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和习俗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和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包括非正规信息流和正规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1.2高速公路信息化系统
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收费、监控和通信三大系统。
(1)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监视与控制系统的统称。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一般由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监控中心)以及信息提供三大部分组成。通过监控软件的使用,使监控系统做到智能化、人性化、功能更加强大,对所有监控设备做到可监可控,通过信息的处理、分析功能,能够给上级领导、主管部门、值班人员提供理论依据。使嗌控数据的显示、处理更加直观、便捷。可以有效的防止收费中的违规操作。
(2)收费系统
收费系统是高速公路最基本业务实现的保障。收费系统对行驶公路的车辆根据类型、行驶里程正确的收取通行费,减少逃票现象的发生。所有收费交易入帐,所有收费的原始数据进行完整的登记、记录.最大限度的阻塞来自收费人员的财务漏洞。收费系统一般由收费计算机系统.车道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内部对讲和安全报警系统构成。目前高速公路所采用的收费系统多为封闭式收费。即在人口站发卡,出口处收卡结算费用,采用闭路监视技术,加大防止作弊的力度和对特殊收费『青况的监督管理。这种收费方式帐务相对人工方式较安全,但车辆经过收费站要停车读写卡。收费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读写卡机和票据打印机的处理速度。总的来说,收费系统对提高运输效率、保障资金安全意义重大。
(3)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是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基础,为其他系统提供信息通道。是高速公路管理、运营不可缺少的—部分,是高速公路实现安全、畅通、舒适、经济和高效运营的必要手段,是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的支撑系统,它要实现监控系统和收费系统的数据、语音和图像等信息准确而及时的传输,保持高速公路各管理部门之间业务联络通信的畅通,并要为高速公路内部各部门和外界建立必要的联系。
2 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方面,每年新建的高速公路急需与之配套的机电系统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另一方面,较早修建的高速公路又逐步进入机电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维护维修和升级换代期。同时,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网络化和复杂化,以及监控联网的日渐兴起。使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范围在扩大,难度在增加,遇到的运营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3 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3.1技术没有充分协调
联网收费涉及到的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视频监控、银行结算等,在不同地域,对技术程度、水平、要求也不同,如何有机地集成应用到高速公路上,保证三大系统的统一性、整体性和有效性。
3.2资源有待整合
高速公路电子通讯、骨干网建成之后,在收费监控、监控调配、紧急救助、应用通讯等方面,如何把所有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为前提。以安全畅通为保障,实现人、车、路全天侯无障碍沟通与对话。
3.3技术急需进一步拓展
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营、服务等多方面如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高速公路企业为主体的高速公路现代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到交通征稽、公路运输、运输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管理领域,实现面向社会公众的交通全方位服务。
3.4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是一般先进技术的推广。是要用最新的数字技术来支持,这就涉及到所有项目参与人员的素质问题。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不能发挥数字技术应有的功能,这其中尤其要注意参与各方领导者以及项日管理者素质的提高。
4 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应对措施
4.1建立信息管理部门
建立信息管理部门是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为了能够让我国的高速公路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专门的部门和人才负责,对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获取、分类管理、并且监督数据的共享和传播。只有这样加强信息的有效管理,才能提高其利用效果,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巨大价值。
4.2规定信息渠道
在信息管理中,要明确规定上下级之间纵向的信息通道,同时也要明确规定间级之间横向的信息通道.时刻保证信息畅通。根据高速公路信息化建没的实际需要,建立毖要的制度,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在对外提供信息方面的职责和义务,在组织内部进行合理地分工,避免重复采集和收集信息。
4.3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信息反馈是指及时发现计划和决策执行中的偏差,并且对组织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如果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反应迟钝,在造成较大失误之后才发现,这样就会给工作带来损失。因此,组织必须把管理中的追踪检查、监督和反馈摆在重要地位,严格规定监督反馈制度,定期对各种数据、信息作深入地分析,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快速而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4.4提高员工素质.解决学能差距
所谓学能差距是指工作所需要的学识技能与员工所具有的学识技能之间的差距。即岗位责任规范与实际工作能力之间的差距。组织要根据信息管理的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并通过员工的实际执行情况,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最终使员工达到岗位责任的要求。
5 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建议
