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管理通俗易懂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高等学校 财务管理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公立学校开始不完全依靠国家财政安排,自主进行科研资金和建设资金的筹备,民办高等学校越来越多,这些学校在财务方面完全自主。办学模式的变化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探索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总结各种管理手段并对其进行创新性应用,是目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二、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概述
(一)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是高等学校自主进行资金筹备和支配的基础,有效的财务管理能够促进高等学校有限资金的高效利用,有利于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公立高校财务自主的程度有限、科学财务管理的时间不长,财务管理工作中常出现预算与实际财务行为不符、资产核算失实、科研和建设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有些民办学校因为财务管理问题,导致学校资金周转不灵,严重者使学校倒闭。究其根本原因,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不全面、财务管理手段落后、财务信息失真,导致了学校资金应用问题。
(二)信息化建设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从狭义来讲,是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例如,将财务工作数据信息化,或者使用网络以及电脑开展相关的业务等。广义来讲,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是将数字处理概念和云计算思维应用在管理中,即重视财务管理各个细节之间的联系、采用全面的财务管理视角和方法等。总之,信息化建设是处理目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种可行方式,也是顺应现代科学财务管理发展路线的一种必要模式。
三、信息化建设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一)财务数据管理的信息化
数据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基础,无论是会计报表还是日常财务工作,都需要以相关的单据为依据,财务数据的精确性能够帮助高等院校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准确的预算和结算。但是,高校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面对的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单纯的只以货币计量的数字信息形式远远不够,还要以非货币计量信息,甚至是采用文字、图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财务数据收集和统计。这意味着,多时态、多形式的信息报告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信息化建设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使财务信息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信心处理的方法更科学、信息表达方式,更人性化。例如,财务管理工作者可以将某项科研基金的使用进行财务数据和日常图标之间的转化,把专业术语和数字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醒目地陈述结论,这有助于高校领导和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对科研资金的应用进行总结和评价。
(二)基础财务工作的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还表现在基础的财务工作方面,通过网络和电脑端,财务工作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路径能够被仔细记录下来,很多工作的精确化程度得以提高。首先,高等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依据其财务管理工作实际状况,对财务管理目标作出重新确定,创新、优化新型管理流程,细化信息化建设实质精神和内容;其次,应分解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目标,制定详细具体的财务工作方案、流程等。具体可从工作流程、管理模式、决策落实等多方面着手;最后,应改进高等学校财务信息管理工作方式,依据现代化财务制度要求完善具体财务管理方式和信息化建设程序。
(三)财务监管信息化
监督和管理是确保高等学校资金应用有效、保证学校运行资金链的必要方式,传统的财务监管以学校领导和财务管理部门领导为主要负责人,人工监管容易受到私人关系、管理者个人能力的影响,信息化建设使财务监管工作更可靠、更科学。例如,将一项科研项目的经费进行阶段性分配,提高结算的频率,这样一来,相当于应用预算和结算的手段对科研经费应用进行全面的监督,更有利于高校财务预算的准确进行,使结算工作更及时。
四、进行信息化财务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一)严格控制财务信息安全风险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高等学校应采取内部监控、岗位分工和信息控制等方式,规范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系统操作,加强对计算机使用和财务管理的全息控制。同时,高等学校财务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对外部风险的技术控制,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测,使用多种预防策略、安全模块,降低财务信息的风险,保证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绝对安全。
(二)积极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
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涉及到电脑和网络的应用、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还包括了在信息化的软件和硬件国家上,对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等,这意味着财务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和管理理念必须发生改变。高等院校有必要重新评价财务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采用岗位培训、聘任管理人才等方式,使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符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三)重视全面预算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中全面预算活动的展开,而后者也是促进信息化建设之必须。全面预算是将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视为一个整体,从细节着手进行整理管理的一种预算方式。信息化建设使财务管理中的各个细节能够通过网络和信息转化达到数据统一、预算结算时间统一、财务工作的权重科学分配,这有利于全面预算工作的进行,而全面预算对财务管理的结构性、精细化处理,又为信息化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在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看,不仅有助于解决财务管理问题,还能够促进财务工作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房永明.信息化建设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考[J].财会学习,2015(12):110-111.
