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综合框架笔记

教育综合框架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综合框架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综合框架笔记

教育综合框架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统考;公共教育学;师资;课程改革

教育部明确规定,自2015年起教师资格证考试实现全国统考。2016年11月5日,我国进行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后的第一次统考。改革之后的教师资格证统考不考“两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两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考试科目和内容的变化,给高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带来全新的挑战。本文指出教师资格证考试带来的新挑战,分析高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改革高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资格证考试带来的新挑战

首先,增加了考试科目。未改革前笔试科目有《心理学》和《教育学》,改革之后中学教师笔试科目包括《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小学教师笔试科目包括《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幼师笔试科目包括《保教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关参考书与教材不再统一指定,且教师资格证考试加入面试环节,这样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重视。其次,增加了考核实践,对能力要求得到强化。统考对理论与实践所占的比重进行了调整,重视对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测试。结构化面试中增加有关教师价值观、教育理论素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强调实际运用能力。总体来说,增大了考试的整体难度,考试侧重于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而在当前实际教学中,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离此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公共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和开设教师教育专业的其他院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公共教育学课程一直以来存在以下问题:有些教师厌教,有些学生厌学,有些学生“上课只顾记笔记、课后抄笔记、考试前背笔记、考试后扔笔记”,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公共教育学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体系有待优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教材体现了当时最新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和科技不断发展,一些内容显得相对比较陈旧,同时教材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创新。第二,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为主。在教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只是“纸上谈兵”,没有把学校实际教育情况与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使得学生感觉课程内容乏味无趣。第三,教学评价偏向于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闭卷考试这种传统的检测方式,使得学生只会对相关内容死记硬背,教师难以正确判断学生的教学技能掌握情况。

三、改革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具体措施

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对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有了提高,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学内容要精心选择与调整。教学内容的选择本质上是对教材的使用和改造,很多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偏向于“教教材”,忽视不断变化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公共教育学课程应该对不同的教育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各种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科学指导。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必修课程之一,教育学的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来增、添、删、减,注重优化教学内容结构,改变学生头脑中的“公共教育学是纯理论学科”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构建教育学知识框架。一门课程所承载的知识内容,往往具有很强的逻辑结构。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形成大概的逻辑框架,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减少教学内容的片断化。同时,教学完每个章节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所学的各种知识进行有机串联,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形成对课程的全局观和开阔的思路。(3)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课题研究教学法、指导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章节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1)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公共教育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教师应该多用通俗且比较专业的话语进行讲解。比如教学“人•社会•教育”时,教师可以联系教育实际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2)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课前广泛搜集中小学教学案例,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与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理解教育学的实用性和潜在价值。3)体验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专业内容设置主题,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课后充分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模拟训练,最后大家提出相应的评价与改进意见,使学生通过实践理解教学内容,并锻炼学生的教学技能。例如,讲授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施”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进行实际教育体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4)引导学生阅读教育学经典名著。对于教育的本质,学生如果只是在教材中找答案,其结果肯定是只找到几个现成的结论,学完后可能很快忘得干干净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重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教育学经典名著。借助阅读,不仅可以开阔知识视野,而且可以真切地感悟教育的多面性、教育的真实性以及教育价值的多元性,从而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教育价值理念。例如,有学生读过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后说道:“原来教育中的目标、原则、途径还可以描述得如此美丽又如此真实,带给我的是一种相当新鲜与特别的感受。”教师要仔细选择教育学名著并推荐给学生,同时,让学生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要指导学生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深化对教育学相关理论的理解。(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合理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当前,最合理的评价方式是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者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指对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表现等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学生接受阶段性学习后的评价,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一般以分数或等级来表示。(6)提高教育学专任教师的素质。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变化,对教育学专任教师的素质与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教师要及时转变对自身的定位。教师既是教的主导者,也是学的引导者,还应是学生的合作者。第二,教师要注重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作为教育学专任教师,要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知识,时刻关注学科前沿,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第三,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积极改变传统的课堂秩序,变权威秩序为互动秩序,变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多元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资格证考试带来新的挑战,高校要结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改革高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具体措施。要精心选择与调整教学内容、构建教育学知识框架、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育学经典名著、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及提高教育学专任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的通知[Z].2013.

