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民智能时代

全民智能时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民智能时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民智能时代

全民智能时代范文第1篇

如果把我们的手机看作一个生物群落,这几年这个群落经历着令人惊叹的爆发式发展,这是一次属于手机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并推动着其高速进化。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对于手机,消费者的选择范围非常广。从各式各样的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从触屏到全键盘;从小尺寸到大屏幕,这些设备在飞速地改变着。

功能性手机的大爆发曾让人印象深刻,它在中国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山寨手机,这些主要来自中国深圳的手机因为其高度定制化而只需很少调试的芯片能迅速缩减研发成本,从而有精力进行最大胆激进的创新。他们可以在当时主流摄像头只有200万像素时为手机增添一个800万像素摄像头,可以毫无顾虑地制造出各种各样超越传统手机样式的外形,也能够将其他品牌手机模仿得惟妙惟肖,也能够增添电风扇、七彩跑马灯等各种实用小电器。对他们来说,创新没有不可能。在那一段时间,来自中国深圳的手机远销东南亚,中东和非洲,诺基亚也认为自己的低端产品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然而也正像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后一样,随之而来的是生命的大规模灭绝。从2010年开始,山寨手机忽然溃不成军,市场规模开始极度收缩,再也不能恢复到以前繁荣的状态。一方面是环境变化,来自政策方面的严格打压;另一方面则是智能手机的强势崛起,尤其是安卓产品的千元智能机挤压了山寨手机的生存空间。

在传统功能性手机功能上创新的脚步放缓的情况下,联发科芯片将手机研发最困难的大部分都包揽,手机本来应该进入一个相对乏味的时代。深圳的厂商将创新的角度选在了外形和小部分零件的增加上,这本身是出于研发成本的考虑,却收获了爆发性的创意,用中国特色的词语来说:这个就是“微创新”。

而智能手机恰恰与山寨手机相反,在外形上差异并不大,都是微型平板的样子,却拥有拓展性更好的系统,以及海量的应用来探索新的功能。有趣的是,这样一种涉及到系统层面和用户体验的颠覆性创新更能得到用户的认可,在社交网络、云计算和手机平台游戏大行其道的今天。对用户来说,变形金刚一样的外形远不如一个应用商店重要。外形已是固定不变,而系统却能得到及时升级。

经过智能手机的教育,用户已经对应用商店、社交网络、持续升级等概念了解和熟悉,这其中是传统功能手机所无法企及的用户体验。继而,系统超越外形,成为影响用户的决定性力量。

在2012年年初,HTC承认自己了太多的产品,并承诺将减少产品,打造精品;而黑莓2012的路线图中,除了两款全键盘低端产品之外,只有一款全触屏的London;而苹果自始至终都保持了一年一款产品的频率。

全民智能时代范文第2篇

该相机由设计师Dani Clode精心开发,其最大特点是用数字原理来实现复古式胶片暗箱相机。Flash?内置内存,还带有LCD触摸屏。另外特别之处在于,该“暗箱”可以通过镜头捕捉光线,同时使光线保存在这个方盒里。打开开关,如同月光宝盒般,该相机能发出夺目的光芒!引用该相机设计师的话:“正是日新月异的科技,才使得过去的暗箱不再黑暗。”

细节特征如下:

1)相机成方盒状,顶部配有LCD触摸显示屏。

2)后部设有快门键,同时配有手动快门按键绳(这是其他相机没有的细节之一)。

3)相机配有方形的感应器,因此所拍摄的照片也是方形的。

4)由于不再受限于过去的35毫米胶片,所以该机能做出与相机外部尺寸比例相一致的电子胶片。

5)打开上面的按钮,相机方盒子里的光立刻向各个角度夺目绽放。关掉按钮,相机重新开始收集能量。

设计者:Dani Clode

小鸭手机配件iDUCK

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似乎一夜之间征服了全世界每个繁华的城市,于是很多人在手机壳上开动了脑筋。iDuck Stand是一款能将iPhone或者其他品牌智能机壳背部变身成为一只可爱的小鸭子。你可以将它作为手机横放或者竖放的支撑工具。同时,更为有意思的是,鸭子嘴部可以用来收纳耳机或者钥匙等小型物件。相信很多人,尤其是时尚的女生们,会对此爱不释手。

设计者: Knock of Neverland

新型相机底座Genie

玩过缩时摄影的朋友肯定了解相机固定的重要性。今天的这款Genie就是在相机固定方面发挥创意的好东东。简单来讲,Genie是一个可与任何相机脚架都能结合的遥控智能可移动式底座。具体说,首先,它可以依照预先的设定模式,以一定速度旋转相机、控制快门。如果搭配好绳索与平台,它可以让相机进行前后左右的移动。仅需按几个按钮就可以搞定上述较高难度的摄影动作。其次,它可以与智能手机或者各种传感器连接,用遥控的方式进行远距离控制。怎么样,喜欢摄影的朋友是否会对此怦然心动呢?

