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统疾病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分析对象 为2012年全年在我科住院的所有病历,共2037份。

1.2方法 用回顾分析法将所有患者按月份及疾病系统分类。

1.3统计学方法 对疾病在每月的分布用计数方法统计,对每月分布的疾病谱用计数及百分比方法统计。

2 结果

2.1我县儿科住院患者有较明确季节性特点,冬季住院患者明显增多。而1~2月份因处于春节期间,住院患者为全年最低。我县5~8月份气侯炎热,感染性疾病相对增多,消化系统疾病及地方病恙虫病增多,患者数也相对增多。每月病例分布见下图1。

2.2各系统疾病分布有特征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各系统疾病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消化系统病病,新生儿住院患者数相对稳定,只有春节期间较少。血液系统疾病集中在3~4月份,主要与我县蚕豆病在此季节发病有关。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疾病少,主要与诊治水平有关。归为其它疾病者在4、5、8月份3个月份有所增多,因4~5月份我县为马桑果成熟季节及农忙,所以中毒增多,而8月份为恙虫病高发季节。病例每月疾病谱见下表1。(我院设有传染科,故我科未对传染性疾病进行收治,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结缔组织疾病较少,与中毒及部分感染性疾病如恙虫病、皮肤感染性疾病归为其它,新生儿未进行疾病系统分类而总归为新生儿。)

图1 2037例病例月份分布图

3 结论

3.1从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情况看,呼吸系统疾病多,均占到每月病例数的50%以上(51.1%~74.1%),由于诊治条件所限,我院收治的呼吸道疾病基本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与《儿科学》第五版的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所公布的结果有一致性[1]。而肺炎为呼吸道疾病住院的常见病之一,其死亡占到了5岁以下儿童死因的首位,而我省也是当前我国儿童肺炎死因报告中最高的省份之一[2]。所以,我科所有儿科医生应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学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尽量降低儿童死亡数量,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这将使广大儿科患者受益。

3.2我院儿科住院患者具有季节性特点,冬季患者多,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尤为明显,这可能与我县冬季气温低及疾病的发病季节尤其是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季节相关。科室要作好相关方面的安排,提供充足的医疗设备,以满足患者需求及提高患者医治水平。可考虑引入多种病毒检测技术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轮状病毒等的监测,从而对病因有进一步的了解及掌握其流行趋势。

3.3我院新生儿住院患者稳定,为我科设立新生儿室提供了依据,可在稳定中求发展。新生儿室作为我科的一个新设病区,我们要切实加强科室管理,提高医疗护理水平,因我们采取全托模式,一定要把护理工作做好,作为一个让患者家属满意的亮点而行。

3.4我科其它疾病患者数少,为我科医生发出了紧急信号,我们应加强对其它系统疾病的理解与认识,减少其它系统疾病患者转出,减轻患者负担。

3.5结合住院患者特点,进一步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自我保健与防范,于院内采用板报等方式加强宣传力度;蚕豆成熟季节健康教育及蚕豆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继续发扬我科所使用的予蚕豆病患儿出院时携带卡片,明确告知其不能接触的药物、食物,加强此类患者的自身防范意识,可起到有效减少此类患者的发生;8月份左右的恙虫病高发季节要注意外出时的野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慕逖.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2-284.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范文第2篇

山东省济南医院护理部,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 目的 探讨PM2.5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山东省济南医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PM2.5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有效率及心理状态。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FEV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较分别为(1.24±0.34L、52.37±6.83%、51.29±5.07)对照组(1.09±0.33L、46.03±6.06%、46.38±6.11%)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2.68、3.21,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优于对照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35.34±1.95分、40.42±2.17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9.83±2.36分、52.56±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3.68,P<0.0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提高PM2.5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PM2.5;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c)-0156-03

[作者简介] 何青秀(1964.8-),女,山东济南人,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护理管理,老年病护理工作。