[2]王道俊,王坤庆.面向21世纪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1(07).

[3]张璇.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基于“活动教学模式”的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

[4]车雪琴.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课程中的作用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3).

[5]杨梅,郑枫.“国考”背景下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06).

教育综合框架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学 教学改革 思考

《护理教育学》是围绕着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技巧为目的,以综合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及能力为中心而设置的科目。通过护理教育学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护理教师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掌握护理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护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护理学领域内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性学科,有着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学科范畴,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边缘性的学科。

面对当前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护理教育学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特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越发显得捉襟见肘,因而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护理教育学之学科分析

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最新本科专业目录中要求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这几个方面要求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管理与科研实际上在临床护理能力范畴之内)。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改变,健康教育者已成为护理人员的主要角色目标之一;同时,作为培养层次较高的本科护理人才将来还要承担护理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带教的任务,均要求护理学本科毕业生不仅应具备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还应具备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学教学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开设护理教育学课程,努力提高其教学效果,是培养护理学生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学教学的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

护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学,不能变成普通教育学的翻版。普通教育学的内容涉及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史学、课程学、教学论、德育论、体育学、美育学、教育管理学等内容,是庞大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论,是教育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护理教育学是主要研究护理学领域内的教育现象(即护理学教学或健康教育)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内容侧重点是介绍关于护理学教学和健康教育方法的一般性知识,帮助护理专业学生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原理与方法和护理教育教学技能。国内出版的有关护理教育学的教材存在着照搬普通教育学内容框架的倾向,尚未将该课程的特定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完整地反映出来。

二、护理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突出重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护理教育学的知识信息量很大,若系统地讲授,将占用大量的学时。因此,我们把内容的侧重点富有针对性地取在关于教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的介绍上面,内容布局突出专题性。根据我院的做法,护理教育学课程包括理论讲述和教学实践(讲课实习)两部分,共4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18学时,理论与实践之比为1∶0.6。

2、创新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本身就是其教学内容的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学习观摩示范讲课的过程,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护理教育学比一般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更强,对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要求更高。为了使该门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院打破了其他专业课程长期以来沿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传统的单向呈示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行双向对话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问答、参与课堂讨论和做心得体会式的课堂笔记。理论课每次安排3学时,1/3时间用于教师讲述,主要讲解本次课内容的基本框架、学习范围和一些重要概念;另外1/3时间用于课堂讨论,按座位就近原则将学生分成6~8个讨论小组,将学习内容设置成6~8组问题,并阐明其冲突和争议之处,将问题分别布置给几个讨论小组进行讨论;另外1/3时间用于学生回答问题或讨论后的专题发言。每次课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做学习笔记,笔记内容不仅要求有听课的简要记录,还必须有听课体会的简要批注或小结。这种教学形式有效地将教师教与学生所学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从教师讲解和自学教材中学到护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到最直观的教学基本技能,而且还能用所学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去分析评价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总结经验教训。

3、重视实践教学,培养教学技能

护理教育学实践环节教学共18学时,分四个阶段安排,包括撰写教案、小组“说课”与互评、大组正式讲课与评比、全班内讲公开课等。教案撰写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护理专业课程选择一段内容,撰写一份20分钟的教案(含教学设计和详细讲稿)。小组“说课”与互评安排4学时(半天),每15人一组,每个同学通过“说课”的形式介绍自己试讲内容的教学设计,接受小组同学的评价,然后根据同学的意见和建议重新修改教案后交给老师评阅和评分,最后根据老师评阅意见再次修改教案。大组正式讲课与评比安排8学时(两个半天),每组30人,每组安排2位教师做评委,所有学生均参加讲课评比,评委老师对每位学生的讲课给定评分。全班内讲公开课6学时(半天),按各大组讲课评比情况选出6~8名同学做全班示范讲课,颁发护理教学实习示范讲课证书。

参考文献:

[1]孔祥清,轩辕,秋艳.为医学生开设医学教育学课程的思考. 西北医学教育,2005,1?

