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洋经济特点

海洋经济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经济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洋经济特点

海洋经济特点范文第1篇

第一,发掘隐性的海岛海洋文化资源,丰厚文化内蕴,增强发展潜力。增加海洋文化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海洋文化产品的品格,是扩大海岛海洋文化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的基础性条件。我们应把一些原先并不被看好的海洋文化资源逐渐开发成文化产品,以满足日益扩大的精神需求,并应着力丰厚海洋文化产品内蕴,提高其档次,增强其文化影响力。

第二,通过海洋文化节庆,逐步形成并发展有特色的海岛海洋文化企业。举办海洋文化节庆,展示当地的独特海洋风情,是推动海洋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海洋文化节庆应逐渐向海洋文化企业策划运作为主的方向转变,这样既可以省钱,也可以锻炼队伍,提高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经营能力,并能保持海岛海洋文化事业的长久发展以及节庆文化的长盛不衰。我们应尽力扶助发展本地的海洋文化产业,通过企业化运作的方式举办有关节庆,达到产业发展,社会满意,经济效益好的多赢局面。

第三,主动打破海岛封闭性,增强海洋文化企业的竞争实力。从海洋文化企业的角度看,此种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具有海洋文化策划的创新理念和实施能力、特色的海洋文化产品、符合海洋文化企业特点的科学管理机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适度的企业规模。市场经济不保护弱小,海岛海洋文化企业只有练好内功,主动走出去,熟悉岛外海洋文化大市场,参与岛外海洋文化大市场,才能拓展视野,扩大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海岛海洋文化企业经营者也应主动邀请外地同行、专家出谋划策,并吸收优秀的海洋文化产业人才来海岛工作,逐步提高海岛海洋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水平。

海洋经济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蓝色经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非均衡发展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加强海洋资源利用与开发,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是当前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体现了山东省发展理念的转变。本文论述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定位、建设优势、劣势及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整体水平,使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取得预期的经济社会效果。

一、区域定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共包含东营、滨州、潍坊、烟台、威海、日照、青岛7个地级市。半岛蓝色经济区要成为以蓝色经济为标志,以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为支撑,以新兴海洋产业为特点,北连京津冀,南结长三角,形成海洋资源互补、产业互动的独具特色的蓝色经济区[1]。

二、发展优势

1、资源基础。山东半岛拥有丰富的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和砂矿等海洋资源。依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建立相关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使其他部门发展;山东省拥有大量高素质的海洋科研人员,将近一半以上的海洋科技人员汇集山东,国家级别的海洋科研机构15个,海洋科研领域院士16人。对比陆地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开发具有难度大、技术含量高、资金需求大的特点,因此海洋人才等社会资源的聚集度成为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2、产业基础。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化工业、海上交通运输业是山东省传统优势海洋产业,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奠定产业基础。随着现代海洋技术的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能源等许多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逐步涌现,并取得良好发展,辐射拉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得海洋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合理,为蓝色经济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生态基础。健康的海洋生态环境能够提高海洋产业的经济效益,带动海洋经济持续发展。半岛海洋生态环境总体良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近年得到有效控制,清洁和较清洁海域构成山东省近岸海域主体,海洋生态环境发展趋势良好。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证了实现海洋产业的优化调整,实现了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基础[2]。

三、发展劣势

不可否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领着不少问题,首先,半岛蓝色经济区地处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区之间,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地位面临严峻挑战,国务院亦批准福建、江苏、辽宁等地沿海地区的发展规划,如何定位,如何显现出自己的特点,使半岛经济区脱颖而出,成为半岛经济区发展的一大难点;其次,我国海洋经济起步相对较晚,对比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低级,产业联动性较差,难以成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引擎;最后,各地市各自为政,“诸侯经济”现象明显,地区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彼此掣肘,难以发挥出“1+1>2”的系统效应

