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岩石地质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高职院校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矿山地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主要研究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以上4个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参与地下水的观测、进行地下涌水的处理等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搞好这门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云南省有5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专业。笔者所在的学校自2005级开始在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矿山地质专业中招收高职全日制脱产和函授大专学生,到2010年已有三届毕业生、三届在校生。先后有10个教学班开设了《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者一直承担该课程的教学工作。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在高职教育中,资源与测绘大类的专业少,开设《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专业更少,学习本门课程的人数少,课程在专业以外的认知度低。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时,《水文地质学基础》应作为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主干课,曾在相关教师中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根据教育部教育司2005年版的《高职高专专业概览》才尘埃落定。
使用的教材多为高等学校教材,与高职教育的要求不相匹配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够用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工作适应性,强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要“素质高,上手快,技能强”。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是不同的。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但是,在高职实际教学中,《水文地质学基础》主要选用的大多是高等院校的教材,学科理论介绍多,实际应用介绍少。
适合课堂教学的电子课件少,教师多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专业性强,尽管近年来多媒体电子课件在网络上随处可见,但关于《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课件少之又少。要做好一件成熟的实用的电子课件,需要大量的资料和图片,但由于专业性较强,这方面的资料往往有一定的保密要求,一般人很难找到相关资料,再加上水文地质工作目前主要是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施,高职教师参与很少,导致现在的课件以罗列教材中的内容为主,质量不高,适用性和吸引力不强。
教师大多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在实际教学中,《水文地质学基础》的任课教师大多采取单一的讲授形式,教学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室里完成。学生没有机会到实地考察,将理论与生产实际对应,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接受教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上,学习围绕课本和考试,沿袭着“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传统学习方式。讲授方式单一,课程缺少吸引力,导致本门课程枯燥无味;学习方式单一,学得快,忘得快,导致课程学与不学一个样;再加上有些学生本身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清,更是降低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体会
笔者从2006年开始讲授《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到2010年,已经完成了10个教学班的教学工作。经过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教学目标高职院校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矿山地质专业的学生学习《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水文地质专家或专门从事水文地质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而是让他们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将水文地质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其今后的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业务,又掌握水文地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技能型人才。对这些专业的学生进行水文地质教育,应该面向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水文地质与勘查、金属矿开采、矿山地质等工程领域的应用,以掌握基本理论、突出实践应用为目的。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讲清《水文地质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点抓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增加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学笔者所在学校属于企业办学,隶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学生实习实训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兼职讲课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结合集团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重新编写了高职《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尝试进行课程改革。首先是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在2006、2007级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讲授中,尝试性地引入讨论式教学和现场教学。在讲授“岩石中孔隙”时,先讲清基本理论,然后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相关书籍查阅砂岩、泥岩、泥质灰岩中孔隙的异同,最后让学生结合《普通地质学》、《岩石学》等课程展开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对2007级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动员时,笔者结合实训基地的情况,向学生介绍了即将实习的工作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并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收集实习矿区的水文地质资料。这一尝试在学生一年后的毕业论文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参与评阅的12份毕业论文中,有多达11份介绍了实习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有的还提出了矿山巷道涌水的处理方案。在给2008级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学生讲授“大气降水入渗机制”时,恰逢降雨,笔者便直接将学生带到一个建筑施工工地,通过地表的一个新鲜垂直剖面给学生介绍此部分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是积极与实训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沟通,建议实训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学生进行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的过程中注意介绍水文地质的内容,包括地下水量的计算、地下涌水的处理、矿山巷道水的处理等,增加课程对实际工作的参与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方式的改变和调整,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制作ppt演示文稿,增加课程讲授的直观性和吸引力从2008年开始,笔者将教学讲义的部分章节做成ppt演示文稿,利用多媒体将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课程讲授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必须向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转变和发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强调实用性和技能性,这就要求在高职课程建设中充分考虑课程的实践性环节。
应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开设《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学习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根据现在和将来的实际应用及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近年来,各种地质灾害频发,不断地提醒人们必须加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能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水文地质学基础》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类课程,有责任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进程中对其研究领域的知识进行普及和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其学科性质和内容,因此,在教学目标中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