根据统计,我国的PM 浓度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其中东部沿海地区PM2.5污染尤其严重,特别是我国华北平原的PM2.5污染为全球最高值[1]。2013年开始,全国多地PM2.5值高达300 μg/m3以上,处于严重污染级。在2013年年初的重污染日中,该院因呼吸道疾病就诊比例明显高于平时;随着雾霾天气的频繁到来和PM2.5记录的不断被刷新,各类媒体对PM2.5报道频繁,污染天气就诊人数明显增加,其中不少是症状轻微的“患者”,PM2.5已经造成市民的恐慌[2];该院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间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针对PM2.5的专项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再次证明健康教育在应对公众卫生事件时有着不可忽视的正面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东省济南医院内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述有长期PM2.5环境居住史,并且出现了咳嗽、咳痰、喘息等不适症状,其中慢性支气管炎58例,支气管哮喘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例。自2013年11月起开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将100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2013年1月-10月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0.54±2.75)岁,病程1月~1年,平均5.25±1.23月;2013年11月—2014年4月期间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2.51±2.69)岁,病程2月~1年,平均(5.68±1.51)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包括原发性疾病治疗、氧气治疗、纠正酸碱平衡。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记录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深度,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心率、心律、痰量及性质。同时注意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同时医生处理。自2013年11月起,该院针开展针对PM2.5的专项健康教育,重点关注山东及全国PM2.5的相关报道,收集各类论文及PM2.5相关疾病治疗研究进展,总结健康教育从中起到的作用、暴露出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来院就诊的病患发放并指导填写调查问卷,针对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区别统计,分析健康教育在不同年龄段、文化层次、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等不同人群中的效果差异。向来院就诊的病患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利用各种手段对患者面对面宣讲PM2.5的危害及正确应对措施。分类汇总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求不同人群对健康教育的接受情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1.3 观察指标

治疗开始前后采用肺功能分析仪测定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1 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采用临床症状量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控制:临床症状基本消除,临床症状评分减少≥95%。显效:咳嗽、咳痰、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大部分消除,临床症状评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临床症状评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好转甚至有所加重,临床症状评分减少<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于患者入院前、出院前进行评定。评定标准: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心理焦虑进行评定,>50分判定为焦虑,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进行评定,>53分判定为抑郁,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肺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FEV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2.68、3.21,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优于对照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析

经护理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经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3.68,P<0.05),见表3。

3 讨论

公众事件应对要果断、及时,处理预案应合理、有效。媒体及网络不应单纯为“博眼球”而大肆负面报道,有时甚至出现虚假报道,这往往会给市民的恐慌情绪火上浇油。患者文化水平偏低,医疗知识匮乏,轻信谣言,是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重点、难点[4]。PM2.5的治疗绝不只是政府的事,需要全民齐心协力,才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5]。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积极参与绿化等方式是患者对抗PM2.5最有效的武器。

从统计数据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看,市民对PM2.5经历了从不重视到恐慌,又转到正确应对的变化。而后期的有益转变,正是健康教育的直接结果。随着雾霾天气的日益增多,呼吸道疾病患者随之增加。该院自2013年11月1日起,对来就诊的病患发放PM2.5预防资料和调查表;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针对病情的指导;在诊治过程中对患者面对面宣讲PM2.5的危害及正确应对方法;在医院公示栏中张贴PM2.5的宣传材料;经过近1个月的密集宣教,收效明显。

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诊疗时的对症讲解及医院内宣传等多种方式,结果表明:①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对事件有自己的看法,相对恐慌心理较弱,是实施健康教育最容易且效果最好的群体。②文化水平偏低的群体,医疗知识贫乏,接受起健康教育也比较困难[6]。相对有效的办法是发放容易理解、操作简单的应对方案,或集中力量对重点人员(接受力、影响力较强者)实施健康教育,再由他们影响周围的同伴。这个方式需要健康教育的实施人员对管片患者有充分了解,目前尚存在一定难度;通过居委会对医院患者进行宣教往往更有效。③老年患者是健康教育的重点[7]。他们多数是慢性病患者,抵抗力弱,比年轻人更容易受到伤害。他们容易轻信各种信息,但也愿意接受正面引导。相比外面的杂乱信息,他们更愿意接受医院医生的专业建议。所以,针对老年人,多频次、面对面的指导是健康教育的最有效方式。

杨宇轩等[8]研究指出,针对暴露个体,积极开展PM2.5人群健康危害的健康教育活动,使人们了解PM2.5的健康危害效应,掌握基本的健康防护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焚烧,使用低排量、环保型汽车,加强个体防护,避免PM2.5高污染时段出行,如见日常体育锻炼时间安排在15:00~17:00时PM2.5浓度最低时段进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儿童及体质较弱群体,在PM2.5污染较严重的冬季,尽量避免PM2.5污染高峰时段进行户外活动,以规避日常生活中PM2.5的健康危害。

通过该临床研究发现,经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经过心理交流沟通,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改善。

参考文献

[1] 张衍燊. 2013年1月灰霾污染事件期间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的人体健康损害评估[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4):2707.

