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西方就餐礼仪的差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也正是这些礼仪困扰着我们很多人,餐桌礼仪文化是最重要的非语言文化,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采用一个客观、宽容、尊重的心态对待异国文化,以便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关键词:中西方;餐桌礼仪;比较;差异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文化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餐桌礼仪文化又是构成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人民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地透露着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当我们进入21世纪,就要不可避免的参与跨国文化交际,饮食文化正是国际文化交流中非语言交流的重要部分。世界之大,各地文化风俗、人文地理都不相同,而我们通过分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能提高外语学习者对西方文化、语言的了解,以便交际。
1、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
座位安排、餐具、进餐方式等都直接反映了当地人的社会生产模式与文化取向。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一种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同时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能有效避免失礼于人。
1.1就餐气氛的差异
西方人的饮食讲究是一人一份的分餐制。西方人一上餐桌就会静静的享受自己的盘中餐,即使要分享食物,也会用小盘分好,各自食用。进餐时与客人交谈的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即可。咀嚼食物时不要说话,即使有人与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之后再回答。而中国人则相反,一坐上餐桌,往往会滔滔不绝,互相夹菜,互相劝酒,以显出彼此的热情与关心。这种闹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人们内心的愉悦,温馨和睦,一团和气。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就从根本上反映出了其文化的差异。
1.2座位排序的差异
中西方人在正式宴会上都讲究座位的安排。在中餐餐桌上常用圆桌,一般情况下,坐北朝南或者正对门厅的座位为上座,两边为偏座。通常是让年长者、位高权重者或主宾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与上座相对,其余客人则按重要程度做偏座。在中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与思想,所以长幼有序,男尊女卑作为了排座的标准。总之,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正相反,右为尊,左为次。西方餐桌常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别坐两端,客人位于两旁。以男女主人的右手为上,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在安排上将尊重女性、女士优先作为排座标准。
1.3餐具的差异
西方人用餐习惯使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这两种不同的餐具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的生活观念。西方国家由于受狩猎文化的影响,喜欢争强好胜,乐于冒险。在他们看来,食物是人们暴力之下的产物,金属的刀叉代表着一种进攻,一种强硬。同时,西方的分吃折射出西方人的独立,强调个性的尊重与平等。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用餐时只有把两根筷子一起配合,才能运用自如,准确无误,这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精神。筷子带来的合餐制,也突出了中国人牢固的家庭观念。在使用餐具时中西都有不同的规范。比如中餐进餐时不能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更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西餐中使用刀叉时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进餐中需要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置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还要继续用餐。用餐结束后,将叉子背面向上,刀刃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中。
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对‘美’的精神追求,不但要求食物的味美,而且更要享受进餐的过程。不但要衣着整齐,坐姿端正,还应轻言细语,耳边通常还伴随着柔美的音乐。在进餐过程中,人们不允许在喝汤时发出声响,不允许吸烟和劝酒。不能用自己的餐具替他人取菜,不要将盘子里的食物全部切好后再用,不能将骨头或者不吃的食物放在台布上,应该放在盘子的一角。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入席后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才开始动筷子,而主人一般要先给主宾夹菜,请其先用。新菜上来的时候,客人们也会相互夹菜,以示关心。
