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技术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地基,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对房屋的居住质量和标准也有了新的要求。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施工作为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和安全的建筑施工环节,不仅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优劣,而且对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也有直接关系;不仅关乎着整个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而且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的适用性和经济性。随着现阶段我国国内的市场竞争形势和建筑企业的发展趋势,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也加大了力度,从提高建筑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控制建筑物下沉的技术角度,对地基工程进行技术性研究,深入分析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1 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首先,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鲜明的复杂性。基于我国的国情和地理环境状况,我国幅员辽阔,导致地质条件又十分的复杂,多种土壤混合的土质特点比较严重,例如有淤泥土质、黄土、冻土及杂填土等,另外,在我国部分地区还存在熔岩土质,特别是在我国西南地区重点分布,另外,由于我国的地形复杂,属于多地震地区,而地震的影响,对于房屋建筑地基是十分巨大的,由于复杂的土质条件影响,导致建筑地基工程在工程的设计和勘察阶段,相关的勘察处理无法准确进行,不仅增加了房屋建筑工程的难度,而且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其次,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鲜明的多发性。由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设计和方案存在一些不适当问题,导致房屋建筑的部分或整体倒塌、裂缝,给经济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如此案例,时有发生,造成工程建设施工的资金浪费和资源浪费。
再次,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鲜明的潜在性。在现代房屋建筑的地基施工过程中,从施工的主体结构工序来看,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基本的施工形式都是后一道工序覆盖前一道工序,而且,每一道工序都具有很强的施工隐蔽性,所以,要求在工程验收和施工监管中,对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要进行及时严格的验收,而且在验收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工程施工成果进行分段验收,对施工的主体程序中隐蔽性较强的工程,要进行细致的验收,并且对相关的验收结果做好详细的记录,存放到企业档案管理部门。
另外,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鲜明的严重性。一般来说,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从开始投入到建成使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及出现的一些事故,一般是无法通过补救和修复进行弥补的,而且,由于地基基础质量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要远远大于工程计划中基础工程建设所投入的资金成本,而且,无论是在工程施工场地的选择上,还是在工程施工的勘查设计上,施工过程中,一旦地基基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都会造成建筑地基的失稳现象,使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受到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一般都是比较致命的,而且对于建筑来说,都是毁灭性的质量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产生巨大的危害。由于建筑地基基础在承受能力上,受到建筑上部结构实体的荷载,因此如果出现局部的建筑损坏,整个损坏的程度都会进行迅速的扩散,而且,一般此种地基事故都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不容易被人及时察觉,从而加剧了地基基础工程危害的严重性。
最后,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鲜明的困难性。所谓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处理工作,其主要的难度就在于建筑工程中其他部位与地基基础之间事故处理。究其原因,与地基基础在整个建筑中的作用有直接关系,其一,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属于地下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处理工作,在施工操作的难度上比较大;其二,建筑地基基础承担了建筑上部的负荷,因此对于建筑地基基础自身的处理,一定会影响建筑上部的整体结构和性能,导致整个建筑在功能发挥和正常使用上容易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危害,在处理上十分困难。
2 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有效性的措施
1) 对工程地基基础施工进行准确的勘查。