[2] 赵坷,曹军骥,文湘闽.西安市大气PM2.5污染与城区居民死亡率的关系[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4):257-262.

[3] 曲凡,丁文军,伊硕,等.PM2.5对肺泡11型上皮细胞MLE12的毒性研究[J].毒理学杂志,2010,24(l):19-23.

[4] 贺擎,丁文军,苗魏,等.冬季和夏季PM10和PM2.5对人肺上皮细胞A549毒性的比较[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29(3):324-331.

[5] 王欣,邓芙蓉,吴少伟,等.北京市某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对儿童肺功能的短期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2010,42(3):340-344.

[6] 王秦.我国雾霾天气PM2.5污染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4):2691.

[7] 孙志豪.崔燕平.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J].环境科技,2013,26(4):76.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药学咨询;儿童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36-02

前言

药学服务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的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技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依从性。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1]药学咨询是提供药学服务的一种方式,是药师参与全程化药学服务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之一。门诊药房是医院药剂人员为患者服务的第一线,也是医院对外服务的窗口,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以儿童用药为例,介绍门诊药房开展药学咨询服务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药品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完善,针对特殊人群的专门药品发展迅速,尤其是儿科用药。儿童作为一个具有特殊生理特点的群体,由于其正处于身体发育期,机体各个系统、器官的功能尚未完善,对药品的耐受性较差、敏感性较强,极易受到药源性威海。[2]因此,儿科用药的安全性要求远远高于成年人群用药。因此,本文就儿童这一特殊人群,在配发药物时,患儿家属应该注意的问题加以概述。

1 材料来源与方法

选取2013年1-5月门诊药房用药咨询记录100份,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照咨询者身份、咨询内容、咨询药物类别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门诊咨询者身份构成比

见表1.患儿家属咨询占相当的比例(98%),说明在用药方面,患儿家属需要得到药师更多的帮助。

2.2 咨询内容分布

见表2.涉及药物使用的咨询内容主要有:药物的用法与用量,服药时间,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占所有咨询内容的81%。其中,关于用法与用量的咨询频率最高,其次,与药品的名称、成分、剂型等其他咨询也有相当的比例(19%)。

2.3 咨询药物类别

见表3.在咨询问题中所涉及的药物主要有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皮肤科用药等。

3 讨论

3.1 用药咨询的意义

药学服务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的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技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依从性。门诊药房是医院药剂人员为患者服务的第一线,也是医院对外服务的窗口,药师为患者解决用药疑难,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有助于药师在医院中的地位。

3.2 门诊咨询者的身份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患者家属对医疗资讯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多,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医生、护士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开展药学咨询服务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咨询药物使用内容

随着患儿家属医疗意识的增加,他们更希望通过药师的药学服务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具体情况。例如,对于妈咪爱和蒙脱石散的用法是患儿家属最常见的咨询内容。作为药师,需要提醒患儿家属的是,这两者药物由于会产生相互作用,降低疗效,因此,必须间隔一小时以上服用,并且,妈咪爱应该用低于37摄氏度的温水调服,以免破坏其中的有效成分。由此可知,用药咨询有助于解释医生用药的目的与意义,是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治疗效果。

3.4 咨询药物的类别

从表中可以看出,儿童由于免疫力低下,常常容易患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但是患儿家属常常认为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治疗上述疾病的必须药物,经常要求医生为其孩子开具抗生素缓解病情,造成抗生素滥用。药师需要在抗生素滥用的危害等方面帮助患儿家属走出误区,更好的帮助患儿得到正确的救治,避免不合理用药。

4 结论

合理用药是医疗的基本要求。药师的药学咨询服务直接面向所有需要药学服务的患者,可以确保患者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药学咨询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4]

参考文献:

[1] 吴奕,基层医疗机构药学咨询服务重要性及用药误区分析[J].上海医药,2013,2:17-19

[2] 关芳娟,儿童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J].中国药业,2013,6:89-91

[3] 黎波,邱小凌,对开展门诊药学咨询的几点思考[J].现代医院,2012,9,48-50

[4] 詹延章,门诊药房开展药学咨询服务的工作体会[J].中国药师,2012,5,737-739

[5] 王燕玲,吴江英,浅谈小儿用药[J].健康大视野,2012,6,720-720

[6] 刘敏,浅谈儿童用药安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7,125-125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中药;免疫调控