[2]许丽华.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J].知识经济,2015(12):101-10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让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理解各项会计指标的经济含义,能够熟练的应用所学知识记录工业企业经济业务、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报表,可以灵活的运用各项会计政策和阅读会计报表,熟练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
二、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采取相应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遵循以前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下课就收工,教师们应当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敢于打破陈规旧俗,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建立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启发式教学
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在学习基础会计理论课程时,由于第一次接触会计知识,所有的概念和方法,在他们脑海里是一片空白,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比如:会计是给谁记账的?是给自己记账的吗?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会计主体,会计就是给会计主体记账的等等。
2.联系生活实例,进行案例教学法
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这与学生们在平时生活中所理解的方法和途径相差甚远,所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采用术语直接向学生灌输这些知识,就会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和接受,让他们对基础会计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教师采用生活中接触到的案例,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就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原始凭证的时间,教师可以介绍生活中接触到的火车票、借款单、银行存款的回执单、原材料的入款单和应该发给工人的工资单等等,都属于原始凭证,实行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问式教学法
基础会计理论知识全部是概念和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脑疲乏,开小车,脑走神,如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提出问题,等待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动性,也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扎实程度;另外,通过提问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错误的答案,找出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提高课堂气氛。
4.多媒体教学法
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教学活动变的更直观更生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比如:在讲解到帐页的填制要求、注意事项和更改错账时,如果只用语言讲解,帐页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不能占满格,应靠下线书写,上面要留有适当空距,一般占格局的1/2,以便发生错误的时间,容易进行更正,如果可以用多媒体给他们演示一遍,也许效果会更显著。
5.图表法教学法
众所周知,会计知识比较抽象,有些知识点如果教师只是通过讲解,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似乎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可以用图表来显示知识点,会大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讲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时,教师讲半天,学生也不一定理解,如果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估计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并接受。
6.分组讨论教学法
教师在讲完某个章节后,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围绕学过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得出结论;也可以让他们列举生活中遇到的业务的不理解之处,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参观会计实务教学法:教师在讲完理论课程,准备复习的阶段,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账务处理程序,教师可以搜集整理一些企业的凭证、帐页和报表,或者上届同学做的会计实训资料,让学生参观,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让他们更加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更牢靠的掌握账务处理程序。
现阶段财产管理的模式多种多样,而其中最根本的目标都是一样,希望有效的配置可使用资源,使得财产效益最大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时代下的财产管理模式也同样会随着改变,该文由浅入深,从包括个人、企业、国家的不同角度来分析和思考新时期下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1 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财务管理,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指:在有一定的目标的前提下,将自己所拥有的资产进行简单或复杂的配置和管理,以达成(盈利或者资产保全)的目标。
财务管理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来说,家庭资产的有效管理可以使家庭收入提升,防止家庭变故出现经济拮据,保证到家庭正常和谐的生活。对企业来说,企业资产的有效管理可以保证到企业资产的使用率,提高企业效能,有效促进企业发展,避免企业财务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产生赤字。对于国家来说,宏观的经济调控可以稳定国内经济形势,避免过大的经济起伏,造成“奇货可居”的现象,也是平衡国内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阶段性的,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一般来说,无论时代怎么发展,财务管理模式如何改变,或是小到个人的,或是大到国家的,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还是一个,即:利润最大化。一般来说这种利润最大化的达成方式是通过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筹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等。如何才能更有效率的达到利润最大化是我们最根本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 个人家庭财务管理现状及改变
