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资源的特色

旅游资源的特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资源的特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资源的特色

旅游资源的特色范文第1篇

1、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

大理州地处滇中高原区与横断山纵谷区的结合部,地形地貌复杂,山脉河川壮丽,沃野村庄点缀,气候温暖如春,自然风光迷人。境内有以苍山、鸡足山、石宝山、巍宝山、水目山等为代表的绵延群山;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的河流分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四大水系;有以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等为代表的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其中洱海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由于大理州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形成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境内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主要植被类型有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栎类林、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灌丛、干热河谷灌丛、高原湖泊水生植被6类。由于南面山峦较低矮,易受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等地暖湿气流的影响,加之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等高原湖泊对其温度、湿度的自然调节,因此,形成了大理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成为闻名遐迩的四季旅游胜地。

2、沉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大理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极为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大理地区就有白族、彝族的先民繁衍生息,是云南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在这里设置了叶榆(大理)、云南(祥云)、邪龙(巍山)、比苏(云龙)四县。唐宋时期,大理地区先后出现了南诏国、大理国,相继延续了600多年。在此期间,大理国都城不仅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当时的世界14个大城市之一。以白族先民为主的大理各民族,不仅创造了独特的本主文化,而且还吸收了秦蜀文化、古越文化、荆楚文化、吐蕃文化和古印度文化,特别是接受了中原文化的长期熏陶,最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理白族文化。历史学家称大理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全州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4个,以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石钟山石窟、南诏铁柱等为代表的历史遗迹,为研究大理乃至云南省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因而大理州素有“文献名邦”之称。

3、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

大理州作为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唯一的白族自治州,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2003年全州总人口333.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64.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43%;其中白族人口111.1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7.41%。全州除汉族外,有白、彝、回、傈僳、苗、纳西、阿昌、傣、壮、藏、布朗、拉祜12种有聚居区的世居少数民族,还有哈尼、佤、景颇、瑶、怒、普米、蒙古、独龙等9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州境内。由于历史和民族习惯的原因,大理州多个民族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相杂居的分布格局。白族多聚居于洱海沿岸和洱海以北地区;彝族多聚居于山区和半山区;回族多聚居于交通沿线和集镇;傈僳族、苗族多聚居于高寒山区;纳西族、藏族、傣族、壮族多居住在山麓一带;阿昌族、布朗族、拉祜族多居住在半山区。所以大理州集白族、彝族、纳西等二十余个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文化、艺术、宗教为一体,迷人的传说、奇异的风俗、独特的民居与绮丽动人的风光交相辉映,令古往今来多少游人魂牵梦萦。因而大理州具有开发多层次、多样性民族风情旅游项目的广阔前景和深厚潜力。

4、古朴壮丽的古城景观

大理州是云南省古城最多的地州,全省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州就有2座。现存大理古城修建于明洪武十五年,清代进行了扩建。古城为棋盘式建筑,城内从南至北五条街,从东到西八条街,弹石和引马石镶砌的路面,青瓦坡顶屋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房屋坐落其间,市容古朴。部分城墙保存完整,外墙为砖砌,上列雉堞,下环城沟,南北城楼上修建有巍峨的城楼,古城内还有寺庙、书院、教堂等古代建筑。巍山古城建于明洪武十五年,设四门,城方如印,中建星拱楼,明代徐霞客记曰:“蒙化城甚整……城中居庐亦甚盛”,城内街道井然,保持了传统的布局和建筑风格,城内有文庙、关帝庙、文昌宫、文华书院、冰泉庵、等觉宫等古代建筑。此外,还有太和城遗址、羊苴咩城遗址、大厘城遗址、喜洲民居建筑、周城、三塔等古代建筑遗迹,使大理州成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文物古迹最多的一个民族自治州。

