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范文第1篇

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有积极的自我观念;在他真正的自我与所扮演的角色中乃至在自我与外在自我之间是没有矛盾分歧的,也就是说,他对自己是诚实的;他对别人的态度是坦诚而热情的,他热爱别人、接受别人,正如热爱自己一样;他不回避自己的缺点,他知道人生不是尽善尽美、顺心如意的,他力求克服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努力创造未来;他对自己有坚定的信心,深信自己的直觉,也相信自己的经验;他具有创造精神,不满足已有的成就,不迷恋对过去的回忆,更不沉溺于今天的享受;他是负责的、合群的,充满活力,不推辞所应完成的任务;他对自己是严格的,对别人是宽厚的,乐于与他人相处,不轻视别人,不炫耀自己。以上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只是众多描述中之一种。我们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心理健康:

(1)和大多数人比较,和同年人的心理状态比较;

(2)用社会的适应程度和社会的评价去分析;

(3)根据个人的经验,也就是用我们每个人已形成的“模式”去判断各种心理行为是否正常;

(4)利用客观检测指标,即利用心理测验工具和实验仪器来检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是否正常。一般地说,最好综合使用以上四个标准,判断就会比较客观、可靠。正如“心理健康”是一人二分复杂的概念一样,心理健康标准也因为常受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制约,至今尚无完全统一的规定。对于处于不同的年龄段、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中的人,衡量其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不完全一样的。综合各种因素,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可作如下描述:

1、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对教育事业有神圣的追求,并贯彻现代教育理念,身体力行。

2、热爱教育工作尊重学生,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待学生,宽容而不纵容,严格而不苛刻,一致而不苛刻,一致而不死板,灵活而有原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但会加以合理的限制和引导,让学生在享受自由的同时学会承担责任;经常激励学生,真诚地赞扬学生的长处,不会只盯着学生的弱点;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并真诚地帮助他们进步;努力去理解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与之进行良好的沟通。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其次应具有良好的情绪与情感,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善于调节情绪,克服自己常遇到的心理问题(如职业适应不良、职业倦怠、人际交往障碍等);还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能够抗干扰、抗诱惑,有良好的耐挫力。

4、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与学识。能够正确地制定教育目标,懂得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使其获取知识的过程;具有渊博的学识,不断学习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创造良好的条件来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而不会用填鸭式教学来窒息学生的创造力;不会把教学等同于讲课,也不会用死记硬背来代替理解;精心备课上课,潜心教研教改,开拓创新,勤恳务实。

5、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除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外,还包括保持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与教育管理者的良好沟通、与家长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当然也少不了充满温馨关爱的家庭成员关系与亲朋关系。

二、健康的教师心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我们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阶段论与平衡论为基本依据进行课题分析。

学生成长与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即儿童发展分为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这四个阶段具有:

1、阶段获得次序是连续的、恒定的。年龄只是一个形式划分。每一个个体的发展有快有慢,但他们的发展次序是一致的。这个发展次序的一致性表现为连续和恒定两个特点。即发展阶段是不间断的、次序是固定的。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2、阶段的整合性。每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具有新的结构,而且还包含着以前的发展成果。旧结构被整合在新阶段中。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式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综合素质当中的主要构成之一,是加强学生学习效果主观方面的因素,同时对于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程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拥有极强的权威性,作为和学生密切接触的师长和知识传播人员,同时还负责协调每科科任教师,研究本班教育教学的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方式。

一、尊重学生人格平等

小学生的个性比较鲜明,因为小学生年龄偏小,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心智还不是很完善,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班主任对于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工程中,一定要凸显出教师和学生人格上的平等。虽然班主任和学生存在一定的距离感,是学生感觉到敬畏,能够短时间处理处理一些事情,但是其实班主任在这样的工作过程中,十分容易造成小学生没有办法表达出自身的真实体会,没有办法在源头上解决问题,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产生挫败感,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尊重学生人格平等,是学生受到教师人格魅力的干扰,这样才能正常进行心理健康活动。