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增加课程的直观性和吸引力《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的心理相违背,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必须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地展示出来,增加课程的直观性和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水文地质的具体教学内容、(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与环境)学习目标及学生特点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流网时,可引入如何判断矿区的潜水含水层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的内容,利用动画模拟地下水的流动方向,从而判断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这些直观的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流网的认识,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器官的功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若能结合专业特点以及课程内容设计一些课件,会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应增加《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教学针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增加实践性、开放性教学环节是该课程改革的重点。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高职院校自身力量是不够的,高职院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实施校企合作,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聘请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将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多年在生产一线积累的水文地质理论和经验带进课堂,将水文地质学基础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的事例带进课堂,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若能在学生实习实训时,请带实习实训的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具体工作面对水文地质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整个课程的教学就会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水文地质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75-02
水文地质学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以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揭示地下水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数量和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利用这些规律除害兴利,为广大人民服务。从水文地质学的学科特征来看,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因此,对学生这门课程的能力培养,既离不开课堂的理论教学,也离不开必要的实验环节。为保障实验教学质量,需要建立相应的实验教学保障机制。为此,本文从实验教学平台构建、实验教学过程控制、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及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问题。
一、实验教学平台构建
实验教学平台是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一个完善的水文地质实验室应包括:室内实验室及野外实验场两部分。室内实验室提供学生认识概念化、理想化的水文地质模型以及掌握小尺度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方法的平台。野外实验场则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提高野外尺度范围的水文地质特征的认识及参数测定,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1.室内实验室。室内实验室由三部分组成: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室及应用创新型实验室。基础实验室用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实验知识和实验方法技能。综合设计实验室,则是将几个简单实验有机组合,设计出一个为解决特定目的的综合实验。应用创新型实验室,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的开放型实验室,学生根据兴趣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2.野外实验场。野外实验室承担室内实验无法完成的基础实验,如抽水试验、示踪试验,还可承担一些科研任务,如地下水原位修复等。
(1)建立抽水试验场。抽水试验是水文地质工作中获得水文地质参数的直接试验手段,也是一个基础手段,且通过该试验获得的水文地质参数精度较高。因此,该试验在工程地质勘察、基坑降水、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垃圾填埋场建设等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但抽水试验有场地的要求,因此在室内无法完成。通过对试验的实际操作,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将对实际野外中的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条件的认知,掌握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构建及水文地质参数的反演方法。
(2)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场。通过地下水动态监测场的建立,可使学生直观认识到地下水的流动形态,在观测地下水水位变化的过程中掌握地下水水位、水温测量的基本技能;全面了解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过程,结合场地地下水观测结果,进行资源量计算,在此过程中掌握气象水文因素的测量方法、观测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开展水质监测,使学生掌握采取水样方法,能够分析地下水水质、确定地下水化学类型、地下水质量类型等;同时可以以动态监测场为基础开展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如示踪实验、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等实验。
二、实验教学过程控制
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依照教学大纲,可将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教学阶段、独立实践教学阶段、成果编制总结阶段。
基础教学阶段:发放实验操作手册及实验报告相关表格,学生阅读实验操作手册;教师讲授基本的实验原理,并演示实验操作;学生熟悉基本实验测量仪器的用法,教师检查实验用品的准备情况及实验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
独立实践教学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开展实验。基础实验部分,每组每位学生实验全过程都要求熟练掌握;野外实验部分,可分小组选题,每课题小组内部成员可分工协作完成。在此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专业思维能力、独立动手能力及协作能力。
成果编制总结阶段:根据实验结果,按照实验报告要求,编写报告绘制相关图件。其培养目的为:培养学生掌握专业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各种常见方法,学会利用基础资料进行创造性地整编工作并能形成专业实习成果。
三、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
完善已有实验教学模式。总结多年已有的实验教学成果,精选实验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创新性及开放性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完善实验教学内容,编写水文地质实验教学指导教材,建立实验教学多媒体教案。
采用激励式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扫尾、实验数据处理及资料的计算及分析,教师只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提供指导及答疑,并在考核结果中对学生实验表现给出评价,引导学生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实验。
采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实验教学不应只停留在实体模型上,可引入一些基于软件的数值实验,如可模拟地下水水流及污染物运移的Visual modeflow、GMS软件,抽水试验参数反演的Aquifer test,示踪实验的CXTFIT软件,等等。在实验操作的讲解过程中,也可应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动画、视频吸引学生。
四、实验教学管理
实验教学管理应包括对教师的管理及对学生的管理。在对教师管理方面: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耐心的教学态度,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开展实验教学,认真备课;加强、规范教学过程,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学生,督促学生完成实验;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予以及时纠正。对学生的管理方面:要求学生严格遵照实验教学要求开展实验;遵守实验纪律,按要求签到履行考勤制度;严格遵循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确保自身安全及实验室安全。
为保障实验室管理,还需完善实验教学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实验过程考核与结果评价结合、个人评价与团队考核相融合的考核评价机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撰写几个部分予以评价。对于设计型的实验,应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给出评价。实验考核结果可依据个人在团队中表现的团队意识及协作能力,给予评分。
五、结语
水文地质学实验教学是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从实验教学平台构建、实验教学过程控制、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构建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有效的发挥实验室的效能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增强实验教学环节在完成水文地质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大纯,张人权,史毅虹,等.水文地质学基础[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2]高彦,陈拮.矿山电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9):182-185.
