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筹资方式;资金成本;财务风险;筹资决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引言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作为筹资主体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优化资本结构等需要,运用各种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本的活动。企业在筹资时,应分析预测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大小及相关的风险,做出正确的筹资决策。
二、企业筹资的方式
是指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形式,体现着资本的属性和期限。
1.股权筹资。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在公司投资入股并借以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它代表持股人在公司拥有的所有权。发行股票是一种直接融资方式,是股份公司获取自由资金的基本方式。
2.债券筹资。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用以记载和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有价证券。发行债券规定发行人将于何时归还持有人的本金和利息,而债券持有人拥有按约定条件取回本金和利息的权利。
3.融资租赁筹资。租赁是指财产所有人将其财产定期出租给需要这笔财产的人使用,并由后者向前者按期支付一定数额的租金作为报酬的经济行为。
4.银行长期借款筹资。银行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借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它是企业长期负债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目前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
5.吸收直接投资。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以协议等形式吸收国家、其他企业和个人及外商等直接投入的资金,形成企业资本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6.商业信用筹资。商业信用筹资是指商品交易中因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三、筹资方式的优缺点分析
1.股权筹资。(1)发行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优点:①普通股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②没有规定的到期日,无须偿还,是公司的永久性资本; ③风险小,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④能提高公司的信誉。 缺点:①资本成本较高;②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③增发可能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2)发行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优点:①一般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②股利支付既有固定性,又有一定灵活性。缺点:①资本成本虽低于普通股,但是一般高于债券;②制约因素较多;③财务负担重。
2.债券筹资。优点:①筹资成本较低;②能够发挥财务杠杆作用;③保障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④便于调整公司资本结构。缺点:①财务风险较高;②限制条款较多;③筹资额有限;我国《公司法》规定,发行公司流通在外的债券累计总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
3.融资租赁筹资。优点:①能够迅速获得所需资产;②限制条款少;③免遭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④全部租金通常在整个租期内分期支付,可以适当降低不能偿付的危险,并且租金费用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缺点:筹资成本较高,租金总额通常高于设备价值的30%;采用租赁筹资的方式如不能享受设备残值,也可视为承租企业的一种机会损失。
4.银行长期借款筹资。优点:①资金成本低;②筹资速度快;③借款弹性好;④借款利息费用固定,具有财务杠杆的作用。缺点:①筹资数额有限;②限制条款较多;③财务风险较大。
5.吸收直接投资。优点:①增强企业形象;②一定程度降低财务风险。缺点:①资金成本较高;②容易分散企业控制权。
6.商业信用筹资。优点:①使用方便;②成本较低;③限制少。缺点: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公司缺乏信誉,则容易造成公司间的相互拖欠。
四、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的原则及考虑的因素
1.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的原则
(1)效益性原则。
(2)合理性原则。
(3)及时性原则。
2.筹资方式选择的考虑因素
(1)筹资数量。企业筹集资金的多少,与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成正比,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合理的匡算筹集数量。
(2)筹资成本。筹资本身意味着付出的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是昂贵的筹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
(3)筹资风险。指假使企业违约是否可能导致知情人或投资人采取法律措施以及是否可以引起企业破产等潜在风险。
(4)筹资实效。指企业各种筹资方式的时间灵活性。
五、我国企业选择筹资的策略
1.确定的筹资规模,控制负债经营比例。企业的资本结构中,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使企业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中。
2.充分考虑内外部经济状况。企业在选择筹资机会时要保证筹资方式不仅要与企业经济活动的周期和财务状况相匹配,也要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相匹配。
3.挖掘企业内部的筹资能力。不断提高和挖掘企业内部的筹资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中自创性的筹资渠道。
4.打造健康的筹资平台,提高自身资信水平。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信誉和资信等级,这是提高筹资能力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潘.现代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对策选择[J].
[2]陈涛.企业筹资方式的分析[J].
[3]李荣兰.刍议我国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J].
[4]郭勇.浅析企业的筹资方式[J].