[中图分类号] R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2-0157-04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机体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激发初次免疫应答[1],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在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显示,DC在抗肿瘤、抗病毒、肿瘤监视、移植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等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采用药物干预DC成熟或诱导DC免疫耐受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2],或促进DC成熟分化和抗原提呈能力治疗癌症,为新药研发及新的治疗手段的开展提供了思路。中药作为免疫调节剂和促进剂,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病等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关于中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研究中药对DC功能的影响,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中药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和新药的研发。本文就近几年中药对DC功能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

1 概述

1973年,Steinman和Cohn首次在鼠周围淋巴器官(脾脏)的体外单细胞悬液中发现这种细胞,因其生长过程中会长出树枝状的突起,故而称为树突状细胞[3]。它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为强大且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APC,具有激发初次免疫应答的功效。

根据其发育程度不同分为3个阶段:前体阶段、未成熟DC(immature DC,iDC)和成熟DC(mature DC,mDC)。DC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这些前体细胞由骨髓进入外周血,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分化发育成为iDC,主要分布在实体器官和非淋巴组织,iDC在摄取抗原或接受某些外来刺激(如炎症因子等)时,迁移到局部淋巴结,分化发育成mDC[4]。不同分化阶段的DC功能不同。组织中DC多以未成熟的状态存在,iDC低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CD40等和粘附分子,可诱导T细胞的免疫耐受,具有较强的抗原吞噬和加工处理能力,它们可摄取、处理抗原并合成MHC-Ⅱ类分子,形成多肽MHC-Ⅱ分子复合物,并表达于细胞表面[5]。iDC在摄取抗原后开始逐步成熟,mDC摄取抗原的能力降低,但抗原提呈能力明显增强,与iDC相反,DC成熟后可表达高水平抗原肽类分子复合物MHC-Ⅰ、MHC-Ⅱ、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CD40等、粘附分子等[6],分泌IL-12、IL-6、IL-10、IL-8、TNF-α等细胞因子,并迅速激活抗原特异性T细胞[7],在激活T细胞后DC开始凋亡。DC也是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可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从而决定免疫应答的结果(激活或耐受)及强度。

2 DC与疾病的关系

2.1 肿瘤

机体发生肿瘤往往是由于机体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攻击所致。DC作为功能最强大的APC,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肿瘤的原发病灶、转移病灶及周围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DC浸润,而DC的数量多少与肿瘤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大量研究显示,实体瘤内浸润性DC的数量,与患者远处淋巴结转移及病情恶化程度呈负相关,且浸润性DC数量越多,患者预后越好,反之亦然[8]。

2.2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大多数原因不明,以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病理变化为主要表现。DC能够激发初次免疫应答,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局部的炎症反应可诱导DC耐受异常,启动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9],当机体丧失了对自身结构免疫的耐受,就会导致针对某些特定器官的破坏过程。

2.3 心血管系统疾病

二十世纪以来,心血管系统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众多研究认为,AS的本质是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炎症病变,病变斑块区域可见大量免疫炎症细胞浸润[10]。基于AS的病理本质,有研究显示,在AS初始阶段,大量mDC聚集于病变部位并激活初始型T细胞,启动AS发生初次免疫应答,且在随后的病变过程中持续参与[11]。

2.4 呼吸系统疾病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等的病机多与免疫相关的气道慢性炎症有关。DC作为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APC,广泛分布于呼吸道和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在呼吸道免疫系统中起着“哨兵”样防御作用[12]。目前已知,DC对CD4+T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作用,而其诱导分化辅T细胞异常所引起的对无害抗原的免疫应答,以及DC成熟后分泌的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是引起呼吸道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13]。

3 中药对DC功能的影响

通过长期的临床总结及实验研究表明,很多中药可作为免疫调节剂使用,其可通过对DC成熟度、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细胞因子的分泌、细胞吞噬功能及对T细胞诱导活化功能等途径影响DC的生理功能,从而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3.1 细胞形态、成熟度

