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昏迷病人急救处理方法

昏迷病人急救处理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昏迷病人急救处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昏迷病人急救处理方法

昏迷病人急救处理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昏迷病人;口鼻吸痰;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吸痰法是常用的解除痰液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简单而有效的急救技术。适用于危重、昏迷、年老、咳嗽无力、以及呕吐误吸的病人。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经口腔吸痰法,教科书上的标准操作亦为经口腔吸痰法。但昏迷病人由于舌根后坠,咳嗽反射消失,如果痰液位置深而粘稠,应用常规的吸痰术往往不能直接吸痰。采用经鼻腔吸痰的方法可以克服病人咬合吸痰管、费时间长等缺点,保证了快速有效的吸痰。

1 临床资料

将我院内二科2008年4至2012年12月进行吸痰的84例昏迷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人均排除鼻腔疾病和异物堵塞,且无留置鼻饲管。A组为观察组,采用经鼻腔置管吸痰法。共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龄58~82岁,平均年龄70岁。B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即用开口器撑开并固定口腔后,经口腔置入吸痰管吸痰。共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龄56~80岁,平均年龄68岁。

2 材料及标准

(1)材料: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连接中心负压吸引并调节压力为-40KPa。

(2)吸痰时间:首次吸出痰液时间和总吸痰时间。

(3)吸痰效果标准(以临床症状和肺部体征作为观察指标):吸痰效果显著:表示经吸痰后呼吸困难和紫绀症状明显改善,听诊痰鸣音消失。吸痰效果不彻底:表示吸痰后呼吸困难和紫绀症状改善,听诊痰鸣音减少。

4 讨论

(1)昏迷是临床常见的急症,而窒息又是昏迷病人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清理呼吸道应分秒必争。由于昏迷病人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自己有效的清理呼吸道,常因痰液堵塞或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所以清除痰液,维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昏迷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清醒病人而言经口腔置管吸痰虽然可行,但容易引起病人恶心、呕吐,增加病人的痛苦;而对昏迷、躁动、不合作的病人,因不能张口配合,且易咬合吸痰管导致插管困难。如采用经鼻腔吸痰法,则可减少对病人的刺激并可缩短吸痰时间。

(2)昏迷病人因软腭松弛塌陷,舌肌松弛,舌根后坠,口腔间隙变窄。且从口腔至气管角度较小,故昏迷病人从口腔插入吸痰管较困难,易在口腔内盘曲。而从鼻腔至气管,为生理的呼吸道,较口腔置管成功率高。

参考文献

[1] 韦富清,柴学梅.喉镜在病人吸痰和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5.01.

[2] 陈智英,王秀聪.昏迷病人吸痰法的改进[J].护士进修杂志,2001,10.

昏迷病人急救处理方法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用药不当致低血糖昏迷的急救护理。方法 对15例低血糖昏迷病人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加强病情观察、有效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 通过快速诊断及积极救治,能有效的挽救病人的生命。结论 糖尿病病人接受糖尿病相关知识对预防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发生与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救;护理

近年来,糖尿病在我国的患病率日益增高,并且趋向年轻化,是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1]。我国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基本知识、检查治疗及自我防护知识普遍缺乏了解,遵医行为不佳,常出现血糖控制不好,易发生如低血糖等急、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症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短暂的低血糖可导致脑功能不全,而严重和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血糖可引起脑死亡[2],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因此积极防治低血糖极为重要。为有效地预防DM病人因用药不当致低血糖昏迷的发生,现将我院抢救糖尿病病人用药不当致低血糖昏迷15例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5例糖尿病病人用药不当致低血糖昏迷病人中男9例,女6例,年龄52~74岁,均系2型DM,符合1998年WHO关于DM的诊断标准。合并高血压5例、高血脂 3例、脑梗死3例、冠心病3例、眼病1例。15例病人均在家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不当所致发生低血糖昏迷。其中3例服用格列本脲;4例服用二甲双胍+格列本脲;3例服用格列本脲;5例注射胰岛素。由于抢救及时护理得当,全部治愈出院。

1.2 临床表现15例病人均以昏迷查因收治在我科,表现为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抽搐,大汗。体查: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低下,病理征(+)或肢体偏瘫。急查血糖≤2.8mmol/L,尿酮(-);其中2.1~2.8 mmol/L9例,1.7~2.0 mmol/L6例。15例全部诊断明确,经抢救和护理后,12例均很快恢复,意识转清,神经系统体征消失,3例合并脑梗死,意识转清后肢体偏瘫仍存在。