5、名品荟萃的丰富特产

大理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地方名特产品的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大理石因大理而得名,“彩花”、“水墨花”“汉白玉”等大理石品种为大理所独有,名扬海内外;白族手工“扎染”、刺绣织品、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特色鲜明,色彩美丽;剑川木雕工艺品、仿古家具、木雕建筑等驰名中外;鹤庆金银饰品、工艺品、生产用品等工艺精湛,民族特色突出。此外洱源雕梅、邓川乳扇、弥渡卷蹄、鹤庆火腿、漾濞核桃、宾川柑桔、弥渡和祥云反季蔬菜、剑川杂粮等均品质优良,风味突出,享誉全省。大理州的名特产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花色品种繁多,工艺水平精湛,物美价廉等特点。这些地方名特产品,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开发潜力巨大。

二、大理州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1、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

大理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分布极为广泛,全区所辖12个县均有旅游资源分布,拥有旅游资源景点近500处。由于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和历史变迁文化交流等原因,使得该区域旅游资源在空间地域分布上又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形成了旅游景点相对密集的一个中心四大旅游片区,即以大理市为代表的苍洱风光观光度假旅游中心区;范围涉及洱源、剑川、鹤庆的北部高原水乡休闲购物旅游区;包括宾川、祥云、弥渡在内的东部佛教文化朝拜科考旅游区;以南部巍山、南涧为主的南诏文化考古民俗旅游区;以西部漾濞、永平、云龙为主的澜沧江森林生态运动观光旅游区。

2、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状况良好

旅游资源的组合性能够使单一、孤立的景物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景物群,形成高品位、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大理州旅游资源在总体分布上呈“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的格局,具体到“相对集中”的区域,不同的山水景观与各类生物景观、天象景观及历史古迹、民俗风情有机结合,形成风格迥异且各具特色的旅游区、旅游景区和旅游景点。各类旅游资源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使山水、人文景观更具旅游价值。如苍洱风光旅游区,具有千年历史的大理古城掩映在苍山、洱海的自然风光中,高山、峡谷、长河、飞瀑、深潭、野花、茂林、碧波、岛屿与民居、庙宇、古塔、歌舞、服饰、庆典,自然人文,静态动态,错落相间,互相映衬,大大提升了资源区的旅游价值。

3、空间分布总量以大理、巍山、洱源3个旅游区最多

从所调查的488处旅游资源景点来看,大理市旅游区有138处,占全区旅游景点数量总数的28.3%;巍山旅游资源区有52处,占10.7%;宾川旅游资源区有23处,占4.7%;漾濞旅游资源区有20处,占4.1%;剑川旅游资源区有38处,占7.8%;弥渡旅游资源区有24处,占4.9%;祥云旅游资源区有30处,占6.1%;洱源旅游资源区有49处,占10%;南涧旅游资源区有29处,占6%;永平旅游资源区有22处,占4.5%;云龙旅游资源区有33处,占6.8%;鹤庆旅游资源区有30处,占6.1%。从旅游景点分布的数量上看,以大理、巍山、洱源三区的旅游景点数量最多,这有利于大理州旅游资源的集中综合开发,实施以依托城镇为中心,采取重点开发,以点促线、以线带面的开发战略思路。

4、各旅游资源区主体旅游资源突出,特色鲜明

纵观全境的五大旅游资源区,中部旅游资源大区主要以山水自然风光和历史文物古迹为主体,拥有旅游价值较高的苍山、洱海、大理古城等精品旅游资源,属于山水风光旅游资源区。东部旅游资源大区主要以佛教历史文化和城乡田野风光为主体,拥有知名度较高的宾川鸡足山、弥渡南诏铁柱、祥云水目山等旅游资源,属于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区。南部旅游资源大区主要以道教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为主体,该区为南诏文化的发祥地,拥有极具开发潜力的巍山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巍宝山道教建筑群、南涧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澜沧江小湾电站等高质量的旅游资源,属于南诏文化旅游资源区。西部旅游资源大区主要以森林生态自然风光和南方丝绸古道遗迹为主体,拥有云龙天池、漾濞石门关、金光寺森林公园、博南古道遗迹等优势旅游资源,属于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区。北部旅游资源大区主要以高原水域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文化为主体,拥有以茈碧湖、海西海、剑湖、草海、地热国温泉为代表的水域风光,以石宝山、寺登街、德源城遗址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新华村、梨园村、凤羽镇、石宝山歌会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文化,属于高原水乡旅游资源区。