(1)传统家庭财务管理模式的改变
传统家庭财产一直以来是每家每户都必定会去考虑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家庭生活的资金使用情况。一般来说,所谓的家庭财产指的就是家庭中可共使用的资金,就是“钱”了,一个家庭的钱多钱少至少暂时决定着家庭的生活水平。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 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知识所产生的财富、智慧所产生的财富、优秀能力所产生的财富,也将作为可配置资源的一种纳入财务管理中,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2)知识性财产的出现改变财务管理格局
因为人的智慧是无穷的,这给传统死板的财务管理模式增添了许多变化。从个人方面来讲,丰富的知识和优秀的能力成为了其创造财富的根本,因为人创新性的存在,使得家庭财产的可变化性也变得极大,新闻上出现的“一夜暴富”这种情况也并非基于偶然,而是出于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所以,“知识”作为一个家庭当中的隐形财富,对于家庭当中的资产配置,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而丰富学识可能在今后也成为了财务管理的一项。
3 企业的财务管理全新理念
各类企业是作为国家经济的构建主体、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的联络官,是国家必不可缺的部分。由于掌管着国家大部分资金,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以人为本的新型财务管理观念
企业的基本构成元素是人,而在上文中也提到过了,人的知识价值是不易估量的。也许因为企业员工新的思想、创意、设计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从国内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所以“人”也是作为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需要考虑的一部分。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企业财务管理更应该考虑到将更具有知识价值的员工做出更合理的安排,在财务核算和管理过程中知识价值的所占比重将逐步提高。对于这样的员工也需要更多的关注,使其知识、能力、技能和薪金都处于合适的比例,可以在企业内部将鼓励员工将新的知识理念勇敢的提出来,与企业长期的发展紧密相连。
(2)科学管理和观念创新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围绕着企业财务管理的不再是死板的会计要素、计量确认、纳税扣除标准,而是将企业正常的财务行为和所有用财富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引导,建立完善的规范体系。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来实现企业财务规划的利润最大化,而不在根据企业计划来决定财务的使用方向。其次,在经济这样高速发展的坏境下,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也要成为企业需要着重注意的对象,一个不慎可能就造成了企业财政危机。只有不断的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小心谨慎,才能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不至于被淘汰。
(3)体制创新和体系创新
一个良好而规范的制度才是一个企业正常发展的前提,而财务方面的问题又较细较杂,更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来规避这些问题。而企业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对应的规格体制也需要不断的创新,无论是从政府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还是经营者财务,构建资本权属应该清晰,财务关系也应该明确。制度体系不是说建立好了放在那里就可以了,还需要根据企业财务的运行状况、国家政策的改变以及宏观经济的调控来做出调整和改革,以应对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
(4)创造更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经营成功者很多,但企业经营失败者更多,企业经营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可能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简单的财产损失,还会转变成企业财政风险,企业资金链条断裂,最终导致经营失败。因此,一个良好的风险预警和防备措施将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不仅仅是指明确各项相关人员的责任和管理权限,还要提出多种应对措施,特别是在财务方面多是导致企业发生风险的关键。而利用良好的企业财务决策制度、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预算制度形成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将风险分散。
(5)必要的企业财务监管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有完善的体系,还需要有一个足够严格的监督系统,对企业本身、企业经营者、投资者作出相应的责任规定,避免到相关人员违反财务规定造成公司损失。尤其是在需要第三方中介机构来帮助进行企业资产评估、会计测算等工作时,需要慎重选择,根据资本管理的原则,保证到能与企业规模相符且不会有任何质量问题。
4 公共设施财务管理的改革步伐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扩展,针对公共财政的财务规划方案也逐步完善,如;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方面的完善,让国家资金所产生的效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1)跟紧改革节奏,及时转换工作职能
公共设施的财务管理工作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类似于国家的物价调整、政策调整、市场重心调整,都应及时反映,作出全新的改变。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不同,配置各类资源的方式也不同,即是指财务管理结构的不同,因此需要及时转变工作职能来应对市场经济的变化,通过财务的管理更好的促成经济的改革。
(2)思想观念以及管理体制的改变
传统的理财观念是以最大产值为目标,将资源全面投入使用而不考虑市场的需求度,造成资源浪费。现财观念将以调整资源使用结构,使得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来实现财务管理的具体化功用。而财务管理流程多而细,如果分散的管理制度容易产生各种漏洞以及多头管理的问题,只有当财务管理体制的制度健全、管理规范、集中统一才适合当下市场经济实情。合理运用科学管理模式,采用新的机制和规则,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来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下难以解决的难题。
(3)工作重点的调整
根据国家经济政策的不同,一个好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建立良好的内外关系交流系统,强化财务监督系统,完善各项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把工作重心从稚嫩的微观管理转杯为宏观分析,注重到国家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的调整和改变,以及时跟上国家的步伐。工作建设过程当中及时确保到各级财政部门的资金的正常投入,加大各项规费的征收力度,通过经营性收费管理切合实际的确保到财务规划正常进行。
(4)结合实际情况来决定可行措施