四、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几点意见

1、要加快临海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培育海洋新兴战略产业。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人力资源较为匮乏,因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要始终围绕促进海洋经济水平,提高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发展蓝色经济的经验,优先选择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产业带动强、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发展空间的产业作为骨干产业和龙头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加强不同产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联动作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建立高技术的产业集群,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

2、大力培育海洋科研型人才。尽管山东省目前拥有众多的海洋科技人才,但目前的从事海水监测等基础性研究和海洋生物研究的人员过多,而真正从事海洋工程研究、海洋经济宏观研究的人才过少,科研人才比重严重失调。在以后的发展建设中,应大力培育专业性海洋经济人才,壮大科研队伍,提高科研水平,为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3、建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半岛经济区发展状况,引导经济区的健康发展。我们要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客观上就要求各地市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打破行政壁垒,破除单打单干强调地方利益的传统思想,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引导各沿海城市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形成区域共荣思想,避免低水平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情况,打破人才流动,跨区域投资的行政障碍,引导各地区企业,科研单位合作,建立管理、人才、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郑贵斌.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水平三个重要问题[J]理论学刊 2010-1

[2]姜秉国、韩立民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

海洋经济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思维 海洋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1-0039-03

一、广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广东海洋经济带由珠三角、粤东和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组成(见表1),根据海域自然属性的特点和区域资源优势,广东海洋经济充分发挥珠三角龙头带动作用,重点发展高新海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强化东西两翼工业主导作用,形成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海洋经济格局。同时,广东省海洋经济带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投入不足与开发过度并存

对于开发相对简单、短期见效快的领域进行过度开发,但是那些对于周期长,见效慢,但符合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领域则普遍投入不足,难以实现规模有序扩张。如广东海洋渔业的产量具有绝对优势,但是没有实行精深加工。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存在“海洋污染来自陆源”的误区,而忽视海洋经济活动产生的污染,如违法捕捞以及跨海桥梁等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有一些观点认为海洋污染来自外源,忽视广东本省的污染,从而缺少与周边政府联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陷于“囚徒困境”;另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海洋生态环境是可以建设的,忽视了海洋生态环境可修复性的艰巨性。

(二)绿色海洋发展理念滞后

目前人们的绿色海洋意识虽然有所提高,但海洋知识贫乏,缺乏对海洋现状的关心;海权观念极为淡薄,对海洋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仅限于“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绿色海洋发展理念是发达国家现行的海洋开发战略,我们要学习借鉴,避免污染之后再治理,促进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意识的构建进入良性循环。

(三)海洋科研薄弱以及企业融资困难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很高,但沿海经济带中汕头、惠州、深圳、东莞、广州、珠海、阳江、茂名、湛江等城市的海洋经济产值差异较大,科研项目、机构数量、科技投入、科技人才比例分布不均;一大批海洋科技成果未能转化为生产力,还处于展品、样品阶段;缺乏海洋科技成果开发和转化的基地,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因而科研和生产之间出现断层,不能充分发挥广东的海洋科技优势为发展海洋经济服务;科研单位经费不足,技术装备落后,制约了科研水平的提高。企业融资方面,海洋经济中有很多海洋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研发周期长、风险较高等特点,融资很困难,仅靠政府投入、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资金很难使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再加上海洋开发的自然环境恶劣,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因此,要实现海洋经济全面繁荣,必须突破资金瓶颈。

二、广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编制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政府对海洋产业的引导

海洋是有机统一的自然系统,海洋开发涉及港口、航运、水产及旅游等多个产业和部门,各种活动之间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和难以避免的冲突,仅仅从局部出发,强调自身优势的开发活动,往往顾此失彼,难以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开发海洋要在科学分析、充分论证、周密设计的基础上,做到产业空间合理布局,正确选择海洋产业发展方向和行动计划。

加强政府对海洋产业发展的引导,要克服海洋产业的“同构化”和“低度化”。产业的“同构化”是指在各地区海洋产业结构中,不断出现并增强区域间结构的高度相似,这种产业结构相似性必然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区域间同质化竞争激烈,不利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的“低度化”指海洋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升级的动态过程中,升级速度缓慢而且有在较低水平上重复的趋势。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当避免“同构化”和“低度化”,积极推进各地区海洋产业平衡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广东海洋生态文明