[5]王瑞.中小企业筹资方式及评价[J].甘肃科技纵横,2011(04):93-94.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战略
现代企业正朝着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在现代企业的逐步发展中企业发展战略至关重要,为企业的发展方向起到了指针作用。财务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中关键的一部分,对整个企业发展战略起着协调和支持作用。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管理者只有用战略性思维确立医院的发展战略,站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医院管理,主动适应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机制、服务模式、竞争方式,把现代医院经营管理理念应用于医院经营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合理利用人、财、物等资源以取得最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提高医院发展的整体优化程度。提高竞争实力,推动医院又好又快发展。财务战略是发展战略的子战略,是发展战略中最关键的战略,这就需要医院的财务部门制定适合医院发展战略需要的财务战略。
一、医院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是指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
医院的财务战略从属医院的整体发展战略,是医院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实现医院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医院财务战略体现医院整体发展战略的要求,为其筹集所需资金。根据医院发展战略的需求投放资金。并对其收益进行分配。
医院财务战略是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具体化,医院财务战略始终保持与医院整体发展战略之间的动态联系,支持其他子战略,同时医院财务战略对医院资金运筹进行总体谋划,规定医院资金运筹的总方向、总方针、总目标等重大财务问题。
医院应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宏观政策、医疗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行业发展趋势、可利用的资源水平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医院财务部门从而制定符合发展战略要求的财务战略。
二、医院财务战略内容
医院财务战略的内容应当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内容确定。主要包括筹资战略、投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和并购战略等内容。
(一)筹资战略
筹资战略是根据医院的内外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适应医院整体战略的要求。对医院的筹资目标、原则、结构、渠道与方式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的谋划。
1.医院筹资战略应遵循原则
(1)低成本原则
医院筹资资金不论通过何种渠道、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有一定的资金的成本。因此要根据资金来源综合考虑各种资金来源的成本,力求降低综合的资金成本,但是也不可盲目一味追求低成本,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发展的需要等资金的性质来进行综合考虑。
(2)稳定合理性原则
医院筹资都要预先确定筹资的数量、筹资的投向、必须合理测定资金的需求量。科学合理的筹资数量应与投资数量达到平衡。要避免因筹资数量不足而影响投资活动或因数量过剩影响筹资效益和资金的浪费。
稳定合理性原则同时关注债务期限结构、融资结构与投资方向的匹配的问题。通常长期资产需要长期融资来支撑,短期资产需要短期资金来源支持。
(3)可得性原则
可得性原则是医院要考虑资金流动是否存在阻碍、筹资是否合法、是否存在外币资金管制、医院的资本结构是否适应投资者的需求、医院的治理机构是否符合证券监管机构的管制要求等。
(4)提高竞争力原则
提高竞争力原则不仅仅考虑资金成本高低更希望通过建立投资关系获得对方品牌、管理、渠道等方面的好处和经验。
2.筹资方式
是指筹集资金所采用的具体形式。即如何取得资金,体现了资金的属性。根据资本的属性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权益融资,包括医院内部的积累、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接受捐赠等。
医院内部积累是指医院从收支结余中计提留用的资金或未分配的盈余,采用这种方式不受外部条件约束,简单易行,但不足之处在于融资额度有限,资金需求量很大不可采用这种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是指医院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来吸收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外商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是我国筹资中最早也是非营利性医院目前最重要的一种筹资方式。其优点是资金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无需归还等。吸收直接投资不仅可以筹措资金,而且能够直接获得所需的先进医疗设备和技术,能够尽快形成医院的经营能力,这种筹资方式的财务风险较低。缺点是投资者需求较高回报。资金成本较高,产权关系不明晰,不便于产权交易。
发行股票是指医院为筹集自有资金而发行有价证券。发行普通股股票,是医院尤其是股份制医院筹集资金的一种基。本方式。优点是能够筹集到较多的资金,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对促进医院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筹资风险小。缺点是资金成本较高,分散控制权,可能恶意被收购。
接受捐赠是医院相对其他企业来说更重要的一种权益性筹资方式,尤其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接受境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意义重大。