公共设施的财务管理部门更多的职能还在于监督和检查,但是有效的控制资金的使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检查工作时,既要结合实际资金使用情况,保证资金使用是在项目工程上,又要确保各项经济轰动符合规章制度,还要在资金拨付时第一时间监督和检查。对于没有必要的资金使用要严格限制,确保资源的使用效益,避免浪费。
5 对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改进措施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了农民更本利益的的工作,根据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脚步的加快,对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也变得越发重要起来。其中涉及到所有归农民集体所拥有、管理、支配等财务活动,例如:总体核算、控制、监督、计划工作等。虽然今年来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效果,但实际运行中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
(1)农村财务储备及管理混乱
因为我国很多乡镇中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导致很多资产预算、项目资金规划、地方政府收支情况等没有规范的制度来约束或者是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缺乏约束力。而混乱的财务管理模式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政府出纳和会计、财务总管会计职责混乱不清,从而在乡镇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上造成:审批复杂、自报自批、核算不及时、偷账漏账、干部缺乏法律意识、新官不管旧账、非生产开支随意性大,使得国家资金极多进入了私人腰包。
(2)许多惠民资金得不到更好地监督
惠民资金一直都在国家经济开支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惠民资金使用率低下又给国家增添了不少额外的经济负担。主要原因还是缺乏有力的监督,上级部门所安排的包括道路、农业、林业、水利等各项目资金,乡镇的财政所很难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导致资金流向不明。这些也从侧面证明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不足,还需要长足的改进。
(3)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①从思想认识上入手
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如果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会更加轻松和容易,所以从思想上入手是第一步。不断的宣传并且说明,实施更加严格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是为了让农村经济发展的更好,而严抓廉政风气更是要稳定农村和谐社会。因为新时期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涉及到整个农民阶层的实际利益的,更加民主的管理建设相信也会更加容易被民众所接受。
②完善行政管理机构
完整的行政管理机构对农村财务管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法律约束,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支持。并且,为了能够将乡镇农经人员的全部精力集中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又同时保障农村财务管理的经费和编制,这需要乡镇和县级的密切配合。
③公开公正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不像是人力管理,它是有具体数字的。正因为如此,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它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也同样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公开一次。为了保证到真实性,财务公开必须是具有及时性的,一旦出现疑问也需要及时的解答,确保到公平公正公开,接受却中的监督。因为是切实关系到民众利益的数据,群众若果提出建议也一定要虚心接受、认真考虑。
④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相关素养
会计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奠定财务管理的基石。对外,各级部门在选择会计人员时应考虑到为我国广大农村财务人员树立形象,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客观公正等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对内,为提升并保证农村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各级部门应该坚持对其进行定期培训。
6 结语
电子商务技术是集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库和信息安全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应用技术。学生想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电子商务关键技术,学习计算机网络论文、数据库、信息安全理论等是前提。在技术层面讲,计算机网络的成熟促使了电子商务发展和壮大,电子商务的交易离不开互联网,所以要学好电子商务,就一定要有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从交易安全方面讲,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网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等也是电子商务交易中重点要维护但却始终存在安全问题的,所以电子商务专业学好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关键。
电子商务专业在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时,往往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选用教材不当,教师资源匮乏等;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表现出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提出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改革,真正的实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以下是笔者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总结提炼,希望能对相关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
1.1 教材选择
教材是实现教育思想和教学要求的重要保证,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建设,如果没有好的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只是一句空话[1]。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材而言,既要保持计算机网络特有的知识点,又要符合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①电子商务专业定位准确;②计算机网络技术内容先进;③符合电子商务专业特色而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有所取舍;④适合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化;⑤适合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而注重实践教学的案例设计。