旅游资源的特色范文第2篇

(一)选择特色

选择特色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中富有特色的精华部分,是发展特色旅游的基础,只有选择具有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和区域性,能够产生巨大的空间影响力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才能具有发展的潜力,实行可持续发展。比如,西安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它便以帝王之都、唐风古韵作为自己开发的主题定位,以此资源来进行开发旅游。

(二)保持特色

在对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尽可能地保持自然和历史的原始风貌。任何过分的装饰和全面毁旧翻新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果特色旅游资源失去了其自然和原始的状态,那么将会失去了它的文化内涵,削弱它的特色的价值,从而失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这也正是我们所提倡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开发。

(三)突出特色

特色旅游开发必须突出资源的特异性和独特性,着重围绕着资源的主题特色进行开发,尽可能地凸显它的典型性和特异性,强化它的垄断性,加大和其他地区的资源特点和文化环境的差异性。比如云南的旅游开发,不但在景观上凸显地方民族特色,而且在文艺表演、民族风俗展现上都强化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协调特色

在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必须因地制宜,注重景观的开发和周围的环境的整体特点要协调,从这种协调中来衬托特色、增强特色,形成以自然为本,以特色为根的文化提升,让旅游人文更符合旅游者的需求,最直接最彻底地让资源特色融为旅游细节。比如杭州的整体旅游风格,整个城市的特点宛如一个大大的城市花园,完全体现了“休闲之都”的风貌。

二、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系构建

特色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系构建主要包括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是现实价值,而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潜在价值。

(一)经济价值

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是建设旅游设施、提供旅游服务、开发旅游产品等这些具有经济特性的活动,使特色旅游资源具有社会再生产的性质,因而产生经济价值。这样的经济价值表现为资源的自然再生产的能力之上,主要有为开发、保护和恢复特色旅游资源再生产所付出的必要劳动时间,反映的是社会对此投入的价值。以及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的调查、评价和依托特色旅游资源进行的交通建设、景点开发、宣传促销等投入的价值,这些都被称为“现实价值”。

(二)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是特色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体现的是间接使用价值。这种潜在的价值是由使用资源的效用性和稀缺性所决定的,同时稀缺性的特征也决定了特色旅游资源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在充分认识其稀有性的基础上,明确其相应的价值。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基础,提高产业标准,在维护和景观设计上都要保持生态资源的完整性。结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很好地体现景观设计和主题文化协调的生态氛围,提高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三)文化价值

旅游资源的特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江西省;可持续发展;资源整合

江西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古色和红色以及绿色旅游资源尤其丰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立足旅游资源特色和形象视角看江西,鲜明性凸显,其组成具体涵盖了红土地和绿生态以及古文化方面,江西旅游独特魅力被充分的彰显出来。随着“大众旅游”的日益兴起,区域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呈现上升趋势,不断出现众多的新兴旅游方式,而且还存在屡见不鲜的个性化旅游需求。因此,江西旅游应以自身资源优势为突破口,大力打造旅游精品路线,使旅游主题形象的鲜明性进一步增强,进而提升海内外广大游客的吸引力,这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唯一选择。

一、江西省旅游主题形象定位

依托红色摇篮,建设绿色家园与观光休闲度假胜地,是江西现有旅游主题形象,重新确定的这一主题形象是完善和创新现有旅游主题形象的表现,下面几点为具体原因:

1.拥有众多红色旅游资源

江西具有较多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国内外也是具有最高质量的地方,对于江西旅游发展而言,红色旅游能够担当排头兵和顶梁柱的重担。此外,江西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省份相比,“摇篮”是差别的最为核心之处。因此,江西红色旅游资源特色运用“红色摇篮”进行概括,是最为恰当的,而且广大游客对这一旅游主题形象给予认可,延用下去必要性凸显。

