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动物医学职业道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传统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缺乏综合性、针对性,实用性不强
在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之间独立设计实训内容,实训教学多在分割状态下进行,没有体现课程之间的联系,这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整个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临床的脱节。
目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缺乏国家统一专业设置标准和相应医学检验职业资格标准,实训课程内容大多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自行开发,很难契合职业岗位群的技术要求,甚至出现校内实训教学脱离职业岗位基本需求现象,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1.2不利于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传统的专业实训教学为单一课程训练,带教老师主攻某一课程,要全面地从整个专业及岗位的角度考虑问题并进行教学比较困难,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该专业技能的实质,影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利于打造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全面指导学生临床实践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在学生实习前,将以往的单一科目实训课程改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2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2.1课程安排
综合实训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总学时为 84学时,在校内仿真门诊化验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项目集中训练,由双师型专任教师全程指导。
2.2实训项目的选取
笔者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特点,结合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协同行业专家和专任教师反复论证后,选取血液常规检验、输血技术、血糖测定、血脂测定、肝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乙型肝炎病毒5项测定、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尿液常规检验、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粪便常规检验及隐血试验、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等为实训项目。
2.3教学环节设计
2.3.1项目导入
训练前老师告知学生实训项目,并提出相关问题,如标本的种类与要求、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问题,查阅教科书,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3.2任务驱动
学生抽签分组(5~6人一组),以化验单为载体,按照实际工作流程(病人准备与标本采集标本运送与处理标本检测结果报告与分析废物处理),进行分项目训练。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患者、接诊人员、检验人员等)共同完成任务,在训练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大家集体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3.3结果分析
实训结束后,各小组对实训项目的目的与原理进行阐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异常的结果要找出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有明确学习目标,能够更好地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发现问题后要求其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真确认后才能把化验单发放出去。
2.3.4考核方法
行业专家与专任教师共同制订综合实训项目考核评分标准,训练结束后,老师对项目进行编号,让学生抽签进行单独考核,考核以动手操作为主,采取全程评价方式,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判,考核不合格者,可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训练,进行补考。
3讨论
3.1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综合实训课程具有综合性
综合实训课程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进行整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评价各种检验结果的初步能力,使其具备了自主学习及较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其综合素质。
3.2综合实训教学环境具有仿真性
综合实训教学的仿真门诊化验室与职业岗位群实际工作环境高度一致,实训项目在实际工作岗位典型存在,即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培养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解决了知识与技能在检验工作岗位中的应用问题,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了实训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顺利对接。
3.3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
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以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主,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明显不足,实训效果自然不好。而在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仅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课前提问让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过程中,学生有疑问,大家集体讨论分析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此教学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因材施教,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符合建构学习的理念,也符合真实的职业活动。
3.4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论文摘要:动物实验是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职业素养的形成、科研素养的启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动物实验是护理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动物实验以其独特的直观性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起到可触、可感、可悟的功效。近年来,我校在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条件开展了小白鼠、家兔、豚鼠、牛蛙、蟾蜍等动物的实验。通过动物实验,让学生感受到近似于人体对各种药物、各种刺激的反应。因此,动物实验是护生适应护理教学、工作的第一关,只有让学生逐步接触动物,才能使护生不断适应专业。同时,通过动物实验,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科研素养的启迪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动物实验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医学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尚未学习专业课程、在没有临床体验的情况下学习这些课程有一定难度。因此,积极开展动物实验,在动物实验教学中给学生以临床真实情景的呈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如《病理学》的空气栓塞实验,实验中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在正常的家兔静脉内注射空气,然后及时观察并记录家兔因空气栓塞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让学生既复习了解剖生理知识,又加深了空气进入血管后可以引起静脉栓塞导致死亡的认识,为其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病原生物与免疫》的豚鼠过敏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给豚鼠注射发敏物质后迅速出现烦燥不安、全身抽搐,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休克直至死亡的过程。让学生真实体验到ⅰ型起敏反应对豚鼠(人体)的危害性,增强了护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注射青霉素等易引起过敏性休克药物必需做皮试重要性的认识。
2 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较好基础