建筑工程作为对施工技术要求较强的工程,应该对工程进行勘察。为了更好更全面反映建筑施工选址的地质水文情况,应该提供准确的工程勘察报告,除此之外,要想有效地对建筑施工的地基基础质量缺陷进行预防,应该首先详细了解整个工程的施工现场所处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同时还要对地质进行勘察。在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来详细分析其具有的功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完成勘察的根本目的。勘察工作为工程建筑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作为参考,关于建筑工程的勘察工作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是不容忽视且无法替代的,一定要保证其准确性,对其保持高度的重视。
另外,在每一项具体工程中,当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应该首先选择合适的钻孔深度,确保其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如果深度设计不良,其压缩厚度没有达到桩基础施工的土层要求,势必会影响建筑地基基础的沉降计算,导致计算数据不准确,致使桩的承载能力达不到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所以,在保证地基勘察工作的同时,要保证钻孔的深度,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和事故,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合理设计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
在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首先了解工程的前期勘察报告内容,并对其中所提供的各项参数建议值,尤其是地基承载力加以关注,以其作为参考依据,来计算出基础实际的土压力,如果怀疑工程勘察报告的真实性,则可以采用荷载试验来加以验证。施工人员在进行大中型工程的建造时,如果地基类型属于天然地基,那么应该对其地基承载力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复核。如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地基沉降现象时,应该立刻停止施工,并将相关部门召集起来,共同进行研究,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避免对建筑物等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防止出现人员的伤亡事故。
3) 应该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类型。
作为和地基的连接结构,工程施工的地基基础承载着很大的压力,包括了地基以及上部建筑施加的压力。并且,当将建筑物的竖向体系向地基传递时,一旦地基自身的承载能力无法达到标准,就必须采用独立性的基础,如果建筑地基比较软,而上部建筑又比较高的情况下,就要选用筏形的地基基础,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扩大地基的接触面积,而且这种地基基础比独立性地基基础更具有稳定性。另外,对于较好的建筑土质,如粘土土质,可以采用一些支撑用的钢筋混凝土人工灌注桩进行地基连接。而且,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不够,属于松软型地基,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地基处理,在准确计算其承载力的基础上,采用桩基和沉井基等方式进行地基基础施工。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桩基础;灌注桩
桩基础施工是高层建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桩基础施工技术是一项基础施工技术,通常是以桩顶、承桩的承台组合构建的工程,具有较强的竖向承载力,可以在增加高层建筑物抵抗外界自然灾害能力的同时,将高层建筑物竖向荷载转移至周边地面,避免高层建筑物出现坍塌、倾斜,保证高层建筑物稳定性。根据地质环境的差异,高层建筑所适用的桩基础也具有一定差异。基于此,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选择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目前高层建筑工程主要用桩基础的类别
1.1预制桩。
预制桩主要指预先采用边长为150mm~300mm预制混凝土桩或钢管桩,在打桩机就位后,挂设吊装钢丝绳,起吊装并对桩尖孔稳桩进行双向校正随后利用冷锤击打两次或三次,在复查桩垂直度后正式入桩并记录贯入度。预制桩主要适用于淤泥质土、黏性土、人工填土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施工[1]。
1.2灌注桩。
灌注桩包括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利用机械回转钻进成孔并向孔内灌注桩混凝土,或者利用长螺旋钻孔机一次钻孔至设计桩端深度并在提钻的同时向孔内注入水泥浆。注浆提钻后向孔内安放钢筋笼、碎石并经多次补浆面获得无砂混凝土桩体;后者主要是通过振动力,将暂时堵住下端开口桩管沉入地基预定深度并向桩内吊放钢筋笼,随后灌注混凝土并利用动力将桩管拔出促使混凝土、钢筋留在地下。
2目前高层建筑工程主要用桩基础利弊分析
2.1预制桩利弊。
预制桩具有生产成本低、节约钢材、配筋率小、直径小、比表面积大、环保、单方混凝土承载力大、技术难度低、施工便捷等优良特点。但预制桩施工中挤土效应的存在,极易引发桩基础出现断裂、缩颈等事故,不适用于饱和粘性土。
2.2灌注桩利弊。
钻孔灌注桩具有适应性广、单桩承载力高、桩径选择范围大、桩长选择范围大、钢材损耗量小、成本低、施工噪音小等优良特点,适用于建筑密集市区各种地层施工。但施工工艺较复杂,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多、排污量较大,不适宜大粒径岩石、卵砾石施工[2]。沉管灌注桩较之预制桩,成本更低、噪音污染更小。较之钻孔灌注桩,施工更加便捷、效率更高,且无排污问题。但由于桩径较小,单桩承载力较低,仅适用于软土地基。
3不同地质环境下桩基础形式的选择
3.1岩溶发育地段桩基础选择。