优秀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并不少,一些重点本科院校使用最多的是Andrew S.Tanenbaum著的《计算机网络》,James F.Kurose著的《计算机网络 自顶向下方法》和谢希仁著的《计算机网络》,这三本教材均属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精品教材[2]。其中Tanenbaum的教材难度最大,原理讲解透彻;Kurose的教材最大特点是自顶向下和关注因特网[3],其讲解的思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谢希仁的教材内容讲解清晰,语言精练且通俗易懂[4]。在我校,多年使用谢希仁著的《计算机网络》后发现,其教材理论性强,适合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学习,但不适合应用技术型院校的非网络专业学习。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是难点,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偏向应用,所以在教材选择上应注重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学习,同时要注重实践和应用。近年来我们采用冯博琴教授编写的《计算机网络》教材,这本教材内容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强调面向应用,注重培养应用能力,针对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解释复杂的概念,既讲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合应用技术型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选用。
1.2 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
21世纪以来,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伴随着应用技术型院校的转型,各高校把提高在校教师的学历程度和实践能力成为首要任务[5]。对于应用技术型院校,要求在校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相关职业证书,并且要有相关专业一线工作岗位的实践的经历。但由于研究生教育以学术科研为主体,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学校的校门,没有实践机会,这样使得大部分的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导致专业教师授课时,注重理论传授,缺乏实践技能的指导,理论和实践之间出现严重脱节现象。专业教师的总体特点:理论性较强、实践指导能力较弱。所以,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是势在必行的。
对于教授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师,需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经验的,同时还需具备相关电子商务领域知识。我们在保证教学工作的同时,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并在学习后在相关企业单位挂职锻炼,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关职业证书;另外要求教师积极参加相关职业技术大赛,在参赛中学习实践经验。以此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
在有效保证教材和师资两个条件的前提下,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学生在学习了抽象的理论知识后,通过实践环节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将课程的实践环节分为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两个部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共同制定教学日历,在讲授理论知识后完成实验课程的教学,承上启下,既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又有效的完成了实验内容,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巩固理论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原理验证型实验教学内容在理论课堂上由理论教师讲解,并在实验室由理论教师和实验员辅助完成,实践应用性实验在实验室由实验员讲解,同时由理论教师和实验员同时辅导完成。在具体实践教学中,以分组实验的形式来完成实验课内容,以模拟实验软件和真实实验设备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既锻炼了小组内部的合作精神,又在小组之间的竞争中利用现有资源更大程度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专业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在上课之余,学生可以申请免费使用实验室,不限次数,直到学会为止。在实验环境有保障的前提下让学生真正参与了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技术水平。
1.4 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专业一体化教学在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多年的改革中一直被视为重点方式,它将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机结合,让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培养系统性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划分为网站开发方向和商务方向两大方向。网站开发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具有网络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建设、数据库开发、网站设计等相关职业的应用型人才,这个方向的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着重讲解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局域网的应用和网站的等知识;商务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能够进行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行和维护、网络营销策划、网上交易、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针对这个方向的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要着重讲解网络的基础知识和网络的应用等应用性较强的网络技术。使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明确,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 改革效果反馈
2.1 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效率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课堂上,教师将呆板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问题,学生有目的、带任务性的学习,从枯燥的纯粹的理论学习中走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任务的解决上,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内成员的讨论和配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为后续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在任务分析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这种启发性、实践性、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就业息息相关,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得到提高。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出勤率提高到96%以上,课堂学习和讨论气氛高涨;作业完成率达到100%,且质量较高,正确率在96%以上。