[3]林学钰.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前景[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2):209-215.
[4]汪丙国,梁杏,万军伟.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05-110.
[5]王锦国,周志芳,张发明.地质工程专业地下水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08,(4):128-130.
[6]赖旭龙,唐小丽.英国高等地质教育情况简介[J].中国地质教育,2001,(1):79-82.
Exploration 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of Hydrology
WANG Yi-wei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
探寻思源的梦想
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校自成立之初,就以“理性与科学”、“人文与关爱”为主导;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的理念出发,经过反复论证、多次召开全校大会、广泛征求全体师生意见,于2017年4月成立了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种植试验基地。
辑录思源的故事
该试验基地位于学校为实路西侧,教学楼之东。占地面积26亩,共分36个独立种植单元。采用“高杆与低秆结合,草本和木本结合,观赏与教学结合”的种植模式,实行“分层管理,全员参与,成果共享”的管理理念。从根本上,实现了书本与实物印证、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张与放松并存的教育目的;在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尊重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走出了一条属于思源人自己的特色道路。
关键词 职业指导 工作单元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41
Abstract Career guidance of college experimental teaching base is the support and platform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guide th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urrently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ance curriculum into the symbol of the new stage, it is because the new, so need to be innovative and pioneering in many way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base unit, hope to be helpful to this topic.
Key words career guidance; work unit; professional ability
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是集教学、训练和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实验基地,它的基本职能是:“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强化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指导与职业培训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促进就业和探索学校职业指导的新经验”。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的建立可以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①强化职业指导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高大学生就业的质量和就业率。
1 职业指导教学训练的主要内容
根据《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课程的要求,结合大学生就业的特点,整合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资源,开设有以下教学实验项目。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内容共分为5个模块。模块一,职业规划能力训练与指导。模块二、通用职业能力训练与指导。模块三、自我管理能力训练与指导。模块四、创业素质测评与训练指导。模块五、职业培训项目开发与实施。
1.1 职业规划能力训练与指导
(1)人格测评训练。在职业规划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北森职业测评系统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倾向性测评。包括:霍兰德职业兴趣、MBTI性格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评、职业能力测评。帮助学生客观、真实的了解自己所适合的职业,从而拟定职业群。(2)职业探索训练。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拟定的职业群进行深度体验。通过CETTIC就业服务平台的职业图谱或其他评估办法,分析职业特点,缩小职业数量。(3)决策技术训练。在职业指导师的引领下,帮助学生掌握CASVE决策循环技术并将此技术应用于职业抉择之中,最终确定职业方向。
1.2 通用职业能力训练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界定,通用职业技能主要包括: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能力。结合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实际,将以上内容归纳为3个训练项目。
(1)沟通能力训练。通过系列团队活动,如:通过无声传递情报、盲人走路等,并对活动加以辅导,使学生体验人际沟通与交往技能和技巧。帮助学生认识沟通的重要性和人际沟通的基本规则,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
(2)团队合作能力训练。通过对系列集体活动项目的体验,如:相互支撑、蜈蚣行走等团队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掌握团队合作的技能和原则,体验组织管理和解决团队问题的方法。体验团队合作中组织管理、问题解决和分析判断等技能,并掌握相关的技能和原则。
(3)创新能力训练。通过一系列游戏,如:火柴难题、扑克宝塔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在职业活动中的重要性,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
(4)求职技能训练。在求职体验中心,进行招聘信息查询、求职简历制作能力训练,通过对比分析和专业人士评价等方法,提升大学生制作简历的能力。同时,进行个人面试训练和无领导小组面试训练,借助微格教学设备、眼动仪等对面试过程逐一进行分析,帮助大学生掌握求职面试技巧,提升大学生应对面试的能力。