1)确立项目管理目标。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确立项目的总体目标及阶段目标,逐次实现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信息化进程,管理目标是平台建设的贯穿主线,是平台技术框架搭建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信息化建设目标主要是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减少机械重复的工作量;加强各管理层人员之间、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快信息流通,资料共享,实现无纸化办公;建立系统权限、共享等级,根据不同岗位分配管理职能,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流程,流程公开,管理透明;统一资料收集口径,建立完备的数据资料库及查询台账。
2)构建科学、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体系。高速公路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经验,管理者不乏对工作流程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关键是调动管理者参 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完备的方案讨论机制,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本身具有多变性,不同项目、不同参建单位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致,没有可以套用的成熟的模块,每一步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流程的标准化不仅仅是软件人员如何编程,而是整个流程如何规划,如何实行,如何数据收集,如何权限分配,如何监督,如何归档等多个方面,需要平台策划人员在充分考虑开发原则的前提下,完成管理目标的功能论证,是项目管理人员与软件编程人员共同协作的结果。
3)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当前网络技术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拥有各种各样的配套产品,而且也经过了长期的市场考验,性能、技术水平都非常出众。平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大胆引进成熟、效益高的产品,快速的提高平台建设水平,缩短平台开发时间,避免核心技术开发出现瓶颈,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先进的、有效的管理方式。
6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量的日益增长,高速公路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要应对这种压力,我国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就必须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打造出一套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管理体系,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的最大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李习彬.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科学出版社,2004
【摘要】 目的 观察温阳益心法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S的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及温阳益心复方低、中、高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及腹腔注射维生素D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制模成功后给予相应的药物6周,分别测定各组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RP和IL-6均明显升高(P
【关键词】 温阳益心法;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大鼠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recautionary mechanism of atherosclerosis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warming yang and supplementing heart qi on inflammaory factors levels in atherosclerosis rat serum. Method 72 rats were pided into 6 groups randomly:normal group, model group, simvastatin group and three groups with different dos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 animal model of AS was established by injecting vitamine E in high fat-fed rats. When the model was established successfully, corresponding medicine were supplied for 6 weeks and then the contents of CRP and IL-6 in rat serum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CRP and IL-6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odel groups than the normal group (P
Key words:the treatment of warming yang and supplementing heart qi;atherosclerosis;CRP;IL-6;rat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是由多种危险因素损伤内皮而发生的一系列炎性反应,内皮细胞(EC)损伤是最早的启动环节。研究发现,EC通过分泌炎症介质或调节白细胞在其表面的粘附而具备潜在的炎症作用[1],并在引发和扩大动脉炎症反应中起了关键的作用。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重要的炎症免疫因子,参与了AS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既往研究表明,CRP和IL-6是AS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重要的预测因子,CRP和IL-6水平的高低与疾病的预后及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生紧密相关[2]。课题组前期对温阳益心法治疗冠心病作用机理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证实温阳益心法具有降脂、保护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作用[3]。本实验旨在观察温阳益心法对AS大鼠血清CRP和IL-6的影响,探讨本法抗AS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雄性Wistar大白鼠72只,体重(200±20)g,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编号:黑动字第P00102004。参考文献[4-5]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大剂量维生素D的复合方法,建立AS大鼠模型。
1.2 药物