1.5餐桌上离席的礼仪
西方人用餐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开手机,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手机铃声都会很小声,有电话来你要先跟大家说“对不起”然后起身离席出去听电话。用餐结束时,人们首先将腿上的餐巾拿起,随意叠好,再放回餐桌的左侧,然后起身离座。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客人才能离开,告别时还要向主人致谢,更为正式的,回家后还可再以电话或致谢卡致谢。吃中餐时,接听电话虽然也是不礼貌的表现,但是中国人对此细节并不太在意,手机响了直接出去接或者就在座位上接。用餐结束后会等主人来宣布结束,感谢宾客们前来用餐。在主人和主宾离开座位后,其它客人才慢慢离开。
2、结论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补充。我们只有多了解中西方文化,深入去探索文化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机的融合,才能真正适应我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以及消除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产生的误解,这对我国文化的传播、文明的发展已经国际地位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维萨.餐桌礼仪:文明举止的起源、发展与含义[M].刘晓媛,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关键词:日本;餐桌文化;中国
前言:由于中日之间有着一定的隔阂,所以很多人提到日本就会出现反感的态度,甚至排斥所有日货和日本文化。但是实际上即便是国家之间有着政治上的误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日本也有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餐桌文化就是其中一点。日本的餐桌文化和中国的餐桌文化有着相同之处,但是也有着不同的地方,所以只有相互了解和学习,才能够在未来的交往过程中更加顺畅。因此本文重点针对中日餐桌文化的差别和相同之处进行分析和了解,以此找到相互之间值得学习的地方,为日后跨国文化的交流提供便捷。
一、中国的餐桌文化
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两个国家之间餐桌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来自中日两国人群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出世哲学,所以中国的餐桌文化主要就是:在中国,就餐之前,客人需要等待主人邀请了之后才能够坐下,并且不能够立即就餐,需要等到所有人到其之后才大家开始共同就餐,不论哪一种就餐形式都需要遵守以上的要求,即便是有人迟到也要等。而在中国就餐过程中,菜肴上菜的顺序就是第一道是汤,紧接着才是主食,例如:白饭等。然后是酒,最后一道菜一般都是水果,主要就是利用水果促进消化。除了汤之外,餐桌上其他的菜品都使用筷子。筷子也是中国餐桌上最为主要的就餐工具,所以在就餐的过程中不可以玩筷子,更不可以使用筷子敲击其他物品,或者是拿着筷子对人指指点点,也不可以把筷子插入碗中,在中国这是祭祀死人的方式,会被认为非常不吉利。还有就是不能够用筷子在一盘菜中不停的翻动,所以在中国吃饭的过程中都是看准了想要夹取的食物之后,直接夹走,而当使用筷子夹到一块食物的时候,还需要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这也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在就餐完毕之后,需要把筷子放回筷子座上。而在饮食结束之后即便是需要剔牙也需要捂嘴,当然尽量是不要剔牙。
二、日本的餐桌文化
日本人在用餐的时候礼仪非常复杂,所以一般人在不了解日本餐桌礼仪的时候,想要继续就餐还不出现错误,最好要注意入乡随俗,留意别人是如何做的,这样也能够避免出现差错。日本人一般在用餐之前习惯性的高声表达自己的感受,主要意思就是很欣赏这顿饭,这样才可以继续用餐。日本人也是使用筷子,但是在用餐的过程中不会给客人夹菜,不论是家里人还是好朋友一般都是自己吃自己的。一般硭翟谌毡居貌托枰把餐桌上的菜都吃完,这样才是礼貌的方式。同时在日本用餐的过程中一般就是吃饭的声音要非常大,这样才表示这顿饭非常好吃。在日本用餐的过程中,主要的餐食包括:一碗米饭、一碗味增汤、两三道菜,配菜越多,这顿饭就越体面,但是客人在用餐的过程中需要每一道都品尝,不能够集中只吃一种菜。在用餐结束的时候,日本习惯说谢谢款待,准备这顿极美味的饭食。
三、中日两国料理上的差异
(一)料理的食材
在中国一般北方的主要食材是小麦和高粱,面食一般就是馒头、花卷和清蒸的事物,还有油条等油炸食物,南方则是以米为主。烧麦和饺子不分南北,两个地区的人们都比较喜欢。中国人在春节还有吃饺子的习俗,主要就是由于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所以人们春节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意思。人们经常把不同的食材作为馅料放在饺子中,以此寄托希望。中国人也比较喜欢吃肉,还有动物内脏和软骨都可以作为主要的食材。
在日本人们在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就是米饭、汤和咸菜,很多家庭在早上也比较喜欢吃面包。日本人喜欢海产品这和他们的地理位置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生鱼片是很多日本人家非常喜欢的食物。日本人还比较喜欢吃面条。除夕夜或者是立春的时候日本人会吃荞麦面,意味着寿命延长和家运吉利。日本人很少食肉,特别人动物内脏,他们觉得比较肮脏。
(二)烹饪的方法
在烹饪方法上,上文已经提过,中国有菜系,还有东北菜,所以在烹饪的过程中煎炒烹炸样样需要使用,一个好的厨师需要掌握的做饭技巧非常多,同时中国在烹饪的过程中还喜欢使用调料。但是日本在做菜的过程中则没有这么复杂,很多时候是生吃,并且在调料方面也仅仅有简单的酱油、醋和糖。
(三)用餐的工具