首先,要培养人们生态文明理念。海洋开发的过程中出现种种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们没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通过宣传,提高公众的海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素养,使人们认识到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同时也要深化海洋高等教育改革,加强海洋重点学科建设,使海洋科学技术能够用到实际生产中,做到产学研结合,形成人人关心海洋、保护海洋的局面。

其次,树立“陆海一体”意识,重视陆域和海域。陆地经济和海洋经济必须联动发展,使陆域经济支撑海洋经济发展,以海洋经济拓展、提升陆域经济。必须提高海洋科技意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要深入开展海洋观教育,组织横琴新区、徐闻县、南澳县申报第一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再次,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保持是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前提条件,应实行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战略,践行可持续行为方式。牢固树立“只有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和“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理念。

(三)权责一致,分工明确,拓展融资渠道

海洋产业分属于环保、海洋等多个部门,其优点是专业性强,职能清晰,但是易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不高, “越位”和“缺位”严重。要明确界定海洋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内部机构的职责分工,尽可能减少职责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充分发挥各级海洋行政管理机构的整体效能。

银行融资是海洋经济采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重要的融资渠道,海洋经济在融资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相关产业的特性,向不同的银行争取资金,比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可以为渔业当中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国家开发银行可对船舶企业技术改造和国家产业政策倾向性较强的船舶工业项目提供优惠贷款。而那些投资收益较快、回报率高、风险相对较低的产业,如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才积极争取商业银行的贷款。

海洋经济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海洋经济 高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37-02

目前,在海洋经济的扩展牵涉国家利益而备受国际瞩目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与时俱进,紧扣海洋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新形势下人才素质的要求,创新海洋经济发展要求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将培养优质人力资源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联结起来。本文试对海洋经济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探究,以就教于方家。

一、国内外关于海洋经济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

国外很早就有关于海洋经济的教育研究。2005年,日本经团联发表了《关于推进海洋开发的重要课题》,建议日本政府结联产业界、学术界,开设海洋教育课程等。上世纪90年代,韩国政府制定了“21世纪海洋战略规划”,要求加强公民的海洋观教育。美国上世纪60年代就设立了“海洋补助金计划(Sea Grant Program)”,大力支持海洋教育和科研。英国在20世纪后期形成了以南安普顿大学为核心的海洋科学教育体系,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成员为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社会重视人的素质高于所学的专业,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备受社会青睐,由此海洋科学成为报考者的热门专业。

随着21世纪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从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研究的学者才逐渐增多,例如勾维民教授撰写的《海洋经济崛起与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阐述了海洋经济与高等教育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以及为健全海洋经济专业提出了建议,还有《发展海洋经济,建立海洋高等教育体系》(郑卫东)和冯士所著的《海洋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等,这些学者都认识到了海洋经济发展下教育改革以及尽快建立健全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纵观国内外对海洋经济的研究可以看出,高校教学科研主要停留于专业技术学习或技能锻炼和培养海洋相关产业的专业人才上,缺乏针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专门研究,海洋教育计划基本上是单一的专业教育计划,一切服务于专业,一切为了专业,没有体现一个人的全面成长要求,容易导致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单薄,难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我国来看,作为引领高等海洋教育发展方向的中国海洋大学的基础教学中心、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广东海洋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烟台大学的基础教学部等教学中,其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没有形成具有海洋经济特色的成熟模式。这在无形中使地方高校或科研机构关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相脱节,也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倍功半。