2.拥有众多的绿色家园

从涵盖的内容来看,“生态家园”的广泛性远超出“绿色家园”,游客会产生不能停留在对青山绿水观赏的层面上,还要观赏其它原生态自然景观的感觉,另外,旅游活动还设置了森林浴和垂钓等,这些活动注重对现代旅游者需求的迎合,以参与式和体验式为切入点。基于此,能够增强游客“家园”的温馨,使游客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3.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江西历史文物古迹众多,人文底蕴深厚,能够把江西特色文化充分的体现出来,然而,相比于一些旅游发达地区,其人文旅游发展还相对滞后,亟待提高其知名度。因此,江西旅游未来开发应定位在注重江西文化特点的突出,以“人文胜境”的打造为核心,促进人文旅游的发展上。

二、江西省旅游资源整合与提升存在的瓶颈分析

江西旅游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为此,应合理开发旅游产品,同时,视野也要进一步拓宽,注重把眼光放在发展上,对开发自身旅游资源过程给予高度关注,尤其是提升资源整合方面的不足,更是重中之重环节,以下方面为不足的具体表现:

1.旅游资源整合具有较低的利用效率,部分损毁严重

江西开发出的旅游线路能够具备丰富多彩性,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就当前江西实际开发出的旅游路线状况来看,简单地串联沿线景点为更多的状况,而且特色旅游产品系列性没有形成。同时相对松散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也成为各自为政开发各地旅游资源,匮乏整合力度的直接决定因素,出现没有很多旅游精品的结果,从而使区域整体旅游发展水平受到影响。例如,目前开发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没有对游人开放的革命旧址等景点还有很多,旅游线路完善程度不足,恶性竞争在区域内部突出,其威胁和风险日渐明显。而江西有些地方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受一些人为因素影响,出现较低利用旅游资源的状况,损毁现象也存在,这是最令人痛心的事情。

2.旅游资源开发深度匮乏,具有单一产品和较低的品位

目前,相关旅游部门和企业不具备创新开发旅游资源的理念,这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所在。而且旅游产品形成单一的结构和内容,仅仅局限于单纯观光游览。就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来看,存在雷同,单一形式。很少游客能够参与其中的,往往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走路等能够让游客参与的活动,在有些景点虽然已经开展,但观赏节目等较低层面为大部分状况,深层次发掘革命文化等不足。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上,较为简单粗放,开发品味层次较低为多数状况,在开发过程中亟待提高互补融合红色和人文两种旅游。目前还在探索开发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精品较高知名度和系统化还没有形成。

3.旅游资源整合的区域合作水平亟待提升

新的历史时期,区域间旅游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提升,如果能在区域间广泛合作上狠下功夫,充分的结合旅游资源和资金等方面优势,使互利双赢机制真正的落实到实际之中,有利于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集聚效应的提升,其意义的重要性凸显。江西受长期的行政区划等客观因素影响,协调和共享利益机制没有实现,协同发展省级区域旅游也没有实现,各自为政现象在各个地市规划布局旅游空间等方面存在,这是在开发旅游资源上,在某一地区范围内受到局限的直接导致因素,呈现出产业零散布局,很难发挥其整体优势。此外,针对周边省份著名旅游目的地等方面,江西旅游与其沟通和交流协同发展不到位,在新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开拓和建立上,还处于空白状态。

三、加速江西省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的发展时期下,江西省应努力突破自身在整合提升旅游资源上的瓶颈,并注重把载体确定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着重打造红色等优势旅游资源,从而使江西旅游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以旅游产业大省的打造为目标,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江西旅游而积极的努力。

1.成立统一的旅游协调组织机构,科学做好旅游规划设计

就江西旅游资源来看,其分布状态比较零散,并由不同的管理部门管理。基于此,建议成立旅游协调组织机构,实现统一管理,各地方旅游局积极参与其中,其它相关部门积极的发挥协同作用,而且科学设计规划旅游资源职责由该机构承担。具体体现在调研分析客源市场等方面。立足跨行政区等方面,实现了整合和深度开发提升省内旅游资源,真正使旅游者享受到各类特色生动的旅游资源。具体体现在:

(1)区域旅游规划注重统筹协调有序做好

统筹兼顾、有所侧重应贯穿于旅游规划过程中,需在综合考虑各地各类旅游资源下,实现有机结合开发点、线、面,旨在使旅游区域等形成特色,使区域旅游综合优势鲜明,以期促进旅游者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增强,为江西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奠定扎实基础。

