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交流的原因

文化交流的原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交流的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交流的原因

文化交流的原因范文第1篇

一、舞蹈演出:中国―东盟文化艺术交流的最佳舞台

东盟十国大多数是多民族国家,许多民族与我国广西的少数民族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甚至是同本同根。不同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反映各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这些文化艺术是相融相通的。特别是通过舞蹈演出,实现了不同民族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东盟十国与中国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

1.积极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舞蹈演出

每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文化艺术的交流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广西艺术学院在面向东南亚方面,为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文化艺术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2006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和风情东南亚晚会,广西艺术学院舞蹈系以及附属艺术学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全部参加了民歌节开幕式和风情东南亚晚会的舞蹈表演,成为整台晚会舞蹈的主要力量之一。同时,广西艺术学院的青年老师进入了编导主创班子担任执行导演,编创了大量有特色、亮点多的东南亚国家的民族舞蹈,取得很好的成果。这说明我们与东南亚民族舞蹈的交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从1999年开始,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绿城歌台”已经成功举办了10余年,这种“让歌舞艺术深入到群众中去”的广场文化活动形式,不仅增强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彰显了民歌艺术节的大众性和互动性。柬埔寨的椰子舞、印尼的爪哇舞蹈、老挝的下寮沙湾拿吉民歌、马来西亚的南洋舞蹈、菲律宾的情歌、泰国的宫廷舞、越南的独弦琴以及新加坡的华人、马来族人和印度族人共同表演的歌舞……东南亚各国的歌舞各具特色,艺术家惟妙惟肖的表演博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欢呼和掌声。在以民族特色为基础,结合观赏性和娱乐性的“绿城歌台”上,国内外艺术家尽情地展现着各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情。

2.为促进旅游合作的舞蹈演出

2007年5月,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当时的舞蹈系)参加 “走进东盟――广西旅游国际大篷车”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他们克服水土不服、饮食不适等诸多困难,凭借不懈的努力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出色地完成了多项演出任务,为广西代表团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的圆满成功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同学们积极与各国艺术家进行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参观了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风景名胜,亲身体验了各国浓厚的艺术氛围,开拓了视野,积累了素材,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

2008年4月25日至28日,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舞蹈艺术团随自治区旅游局代表团参加了越南“2008下龙国际旅游节”。在26日开幕式上,舞蹈艺术团代表中国为来自老挝、柬埔寨、韩国等驻越南使节以及越南全国各地的政府和文化官员表演了欢快热烈的我国新疆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在当天晚上举行的“下龙之夜”文艺晚会上,舞蹈艺术团表演的《歌飘山水间》《盘歌》《千手观音》和《当代节奏》可以说是整个晚会的最大亮点,引起轰动。越南国家电视台对整台晚会做了现场直播,艺术学校舞蹈艺术团成为越南新闻报道出镜率最高的舞蹈艺术团。

2009年4月23日至26日,广西艺术学院师生一行19人随自治区旅游局组织的代表团一起,应邀参加了越南广宁省下龙市举办的2009年下龙湾旅游节暨下龙湾第三届嘉年华活动,在活动的开、闭幕式演出中担任嘉宾表演。在25日下午举行的主题为“下龙湾奇观――相约之地”的旅游节开幕式演出中,广西艺术学院表演的大型歌舞节目《大地飞歌》,为旅游节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在下龙的Bai Chay码头的海上舞台上举办的“闪亮的奇观之夜”旅游节闭幕式大型演出中,广西艺术学院师生用甜美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向越南观众和各国游客展示了中国的深厚文化和艺术魅力,也传递了广西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表现了广西人民的热情好客。师生们专业的演唱和舞蹈表演,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学院的舞蹈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舞蹈演出

2008年3月,应新加坡维多利亚舞蹈学院邀请,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广西民族舞蹈艺术团参加新加坡第12届华族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活动。该活动两年举办一届,每一届都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院校、专业歌舞艺术团体以及世界著名艺术家前来参加,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世界艺术交流的大舞台。在演出期间,我国的演职人员以精湛的技艺给新加坡人民带来了美轮美奂、无与伦比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盛宴,其中舞蹈《埋伏》《壮族大歌》《歌飘山水间》《千手观音》《追潮》以及歌声、琴声打动了出席晚会的每一位新加坡的观众,他们异口同声地称赞:“这是近年来我们看到的最精彩的舞蹈、音乐晚会!”