2 急救与护理

2.1仔细询问并确定病人有无口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病史,一旦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等即为低血糖反应,应立即监测血糖,根据病情给予糖水、其他含糖饮料或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20~30ml。

2.2 加强呼吸道管理,病人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应偏向一侧,随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以免舌后坠或呕吐物误吸,保持气道通畅。患者清醒后按病情需要采取卧位。

2.3 氧气吸入昏迷病人均应适当吸氧,以提高血氧含量,鼻导管给氧时用40%氧浓度,流量2~3L/min,以增加血氧含量,减少主要脏器的缺氧,以保护脑细胞氧的利用。

2.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生命体征的观察:每15~30 min测定脉搏、呼吸、血压1次。并注意神志、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2)可采用快速测定随机血糖方法以观察血糖的动态变化。(3)急查血常规、尿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及电解质等等。(4)其他:必要时CT检查等。

2.5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是DM治疗的重要措施。病人对疾病认识越深,知识越多就越容易配合治疗,因此首先应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告知服用降糖药物的DM病人及家属有关低血糖反应的诱因、表现和处理方法等相关知识,使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或发生后能及时自救。通过宣传工作,提高病人遵医行为的程度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2.5.1用药指导为防止药源性低血糖的发生,医护人员要向病人家属讲解降糖药的种类、半衰期、降糖机制、应用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并指导如何联合用药,如使用胰岛素应从小剂量开始;从动物胰岛素改用人胰岛素时,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增加,应严密观察;有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病人,最好不要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在身体不适、饮食量及运动量有变化时密切监测血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药量,不能自行停用、减少或增加药量,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要求病人准确掌握用药的剂量、时间及方法,并在规定时间进餐,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5.2 饮食指导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规律的饮食习惯是长期控制低血糖的基础。医护人员对照理想体质量活动强度,计算并确定每日应摄入的总热量,从事轻体力劳动的老年DM病人每日所需总热量为体质量×25[3]。把饮食知识交给病人,让他们了解每天的饮食量,熟悉食物份交换法,明确饮食控制的重要性,使其做到定时、定量、营养均衡、戒烟限酒,坚持长期不懈的饮食控制,使血糖平稳。DM病人一日内血糖波动最低值多在0:00~4:00之间[4],为了避免夜间或清晨低血糖的发生可采取晚餐或睡前加餐的方法,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注射胰岛素的病人特别注意按时进餐。

2.5.3 运动指导运动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质量,通过运动治疗糖尿病已备受关注。DM病人的运动应个体化,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及合并症情况为其制定运动处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等;另运动必须和饮食、药物治疗配合,当饮食量减少或口服降糖药增加时,则运动量就要减少,否则就容易在运动后出现低血糖甚至昏迷。若进行较大运动量活动,应减少运动前降糖药量,运动中进餐或运动后进食量增加。如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肺心病等不主张运动。

2.5.4生活指导培养病人及家属检测血糖、尿糖能力;指导其遵守饮食、运动、用药计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类食品,以备低血糖发生时及时救治;做一张救助卡片,注明姓名、诊断、病情、家庭电话及主治医生的联系电话等,随身携带;定期复诊,注意各种并发症的防治。老年人自我管理能力低下,要严防漏服和重复服用降糖药物,防止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3 小 结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终身疾病,造成糖尿病病人残疾和死亡以及加重经济负担的最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治疗的全面达标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因此糖尿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并随病程的进展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5]。要做到全面达标,必须要调动医务人员及病人两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病人,必须让其本人学会与糖尿病长期相处的能力和技能。使病人自觉进行自我管理,从被动管理疾病到主动参与疾病自我管理,做好血糖等指标的定期监测,也是治疗、控制和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丁慧萍,周晓云,薛美华,等.对新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人依从性的调查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B):60-61.

[2] 陈灏珠,余斌杰.内科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39

[3] 甘佩珍.糖尿病保健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20;137;179~180.

昏迷病人急救处理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急诊内科;昏迷病例;诊断;抢救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b)-0182-02

昏迷是急诊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病理复杂,短时间内误诊率较高,死亡率可达20%[1]。鉴于昏迷具备如此的“杀伤力”,笔者细心对本院急诊内科多例昏迷病例进行了细致的走访调查,认真分析了部分临床资料,并根据自身行医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的诊断、治疗方法,以期改善急诊内科昏迷病患的治疗现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0年8月~2011年9月急诊内科收治的80例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38例;其中,18~35岁30例,36~50岁18例,50岁以上32例;轻度昏迷16例,中度昏迷37例,重度昏迷27例。