设计者:Ben Ryan

Facebook概念智能手机

进入全民智能手机时代,很多手机与网站巨头纷纷把目光投在了智能手机这块利润可观的蛋糕上,这其中包括社交网站facebook。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外媒披露的由波兰设计师Tolga Tuncer研发的facebook概念机。首先,该手机采用蓝色铝制外壳楔形设计(长17.5厘米,宽5.5厘米)。由于楔形剖面设计,因此即使手机处于平放状态,依然可以看清屏幕内容。其次,为了方便用户分享图片,欣赏音乐与访问信息,该手机设有相应的图片、音乐与信息快捷键。同时,按住Like按钮,用户可以随时标记自己喜欢的信息内容。另外,手机后部有摄像头与LED闪光灯设计,用户可以随时拍摄自己想拍的图片。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设计不同,该手机的听筒与扬声器设计在后部。因此要接打电话时,我们必须要反握手机。这样的设计是否符合用户习惯,我们将拭目以待。

设计者:Tolga Tuncer

新型卡片机

现今提起相机,人们总是首先想到尼康或佳能相机的外观,不过,M-ICRO微型相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剃须刀式外观。这种大胆的设计,可以有效捕捉微距摄影。此外,具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功能键按钮和设计外观金属装饰元素的完美融合,让人们不由地对这款相机发出阵阵赞叹。

设计者: Thomas Sims。

新型老人相机

几乎所有的IT产品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线,比如大字体,大屏幕的老人手机,简单易用的AIO电脑。今天我们介绍的这款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相机EasyGrab。该款相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精心打造,尽显人文关怀。首先,超大屏幕界面与尽量精简的超大图示按键,便于老年人操作使用。其次,机型右边刻意突起,便于老人的抓握。再次,双重变焦设计。与普通的相机常把变焦设置在机顶与背面不同,该相机将变焦置于手握的转轮处。当使用者右手持相机时,可轻松利用食指进行变焦。该相机荣获2012年德国杰出人才设计入围奖。期待这款相机早日量产,因为这的确是很多老年人的福音。

设计者:Arttu-Matti Immonen

盲人专用导航眼镜

这款盲人导航眼镜能够让盲人通过语音系统了解眼前有什么东西。该概念产品是将眼镜,感应器,导航仪与耳麦要素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具体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置在眼镜中的感应器首先获取到周围景像,并通过语音第一时间反馈给佩戴者,这样就可以帮助具有视力障碍的人士及时了解周围事物。此外,借助耳麦,使用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互动信息交流。绝对的实用型设计,笔者由衷地希望为残障人士设计的产品能够越来越多。

设计者: Xu Guang-suo

新型迷你多功能机

乍看这个外形,很像一个摄像头。实际上,这是一个带有USB接口的迷你相机与望远镜的结合体。首先,它有多种功能可以选择。比如向外拉开,即可成为单筒望远镜;摁住机顶上的按钮,即可进行拍照;把USB同电脑相连,就可以在电脑上进行数据处理。除此之外,这个USB还是一个闪存盘,能存放大容量的图片。怎么样,这样丰富实用的多功能是否让你赞叹不已呢?

设计者:Steve Lee

多变式摄影支架

提起摄影支架,相信很多朋友并不陌生。这一款由设计师Grant Parrinello开发的摄影支架会让你明白什么才叫做真正的多变式。该支架采用D形弓箭可拆分外形,会让你做出N种支架组合,从而很好地方便用户摄影。多种组合任意可选,比如:传统的三脚架与单杆组合,弓箭式侧面静立与开弓组合,花瓣绽放式组合。这种一站式万用支架,是不是很实用?

设计者:Grant Parrinello

新型潜水推进器

全民智能时代范文第3篇

在36 岁的丹• 特瑞恩眼里,获得5000 美元的奖金显然不是参加iRobot Create 创意挑战赛的主要目的。来自美国马里兰州的他是一个典型的机器人爱好者,对各种最新开发的机器人充满好奇,他更喜欢亲手一试,打造属于自己的机器人。于是,期待有人能帮自己干活的丹• 特瑞恩设计了一个能在日常生活中浇灌花草,提醒主人按时吃药、开灯关灯,甚至还能控制家用电器等设备的机器人。

丹• 特瑞恩此次参赛的改造材料都是从家庭中能随手拿到的材料开始的,车库的废弃物、柜子里已经有些灰尘的瓶瓶罐罐,却都能带来创作的灵感。他把一些传感器和摄录像机安装到自己的机器人身上,它便能灵活自由地走动,从事各种家务。他还很花心思地给自己的机器人设计了音乐播放功能。正是这样家居化的功能,加上有趣独到的设计,夺得了评判者们的芳心。

机器人创意“选秀”

“参赛者们为了参加比赛做出的努力让人惊讶,很多东西很有想象力,参赛作品中几乎有你可以想象到的任何东西,从为人提供食物和饮料的机器人,到能绘画并且通过远程遥控的机器人。”iRobot 公司创始人之一海伦• 格瑞纳介绍说,“这充分地证明,机器人爱好者的热情完全可以激发出绝妙的机器人组装理念。”