2 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的单元架构
高校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应紧紧围绕“科研导向、服务教学、突出内涵”的原则,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为目标。②因以上功能所致,高校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应该具备以下9个工作单元:
2.1 人格测评中心
根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要对大学生进行人格特质和创业素养的测评。人格测评中心主要功能有:性格测评、职业兴趣测评、价值观测评、职业能力测评、创业素质测评等,为大学生合理制定职业规划和自主创业提供帮助。测评采用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在正式评估中,使用北森职业测评系统、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CETTIC职业测评系统等;在非正式评估中,采用北森职业测评分类卡、结构化工作表等进行测评。③
2.2 职业体验中心
职业探索是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基础之一。深度地职业体验对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体验中心主要功能有:一是满足大学生对职业的经济环境、人口环境、科技环境、政策法规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组织环境的探索,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职业体验方法包括:视频观察、网络查询、职业人物访谈、查找资料库等。二是对大学生职业认知状况进行测评:借助CETTIC就业服务平台中的职业图谱测评法进行正式评估;采用职业分类图、JobSoSo职业分类信息技术等进行非正式评估。④
2.3 素质拓展中心
素质拓展中心是提升大学生通用职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训平台。其功能:一是通用职业能力训练与测评。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界定,通用职业技能包括: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客户服务等8项技能。二是自我管理能力训练与测评。自我管理能力(品质)包括:自信、自立、责任心、诚信、时间管理、主动等。在职业评估中,采用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定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进行正式评估;采用无领导小组面试等方法进行非正式评估。同时,针对测评后发现学生技能上的不足后,采用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编写的全国高等院校就业能力训练课程系列教材中的训练方案进行针对性训练。
2.4 求职体验中心
求职体验中心具有三个职能:一是搜索招聘信息。借助招聘信息搜索软件,根据学生求职意向,能够快速查询到招聘信息。二是训练学生制作求职简历的技能。通过比较训练,使学生能够制作出规范的、个性化的求职简历。三是训练学生面试技能。借助微格教学设备和眼动仪等相关设备,分析学生求职面试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训练改进,使学生掌握面试技巧。
2.5 企业咨询中心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总企业数的99.6%,就业人数占就业总量的71.2%,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58.8%。⑤面向中小企业就业已成为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主渠道。由于这些单位缺乏必要的用工经验,存在盲目招聘,造成“招不去,留不住”,“用工荒”现象十分严重。企业咨询中心的主要功能:一是对来校招聘单位的资质、信誉进行审验,保障学生就业安全。二是对企业招聘进行必要的指导,包括招聘专业、层次、待遇、上升空间等进行协商,帮助企业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实现“招得去、留得住”,以缓解中小企业“用工荒”的问题。三是对中小企业开展企业诊断和EAP服务等。
2.6 创业指导中心
创业指导中心作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引擎,引导大学生做好创业的前期准备。创业指导中心功能主要有:一是创业心理测评,确认创业特质。二是创业能力测评,对大学生创业准备程度进行评估,降低盲目性创业。三是采用ERP综合系统、企业运作电子沙盘、电子商务模拟、市场营销等仿真软件,⑥对创业项目进行集成化模拟管理,使大学生体验创业全过程,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
2.7 职业信息分析中心
职业信息分析包括对就业失业、职业供求、工资价位和社会保险等在内的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和预测等,从而为社会求职者择业、就业和用人单位择优招用人才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也可为高校专业建设和招生提供指导。职业信息分析中心利用专门的统计工具:一是对劳动保障及相关信息进行采集;二是对劳动保障及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三是对劳动保障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是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的信息中枢。
2.8 职业培训项目开发中心
培训项目开发中心重点围绕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项目开发课程和教材,对培训进行指导和评价,对培训合格的学生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审核后,颁发《CETTIC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同时还承担教师资格证、营养师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组织工作。
2.9 首席职业指导师工作室
职业指导作为一个技术团队,实施首席专家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带头作用,提高工作质量。首席专家主要任务:一是利用专用的测评工具,对有异议测评结果进行最终测评;二是利用专门训练方法,对其他专门实验室训练效果不佳者,进行新的矫正训练。三是对职业信息分析报告、创业计划书等进行必要的最终确认。四是对团队人员实施技术督导。五是组织团队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科研工作。六是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者进行必要的技术帮扶。
注释
① 姜献群.校企对接条件下职业指导工作的新变化[J].南都学坛,2012.2:86.