二、舞蹈教育:培养中国―东盟舞蹈人才的有效途径

舞蹈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人才培养。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舞蹈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各国间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作品创作的经验和基本做法,提高舞蹈教育教学质量,传承创新舞蹈文化,共同促进中国与东盟舞蹈教育的良好发展,广西艺术学院与东盟各国在舞蹈人才的培养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1.发挥优势,为东盟国家培养舞蹈人才

2008年2月19日,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应越南国立舞蹈学校和越南胡志明市莲花歌舞团邀请,前往越南进行文化交流及有关越南留学生的招生工作。在越南国立舞蹈学校,双方认为,自2007年签署协议以后,双方的互访、教学交流、演出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越南国立舞蹈学校发出邀请,希望在当年邀请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的舞蹈教师前往该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教学活动。在胡志明市莲花歌舞团,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的9个越南留学生成功地汇报演出在中国学习的成果,并用中国话向自己的国家汇报了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在场的越南官员和家长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感叹这些学生学习时间这么短进步这么快,学校付出了很多。

2008年3月7日下午,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广西民族舞蹈艺术团青年教师邬伟以及两名优秀舞蹈演员,应邀到新加坡华族学校给学生教授中国民族舞蹈。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融洽,得到新加坡学生的喜爱。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了解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课后,新加坡的学生用热情的言语表达出对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兴趣与热爱,许多学生不肯离去,都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更多的中国舞蹈,希望能够再一次亲身感受到中国民族舞蹈的魅力。

2008年7月12日,广西艺术学院与越南国家歌舞剧院进行了友好会谈,并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广西艺术学院拥有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学子,也有培养培育艺术人才的良好氛围,致力于创造让每个人都能有良好发展空间的氛围,双方的合作既可以促进双方的发展,也可以增进友谊。越南国家歌舞剧院是越南最大的艺术团体,剧院集中了越南最优秀的演员和艺术家。越南国家歌舞剧院演员到广西艺术学院进修学习,将更好地促进中越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对提高广西艺术学院的国际影响有着积极的意义。

根据越南高等舞蹈学校与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的合作交流协议,2008年8月,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派出刘佳钰、路明两位老师前往该校进行一个月时间的教学,主要为该校毕业班学生与青年讲师教授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和中国舞蹈作品。两位老师克服了气候、饮食、语言等种种困难,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2.走出去,向东盟国家学习舞蹈

2008年8月23日,应越南国家歌舞剧院、越南高等舞蹈学校的邀请,广西艺术学院访越艺术交流代表团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访问,考察学习越南的民族艺术文化,同时,也对此前在广西艺术学院进修的越南国家歌舞剧院演员学习成果进行检阅,两院还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掀开了中越艺术交流新的一页。

3.举办教育成果展演,检验教学成果

由文化部教育科技司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广西艺术学院附中、广西艺术学校协办的首届中国―东盟“红铜鼓”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于2008年10月29至30日在南宁剧场内隆重上演。本届展演以“交流合作,互利共赢”为主题,参展节目大都在国内外获过奖,是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优秀艺术教学成果。参展的作品既有彰显时代特点的创作节目,也有经典节目,内容高雅,格调清新,充分反映了当今各国艺术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方向和追求;应邀参展的学校更是通过展示近年各自创作的节目或改编的传统剧目片断,从而宣传和展示了各自学校的教学实力和教学水平。