护理工作涉及病人的身体健康及至生命,护理人员除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外,并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目前,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加上入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度关心和宠爱,学生娇生惯养,常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表现出自私自利、缺乏爱心、缺乏工作责任心的现象。因此,职业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就教师而言,在教学中要注重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
3 为学生科研素养的养成打下一定基础
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为各用人单位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要初步具备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医学科研通常采用动物实验来进行,而医学基础课程的许多实验也要通过动物实验和动物模型来完成。因此,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科研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科研素养的养成打下基础。老师在设计动物实验时,可穿插科研基本程序,如《生理学》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实验,可引导学生来设计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涉及到神经调节,要研究的是反射弧,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中不同部分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作用可用人为的方式来改变,以此观察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与心血管活动的关系。设计时要确定观察心血管活动的指标,如血压,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反射弧,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来设计实验项目。实验结束时应向学生解释,作为科研过程的实验观察必须反复多次的重复,结果需经统计学处理才能做出结论,使学生大致了解科研的基本程序[1]。
4 为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同情之心、仁爱之心是医学人文观的主要内涵,是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患者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有精湛的技能,更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浓浓的人文情怀[2]。动物实验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医学基础课程的动物实验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同情之心、仁爱之心,要求学生具有尊重一切生命的理念,严肃对待实验,在实验中最大限度地人性化对待动物,尊重试验动物的生命,在人道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如在实验中,不任意折磨有感觉的动物,不让动物处于疼痛难忍的状态,不能将未完全死亡的动物随便扔进垃圾箱或掩埋等处理,培养学生树立善待一切生命的理念。
5 为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在全面推进医改的大背景下对医务人员的伦理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医学院校学生开展伦理道德教育意义重大。护理教育应抓住医学基础课程开展动物实验课的机会,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中处处有伦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护理中的各种道德问题,促使护生养成忠于职守的素养,为今后工作中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能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去护理每一位病人、为提高护理效果打下良好基础;在动物实验课中,鼓励学生提出、维护、质疑或反省各种护理中的道德评断,让学生认识到因为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而引起的各种争议,努力按动物保护法规定的有关动物福利与实验伦理进行操作[3],促使护生养成良好的尊重病人生命、尊重病人人格与尊严、尊重病人生命价值等职业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常要开展动物实验,卫生职业学校在开展动物实验教学时要与专业岗位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让人体的正常和病理反应在动物身上呈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注重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促使学生工作时能做到一丝不苟,具有有强烈的责任心;适当传授科研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树立善待一切生命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智勇,周文琪.在学生生理实验中培养科研素质[j].昆明大学学报,2006,17(1):74~76.
【关键词】 药理实验教学;融合;人文教育
“不知艺也者,德之精华也。德之不存,艺于何有?”(袁枚《徐灵胎先生传》),说明了技艺是道德的体现,没有了道德,技艺便失去意义。德艺双馨是医药学家的最高境界。现在当人们在感叹医患关系紧张、医务工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缺失、医患矛盾加剧、药品回扣等问题的时候,越来越看到,在新形势下,医学教育仅仅教会学生精湛的专业技能已经远远不够,其结果可能导致医学生良莠不分、急功近利。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的交融已不仅仅是医学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我们尝试将人文思想教育融入到药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时,生动具体的事例取代枯燥的说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得到启迪。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准乃至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人文教育和医学教育的关系及现状
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渗透和体现,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不能局限于作为自然科学组成部分的医学知识、技术,而应是由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机结合的知识技能体系》[1];医学教育应以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人才为目的[2],应在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进步为医学搭建的平台上发展,以传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知识、训练应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和技术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内容。提高医学生对人类基本精神的理解,发展医学生的科学思维。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的分离 ,在我国是一个顽症[2]。在中学时期文、理分科不仅带来了学生知识的偏科,更从小就灌输一种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的分离观。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思想教育,突出知识的积累,轻视人文素质培养。由于人文知识的缺乏,使部分医学生追求物质享受,只讲实惠,不讲精神。医务工作者如果本身没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修养,就不可能起指导作用的;如果没有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的思想境界,只是一味为了金钱,就不可能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我医疗能力的精神动力。正如古罗马医学理论家盖伦所讲:“作为医生,不可能一方面赚钱,一方面从事伟大的艺术―医学”。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某种意义上,将比科学技术素质的培养更为重要。
二、在药理实验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药理学是一门桥梁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纽带。药理实验教学是在基础医学知识和药学知识的基础上研究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药品的专属性、两重性、重要性、限时性4个方面。药品既有防病治病一面,也有不良反应一面,管理、使用得当,则可治病救人,若失之管理、使用不当,则可致病危害人民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来自WHO的资料,全球死亡病例中1/3与用药不当有关,有1/7的病死者是不合理的用药所致。如何在保障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提下,选择质优价廉且量少的药物进行治疗,是医学生必须解决的人文教育。
