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议

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议

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学化;城建;效益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2(C)-0203-01

一、近几年来城市建设资金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国家投入4万亿,用于扩大内需,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各地围绕“保增长、扩内需、促发展”而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扩大内需等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加快城市建设。城市建设迈入高峰期。以投资规模大、综合效益高、带有全局性为特点的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有序推进。城建重点工程政府投资项目涵盖范围之广、建设项目之多、资金投入之大,逐年创下新高。大批重点工程政府投资项目的完成形成了城市亮点,让市民共享到经济发展新成果。

为了推动城建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资金管理意见,形成了资金管理机制。以笔者所在的徐州为例,连续四年以市政府1号文件下发城建重点工程计划,侧重点虽然不同,却年年绕不过城建与民生。2006年市政府成立了市城建重点工程办公室,负责建设资金的审核、调度。2008年成立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办公室,2009年更名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中心,负责代建项目的资金运作。在逐步完善现有的资金管理模式下,为解决城市建设所需的资金难题,在筹集城市建设资金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按市场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实施BT等资本运作方式,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实行土地置换等方式,取得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城市建设再投入。同时积极推行代建制,借助于具有投资能力和融资功能的投资主体,依托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吸收民间资本参与政府项目建设。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还以徐州为例,从2008年起徐州市对市本级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如音乐厅、美术馆、滨湖步行街等项目实施委托代建制。有效地发挥了投资主体资金管理和理财优势,切实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安排,大大缓解了政府短期内集中支付的巨大压力。

二、当前城建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建设投资领域,也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如建设单位预算编制不规范,资金短缺缺口大,三超现象仍普遍存在等问题。

资金申报不规范,前期准备不及时。个别项目建设工期紧、任务重,再加上新增或变更内容,前期准备往往比较仓促,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概算失控,资金计划难以控制。有些项目定价依据偏高,没有完全与市场接轨,个别项目造价把关不严,没有真正体现通过招投标来降低工程造价,极易造成资金的流失。建设单位申请资金时需要报送的工程合同、中标通知书、工程量清单等材料往往准备不齐全,极大地影响了项目审核工作的正常进行。

新增及变更项目资金来源不明确,项目资金得不到及时落实。超盘工程资金缺口仍突出。由于投资环境变化,市场建筑材料上涨、工人工资提升、设计方案变更,使项目投资额不断增加,出现工程超盘现象,这部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单位报审时未经明确资金来源也不利于对工程项目建成后的投入与功效进行全面的评估,项目绩效评价不到位。

三、全面推进城建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思路清晰、路径明确。一是根据编制的筹资计划全局调度盘活资金存量,尤其是对跨年度工程通盘考虑资金安排,切实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严格按照下达的资金计划,将城建资金投向园林绿化、环境改善、重大民生等城市功能性、全局性的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三是每月在城建重点工程合理建设工期的基础上,科学制订并严格实施分期投资计划和融资计划,每月出具资金使用情况表,加强资金运作和管理。

运作规范,程序严谨。一是规范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拨付管理。对工程资金不挤不压,严格按照工程计划、工程预算、工程进度、签订合同进行拨款,督促各项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二是切实增强城建计划的严肃性。市城建计划编制后,一经市政府审定,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三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确保项目建设资金的安全。

明确责任,全程监管。一是落实专人对重点工程项目的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和运行过程中项目超概等情况进行预警分析,对资金进行连续、总体平衡后,落实补救措施,力求最大限度地防范资金风险。