三、舞蹈交流:架起中国―东盟友谊的重要桥梁

中国广西与东南亚各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的历史,如广西壮族、瑶族的“师公”祭祀礼仪舞蹈,在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的民间舞蹈中都可以找到某些相似的舞蹈律动。由于地理与文化上的便捷,广西的各民族歌舞团体与东南亚各国的各民族歌舞团体,经常举办舞蹈交流活动,增进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交流和传统友谊。

1.参加 “中国―东盟舞蹈论坛”

2006年10月31日上午,参加第二届“中国―东盟舞蹈论坛”的中国及东盟各国最具影响的舞蹈专家、艺术教育家、文艺工作者及东盟秘书处的代表和文化部门官员莅临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观看舞蹈汇报演出。演出以民间舞、基训课和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获奖的优秀剧目向嘉宾们展示了学生稳健的基本功和灵巧的舞蹈技艺,其娴熟的翻转动作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壮族群舞《走在山水间》、男子群舞《追潮》、著名剧目《壮族大歌》生动演绎出壮族人民积极乐观、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越南女子群舞《美丽的越南》牵动了越南客人宾至如归之感。各舞蹈节目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展现出舞蹈艺术的蓬勃生机和发展潜力。演出推动了舞蹈论坛嘉宾们对弘扬传统民族舞蹈文化的进一步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舞蹈艺术交流。

2.通过舞蹈艺术的交流,传播中国文化

2008年3月10日,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组成的中国广西民族舞蹈艺术团应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邀请,参加新加坡第12届华族文化艺术节,与南洋艺术学院师生进行了精彩的舞蹈艺术文化交流,双方在交流活动中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为以后两校的舞蹈艺术发展合作达成共识,为两校今后的艺术发展与交流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广西民族舞蹈艺术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节目,既有传统的中国古典舞蹈《埋伏》《千手观音》,也有广西民族风情浓郁的舞蹈《藤缠树》《歌飘山水间》,还有以现代手法演绎的民族舞蹈《壮族大歌》。这次艺术节不仅使中新两国的舞蹈艺术家联系到了一起,也将中国的文化艺术与世界联系到了一起。新加坡维多利亚舞蹈学院院长赵柏钧先生深情地说:“中国广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欢迎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团再一次到新加坡演出以及做客。”

3.举行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

2009中国―东盟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于2009年7月9日至15日在马来西亚的旅游文化城市槟城举行。此次活动意义深远,包括广西舞蹈家协会在内的各地舞蹈家协会与各舞蹈教学单位通力合作,以“展舞蹈技艺、促世代友好”为主题,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东盟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以舞蹈为纽带,增进青少年之间的友好情谊。青少年是最具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社会群体,代表着希望与未来,2009中国―东盟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东盟文化品牌的含金量,为各国舞蹈爱好者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同时深入挖掘舞蹈艺术文化内涵,增进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情谊。

文化交流的原因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渊源 东西方 跨文化交流

1.东西方文化渊源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而且这些文深深地影响了一个国家,更确切地讲,虽然很多国家的具体文化不同但是他们的文化具有相同的文化来源。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简单地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块来研究,东方文化主要来源于长江-黄河流域文化和印度流域文化。东方文化的特点在于浓郁的怀旧思想,浓厚的神秘色彩以及重感性轻理性。然而西方文化主要来源于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西方文化的特点在于对人的尊重,对个人自由,独立,平等的追求和强调个性的表现。由此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来源的不同造成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