(2)凸显特色精心设计旅游主题形象

江西整合提升旅游资源,实质就是整合提升单体旅游资源主题形象,实现区域旅游主题形象统一的过程。因此,依托红色摇篮,努力打造生态家园,建设人文胜境旅游主题形象,有利于江西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充分的挖掘发展潜力,提升竞争优势。鉴于此,各景区应注重与实际为出发点,衍生单体旅游资源主题形象,以细微化与具体化以及特色化为着重点,这样将为旅游者全面认知江西旅游资源提供保障,也能够针对区域旅游主题形象,增强旅游者认识上的明确和清晰及生动程度。

2.整合优势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品品位

就发展区域旅游而言,正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状态,所以对于旅游线路质量和特色的突出,就是至关重要环节。因此,优化江西旅游资源成为当务之急,以“红色、绿色、古色”旅游品牌为针对对象,实现整合的高起点与高品位以及大手笔,围绕红色文化,在青山绿水之上,将人文历史纽带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立足于整个区域总体规划旅游发展,以现有旅游资源布局为依据,为更好的满足旅游客源市场需求,围绕旅游资源特色与活动主题的突出大做文章,对若干条旅游精品线路进行设计与打造,实现多功能组合本地区旅游资源,旨在使不同旅游者多样化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在旅游业发展趋于成熟和完善下,旅游者个性需求呈现出日益变化局面,单纯简单组合观光游览旅游产品,对其不能满足的状况日益凸显,因此江西旅游业要对现有旅游产品结构进行积极的改变,在对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基础上,真正使共享和互补现有资源落实到实际之中,针对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的不同层次,在规划安排上注重实现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使开发出的旅游产品,能够具备准确的定位,并能够把区域旅游形象的特色最大限度的被切实体现出来。

围绕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对江西整体旅游形象进行塑造和推广,从而使旅游系列产品真正能够把江西旅游资源优势集中展示,成为江西旅游产品竞争力提升的突破口。以江西旅游资源特色为核心,推动优势旅游资源的整合,以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为着重点,促进旅游产品品味的提升,实现有机结合红色等方面旅游资源,使新形成的旅游格局贯穿,红绿相间和古今相映以及雅俗共赏特性。

3.深化区域旅游合作,走开放型旅游发展道路

以竞争为基础,相邻旅游目的地实现合作,就是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推动和实现为其实质内涵。通常,区域旅游合作的实施,是基于资源的相似性等方面实现的。江西具有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我国东南沿海和中部大部分地区被涵盖在其区域内,具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非常发达的客源市场。因此,江西旅游应基于红色等旅游品牌的塑造,增强思路的开放性,促进省内旅游资源的整合提升速度,同时,注重与周边省份强化联合互动,增强江西旅游大发展谋划视角的广阔性。为使这种合作和互动发展更加强大,立足丰富性和完整性以及系统性等方面,增强旅游产品和线路以及品牌的打造,从而增强其竞争力,依托开展合作等方式,把良好的合作共赢机制建立起来,真正使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等落实到实际之中,通过资源互享等,实现利益互惠,推动江西旅游业地位和影响力全力提升。

四、结论

江西省委省政府以旅游资源优势为突破口,以建立旅游大省和强省为目标,通过实施重大决策,推进江西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红色摇篮为核心定位,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努力对生态家园进行建设,通过人文胜境旅游主题形象的营造,创新旅游发展战略,注重对优势旅游资源的整合,以真正提升旅游产品品味,落实旅游品牌建设的完善,促进江西旅游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刘芳,赵晓丽.江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11(03).