机器人玩家鲍勃• 琼斯在YouTube 上展示了自己挑战iRobot Create 的得意之作。这个小家伙带着一个游戏操纵器四处转悠,碰到桌子边缘就慌忙转弯的“高智商”让它的主人很得意。鲍勃• 琼斯希望它能体现出iRobot 机器人的特性――服务性,不料胆大妄为的“无聊想法”占了上风,他最终造出一个整天想打NBA 的小家伙。只要一有机会,它就会把散落在房间里的乒乓球举起,像投三分球一样,准确地投到远处的垃圾篓“篮筐”里。

然而这个创意很快就被评委归到“跟带着宠物鼠到处跑的宠物代步车一样有趣的想法”里,而把奖金发给了老老实实做家务机器人的丹• 特瑞恩。在失望之余,鲍勃• 琼斯才发现:其实这个机器人完全可以更加实用。如果房间里有桔子皮或空罐头,它完全可以胜任清洁工的工作。

“如果我真的想买个机器人,我可不希望那只能用来跳舞给我看或者放在桌子上作摆设。都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了这个机器人帮我扫屋,那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扫天下了。”丹• 特瑞恩的设计,显然满足了“志存高远”的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期待。

最受欢迎的往往是最实用的,举办玩家创意大赛的iRobot 公司显然很明白这个道理。相比那些复杂的军用机器人,让这家公司声名远播的,却是不起眼的真空吸尘器机器人“Roomba”。这个可以在床底下、大柜子后面来去自如的“小圆盘”已经卖出了近250 万个。

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及国际机器人协会联合统计,截止到2007 年末,有410 万家用服务机器人走进了人们的生活。iRobot 的CEO科林• 安格尔曾说:“我们处于这样一个时期,机器人价格逐渐为人们接受,它们中的一部分确实能够完成现实工作⋯⋯但是,我们目前最大的阻碍就是怀疑。”

DIY 机器人的新时代

而要解决这种怀疑,让更多的人了解机器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亲手DIY 属于自己的机器人,让装配机器人从“实验室里的家伙们的事情”变成了全民智力游戏,则是件再奇妙不过的事情。

iRobot Create 创意挑战赛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广该公司的可自主编程机器人移动平台iRobot Create。它由一系列软件程序和一个灵活的底座构成。参赛者使用这种平台进行机器人创意,即使只有一张只有自己才能看得懂的草图,也足够参赛者开始机器人的组装。

Create 以家用机器人“Roomba”为底座。该平台还包括一个开放式载荷仓以及可以在机器人上安装市售传感器、促动器和其他第三方电子部件( 如摄像头、臂和无线连接) 的螺纹安装孔。用户可以从台式机下载数字命令脚本对平台编程,或将程序装入到命令模块。当然,使用者得有一台带有串行端口的电 .,使用流行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Vista、XP、Linux 和Mac OS。

机器人爱好者网站RoboticFan 评论说:“iRobot Create 的诞生大概会使很多人相信一个机器人DIY时代已经到来了。”台湾机器人玩家阿忠对此深有感触:“有写过机器人程序的朋友就知道, 有时候最难的不是程序本身, 而是花在跑商场买材料以及组装的时间。现在我们只要专心写程序就行了。”

这对于那些苦口婆心的青少年教育家来说是个好消息。近日在苏州举行的机器人世界杯赛上,尽管主办者煞费苦心花样百出,仿真足球赛、机器狗对抗赛、舞蹈机器人齐上阵,但场面依旧显得冷清,人们似乎忘了这里还有场可以冠以“世界杯”的赛事。

“每次参加比赛,我并不在意选手们越来越高的水平,却希望看到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能参与比赛,尤其是孩子。”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陈小平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参与度不足是主要原因。“或许,当机器人大赛不再是少数人的精英研究,而成为孩子们自己节日的时候,中国的科技创新才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iRobot 的理念显然切合了目前中国大众机器人推广最需要的努力方向。正如海伦• 格瑞纳所说:“它不是玩具,很多人都梦想造出来机器人,我们使这一梦想变成可能,并且让大众负担得起。”

微软野心的新扩张

对普通玩家来说,iRobot Create 当然不是自己DIY 机器人的唯一选择。各种平台已经开放,微软支持iRobot Create 平台开发者的工具Robotics Studio 便是其中一个。

跟当初研发计算机操作系统一样,微软已经成立了机器人部门,Robotics Studio 就是它的代表作。虽然这只是一个研发型的部门,雇员也只有十多人,很多消费者甚至是分析师都不了解这个部门,但这却是一个有可能让将来的机器人产业发生重大变化的部门。

跟Windows 一样,微软的王牌仍然是“兼容性”。Robotics Studio 包涵了可扩展的广泛跨越了多种硬件和装置的实时体系结构,能在不同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底座上运行。此前,要为Create 编程序,必须用C 语言或者C++ 语言,如果想要增加另一家生产商的网络摄像头或者机器人臂,就要首先为这个附件编程,然后为集成到机器人里面而再编程。如果换上别的厂商的,就需要第三次编写程序。

Robotics Studio 就旨在为机器人程序员处理大部分复杂情况。以上面的为机器人部件编写软件的情况为例,一旦编写好了这项指令,换上新机器人臂后,同样的命令可实现同样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