二、海洋经济的主要特点

(一)开放性

在地球的表面,陆地是相对固定、独立的,而海洋则是相互交融、没有阻断。任何一个临海国家都要通过海洋与其他国家进行交往来提升自身的实力,世界各国的海洋经济都以相通的海洋作为共同合作的舞台,相互协作、互利共赢。于是海洋的广博开放带来了海洋经济的开放性特点。海洋的公海部分是世界各国共享的财富;各濒海国家和地区的领海或专属经济区,也不像陆地上的土地那样完全归私人占有,生活在其沿岸的居民,均可享渔盐舟楫之利;正是因为海洋这种开放性,倘若一国欲行不轨,也更容易造成对他国的侵犯。海洋经济的特性,要求培养劳动者具备两种素质,一是铸就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善于接纳异域文化的容人气量和品德,俭朴谦恭的品行操守,二是固守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把国家利益作为处理一切问题的最大原则,坚决捍卫祖国的,遇到挑衅决不让步。

(二)流动性

海水本身是流动的,因此存于海水中的某些资源也常随海水的流动而不断变换着位置,任何一种海洋开发、生产活动都会带给周围或造成环境资源影响,即一个区域内一些人的生产、流通、消费等活动(无论是海洋运输、还是海洋旅游,海洋捕捞),都会快速地传输到周围的资源环境、人、企业和国家,稍有不慎,则可能导致较大范围的巨大损失。目前全球形成的警示案例很多。被认为数是十年来最大的环境灾难的2010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只因美国过早开放深海石油开采以及英国石油公司忙赶工期,就拿养殖来说,近乎毁灭美国南海岸整个渔业;2012年4月,因中海油渤海湾漏油事故,导致康菲和中海油遭百名养殖户的而被要求巨额赔款。

海洋经济的流动性要求从事海洋经济的管理者和劳动者必须改变“短期行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保持辩证思维的能力和锐意进取的精神,高筑诚信、勤劳、负责、高效的廉洁意识,形成灵活高效的工作作风,在对各种因素做好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具有放眼四海的综合判断能力,做出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及时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至少不应对后人和他人的利益带来不良影响。

(三)风险性

一是海洋资源开发具有风险性。目前人类的海洋活动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受着海洋自然条件的限制,狂风恶浪、海啸等自然灾害给海上作业人员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命带来很大威胁,如油气资源的海底开采,要达到水下几十乃至上千米,其成本高、时间跨度长。二是海上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海洋族群背井离乡,以船为家,四海漂泊,远离陆地,工作空间狭小,没有新鲜蔬菜,没有充足的淡水资源,更没有电视文娱活动,生活供给保障条件有限,甚至会遇到海盗、抢劫等人为灾难。长期的“海洋生存”方式,造就了海洋族群有别于陆地居民的禀赋品性。一方面具有勇立潮头的冒险精神,战风斗浪的拼搏精神,果敢应对的创造精神;另一方面具备舍家离乡的忘我情操,吃苦耐劳的禀性品德,舍己为家的奉献情怀。

如何有效地整合海洋经济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快速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

三、契合海洋经济发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一)挖掘海洋经济典型案例,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深入挖掘海洋及海洋经济的思想政治教育典故、案例、形势和政策等内容,让大学生明确海洋及海洋经济的现状和地位,利用典型案例,增强他们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崛起而努力学习的意识。例如,关于科学发展观内容的讲解,可列举青岛大禹集团是怎样成为“青岛市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青岛市诚信企业”的,从而加深“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对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可以选取上海市“走出去”企业领头羊光荣称号的上海水产集团所形成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及其做法;在课堂教学中,不时地穿国先进的海洋经济企业在面对台风或其他恶劣天气时是如何启动应急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或者把各种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的。这些小插曲的应用,一方面加大学生对海洋经济工作的了解,另一方面将潜移默化地将工作效率、廉洁、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植入大学生的头脑中。在领土的讲解中,可借助中日等历史事件,回顾历史,充分展示中华儿女抵御侵略,誓死捍卫民族权益的伟大壮举,促使大学生增强“海殇则国衰,海强则国兴”的感触,加深对海洋国情的了解,善于从地区乃至全球安全角度审视需要保护的海上利益,促使他们担负起利用海洋发展经济和扩大改革开放、摆脱落后,为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军事强国而努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参与海洋经济的发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短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和“实训锻炼”是一条长期推行的非常有效的经验总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高校可通过学校与企业协议对接,借助海洋经济的大好发展态势,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广阔的空间。例如组织大学生去港口物流、现代渔业、现代保税物流等特色产业群实习、实训或者岗前培训,现实会告诉他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重要性,让他们在相互协作中磨炼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坚强意志,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组织大学生进行海洋生态环境的调查调研,通过现场的观看、思考认识海洋生态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感悟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利用节假日,鼓励大学生从事海洋旅游服务活动,与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交流、协作,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宽阔的胸怀。大学生从事以上丰富多彩的“海洋工作”,均能在实践中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增加经费投入,拨款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储备资金,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物质保障。二是围绕海洋经济发展需要,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培养一批具有优秀素质的“双师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这里的“双师型”教师不是具备“双证”,应当属于“双素质型”,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可将“双素质”分解为三类:首先,政治理论素养高。具备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扎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其次,业务精干。熟悉海洋经济的发展规律,掌握相关职业(如旅游、物流、水产等)的运营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结合职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次,富有活力。具备良好的社会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善于打入青年学生群体,能组织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能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为有效开展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