1.2 诊断方法

一是要具备提前研判意识,尽可能地对病患家属进行有价值的询问,摸清患者昏迷之前的各种情况,具体的昏迷时间以及有无过往病史等基本因素;二是要慎终如始地做好初步检查工作。具体包括体温、脉搏、血压等基本要素的监测,深入了解患者的昏迷特征,确定患者的昏迷程度,为下一步的深入检查做好准备;三是要根据患者原发病的各种情况,选择快捷有效的辅查方法,对情况复杂、原因不明的患者,尽快进行排泄物、呕吐物的化验,以便尽早确诊;四是要充分根据自身经验,做到诊断和紧急抢救并行,有效稳定患者病情,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治疗方法

由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功能被强烈的抑制造成患者严重的意识障碍而昏迷,病情一般较重,尽早诊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对于急诊内科昏迷病患的治疗,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普适性的方法,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方法也在日趋纯熟。现将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治疗方法罗列如下:

1.3.1 常规抢救 昏迷患者的病发原因有其复杂的多样性,唯有及早正确诊断,才能确保早治疗、早康复[3]。在常规抢救过程中,一定要加大对患者心肺功能的保护,及时做好心电监护及呼吸道清理工作,在第一时间确保患者能够顺畅呼吸,继而再进行补液、扩容等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对患者血、尿等常规物的检查,第一时间搜集整理准备的信息资料,为后续的治疗打好基础。

1.3.2 各类紧急情况的抢救 所谓紧急情况的抢救,即为在病患生命垂危的特殊情况下所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在提高昏迷患者早期诊断的同时,应及时快速地给予稳定生命体征、补液等正确的治疗[4]。总体来看,早期昏迷患者主要有以下病因:(1)呼吸、心跳停止,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2)心脏疾病如恶性心律失常、严重传导阻滞的患者,立刻给予心脏复律药物,并扩容。(3)休克患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扩充血容量,联合应用活化血管等药物。(4)血压较高的患者,收缩压 > 180 mm Hg以上、舒张压 > 110 mm Hg,考虑脑出血引起昏迷,及时给予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降颅压药物并给予神经营养;(5)中毒患者且中毒种类明确,立刻进行洗胃、导泻等排除体内毒素,并对症治疗。解磷定解毒可解有机磷中毒患者,纳洛酮解酒精中毒及阿片类药物中毒的患者,金属汞中毒者可给予二巯基苯磺酸钠解毒;(6)病因明确为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如糖尿病诱发的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早期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同时补液;(7)肺性脑病引起的昏迷,给予抗感染、机械通气、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等治疗。

2 结果

80 例患者经急诊常规抢救、紧急情况抢救等处理后,抢救成功70例,抢救成功率87.5%;死亡10例,死亡率为12.5%,其中,因休克死亡3例,占30.0%;因中毒死亡3例,占30.0%;因心肺疾病死亡3例,占30%;不明原因死亡1例,占10.0%。

3 讨论

3.1 昏迷早期诊断

在急诊内科昏迷病例的抢救过程中,早期正确的诊断是抢救成功的基础。由于昏迷患者的病因复杂,需要医护人员快速确定患者昏迷的原因是全身性疾病(包括中毒、代谢紊乱、 肺性脑病等)还是颅脑疾病(包括脑梗死及脑出血等)。脑梗死等颅脑疾病的患者一般病情急,易出现偏瘫、眩晕等症状,常伴有血压升高,还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喷射状呕吐等,体格检查时可出现神经病理性反应、瞳孔变化等[5-6]。故颅脑疾病相对易早期诊断。面对诸多的并发原因,作为医生,必须要有提前的预判,认真做好患者的各种检查工作,力求准确及时地进行早期诊断。例如急性中毒患者,必须询问患者的服药规律、有无糖尿病病史等情况;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必须做好心电图等各项检查。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年龄,大概判断病发原因,年龄在20~40岁的中青年,一般是由于中毒导致的昏迷;以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所致昏迷为主大多集中在60~80岁。

3.2 昏迷治疗原则

对于昏迷患者的治疗,必须以快速查解病因为根本原则,无论是常规抢救,还是紧急抢救,急诊医生都要真正具备良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确保患者正常呼吸、血液循环平稳为根本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患者因呕吐导致窒息;吸氧,呼吸兴奋剂应用,必要时气管切开或插管行人工辅助通气。维持有效血循环,给予强心、升压药物,纠正休克,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及其他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原因造成的昏迷症状,应该因实制宜,尽早确定病发原因,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让患者减轻痛苦,减少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在具体的抢救过程中,应该注意询问患者的病史,着力保护患者的各个器官,借以达到全面治疗的目的, 提高昏迷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唐芸,吴永刚.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374例临床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2009,10(2):95-97.

