战略,2008.9.
【关键词】内部审计 中小企业 问题 策略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内审工作缺乏独立性
在多数中小企业中,管理层未能充分意识到内部审计的潜在价值,有些企业不提倡设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或者让企业会计人员兼职内部审计,有些企业虽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但将内部审计部门设立在财务部门之内,造成的结果就是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客观的监督财务部门,受其地位及独立性的限制,内部审计人员也很难监督到企业其他部门。这就导致了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只停留在对财务数据的查错防弊,未曾涉及到企业内部控制及管理,更不必说为企业内部管理提出改革性建议了。
(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内部审计工作者
一个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自身是否带来更优质的经营及管理策略,要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有专业的审计知识、技能以及职业判断能力,是否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是否了解相关行业的市场或发展前景,还要有较强的管理沟通能力。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自于财会部门,缺乏一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经验,这就使企业内部审计仅仅局限于对财务数据审计,不能为企业内部控制及经营管理出谋划策。
(三)对内部审计工作带有偏见性认识,缺乏对职业的客观判断
由于在中小企业中普遍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仅仅是查账,该工作性质直接导致了企业其他工作人员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误解,造成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其他人员之间人际关系紧张,内部审计人员长期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工作,使其感觉到不能实现自身价值,久而久之,出现内部审计人员离职,内部审计部门无人接管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内部审计职业的健康发展,加大内部审计职业缺口,也不利于调动在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在这种恶性循环的状态下,不利于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改进策略分析
(一)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层的内审意识
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意识到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应积极配合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为内部审计人员配置适宜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待遇。积极组织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让内部审计人员高效的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当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更新内部审计方法
我国中小企业在规模、资本及技术方面各有千秋,每个企业都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适宜自身发展需求的内部审计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对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提出了挑战,中小企业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将传统内部审计方法向新的分析技术以及评价内部控制管理的内部审计转变,通过利用各种分析技术,建立模型,投资分析等数据加工技术和管理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技术,逐步实现内部审计制度的现代化管理。
(三)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实行工资奖励政策
由于对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性质的偏见,使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中小企业应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考取注册内审师职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企业应给予奖励。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性地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内部审计专业的受欢迎度。
(四)健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建设
现行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大多限定在原则性的条款,可操作性欠缺。相关部门或企业应根据《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制定较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操作指南。此外,还应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现状制定《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让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有法可依,各个中小企业在此基础上,设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管理条例。
(五)适当地使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
对于有些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内部审计部门担当中介的角色,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外部审计与企业经营目标相背离,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企业机密。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过程,无形中增强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更有利于为以后的企业管理及内部控制等出谋划策,使企业在内部审计部门的协助下健康发展。
三、结论与思考
在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内部审计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及管理措施的不断健全,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作为企业自我评价和约束的重要部门,内部审计应不受任何干扰,自始至终保持自身高度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不仅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有效性,也保障了企业内部治理与控制体系的高效性。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有效利用内部审计的优势,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使企业屹立于世界经济大浪潮中。
【关键词】企业 内部审计 对策
一、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是使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及公正性的必要条件。但从我国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主要表现在:
(1) 机构不独立。有些企业把审计机构设在财会部门中;有些企业把审计机构和监察部门合并在一起;有些企业由分管钱财物资及账目的人员兼任审计岗位;有些领导既领导财会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在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规时,内部审计往往显得格外无能为力。
(2) 经济不独立。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位、工资福利等均受企业的控制,内审人员往往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尤其当企业某些行为违背法律法规时,内审人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容易对不正当的企业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从而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3) 工作、人员不独立。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的内设职能部门,在本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内部人际关系的压力,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发现问题的处理。在审计过程中,有些内审人员秉公办事不仅受到本企业同事的误解和非议,有时还会遭到领导的阻挠,甚至打击报复,致使审计监督缺乏有效的保障。
2 、内部审计法规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尽管有《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内部审计业务的规定》等,但还不够完善,效力也比较差。内部审计法规依据不充分、不健全,或出现空白,使得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只能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因而增大了审计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行为呈现多元化现象:如企业的并购、分设、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和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内部审计人员必然要参与到企业的这些经济行为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能懂财务和审计知识,而且还要精通企业的各项相关业务。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绝大多数是从会计岗位转过来的,知识面较单一,内部审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识别风险、判断正误的能力较差;有些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欠佳,不能经受各方面的诱惑;更重要的是内审人员一般由领导指定,很容易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从而难以选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来担当此重任。因此一些素质不高的内审人员,无法运用最新的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如:没办法采用抽样技术,基本上全凭审计人员的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这种判断抽样极易遗漏重要事项,很容易形成审计风险。
3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不高内审人员在工作中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审计目的仍是“差错防弊”,在工作中往往是事后审计多,事前、事中少;对下属单位审计多,对本级的审计少;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多,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少(或者基本没有) 。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工作也只停留在完成上级部门的审计任务上,为审计而审计,很难发现客观性、针对性和苗头性的问题。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内部审计机构人手少,任务重,往往埋头于具体的事物,又由于多为财务岗位上转到审计工作中来的,年龄偏大,接受新鲜事物、新的理念不及时,养成了一种微观思维和惯性思维的定势,不能举一反三,寻根探源,不能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加之有些企业的领导思想单一,认识不足,只重视审计的数量,不重视审计的质量,只重视审计的形式,不重视审计的效果,从而出现不少企业出现年年审老问题,老问题年年出的现象。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和总体竞争实力。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国家审计机关要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讲座、进行审计工作培训等形式对企业领导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自身也要努力学习审计新知识和新方法。积极主动地抓好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具有履行职责所必须的权限;积极支持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解决本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管理权限范围内,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使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基建部门真正成为做好企业内部财务经济管理工作的“左手和右手”,而不是“对手”,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2 、树立风险意识,为建立企业内部审计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强全员风险意识教育,通过分析违规行为的后果和危害,使员工树立内部控制的责任意识,认识到执行内控制度是每位员工的责任,在本企业树立良好的内控文化;要解决个别人认为内控工作时领导的事,是个别部门的事,是几个人的事。实践中,内控工作涉及到各企业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有,强化内控、防范风险人人有责。要通过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教育员工树立“大内控”的思想,本企业上下,无论哪个岗位、哪个环节都要想到内控工作,想到风险防范。
3 、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才能保证审计的公正性内部审计是履行独立经济能力的经济监督活动,企业内部审计虽然不具有国家审计那样的强制力,但它在开展审计工作中也应具有独立性。它要求在本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带下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企业在设置内审机构时应坚持两条原则:
一是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一开始就强调: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核的活动”“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的不偏不倚的见证和评价,这对于正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
二是权威性原则,这是企业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审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的越充分。
4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只有不断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才能更加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益。要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必须做到:一方面企业领导要改任人唯亲的为任才为亲;另一方面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首先,要求企业内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其次,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管等方面的知识;再次,要求内审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已提高应变能力和内审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高层次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
5 、建立一套完整的奖惩制度,为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提供权利保障、法律保障、措施保障通过建立内部审计激励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肯定成绩,并进行适当奖励,能够增强审计人员的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另外,对监督不力的审计人员,应予以严厉处罚,情节严重的或由于监督不力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应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