例如,班级开展数学测试活动,班主任在开始之前让学生进行了复习活动,但却发现学生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几乎没有人完全落实复习,在成绩出来之后,学生总体情况较差,把试卷发放到学生受众之后,学生在班主任面前表现的异常尴尬,针对这种情况要求班主任不可以严厉的对于学生进行批评,应该是平和的高职学生要认真对待今后的学习和复习,经过这个实践,学生对于复习学习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向班主任吐露自己的心里话。例如学习方面遇到的困难,以及生活当中发生的有趣事件等,让班主任和学生能够建立一个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这也表明,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教育意识,不知不觉中端正学生心理状态,让学生身心能够正常发展。班主任给予学生人格上的平等,和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和教师之间分享,进而确保班主任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心理状态,进而促使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挖掘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受到各种因素造成的影响,小学时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速度较快,对于小学生不正确观念和违背社会常理的行为,不可以单纯的训导去解决,而是需要班主任深入挖掘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具体分析这些因素,进而对于小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使其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再由班主任心理教学辅导过程中的具体安全实施分析,例如,班级当中有一名学生特别爱说脏话,无法控制自己,班主任针对这名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对其生活环境进行分析,找到学生产生这种情况的核心因素。主要是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这名学生居住的环境人群复杂,一些人们不不知不觉便会说出脏话。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这名学生也无意识的说出脏话,并且形成了不良的习惯,对于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十分不利。班主任在弄清烟瘾之后,可以采取家庭走访的形式,让家长知道生活环境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对于学生进行约束,同时在学校也要强化对这名学生的限制,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够发现这名学生几乎不存在说脏话的情况。

这也证明班主任心理教育辅导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心里问题的因素,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对于学生实施科学的心理辅导,确保其身心健康成长。

三、和学生进行探讨式的交流

心理辅导教育重视交流和讨论,原因在于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能够在短时间内发觉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到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为学生纠正心理状态提供一定的帮助,让小学生身心能够正常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对于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要和学生多进行探讨式的交流,进而进一步强化心理教育的成效。

例如,针对那些平时表现不突出,态度看上去十分稳重,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的,班主任应该找这些学生进行单独的沟通,通过沟通班主任能够发现,学生不愿意诉说,和学生沟通进展不是十分顺利,在长时间的交流讨论当中,帮助人对于学生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总结,发现这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的情况较差,对于学生教育和沟通仅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一点作用,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便又会放松下来。针对学生存在的这种情况,班主任和学生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交流,强化对于学生的s束力,帮助学生改正自身的心态,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

四、结语

通过本文对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方式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发展的核心要素,体现了学校精神文化的构建,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善于动用心理战术,以心育心,以人为本,努力使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真正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班主任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因此,希望通过本文对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方式的阐述,能够给小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辅导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进而促使小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拥有一个健全的心理。

参考文献:

[1]赵炜. 班主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的意义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吴锡昌. 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分析[A]. 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5年教育探索与实践学术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5:16.

[3]刘海霞. 高中班主任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3.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范文第3篇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据天津市的统计,在该市5万名大学生中,约有16%以上的学生分别患有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抑郁症和情感危险。《人民日报》1989年8月15日报道杭州市《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的结果,2961名大学生中,16.79%的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健康不良者有增多趋势。从我院对400名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来看。我院学生18%的有心理障碍,69.8%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据北京市16所大学的调查,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有一理性认识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正确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表现在:

2.1正常的认识能力

正常的认识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和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正常与否可其学习和学习效果。但是,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因为这里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2,2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2.3优良的意志品质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的到。

2.4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优人之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5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包括:

2.5.1人格结构要素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

2.5.2具有清醒而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会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2.5.3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2.5.4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持征。如果一个大学生无端怀疑别的同学在讥笑他,不管别人怎样的解释,他总是固执己见,就是人格上的一种偏执,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6合理的行为

心理健康与否,总要直接间接地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合理的行为就是健康心理的体现。

以上标准,应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间有互相依存,互相的关系。学生可针对有缺陷的方面,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加强自身修养,以期达到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

3.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3.1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大多数学生都属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2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身心健康紧密相连,没有心理上的健康就没有真正的身体健康。由于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导入体育课堂,学生们的恐惧、逆反、自卑、妒忌、冲动、排斥、自制力差、心理承受力差等不良心理问题得到缓解,而自信、勇敢、坚毅、团结、合作等品质有所养成。