2.2 毕业生就业方向明确,就职单位对学生满意
两年来,我们对电子商务专业即将就业的学生和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做随访调查发现:电子商务专业即将就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明确,网站开发方向的学生就业大都选择网站设计、开发等领域,而商务方向大都选择网站推广、运营等领域;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在其工作岗位上工作得心应手,据统计,已经毕业将近一年的2011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其工作岗位均受到好评,2012级正在陆续就业的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就业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0%以上(统计时间截止到2015年12月20日)。
3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实践证明,我们的改革初见成效。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通过分组合作提高学生互相交流及合作的能力。专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即将就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明确,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在其工作岗位上工作得心应手,就职单位对学生满意。同时,培养了一批双师素质型教师,为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考察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健全,在改革效果中,我们调查了学生的就业取向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将其纳入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改革周期短,评价指标不健全,不能更客观的反应教学效果,所以,建立健全的教学改革评价指标体系是我们今后教学改革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
随着近年来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逐渐普及,国内各高校都将西方经济学列为经济管理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由于西方经济学这一学科理论性较强,在学习中还需要借助于大量的数学公式、图形以及经济学专业术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抽象枯燥,难以掌握。近年来,已经开始了将案例教学法引入经济学教学中的探索,用以解决学生在学习经济学时所遇到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作用
经济学来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是从人们具体的社会行为和经济行为中抽象出一定的规律形成的一门学科。在学科发展过程中,经济学借鉴和引入了数学、逻辑学、物理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使经济学理论研究更为科学和严谨,但同时也变得枯燥、复杂、难以理解。这种特点使在本科阶段学习经济学的同学对其很难提起兴趣,更难以熟练掌握。但是,经济学毕竟是来源于生活的,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利用更加直观的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事件将枯燥的理论还原为生活。具体来说:
1.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复杂抽象的经济理论
目前西方经济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就这门课程本身来说,对经济管理类学生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就好像盖楼房,地基打牢了盖的房子才能坚固,西方经济学学好了才能在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相关的课程时更加游刃有余。
通过案例教学法,将更加具体和丰富的实践结合到枯燥抽象的经济理论中,使其形象化、通俗化,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易于掌握。例如,“机会成本”这个概念,不仅在经济学比较重要,在财务管理学、管理学等课程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讲解时,如果直接按照教材上的概念去解释,则拗口且不容易理解。但是如果引入案例进行讲解则学生会更易于掌握,如可以让同学们计算一下上大学的成本、选择观看演唱会的成本等等。
2.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西方经济学由于其课程本身的特点,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和迷茫,虽然这些理论来自于实际,但是学生往往不清楚学习这些理论对现实生活有何意义,经常会出现“学习西方经济学到底有什么用?”之类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若不使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案例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佳途径,能够帮助他们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案例教学法中引入的案例都是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可以将理论和实际很紧密地连结起来,尤其是一些正在发生的经济热点问题,特别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的主动性。例如近期发生的新一轮工资上涨现象就可以用若干经济学相关理论来进行解读,针对这一问题的讨论结果没有统一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一话题和条件下,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非常高,学习经济学的积极性也得以提升。
3.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对于本科生来说,由于对经济学的学习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除了打好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外,经济思维的培养也是学习这门课的主要目的之一。
本科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岁左右,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但在有些时候,解决和思考问题缺乏一定的成熟性。经济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大学生们在思考问题时更加成熟。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经济现象和国内外重大经济事件,提高他们关注经济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口头表达等等。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们逐渐生成一种经济思维,从而在考虑问题时更加成熟和理性,提高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形式