教育综合框架笔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分组讨论 教学 计算机应用 课程

近年来,居于改变教学模式的新教法推陈出新、百花齐放,但终究而言,这些新教法基本是以转变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所扮演的角色,改进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这一直是我们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技校学生是一群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的青少年,只是文化基础稍差而已,要让这些人学有所成,唯有改进教学方式,让这些学生“动起来”主动学;从教学管理角度来看,教师也应该从课堂纪律管理解放出来,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技校学生除了必须的技术能力外,更需具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等综合能力,学校应该重视学生这些素质教育。分组讨论教学法的引入,较好地解决了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1]

1.分组讨论教学法的基本情况

分组教学模式出现在19世纪末。我国也在80年代初开始接触这类教学法,近年来在理论探讨与实际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绩。现代教育中,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学生,在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个性发展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特别是技工院校学生,这种差异性往往更大,因此,传统的分组讨论教学法,并不太切合技工院校的教学实际。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在班级授课制的框架下,通过分组,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利用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合作学习,促进组内、组间的差异个体共同学习,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目的。本文所介绍的教学法,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实践运用并优化后的分组讨论教学法。

2.分组讨论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长期以单一的知识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学生极易感觉枯燥、单调,产生厌学、抵触的情绪,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效率、质量可想而知。笔者认真反思后,决定对我校2013级汽修(2)班的新生开始采用新教学方式。

3.准备工作

3.1.1 宣布教学规则:正式上课后,告知学生本次课学习的章节、指定要顺序完成的任务和相应的时间、小组发言人的选定办法、组内PK和组间PK的内容、奖品奖励等。

3.1.2指定任务:学生要每一个连续的、限定的时间内,依次完成个人阅读和笔记、小组讨论和推选综合意见、板书和介绍、上机实操等几个任务。

3.1.3阅读方法的培训:考虑到分组讨论教学法的特点,需在正式采用该教法之前,教会学生掌握关键字阅读方法,使用粗览加细读相结合、辅以笔记的方式来进行阅读。

3.2 实施过程

3.2.1随机分组。宣布完教学规则后,由教师随机将学生分成5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分组方法可以灵活掌握,但须尽量做到每次课的组员都不相同,避免在共学的过程中形成相互的依赖。这一环节控制在5分钟内完成。

3.2.2个人阅读。分组完成后,同组的学生围坐在一起,开始阅读并做笔记。阅读笔记一般要求记录5条要点。这一环节的时间按课文内容设定,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教师在此期间应巡视学生的笔记情况并打分,作为组内PK的成绩。

3.2.3小组讨论。完成个人阅读后,小组内各学生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集中讨论,然后综合各人的笔记情况,共同选定5条要点,并用3-5个汉字来概括出来。这一环节控制在10分钟内。

3.2.4意见发表。这一环节由教师在各组内随机抽出发表人。抽齐各组发言人后,各发言人讲本组的笔记要点写到黑板上,并向全班同学介绍。并以此作为组间PK的成绩。这一环节总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

3.2.5教师点评。对学生笔记要点及公共笔记要点点评;并对组内PK、组间PK成绩做点评,或听取学生对组间PK的意见,同时对PK优胜者颁发奖品。这一环节控制在5分钟内。

3.2.6上机操作。约35分钟。学生的技能训练是建立在对课本知识的充分掌握基础上的,得益于以上的学习,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质量大幅提高,上机操作得心应手。