在药理实验教学中有意识的结合医学人文思想教育,对于临床用药失当的行为进行分析和指正,一方面可以加深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对这些未来的医生们起到警示、预防作用,树立良好的医疗道德。因此,在药理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产生,获得教书育人的双重效果。
三、在药理实验教学中融合人文思想教育的尝试
(一)人文教育与课程体系相结合
由于生源多、层次广,各自素质有异,因此曾出现在动物实验课当中,违章操作、胡乱切割实验动物至死;更有甚者,在动物实验课后,将实验动物偷拿走以做为盘中美餐的;更出现过在临床见习课中,由于工作态度不端正及操作不当、或未按规定要求保守患者的隐私而引发医患纠纷的,种种现象都表明目前医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存在明显的缺失。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素质的高低, 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专业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如对中专学生在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讲授人文基础知识,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对大专生,则要全面地讲授人文知识,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教育。整体目的是使广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命关怀的理念。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对人性的唤醒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参与意识, 并在操作层面学会人际沟通和人文关怀[3]。
(二)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是关健
教师在人文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培养和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是关键。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自觉将人文教育贯穿于解剖教学的全过程。教学要现代化,教师的思想观念首先必须现代化。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进修方式提高自身素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教师的思想境界、学识修养、人格人品、言谈举止、气度风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直接塑造着学生的灵魂。因此,为人师者应通过言传身教在道德、修养、人品、学识上成为大学生的表率。
(三)整个教学过程有的放矢贯穿特色人文教育
1.加入生命伦理观教育
一个合格的医务人员应该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具有现代医学理念的人、一个具有医学人文精神的人,这是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人才素质的必备要求。医学生只有成长为合格的医务人员,才能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把服务对象看成是整体的人、社会的人而不是当作一个单纯的生物人,才能真正懂得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权益、尊重人的价值。因此,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确立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真正认识到医学教育的任务应该是把医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健康观念、适应“社会- 心理- 医学”医学模式要求的医疗卫生技术服务人才。目前医学界出现的一些有悖于现代医学文明的现象,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在药理学教学中加强人文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药理实验属于活体动物实验,在利用动物作为学习的对象时,加入生命伦理观的教育,让医学生更加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深切感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教育学生对动物尊重和珍惜,动物是医学各科的物质基础,是对科学研究的无私奉献,对动物的尊重实际上意味着对人的尊重。通过人文教育点点滴滴的“浸润”,唤起他们心灵世界美好的良知和人性,培养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人格品位。其次强调学生每次必须将工作服穿戴整齐,注意仪表,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上好实验课。
2.针对某些社会现象开展剖析自勉教育
在药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社会现象开展剖析自勉教育,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该怎么做。要强调学生要始终记住医生的职责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性思考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和决策,从而促进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在人文教育过程中可以讨论与医德有关的案例,这些案例是现实中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如讲到细菌耐药性急剧增多的原因时,针对目前少数医生为了多拿药品回扣,“不选对的只选贵的”、“大处方”等不合理现象造成的滥用抗生素。可以在分析“滥用抗生素”的实质、“滥用抗生素”产生的背景、“滥用抗生素”导致的后果的基础上,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讨论,可使学生认识到未来职业的道德规范,提前接触在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难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最终找出合理或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医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在职业道德的范畴内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4]。这种尊重医学生自身发展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医学生能自主地根据自己的认知、判断来选择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并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自身的方式进行道德实践,获得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人文思想教育使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3.将人文思想融入用药安全性教育,加强法制观念教育
在药物治疗中,应密切关注药物的毒副作用,防止用药不当或错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不能因为经济利益而违背这个基本原则。如有些基层医务人员为了经济利益对病毒性感冒的初期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而抗生素不但难以发挥药效,而且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有些基层医务人员对发烧患者,即便是感冒所致,流行使用“三素一汤”(即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和葡萄糖),这样不但给患者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可能因药物的毒副作用或配伍不合理给患者带来危害。 适当联系现实医疗卫生实践中出现的医疗事故,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教育学生要加强法制观念,同时告诫学生要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抵制社会上不正之风的侵蚀,有效地防止走上违法道路。在抨击不法和不良行为的同时,又要热情颂扬医德高尚的模范医务工作者,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自觉地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
在药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能使单纯的专业知识与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人文教育并不是生硬地加到理论课程中去,而是要与理论教学模块融合在一起,浸润在专业理论知识中。药理学课程中开展的人文教育使药理学的内容更丰满,更富有生机和人性,也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了知识面,促进了他们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尝试,学生们不仅接受了人文教育,而且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大增,使学习成绩和实验技能提高。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发掘、整理的工作值得我们去做。
参考文献
[1]罗天虎.高校人才培养要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25 (3) :7578.