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采用合适的形式进行教授,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主要适用于在讲授新课时。学生在接触新概念或新的知识点时,思维往往趋于固化,很难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如果用生动的案例来解释呆板的理论则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很好的点化作用,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为生活的实践,打破学生在学习理论时的思维限制。例如对于价格歧视这个概念,各级价格歧视都可以选用一些案例来进行解释,学生们如此便能意识到原来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价格歧视的影子,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思考,如果他们自己是商品的卖方,那么如何才能合理运用价格歧视来赚取更多的利润。
2.课堂讨论案例
用于课堂讨论的案例可以有两种具体的形式,一是在每一章的开头作为本章内容的引例,二是在每一章结束时作为本章内容的总结性综合案例。
作为引例的案例,教师需要在每章开始时选取相关案例进行阐述,同时提出与本章内容相关的问题,但不做解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等到本章学习结束,再对开始时提出的问题进行回顾,请同学们利用本章出现的相关经济理论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作为在章节结束时的总结性案例,教师需要选取与本章理论相关度较高的典型性案例,首先请学生自由发言,阐述个人观点,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分析。例如在需求与供给这一部分,在课程一开始引入去年猪肉价格上涨的案例,请同学们思考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课程结束后利用供求定理等相关理论来解释。课程结束时,可以请同学们讨论1990年美国征收的“奢侈品税”为什么会成为最短命的税项,并利用供给理论和弹性理论共同来进行分析。
3.综合案例讨论
综合案例讨论主要是在有相关联的几章内容结束后进行的大案例讨论。案例涉及到的经济理论比较复杂,不能够仅以某一章的内容进行分析,需要考查到学生对若干章节理论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在案例的选择上以讨论式案例为主;在发生的背景方面,以选择本土化、现实经济学案例为主。例如,在学习过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一些相关理论后,可综合生产要素理论、总需求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内容,让学生讨论“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4.课程小论文
课程小论文一般在课程结束时,由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布置。小论文的选题一般以当前经济热点问题、某一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社会经济生活等为对象,请学生自行拟题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字数以2000字左右为宜。通过撰写课程小论文,能够使学生更进一步深化对
相关经济理论的认识。最主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体现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可在审阅完成后对小论文进行综合点评,指出各自的优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案例选择要注重典型性,并注意与中国本土实际相结合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分析案例是为了说明理论,因此在案例选择上要有典型性,案例的内容必需能够说明理论所要传递的含义,并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述出来,最好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兴趣。
除此之外,案例的选择还要注意与中国本土的实际相结合。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很多西方经济学的经典案例都诞生在西方国家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与我国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都有一定差异。例如,目前我国微观经济学教学中使用的大量案例,很多都是从国外的经济学教材中摘取的,缺乏既有我国特色又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反映中国经济现实的案例。因此,在西方经济学案例的选择上,一方面要对有西方国家背景的案例进行科学的取舍,取其精华,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收集和整理有中国特色背景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更好地将经济理论和我国的经济热点、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分析问题。
2.教学方式上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案例讨论不能是教师唱独角戏,要特别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最好的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进行交互式教学。具体形式可以有:(1)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导出案例,然后根据案例所反映出的内容提出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最后教师对同学们的发言做点评。(2)小组讨论。由教师导出案例,学生自由分成若干组,每组5名同学左右。各小组针对案例进行自由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整理,由一位同学负责阐述该组观点,最后由教师做出点评。(3)建立学习小组。该种方式主要在课下进行。由一到两名学生负责组建学习小组,每周进行一次小组活动。组员就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收集整理相关案例,在小组活动时进行发言和讨论,同时由专人负责记录小组活动内容。教师可参与小组活动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和补充,也可针对小组活动记录进行点评。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信息社会互联网上资源十分丰富,而且不乏趣味性,科学性的精彩案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博采众长,还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经济学的灵感,提高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尤其可以选择一些热点的、能够说明一定经济原理的短片进行播放,将比纸面上的案例文字更加生动,更能提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效地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晓红,李定庆,《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初探[J],经济师,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