在岩溶发育地段基岩埋藏较浅时,高层建筑可做成大直径端承桩,此时,为保证施工成本经济性,可以采用单桩支承、单排桩支承的墙基础。在岩溶发育地段端承桩直径、承载力受限时,可以选择多排桩支撑的墙基、多桩支撑的柱基。以A工程为例,A工程为地上32层+地下2层的框支剪力墙带转换层结构,檐口标高、梁最大跨度分别为95.9m、8.6m,最大柱荷载标准值、总荷载重量分别为18500kN、515000kN,岩面起伏高度差在8.9m以上,灰岩溶洞发现率为58%,粘土夹杂碎石层薄膜不均,在1.5~18m之间。考虑到该高层建筑重量较大,对地基土的附加应力具有较大范围影响,因此,可以选择钻孔灌注桩基础形式,依据桩基础端部在基岩的大直径桩基础设计[3]。随后在泥岩、砾岩、灰岩等区域各设置两根试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在3950~5032kN,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最大加载值在7020~12543kN。同时考虑到岩溶发育地段具有土层裂隙大、溶洞、溶沟等特点,为避免钻孔灌注桩施工阶段出现漏浆问题,可以采用连续浇灌混凝土直至成桩的办法。此时,在灰岩区混凝土流失量达到800m3时,以往单根桩基理论混凝土用量为25.6m3,实际用量为310.6m3,超灌285.0m3,连续浇灌混凝土直至成桩时,单根桩基理论混凝土用量5.86m3,实际浇筑混凝土量215.21m3,超灌混凝土达209.35m3。按灰岩区实际浇灌桩基56根、单方混凝土成本(含生产管理费用)720元,则可节约(310.6-215.21)*56*720=384.61万元。
3.2上层滞水地区桩基础选。
对于建筑物周边地形较为平坦,但因地质条件所限无法保证打桩场地密实度的项目,可以选择预制桩施工方案。以C工程为例,C工程为地上28层+地下2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因建筑高低层间无沉降缝,差异沉降较大,且该工程物理力学性质检测现实打桩场地高度为-13.5m,±0.00为39.6m,自上而下分别为杂填土(已挖除)、粉质粘土(已挖除)、中轻粉质粘土(硬塑饱和)、重粉质粘土、轻重亚砂土、细粉砂层、细中砂土层。同时首层地下水标高为25.5m,上层35.33m位置存在严重的滞水问题,因此,可以选择多角形φ40cm、长度12.5m的的预应力圆管空心桩桩基础,将其下到-13.5m深的坑下作业[4]。以细中砂土层作为桩尖持力层,单桩承载力为1100kN,贯入度为1.0cm/5次击打,利用2.50t柴油锤连续击打两次,高度为150cm,控制群桩上涌量在4.0cm以内。总体积为1685.25m3(含孔径)、钻孔出土量为389.25m3。整个施工过程中,单桩人工费为665元,综合工日为60天,材料费为771.5元,预应力管桩为258.91元,机械费为1230.5元,合计42160.91元。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因素;技术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所以地基的处理对保证地基的质量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同时地基处理也是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所以要对地基处理中的具体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选择适用的方法进行处理。
一、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概念
所谓建筑地基是指对建筑物进行荷载的作用于基地的那部分地层,属于建筑用地的一部分。而基础是指为了稳定建筑结构在地基中进行工程施工的建筑结构。由此可见,地基基础施工主要是为了让地基基础起到一个支持的作用,从而使得建筑物更加的稳定,在遇到各种灾害问题时,不会出现太大的结构问题。为了满足这些情况,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心地基基础的施工建设,而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地基处理,而且如果我们在进行地基施工的时候,地基基础不瞒足建筑物的要求,那么我们就要对其基桩进行深埋已达到地基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二、影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质量的主要因素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影响地基基础的质量的有许多中因素,其中影响地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种:第一,对地基基础设计的不合格,使得建筑物的安全和强度有着一定的影响;第二,地基基础的施工材料有着一定的问题,使得地基基础在建筑结构的影响下发生变形、裂缝等现象;第三,地基本身的问题,也就是说地基土质的有着一定问题;第四,在进行地基建筑的时候,没有进行一定的加固工程施工。
三、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与方法
我们在进行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的处理技术有很多,而且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这些施工技术有着不同的应用。主要的地基处理技术和方法有:
3.1 强夯型地基处理方法
强夯型地基主要是应用一种纯力学进行施工,从而达到地基的固结,其因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如机场的跑道、码头仓库、公路铁路等地基施工中多采用强夯型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这种方法的效果比其他化学和机械方法更为显著,因此在实际地基工程中应用得较为广泛。地基需要承载较大的压力和承载力,所以为了达到这个性能,在强夯型地基的处理过程中当中应用重锤施工设备进行处理,对于重锤的高度有一定的规定,从而使其在落下时能达到夯实地基土壤的目的,从而加快落下部位地基土壤固结的速度,使地基在很短的时间内能达到较高的承载力,满足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强夯型地基处理方法较适用于砂土、杂填土、饱和度较低的粉状土和粘性土等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同时在施工中如果遇到软土地基,则需要进行排水通道的设置,从而有效的使水分排出而有利于地基性能的稳定。
3.2换填型地基处理方法