2.文化来源引起的东西方差异

文化来源的不同引起了众多的差异,而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成功的跨文化交流具有极大的作用。在此,我们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差异:社会行为,工作习惯,时间观念。所有的相互影响和互动的行为都是一种社会行为,其中思维方式就是一种社会行为,东方文化强调曲线性思维方式,西方强调直线性思维方式,这种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来源于文化来源的差异。东西方的公司员工在思维方式,交流习惯,工作方式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如果对这些差异处理不好,在工作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摩擦和误解,这就会影响到同事之间的关系,公司的发展。在这里,我们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天,美国总部派来的项目负责人‘Frank’ 想要听项目进展报告,小李就带来了厚厚的一叠项目文件和内容丰富的演示文稿,准备进行精彩的讲解,但是在这过程中,小李不断地被打断。Frank想要小李讲解重要的部分并且给出直接的建议,显然他对小李的讲解很不满意”。在这个例子中双方都没错,只是作为中国人的小李想要尽可能充分地详细地解释与项目相关的信息,这完全符合中国的文化特点。然而,Frank的讲话方式也符合西方的文化特点。正是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两个人交流过程中的不愉快。东方传统的农业文化和西方的工业文化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和农业是传统中国文化构建和形成的基础。他们认为时间是个循环,世界上所有的事情经历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就会回到原点,循环的时间观念强调重复和标准化,比如昼夜交替,四季循环等。由于缺乏线性时间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观念不是很强。相比之下,西方人具有积极,敏感,准确的时间观念,在西方的哲学史上,有关于时间的纯理论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句名言“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所以西方的思想强调时间的不确定性。与东方社会相比,西方社会很少受过去事情的影响,整个社会在单向时间的影响下迅速变化和创新,但是,同时人们也面临着时间的压迫和紧张的人际关系的压力。由此可见东西方文化来源的不同引起的东西方的差异。

3.这些差异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具体影响

跨文化交流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文化差异引起的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以及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交流失败的原因。这些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日常生活,跨国公司的管理,国际商务谈判。在日常生活方面,有很多跨文化交流的例子,“一位意大利的项目经理来到中国的分公司考查,中方派了一名助理全天陪伴这位经理,这位助理尽心尽力,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融洽”。其实问题在于,这位助理的全天陪伴让她没有了个人空间。在跨国公司的管理方面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上海一家非常有名的国有企业,大部分的员工都是上海人,公司采取的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生产方式,但是不久后这家公司与一家外企合并,管理方式和生产方式和以前大不一样,起初员工们都有些不习惯,但是慢慢的大家都适应了,生产效率确实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这里的问题在于,员工们并不了解西方的企业文化,如果他们在此之前对西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方式有所了解,他们就不会不习惯了。随着商业全球化的发展,在商务活动中,文化多样性的程度在不断增长。所以文化差异将不仅影响谈判双方对于各种行为的解释,还将影响谈判双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无意识地将这些东西带到谈判桌上,所以是它们使得谈判变的复杂。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文化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他们需要采取不同的谈判风格和技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一个外语学习者或者说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其他国家的文化,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书目:

[1]Cao Jianhe.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M].Shanghai:Shanghai Education Press.1996.

[2]Song,Li.Gateway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Harbin:Harbin Industrial University Press.2004.

[3]江波,浅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外语教学[J],广西大学梧 州分校学报,2002,(03)。

文化交流的原因范文第3篇

一、城镇、城镇网络的文化交流功能

城镇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的作用是不断变化的,它不仅因城镇的大小和功能的不同而不同,而且还随时间的迁移而变化。在创造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方面,某些城镇远较其它城镇成功。然而,特定城市有利于文化交流的条件却不能一直存在下去。在欧洲,很少有城镇会一如既往地保持同等地重要性。在1400-1700年的三个世纪中,主要城镇的特性随着国际贸易路线、商业组织和政治组织等发生的重要变化而变化。15世纪的布鲁日、日内瓦和威尼斯,16世纪西班牙城市塞维利亚和安特卫普,17世纪的伦敦、巴黎和阿姆斯特丹等的起落沉浮,便是很好的说明。即使每个城市都曾有过黄金时期,但在两、三代人的时间内,它便会因新中心的出现而黯然失色。例如,安特卫普在15世纪末取代了布鲁日作为低地国家主要商业中心的地位,但随着斯海尔德河在1585年开始受到封锁,它也丧失了这一地位。(2)