(2)债权融资,是医院依法筹措并按规定用途使用,按期偿还的资金,是借入资金或债务资金。主要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租赁、商业信用。
银行借款是医院根据借款合同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还本付息的款项,分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发行债券是医院为筹集资金,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间按票面金额还本付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租赁是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期限内将资产租让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信用业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租赁已成为解决医院租金不足而采取的一种筹资方式,尤其是大中型医院目前常采用这种筹资方式。
商业信用是医院在采用药品、器械、卫材等材料物资中以延期支付货款的方式赊购。商业信用是常见的短期融资方式。
债券融资的优点是有税盾的作用,但缺点在于较高的还本付息的压力。
(3)资产销售融资,是医院通过变现资产的形式释放资金。目前医院大多为国有性质,资产的处置需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因此这种方式对国营医院并非易事,但对民营医院来讲是简单易行又不会稀释股东权益。缺点是较为激进,一旦操作就无回旋余地。并且如果时机选择不对。售价可能低于资产本身的价值。
(二)投资战略
[关健词]外商直接投资;外商间接投资;互补性
对外投资是指资本突破国家界限在国外的投资,按照投资主体是否拥有对投资企业的实际管理权,可以把对外投资分为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与对外间接投资(FPI)。前者指投资者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后者主要是指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的投资,以及中长期国际信贷。本文所指直接投资是指外商在华注册登记的三资企业,而把股票投资和对外借款及其他外商投资作为外商间接投资。
学术上关于FDI的论著主要集中在解释成因和讨论影响两个方面。早期的FDI理论主要从微观或宏观层面出发,重在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形成的原因。微观层面如海默(1960)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基础上的垄断优势理论,雷蒙德·维农(1966)建立在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的产品周期理论,巴克莱和卡逊(1976)等建立在科斯定理基础之上的内部化理论,以及约翰·邓宁(1977)建立在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的折衷理论(OLI);宏观层面如日本小岛清(1978)的比较优势理论。近期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宏观(即国家层面)上,主要讨论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以及提出政策建议,多为实证研究。
FPI的理论主要是证券投资理论,大都从微观层面即从投资者层面论述如何规避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如上世纪50年代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60年代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及70年代史提夫·罗斯的“资本资产套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等。近期也开始有宏观即国家层面的论述。如有学者(于永达,2000)在分析FPI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应力主FPI的健康发育、有序流动及相关法规的严密健全,趋利避弊。”也有人(马全军1996)考查FPI对东道国的影响。
关于国际投资的文献尽管很多,但基本上都是要么从直接投资的角度,要么从间接投资的角度去论述,而对于FDI与FPI二者关系角度去论述的则鲜有也。本文拟就FDI与FPI的互补性作一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FDI与FPI的互补性
1.从其作用来看,FDI和FPI各有所长,具有互补性。FDI对东道国的正面作用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引进资金,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引进先进技术(即技术溢出效应);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产业发展(主要是通过竞争及企业间的纵向或横向联系来带动;提高东道国的国际竞争力。其负面的影响是外商直接投资往往会背离东道国的产业及战略规划。以1997年~2002年外商在华实际直接投资数据看,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占到了70%左右,且呈上升趋势,其中制造业接近70%,而且大都投资在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而对国家扶持的第一产业,则不到2%,对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则仅占22%多一点,且呈下降趋势,从投资地域来说,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2001年和2002年东部六省市(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外商直接投资份额为70.72%和71.36%。而西部十省市(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外商直接投资份额分别为3.09%和2.69%。可见外商投资也不考虑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还容易造成垄断及技术依赖性等缺点。