换填型地基处理对强度较低的地基土用高强度的如碎石、灰土、砂石、矿渣及一些稳定性较好的材料进行填充,从而达到地基所需要的强度,这样就需要在施工中把原来的地基土全部挖掉,并换上高强度的地基土,回填后进行夯实,从而有效的提高地基的承载性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固的承载能力,同时这种换填的方法还比较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的施工,可以有效的减轻冻胀现象的危害程度,因此在北方冬季施工中这种换填型地基处理方法较为常见。
3.3深层密实型地基处理方法
3.3.1 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对于软土层和淤泥层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多针对于处于河道湖泊海岸周围的地基,同时软土层和淤泥层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厚度,这样可以利用石灰或是水泥来做为固化剂,能过搅拌机伸入到地基的深层部位对其土壤和固化剂进行有效的搅拌,从而使二者达到均匀的接触,从而形成稳定性良好的加固整体地基,并与原原始地基结合为一体,使地基的承载力和强度都得到较大的提升。
3.3.2 振冲法
振冲法在处理地基过程中需要使用振冲器来进行,主要适用于粘性土、砂性土和淤泥质粘性土的地基处理。利用振冲器所产生的振动力对土层所产生的挤压作用,使回填的材料和周围的土层达到固结的程度,从而有效的提高其综合承载力和稳定性,降低地基的沉降性。但利用振冲法所形成的地基也是一个整体,然后与原始地基形成很好的结合,从而达到密实的效果。这种方法同样也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性,同时施工时间也较短,目前已成为工程企业施工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振冲法在施工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土壤质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同性质的土壤所采取的操作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在对砂性土壤进行地基处理时,要注意实行挤密操作,使土体密度增大至 70%以上,甚至达到 95%,全面提高土层的基础强度,挤密过程中的回填材料必须是施工实地的土壤,这样才能保证地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对粘性土壤进行地基处理时,则只需要用替代材料来置换掉原始地基土壤进行回填就能达到工程施工的土壤密实度要求,无需填入当地土壤。
3.3.3 砂石桩法
砂石桩是砂桩和石桩的统称,其具体实施步骤是将工程软土地基用机械振动或者水压冲击的形式开出成孔,然后在成孔中压塞进砂石或者卵石,构成一种直径较大的混合型密实桩体,桩体属于软土和砂石的混合结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的地基土壤种类是粉状土、砂性土、杂填土和松散型土壤地基,对这些土壤起到了极好的土体挤密效果,有助于地基压力承载性能的全面提升。当然,此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对可液化型土壤地基的适用性。
3.3.4 水泥土挤密桩法
这种地基处理方法会应用到机械成孔原理,成孔之后将配比好的水泥与种类单一的土质材料充分接触并均匀搅拌,待其反应完全之后将水泥土制品回填到成孔中去,同时伴随夯实处理,形成密实坚固的水泥土桩,和周围的土层紧密连接成复合型地基,使得地基的压力承载性能大大提高。此法能有效控制软土层中所含水分对地基基础强度性能的影响,因此其主要适用在含水量较大的地基土壤中,比如含水率在 15%~25%范围内,位于地下水位下方,厚度在 5~15m 范围内的杂填土、素填土及其他一些湿润型软弱土壤地基。
3.3.5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
作为发展时间不长的一门新型地基处理方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所受到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大有替代传统型地基处理方法的趋势。从此法的名字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门基于碎石桩方法改进完善形成的新方法,通过将粉煤灰、石屑和较少的水泥按照配比比例进行混合,加水搅拌后制作成强度较大的水泥粉煤灰混合桩体。这种地基处理方法主要适用的地基土壤为粉状土、砂性土和粘性土等等,如果使用在淤泥质土地基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对工程实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勘察试验分析并进行试用才能决定其是否能够在淤泥质土壤地基上使用。
四、 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大量的建筑工程,都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地基的施工,虽然地基施工中所采用的处理方法和技术较为多样,但还是需要根据实际工程中所处的地质情况、施工情况和周期、费用等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法,保证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施工中技术和经济上实现有效的互补。
参考文献
[1]徐民彦.建筑工程设计中地基处理的分析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关系着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对建筑企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工程技术主要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工业生产中实际应用的技术,是人类将科技成果、知识、智慧等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达到生产目的的一种手段。