城镇的经济职能有利于为其在某一段时间内作为文化交流中心而繁荣创造有利的环境,因为贸易是促使人员、货物和观念流动的重要原动力之一。但是,如果因此而认为特定的城市职能必然促进文化交流,并且这些交流仅限于有限的重要的城市中心,或者认为这些文化交流一旦发生,它们的文化影响力就会完全保留在城镇之内,那么这种看法便是愚蠢的。相反,尽管在欧洲的个别地区,某些重要的城镇中心确实较其它一些中心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中的许多成为个案研究的基础,但是,文化交流的过程却发生在更为广阔的环境中。(3)

城镇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与其它城镇和地区一起,形成了一个网络,从而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环境。每一个城镇中心文化交流的个别环境都得益于将它是更广阔的网络中的组成部分这样一个事实。各种城镇和都市都属于许多不同类别的网络的节点。欧洲范围的城市网络包括:水上国际贸易网络;路上国际贸易网络;行政中心间的主要交通路线;宗教中心间的主要交通路线;教育中心间的路线。很明显,其中的许多城镇是重叠的,特别是在城市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时,如当城市集贸易这一主要职能与行政、教育和宗教中心等于一身时,情况更是如此。巴黎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16世纪初起,它既是法国的首都和皇室宫廷所在地,也是水路和陆上贸易的重要场所,同时还是宗教和文化中心。巴黎圣母院是朝圣者的目的地。索邦神学院则吸引着欧各地的学者。外部的文化刺激和多功能性结合在一起,让巴黎人充满了新鲜事物,也就不足为怪了。(4)

作为全欧城镇网络节点的城镇对次一级的城镇网络来说同样是关键,小一些的城镇作为供应者和消费者而这些节点密切相连,因而在一个地区、甚至在一个国家发挥补充作用。虽然这些地位较低一些的城镇能在多大程度上被确认为文化交流的场所是可以探讨的,但它们确实在传播文化新事物和文化调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报纸及欧陆文学小册子的译本沿着主要的贸易通道——沿途散布着喜欢读书刊报的人们得以碰面并发挥着教育功能的客栈——从伦敦向更小一些的中心的发行便是左证。(5)

二、城镇传播文化的模式

文化从大都市中心向外传播也遵循其它的模式,这即是城镇与它的乡村腹地间的互动。通常,这种关系包括了超越了城镇间逐级联系的观念和物品的双向交流。乡绅和低级贵族有着较其它居住在城镇中的商人、学生、行政官员、朝圣者、士兵以及海员更多的其它旅行机会。他们在庄园中进行互访,为了自身教育和娱乐而进行旅行,最重要的是与君主的宫廷和朝臣建立关系,这些朝臣通常代表着一种与城镇文化重心所不同的另一种文化关注。(6)

文化交流的原因范文第4篇

1.文化价值体系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也被称为种族优越感。特别是来源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造成了一种对发展中国家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不认可、不赞同甚至是鄙视的行为,而这种种族、文化上的优越感也是造成跨文化沟通和交流障碍于沟渠产生的极大原因之一。

2.企业管理方式的单一性。日资企业的管理存在着单一化、变通性差的特点,其大部分管理体系和规定的制定主要是基于日本社会和日本文化的对日本人的管理方式方法,一方面可以说是规矩死、工作强度大;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日本人的敬业精神与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欧美相对轻松灵活的工作氛围来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日资企业工作的中国人常常会感觉压抑与不安,这种互相的不理解和文化上的差异,也是造成日企员工与日本人经营管理者沟通过程中产生矛盾和抵触感以及不和谐的上下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多元化与文化冲突应对措施

最后,本项目研究认为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多元化与文化冲突应对措施如下:

1.强化外企工作人员的语言基础,减少由于对语言本身的不理解而造成的语言语用失误。这就需要双方企业在员工的语言培训上舍得一定的时间和金钱的支出,其实企业既然要依靠员工来为自身创造利润,自然要对企业员工的成长教育有相对的付出,才能构筑起有人文情怀的企业文化,并得到员工的认可,也才能使企业员工对自身的成长、价值的实现得到满足感,而更愿意将自身的力量发挥其中。