[2]郝希山.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 医学与哲学,2003,24(3) :7.
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渗透和体现,是指通过向学生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阅历经验与智慧精神,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人文需要,进而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并最终促使他们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2]。因此,将人文精神融入医学教育,处理好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关系,实现人文与医学的共生和融通,是培养医学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药物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药理学是医学教育重要的桥梁课程[3],所以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人文精神,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兴趣和职业道德。
1发扬护理人文精神,体现护理专业价值
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护理服务的每个环节中,这要求护理人员端正观念和意识,从而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护理工作包含了很多内容,如病情观察、执行医嘱、预防保健、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只有把人文精神作为护理的专业信念,学生才能产生内在动力,学会主动去关怀、照顾病人;积极观察病情,主动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调动病人内在的力量战胜疾病;努力钻研知识,担当起为病人提供预防保健和康复指导的任务,体现护理专业的真正价值[4]。
2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显示,全球死亡病例中有1/3与用药不当有关,有1/7是不合理用药所致。而药理学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课程,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所以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护理专业的药理学实验中药物的调配,溶液的配制、稀释方法等与临床密切相关,作为高职医学院校的药理学教师如何把对病人的关爱和尊重的理念和意识倾注到药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在医学实践中关注病人的价值,真正做到药物科学价值与人相统一。因此,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人文精神,对临床用药不当行为进行分析和指正,能够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全心全意地为病人着想,在学习中更好地充实自己,提高自我医疗能力,同时对学生也起到警示、预防的作用,使其树立良好的医疗道德。
3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内容
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以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关注的思想[5]。学生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病人的价值,即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和需求、病人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如何将人文精神更好地贯穿于药理学实验教学中,使人文精神的教育不再空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生命伦理观教育
生命伦理学的本质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开处方,它是生存哲学,是利用生命科学改善人们生命质量的事业。药理学实验属于活体动物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融入生命伦理观教育,让学生更加懂得尊重生命,深切感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意义。如“家兔有机磷中毒的解救”实验中,我们将人文精神贯穿到教学中,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教育学生对动物尊重和珍惜,对动物的尊敬实际上意味着对人的尊敬,唤起学生心目中关爱生物、善待生命的道德良知,培养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人格,这样学生才能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真正懂得尊重人的生命、权益和价值。此外,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断联系临床实践,告诫学生本着尊重和爱护病人的原则,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认真查对病人药物的名称、用药剂量等,一旦出现用错药或用药不准确的情况,立即纠正,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3.2科学探究教育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药理学实验教学中设计开放性实验,让学生针对一些“待评价”的药物,确定如何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摸索给药剂量、选择阳性对照药、设计相关的技术路线等,教师在一旁起着引导的作用。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虽然有时学生感到困难较大,甚至可能因实验方法错误导致结果失败,但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因此,采用鼓励学生自选研究课题进行自主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3.3科学美育
科学美育是向人民群众广泛开展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即以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科学发现、科学发明、科学理论为内容和实施手段,着重对人民群众进行审美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文化水平,陶冶性情,塑造心灵,开拓精神境界,使其个性得到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实践性很强的药理学科,无疑有其自身的美学价值。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其中体现的科学严谨美,生命活动中的和谐美、统一美和有序美,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美激情,以美求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药理学实验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知道药理学知识,而更应在思想上、精神上指导学生传播友爱和宽容。
4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尝试
作为药理学专业课教师,如何才能在实验教学中得心应手、恰如其分地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对今后的护理工作产生情感及责任感,这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方法。