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工程项目管理 数字建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F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238-02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建筑业也迎来低碳建筑的新市场。何为低碳建筑?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建筑工程行业在全球开始步入低碳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下,必须充分意识到将企业资源计划(ERP)与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结合应用以实现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战略的重大意义,有效地实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投入科技创新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低碳时代下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我国当前环境下建筑低碳行动的局限和困难。(1)技术欠缺:现阶段建筑低碳市场尚不成熟,缺乏过硬的技术水平和创新科技,无法真正实现全面的生态、环保、节能、经济。虽然在业界发展低碳建筑的理念已成为共识,但由于我国关于城市建设及其配套措施的低碳标准尚未完善,从而企业对于低碳技术的开发就缺乏足够的依据和创新。而与此同时,低碳建筑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材料,所以从最初材料的更新,到随之改变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机械,进而也将被全新理念的施工管理方法和系统所替代。这个漫长的周期也将是一次建筑工业革命,需要不同行业利益相关者和政府之间进行有机的对话和合作,因此建筑工程行业在发展进步过程中也势必受到许多牵制。(2)成本过高:由于目前招投标市场的混乱而造成工程造价的恶性压低,以及招投标手续的过于繁杂和形式所导致的人力物力浪费,都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负担,进而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利润收入。据调查,建筑施工企业利润过低已经是业界的普遍现象,同时又必须承担税收的压力。因此,建筑企业资本难以积累,这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而低碳经济的实现在开发探究初期,充沛的人力物力资源则成了企业的巨大负担。由于施工工艺和材料技术的局限,低碳建筑工程造价昂贵,成本太高,短期内也无法实现大规模发展。

2.低碳建筑市场的前景。(1)“进入21世纪,人类开始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建筑节能结构必须由材料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方向转型。”无论是在刚闭幕的“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还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相关部门,都已出台一系列关于低碳建筑发展的利好政策,我国在未来将全力扶持新型材料技术的开发,为创建低碳经济、培育低碳建筑市场及实现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不可估量的开发前景。(2)虽然我国低碳建筑发展尚在起步阶段,但欧美以及日本等许多国家已在低碳建筑领域有相当的实践和成果,因此广大建筑施工单位可以积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将先进的施工工艺、机械方法以及企业工程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际的低碳建设中来。

二、企业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战略

在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不能固守现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系统,应当引进新技术和新系统,从而转变经营策略,以适应低碳经济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1.企业当前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缺陷。(1)成本控制困难:在现行招投标办法中的工程量清单报价规则(即合理最低价中标)的压力下,公司现行的建设项目流程管理方式对于成本控制就受到很大限制,虽然已经借助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仍然存在许多技术运用局限,因此也难以从根本上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水平。许多传统施工技艺在造成大量能源浪费的同时,也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这又显然与当下提倡节能减排相悖,如果不及时更新建造施工低碳化理念,长此以往势必将被新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更加激烈的低碳经济时代所淘汰。(2)进程控制困难:公司当前对于建造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方式基本只能够点对点地对各条生产作业线进行监控和调配,施工现场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和弊端,信息传递和沟通效率低、差错多、成本高。在整个施工进度过程中,由于信息反馈不及时和无法实时掌握工程量,项目负责人往往很难快速并准确地做决策。

2.工程项目信息的精细化管理策略。综合分析公司现状和行业信息,解决当前进度成本控制困难的方法就是从建设项目管理转变为对项目信息的精细化管理, 而精细化工程项目管理就是要求实时掌握生产作业和工程建设各条线的准确信息和数据,以此尽可能小得减低施工建造有可能存在和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并通过这样的信息数据监控和调配使得各部门和作业线能够协同合作,提高生产效率,将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三、如何实现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1.为何难以真正实现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1)目前缺乏成熟可行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供基础数据的实时更新,如各种材料的基本定额、劳务分包商即时信息、工程的技术资料、物料采购及库存的控制等等,导致其难以服务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进而公司预算部门也就难以制定合理的项目预算和项目策略,并难以准确快速地评估项目风险。就难以进行。(2)同样缺乏成熟可行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供工程信息的集成和协同作业的方式,而施工建造受气候条件影响大,且存在不可预见性、周期长、分散性等特点,因此往往施工现场的突发状况非常多,信息数据又无法及时同步,各条生产线不能协同作业,导致工期延误的现象十分普遍。