FPI包含对外借款和证券投资,前者作用主要在于可以利用国外资金,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其优点是资金可以自由使用,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战略的实施。其缺点是造成一定的债务负担,且其使用成本一般也比国内资金高,对国际收支平衡也有较大的影响。后者的发展则不仅有利于利用外资,而且有助于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和公司治理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如Summers(2000)认为,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增加投资和提高产出。另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若开放不当,又会增加其金融脆弱性,容易造成一国金融危机。
2.FDI和FPI二者互相促进。FDI对FPI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FDI需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大量配套设施,客观上刺激东道国对FPI的需求;FDI有助于提高东道国的竞争力,促进东道国制度的不完善和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使外商投资更加安全,有利于大量FPI的流入;跨国公司等FDI本身需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筹集大量的资金,这从实质上来说增加了国间接投资的流量。而FPI对FDI的拉动作用则在于:大量FPI的流入,有助于受资国筹集大量资金,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提高吸引FDI的竞争力。
二、对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
1.政府要加深对国际投资的认识,转变观念。国际投资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许多政府官员只看到其积极作用的一面,而忽视其消极作用的一面,认为吸引外资多多益善,盲目吸引,更有甚者把吸引外资的数量当作自己的政绩来看待。政府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首先必须认识到引进外资只是我们发展的经济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因此,外资的引进必须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同样,对政府官员吸引外资的考核也应该以此为标准,重在引资质量,而不是单纯地看其引资数量。超级秘书网
2.吸引FDI与FPI并举,重点在吸引直接投资。FDI和FPI二者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二者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使用。一方面,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也需要巨额资金,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充足,目前的负债率并不高,有较大的引资空间。因此,可吸收FPI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
3.转变引资措施,从税赋减免等优惠措施向改善投资环境转移。我国利用外资的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主要以对外资实行税赋减免等优惠措施来吸引外资的,使外资税赋很低。而中国内资企业所得税率为33%,税赋极不平等。这造成了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不公平竞争,使本来就弱小的国内企业在竞争上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同时也剌激了假外资的盛行,这实质上和引进外资的根本目标(发展中国经济的一种手段)是背道而驰的。一国吸引外资的因素很多,主要在于投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经济运行状况和社会及政治状况等软硬环境。我国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并不强,我国作为亚洲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东道国,主要是由于地缘、文化、和民族关系,即许多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于华人。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我国实际利用港澳台华商直接投资份额占52.7%;合同金额占全国的52.7%。从地域来看,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主要在亚洲,而在亚洲的投资来源中,中国港澳台地区在大陆的投资占较大比重。而港澳台的投资中,近一半投资在广东和福建两省,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两个省与港澳台有较近的地缘及文化习俗等密不可分(其商喜欢在广东投资,而台商则更愿意在福建投资),而并非仅仅因为优惠政策。新晨
4.由对外资优惠转向对产业、地域优惠,并对某些行业的外资进行必要的限制,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由于对外资的税赋优惠,给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使国内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同时也刺激了假外资的盛行。另一方面,这本身也不合理,也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应把对外资的优惠转移到对产业、对地区的优惠,给予内外资同等待遇,把引资的优惠政策同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宏观发展战略联系起来,真正达到利用外资增强国力,发展本国经济的目的。同时,对有关国家安全的产业,也禁止外资的涉入,如航空、通讯、军事等。对民族工业冲击应适当限制,对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含量、或者本国已经发展得很成熟的产业要限制。