1、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管理是按照客观的经济学规律,并联合各种资源,将其使用到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一种管理活动。主要是对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实施及控制的一个系统过程,并包括从立项到交付单位使用和涉及售后维护等的具体事宜,且在此过程中项目的投资、工程设计、准备及具体实施和工程竣工等,都要进行合理、全面的管理。包括对工程进度、安全、质量和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等,而此过程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能够达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和其所带来的利益。由于建筑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其工程管理在实际操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为建筑企业的管理提供了现实、可靠的理论根据,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并确保了成本的合理使用。
2、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目前建筑业依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因此应加大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而目前很多建筑业的管理人员对建筑工程管理认识不够且意识薄弱,并出现了重技术,轻思想的情况。明显是对工程管理的认知不够,认为只要用技术解决问题就可以确保项目的顺利施工及完成;甚至有些项目建设并没有设立专业的管理人员,而是靠一些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兼管,完全忽视了工程管理的作用,缺乏健全的工程管理体制。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健全的工程管理体制,而我国很多建筑企业为了减少员工的开支、花销,从工程管理部门大量的裁减人力,导致许多管理人员身兼多职。久而久之,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了工作落实的延误,严重影响了工程管理的实际操作和执行,从而影响了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
2.2、施工质量管理漏洞多,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鉴于国内当前基础建设项目日渐齐全,建筑工程在数量上也有一定程度的缓和,但是,建筑企业却非常多,且市场竞争激烈。这就导致一些建筑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建设工程而在施工过程中盲目的追赶工程进度,忽略了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对于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的理解不够透彻,就会导致在最终的工程施工中发生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问题,虽然会一定程度上缩短工期,但是这样给工程质量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建筑施工单位在这方面存在的错误行为,最关键的还是要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2.3、施工管理中对于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建筑市场的过分竞争以及有效的市场秩序管理体制,造成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出现违规违章建设的问题;施工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施工企业对于工程项目的责任,同时,也关系着人文主义关怀和人性化施工管理的理念。另一方面,现在的施工队伍往往是由大量农民工组成的,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质不高,这就使安全施工的理念没法很好的贯彻下去,甚至相关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都是由施工队伍之中随便配置的,严重缺乏安全管理意识,没有施工安全责任感。
2.4、施工质量管理模式不完善
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施工管理效率决定的。影响施工效率的两大因素:一是机械问题,二是人员问题。机械问题主要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的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机械设备缺乏专门的维修保养,在施工过程中非常容易出故障,而且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少采用新型机械设备,这些都使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所谓人员问题主要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素质不过关,技术水准参差不齐,施工技术偏低。
3、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实践探索