温阳益心复方由人参、黄芪、桂枝、薤白、半夏、川芎等药材组成。按处方比例称取中药材,浸泡2~3 h,共煎煮2遍,每遍煮30 min,分别过滤煎液,合并2次煎液备用(含原药材3.51 g/mL)。高、低剂量组各在此浓度基础上浓缩或稀释1倍。辛伐他汀,5 mg/片,海南海灵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号040614,实验前研磨,生理盐水溶解后,制成浓度为1 mg/2 mL悬液备用。胆固醇,上海生物化学试剂公司,批号050312;丙基硫氧嘧啶,上海复星朝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31021082;胆酸钠,上海久福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40928;维生素D3 注射液,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41107。
1.3 分组、给药及取材
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辛伐他汀对照组及温阳益心复方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普通基础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动物高脂饲料(2%胆固醇、10%猪油、0.2%丙基硫氧嘧啶、0.5%胆酸钠、87.3%基础饲料)喂养。4周后,禁食12 h大鼠内眦眶静脉取血,抽查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含量。高脂饲料喂养各组大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之后,各治疗组分别开始灌胃用药。空白组、模型组大鼠每日灌服生理盐水10 mL/kg,西药对照组灌服辛伐他汀悬液5 mg/kg,高、中、低剂量中药治疗组根据公式计算给药量,dB=dA×RB/RA×(WA/WB)1/3。其中dB表示大鼠公斤体重剂量(mg/kg);dA表示人的公斤体重剂量(mg/kg),RA为人的体型系数0.1,RB为大鼠的体型系数0.09,WA表示人体重(kg),WB表示大鼠体重(kg)。根据每只大鼠的公斤体重计算其给药量,并根据其体重变化调整用药剂量,连续给药6周。末次灌胃给药前12 h,各组大鼠禁食。晨起空腹,3%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眶静脉取血测定血脂、CRP、IL-6,按测定指标分装不同试管中。之后,剪开腹部正中皮肤及肌肉,分离并摘取胸主动脉组织。
1.4 组织形态学观察
将摘取的胸主动脉置于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常规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厚度5 μm。进行HE染色。染色结果:细胞核呈紫蓝色,细胞浆呈粉红色,红细胞呈桔红色。光镜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
1.5 血清CRP和IL-6的测定
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CRP和IL-6含量。试剂盒IL-6,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CRP,美国B.D公司产品,进口分装。BIORAD酶标仪450 nm处读取各孔的OD值。最后根据标准品浓度和OD值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样品含量。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组织形态学改变
光镜下可见空白组胸主动脉壁层次清晰,血管内膜光滑,中膜无增生,不伴有炎性浸润。模型组血管壁内膜粗糙有纤维斑块形成,可见大量泡沫细胞,伴见炎性细胞浸润,有的粥样斑块突出管腔,中膜平滑肌增生。温阳益心复方高剂量组血管内膜光滑,仅见局部内皮粗糙。
2.2 温阳益心法对AS大鼠血清CRP和IL-6的影响
(见表1)表1 各组大鼠血清CRP、IL-6含量比较(略)注:与空白组比较,P
3 讨论
温阳益心复方针对冠心病心阳不足、血瘀痰阻病机而设。立法组方以补为通,补中寓通,通补兼施。方中药物配伍重在温补心阳治病之本,兼顾活血化痰祛病之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冠心病是AS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AS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若病情持续发展,狭窄部分形成血凝块、粥样斑块破裂或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因此,防治和消退AS是治疗冠心病的根本措施。本实验观察了温阳益心法对AS炎性因子的干预作用,以期为其防治冠心病提供实验依据。
IL-6、CRP作为重要的炎症免疫因子,参与了AS的形成和发展过程。IL-6在急性反应期的主要功效是刺激肝细胞产生急性期反应蛋白,主要是CRP;CRP通过促进单核细胞向血管壁粘附,促进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生,激活内皮细胞NF-κB等机制,从而促进AS的形成与发展。既往的研究表明,IL-6和CRP水平的高低与疾病的预后及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生紧密相关[2]。本实验光镜下显示,空白组血管内膜光滑,中膜无增生,不伴有炎性浸润。模型组血管壁内膜粗糙,有纤维斑块形成;温阳益心复方低剂量组血管内皮粗糙,管壁增厚;西药对照组部分血管内皮粗糙,中膜平滑肌纤维轻度增生;温阳益心复方高剂量组血管内膜仅见局部内皮粗糙。模型组及温阳益心复方中药组主动脉形态改变证实高脂、高胆固醇喂养大鼠,AS造模成功,温阳益心法能有效防治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实验结果还显示,模型组以及用药组的CRP、IL-6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以模型组最为明显,提示模型组炎症反应程度最重。西药对照组、温阳益心复方高剂量组IL-6、CRP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提示温阳益心复方与辛伐他汀均能干预AS的炎症反应。说明温阳益心法通过显著降低血清IL-6、CRP含量,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起到抗AS的作用。温阳益心复方低剂量组CRP上升较高,推测可能由于温阳益心复方低剂量组对血脂的调节作用不理想,药物作用浓度不够,对AS无干预作用。另外,本实验中CRP值未升到很高,可能原因是: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本实验于第10周时检测CRP的水平,它的高峰期已过;本实验CRP的检测灵敏度较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给实验结果带来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 徐也鲁.动脉粥样硬化——一种慢性炎症过程[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9(2):93-95.
[2] Bermudez EA, Rifai A.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in circulating interleukin-6, C-reactive protein, and tradition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women[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2,22:1668-1673.
[3] 曹洪欣,殷惠军,张 腾.温心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1):39.
[4] 杨鹏远,芮耀诚.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7):802-804.