在用餐的过程中中国和日本都喜欢使用筷子,但是却各有千秋,中国的筷子是平头的,日本的筷子是尖头的,中国人一般是筷子和勺子同时使用,但是日本人却只使用筷子。
四、中日餐桌文化的不同之处
中日两国餐桌文化也有着一定的差异,首先在用餐之前,中国人讲究的就是食不言寝不语,所以在用餐之前几乎是不说话的,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人们用餐虽然讲话,但是很少向日本一样需要高声表达某种感情,一般都是客人谦让,主人礼貌,这样开始用餐。同时在餐桌筷子的摆放上,两个国家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日本人的餐桌上,筷子是横着放的,中国人却是竖着放的。日本人的筷子头是尖的,据说是为了吃生鱼片的时候比较方便。日本人在吃饭的过程中都是一人一份,把饭、菜、汤放在一个托盘中,即便是家人用餐也是这样,所以即使是吃鱼也是一人一块。但是中国却不是这样,中国人喜欢热闹,喜欢大锅汇,所以很多菜品都是大盘子,放在中间大家一起吃,这也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讲解的就是团员,所以肯定不会在用餐的过程中进行过分的区分。同时在日本吃饭的时候都不会给客人夹菜,但是中国却喜欢给客人夹菜,觉得客人吃的越多,主人就越高兴。在中国桌上的菜要满才好,这样才不用担心客人不敢吃,但是在日本却是所有的菜都吃光了主人才高兴。
五、中日餐桌文化的相同之处
中国和日本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著名的礼仪之邦,很多人都认为日本对于礼节方面的重视程度和中国相比较,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样的在餐桌上也是一样,日本人对于餐桌的文化也非常的重视。自1972年中日建交之后,很多中国学生都来到日本留学,日本在华的留学生数量也明显增加。所以日语热以及日本文化的追捧出现在中国人群之中。但是社会在发展,各个国家也在进步,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每一个国家中的文化,文化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所以不仅仅是中国,其他国家经过长久的发展也自然积累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文化。中日两个国家在用餐的时候都喜欢把米饭作为主食,并且在饮食的过程中喜欢配汤共同食用。同时中日两个国家在用餐的过程中都比较喜欢喝酒,两个国家都认为喝酒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友谊。同时在喝酒的时候日本人和中国人都喜欢互相敬酒,并且说一些客气的话,这样也是代表对友人的祝福。还有就是日本在使用筷子的时候也不会把筷子插在碗的上面,这一点和中国很相同。在吃鱼的时候,两个国家也有着同样的文化,就是不能翻鱼,这也意味着翻鱼就是翻船,会给家里带来灾难。
六、中日两国餐桌文化的禁忌
(一)中国餐桌文化的禁忌
中国发展至今有很多文化都被其他国家所借鉴,这也能够看出我国的强大,而在众多文化之中,食文化就是非常著名也是受众各国追捧的一类,这一点无可厚非,甚至对于各个国家都有着比较特殊的影响。中国的饮食目前比较著名的就是菜系,鲁、川、粤、苏、闽、浙、湘、徽,而在近年来有传说东北菜系也成为中国菜品的主流,在这样的影响下,自然很多学者开始关注饮食背后的文化内容,而最为突出也是最为浅显的就是餐桌文化,有饮食肯定就有餐桌,所以中国的餐桌文化也成为各个国家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中国的餐桌上,共同吃饭的人,需要长辈先入座,并且按照顺序排列位置,同时在用餐的过程中不能够嘴巴含着饭大声说话,特别是不能够把饭喷出来,这会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同时在用餐的过程中不能够翻菜,也不能够集中吃一种自己喜欢的菜,吃饭的时候要互相谦让。并且中国人在吃饭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发出非常大的声音,也不能够对菜品进行肆意的点评。中国人在招待客人的时候一般不能够做奇数的菜,这样也是不好的一种兆头。同时在中国用餐的过程中敬酒需要关注到对方的年龄和身份,如果比自己大或者是自己想表示出谦卑的态度,酒杯就不能够比对方高,如果非常高这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同时中国还有一句话叫满杯酒、半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倒半杯酒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这些都是中国餐桌文化的禁忌。
(二)日本餐桌文化的禁忌
在日本用餐的过程中,看到菜肴之后不能够表现出非常嫌弃不想吃的样子,即便是自己不喜欢的菜品,也需要对其进行赞美,并且表示非常好吃。同时在日本用餐的过程中不能够互相夹菜,也不能够剩饭,这些都是不礼貌的行为。同时日本人在吃寿司的时候,习惯用手拿着寿司直接放入口中,并且在吃面条的时候一定要发出声音,如果没有声音则会被认为这碗面条不好吃。日本人一般不吃肥肉和内脏。同时在盛饭的过程中也是一勺就好,而客人则是需要吃第二碗,这样才是有缘分,忌讳只吃一碗。同时日本人不能用筷子接别人递过来的食物,因为日本人只有在收骨灰的时候才这样做,这也是非常大的禁忌。
七、结语
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在本文的研究中,中日两个国家在餐桌文化上有着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两个国家的特定文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在餐桌上的文化自然也变成了自己国家固有的一种形式。而两个国家在餐桌文化上还有这相同的地方,这就是两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似之处。所以随着两个国家交往的不断密切,两国人共同出现在一个餐桌上的几率也大大提高,所以在整个用餐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对方的餐桌文化,这样才能够尊重国家文化上的传统内容,同时也能够通过用餐的过程建立起更好的两国关系。
【参考文献】
[1]韩浩月.中国餐桌上的文化与情感[J].饮食科学,2016(10):1.