旅游资源的特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山西省 体育旅游 体育旅游资源 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3-150-021 前言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休闲方式已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而山西省作为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但由于经济发展落后、特色不明显、等制约因素,使山西省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方面进程缓慢。根据上述情况,本文旨在通过对山西省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山西省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旅游产品,促进山西省体育旅游快速、高效、健康的发展。

2 山西省体育旅游资源

2.1 山地类体育旅游资源

山西多山,名山便有60余座。如恒山、五台山、北武当山、太行山等。2.3 生物类体育旅游资源

山西省现拥有1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总面积近40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4%。2.4 民族民俗类体育旅游资源

山西的民族民俗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山西的传统民居、服饰、饮食、庙会、民间的社火、小戏、等都颇具有观赏价值,并且较易开发为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有些还可开发为更有吸引力的游客参与性的体育旅游项目。2.5 宗教类体育旅游资源

宗教文化的体育旅游价值在于,它能在欣赏宗教文化的同时欣赏奇观、陶冶情操,从而达到增强体魄、娱乐健身的目的。3.1 山西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呈重人文轻自然的失衡状态

山西省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一直以文物大省作为自己的主导方向,加之山西省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环境污染严重,忽视了自然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山西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体育旅游的发展。

3.2 山西省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特色体育旅游项目

目前山西省体育旅游产品与其他体育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相比,呈现出体育旅游项目单一、内容老化的状态,石晓峰等在对《山西省体育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策略研究》中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游客对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感到一般或认为不满意。显然,面对国际客流和游客自主意识的增强,这种现状不仅流失了大量客源,更影响了山西省体育旅游的发展。

3.3 山西省体育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缺乏保护

在山西体育旅游资源中,历史文物占很大比重,对这类资源的开发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而山西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以及资金短缺等原因,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开发性破坏资源现象。

3.4 山西省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不足

对于体育旅游者来说,他们参与体育旅游活动,除了满足愉悦身心的需要,更渴望了解和掌握怎样通过体育旅游活动的方法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范“文明病”,这就更需要专业的体育旅游人才的指导和帮助。而现今山西省所拥有的体育旅游人才不仅数量极少,而且业务能力不强不仅影响了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阻碍了体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4 山西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4.1 自然体育旅游资源与人文体育旅游资源平衡发展

加大对山西省自然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使自然体育旅游资源与人文体育旅游资源平衡发展至关重要。

4.2 合理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创造性开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

体育旅游产品是指能满足消费者体育旅游目的的旅游产品。

4.3 开发与保护并重,合理开发,优化利用

开发与保护并重,就要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坚持边开发边保护,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利开发。

4.4 加强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优化培养

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应是既具有扎实的旅游基础知识,又懂体育技术指导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君雪.湖南休闲体育特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2):22-24.

[2] 刘靖南.广西红水河民族传统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93-98.

[3] 石晓峰,李建英,王飞.山西省体育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3):126-131.

旅游资源的特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江景区;旅游资源;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1-0154-03

近年来,乡村旅游或者是乡村生态旅游业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人们周末游的重要场所之一。人们利用周末时间,去乡村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山山水水,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很多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流、古村落村貌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利用,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对于水域这一块,目前开发较好的景点还为数不多,尤其是在乡村就更少。

1 研究理论及方法

1.1 旅游资源的概念 2002年,保继刚在《旅游地理学》一书中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2]。肖星在《旅游资源与开发》一书中认为:旅游资源具有对旅游者的吸引向性、区域性、多样性和综合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3]。还有杨振之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包括旅游地资源、客源市场、旅游服务以及旅游设施[4]。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是所有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和事物;也有学者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力量吸引游客前来并获得经济效益的各种要素的集合体[5]。

1.2 旅游Y源的分类方法 旅游资源分类是旅游资源评价的前期主要工作,只有在分类准确科学且适用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更加合理的评价,从而有利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然而关于旅游资源分类,旅游理论研究的初期工作已经开始,伴随着旅游开发开发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和专家因各自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而我们在研究旅游资源时,选择一种合适的分类方法是一项必要工作。

1.3 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对相关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是为了的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类后就是要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实际的评价,这是分类的价值所在。旅游资源的评价是为了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来支撑,避免克服在旅游资源规划建设时的盲目性,是为了增强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性,评价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直接影响着区域旅游开发程度和远景的发展,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 江景区位于六盘水市境内,距离六枝特区行政中心40km,六盘水市中心90km,301省道、水黄高速、六六高速、六镇高速、六毕高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景区的通达性和可入性。同时,景区的道路在不断扩建,改善了景区的交通位置,进而凸显景区的区位优势。景区源于司马迁史记“夜郎者,临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江风景区包括:江景区、回龙溪景区和溪耳景区,面积约259km2,总共112个景区。1995年,被评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该区域平均海拔在600~2172m,这里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民族民风淳朴,人文历史文化悠久,是考古、观光、度假的理想圣地。