2.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策略要点。(1)领导决策团队首先应进行管理思想上的革命:在转变企业管理理念的初期,势必会碰到许多阻力,如前期投入大量科技改革资金带来的财务压力,改革创新的风险以及新技术与公司业务流程运作的磨合等等,决策管理人必须坚定信念,同时积极适应技术改革随之带来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2)引进和采用数字建造技术,完善产业链的信息化:当今社会已然成为先进科技信息技术的天下,建筑施工企业若仅仅依赖增加项目承接数量来控制成本已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愈加应该把影响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三股力量: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放在首位,重视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积极引进和采用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保证技改资金投入到位。数字建造技术已日趋成熟,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开发使用弥补了企业资源计划(ERP)原本存在的利用局限性,为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平台,进而真正实现工程基本数据的实时更新,其最终目的是使得整个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和使用等各个阶段都能够有效的实现节省能源、节约成本、降低污染和提高效率。(3)达到项目成本真正的可控状态:第一,根据建筑信息模型提供的工程实物量数据,施行限额领料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的事先管理,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差错。第二,建造过程中,系统提供的实时工程量数据更新使项目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的四算对比,四算即中标价、设计预算、施工预算(计划消耗)、实际消耗,通过对实时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找出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提供管理决策依据、建议,最后真正实现工程项目成本的可控性,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空间。(4)建立在线协同作业模式:基于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与建筑信息模型(BIM)交互作用的信息平台,通过工程项目信息的集成,把以往各条生产线点对点的作业模式转变成在线实时协同作业,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减少差错、降低成本。也使施工现场管理的可控性成为现实。(5)提升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由于建筑施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施工企业从业人员与其他行业相比,其素质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企业管理也往往比较粗放。而通过技术革新和科学管理,体现精细管理和精益建造的指导思想,逐步提高企业软竞争力,提升企业自身文化,造就品牌效益。根据这种理念,无论成本高低,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应坚持把施工品质放在第一位,走低碳建设道路,不断优化施工技艺,秉持精细化管理方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战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重点和资源分配的优先次序,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更是企业文化的灵魂。而在全球步入低碳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下,制定和执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战略无疑对建设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2008

2.文琴燕.低碳时代,工程企业准备好了吗?广西城镇建设,2010(2)

3.丰亮,陆惠民.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构想.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4)

4.华校生,杨宗煜,杨玉楠.中国建筑节能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建筑节能,2009(11)

5.杨宝明.建筑信息模型BIM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施工技术, 2008(6)

6.潘国友,陈荣秋.企业流程再造的动力.企业经济,2003(8)

7.杨晓亮.几种成本控制方法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市政技术,2009 (4)

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议范文第3篇

1、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以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部件和事件信息,促进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与协调。就是把像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给每样公物配上一个 “身份证”,如果街道上的井盖坏了,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不用打投诉电话,在移动GPS定位系统的跟踪搜索下,有关部门就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把问题解决掉。

2、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定位技术和嵌入式地理信息引擎技术等,实现了移动式的数字化城市业务管理和数据管理,利用GIS和地理编码技术,实现基于网格地图的精细化城市管理,建立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环境。给政府各级领导、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提供协同工作、协同督办的智能化终端平台。不仅可以根据权限查阅某个事件办理情况、相关信息,显示该事件的办理时间是否超时,而且还提供了相应的监控工具,向有关部门和人员发送督办意见,为城市管理的决策分析提供帮助。

二、我市城市管理数字化试运行情况

1、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齐心协力、开拓前进的一年,为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提高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按照数字化城管管理模式,5月3日成立了“城管事件人工处置指挥系统”。城管事件处置指挥系统由城管处城管事件处置指挥中心和城管处综合巡查队组成,集巡查发现问题、甄别立案、指挥派遣到责任单位进行处置、核实处置结果于一体。城管事件处置指挥系统通过“2966110”服务热线,受理各类上报热点难点问题,起到解决民生难题,为广大市民服务的作用。

2、城管处综合巡查队对全市38条主干道所辖区域内的城管事件全方位的巡查,发现有影响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违规问题及时发现,并立案登记,上报指挥中心,通知责任单位及时处理。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消除管理死角和盲点。