参考文献:
[1]于永达:国际间接投资超前发展论析[J].世界经济,2000(6),pp57
[2]马全军:国际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J].世界贸易,1996(7),pp31
一、企业的主要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1、企业的主要筹资渠道
企业筹资渠道,是指企业筹资的门路,包括筹集资金的来源和方向。我国企业筹集资金主要分为内部筹资渠道和外部筹资渠道两种。
(1)内部筹资渠道
企业筹集的资金来源于企业自身。主要是指企业自留资金,包括企业自由资金、企业应付税利和利息、企业未使用或未分配的专项基金。内部筹资渠道由于不需要承担借款利息成本,故在资金成本上的负担相对较小,风险近乎于零。
(2)外部筹资渠道
企业筹集的资金来源于企业外部。外部筹资渠道的范围较广,主体包括政府、银行、企业、个人等,内容涉及国家财政资金、专业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经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外商资金、民间团体资金、居民个人资金等。外部筹资渠道的资金来源广速度快,可筹集资金金额较大,筹集到的资金弹性较大,是企业筹资渠道的重要来源。但由于资金来源于外部,一方面需对资金的获取和偿付承担较大风险,另一方面又要承担由于借贷而产生的高额成本。
2、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
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筹集资金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形式。企业的筹资方式属于企业的主观行为,只要筹资方式合乎国家规定的标准,就可以考虑采用。目前我国主要的筹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吸收直接投资
即企业直接从投资者处取得其作为资本投入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按资金来源可分为吸收国家投资、企业法人投资、外商投资、个人投资。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点在于操作比较简便,而且投资者往往是企业拥有者,享有企业经营管理权,有利于塑造企业良好的信誉,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较低。缺点是资本成本较高、企业的控制管理权不集中、筹资范围太小等。
(2)发行股票
即企业在证券发行市场发行股票,从而取得投资者的股本。发行股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发行股票的优点包括:一是普通股票的不可偿还性和永久性等特征,致使筹资风险较低,有利于企业长期持续的稳定经营。二是筹资范围较广,可以最大限度地筹集社会资本。三是为获得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的资格,企业会自觉规范自身的资本结构和内部控制。
但发行股票也存在诸多缺点。一是股票投资的风险较高,导致必须设定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才能吸引投资者,故资本成本也较高。二是股票发行需支付相关的发行费用,筹资费用较高。三是股票发行需经历较长的周期和繁杂的审核环节,难以满足企业应急性的筹资需求,及时性较差。四是发行股票可能会分散原有股东的控制权。
(3)发行债券
即企业在证券发行市场发行债券,从而取得向投资者借入资本,属于企业的负债范畴。发行债券的优点包括:一是债券的风险相较股票更低,而且债券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减少应交所得税,所以其资本成本也较低。二是债券的发行费用也比股票低。三是发行债券所取得的资本属于企业负债,不会分散股东控制权。
但债券具有偿还性和期限性,筹资财务风险较高,且债券发行有着诸多限制条件,能够筹集的资金金额受限。
(4)银行借款
即企业从银行处借入的资本,属于企业的负债。银行贷款筹资是我国企业的第一大筹资方式,其优点包括:一方面,企业借款筹资只要达到银行的条件即可取得借款,筹资所需时间短,较为迅速。另一方面,借款筹资成本较低,且具较大弹性,可以与银行进行协商。
其缺点主要是银行借款的财务风险较高,需按时还本付息,一旦失去偿付能力,则可能面临高额滞纳金,甚至破产。同时,借款限制条件较多,银行要保障其资金的可收回性,对企业有着严格的信用评级标准,严格限制借款期限、规模等。
(5)商业信用
即企业在往来业务之中,产生的产品赊购和货款预付。商业信用筹资的具体形式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商业信用为企业争取了短期的资金使用期,取得较为简易,筹资方便,且无需提供任何抵押担保,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里。但其筹资成本较高,所筹资金使用期限相对较短,一旦企业未能还款,会造成不良影响损害企业的信用,受外界干扰较大。
二、影响我国筹资渠道及筹资万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企业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多种多样,影响我国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选择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即资金要求、企业自身、筹资风险、筹资成本和资本结构。
1、筹资数额
筹资数额即企业需要筹集的资金量。筹资数额应该与企业实际资金的需求量相呼应,根据企业实际的资金需求量来确定恰当的企业筹资数额,筹资数额与企业需求量不一致,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企业的损失。
2、筹资时效
企业筹集资金具有一定时效性的要求。这要求企业在资金急需时能够迅速筹集所需资金;在不需要时能够及时的偿还,而不因资金闲置或拖欠产生额外的费用。
3、使用期限
由于企业发展项目持续时间不同,企业筹得的资金也有其一定的使用期限。资金使用期限较短,则企业需要筹集短期资金;使用期限较长,则企业需要筹集长期资金。
[关键词]FDIGDP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溢出效应
一、引言