2.1.2 自然优势 研究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4.5℃,年均日照时间在1252h左右,降水量在1476mm左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矿物储备丰富,已经探明的煤炭量达33亿t,理论储量为180亿t左右,且水资源丰富,地表水量达51亿m3。

2.2 社会经济状况 2016年,全区着力做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生态文明持久战和转型升级突围战,经济形势稳重有进、稳中向好。2016年预计生产总值165.3亿元,同比增长13%。然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完成195.98亿元,同比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完成40.9亿元,同比增长13.1%;人均GDP完成33166元。2017年,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82.8亿元,同比增长13%,一、二、三产业同比增长7%、12.4%和16%。

3 江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就目前来说,我国相关学者在对旅游资源调查研究时,无论是专项旅游资源调查,还是区域性旅游资源调查,主要依据是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本次六枝特区将旅游资源调查的主要依据任然是按照这个标准进行(表1、表2)。

根据《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相关规定,江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按照旅游资源属性分为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古迹和建筑、民族风情、水域风光、购物健身6大类、24种基本类型,种类多样,分布集中,兼具独特的观赏价值、科普价值和民俗文化价值,整体资源环境质量十分优越。江景区的旅游资源极具特色,比如:浓郁的民族风情、神秘的夜郎文化以及优美的水域风光。

4 江景区旅游资源评价

4.1 资源总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按照旅游资源属性分为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古迹和建筑、民族风情、水域风光、购物健身6大类、24种基本类型,种类多样,分布集中,兼具独特的观赏价值、科普价值和民俗文化价值,整体资源环境质量十分优越。目前,江景区已经开发的单体旅游项目有54项,在2016年,整个景区实现旅游收入90余万元,接待游客6000多人。还有在2017年的春节,整个景区到处充满节日的氛围,听山歌、品美食、看美景,为游客带来更多的欣赏点。

4.2 资源特色鲜明 六枝特区是贵州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导区,贵州省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处于毕节和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和结合部,从而看出本地区的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在整个江景区,所呈现的54个单体旅游项目中,红色旅游资源占30个,占比例为55.56%。虽然江景区给游客的直观感觉可能是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乡村旅游这一类型,但是整个景区的主色调是红色旅游。相关的红色旅游景点,比如有:古国、夜郎古国、梭戛长角苗风情、水落洞歪梳苗风情、寨、祭王寨、大补王寨、小补王寨、阿女寨、木城村;子王坟、摩岩石刻、古驿道、石驿站、古城墙、郎岱古镇、茅口古镇。

4.3 丰富江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 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应大力倡导和逐步改善革命圣地、陈列馆和纪念展览馆的内涵,将单一、传统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变为富有人性化、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展示、活场景展示。景点场景的设计应利用声、光等现代多媒体技术拓展展示的信息,尽量再现当年的实际情境,适当考虑旅游者参与性的内容。提高展馆的趣味性,贴近旅游者的生活,激发旅游者的动手动脑热情,吸引旅游者参与,使旅游者更乐于接受红色旅游的革命精神和文化精髓,形成独具一格的江红色旅游品牌。

4.4 突出生态资源,促进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 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道路、可持续化发展道路以及原生态发展道路,是江景区旅游发展战略自始至终需要遵循的原则和开发理念。柯江景区旅游发展的特色颇多,既有自然特色,又有人文特色(包括红色旅游、古遗址、古建筑等),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欣赏水平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必须坚定信念,集中打造鲜明的大特色。对于江旅游来说,生态旅游是柯江旅游的最大特色和景区开发的主要目的。

5 结论

本研究对江景区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与评价,江景区单体旅游资源共有54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有2个,四级4个,其中三级7个,二级6个,一级12个,未获等级旅游资源21个,分别占旅游资源总数的3.7%、7.4%、12.96%、22.22%、38.9%。同时,江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开发潜力大,资源特色鲜明,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总量大,生态旅游资源特色主题突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4]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