3、为保证城管事件处置指挥系统高速运转,切实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目的,城管处制定了《城管事件处置指挥系统工作制度》,并规范了考评办法。为切实将每个案件落到实处,先后出台了绩效考评方案、督察办法等,坚持科学、量化、数据考评的原则,对考核对象、评分标准、考评方式、督察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保障指挥系统工作有序开展。

附:2012年第一季度城管事件立案汇总表

三、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

1、产权不明确,任务派遣难到位。从一季度立案汇总表分析发现,城市事件立案总数达17749件,处置项数有17499件,处置率为98.59%。其中属于市政维修二队职责范围的事件有2269项,占立案总数的12.78%。维修二队主要负责市区38条主次干道的排污排雨设施的维护,由于市区道路临时维修和沿街建筑施工对市政设施造成的损害,市政设施维护很难彻底,往往形成今天修好的井盖,明天又被碾压破碎。还有一些窨井产权不明确,导致无法界定维护责任主体,立案和派遣无法进行而最终废止。

2、疏堵结合不够,缺乏治本措施。一季度属于监察办的事件达8130件,占立案总数的45.8%,居案件之首。尽管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店外经营、无照经营游商、机动车及非机动车乱停占道、暴露垃圾等问题比较多,不容易管理,部分案件没有按规定时间处置或处置不及时,同一地点同一案件容易反弹,按期办结率低,超期现象比较突出。

3、思想重视不够,一些职能部门处置能力有待提高。目前,精细化管理还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人力和物力投入还不到位,大多数职能部门已经建立了三级平台网络,但运行还不顺畅,甚至出现脱节现象。个别职能部门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三级平台,习惯于传统的突击式、粗放式方法应对数字化管理,一些突发性、动态性问题不能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四、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城管的设想和建议

针对当前我市城市管理数字化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和完善数字化城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数字化城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宜居平顶山的必然选择。

2、加强系统研究,提升有效处置能力。持续推进城管机制的创新,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数字城管”新模式。用科学的方法系统思考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部件产权界定、管理职责调整、处置流程优化和指挥与监督评价体系。仔细研究事部件发生演变规律,分析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

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议范文第4篇

一、__县市城市管理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__县市现建成区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0万。有街道500余条,垃圾中转站19座,公厕45座,垃圾处理场3座。现有城市建设管理干部职工20__多人,担负着城市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户外广告管理以及道路绿化、亮化、清扫保洁等任务。近年来,该市以效能提升、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改善城市环境,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集中整治“三种经营”(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流动经营),引导商户进店、归市经营,努力实现“双退一还”。采取多种方式规范户外广告和取缔占道广告,广泛争取广告企业和广大市民对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的意见、建议,把政府的工作目标与企业利益、人民群众利益兼顾,努力使户外广告设置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加大对胡喷乱画整治和督查力度,将路段分包到人,明确责任,有效遏制了“城市牛皮癣”的高发态势。沿街门店实行垃圾容器化,所产垃圾入篓归店,按时倾倒,达到垃圾不落地。道路清扫保洁制度健全,定人定岗,落实到人,实行“两次清扫、全天保洁”。加强建筑垃圾源头化管理,实行建筑垃圾准运制度,运输车辆加盖密封、无沿街抛洒,严厉查处私拉乱倒现象。垃圾中转站、公厕实行专人管理,站厕设备、设施出现故障一日内修复。

为对全市市区十几条主次干道和河道、桥梁标准性建筑进行亮化,全市180条背街小巷新增路灯1672盏,规划区内现有路灯迅速增加至14000盏,此外路灯所还对全市所有路段进行了不间断的维修,使主次干道亮化率达到98%以上,背街小巷亮化率达到96%以上。加强对城区公共绿地游园的管理,分片分路段专人管理,及时给予浇水、施肥、除草、保洁。