[2] 余坤城. 急诊内科抢救120昏迷病人的临床分析[J]. 医学信息,2011,2(1):580-581.

[3] 曲雷.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J]. 山东医药,2010,50(36):101-102.

[4] 何昌茂. 536例昏迷病人内科急诊抢救回顾性分析及探讨[J]. 河北医学,2011,6(1):34-36.

[5] 黎明. 急性昏迷患者82例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8-20.

昏迷病人急救处理方法范文第4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02-01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内科较常见的急重症疾病之一,发病突然、药物毒性强、人体吸收快、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快速有效地进行抢救和治疗,会诱发重要生命器官不可逆损害而危及生命,甚至死亡。因此,及时准确的处理病人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加强护理、做好恢复期的心理护理和疾病知识的宣教,是防止再次中毒的关键。

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0例,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毒10例,其中女8例,男2例。均为口服中毒者,轻者8例,重者2例。

1.2 临床表现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流涎、腹痛、呼吸困难及不同程度的昏迷。主要体征是全身皮肤潮湿、四肢厥冷、肌纤维颤动、双侧瞳孔缩小。

1.3 急救方法 凡中毒后一律彻底洗胃,以温清水为宜、安全可靠。合作者口服洗胃,对不合作者或昏迷病人应插管洗胃,以减少毒物吸收。洗胃后用硫酸镁导泻。有皮肤及头发污染者,要及时清洗并脱掉污染衣物。

1.4 治疗结果 由于抢救及时。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其中8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

2 急救护理

2.1 病情观察

2.1.1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常因肺水肿、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要定时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尿量和意识状态,采用监护仪24小时监测,专人守护,特别记录、床头交接班,确保抢救成功。发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做好抢救工作

2.1.2 若病人出现胸闷、严重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两肺湿音、意识模糊或烦躁,提示发生急性肺水肿。

2.1.3 若病人呼吸节律出现不规则、频率与深度也发生改变,应警惕发生呼吸衰竭。

2.1.4 若病人意识障碍伴有头痛、剧烈呕吐、抽搐时应考虑是否发生急性脑水肿。

2.1.5 若病人神志清醒后又出现心慌、胸闷、乏力、气短、食欲不振、唾液明显增多等表现,经警惕为中间综合征的先兆,了解全血胆碱酯酶的化验结果及动脉血氧的化验结果,做好出入量及重症记录。

2.1.6 吸氧 应给高流量吸氧,每分钟4-6升,每天更换鼻导管后插入另一侧鼻孔

2.1.7 病人应有利于呼吸运动,如清醒者可取半卧位,昏迷者头偏向一侧。

2.1.8 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随时清除呕吐物及痰液,并备好气管切开包、呼吸机等。

2.2 药物护理 在临床上观察到使用长托宁比阿托品能缩短病程,副作用少,病人由昏迷转为清醒的时间短。因此应及早使用长托宁,长托宁阿托品化的指征为:颜面潮红、皮肤干燥、腺体分泌减少、口干、肺部湿罗音消失、意识障碍减轻或昏迷着开始苏醒。

长托宁阿托品化后,应轻、中、重度中毒者各给予长托宁1毫克、8小时、6小时、4小时,重复肌肉注射,烦躁不安者可延长给药时间,同时应警惕长托宁中毒。其特征为:出现瞳孔放大、头晕、高热、尿潴留、谵妄等。故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尿量的变化,一旦出现中毒征象应立即报告医生,按医嘱停药观察。必要时给予补液、促进排泄。忌用抑制呼吸中枢的药物,如:吗啡、巴比妥类。因急性有机磷中毒后24小时和中毒后2-7天是死亡的两个高峰。所以抢救成功后决不能减量或骤然停药,应继续观察3-5天。

2.3 心理护理 在临床中有不少患者因一时的冲动而自服有机磷农药,对于这些患者应加心理疏导,合理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并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帮助患者回复内心的平衡,勇敢面对现实,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昏迷病人急救处理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急诊昏迷、急诊急救、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083-01

前言:城市节奏加快,人民面对越来越多的压力,身体就会出现很多的不适。昏迷病症是急诊室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做好治疗与防护措施,减少此类病症的发生。