关键词:镇江;端午习俗;白蛇传说
民间传说具有中国丰富的民间文化,在民间广泛流传。他们经过人们口头的演绎、升华,一直流传到今天。而《白蛇传》作为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故事发生地涉及了几大区域,杭州、镇江等。在千百年的变迁中,作为故事发源地之一的镇江,已经形成了以“白蛇传”为口头传承的文化空间。同事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镇江这座城市中,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又与“白蛇传”息息相关,具有独特的地域节俗特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间文化面临着萎缩,一些关于“白蛇”的端午民间习俗正在被年轻人逐渐淡化,镇江“白蛇传文化”的发展面临着挑战。
一、“白蛇传”溯源
“白蛇传”在民间历经千年的演绎,故事情节经过不断的嬗变,白娘子的形象也在不断地变化,同时故事所富含的文化内涵也在变 化。成为了一个有着悠长形成发展史的民间传说。从我们最早看到的白蛇故事《西湖三塔记》,到民国年间托名“梦花馆主”的文人所作之《寓言讽世说部前后白蛇传》。
学界对于“白蛇传”发展故事演变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唐朝《博异志》的《李璜》短篇开始,到宋代洪梗的《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西湖三塔记》为止。这个阶段的白娘子形象皆为蛇妖化作美女,诱惑男子,贻害民间的形象。她们只能称作妖,凶残狠毒,不具备“人”的特点,外表的美丽与内心的凶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阶段以明朝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主,这一阶段的人物形象逐渐清晰,主要的故事情节也已经出现,最主要的是白娘子的形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志怪形象向伦理说教过渡。第三阶段以明朝陈六龙的《雷峰记》开始的到清朝玉山主人的中篇演绎小说《雷峰塔奇传》,白娘子逐渐褪去妖性,性格的主要特征也变成了勤劳善良为主。
白蛇故事的嬗变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大众的普遍接受心理,和作者的创作心理。从妖气甚重的志怪形象,到脱去妖性的善良的一个女子形象,逐渐符合了社会道德所规范,所希望成为的女性形象。“白蛇传说”也形成了其特有的民间文化。
二、白蛇与镇江端午习俗
在白蛇故事的发展中,开始慢慢与镇江发生关系,与镇江“三山”之一的金山发生关系,同时“端午惊变”等重要情节也发生在镇江,形成了独具内涵的端午民间习俗。
白蛇传故事起源于唐宋,到了明清基本定型。这期间,冯梦龙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将法海与金山寺结缘。这其中有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冯梦龙所编刊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出现的四个南宋时期镇江地名“针子桥”、“五条巷”、“渡口码头”、“金山寺”,镇江专家陆朝洪先生曾对其进行考证,证明了其真实性。
在“端午惊变”这一章节中,在端午节许仙受到法海的挑拨,将雄黄放置酒里,白娘子喝下显现出了原形,许仙掀开罗帐被惊吓之死,继而有了后面的嵩山盗草、水漫金山等情节。而这一情节对端午习俗产生一些影响。故而,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以此来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在江南地域俗称过端午要吃“五黄”,雄黄粉便是其一。有的家庭还会在屋顶撒雄黄粉,门上插菖蒲,身上揣香包,达到辟瘟除疫的习俗,这体现人类对瘟疫的预防与抗争。
家中还会吃“十二红”,传说可以避邪。“十二红”均为五月应时蔬菜和瓜果,样样带红:有枇杷、红果、拌黄瓜、炝虾子、炝萝卜、烧鸭汤、凉粉皮、咸鸭蛋、炒{莱、烧黄鱼、红烧肉、雄黄酒等。
在孩子头上佣雄黄酒画“王”字,穿老虎衣,挂老虎肚兜,系“长命缕”等辟邪之物件。这些都表现人们对于现世和谐生活的良好愿望。
同时,在镇江每逢端午在各个剧场、书场都轮番演出有关“白蛇传”的戏曲、曲艺。群众聚集在集镇演讲、演唱与“白蛇传”有关鲜活的故事。许多人家中,药店门口均发放中药熬制的免费避暑药汤等。这些都具有着独特的节俗特色,同时也表现了着和睦的邻里关系。
三、端午习俗中“白蛇文化”的现展
“白蛇中心”文化在镇江有着一定的发展空间,它与镇江的一些民间风俗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镇江的民间手工艺品,内容题材丰富多样。因“白蛇传”故事与镇江的渊源,以及随着镇江已逐步成为“白蛇传”传说文化的中心,在镇江的民间手工艺作品中,以“白蛇传"故事为题材的艺术创作最为常见。
同时,位于镇江西津古街街头的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已成为“白蛇传文化”集聚地。馆中有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的20多个省、市的民间文艺专著、资料数万册和珍贵的手稿80余份。还展示有与“白蛇传"相关的话本、弹词、戏曲、文学的稿本,如:宋话本、唐传奇、魏晋志怪小说的《白蛇记》中《西湖三塔记》、《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同时,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积极出版由数十位文化学者、民间艺术专家所撰写的《白蛇传文化集萃・论文卷》、《白蛇传文化集萃・异文卷》和《白蛇传文化集萃・异文卷》已经被列入“镇江民间文艺资料库金库丛书”序列。
与此同时,镇江政府积极构建“白蛇传”文化中心,重新构建金山“白蛇传文化”,新建“白娘子爱情园”等,通过景观的构造来达到文化的一种符号。文化作为一种记忆,具有遗忘机制,它在选择的过程中必将伴生遗忘。景观符号的构建是一场别有用心的符号编码过程,将文化在景观的塑造中,逐渐融入其中,以一种直观地形式重现,以此来达到永久记录的目标。