3.3 实施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笔者结合实际调整了分组方法等环节的设置,使之更好地适应本课程的教学。从该班实施此教学法一个学期的情况来看,主要达到了三个方面的效果:一是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对知识要点的掌握牢固;二是学习氛围完全转变,基本杜绝纪律涣散、无精打采,或是玩手机的现象;三是教师的工作压力得于纾解,不再苦于课堂纪律管理,不再一味地讲授课文。可以说,新教法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2]

4.新教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把握“学生为主”这个原则来组织教学,只有学生自主地“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而以此建立“游戏”规则后,教师只作为一位旁观者,或是观察者;

二是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注重采用“随机”方式,建立小组学习规则,以此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并充分利用个体的差异性来进行互补完善;

三是要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教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在把握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创新更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长期拥有有新鲜感,愿意投入到“游戏”中来,主动地学习;

四是注意控制分组的数量,一般分为6~8组为宜,分组数量太多的话,教学场地和时间的安排都会遇到问题。单次教学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节课(90~100分钟)以内。

五是不要忽视小礼物、小奖品的激励作用。每当完成组内PK或者是组间PK的时候,要及时地对优胜者进行表扬和奖励,树立榜样的作用,营造热烈气氛,点燃学生“战斗”情绪,让学生持续兴奋地学习。

参考文献:

教育综合框架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毕业设计;辅助系统;Drupal

一、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辅导

系统的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是远程教育中的重要的一环,利用网络开展毕业设计辅导是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中关注的热点。传统的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辅导系统功能简单,大多只有信息和查询、提交等相关功能,对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直接辅导很少。真正的面向学生的辅导系统功能应多样化,而且操作便利。本文使用UML中的用例(Use Case),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对辅导过程加以分析。系统的参与者包括:STU(做毕业设计的学生)、TUTOR(论文指导老师)、ACD(教学管理员)如图1所示:

与STU相关的用例有5个,分别是写作、参考资料下载、知识记录、特殊工具应用和交流用例,用例写作包括两个子例是分别是写开题报告与撰写论文。另外有四个扩展用例,分别是开题报告的扩展用例即提交开题报告、参考资料下载的扩展用例即资料搜索,知识记录的扩展用例即Feed聚合和移动学习。与TUTOR相关的用例是交流,交流有三个子例分别对应着对开题报告的交流、论文撰写过程中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教学管理人员相关的用例是查收开题报告和查看师生之间交流情况。

本研究的毕业设计辅导支持系统采用B/S结构以适应远程教育的要求。通过Internet,学生可以在不同地点,以不同网络接入方式请求服务,所有数据都保持到服务器端,方便学生随时访问,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可随时共享,具有易用性、共享性、安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系统采用三层架构有利于系统标准化,有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开发人员只需关注所在的那一层,容易用新的技术实现来更换原来实现的部分。辅导系统的设计包括资源子系统、学生子系统和教师子系统三部分,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二、Drupal内容管理系统的功能特征

Drupal是一个基于PHP语言的内容管理系统,与一般的学习管理系统不同,它是一个高度模块化的开源Web内容管理系统,重点建立在合作之上,是一个可扩展的,适应标准的,保持简洁代码和较小脚本的系统。[1]Drupal的所有文本数据以及图形、音频等其它文件类型的文本指针都以数据库的形式储存,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对Drupal发送请求,而Drupal 则动态的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生成静态网页发送给用户。Drupal的功能异常强大,几乎可以完成任何你想让它完成的事情, Drupal高度模组化的设计提供极大的弹性,它甚至被开发人员视为一种开发框架。

Drupal的系统所设置的一般功能包括:联合协作文档编写(Collaborative Book)、友好URL(Friendly URLs)、模块(Modules)、个性化(Personalization)、基于许可权限的用户组管理系统(Role based permission system)、内容索引及搜索(Searching)等。Drupal强大的功能在于支持模块扩展,正因为有了它,可以实现想到的任何应用。此外, Drupal拥有强大的在线帮助系统以及完善的文档库,并且Drupal是完全开源的,Drupal基于 GPL许可,所以任何人都可以修改它、再它、使用它。