2.注重对于跨国文化交流经验的归纳总结,减少社交语用失误的产生。对于涉及到跨国文化交流的企业来讲,在进行商务往来的过程中,其价值观,对待工作业务的态度,行为模式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并且有着深刻的文化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在开展跨国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总结和归纳,对于其特色的行为方式,交易行为背后的文化因素进行全面研究,以便更加顺畅地开展各项交流活动。

3.注重构建多元化的人事资源管理体系。对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价值理念的公司员工来说,构建多元化的人事资源管理体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要想在工作中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要尊重彼此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规避跨文化沟通过程中所产生的语言文化冲突和隔阂。遇到问题时,多以对方的立场和观点来思考问题,以整个公司和集团的利益为重,集体主义观点至上,才能很好地进行业务的开展和推进。而这种沟通的顺利进行,则并不能单单依靠双方企业员工的自觉或是对员工的简单教育来实行,必须以多元化的人事资源管理体系为保障,才能在跨文化沟通的矛盾和冲突发生时,找到可靠合理的解释和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结论与不足之处

文化交流的原因范文第5篇

新疆世居各族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作品凝固了各个时代新疆多样化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记忆,体现着新疆“多样化复合”的边疆文化特征,是中华文化和新疆世居民族交流融合的最好见证;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可能从这“多样化复合”的边疆文化特征中,发现和谐一体的“中国性”认同。在此语境下,“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应在未来的研究中关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尤其在田野作业问题上更值得研究者反思,特别是对新疆本地学者而言,更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研究视角方面,研究者应从多样化文化交流、多民族文化交流中对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进行深入研究。新疆地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地带,同时又是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与中原文明交流碰撞融合之地;从多样化文化交流融合的角度考察新疆世居民间文学更能揭示其本质特征。以“阿凡提故事”为例,我们应从历史地理学派的角度考辨其源流和流布范围,在此基础上考察某类故事类型、母题的功能是如何在多样化文化交流视野中变化和形成的,并进一步考察这种变异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这一视角和方法同样适用于新疆移民民间文学的研究,特别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移民民间文学,从那些老军垦人的传说、故事文本中,文化和精神的内在张力更能体现新疆多样化文化交流和文明碰撞的特征。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我们对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更应该从多民族交流融合的角度来理解、阐释这些文本。以《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为例,乌古斯是维吾尔族的神话英雄,我们能从这一神话文本中局部复原维吾尔族先民某些政治、社会、文化、习俗的历史,为我们理解当代维吾尔族社会历史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视角。但这还远远不够,在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中也有乌古斯神话传说的流传,厘清乌古斯神话传说在几个民族中流传、演变、融合的情况,对我们重新认识多民族历史融合的情状具有重要意义。此类文本在新疆地区比较普遍。因此,我们从多样化文化生态背景中、在多民族交流融合视野下考察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应是新疆民间文学工作者的重要学术课题。

(二)研究方法方面,应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学科的方法和理论深入阐释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并综合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宏观论述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阐释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的诸方面问题。以新疆天池西王母传说故事研究为例,应该充分利用新近的历史考古学的报告,结合丰富的民俗学材料,在多样化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从宗教文化交流与移民信仰变迁等多学科的方法和角度来进行综合的考量,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联系青海湟源、甘肃泾川等地西王母传说故事的流传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研究。

(三)新疆本地学者更应该以全球的理论视野关注新疆多民族民间文学内部诸问题,吸收学界在散居族裔理论、伦理批评、生态批评、创伤批评等方面的最新方法对个案进行深入阐释。我们可以在散居族裔理论的视阈下研究兵团民间文学,用伦理批评的方式研究各民族民间文学文本中的伦理问题,以生态批评的视角关注各民族神话、史诗中的生态意识,在创伤批评的背景下讨论锡伯族西迁之歌等文本。