DC成熟与否是其发挥不同生理功能的先决条件。研究发现,一些中药成分如人参皂苷Rg3[14]、枸杞多糖[15]、灵芝多糖[16]、灵芝孢子粉[17]、甘草多糖[18]、车前子多糖[19]、猪苓多糖[20]、香菇多糖[21]、南蛇藤提取物COE[22]、附子多糖[23]等都可以诱导DC的生成,使其形态典型,并促进其分化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呈剂量依赖性。另有研究发现,小檗碱[24]、雷公藤内酯醇[25]可促进DC凋亡,且成熟DC较未成熟DC促凋亡作用更敏感。

3.2 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

DC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表面分子的表达不同是判断DC成熟与否的标志,也是其功能发挥的保障。适当浓度的附子多糖[23]可使DC高表达CD80、CD83、CD86等表面分子。人参皂苷Rg1[26]能促进成熟DC高表达I-A/I-E分子。枸杞多糖诱导DC表面分子MHC-Ⅱ、CD86、CD83表达增高[27]。灵芝孢子粉能够促进荷瘤小鼠骨髓来源DC高表达细胞表面分子CD11a、CD86[17]。丹参酚酸B可以显著降低人单核细胞源DC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28]。公藤内酯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DC表面分子的表达较健康对照者有显著的降低作用[25]。昆布多糖也能够下调DC表面分子CD1a、CD86的表达[29]。紫草素可以促进CD83的表达,抑制CD80及CD86的表达[30]。

3.3 细胞因子的分泌

细胞因子在DC的成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DC成熟后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它们对免疫反应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猪苓多糖[20]、香菇多糖[21]、黄芪多糖[31]中药成分可诱导DC分泌IL-12、IFN-γ显著增多。此外,黄芪多糖还可促使单核细胞分泌TNF-α,从而诱导单核细胞向DC分化,并促进DC成熟[32]。雷公藤内酯醇[25]、昆布多糖[29]可降低DC细胞因子IL-12、IL-6、TNF-α等的分泌水平。小剂量紫草素可抑制DC分泌IL-23的水平,大剂量紫草素作用于DC则检测不到IL-23的分泌[30]。

3.4 细胞吞噬功能

DC的吞噬功能主要表现在对抗原的吞噬处理,是iDC的主要功能体现。经车前子多糖[19]、黄芪多糖[31]处理后的DC,吞噬功能明显下降。而人参皂苷Rg1能增强未成熟DC的抗原吞噬能力,促进成熟DC的抗原提呈能力[26]。

3.5 对T淋巴细胞增殖及其功能的影响

诱导T淋巴细胞活化与增殖是DC特有的生物功能,是启动免疫、发挥其功能的关键步骤。研究显示,人参皂苷Rg3[14]、灵芝多糖[16]、甘草多糖[18]、猪苓多糖[20]、香菇多糖[21]、枸杞多糖[15,27]、黄芪多糖[31]中药活性成分能够增强DC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并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而雷公藤内酯醇可抑制SLE患者DC刺激T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25]。紫草素可明显抑制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30]。

4 总结与展望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库,历史悠久。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对中医药的研究也进一步发展。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中医药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尤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DC作为机体最重要的专职抗原呈递免疫细胞,在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中药对DC免疫功能调控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可以更加全面地阐明中药发挥药效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的研发及其临床应用提供新视角,同时另一方面也为新的治疗手段的开发提供了思路,为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Aarntzen EH,Figdor CG,adema GJ,ed al. Dendritic cell vaccination and immune monitoring[J].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08,57(10):1559-1568.

[2] Morelli AE,Thomson AW. 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 and the quest for transplant tolerance[J]. Nat Rev Immunol,2007,7(8):610-621.

[3] Steinman RM,Lusting DS,Cohn ZA.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cell type in 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s of mice:Functional properties in vivo[J]. J Exp Med,1974,139(6):1431-1445.

[4] Tsoumakidou M,Koutsopoulos AV,Tzanakis N,et al. Decreased small airway and alveolar CD83+ dendritic cells in COPD[J]. Chest,2009,136(3):726-733.

[5] Pierre P,Turley SJ,Gatti E,et al. Developmental regulation of MHC class Ⅱ transport in mouse dendritic cells[J]. Nature,1997,388(6644):787-792.

[6] Dilioglous S,Cruse JM,Lewis RE. Function of CD80 and CD86 on monocyte and stem cell derived dendritic cells[J].Exp Mol Pathol,2003,75(3):217-227.

[7] Fong L,Engleman EG. Dendritic cell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J]. Annu Rev Immunol, 2000,18:245-273.