二、__县市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市民素质较低,文明意识薄弱。一些市民缺乏文明意识,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乱倒垃圾现象时有发生,肆意践踏绿地、毁绿,破坏绿化设施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商户故意毁坏门店前的行道树,为城市管理工作增加了强度。有的商家为了招徕顾客,将商品摆到店外,甚至占道经营。

(二)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一是主次干道排水不畅,绿化带内侧无排水设施,部分街道人行道地面砖铺设有漏土现象,造成“晴天粉尘路,雨天水泥路”的现象。二是个别街道交接处路面硬化不到位,影响了街道的整洁,致使街道每10平方米尘土数量难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标准。三是现有的集贸市场难以满足商户和居民的需求,市场布局不合理,城区部分街道存在各种摊点(群)乱摆、乱放问题。如滨河大道早上蔬菜批发市场,陈家坊街早上至中午菜集、晚上夜市,滨河路西段三监狱门口菜市场等,严重影响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另外,市政设施落后,施工机械老化,数量有限,管理不完善,不能满足正常的施工需要。

(三)城市管理的执法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城管执法的难点是一些弱势群体,这些人谋生心切,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意识不强,城管人员执行公务时往往难以得到他们的谅解和配合,城市管理的强制扣押容易激化矛盾,有时阻挠、抵制,严重者甚至围攻、谩骂、殴打城管执法人员。此外,部分管理人员执法意识不强,缺乏强制措施,管理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现有城管法规存在行政许可缺失、法规强制力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市政监察缺乏必要的执法证件,城市管理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弱化,城管执法的权威性、有效性难以保证。

(四)城市的长效管理机制仍未形成。环卫管理网络还未真正覆盖到位,形成城区主次干道与背街小巷的环卫管理分离,导致城市环卫管理“纵不能到底,横难以到边”,一些城中村的街巷、住宅小区的市容环卫管理由于缺乏必要的人员和经费保障,环境卫生较差,群众反响较大。对于“门前五包”管理,目前仅仅依靠沿街单位的自律,缺少规范管理的措施,管理效果不理想。城市管理执法存在以罚代管的情况,形成治理过后又反复的现象,造成了城市管理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有禁难止,反复回潮。

三、加强和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建议

城市管理要运用有限的资金,“花小钱、办大事”,进一步提高城市资源共享力,促进城市管理向精细化、精品化发展,提高城市发展水平。

(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电台、电视、报纸和组织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创建知识、文明知识、环境卫生知识等,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大城市管理法规宣传力度,反映城市管理的有益成果,切实提高居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形成全社会支持城市管理的舆论导向。积极组织引导开展争创活动,提高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建立政府督导、部门督察、舆论监督、社会投诉的立体监督机制,通过实行政务公开、居民投诉、新闻舆论曝光等方式,将执法程序、执法标准、执法要求、执法结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不断提高居民对综合执法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度。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城管队伍的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岗位培训,规范队员的执法行为,增强执法责任意识,提高执法效能,打造一支文明、廉洁、勤政的城管执法队伍。

(二)以建促管,加快城市管理的配套设施建设。__县市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对绿化树木的成活造成严重损失,如热力管网在铺设及使用过程中,漏气跑气现象严重,造成行道树及绿化带树木花草大量死亡。要从城市规划建设的源头渗透城市管理意识,充分考虑城市管理的需要,严格管网、环卫设施等的规划建设,保证城管配套设施与城建项目统一施工,同步投入使用,避免设施建设不到位给城管造成困难。加强农贸市场、停车场、洗车场等场(点)的规划

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议范文第5篇

2014年4月,西城区开启国家级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后,广大城市管理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北京市关于精细化管理的系列指示精神,深刻思考如何将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模式耦合交融为精细化城市管理的工作责任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使精细管理从理念优化为一套可操作、可度量的工作目标、操作规范和具体措施,在圆满完成试点项目的同时,让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实用,标准化工作卓有成效。

经过两年来的攻坚克难,超越革新,截至2016年6月29日,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圆满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验收,城市环境建设管理标准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成立精干组织机构