虽然政府及相应的文化机构致力于保护构建镇江的“白蛇文化中心”,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村庄,集镇越来越少,人们大多居住于现代的城市之中,年轻一辈追求快节奏的生活,端午习俗发生一定程度的变迁。如今每逢端午,雄黄慢慢消失在各家各户,在各个剧场、书场曾轮番演出的有关“白蛇传”的戏曲、曲艺逐渐失去了声音;群众也慢慢不再聚集在集镇演讲、演唱与“白蛇传”有关鲜活的故事。这些举动拉开了“白蛇”文化与普通百姓的距离,给镇江“白蛇文化中心”的建设带来了一些问题。
四、结语
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大都富有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同时民间故事也包含着独特的民间文化。在镇江端午风俗里的“白蛇文化”是民间文化与传统节日习俗的一种交流,同时也是人们的一种情感表达。
镇江端午“白蛇文化”文化内涵在镇江地区就不仅仅具有优厚的民间风俗文化,更有着人们对于现世和谐生活的良好愿望与日常生活中对于“真善美”的重视。这是端午节俗中值得弘扬的积极精神,又能够填充镇江的“白蛇文化空间”,使得镇江的文化内涵更加雄厚。
如何在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继续保持镇江地区端午习俗中独特的“白蛇”文化,对于构建地域节俗特色很有趣味。
参考文献
[1]王立、刘莹莹:《四论白蛇故事的嬗变》;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第五期
[2]孙竞:《近十几年白蛇传研究综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36卷第2期
摘要:节日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传播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习尚和风俗。在节日期间,广告主往往巧妙利用消费者独特的文化心理和消费心理,有针对性地设计广告诉求的内容。本文针对节日期间广告传播习俗现象展开了具体的文化分析,并从中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节日习俗,是长期相沿积久成俗的社会风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类物质和文化成果的总和,它既是人类自身活动在一定社会层面上的文化反映,也反映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重大的风俗习惯和传播活动。同时,从文化形态的构成方面来说,节日习俗的种种广告行为和传播方式也有着宗教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论文百事通正是由于民俗的基础性地位和巨大的包容性内涵,这也使得它在基础文化形态领域中的地位被大大地提升了。因此,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民间习俗,得出其中潜在的社会心理和文脉关系无疑是相当重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近年来,随着传播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以此为基础手段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也被拓展开来,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虽然传播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但传播活动却是由来已久的,并且始终伴随着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人们在长期的传播活动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倾向和习惯—传播习俗形成了。”从传播学的意义上来说,传播习俗也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习惯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也可以说,在整个社会传播活动中,传播习俗是具有着基因性意义的。
节日习俗及其传播活动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将采用学科式、定性的研究方法来对节日习俗进行传播学意义上的解读和阐释,从而也对蕴含其中的文化概念和民族心理进行重新评价与定位。事实上,节日习俗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伴随着节日广告的形式出现的,因为节日习俗乃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其具体形式的确立和内容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具体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其整个的操作过程和民俗内容都是在节日广告的运作范畴中实现的。
节日广告其实就是指在各种节日期间(包括传统节日和其他由官方确定的庆典日、纪念日等)针对某一节日特有的习俗而的有针对性的各类广告。在这个过程中,广告主利用消费者在节日特殊氛围中的消费心理大做广告,就会有众多的受众被打动,其所取得的传播效果当然也是惊人的。并且,众多的节日广告业主还根据这一商机的特点专门设计广告诉求的具体内容。