② 韦华.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四种能力”.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11.5(2).
③ GCDF中国培训中心.全球职业规划师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6:59-60.
④ 钟谷兰等.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2-83.
关键词:高中地理 等值线 教学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02
等值线指的是将地理上数值相等的点连接形成的线,高中地理等值线包括:等高线、等压线、等pH值线、等温线(水温和气温)、等盐度线、太阳辐射等值线、等降水量线、人口等密度线等。
1 等值线个性化教学的意义
等值线个性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个性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个性化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个性化教学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具体体现。等值线学习是高中地理重要的学习内容,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水平。
2 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
2.1 等值线个性化教学的作用
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理知识,并能灵活进行综合运用,包括对数据分析、计算和处理能力,以及阅读、绘制、分析地图或图表的能力。地理等值线图是高中地理课文中重要的示意图,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地理要素进行反应,其表现的地理要素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具有全面性、直观性、准确性等特征,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地理高考的重要考点。因此研究高中等值线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等值线分析地理要素,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高中地理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个性化实验研究方法
对同年级两个班级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两组学生在实验前,人员配比,性别组成,平时成绩等无明显差异,在条件均等的情况下进行不同方法教学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等值线测试,检查学生对等值线的掌握程度,取两组平均分值、及格率进行比较,对比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差。
2.3 等高线和等温线个性化教学实例分析
等高线和等温线是高中地理中最常见的等值线,现将两种等值线教学实例过程进行分析。
2.3.1 等高线个性化教学过程分析
进行个性化教学等高线知识,应该强调四个方面的内容。
2.3.1.1 等高线基本特征
同线等高,形成闭合曲线,无相交线,全图等高距一致;等高线疏密反映地形坡度陡缓;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特别注意几条特殊的等高线,主要包括海平面线(0m线)、平原(200m以下)、低山丘陵或高原(500m、1000m);中山或高原(2000m、3000m);青藏高原或高山(4000m)。
2.3.1.2 识别及表示基本地貌类型
基本地貌的识别和表示方法是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包括识别判读地貌的特征和类型、地形表现特征、几类典型示意图、基本表示方法等。例如:山地、山峰的地形特征是四周低,中部高,是由一系列闭合曲线组成的登高图,其示坡线在等高线的外侧,坡度向外侧降。
2.3.1.3 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
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包括两地高度差、两地气温差、陡崖相对高度差等计算内容,其中两地高度差是等高线图上两条线之间的比较,通常可以用公式H相= HA-HB进行计算;气温差通常可以用公式:T差=0.006 H相(H相单位:m)进行计算,通常高度差大的两地,气温差也比较大;陡崖相对高度是指崖底到崖顶的垂直高度,通常估算公式为:(n―1)d≤H
2.3.1.4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
在高中地理等高线判读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等高线分布特征进行判读,比如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图形,海拔高的山峰气温较低,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等。
在培养学生做题能力中,应当充分利用等高线知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教学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例题:如图2,在等高线图中,判断图中A、B的海拔范围各是多少?
图2
图中所示,图中有2条未封闭等高线,分别为100m和50m等高线(小于200m),说明为平原地貌,根据公式H相= HA-HB计算出H相为50m,图中A、B分别在100m和50m等高线内,要求学生分组讨论A、B海拔范围会是多少,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的提示点拨,经过老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引发学生寻求答案的兴致,不断推导出150m>HA>100m和50m>HB>0m的答案,这时教师应当进一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高等线分布的规律、基本地貌、特征,采用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对等高线相关内容进行回顾,形成等高线规律性的构图,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2.3.2 等温线个性化教学综合判读
等温线个性化教学内容包括:第一,利用等温线数值变化判断南、北半球位置,比如向南等温线数值降低为南半球,反之为北半球。第二,利用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凸向规律来判断季节或海陆分布,比如北半球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则向北凸;夏季则相反。第三,利用等温线判断洋流的性质及流向,比如洋流从高温向低温处流,为暖流,反之为寒流。第四,利用等温线判断地形类别,比如数值由里外降低为盆地;由外向里降低为山地。
3 实验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