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从2014年4月,西城区申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被国标委联席会议审核通过后,区市政市容委立即编制、下发了《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全区成立了以姜立光副区长为组长、区环境办等14个职能部门和15个街道办事处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市政市容委,负责统筹协调专家顾问组、技术保障组、标准体系工作组推进标准体系编制和试点工作的落实。各成员单位按照要求,相继成立了专项标准编写机构,具体负责各个专业的标准编制与试点推进。

试点办自成立以来,共组织试点启动与中末期验收、标准体系专家评审与、各类考察培训等会务32次,编发文件、通知30个,信息23篇,外宣稿件8篇,出刊会议纪要14份、信息专刊17期。

广泛开展学习研究

保证试点工作正确方向

为使试点工作少走弯路,定向前行,试点办广泛开展走出去学习考察、请进来培训授课等活动。

试点办先后组织外出学习考察4次、研讨培训10次。邀请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原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首都经贸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对试点工作方案、标准编制原则与范围、参加试点单位与标准体系编写等问题,进行深刻的研究讨论,确定将试点工作划分为宣传启动、体系建设、组织实施、总结验收四个阶段;工作细化分解为35项任务,并于2014年11月18日在全区启动大会上进行了部署。

按照“看得见、管得了”的要求,以城市“功能区域分类、环境管理分级、专业工作支撑”为基本思路,研讨、确定、建设涵盖西城区各个功能区域的市政道路、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和环境保护各个环境专业领域,以及城市环境建设、管理、作业、监督、执法、考评等各个环节与层面的标准体系。

积极开展环境要素调查

完善城市功能区域划分

为完善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的标准体系架构,充分了解与切实掌握全区各个功能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管理要素,试点办于2015年7月委托社会专业组织,开展了七大功能区域的环境要素调查,摸清了各个功能区的人口特点、区位功能、人文特征,以及建筑风格和属性、道路交通特点、街面公共服务设施、园林绿化、商业业态等7大要素构成,为全区功能区域划分与标准体系最终编制提供了依据。

同时,按照区域功能主导、公共空间全覆盖、能够动态调整、便于末端研判的原则,对全区功能区域进行重新调整,共划分为7个区、2个金融商务区、3个繁华商业区、3个传统风貌区、1个交通枢纽区、10个公共休闲区和其他若干个生活居住区,并重新核实了各个区域的四至范围、面积、道路、网格和社区数量,纳入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平台体系,有力完善了标准体系中考评子体系。

认真组织标准体系编制

经过权威评审对外

2015年8月初,在区领导的关心指导、试点办全体人员的强力推进、各成员单位的大力协同下,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数次修改完善的《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终于完成初稿。

8月11日,西城区质监局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会上,来自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原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标准化研究院、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城市管理学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在听取了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编制情况汇报,查阅了相关标准文件,讨论研究后一致认为:标准体系符合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要求,以及国家、北京市和西城区相关文件精神;标准制定能够围绕建设需求,符合各区域功能特点和环境管理质量目标,覆盖城市管理各个环节,格式规范,内容基本适用;能够结合实际,根据西城区城市管理现状,搭建涵盖城市环境建设、管理、作业、执法、监督、考核等各个环节与各个层面的标准,形成全区统一协调、一体化的标准体系框架;能够将西城区多年来在城市管理中分类分级的创新模式以指导性技术文件固化提升,有利于提高政府各部门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

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西城区于2015年10月16日以区市政市容委的名义下发了《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确定10月30日正式实施。

整个标准体系包括通用基础、分类分级管理、专业支撑和监督考评四个子体系,共有标准251项。其中,收录国家标准57项、行业标准35项、北京市地方标准86项,自制标准73项(已完成56项,尚有17项建议制订的标准正在研究中)。