我们将通过诸多节日期间特殊的广告现象来对这一传播习俗进行分析,同时运用传播学理论从传者和受众两个方面进行类型化解析,以期获得更为明显的结论。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若干的民间民俗文化元素便被积淀在了节日的传统风俗中,同时也使得这些节日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不夸张地说,这些众多的传统节日也已经成为一种民俗文化,并不时召唤起人们的民族文化身份和地域文化心理。因为从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角度来说,文化心理是隐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最隐秘的情感,甚至连深处于其中的本人都是无法察觉的。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早就指出“这是人的心理结构中最深层的部?分,是任何个体都无法意识到的。并且它不是通过生物性的遗传而继承下来的,而是以社会遗传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在一个巨大的文化模式中对被指定的文化符号不断接受、置换和变形而形成的。并且,一个民族和生活在相同地域中的人们是有着相同的审美心理结构的,这也正是节日习俗中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的图腾崇拜到铁犁牛耕时代的祖先祭祀活动,以及“恶月”“恶日”的禁忌和众多的神鬼崇信等,这些富含中华文明的古老民间民俗文化活动都是形成传统节日的源头。
从远古时期起,先民的各个氏族就会把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神灵来崇拜,如对蛇、牛、鱼、树木等的崇拜。其中对中华民族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是对龙的崇拜,这也最终演变成了全民族共同信仰的图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事实上,龙图腾不仅仅在许多社会文化领域中起着重要的精神引导作用,它还是一系列传统民俗民间节日形成的来源。例如民间农历五月初五的“龙舟竞渡”活动,以及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日也是与此有重要关系的。
从传统上说,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和最基本特征就在于重视伦理观念和礼教作用。人们每年在年节、清明、中秋、腊八等节日举行的祭祖活动即是重伦理的具体体现,同时,这些祭拜活动传沿下来,就演变成了节日期间要对长者和亲友进行拜访和馈赠礼品的活动,这无疑对当今的节日风俗也有着巨大的现实影响。
从一种文化心理上来判断,中国人很早就对现实中的数字表现出了自己的禁忌和喜好,这表现为人们对于双数的喜爱对于单数的嫌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是讲究双日双月、成双成对的,人们普遍认为双数吉利会带来好的运气并且厌恶惧怕单数的日月,将单月单日认为是“恶月”“恶日”。人们在一些“恶月”“恶日”就要有所禁忌,并且要举行一些仪式来达到冲淡和抵御的作用。如:元旦日要燃放爆竹驱鬼,五月五日要用具有特殊香味的篙草除虫驱邪,九月初九则要登高望远,以避灾病等。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结论,出于“心理补偿”的缘由,人浦门对于一些人力不能克服和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因此要通过一些仪式或活动来达到驱除鬼怪的目的,从而也在主观上起到了抵御的心理补偿作用。远古时期的这些仪式和活动虽然有着迷信的成分,但其中一部分却在民间节日的流传中逐渐演变成为后来的节日习俗,如人们在辞旧迎新的年节挂桃符(今天已经演变成贴春联)、张贴门神以防恶鬼纠缠等。
二、新的时代,随着一部分传统节日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人们关注的重点也不再是其核心的内容,而是一些比附于这些形式之中的民俗文化,以及以此作载体所折射出来的民间文化价值。
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相当多的传统民俗节日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沿革后流传下来,但已经蜕去了其原有的不科学的成分,而具有了更多的新时代风貌。并且在新型的社会历史时期中,传统节日也成为了人们寄托美好愿望,孝敬长辈,走访亲友,沟通信息,协调关系的重要载体,是人们欢聚团圆的重要习俗。而过去的许多民俗节日内容也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移和改变,特别是其中一些标志性的元素,如过去传统节日里用以驱鬼辟邪的活动和物品则转变成了今天人们经常使用的春联、门神、爆竹等物品,而且这些物品更多地已经演变成人们营造欢乐祥和气氛的工具,成为节日文化的特殊符号。
另外,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庆典日、纪念日也被规定为法定节日,如“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这些节日虽然没有传统节日那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它们所具有的重要性质和特别意义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节日,并逐渐具备了其特有的节日文化和习俗。
广告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于传播领域中的产物,而它在现实形态的描述上也充满着文化的意味。事实上,在每一则广告的背后均指出了这样的事实,就是其背后悄然隐藏着的社会文化心理和文化形态。自古至今节日习俗的运行轨迹也是这样的,就是在以广告传播为其具体征象的前提下,实际上是大量具有民间传统的文化元素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也以现实的内容反映着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不同内容和重大事件,以及人们对这些事件进行认识的各种心态。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这样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今天已经成为人们团圆欢庆,休闲放松并借以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契机。每逢这些节日,人们必然要互相致电送去祝福,拜访长辈和亲友,当然更少不了相互馈赠礼物。而节日期间互赠礼品的行为,往往使那些适合作为礼物的商品的销售量大增,这种情况不论在国内国外都是普遍存在的。美国学者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Schudson)在调查中就了解到:圣诞节期间送礼拉动年零售量的百分之二以上。