总之,在经济、人才高度社会化的时代,特别是在海洋异国纷争、焦点问题彼此起伏的时期,我国的高等院校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激励学生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政治学专家:中国必将成为现代海洋国家[N].环球时报,2008-01-15.

[2]张伯玉.日本通过第一部海洋大法[J].世界知识,2007(7)

[3]吴闻.韩国、日本的海洋科技计划[J].海洋信息,2002(1)

[4]高抒.高校院系管理与社会服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海洋经济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机制;风险投资;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是指对国家的经济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或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按照联合国组织的分类,高新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技术以及管理科学技术。可见,海洋高新技术无疑是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没有形成海洋高新技术的统一定义和体系,我们把应用于海洋监测、海洋探查、海洋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新技术理解为海洋高新技术。主要包括了海洋监测与探测技术、海洋深潜技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洋深海采矿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化学资源提取技术、海洋能源技术、海洋空间利用技术等。

1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特点

海洋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和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下面首先分析海洋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及其产业的特点。

1.1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1.1.1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产业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是高技术,它的研究和开发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技术突破的难度大,失败率高,这就形成了海洋高技术产业的技术风险;海上勘探成功率比较低,承担的经济风险也比较大:恶劣的海洋环境和灾害的频繁发生也是造成高风险的因素之一。虽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的特性,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也是高收益的产业。比如海洋石油的开发给一些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甚至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英国的北海油田、美国的墨西哥湾石油开发以及海湾国家的海上石油开发等。

1.1.2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种技术的集成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可以说是集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于一体的产业。海洋资源的分布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在不同的水域有着不同的海洋资源,各种海洋开发活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如海洋游资资源的开发,就要考虑到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因此海洋开发技术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

1.1.3 创新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既包括了知识的创新,也包括技术创新。在海洋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背后,依靠的是一整套海洋科学知识体系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如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物力海洋学、信息科学等。海洋油气理论的突破。可以指导寻找更多的油气资源:海洋生物技术的突破可以形成一个新的产业。

1.1.4 国际合作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进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合作是指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资金、市场和管理的国际化。近十年来,世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其表现形式是地区贸易集团扩大了国际间贸易,加速了高技术、信息和资金的跨国界流动,如海洋油气资源的合作勘探开发,美国海洋石油资本向东南亚国家,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和地区流动,加速这些国家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

1.2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特点及作用

海洋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一般包括技术的研制、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这样几个阶段,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个阶段技术成果都具有商品的性质,都具有潜在的或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且与产业化的模式之间存在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可以提升传统海洋产业,推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并且有利于提高我国海洋科技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作为产业化对象的海洋高新技术,具有先进性和成熟性,能够为其产业化活动提供现实可能性,一种不成熟的或者不具有领先优势的技术是不具备产业化的客观前提条件的。