[2]高立霞,李艳.从教育文化视觉下初探中国餐桌礼仪之变迁[J].青春岁月,2016(11):232.
[3]于嘉新.刍议法国餐桌文化与中国的区别[J].经营管理者,2014(34):401.
[4]吴寒,姜黄燕.浅析中西餐桌文化差异[J].青年作家,2014(20):175.
[5]王婧妮.从《唐顿庄园》到西方餐桌文化[J].文教资料,2014(06):56-57+59.
[6]李国雄,李梦瑶.“家校合一的餐桌文化”对农村寄宿生品德教育的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25):8+30.
[7]潘学范.从就餐礼仪看德国餐桌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3(23):220+222.
[8]苏文俊.试析中西餐桌文化差异[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7):354.
[9]赵彦.中西方餐桌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D].河南大学,2013.
[10]王亚红,张定军.发掘不同餐桌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13):245.
[11]侯宇,刘建,冉亚维.中西方国家的餐桌礼节与文化的对比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3(08):218.
[12]邢丽莎,魏耀章.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方餐桌文化对比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03-204.
[13]陈永玲.谈家庭餐桌文化对学生品德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2(32):16.
关键词:英语课堂 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精心地教读和讲解,学生拿着课本记、读和机械训练,慢慢地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语言脱离了语言环境就难以恰当地表述意义,难以发挥其表情达意的本质功能。因此,“情境需要语言,语言应当从情境教起”。英语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通过各种情境掌握语言所含的意义,从而达到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的目的。
一、运用录音材料创设情境
英语录音材料能使学生在缺少自然语境的情况下模仿到清晰准确的语音发音,体会到抑扬顿挫的语调,感受轻重缓急的节奏,让学生体会到说一口地道流利英语的趣味性与重要性。同时,运用英语录音教材,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及时得到事物的信息,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二、运用体态语创设情境
动作情境是教动词时最简单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教学“drop”和“pick up”两词时,教师把铅笔从手中滑落,说:“You see, I’ve dropped the pen.”接着对一个学生说:“Will you pick it up for me?”这样,学生对这两个词的意义、用法就一目了然了。
三、创设模拟交际活动情景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课,模拟交际活动是为真实际做准备的练习活动。学生对英语结构和句型的掌握,经过模拟交际的活动,才能运用英语去建立和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英语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会话材料,教师可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会话练习,实践会话情境。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师生角色演示、对子练习、小组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实践言语的目的。
四、作业批改是情感输出的载体
作业批语既能促进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削弱和降低其学习的动力。它应是一种积极的催化剂。作业批语要生动活泼,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境而定。例如,对于作业态度认真且字体工整、作业认真却有些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用下面的批语: I like your handwriting very much!If only you were more careful!(我非常喜欢你的书法!如果作业再仔细点就更加好了!)I am so glad you have made so much great progress in your exercises。(很高兴看见你作业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对英语成绩和作业较差的学生,批评要委婉。例如:Would you hand in your homework on time next time?(下次作业按时交好吗?) I am sorry to see that you did not use your head this time。(真遗憾,你这次作业没有好好动脑筋。)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喜欢鼓励式批语。例如:Not bad in spite of a few mistakes!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now.(好极了,尽管有点小错,但你已经很进步了。) Don’t lose your heart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别灰心!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批语,达到不同的情感交流效果,能使学生大受鼓舞。
五、运用丰富的文化常识创设情境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要结合教材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让学生了解一些英美文化常识,如就餐礼仪,接受礼物的习惯或节日活动,学习体现外国地理环境、生存环境、历史典故、生活习俗、的习语等。相关习语如: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Pandora’s box 直译为潘多拉的盒子,意思是“无穷的灾难”。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学会透析社会现象并洞查文化底蕴,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使一些语言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被接受和应用。
六、运用英语歌曲创设情境
运用英语歌曲不仅能渲染和烘托教学气氛,而且也能稳定学生情绪,调整课堂节奏。比如,学到动词过去式时,就播放“Yesterday Once More”这一经典名曲,这样不仅巩固了这一时态,又使同学们懂得了昨日不会重现,懂得珍惜时间,有一举两得之效。除了播放现成的音乐、歌曲外,教师自己弹奏、清唱以及学生表演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上注重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科学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情境教学,才能达到让学生想学、乐学、善学的目的,让我们的英语教学呈现一片艳阳天。
参考文献
一、情境教学法的优点
1. 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教学艺术的魅力在于情感。情境教学法重视学生的情绪情感生活,集直观性、启发性、形象性、情感性于一体。情景教学的创设切合学生实际、切合教材内容、切合语言交际的实际,新颖而富于启发性。教师在课堂上应调整堆学生的情感,在举止、眼神、语言上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可信,学生就会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踊跃发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好该学科奠定了可靠的心理基础。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一个教师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学生也会爱老师、尊敬老师,还会把对老师的热爱转移到他所教的科目上,他们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2.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注意”是学生认知客观世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采受取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努力把课教得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排除分散他们注意力的各种干扰因素。而情境教学法就是设法创设各种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画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寓乐于学,寓学于乐;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3. 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情境中创设的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语言意义的理解,以及语言功能的实现皆需通过语境。情境教学法正是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完成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理解语言的难度。