针对上述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用现代工程技术,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3.1、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可以将现代工程技术中即时生产理念应用起来。所谓的即时生产就是生产出可以及时售卖的产品,可以及时组装的半成品,可以及时组成半成品的组装件,购买可以及时加工成组装件的原材料。其强调按照需要进行生产,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交付正确数量和质量的产品,从而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建筑工程建设中商品混凝土就是即时生产的有效例证,不仅减少了产品变质的几率,还避免了混凝土的浪费,对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资源合理分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3.2、成组技术的应用。成组技术就是指将工程中相似或相近的项目集中成组,突破原来的批量生产观念,采用先进的设备、工艺等,提升工程建设的经济效果。如钢筋加工项目中,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钢筋在加工过程中的相似性,将其分组,然后进行大批量的加工,保证了建筑施工的需要,提高了钢筋加工的效率,降低了加工的成本。最后,业务流程重组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指的是对建筑企业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大幅度地提高经营业务在成本、费用、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绩效水平。
3.3、增强整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综合素质,技术进步,都是增强管理的关键,但再新进的技术也需要人来操控,如果管理人员素质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新的管理技术只能是中看不中用。例如,网络信息技术对于加强工程管理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前提就是需要一批熟练操作的技术型人才,因此,人员配置是第一位的。
3.4、在工程管理中需要高层发挥自身的作用。高层管理者需要进行宏观至微观的详细规划,总体布局,总揽大局,技术的好坏是硬指标。但是,再好的技术如果不能够科学的规划和良好的运营,都会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学者以及一线的管理者在这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认识。我们常说的优化配置,不仅仅指的是资源,更是对于整个管理乃至于整个运营流程的一种优化配置。
3.5、加强对各企业的管理。要避免各企业之间因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产生的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想法和竞争行为,剑走偏锋有时是可以的,但投机取巧是行不通的。我们都知道,市场竞争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因此,除了企业自身加强相关竞争规则的学习和自我纠正之外,管理部门不能放松宏观的指导和管理,这是尤为重要的。
4、结语
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良好大环境下,建筑企业发展所需突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行业竞争上,而高质量的工程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保证其为社会发展更好服务的同时,为建筑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现代工程技术在原有工业工程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更加适应时展的需求,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冬枚.试论新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243.
[2]刘彬.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科学规范运营探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关键词: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建筑房屋;结构稳定
传统的房屋建筑施工中,技术人员通常采用混凝土强夯法,实现地基处理加固。但是,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工程运用领域出现了复合地基工作法,对地基处理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技术支持。复合型地基处理技术中,技术人员通过对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加固,实现了软基地基的整体硬化。
一、地基处理中施工技术控制
(一)新型的地基处理概念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施工各种粘性材料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中,一般采用“柔性桩复合地基”、“半刚性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等复合技术,满足不同土壤承载力环境中的施工需要。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施工技术,对水平环境中的施工次序进行选择。地基处理中钢筋桩距离控制的允许偏差为-10cm~+10cm,技术人员可以采用钢尺测量的抽查方法,对钢筋配桩的密度进行把控。其中,抽查的桩体数量应该占总数量的2%左右。
(二)施工标准的具体控制
钢筋桩的直径范围控制也是很有必要的,允许误差范围在-2cm~+5cm之间。技术人员可以采用钢尺测量的方法,将抽查的数量控制在2%~5%左右。钢筋桩的长度也应该符合地基施工预埋的需要,其中,钢筋桩长度的允许偏差应该不小于设计要求,使用喷粉前检查钻杆以及刻度盘实地测绘的方法,实现桩体长度的整体控制。钢筋竖直度的数据控制,需要技术人员采用垂球配合经纬仪检查的方法来实现,允许偏差的范围在1%~5%。工程现场的控制人员应该对地基中钢筋预埋的单桩喷粉量进行记录,项目部的总负责人以每周一次的频率查阅施工记录,保证地基施工中钢筋单桩喷粪量不小于8%。对于桩体强度的控制,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抽芯试验的方法来确保技术强度实现。桩体强度的控制范围应该不小于设计规定。
二、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地基处理方法