正是在这样的契机和条件下,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的转型,今天各种节日习俗的广告传播活动也发生了根本性地转变。它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从原先纯粹的民间节日风俗转变成为今天大规模的广告策划和广告营销活动,其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直至今日,众多的广告业主也已发现了节日销售这一商机,在节日到来之前就制定详细的广告宣传战略,展开强大的广告攻势,以期利用欢愉的节日气氛取得优势的商品营销。同时广告主也发现“商品被作为礼品馈赠时,其质量并不很重要,倒是部分由广告塑造起来的有关该产品地位的文化意蕴更为重要”。因此广告业主在利用民俗节日商品广告时,大都充分利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形象、色彩、意象等符号元素,在营造出节日里欢乐祥和的气氛的同时也营造出产品中包含的文化韵味。这从而使得自己的营销策略在众多的广告市场中脱颖而出,能够搭上文化的“便车”实现商品的销售,获得更多的经济价值。
通过对近几年我国的节日习俗中出现的大量广告进行传播学意义上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初步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一是众多的广告形式采取了对我国传统节日符号的重新加工和利用。如人们大都习惯于过年要贴春联、剪纸窗花、贴门神、燃放爆竹、扭秧歌;元宵节就得闹花灯、耍龙灯、吃元宵;端午节还要悬挂艾草、戴香囊、吃粽子;中秋如果不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就不像节,如此等等。这种节日文化一经形成,它的约定俗成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一方面它演变成为一种集体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人们有着现实的制约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节日习俗也与其他文化样式一样,对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起着规范和约束的作用,使人们对节日的认识观念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形态,这也从客观上形成了人们对节日广告的特定接受心理。
在充分利用节日习俗进行广告传播的众多案例中,可口可乐公司的行为是其中的典型一例。可口可乐公司抓住了我国人民重视节日习俗的心理,积极融合中国本土文化,将可口可乐的春节广告与中国传统春节习俗结合起来,在2001年春节期间推出“春联篇”电视广告,2002年推出“剪纸篇”宣传广告,都起到了不错的广告效应。2004年是我国的农历鸡年,该公司就应时性地推出了“金鸡舞新春”的广告,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无独有偶,中国移动公司也在2004年春节期间推出了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节日厂告,运用独创剪纸形式的门神形象,营造出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也达到了很好的广告宣传效果。
在非传统节日的节日广告中,上述的节日民俗符号也被大量运用,以此来渲染出节日的热烈氛围。如在“五一黄金周”和“十一黄金周”期间,一些商场就会在店内的招贴画上大量使用中国结、对联、财神、福字等具有明确代表性的传统节日符号,契合喜庆而有文化韵味的节日气氛,从而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特点,也达到了广告促销的宣传目的。
二是在利用传统节日符号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我国传统上喜好的色彩元素,如红色、黄色(金色)、绿色等等。这些色彩元素与形象符号的完美结合,使得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文化韵味也从中更好地体现出来。以红色为例,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崇拜可以追溯到远古先民对日神的崇拜,先秦周代都有崇尚赤的习俗。按照大致的划分,后来凡是遵从周礼崇赤的人们也都被称为“华人”,这些“华人”也大体上发展成为今天中华民族的主体,“中国红”的文化情结也由此流传下来。直到今天,无论在电子媒体还是纸质媒体的节日广告中我们仍然可以见到这种色彩元素。从春节的红春联到剪纸窗花,从大红灯笼到爆竹,从红色的“中国结”到压岁钱的红包,从舞龙灯的红绣球到扭秧歌的红绸子,无不洋溢着富有中国民俗传统的节日气氛。而这些民俗广告中对于红色的使用则更是对中国传统色彩观念的巧妙延伸和利用,并且使得广告本身也具有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然,某些非传统节日的节日广告也并不一定采用上述传统形象符号,但对传统色彩元素的喜欢仍然可以从人们的具体运用中体现出来,如红色宣传版、红标语、红黄相间的图文表现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传统色彩元素仍然是节日广告中最为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