[8] Nakayama Y,Inoue Y,Minagawa N. Relationships between S-100 Protein-positive cell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J]. Anticancer Res,2003, 23(6):4423-4426.

[9] Torres-Aguilar H,Blank M,Jara LJ,et al. 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 in autoimmune diseases:Crucial players in induction and prevention of autoimmunity[J]. Autoimmun Rev,2010,10(1):8-17.

[10] Galkina E,Ley K.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mechanisms of atherosclerosis[J]. Annu Rev Immunol,2009,27:165-197.

[11] Tedgui A,Owens AP,Mackman N. 2011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Toll-like receptors,dendritic cells and their roles in atherosclerosis[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11,31:2767-2768.

[12] KleinJan A,Willart M,van Rijt LS,et al. An essential role for dendritic cells in human and experimental allergic rhinitis[J].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6,118(5):1117-1125.

[13] 张婷,王海洋,马莹,等. 树突状细胞与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一致性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2,18(4):484-487.

[14] 宋洋,方美云,姜凤,等. 人参皂苷Rg3促树突状细胞诱导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8):2120-2123.

[15] 单,宋永江,李梅杰,等. 枸杞多糖增强人树突状细胞抗肿瘤的机制[J]. 肿瘤防治研究,2010,37(1):20-22.

[16] 王斌,萱垣N,李杰芬. 灵芝多糖对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增殖作用[J]. 免疫学杂志, 2006,16(5):291-292.

[17] 孙丽华,赵明耀,黄幼田,等. 灵芝孢子粉对荷瘤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影响及其抗瘤效应[J]. 山西医药杂志,2006,35(8):698-700.

[18] 唐中生,罗亚飞,谢高宇,等. 不同浓度甘草多糖促进脐血源树突状细胞分化与成熟的研究[J]. 现代免疫学,2013,33(6):488-493.

[19] 唐永富,黄丹菲,殷军艺,等. 车前子多糖对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吞噬功能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7, 28(10):517-520.

[20] 许文,李心群. 猪苓多糖经TLR4刺激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成熟[J]. 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40(3):269-272.

[21] 荣微,井欢,刘春英. 香菇多糖对荷瘤小鼠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6,24(4):681-682.

[22] 钱亚云. 南蛇藤提取物抑制肝癌血管生成及增强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D]. 扬州大学,2011.

[23] 高林林,曾升平,潘力|. 附子多糖诱导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实验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2012,13(39):882-885.

[24] 焦晴晴. 小檗碱对小水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促凋亡作用[D]. 安徽农业大学, 2010.

[25] 刘冬舟,刘翠莲,洪小平,等. 雷公藤内酯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9表达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1):1911-1913.

[26] 周英武. 人参皂苷Rg1对树突状细胞效应与分子机制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27] 张纯清,单,杨书良,等. 枸杞多糖对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增强T细胞增殖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0, 39(19):2117-2118.

[28] 刘红樱,孙爱军,王时俊,等. 丹参酚酸B通过激活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性受体γ抑制树突状细胞免疫成熟的作用及其机制[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3(19):265.

[29] 陈露雨. 昆布多糖对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功能的影响[D]. 广州医学院,2010.

[30] 王燕,赵京霞,林燕,等. 紫草素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J]. 免疫学杂志,2014,8(8):667-676.

[31] 荆雪宁,邱 熟,王金凤,等. 黄芪多糖诱导成熟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9:1103-1107.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范文第5篇

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指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血管管壁出现了“垃圾”(也就是斑块的沉积),引起血管狭窄、闭塞,导致心脏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它是人体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缺血的最常见类型。

冠心病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劳力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出现的胸前区不适,不适感可由“痛、闷、喘、憋”四个字来进行概括,虽然主要发生于胸前区,尤其是胸骨中下段,但这种胸闷、胸痛的感觉可以向上放射至颈部、左肩背部甚至下颌部,出现喉咙的紧缩感、肩背部酸痛、牙痛等;向下可放射至上腹部,出现腹痛;另外也可出现左前臂甚至左手手指的酸痛感。这也是心绞痛容易被误诊,或者说患者容易一开始就选择了错误的就诊方向的原因。