二、英语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1.录音材料的情境创设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录音材料能使学生在缺少自然语境的情况下,模仿到清晰准确的语音发音,体会到抑扬顿挫的语调,感受轻重缓急的节奏,让学生体会到说一口地道流利英语的趣味性与重要性。同时,运用英语录音教材,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及时得到事物的信息,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这样, 就可以帮助学生想象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尤其是篇幅较长的阅读理解,学生们通过听力材料,既可以正音,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2. 运用体态创设情境使语义一目了然
动作情境是教动词时最简单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教“drop”和“pick up”两词时,教师把铅笔从手中滑落,说:“You see, I’ve dropped the pen.”接着对另一个学生说:“Will you pick it up for me?”这样,学生对这两个词的意义、用法就一目了然了。
3. 模拟交际活动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课。模拟交际活动是为真实际做准备的练习活动。学生对英语结构和句型的掌握,经过模拟交际的活动,才能运用英语去建立和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英语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会话材料,让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会话练习,时间会话情境。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师生角色演示,小组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实践言语的母的。
4. 作业批改是情感输出的载体
作业批改既能促进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削弱和降低其学习的动力。它应是一种积极的催化剂。作业批改要生动活泼,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境而定。例如,对于作业态度认真且字体工整,作业认真却有些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用下面的批语:我非常喜欢你的书法!如果作业再仔细点就更好了!很高心看见你作业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对于英语成绩和作业较差的学生,批评要委婉。例如:下次作业要按时教好吗?真遗憾,你这次作业没有好好动脑筋。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喜欢鼓励式批语。例如:Not bad in spite of a few mistakes! You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now.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批语,达到不同的情感交流结果,能使学生大受鼓舞。
5. 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入境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结合教材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让学生了解一些英美文化常识,如就餐礼仪,接受礼物的习惯或节日活动,学习体现外国地理环境、生存环境、历史典故、生活习俗、的习语等,相关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也有 Go to hell.(下地狱去。) Pandora’s box 直译为潘多拉的盒子,意思是“无穷的灾难”。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这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透析社会现象并洞察文化底蕴,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使一些语言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被接受和运用。那么,文章中出现诸如此类习语和固定搭配时,学生们会感同身受,充分理解文章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它们。
6. 运用英语歌曲来设置情境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情景教学 任务型教学 新课堂改革
本论文以“新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研究点,基本观点在于:从中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出发,真正以生为本,对中职英语的课程内容、教学实施方面进行改革,构建具有中职英语特色、体现生本思想的中职英语课程体系。
一、两个个核心概念
1.情景教学
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精心讲解,学生拿着课本机械记、读,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语言与语言环境脱节就难以发挥其表情达意的功能。因此,“情景需要语言,语言应当从情景教起。”
2.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在实施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引入小组合作式学习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为完成某种任务几个人组成一个团队一起分工合作。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二、中职英语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笔者在针对本课题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亲身的实践和反思总结,将中职英语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归纳提炼为“定内容、设情境、分任务”这九个字。
1.“定内容”
即确定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和具体教学任务,在传统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都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来决定的,学生没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在教学改革实验中,收集整理学习素材,教师再对素材进行设计,最终形成便于学生有效学习和掌握的教学内容和具体学习任务。在这里,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之内,而是前伸到课前——共同确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之中。
2.“设情景”
即创设英语学习环境,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提供信息源的情景,脱离了情景,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意义,因此,“情景需要语言,语言应当从情景教起”(Hornby,1981)。美国著名学者Blair(1982)曾指出,“只要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而且能有办法理解语言的内容,并去接受这些语言,那就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