学术界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影响有不同看法,部分认为FDI对GDP有促进作用:Abende-Nabende,J.L.Ford(1998)以我国台湾省为例讨论FDI对经济的潜在推动。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结论:L.P.King与B.Varadi(2002)分析了匈牙利59家公司相关数据,认为短期内FDI促进经济增长,长期有阻碍作用。多数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FDI净溢出效应不显著,甚至为负,而在发达国家有正效应。
2003年中国接受外国直接投资530亿美元,居全球首位。FDI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学者最初持肯定态度:ChungChen,YiminZhang(1995)研究表明1978年后FDI对中国经济的推动。后陆续有异议:赵奇伟、张诚(2006)检验京津冀1980~2003年数据发现以1995年为拐点,FDI溢出效应逐渐消失,至与区域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
少有学者对近几年宏观数据进行分析,而FDI的净溢出效应是随时间变化的;也少有学者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该模型有不存在虚假回归的显著优点。本文取1986年~2007年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构造ECM,探讨FDI对我国GDP在长短期内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二、实证分析
1.变量和数据的选取
以GDP衡量经济增长,FDI与GDP取自CCER宏观数据库(2007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家经济运行情况会及商务部网站),CPI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及CCER(取1978=100)。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折算出年度汇率。
(1)统一单位:FDI乘以年度汇率,以人民币表示。
(2)消除物价因素:FDI,GDP除以当年CPI。
(3)消除列异方差:消除物价因素后的FDI与GDP取对数表示为lnGDP,lnFDI。
2.单整阶数检验。(下述检验结果均来自EVIEWS5.0)
变量单整阶数相同才可能具有协整性。单位根检验可以确定变量的平稳性,从而知其单整阶数。建立ADF模型如下,进行单位根检验。当ADF统计量小于临界值时,变量具有平稳性。
表一lnGDP,lnFDI及差分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lnGDP,lnFDI非平稳,经一阶差分,lnGDP,lnFDI平稳,故lnGDP,lnFDI为一阶单整序列。
3.协整检验与ECM
本文采用EG两步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第一步基于动态分布滞后模型(ADL)进行回归,这时需要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第二步是以第一步得到的残差值作为误差修正项加入到ECM模型中,用OLS法估计短期参数。
(1)建立ADL模型,进行协整回归(括号中数值为对应的t检验值)
(403.21)(4.16)(-3.85)=0.998,DW=1.50
(2)对回归所得的非均衡误差进行EG检验:
(-3.784)
Prob.=0.0013小于0.05,=0.43,DW=1.55,协整检验通过,lnGDP与lnFDI间存在协整关系,可继续EG两步法,分析长期关系并建立ECM模型。
(3)ADL模型分析
根据ADL模型,短期看来,当期的FDI对当期的GDP有促进作用,然而对下年度的GDP则有反向影响。
长期关系:
长期看来FDI对GDP的平均弹性为-1.27,FDI对GDP并没有想象中的推动作用。
(4)ECM
已检验变量存在协整关系,由格兰杰定理,可建立ECM:
(对数的)FDI年增长量以0.2的比率影响GDP的年增长量变化,上一年度的非均衡误差以0.018的比率对本年度的取值做反向调整。
4.格兰杰因果性检验
假设变量A对B存在格兰杰非因果性,若Prob.<0.05则拒绝假设,变量A对B存在格兰杰因果性。随着滞后期不同,检验结果也不同。经检验,lnFDI与lnGDP在滞后1—3期互相没有明显影响,滞后期为4时,lnFDI与lnGDP互相存在因果性,lnGDP与lnFDI相互影响。
表二:格兰杰因果性检验结果
三、结论
1.计量结果表明:FDI与GDP间存在协整关系。短期内,FDI对该年的国民经济有一定的刺激促进作用,但就长期而言,FDI对GDP的平均弹性约为-1.27,即与经济增长负相关。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滞后期不同,FDI与GDP的相互作用不同。
2.FDI以其“溢出效应”给东道国带来经济发展,本文得出结论FDI对GDP有负作用,这与赵奇伟、张诚(2006)发现FDI溢出效应逐渐消失相符。目前我国的金融和劳动力市场尚不能为企业获取FDI溢出效应提供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支持,我们不能片面否定FDI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而是需要提供相应的完善的外部条件。
3.基于税收视角:政府为了吸引外资所提供的“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税收优惠,加剧了外商投资的“超国民待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平竞争。
4.FDI在促进关联产业发展同时,打击了直接相关的国内民族产业。故在充分吸收“溢出效应”的同时,应对外资比重过高的行业的引资规模加以限制,保持适度的内外资比例,保证民族资本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A.Bende-NabendeandJ.L.Ford:FDI,PolicyandEndogenousGrowth:MultiplierEffectsfromASmallDynamicModelforTaiwan.1959-1995,WorldDevelopmentVol.26,No.7.(1998)
[2]L.P.KingandB.Varadi:BeyondManicheanEconomics:munistandPost-CommunistStudies,35(2002),1~21
[3]ChungChen,LawrenceChangandYiminZhang:Therole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china’spost—1987development,WorldDevelopmentVol.23,No.4.(1995).691~703
[4]赵奇伟张诚:FDI技术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