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首先,要有正常的认识能力。正常的认识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和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正常与否可参考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但是,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因为这里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其次,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第三,优良的意志品质。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的到。

第四,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优人之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第五,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包括:人格结构要素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而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会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持征。

最后,合理的行为。心理健康与否,总要直接间接地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合理的行为就是健康心理的体现。合理的行为是指行为方式与年龄特点和社会角色一致,并且具有一贯性和理智性。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提高体育教师的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

在中美教育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我们还有不少教师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体育教师在学生的健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提高教师的心理康教育能力和心理咨询、辅导水平,建立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方法的体育教师队伍,这是学校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认知、情感、意志等的互动过程。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课堂心理氛围有利于形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态势以及师生情感的互动。因此,在教学中,应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管是体育“天才”还是体育“弱者”,都给予同样的关怀、爱护。在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中,学生能保持向心力,而不会因为被忽略有了“离心力”,游离于集体之外,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3、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的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开放式教学课。如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因为在游戏中,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促使学生间的感情交流,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

4、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现在有很多学生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或参赛失利以及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很容易会发生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如迎面接力跑比赛气氛活跃、竞争激烈,失败一方学生往往不能正视失败,或垂头丧气,或不从自己这组找原因,而反说胜的一方违反规则。对此,教师应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5、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要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为使他们形成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基础。同时,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能支配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而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能有效地调节学生身心矛盾,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它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健康意识、主动探索与勇于实践的精神,以及充分发展个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进华. 体育教学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体育世界,2006(7):71.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心理健康 教育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190-02

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既包括身体、生理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职业学校学生是同年人中的弱势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心理不健康会导致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下工夫,认真研究,把心理教育类课程整合到教学中去,对学生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及时进行调查,从反馈信息中发现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确保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和身心急剧变化的阶段,他们心理虽然趋于成熟,但却摆脱不了童年的幼稚,他们的成长、对环境的适应必然产生许多的心理问题。他们存在逆反心理,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相对滞后,在理智、情感、道德、社交、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还尚未成熟。更为严重的是他们有着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自我防范意识非常强,而且极其缺乏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他们有时心胸狭隘、偏执,还具有抗拒心理和不良地道德情感,这些都是他们致命的弱点,一时的冲动就会造成终身遗憾。

青少年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给学校和社会带来很大危害。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住宿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比走读生严重,职业学校违法违纪率比普通高中高,所以职业学校急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有理性认识

在学校学业教育过程中,应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正确的认识,从而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结合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表现在:

1.正常的认识能力

正常的认识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以及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正常与否可参考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但是,不能片面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因为认识能力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2.稳定的情绪,适度的反应。

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情绪积极,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处于消极情绪,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3.优良的品质

一个心理健康的职校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且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坚韧能够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这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的到。

4.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忧人之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5.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学生的健全人格包括:人格结构要素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而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会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如果一个学生无端怀疑其他同学在讥笑他,不管别人怎样解释,他总是固执己见,这是人格上的一种偏执,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6.合理的行为

心理健康与否,总要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合理的行为就是健康心理的体现。

以上几个标准,应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间有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学生可针对有缺陷的方面,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加强自身修养,以期达到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

三、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1.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的具体教学工作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同时,也要开设专门的心理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学校要制订出符合职中学生实际情况的心理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心理健康能够进行准确的评估,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

职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已经或正在形成,此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的引导,对于他们形成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能支配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而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营造良好环境、设计美好的情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让尊敬师长、热爱学生、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气氛熏陶和感染学生。精心设计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让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提高心智、积极进取。在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保持健康心理。

4.学校、家庭相互协作,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有许多家长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管教中多为随意性、简单性、粗暴性和感情用事,所以我们要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首先我们要通过有效手段提高家长的素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其次是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协助家长解决学生在行为习惯、人际关系、意志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三,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相互配合,携起手来,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良好发展。

5.适当的体育运动、尝试性的生产劳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截,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力。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中的情理状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