(1)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教育学中的角色扮演通常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大多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就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进行情景设计,要求学生亲自扮演相关角色,通过扮演相关角色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戏剧表演,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在第2单元中,主题是Mv family,反映人际关系。我们可以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己介绍家庭成员。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一些相关的词汇,培养学生的动口、动脑能力。通过这样的情景表演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更能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对于时间的表达方法、单词短语的记忆以及语法知识的掌握都融汇到了情景教学中,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产生兴趣,习得知识,培养情感,提高能力。
(2)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教师应该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媒体为他们提供符合他们口味的情境,让他们丢开课本去,感觉到自己想说英语,真正在说英语,而不是害怕说英语。 如“问路”话题,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句型“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Which is the way to … ”“How can I get to …?”“Where is … ”“Take the third turning on the left.” “Turn right at the fourth crossing.”等等。掌握了基本句型后,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一个区域分布图,有shoe shop, factory, fruit shop, hospital, school, post office, police station等等,然后设置一个小孩在某一点上,按动鼠标,小孩就可以沿某一条路走到不同的地方。先是教师演示,学生一起说,然后一学生来问,一学生按动鼠标走到目的地,并用英语来表达所走的路途。丰富的画面,小孩一蹦一跳的走路,伴着有激情的音乐,学生不由得集中精力,情不自禁地进入状态,认真积极的模仿,灵活多变的运用句式,有着其它方法创造的情境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3)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入境。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结合教材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让学生了解一些英美文化常识,如就餐礼仪,接受礼物的习惯或节日活动,学习体现外国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的习语等,相关习语如: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Pandora’s box 直译为潘多拉的盒子,意思是“无穷的灾难”。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这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学会透析社会现象并洞查文化底蕴,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使一些语言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被接受和应用。
(4)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情境. 我们在授课时,也可以适当的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以极大的热情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情境之中完成学习任务和要求。如在教学“How many?”句型时,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Hi,….How are you this morning? … Can you see a picture over there? …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 How many cars can you see? … ”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既对已学知识进行了复习,又自然地引入了新知识的教学。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激起去表达自己所想的欲望。
3.分任务
(1)课前布置交互性任务,引发合作学习。在教学Unit5 Food前,给学生布置任务:Discuss the favorite food of following countries in group of four, then fill in the form and give the reasons.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工合作,到图书馆或因特网上查阅相关资料。结果学生们列出了各国多种代表性食物,并引发一场热烈的讨论:Which food do they like best?有一小组在讨论意大利的代表性食物是pizza还是noodles时,与其他小组发生了争执。他们不仅要在同学面前清楚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还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有的学生还就我国传统的代表性食物饺子和元宵作了类比。大家协同合作,使程度不一的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并获得成就感。
(2)课中布置交互性任务,促进自主学习。如教学Unit7 Is Life Fair时,通过warming up用问题what does he/she do?what does he/she do?what’s his /her job?what is he/she?引出任务,让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多媒体课件中人物的职业及工作地点。一名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各种职业人物,其他同学快速抢答他的职业,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并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描述职业的性质或特点,让其他小组进行抢答,展开小组之间的竞赛,以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然后让学生自己用英语写出家庭成员的年龄、职业及工作单位等。两人一组互相询问对方父母的职业和工作地点,他们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及原因。小组间公平竞争,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角色的分配、语言的运用、场景的设置等问题都需要组内成员共同协商,而每位成员的表现都将影响到小组的成绩。
(3)课后进行交互性评价,强化探究学习。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交互评价,也可成为合作、自主学习的任务之一。要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学习过程中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与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有五种:老师评、组内成员评,自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对小组进行评价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映其学习的成就和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石莉.昆山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王艳.我国与国外外语教学改革的比较分析[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