1急诊昏迷的简单介绍

急性昏迷是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一组起病急剧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此病患者多有高血压,心脏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可以使脑血管突发形成血栓,脑栓塞致缺血性脑梗塞,也可以脑血管破裂形成脑出血。此病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肢体功能障碍、神经症状、失语、眩晕、呛咳、共济失调、严重患者出现昏迷甚至抢救不及时造成死亡。心、脑血管是人体血液循环的重要场所,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和最精密的生命器官,功能较为复杂,不但是生命中枢的场所,而且控制和调节全身各系统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昏迷病症是急诊室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发展快,表现为失去对自身和环境的感知力,随时有生命危险。对无明确病史患者的诊断与救治更加困难。因此,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快速的诊治以及细致、完善的护理措施,急诊科护士不仅应该熟练、迅速、准确的配合医师进行抢救,还要对昏迷患者施行精心的护理。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其中一个类型是以兴奋性降低为特点,而昏迷是兴奋性降低性意识障碍中最严重的程度,所以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急诊昏迷患者急诊急救的措施

2.1收到急诊昏迷患者的准备急救工作

当接到求救电话后,救护车医护人员迅速赶往急救现场,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对昏迷患者立即进行现场病情判断,保持呼吸通杨,防止患者出现窒息。吸氧,保护脑组织。有伤口的进行止血包扎,现场开放静脉通路,根据病情判断给予心血管药物、脱水剂、激素、止血剂、及紧急扩容。在患者送往救治室途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当患者达到医院时,应立刻为患者开通救治的绿色通道,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同时应准备呼吸机,心电监护生命体征。对患者快速检查血型、配血及生化指标,患者抢救的术前准备工作应在半小时内完成。同时在影像学的支持下,应对患者进行系统专业性抢救处理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感

染预防,控制患者高热等症状。对于颅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给予脱水剂,应对患者脑部进行保护,尽早进行手术。对于休克患者为其输血,扩容。对于疑似中毒的患者应该对其清除体内毒素。对于气体中毒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氧气纠正治疗。对于心源性昏迷的患者应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并对患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同时应该维持患者酸碱平衡,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在积极抢救同时,要根据病情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抢救成功后,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将患者转人ICU病房中并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2.2急诊患者的病情观察

在进行各项检查及抢救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迅速连接心电、血氧监护仪,准确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检测,及时、准确记录并通知医师,昏迷晚期或脑干中枢性呼吸衰竭,可出现潮式呼吸、失调性呼吸、叹息样吸气呼吸,因此,在检查脉搏时,必须注意脉率、节律强弱,随时了解病情变化,以了解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为各种抢救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抢救顺序应以先处理致命损伤,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意识是脑血管疾病的病情发展程度首要方法,意识障碍程度越深,提示脑损伤越为严重。意识的判断可以根据询问患者病情,简单对话,检查痛觉肢体活动等进行。瞳孔是动态观察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部位。脑血管疾病后多引起瞳孔的改变。瞳孔的变化可因动眼神经、视神经及脑干损伤引起,密切观察瞳孔大小、形态、对光反射情况、眼裂大小、眼球位置及活动情况,注意两侧的对比。伤后一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提示脑疝或者脑受压; 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多提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临终状态; 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提示脑桥损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双侧瞳孔大小多变,光反射消失伴眼球分离提示中脑损伤。因此急诊护士应掌握瞳孔的变化可能发生的病情改变,准确记录,及时通知医生。

2.3急诊患者的护理工作

由于急诊患者来诊时均为被动,大多数患者呈仰卧位,为避免患者因呕吐导致窒息,对于危重患者应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在家属的协助下患者改为侧卧位。对轻症或中重度患者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应协助其处于舒适卧位。护士应熟练、准确、敏捷、迅速地配合医师进行体格检查,协助医师充分显露患者的检查部位,如使用血糖仪测血糖,做心电图,采血进行血液各项目的检查,需移动患者行 CT、B超等检查,做到边抢救边检查。患者经过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后,医护人员根据病情需要应将其护送到病房或上级医院进行系统治疗,在护送过程中,护士要固定好各种治疗设施及管道,防止脱落,护送途中必须提高警惕,严防患者坠落地上及患者双手碰落治疗设备,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备好抢救准备,保证患者途中的安全。抢救记录一般在6h以内完成,由于抢救记录有助于临床医师对于患者病情的了解以及后期治疗的开展,因此,抢救结束后,负责护士必须及时书写,并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完整、简要。

结束语:通过本研究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急性昏迷症状的危害有多大,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昏迷患者的急诊急救水平直接反映这个医院的综合救治水平,所以医院必须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救治工作,保证病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会芳,朱四民. 急性昏迷患者 65 例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4) : 168-169.

相关期刊更多

医学理论与实践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