三是节日广告对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特定意象的借鉴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元素,是族群集体智慧和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在历代为人们传承使用的过程中,已经逐渐成为民族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其中许多还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具有了另一重的文化内涵,如月亮、倒“福”字、龙的形象、中国结等。从古到今月亮负载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也具有着深刻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品味的具体表现,所以每当中秋节到来时的月饼广告中,就自然少不了一轮明月。有些广告业主更是独出心裁,将月亮团圆的意象运用在广告中:圆圆的月饼象征中国,而从月饼上切下的一角则代表台湾岛,一块月饼一轮圆月,将祖国统一的情思表现无遗。
【关键词】河南戏曲;演出习俗;生活习俗
前 言
在长期的戏曲活动中,河南形成了丰富的戏曲习俗。戏曲教育、班社形成、人员分工、经济分配、内外关系、生活方式,直至谁先卸妆、谁先盛饭、睡觉位置等等,无不以习俗形式固定下来,并且在同一剧种中,豫东、豫西、豫南、豫北习俗大体一致。即使产生较晚的河南曲剧等也受其习俗的影响、制约。戏曲团体习俗化的分工,某一路活在某戏中任某角色,代某角色,箱倌、大锣、梆子兼管何事,均是约定俗成各行其事,使得演出活动有条不紊。生活习俗也渐渐形成。
1、班规
一般是“十禁十不准”,各地大同小异,贴在大衣箱上,称作“法单”。十禁;一禁踏行灭道,二禁灭祖忘师,三禁忤逆不孝,四禁私买私卖,五禁屙门尿户,六禁抛茶舍饭,七禁戏谑民女,八禁卧巷躺街,九禁私闯民宅,十禁偷摸拐骗。十不准:一不准坐班邀人,二不准见班辞班,三不准临场推诿,四不准错报错唱,五不准无故闹戏,六不准吃酒误场,七不准无袜上场,八不准演出间中断,九不准扒场外看,十不准瞟台笑场。
对于犯规的,轻者或有人具保者,只罚俸钱,或被斥责一番,重者并激起公愤者必予以严惩。一般是在演出中间停止片刻,将庄王像请至舞台正中桌上,当着观众的面将犯者按翻在台中责打,或者将犯者,以铁链锁颈,由人牵着上下场。对于跳班被抓获者,除执行上述刑罚外,还在平时以铁链加身,只有化妆演戏时方可暂解,直至有人作保经班主同意才能彻底解脱,否则直到散班为止。小科班中有人犯规,还要“放排”,即一人有错全体挨板子。
2、人员与分工
戏班无闲散人员,一般为三十人左右,各顶一脚,大半为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俩箱倌,一个掌班,三至五个“厨子”。
所有人员都有明确分工。管主有两种:一种是有钱有势有较高威望的人,自愿拿钱或筹集资金购买戏箱,供戏班使用,实际是戏班的后台老板。另一种是戏班为求人给以方便或实惠,对那些乡绅、会首等称之为管主。
掌班,一班之长,是戏班的主宰人物。戏班里定人员、定身价、生活安排、演出活动、经济收入和支出、对外写戏、联系等都是由掌班一人作主。此外每一戏班里还要挑选一位对剧本熟悉和对演员了解的有一定威望的演员,负责后台的排角等工作,这样的人叫报单。原来只要会戏多就能担任报单,到后来,不仅要会戏多,而且要唱得好,是戏班的主演才能担任报单。
演出时,只报戏码,不派角色,因为什么人演什么角色是约定俗成的。上演《秦香莲》头套花脸必演包拯。上演《大祭桩》头套旦脚必演黄桂英。过去戏班人少,需要代角,代角也有一定。《秦香莲》中的陈士美必须代演皇帝。场面(乐队)每人的分工和兼职也有一套规定:大锣兼管长把子、化妆品,有的还要管点灯;二锣兼管桌帷、椅褡,演出中负责给司鼓送茶,手镲兼管短把子、靴子、彩鞋I梆子手兼管头盔、髯口、检场、抛跪垫、点火药、放炮。箱倌分大箱倌、二箱倌。大箱倌管理文服,兼吹长号(开戏和煞戏时吹),喷沥子(开铡时用嘴把红水喷在铡上)并装龙虎等,二箱倌管理武服和小件服装(即小衣包、把子衣、箭衣等),兼扮驴、狗等,并负责给主弦送茶。
3、演员生活习俗
戏班团体,在长期的活动以及生活过程中,在内部与外部形成了一些习俗化的关系。师徒之间的关系是被戏曲艺人非常看重的上下关系。徒弟们都非常信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原则,徒弟给师傅铺床叠被,端饭送茶,师傅对徒弟可以随意训斥,甚至打骂。学徒期间不拿薪水,收入都归师傅,需要义务服务三年,只管饭钱,即使你已崭露头角,也是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半年之后才可以登台试演,称为“亮戏”。学生第一次演出,师傅站在上场门旁,一是给徒弟壮胆,二是在必要时给徒弟以提示,称为“把台”。
在演员中间,丑角是很受尊重的,日常生活也较为随便。原因是一说由于丑角在舞台演出中经常挨骂;一说因为唐玄宗在宫中演戏时曾扮演过丑角。所以每到春节,各行当的演员都要向丑角拜年。箱倌的劳动很被大家看重,有句俗谚说。“一日三餐,箱倌为先,箱倌不到,不准开饭,丑角搅锅,然后就餐。”
旧时戏班每到一处地方,大多都是住在庙内。住的地方有严格规矩。台上是夫妻的话,夜晚睡觉时一个左角,一个右角,不能挨着睡。唱丑的可以随便睡。唱红脸、黑脸的,大门口一边一个,意为秦琼、敬德把大门。主要演员睡背风地方,徒弟正冲门口睡觉,外八脚睡左边,内八脚睡右边,文武场面在两侧。一些演员床位安有帐子,其他人不得随便进入帐内,这就是“以帐为家”。
戏班与其他服务行业,如船工、理发员、浴池服务员、饭馆营业员关系十分要好,像亲兄弟一样,吃喝不论。上述四种人看戏可以不买票,演员过河、去澡塘、下饭馆、理发均可优待。戏班乘船过河时,先从车上取出锣鼓,划地为台,演员不穿服装,给龙王爷唱戏,唱过之后上船过河,不用付船钱,因为有“十三块板”的江湖行话,“十三块板”其中就有上船的一块翘板,为此“戏班船家是一家”。
“认神不认人,人不亲行亲”,是戏班里多年来的俗话。凡是江湖艺人,不论山南海北,旅途间不幸患病或缺少资金,遇上班社便可登台拜访,请求帮助,班社执事人热情相待。江湖行客若患疾病,班社即安排食宿,请医治疗,痊愈后再赠资金,送客平安启程。
总结:
具有古老文明的中原戏曲文化艺术,是中原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是几百年中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见证。正因为如此,中原社会文明的独特性,才能在漫长的历史行程中保留下来并得以发展,从而成为中原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同的标志和自身的骄傲。民族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并且对人类进步的独特贡献。我们必须弘扬自己民族优秀的文化,让优秀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