Drupal配合Mysql和Apache应用较多,稳定性和兼容性得到国内外许多应用的证实,Drupal的整体架构符合软件架构体系中的三层架构思想。

三、基于DRUPAL的网络毕业

设计辅导系统的实现

1. 毕业设计辅导系统的Mysql数据库实现

毕业设计辅导系统为学生、老师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帮助学生高质量、高效地完成论文。系统采用完全模块化的Drupal框架,所涉及到的数据表较多,主要包括资源子系统、学生个人页面及教师个人页面,各个模块功能与数据库表相互对应(如图3所示)。

图3中三大模块的每一个功能并非完全独立,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工作,有些功能对应数据库中的一类表而不是一个数据表。为了方便设计与操作,人为将其划分出来。Drupal采用mysql数据库,在数据字段命名上有其自己的规范,除了上图所描述的数据表以外,系统还自带一套逻辑表。Drupal系统默认安装了许多底层数据表,在实现时需结合对应的数据字典修改相应的数据表。

2. 资源子系统的实现

资源子系统是毕业设计辅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来源包括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案例分析和例文等。外部链接资源库包括: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外部扩展搜索(如:Google学术),站内搜索,Feed聚合器搜集实时有用信息。资源系统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提供多形式,多类别的资源,资源系统不是完全独立的,而与其他子系统协同工作。

本系统支持每位教师为资源库添加资源,在添加时候选择分类,最后系统将所有分类资源呈现出来供学生参阅,学生可以根据上载资源时所设定的标签来搜索自己所需的资源。本功能主要用到Drupal中常用模块Taxonomy、CCK和Views。资源内容类型建立后,系统结合分类模块设置术语标签,再用Views将内容按需求呈现出来,添加后的资源汇总到分类资源库,点击资源库导航栏中的条目进入资源分类展示页面。

资源子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方便学生有效精确地检索资源,资源搜索包括对系统内部资源的检索和外接搜索引擎,例如:Baidu、Google及Yahoo。内部检索利用Drupal系统的search模块,外部检索利用外部API接口。搜索功能与其他子系统协同工作。

Feed聚合器可以为学生聚合所需的信息,学生可以自己添加聚合的种子,如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添加一个有feed种子的权威站点,系统会将聚合的信息发送到学生页面,方便学生随时查阅最新信息,为学生提供一个“活资源”。本功能的实现需综合利用cck、views和aggregator模块。

3. 学生子系统的实现

学生个人页面是学生接触的主要页面,在底层运行的是学生个人系统,包括学生写作系统与个人管理系统。写作系统提供在线写作功能,应用的模块包括CCK及其扩展模块、Views及其扩展模块、Books模块。先利用CCK结合Book Page类型创建文章类型,再用创建新的Views来提取所需信息,并将其呈现给学生及教师。用文章类型创建的文章节点允许访客访问及评论,文章在导航栏中以章节的形式呈现大纲,访问者可以灵活地定位到具体章节,在线写作导航页面效果如图4所示:

当学生对个人信息、文章、收藏论文、笔记本和所加入的学习共同体进行管理时,可以利用笔记本功能记录零碎的信息,方便记录论文撰写过程的思路。笔记本功能由笔记系统支持,学生自己建立笔记节点。系统将节点统一存储主要涉及到CCK及其扩展模块、Views及其扩展模块中。由CCK模块结合Page类型创建笔记类型,用Views将学生创建的笔记类型节点显示出来。在访问控制方面,需要利用Flite模块进行筛选。在个人管理系统中采用Author Pane用户管理模块、Flag Friend用户关联模块和Flag Note书签收藏模块进行信息管理。

4. 教师子系统的实现

教师个人页面是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主要活动场所,教师页面由系统的教师子系统支撑,系统需要聚合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信息及论文情况,本研究主要采用评论的方式对学生论文进行评阅,教师与学生交流并提供指导性意见。教师指导界面如图5所示:

与学生个人管理系统类似,教师子系统同样集成了教师个人管理系统,管理教师个人信息和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信息,并跟踪学生的论文写作进度。

5. 交流功能的实现

交流功能是毕业设计辅导系统的关键,本系统实现了同步和异步的交流功能,以多种交流方式来弥补师生间交流的不足。同步交流方面主要灵活利用第三方插件,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插件所提供的多种方式的交流如MSN、QQ、TM、Yahoo!、Skype等。

异步交流除了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论这种方式外,系统还设置了论坛讨论区,能方便地将一些公共性问题设为主题开展讨论。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创建讨论主题,并有权限对主题进行修改,这一功能主要应用了系统的forum模块实现。

6. 后台管理实现

Drupal提供了灵活的后台管理机制,管理员账号具有最高权限,包括所有设置、创建及编辑权限。本研究通过对系统基本信息的设置和对Drupal中灵活的区块设置,以构建方便简洁的管理界面(如图6)。

访问控制也是本系统中较为重要的部分,系统所涉及的用户角色较多,各种角色之间的区别较大,所拥有的权限也不尽相同。利用Drupal提供的权限群组管理,可以对不同角色权限进行整体设置或修改,也可以对特殊账户进行特殊处理。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可以制定相应的访问规则,防止受到恶意攻击。

Drupal后台中可以很直接地管理上传资源及查询所有用户的活动情况,方便教务管理老师监控导师与学生在做论文过程中指导过程的详细情况。

四、网络毕业设计辅导系统的应用

本研究设计的网络毕业设计辅导系统主要用于辅导网院学生基于Internet完成毕业设计。首先,系统为每位学生和导师分配独立账号,通过此账号关联学生个人页面和导师个人页面。同一个导师的学生连同他们的导师组成一个基于网络的学习组,并通过本系统开展协作学习,学生登录其个人页面完成资料搜集与查询,开题报告和各章节的写作,并通过实时或非实时的方式与小组中其他同学交流。教师登录其个人页面可了解小组中学生当前论文的完成状态,通过实时与非实时的方式指导学生研究,学生最终通过不断的积累、讨论、修改完成毕业设计。在完成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网院教学管理员通过后台可查看所有学习组的状态,实时跟踪所有学习组的完成进度,为学习小组提供所需的学习支持服务。

本系统在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09级开展毕业设计阶段,请50位学生试用本系统,笔者和中山大学6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研究生作为辅导老师开展辅导,组成6个学习组,列举19个选题进行试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平台建立了意见反馈专贴,邀请试用者对系统功能及使用情况进行在线反馈。

调查表明,本研究设计的毕业设计辅导系统能有效满足开展学生毕业设计辅导工作的要求,系统具有功能完备、先进性、可扩展性、开发灵便等特性,能较好实现核心功能。但使用中也发现一些体现个性化的功能尚未实现,原型所呈现出来的系统不够完善,在界面上和功能上还有待改善。

五、结束语

网络毕业设计辅导系统在设计上包含了Web2.0、移动学习、社会性学习的思想,Drupal高度模块化开发给系统实现带来很大便利,能完全实现所有设计的功能,所实现的系统具有功能完备的优势,在辅导系统的使用中,可以不断设计和改进新的模块以增强其功能,具有极强的扩展性。Drupal还可用于教育领域的其它平台建设,它为教师提供了各种有用的工具,如在线指导、协作学习、教学评价、资源库、播客、虚拟实验室等,需进一步挖掘其潜力。[2]

参考文献

[1] John K. VanDyk. Pro Drupal Development(drupal 6.x 用户手册) [Z].

[2] Bill Fitzgerald. Drupal for Education and E-Learning, [M].

Birmingham,UK: Packt Publishing Ltd,2008.