(一)复合桩振动灌注技术运用
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往往需要配合钢筋长短桩插入的方法,实现地基稳定性的加固建设。复合地基常用的形式有水平向增强复合地基施工法、竖直向增强复合地基法、斜向增强复合地基法、长短桩复合地基施工法等等。竖直向增强复合地基施工的技术是地基处理中最为常见的技术类型。软土地基施工现场操作活动中,技术人员首先应该进行清淤工作。在抛石挤淤活动中,使用填片石充填地基坑的方法,配合直径为10cm左右的砂砾石填装的方法,满足地基底层施工的需要。对于初步压填完成的作业区,技术人员需要铺上土工布,在锚固土工布上铺上片石和砂碎石长度各50cm,铺上土格栅之后,施工项目的监理人员便可对其进行验收。混凝土灌注过层中,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旋喷桩技术,保证喷桩细节控制参数符合施工更需要。水泥浆水灰比的控制参数应该保证在1∶1的比值为宜。而水泥浆比重的取值范围应该控制在1.75∶1.80为宜。水泥用量保证在一次灌注178kg/m3。地基处理中混凝土材料的预埋注浆量为0.178m3/m。灌装机械的工作速度为21r/min。混凝泥浆的关注压力值为21MPa~25MPa。
(二)碎石桩强化法联合处理技术
在地基处理中,水泥土加筋地连墙配合水泥土地锚三角形支护结构施工的方法,能够提高地基处理施工的预应力效果。在放置钢笼作为地基下层支撑物框架之时,应该对钻孔部分使用注水清洗的方式,将杂物和水泥灰冲洗干净,保证作业区域的可见度达到一定的水平。
三、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1施工前做好地质勘查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周围的水文地质进行实地勘查,全面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特征,特别是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做好详细的地质勘查。根据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地基基础施工计划,并且在地基勘查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周围的建筑物情况,优化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设计。同时,在地基勘查过程中,应合理选择钻孔深度,应严格符合地基基础施工设计要求的压缩厚度,准确计算房屋建筑的地基沉降,充分发挥勘查资料对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指导作用。
2合理设计地基基础结构
地基基础结构设计对于整个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结合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要求,合理设计地基基础结构。为了避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或者不规则裂缝,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现场勘查结果,确定最佳的地基基础结构,全面论证地基基础结构在经济、技术等方面的科学合理性。设计人员可结合施工现场地质勘查资料中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根据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设计要求,计算出地基基础结构的实际土压力,若地质勘查报告相关数据不太准确,设计人员可通过载荷试验的方式进行验证。同时,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单位应重点研究地基承载力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在施工过程中若地基基础出现较大倾斜或者沉降,应立即停止施工,组织技术人员重新进行地质勘查,由设计人员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重新进行设计。
3优化施工技术
由于房屋建筑竖向结构体系的重力荷载通过基础结构传递到地基中,因此地基应具有足够大的承载力,使竖向和基础结构的分布方式尽量相同,设计伐形基础结构实现满铺,尽量扩大地基接触面,但是和独立地基基础结构相比,伐形基础结构的造价相对较高。通常情况下,基础结构将荷载集中起来传递到地基土层中,而地基土层的荷载能力有限,如果房屋建筑垂直高度较高,地下水位较低,地基基础土质质量较高,在施工过程中可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同时,如果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遇到淤泥、软土等地质土层,应做好地基处理,可采用扰动淤泥土的方法,及时排水,提高地基土层的密实度,或者将软土层挖出,换填优质的土层,做好回填夯实处理,提升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荷载能力。
四、结语
在竖直向增强型地基施工中,技术人员采用钢筋密制的配伍方法,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混合施工控制。斜向增强复合型地基施工中,采用双“Y”字形的地下基础结构设计法,显著增强复合地基的施工强度。对于施工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基处理工程,技术人员可以采用长短桩复合技术,实现不均匀地质环境中地基加固结构的配合施工。
作者:张文俊 单位: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义驹,刘睿,徐孝顺等.丘陵地区膨胀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探讨——溧水县殡仪馆膨胀土地基处理实例[J].工程质量,2014,32(12):60-62.
[2]龚伏秋,杨永平,闵霁,等.江苏扬州中海泵站地基处理施工中地下水位控制[J].人民长江,2013,44(17):126-227,63.
[3]刘隆兴.孔隙水压力量测试验在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1,20(14):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