大力开展宣传贯彻活动

持续改进促进标准实施

为了促进标准体系实施,试点办一是将所有收录引用的标准与自制标准一起,在令标准体系明细表中形成链接,刻盘发放各成员单位学习应用,并与相关工作手册和工作记录一同印制,发放各单位实施;二是制订、下发了《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实施方案》和具体《检查工作方案》,于2015年12月,每周安排2个单位,逐一检查各成员单位标准体系的实施情况;三是2016年1月集中组织了标准体系宣讲与培训,协调各成员单位广泛开展宣贯活动;四是根据各成员单位的实施反馈情况、检查与验收意见,分3次对整个标准体系和20个具体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有效促进了标准化工作落地。

试点工作圆满通过验收

城市管理标准化取得新成效

2016年6月28日-29日,受国标委委托,北京市质监局邀请了标准化与城市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对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进行验收。经过专家组的听、看、询、查、评,认为两年来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完成了全部规定任务,符合国标委下发的试点细则要求,综合评分93分,一致同意通过考核评估。

评估报告认为试点项目一是领导重视,试点工作推进有力;二是切合实际,标准体系覆盖全面,实现了分类分级清晰、管理程序规范、质量要求明确、执法监督严明的闭环式管理;三是注重宣贯,各级标准化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以标准为引领、按标准实施的良好氛围,岗位人员知标准要求、明标准职责、依标准办事,提高了标准化意识与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四是实施到位,试点取得显著成效,能够围绕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在要求,以分级管理为核心,细化区域分类管理,并针对试点涉及面广的特点,突出全员参与,注重收集意见,实现持续改进与有效的质量控制。特别是运用标准化原理,积极探索特大城市管理规律,创新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模式,提高了城市环境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有效促进了城市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治理能力的提升,成效显著。

深入总结试点经验

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体系的研究建设与宣贯实施,特别是西城区国家级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的最终验收圆满通过,标志着西城区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以标准化为引领的新时代,对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就标准体系建设而言,一是巩固、提升了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新模式,创新形成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成果;二是核实了城市环境管理要素,健全了全程管控指标体系,厘清了各职能部门工作关系,实现了对城市环境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三是编制了城市环境建设、市容市貌管理、功能区域管控等标准,填补了城市管理标准体系空白,解决了部分环境管控难题;四是强化了“管理前置”理念,增强了城市管理的前瞻性与预见性,进一步优化了环境资源配置,提升了政府行政效能。

同时,通过标准体系的建设与试点工作,各个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单位工作职能进一步明晰;市政建设、环境治理、交通秩序、园林绿化、环卫保洁、工地管理等专业作业进一步规范;临街社会单位与商户参与“门前三包”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城管执法行为与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问题发现与处置渠道进一步畅通;辖区功能区域分类管控能力与分级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2015年,在城市环境管理任务没有大的变化的前提下,西城区市政市容委用于城市环境整治项目和基础建设的经费支出为8.16亿元,2014年为9.89亿元,同比减少17.51%;区市政市容委共接受各类意见、投诉、曝光68件(起),而2014年为91件,同比减少25.2%;西城行政服务大厅市政市容服务窗口共接待1.03万人次,受办理事项1357件,而2014年度接待1.04万人次,受办理事项1423件,同比分别减少1%和5%;辖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浓度平均分别为14.5、54.0、105.8、83.0微克/立方米,而2014年平均分别为23.1、62.9、115.2、88.4微克/立方米,同比平均分别下降37.3%、14.2%、8.2%、6.2%;降尘量为5.4吨/平方公里/月,而2014年为5.8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6.9%;全区生活垃圾总量59.323万吨,同比减少96.97吨;道路养护、园林绿化全市第一;居民对城市环境秩序和管理水平入户调查满意度平均为95.69%和96.31%,而2014年平均为92.56%和93.47%,同比增长3.38%和3.03%。

国家级的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项目虽然有期,但是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化工作却无涯。西城区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工作者将坚定信心,持续推进,将标准实施与监督指挥平台衔接起来,与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等检查工作结合起来,与日常工作任务一致起来,继续做好做细做实做强标准化工作,努力再创西城区城市管理工作的新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