教育综合框架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历史 历史阅读 原因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C-0005-01

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历史阅读是最基本的学习活动。随着新一轮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阅读习惯,掌握必要的历史阅读技能变得尤为重要。但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调查了解到当前大部分中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普遍不足,断章取义、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等懒读、误读、错读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前中学生历史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一是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缺失,历史阅读兴趣不足。历史课虽然是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但受到当前教学体制,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学生普遍不重视历史,不少学生将其视为副科,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足。特别对高一新生来说,面对学业转型期,进入高中后课业压力增大,课程增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少,对历史课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平时敷衍了事,考试临时抱佛脚。调查了解到,超过六成以上的学生对历史教材阅读的兴趣一般。即使感兴趣的原因也多是出于考试的需要。五成学生认为历史阅读是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两成学生阅读是为了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只有三成左右的学生是为了获取历史知识,开阔视野。

二是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态度和习惯。首先是阅读的内容不全面,以应付敷衍式的态度选择性地关注教材文字关键部分。历史阅读根据载体不同可分为文本阅读能力及非文本阅读能力。前者即历史文字阅读能力,后者是指除了文字记载以外一切资料形式的总和,包括历史文物、影视资料等。就历史教材而言,一般有封面、专题目录、专题导言等相关素材结合而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用。封面以图画的形式感性直观地涉及教材主题,例如,通用版教材选修三讲得是“战争与和平”,所以封面图有目的地选择二十世纪影响最为深刻的苏联攻克柏林的经典照片;目录则是一册教材的知识概括,帮助理清知识脉络和结构;又如专题导言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背景及本专题的主要线索等。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能做到面面俱到的学生不到一成;六成以上的学生对除正文外的其他资料视而不见;三成学生选择一扫而过,未加分析,更别提深入理解。其次是不少学生缺乏边阅读边做笔记的习惯,即使做也未能做到位。好的阅读笔记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但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未能有效利用起来。或是阅读时抓不住关键的字句,提炼不出核心思想,尤其是对于篇幅较长的材料往往无法抓住其主旨大意;或是做笔记时将教材中的整段甚至是整页文字皆用同一色彩的笔勾画,致使无重难点。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学生在阅读时只是偶尔做读书笔记,真正能每次做读书笔记的一成不到。事实上,传统课堂上教师已经用板书帮学生提炼了笔记,用来揭示教材的内在知识结构。但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只是随意摘抄板书,摘抄的学生或存在字迹不清、框架模糊的现象。历史笔记做不好,不但会增加记忆的负担,而且难以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将书本越读越厚,会出现有的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复习但成绩仍不理想,更别提历史学科的思维发散,分析综合的锻炼了。再次是缺乏问题意识。任何学习过程当中质疑问难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学生完成阅读后,质疑有助于检查阅读的效果,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但在教学中,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指点,遇到疑难时,能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请教别人或利用网络、工具书等资料查阅的学生寥寥无几。质疑精神很多时候在我们的课堂里消失了,学生甚至一些教师都认同教材的结论,考试也依据教材,没有个人见解,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是教师教学观念较为狭隘。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更深厚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局限在应试教育中,习惯性地采用简单化的 “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选择哪个知识点设计情境、选用哪些历史资料和提出哪些问题都由教师包揽,把学生置于被动、次要的地位。教师主要考虑按计划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以应付学考、高考,往往不重视甚至忽略那些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的阅读课堂互动安排。这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旧式教法,不同的是,屏幕替换了黑板,而鼠标则取代了粉笔的角色而已。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体地位并没有凸显出来,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也没有被激发。这种过于重传递而不重探索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养成被动接受的习惯,缺乏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由此观之,当前中学生历史阅读存在问题是教育转型期间教育体制改革产生的问题,是教师与学生课堂上未能实现良性互动的结果,提升学生历史阅读能力,需要从课堂中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实现教学相长,回到课堂中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许枫.谈初中英语课的情境数学[J].教育评论,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