4.1提高药理学教师的人文素质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教师的思想境界、学识修养、人格人品、言谈举止、气度风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直接塑造着学生的灵魂。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质,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价值;从教育理念上看,教师必须具有相当的人文素质,树立较好的教育理念,对社会上流行的种种现象和思潮进行相对正确的评判;从教学内容上看,在科学和人文日益融合的今天,即使传授科学知识也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药理学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药理学理论知识,还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人文精神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运用于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逐步提高人文素养[6]。
4.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热心参与、善于交际、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药理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操作小组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它增加了学生的讨论、交流和实验操作的时间;而针对一些需要多人参与的复杂实验,更适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验中学生可体验到人与人合作的价值,在合作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将不断提升。
4.3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临床疾病谱正发生转变,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加,如心理困扰、适应障碍、神经症、药物依赖等心理疾病不断出现,要适应这种现状,健康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不断告诉学生治疗疾病的同时更要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社会环境、工作性质、个人性格等各方面因素,适应临床疾病谱变化的要求,预防、治疗、处理各种身心疾病,使病人早日康复[7]。因此,一名合格的护士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能够正确处理好护医、护患关系。
4.4加强法制观念教育
将人文精神融入用药安全教育中。实验教学中,适当联系医疗卫生实践中出现的医疗事故,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告诫学生因药物的毒副作用或配伍不合理将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危害,要时刻保障病人的用药安全,有力地抵制社会上不正之风的侵蚀,不能因经济利益而违背这个基本原则。如在讲述吗啡成瘾性实验中,我们通过展示成瘾猴的痛苦和戒毒的困难,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强烈抨击社会上的不法行为和不良行为,从而有效地防止学生走上违法道路。此外,我们也要热情颂扬医务工作者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自觉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
[关键词]生理实验;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71-01
生理实验教学是医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医学实验的基础。生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以及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有效地加深对相关理论课程的理解。在学校大德育的感召下,我仔细分析实验内容,努力挖掘实验的德育内涵,寻找生理实验与德育的结合点,精心设计德育渗透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情,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1 明确生理实验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上实验课时,我要求学生做到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安静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尊重指导老师,爱护实验器材,注意节约药品和试剂,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力求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做到有条不紊;注意安全,严防触电或被动物咬伤事故发生。如做ABO血型测定前,要求学生不能乱动实验台上的实验物品,避免一些无菌物品被污染,造成实验物品的浪费;在捉拿小鼠时,要强调取小鼠靠尾尖1/3处,防止学生被小鼠咬伤等。
2 帮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心理准备,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初中毕业升入医学中专的学生,对生理实验课是陌生的,对实验课抱着新鲜、好玩、好奇的心理,重视不够。有的学生对动物实验存在恐惧或对动物有“同情”心理,在实验中表现为不按操作规程和步骤实验,常常导致动物死亡,实验失败,达不到实验目的,或者表现为不敢动手做实验,袖手旁观,甚至看到动物在实验中的反应而伤心哭泣。针对这种情况,在学生初次进行生理实验前,教师讲解生理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心理准备。首先,教育学生对生理实验课不能抱以好玩、好奇的心理,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其次,实验前必须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和操作步骤,对内容要充分理解。第三,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思考回答教师在演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第四,勤于动手做实验。第五,每次实验后必须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第六,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动物在实验中的反应。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机体的生命活动,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重要的生理学知识都来自于动物实验,这些实验结果应用于人体得到验证并被确定下来,所以动物实验对于医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第七,实验结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出现实验不成功或一些异常现象,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
3 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在生理实验课中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实验中归纳实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应将实验的每一个步骤进行分解,明确每个步骤的操作要领,使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一目了然,如“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步骤及操作要领见表1。
2剥去一侧足趾皮肤 ①必须将足趾皮肤剥干净,不能留有残余皮肤。②待脊蛙安静后,用硫酸刺激脊蛙最长的足趾。③观察刺激反应后,立即用水清洗。 有无屈腿反射
3 剪断另一侧坐骨神经 ①分离大腿背侧股二头肌和半膜肌,找出坐骨神经并剪断。②待脊蛙安静后,用硫酸刺激脊蛙最长的足趾。③观察刺激反应后,立即用水清洗。 有无屈腿反射
4检查骚扒反射 ①用浸有硫酸液的滤纸贴于脊蛙上腹部皮肤。②腹部皮肤出现刺激反应后,用水清洗。 有无骚扒反射
5 捣毁脊髓 ①从枕骨大孔进针,沿椎管方向上下摆动捣毁脊髓,速度不宜过快。②重复步骤4,要领相同 有无骚扒反射
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