二是从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看,具有按市场需求投资、生产和经营以及产供销一体化运行的特点。

三是从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效果看,其成果转化率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好,可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现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对于国家海洋经济、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可以提升传统海洋产业,推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把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建立在坚实的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的产业,从传统的海洋经济活动到现代海洋高新技术在海洋开发活动中的应用,可以加速传统海洋产品的更新,向深加工、精加工、高技术发展,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推动作用,从而带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传统产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

②有利于提高我国海洋科技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海洋经济、海洋开发事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要提高我国海洋科技、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关键是依靠海洋科技的创新和进步,开发出更多更有竞争优势的海洋高新技术成果,并使之产业化,从而在国际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同时,通过海洋高新技术的引进和输出,加强我国海洋高新技术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更好地促进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③有利于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所形成的产业是高度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是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社会商品生产融为一体的产业,可以加速海洋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同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将技术创新与传统产业作为一体来研究、开发和利用,使研究开发直接建立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从而使其成果具有直接的应用性和民用性,保证了海洋高新技术能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机制分析

对于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内涵,一般可以这样理解,即把对海洋经济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能形成产业的高新技术通过产业化的方式,进行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生产和网络化营销的技术经济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使海洋高新技术的研究、中试、制造和推广应用全面实现商品化经营。

2.1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内在机制

科技成果的出现如果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能够适应市场要求的,则这样的科技成果就不具备产业

化的条件和要求。而海洋产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海洋产业的发展,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这才是海洋高新技术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研究海洋产业的科技成果如何运用到生产中,也就使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海洋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过程可以分为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应用推广。基础研究是一切产业化行为的基础,通过基础研究可以形成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它们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而可以进行应用研究,通过技术开发可以形成新的技术和产品,通过技术发展科技最终可以形成多规格产品的规模生产技术,实现海洋高新技术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变:最后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和扩散可以形成产业化、国际化的生产模式。这三个方面环环相扣,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应用推广,最终实现海洋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2.2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风险投资金融支持机制

海洋高新技术的高风险性、多方面性、国际性等特点决定了海洋经济活动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领域,是高风险、高投入、回收周期长、专业参与性高的产业。目前,融资障碍是我国海洋科技与产业分离,高新技术产业化迟滞的主因,要化解这一矛盾,必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组织结构设置,使资本市场和创新产业有效结合。风险投资就是在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它能有效化解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融资障碍。

风险投资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起着推动器的重要作用,它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孵化器”。在海洋高新技术企业中,科研、中试、开发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并且投资规模越往后越大,可以说资金是海洋高技术向商品转化的“媒体”。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为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进行融资时,可有三种筹措资金的方式:企业积累、向银行借贷、通过证券市场融资。高技术企业技术开发耗资巨大,单靠企业自有资金往往捉襟见肘。而银行在贷款时通常以稳健为原则,强调收益与安全并重,因而普通银行不愿向海洋高新技术企业所从事的具有高风险的研发项目融资。虽然证券市场汇集大量的民间资本,但证券价格的不规则波动使得证券投资本身就是一项风险投资。风险投资通过聚集社会闲置资金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风险资本,对科研成果的转化进行投入,缓和海洋高新科技风险企业对初期资本大量需求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有利于提高海洋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缩短转化周期,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3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产业集群外部支持机制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技术传播,同时由于企业密集和资本密集,从而使得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能够更快的得以实现。这种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方式不但能够推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而且能够推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存在有几个基本要素单位:海洋高新技术企业、政府、科研机构、中介组织,其促进产业化运作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能够通过中介组织的介入把科研机构、政府以及企业联系起来。海洋高新技术大多衍生于大学、科研院所。通过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的参与和桥梁作用的发挥,使这些科研院所、大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能够迅速在集群内得到企业的资助,从而尽快实现产业化。同时由于集群优势的存在。更容易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模式,从而有利于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