既然心绞痛的症状如此不典型,大众如何作初步的鉴别呢?首先,从发病人群来说,有基础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人群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偏大,此类人群需警惕冠心病的可能。其次,稳定型心绞痛症状的发作通常有剧烈活动、情绪激动、饱餐作为诱因,症状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不等,休息或者舌下含服保心丸、硝酸甘油后症状可缓解。如果症状发作时间过短,有可能为神经性疼痛,如肋间神经炎、带状疱疹;而时间持续过长则需要警惕冠心病的危重类型――心肌梗死的可能。心肌梗死多是在血管内有斑块的基础上,斑块破裂、糜烂引起了大量血栓聚集,导致血管完全堵塞,出现该血管支配范围的心肌细胞坏死。心肌梗死时的胸闷、胸痛症状较心绞痛程度更为严重,发作时多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持续时间较心绞痛更长,含服药物或休息仅部分或完全不能缓解症状。此时患者应立即躺下并向120求助,切忌此时再作进一步活动等。

临床上所见冠心病患者最易误诊的疾病包括:

带状疱疹 可引起胸前区神经走行区域的疼痛,有时较剧烈,因为其疼痛部位与心绞痛有重叠,并且疼痛症状可发生在皮疹出现之前,因此容易与心绞痛混淆。

肋间神经炎 疼痛部位可能会累及1 ~2个肋间,但不一定会出现在胸前,并且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灼痛这种神经性疼痛。

胸膜炎 胸膜炎也可出现胸闷、胸痛,且它的胸痛与咳嗽、吸气动作相关。

主动脉夹层 表现为胸痛、背痛,当撕裂范围涵盖腹主动脉时可出现胸腹部疼痛,疼痛多成撕裂样,为一种急危重症,病死率极高,故需谨慎鉴别。

食道疾病 如食管炎、食管裂孔疝等,可出现胸骨后疼痛,但食道疾病的症状多与进食相关。

胃炎、胆囊炎 也可出现上腹部疼痛的情况。

其 他 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常自觉胸痛,多为针刺样疼痛或灼痛,更年期女性多见,多发生于疲劳后而非疲劳当时,有时甚至自觉轻度体力活动可以缓解症状。

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功能障碍,使得心脏泵血的能力不能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心功能不全进展、恶化至失代偿阶段即被称为心力衰竭。常见的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脏病以及瓣膜性心脏病。总的来说,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表现为乏力、水肿以及呼吸困难。心衰又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临床上以左心衰更为常见。左心衰常表现为各种程度的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咳痰,严重患者可出现少尿、肾功能不全的症状。临床上常与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等混淆,因两者都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的症状,进行心超、实验室检查后才可鉴别。左心衰的急性发作通常发生在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出现感染尤其是呼吸系统感染后,另外,此类患者在大量、快速输液治疗后也可诱发心衰的发作。右心衰的典型表现为下肢水肿,易误诊为出现水肿表现的肾脏疾病、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

总之,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极不典型,但其多发生在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中,目前的实验室检查对于心衰诊断的排除准确性已较高。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在非心脏专科进行输液治疗时需要谨慎并且向医师提供相关病史,以免出现医源性诱发心衰的发作。

心律失常

心脏之所以能够正常地进行有序的舒缩活动,完成自己作为一个泵的职责,主要是依赖于支配心肌的一套完整的电活动体系。对这套管理心脏节律的体系进行简单的概述就是:窦房结这个“总司令”发出指令,指令经过结间束这条“道路”先到达“下级”房室结处,房室结再将指令通过左右束支等“道路”传递给“小兵”心肌细胞,进而完成整个心脏的心肌细胞“大军队”的指令传递,最后心肌细胞再进行收缩-舒张活动。在这个“大军队”的任何环节中出现问题,都会引起心脏节律的紊乱,也就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包括很多种类型,各自的临床表现差异也非常大,轻至毫无症状,重至发生猝死。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心悸,也就是心慌。对于有这类症状的患者,需前往医院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甚至需要行24 ~ 48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情况,以排除一些会引起严重后果的心律失常。

较易误诊的心律失常患者常以晕厥为首发症状就诊。当出现一些严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时,且此时虽然有收缩,但为不足以完成泵血功能的无效收缩,且不能完成其维持血液流动的功能,导致患者出现意识丧失。由于以晕厥为首发症状,此类患者较常于神经科首诊,然而行头颅CT并无有意义的发现。所以,对于一些有过晕厥病史,且晕厥发作前后有心悸、胸闷症状,发作后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遗留症状的患者,切记不要忘记心脏原因导致的晕厥的可能,患者自身也勿因发作后并无大碍而耽误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