二是集群的竞争环境促进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定区域范围内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结果。海洋高新技术产品处于不断的动态知识更新状态之中,因此要求企业不断的学习和创新。这些企业主体之间为了保持竞争地位,需要不断的创新和积累,因此客观上诱发了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与之具有联系的大学、研究机构、金融机构、服务机构等的资源、经济要素的关系,进行更大的投入进行技术研发,并产生强烈的变高新技术为现实生产力的意愿。

三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自溢出效应。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自溢出效应指的是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和企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和成果会被迅速地共享和仿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技术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即“外部性”,而自溢出效应是其主要的表现。知识和信息在产业集群内的迅速和大规模的流动,会产生一种知识的自溢出效应。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的某一个企业进行了技术创新之后,有利于其提高市场份额,增强竞争的优势地位,但同时也为集群内的其他企业带来启发,纷纷仿效。因此有利于提高整个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3 海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影响因素

海洋产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技术的成熟程度、市场需求状况、要素投入能力、基础产业状况以及国家政策等。

3.1 海洋高新技术的成熟程度

成熟的技术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并不是所有的海洋高新技术都可以产业化,能够产业化的海洋高新技术首先要具有创新性,在国内外应处于领先地位,这样的技术进行产业化的大规模生产可以实现企业海洋产品的差异化,进而在市场上具有优势,获得超额利润,这是企业投资进行海洋高技术产品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利益;其次这些海洋高新技术要具有完善性的特点,没有做到完善的技术是不可能实现产业化的,这里的完善不仅要做技术上的考虑,更要做市场方面的考虑,也就是在技术和适应市场两方面实现完善;最后,这些海洋高新技术要具有可操作性,这主要指实现从概念产品到实物产品,商业蓝图到生产作业,原材料到商品转化的现实性。因此,并非所有的海洋高新技术都可以产业化。只有具备了创新性、完善性以及可操作性的高新技术才可以实现产业化。近期可以产业化的领域主要是海上石油、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能利用等。

3.2 市场需求规模

任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而制约生产规模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规模,因此,只有那些具有很大市场潜力的海洋高新技术产品才具备产业化的基本前提。海洋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的目的就是实现社会化的大生产,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福利,这也是进行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反过来说,也正是有了市场需求才有了技术创新的动力。没有市场需求的海洋技术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社会对该技术以及其物化的产品有比较广泛、持久的需求,包括终端性消费需求和中间性生产需求,从而具有一定规模的长期、广阔的市场,这项技术才有可能实现产业化。

因此。在实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时,必须客观地考察市场需求的种类、数量、特征、内容等,以此决

定产业化的重点时机、进度与规模。要以商业化为出发点,以产业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这是世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所普遍遵循的规律。要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尽快从科技基础着手,在重点领域展开攻关,使海洋高技术产业化成为新的海洋经济增长点。

3.3 基础产业状况

任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不可能孤立地产生和发展的,从其孕育形成到产业化的过程中,始终需要一定水平的基础工业和现代化社会服务体系的支撑。这些基础产业为其发展提供能源、原材料、交通、通信等各方面的支持。任何一项海洋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过程都离不开相关基础产业的支持,特别是陆域基础工业部门的支持。在新科技革命带动下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与过去的传统产业有很大不同,它们不再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大宗货物,而更多需要的是技术和信息的支持。而海洋高科技产业又有自己的特点,它所需要的技术并不是单一的某一方面的技术支持,它更需要的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性技术。因此,考察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础产业支撑状况,所需要考虑的情况更为复杂,具有多样性。

现代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需要的环境与以往的产业大不相同,以往的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能源等物质条件。而现代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更多的则是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并重,以及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

3.4 要素投入能力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资金密集、投入密集。因而是一种高要素投入的产业。它所需要的科技人员的数量,相当于成熟的低技术工业的5倍,技术工人数量比传统的制造业多70%。它还需要巨额设备投资。除了科技人员、资金、设备的要素投入之外,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还要有得力的企业家和营销人员、发达的信息网络,以及相适应的政策和管理体制与之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